阴2导松5弛是9不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越...

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 【范文十篇】
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
范文一: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
童年和青少年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从成长中学到的生存艺术会影响一生。什么是成长?简单地说:成长不仅仅是变化、调整,也是一种从现有的状态中发生的转化.不只是增添一些新的部份,像是给你的PC机加上新的软件。成长总是关系到两个方面:
*我是谁:我已经达到的成长阶段。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内在想要实现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一些内在的东西需要发挥。有时候别人看不出来,自己也很模糊,但这是我们尝试新事物,进行新冒险和向别人开放的力量源泉。我们日常的大部分行为来自习惯、家庭环境和相关的人。当我们以自己内在的独特性去思考,它就成为新思想的源泉,就会冲破固有的模式,以新的眼光看待生活与他人。
低级的自我和高级的自我
内在的自我有低级和高级两种存在方式。低级的部分以自我为中心,满足我们情绪和肉体上的欲望、避苦趋乐。低级的自我对身体的欲望做出反应。这是我们生存和繁殖的意志力来源,可以追溯到生物学上我们自私的基因。许多生物学家认为,自私的基因就是我们全部的本质。还有人用本能的冲动来解释所有的人类行为,无论是一位艺术家的还是一位好母亲的。
高级的自我不被我们所知,引导我们去体验我们需要的经历,它比我们更明智,因为它包含有待实现的未来。人们曾提到指引他们的守护天使,可以认为是精神向导,根据每人的哲学和宗教不同,守护天使的名称可以不同。而我简单的称之为高级自我,是与精神世界有联系的我的一部分,她帮助我成为一名更完整、更自觉和更有能力的人。在危难中,她是我的安慰者。
了解我们有更高的内在自我,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行为,高级自我的存在使我们趋于完善成为可能。
发展的动力
我们用“我”来表示自己。这个“我”是驱使我们发展的内在法则,描述她的最好说法是“自我激活”—发展的动力,她持续地把自身的潜力展现出来。低级自我的发展是有限的。只有高级自我的影响,并转化低级自我,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我们作为人类的任务是从低级自我的自然过程,向着高级文化属性转变,在实践中意味着:
孩子的好奇心必须成长为对外界开放的心态,身体的渴望必须变成对外界的吸收。性和生殖的欲望要成长为爱和创造的动力。维护自身权益的愿望,要变成积极追求更高目标的力量。攻击和自我保护的心理,能发展出领导和忍耐的品质,能转化成为别人服务的奉献精神。
“我”在那里?
身体内所有的细胞慢慢死去,被新的细胞取代,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剩下什么?什么是不变的我?是什么样的作用维持大量细胞的排列?
“我”——内在的自我,是不可见的。它不在身体和大脑里,也不在变化的细胞中。事实上,科学家尽量避免回答这个问题。然而,当我们早上醒来,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我们的生存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于“我”没有具体的地方,就不可能是物质的,她一定是精神性的。所有的生命有一个生存核心,她不是局限在身体里。她通过我们的个性、自我意识和个人特质的差异体现出来。
我的更多文章: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 21:43:53)老班座右铭 激励追梦人( 13:52:44)乐嘉:孩子,希望你少走弯路( 04:51:27)青春的梦 未来的路( 06:59:25)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给高考同学们的一封信( 22:31:42)像树一样的成长
( 12:58:58)一场激励千万人燃烧激情的演讲( 07:35:06)学习习惯歌谣( 22:00:17)什么是“慎独”?( 07:48:43)读懂一个字,成就一番大业( 09:55:50)
范文二:读书心得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也忙了,工作也忙了,读书的时间就更少了.(读自己喜欢的书).想想以前,自己是多么爱看书啊!时间真是一个魔法师,可以改变一切.自己小时候,曾经天真的认为人长大了怎么会变呢?!等到自己长大的时候,才终于
明白那种心态.童年的确是不可复制的.包括读书的乐趣..
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书感兴趣的呢?仔细想想,恩,还
没上幼儿园吧.当时是把家中的小人书翻出来一本本的看,全是一套一套的,现在想象那些小书还是那样的精彩,简短的文字,优美的画面,把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就表现出来了!尤其是水浒,西游记,杨家将,三国,还有战争题材的,都是我的最爱.当时书中的内容不是一下就全明白的,因为年龄小啊,我还记的自己当时有很多疑虑,比如,三国的一本书,上面没写诸葛亮的名字,但有个人明明就是他吗,书上写的是孔明,当时不知道孔明是诸葛亮的字,现在想想,很有意思啊~!这些小书我不知道自己都看过多少遍,反正过一段时间就会再看一遍,一遍一遍好多书都破了,我一直对书的保护不是很好,很多书都没了封面.知道中学才有所收敛吧!
上了学以后,除了看课本外,还大量的看课外书,<<彩图
上下五千年>>,<>,<>都是全套的....我什么书都喜欢了解一下,当时一上街,总是拉着妈妈去书
店,而现在妈妈的两鬓已天银丝!时间长河的水流淌的好快啊!武侠看的很早,金庸,古龙的作品小学已看了不少,到了中学,已经全部搞定,成了古龙的fans,他的浪子心声很能引起共鸣吧...
中学时读的书就更多了,体育,娱乐都喜欢,漫画也看过不少,从那时起,迷上了足球,到现在的足球杂志还有很多,有时回家,我会把他们拿出,重温一下.....
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历史,地理方面的书,上学时,好多东西老师没讲,就已经会了.读书好处还是很多啊!当时感觉学习很轻松,自己文科学的还不错,我认为,都是多读书带来的,不是死背,而是真正的喜欢...
后来就看了很多古书,老子,庄子,孔子,史记.哲学.发现现在人类面临的的很多问题,在里面都能找到答案...真是一座无穷的宝库....看看<>后,心态平和了许多......读书无止禁,喜欢的书,闲时,就读一下....也算是一种生活吧...
范文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右耳。然后,稍稍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范文四: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 我的中国梦 由简单思考了更多。
如果问幼儿时的我,她仅仅会为你哼起那首儿歌:“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童稚的声音背后是一颗单纯的心,那时的我有着最简单,最纯粹的中国梦。我曾经以为有了知识,有了智慧,就可以成就梦中那个中国。但这却是行不通的,试问这社会上的斯文败类仅仅有一两个吗?
如果问十岁左右的我,她会给你说一段经典的旧评书段子:“岳母在岳飞刺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那个女孩,在喜欢胡思乱想的季节,她想做一个像岳飞一样的大将军,为国效力。那时的我追求于官场朝廷,我认为只有身在官场,才可以助苦助难助中国。可后来的我终究明白,偌大的官场之中凭一个人又如何卷起云雨?
如果问现在的我,我并不能立刻回答你,因为我想的更多,想到了理想,想到了未来,,,,我想过从事法律,为更多人伸张正义;我想过从事医学,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我想过从事科技,为中国走向新时代尽一份绵薄之力,,,,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效仿鲁迅先生,用笔杆圆 我的中国梦 。
每一篇文章都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包含报国的精忠,它们可以给予人精神的改造,警察们不会贪生怕死,更勇敢地面对各样时间‘医生护士们不会贪图钱财,更努力地救死扶伤;科学家们竭尽全力,为建设共同的祖国,,,,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用着几千年去演绎一个兴衰更替的过程,其间突出的英雄人物,青史留名的到无人问津的,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我不知道最后的我梦想如何改变,但我会一直把属于我那个中国梦记在心中,,,,
经久不衰,永垂不朽的中国梦,一代代拼成的中国,将由下一代的中国梦去维护、建设。
范文五:成长不论年龄,世界就在眼前
河南杏坛网研社首届年会——“风起陵阳,寻找教师职业尊严”学术研讨会在林州市陵阳镇落下了帷幕。16位专家和优秀青年教师的主题讲座场场精彩,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张国庆和潘颖两位老师,更令我钦佩。
对于张国庆老师,我五六年前就经常在《教育时报》上读他的文章。他的文章朴实,深刻,有真知灼见,能够给人以启迪和帮助。我很早就想认识他,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这次在年会上见到张老师,我非常高兴。张老师56岁了,还学习不止、读书不止、思考不止、写作不止,真的令我很佩服。张老师去年冬天读佛教经典《楞严经》,写了100篇读书体会。这段时间,他每天早晨都要读一段《荀子》,并且发到河南杏坛研修社的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像张老师那样热爱读书,勤于研究,中国的教育一定会充满希望!
在当前的教育中,德育在好多学校已经严重缺失,张老师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报告题目是《我的德育视界》,他讲了现在学校德育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我最欣赏的是张老师的两点做法:一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制力,他独创了“心灵体操”,让孩子在走路中内心变得平静下来,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控制自己。二是他引导孩子们背诵国学经典《弟子规》的时候,不仅仅让他们背会,而且让他们逐条对照,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
的行为。我们学校每个年级也让孩子们背诵《国学》,我教的是一年级,去年冬季我们年级背诵的是《弟子规》,今年春季背诵的是《三字经》。在背诵的时候,我只是让孩子们把《弟子规》当做知识来背诵,孩子们背会了,就算完成了任务,根本没有和孩子联系起来,没有和孩子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没有用它来指导、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以后该怎么做。
潘颖老师今年49岁了,依然快乐地行走在成长的大路上。我是在河南杏坛网研社里认识她的,潘老师文笔很美,我还以为她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直到聆听她的报告,才知道她是一名生物教师。一个小学科的教师,居然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曾获得河南省第二届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并且在《班主任之友》《河南教育》《教师报》《教育时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还应邀到河北、山东等地作多场报告。将近50岁的人了,潘老师还经常自费到外地进修、学习,怎能不令人钦佩?
我今年46岁了,总觉得自己不年轻了,所以对自己的成长放松了要求。听了张老师和潘老师的报告,我不敢再懒惰了,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多读书、善思考、乐实践、勤写作,和这些优秀的老师一道,幸福地成长!
张老师和潘老师的报告,也再一次告诉了我们:成长不论年龄,世界就在眼前!
范文六:爷爷伸出长长的手臂,一掌把我推到了部队。阿婆说,我们还能活几年,你的前程要紧。这句话算是对爷爷那一掌的解释。但是无论是爷爷还是阿婆,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从此我成了军人,奔赴在训练场,在青海湖边的油菜地,在南疆前线……而对于他们,我成了一个像亲戚那样的过客,只能过几年回去看看。
  就在我一次次的看望中,他们一天天老去。有段时期我三年没有回家,只要家乡来人便急切地询问爷爷的近况。回答大致都是那句话,你爷爷老了。才三年没见,家乡来人叙述的情形,已让我难以接受。爷爷的背驼了,整天佝偻着;腿脚也不灵便了,走路要拄拐杖;饭量也减了,一顿只能吃一碗饭了……三年前回家的时候,爷爷的身体还很硬朗,刚刚三年,他的变化竟这样大。人到了这个年龄,真就和小孩子一般,一天一个样。
  这真是一个悲哀的事实。可“年龄不饶人”这句话把一切都说绝了,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改变。悲从中来的正在这里,我无法阻挡他一天天老去。
  爷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我们家族中,他的辈分最高,年龄最大,家族中大大小小的人都很敬重他。所以他对自己一生要求十分严格,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积德行善,为人师表。他把整个家族中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无巨细地操心。四爷光荣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直是我们家族的骄傲。可他在退役回家砍树时,不幸被倒下来的树砸进另一个世界。四爷死后,爷和阿婆主动把四爷的儿子领过来抚养成人,并给他娶了媳妇,建立了家庭。为此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目的是为了使四爷的香火得到延续,使整个大家族保持完整。
  他是一名土兽医,我曾在《甘肃日报》写文章报道过他的事迹。他识字不多,却摸摸家畜耳根发热的程度,就能诊断出病因。开些药吃了,基本上都能好。多少年来,村里和邻村的家畜病了,都找他来医治,随叫随到,毫不推辞,放下碗就走的时候很多。他常说:“农人喂一头猪不易,死了一年就没肉吃了。”他义务行医几十年,把无数头家畜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的确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份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当时曾想把这门手艺传给我,但我当兵走了。后来,老大、老三也走了,只剩下不识字的老四。老四对这门手艺不上心,所以无法再往下传。但从这里却透出了他对后代寄予的无限希望。他对父亲这一代曾经寄的希望很大,父亲和大场二大都去玉门油田当过工人,可后来又都因为照顾不上家回来了。于是他把希望又寄托到我们这一代身上,希望我们能够学门手艺或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我是我们家族中第一个当干部的,他听到我提干的消息,比我自己还高兴,不停感叹,总算出了个人。
  爷爷只生了父亲一个儿子,可父亲一连给他生了八个孙男孙女,我们这个家庭一下子就兴旺发达起来,越来越壮大,越来越红火。他以此为豪,感到非常荣耀。但那时候生活紧张,人多了吃饭就成了问题,尤其父母这边孩子多,一年生产的粮食不够吃,他和阿婆就把我和大哥领过去抚养,直到我们先后中学毕业。那时候家庭也没有经济来源,爷爷就栽些椒子树,用卖花椒的钱供全家称盐灌油和我们的学费。
  从年龄上算,我应该看到他中年时的形象。因为他把我领过去抚养时才50多岁,这个年龄还不应划入老年。但我一点也没有他中年时的印象,仿佛记事起他就是一副老年人的形象。而且这个形象一直原样儿保持多年,直到现在家乡来人所叙的情形将它打碎。目睹过他的中年而没有留下中年的印象,这便是他为我们这个家庭日夜操劳的代价。
  爷和阿婆失去劳动力后,我和大哥商量怎样让他们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我们家有个特殊情况,阿婆没有生养,父亲是前阿婆所生,所以阿婆始终把我和大哥视为己出,而我和大哥同样把赡养他们当作最大的事。那时大哥已住进了县城,生活条件比老家好得多,就把老人从山上接了下来,而我每月按时把生活费寄去。
  但我后来发现,寄钱是根本无法敬到孝心的。人老了总希望子女在身边,即使不能天天在跟前,经常见到也好。就这一点,我也无法做到,一是当时交通不便,二是我刚结婚,部队规定四年才探一次家。不过有一次例外,因为爷爷的一句话,我就回去了一趟。
  那是一个夏天,爷爷寄来一封信说:“我已经老了,总担心再见不上你们,能不能今年回来,让我见重孙一面……”接到这封信,我和爱人当即带着一岁半的儿子回家,去满足一个老人的心愿。但那段时间,几乎大半个中国都在下雨,我们从兰州出发是雨,坐火车换汽车走了两天一夜到家乡还是大雨。而我们家在一个叫金口坝的地方下车后,还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我的中学同学康雄看下着大雨,天又要黑了,执意挽留我们住下。来接我的父亲也说,沟里的水太大过不去,本想赶匹马都不行,从安全角度考虑,最好住下。可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已经到了家门口,哪有不回去的道理?何况这次肩负“特殊使命”,我不想让爷爷空等半夜。康雄看拗不过我,赶快让媳妇下面,他出去借伞,等我们吃完,他已把伞拿了回来,另外还准备了两把手电筒。康雄是个热情的人,我几乎每次回家都要麻烦他。有一次到金口坝已天黑,就是他陪我半夜赶回去的。这一次他又用热情成就了我的孝心。
  我们撑着伞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进沟就感觉到问题的严重,齐膝深的水接二连三地挡在面前,要挽起裤腿趟过去,而头上的大雨连续下着,丝毫没有停的意思。我爱人头回探家,就因水土不服大病一场。这次无论如何不能让她再生病了,过水时就只好把她背上。而这下苦了父亲和弟妹,大包小包的行李已够他们背了,我背爱人过水时,孩子也得让他们抱上。到了与金半山分路的地方,妹妹提议到她家住下。她已在一年前嫁到金半山,而到金半山比到家近得多,且不过水。父亲也同意妹妹的意见,瞪我一眼说,这路怎么样,你已试过了,晚上赶回去真的不行,就去金半山住下,明天宽宽松松地走。我面对父亲的发火不予理会,抱起儿子撒腿就走,爱人紧随其后,他们只好跟上。等一次又一次从水中趟过,艰难地走完那条沟,开始爬坡的时候,肚子里的那碗面条早已消化掉,又累又渴,又饥又饿,浑身没有了一点力气。而这时天已完全黑了,山区的夜晚温度陡然下降,阴森森的让人害怕。我生怕儿子着凉,紧紧抱在怀中,可这“紧紧”也只能一只手用力,另一只手还要打伞。儿子已瞌睡了,但我不能让他睡,只能一遍又一遍喊他的名字。夜很黑,我又喊得紧,儿子就产生了恐惧,谁都不让抱,只认父母。我爱人换着抱了两次也没了力气,只好由我抱了。
  我后来一点也回想不起来,当初是怎样爬完那段高高的陡坡的,我只记得爬完那段坡到沟底下村,父亲问要不要歇一会时,我就一屁股坐到路边一家人的台子上起不来了。沟底下村与我们湾里村是近邻,大大小小的人都熟悉,他们一看我们个个像落汤鸡,怀里又抱着孩子,惊讶万分,赶快给我们架火取暖,还张罗要做饭。可这里离家只有
两三里路了,我挣着也要撑回去再吃饭。
  我想我能撑回去的,没想我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
  离家还有四五百米了,而这四五百米又恰恰是一道坡。望见屋里的灯火,想必是爷和阿婆点的,一下子来了力气。但这突然暴发的力气,瞬间就枯竭了,没走几步,腿就打开了颤。无奈只好走两步蹲下来歇歇。不能坐,地上全是泥水。父亲已是60多岁的人了,背上背着一个大包,也跟着我喘粗气。
  我们就这样走两步歇一会地爬那段坡,我的浑身抖个不停,手上也没一点劲。当时如果怀里抱的是个物件,早扔到地上了。可这是我儿子,我抱着他,如同抱着一座山。好容易进村了,正好碰到一个堂弟。我将儿子往他怀里一放,一屁股就坐到了泥水里,我的意志和身体同时崩溃。
  堂弟顾不得我,抱起儿子用衣服一裹就往家跑,等我到家时,爷爷已见过他的重孙了。爷爷确实老了,见我进门想站起来也未能够。我心里一片苍凉,一把抓住他的手,泪如泉涌,我说,爷爷……我们千辛万苦回来……就是为了让你看一眼重孙啊……就在这时,我发现手中的毛巾掉到了地上,我接着发现,伸开的手指怎么也蜷不回来。我是怎么了?还没等我想明白,只觉得头脑中嗡的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全家人吓坏了,七手八脚把我抱到炕上,捏胳膊的捏胳膊,扳腿的扳腿,弟弟赶忙去叫大夫。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似乎醒了过来,可这醒仅仅只是有点知觉。一有知觉,我更感到可怕,我的胳膊和手是僵硬的,几个人也扳不动。胸闷得像压着块大石头,根本缓不过气来。我那时心里想的只有两个字――完了。
  苍天有眼,念我一片孝心,没有让我“完”。我的四肢慢慢能动了,胸也不太闷了。我说出了第一句话:“我饿!”阿婆拿来一块黑面馍馍,父亲一块块掰着喂进我嘴里,然后又喝了母亲递过来的一缸子红糖水和大夫开的一大碗中药,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我活过来了……
  我对爷婆的感情就是这样,把他们像天一样顶在头上,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放到第一位。爷爷行动不便的时候,我曾把移动坐便器千里迢迢扛回家,阿婆后来躺倒起不来,我连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布、痱子粉等等都带回去。我每次回去看爷和阿婆,父母门前是必经之路,但我绝不进去,一定要先进爷婆家。我的行为让父母很是失落,但却让爷和阿婆倍感欣慰。我曾对父亲说,你养了八个,即便老二不孝还有七个,可是阿婆如果没有我,就一无所有了。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很凄楚,因为在农村一个女人没有生过孩子是抬不起头来的,所以阿婆一辈子不敢和人吵架,她骂别人十句不痛不痒,而别人一句话就可能把她噎死。也正因为此,我从小就想着为阿婆争口气,让她晚年和有子女的人一样享福。
  我的目的应该说达到了,在他们不能劳动后,基本上再没有下过地,需要啥我和大哥都能办到跟前,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较安逸。为此爷爷耗费了近十年工夫,给我和大哥一人织了一条毛毯。这毛毯是纯羊毛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羊身上剪下的毛乱成一团,里面疙疙瘩瘩还夹些杂物,得先用棍子打,打散后再挑挑拣拣,挑完后再淘洗干净,然后晒干,再把羊毛塞进一个捻线笼中,先慢慢把毛线引出来,吊上适当重物――通常是一个洋芋,用手指一搓,重物悬转,毛线就一点点延伸出来。毛线捻好后,再在土布机上用织布的方法织,如此这般,才能织出毛毯来。爷爷几乎天一下雨做不成活路就坐下来织,手上的皮都脱了几层。
  爷爷织这两条毛毯的用意非常明显,他再没有什么可留下的,就想把毛毯当成遗产送给我和大哥。但我当时没理解,曾一度对这份厚礼表现出轻视。尤其我在城市安家,家里有了更舒适的毛毯后,感到不会用这土羊毛毯了,还说过“我不要了,给其他弟兄”的话。我当时一点没有在意,但后来想想,当爷爷听到这句话时一定非常伤心。明白这个道理,还得感谢我爱人。我带她回老家结婚时,阿婆很神秘地从内衣兜里掏出一个银手镯和银戒子递给我说,这是我结婚时娘家陪嫁的,我一直保存了几十年,现在传给你媳妇。我拿着阿婆珍藏多年的银饰品说,现在银子不值钱,没准她不会要的。我这话一出口,阿婆的脸上立刻浮现出失望之情,于是我又改口说,我去问问她吧。我把这事说给爱人,她责怪我说,阿婆珍藏了那么多年,你说不值钱,她心里怎么想?快去说很值钱,我想要。我过去这么一说,阿婆一下高兴了起来,并亲手交给她的孙媳妇。我爱人拿到首饰,表现出一副如获至宝状,阿婆便有些很激动的样子。我从这件事得到启发,就对爷爷说我非常喜欢那条毛毯,而且要拿到兰州,铺到床上,将来还要传给儿子。爷爷听后,果然非常高兴。
  有年探家,大家议论爷爷百年之后的事,都说每个孙子应该杀一只羊,把事情办得红火些。爷爷说,那是给你们活人干好事,我还能吃上?这句话爷爷是当玩笑说的,但我在意了,走时就把买羊的钱留了下来,委托四弟把我那只先买来,给爷爷炖了吃。后来我在信中得知爷爷吃得很开心。
  以前探家离开的时候,爷爷总是笑脸相送,而后面几次,情形就大不相同。他总担心这是最后一面,因此每一次都是泪眼目送我一步步远行。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爷爷站在山梁上,一把把抹着眼泪目送我的情景。他的每一滴眼泪都洒在我心上。
  如我们预料的那样,爷爷在89岁的时候走了,他躺在大哥和小弟的怀里无疾而终,面容安详。我赶回去时,他已躺在棺材里了,我一次次哭喊着扑向爷爷,大哥和四弟一次次把我抱住,终未能看他最后一眼……
  给爷爷办完丧事后,我把阿婆接到了兰州,这是我给爷爷承诺过的,一定要让阿婆在我跟前生活,但她在这里住了一个月就急得住不下去了。这一个月我和爱人带她转了兰州的各大商场,在美丽的东方红广场照了相,还站在铁桥上看了黄河。这些记忆都是美好的,但她内心并不快乐。我们上班的时候,让她在军区大院转转,她说自己讲的老家话别人听不懂,一个人呆呆的没意思,而且防盗门开起来也很费劲,就很少下楼。一个月后大哥来接,她几乎连路都不会走了。
  我们从农村出来的人孝心都比较重,在自己混得像模像样后,都有一个心愿就是把老人接到城里享福。但我发现,这实际上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老人一旦离开自己的家,就会丧失主人翁意识,会感觉“生活在别处”,加上生活习惯等等的不同,让老人处处受到约束,即便吃得再好也很难在精神上感受到快乐。阿婆在总结城里那段生活时曾打过一个比喻――就像关禁闭一样。后来她即便生活在大哥那里,依然想念老家,最后还是回到了她劳作一辈子的地方,才感觉到舒心,最后由小弟和弟媳妇送她上山。
  现在父母成了我头上的一重天,他们成为一重天的时候,我们都长大了,经济条件好了,年轻时想不到的现在也能想到了,而且只要能想到的都能实现。交通方便了,基本上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以前我们家族有个奇怪的传承,父子总是说不成话,现在我和父亲打电话能交谈一两个小时。我们在爷和阿婆身上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也都用在了父母身上,事事都做得更加周到更加体贴。我曾对父亲说过,我今天如何对待爷和阿婆,将来就会怎样对待你们。实际上我现在做的远远超过当初,也因为此,我和父亲当年一样心理也会有些不平衡,心想如果爷和阿婆还活着,我会比原来做得更好,至少可以让他们过上现在父母的生活。有时候也会陷入对往事的追忆,总假设如果相同的事情放到现在,可能会是另一种处理方式。但后来我从年龄上原谅了自己,我们年轻时孝心还没有完全“长大”,做事总是粗粗拉拉毛手毛脚,让我们再活一遍,可能依然还是这样。
  年轻时我们行孝,年长了我们尽孝,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我们都孝顺着,这就足够了;有些人尽孝是为了让天知道,有些人尽孝是为了让世人知道,有些人尽孝是为了让良心知道,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孝顺着,这就足够了。古人说过,“孝子论心不论行”,我们有一颗孝心,这就足够了。尽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是人类繁衍的大“道”。我们一代代轮回,孝心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良心在抚养和赡养的过程中变得无比美好。
范文七:他的成长历程,与贫穷苦难相伴,与辛酸坎坷相随,但他直面苦难不弯腰,遭遇挫折不低头。他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逆境,开辟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这一切,都是他用“责任”作音符谱写成的奋进之歌。他叫曾维竹,湖南涟源人,1985年12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南京军区机步某团七连班长、团新装备训练优秀教员。在新装备操作技能比武中屡获第一,先后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1次。      他,像一颗刚出土的苗芽,在苦难的土壤里顽强生长      曾维竹3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留下他和体弱多病的父亲、一岁的弟弟,还有父亲胆囊炎手术后欠下的债务。   母亲出走后,家庭的重负全部压在父亲肩上,为了将兄弟俩拉扯大,病弱的父亲冬天挑着箩筐卖水果,夏天走村串户卖冰棍,还去10几里外的煤矿挖过煤。下井挖煤时家里没人照看兄弟俩,父亲只好用箩筐挑着孩子去上工,让工友们帮忙看管。   那时,年幼的曾维竹还不知晓父亲养育他们的艰难,只知道父亲卖剩下来的水果削掉烂皮后咬在嘴里好甜。直到7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他才知道天天呵护他们成长的父亲是多不容易。那夜,早已熟睡的曾维竹被一阵痛苦的呻吟惊醒。他迷迷糊糊爬起来,只见父亲脸庞痉挛,两手紧抱下腹,在床上左右翻滚,父亲的胆囊炎犯了。他下意识地叫醒弟弟,两个幼小的男孩不知所措,抱成一团哭了起来。   那一夜的事,像一个惊雷,将曾维竹从懵懂中震醒,看起来如铁人般坚强的父亲,是在强忍着病痛为他们默默操劳。自此,他幼小的心灵对父爱有了第一层理解。   那段时间,曾维竹加速成长,开始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父亲的不易。当同龄孩子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他就学会了洗衣做饭;当同龄人还需要父母照料时,他就开始照顾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了;当同龄人把读书当任务时,他就懂得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才能减轻父亲的重负。   面对贫穷的家境,曾维竹决心要竭尽全力减轻父亲的重压。那时给镇上的冰棍厂零卖一根冰棍能挣到5分钱,10岁那年的暑假,他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背着个泡沫箱子走10多里山路到镇上,从厂里进满满一箱子冰棍,然后走村串户叫卖,一天下来能挣到3至5元钱。   一天奔波劳顿下来,累得骨头跟散了架似的,但是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得的三五元钱,曾维竹心头涌起一种成就感:终于可以为父亲分担一点点生活的重负了。12岁时,他就上山砍柴草卖给煤矿,荆棘划破了稚嫩的皮肤,四五十斤一担的柴草挑在肩上,压得他直不起腰,但他不因苦累退却,始终咬牙坚持着,一天下来,能挣到七八元钱了。      他,早早用稚嫩的肩膀担起长子之责,14岁下井挖煤替父分忧      曾维竹一个远房堂叔在一次煤矿透水事故中遇难,每天早晨看到父亲拖着虚弱的身体去矿上,他的心里就忐忑不安,坍塌、透水、瓦斯爆炸等可怕的词语总在脑海里萦绕,他真害怕那样的厄运会发生。   初二寒假的一个早晨,曾维竹发现父亲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滴,原来父亲的老毛病又犯了。可父亲强忍着病痛,拿起安全帽和矿灯仍准备去矿上。   他赶忙从父亲的手里夺过安全帽和矿灯,并用央求的口吻说:“爸,休息几日吧,等您好了再去,好吗?”父亲一边跟他抢下井器材,一边对他说:“再做6个班这个月就可以拿到奖励工资了,过年的钱就有着落了。”   为了让父亲歇歇,曾维竹跪在父亲面前,恳求着说:“爸,您去医院看看好不好,您是家里的顶梁柱啊,你累倒了,谁来管我和弟弟!”父亲没有拗过儿子,忍不住自责而欣慰的泪水说了声:“做爸的对不住你们啊!”   进入阴森狭小的矿井,不时听到煤块掉落的声音,曾维竹心情很沉重!在那个用湿滑的小树木铺就,宽一米、高一米五的矿井里,曾维竹真切地体会到了父亲的辛酸和苦累,就在这黑漆漆的矿井里,年仅14岁的曾维竹挖下了第一锹煤,挑出了第一担承载着自己生命之重的煤块。   曾维竹在井下做了6天矿工,吃下了他这个年龄所不能吃下的苦。下井挖煤的经历,让他明白父亲是用生命支撑着这个单薄的家。最无私、最博大的父爱让他心痛。曾维竹再不忍心给父亲多添一分负担,那年的暑假,他决心自己挣学费,不顾父亲和亲人的拦阻下井挖煤,一个暑假终于挣够了下学期的学费。      他,为了圆弟弟的“大学梦”放弃自己的学业,外出打工为弟弟挣学费      从小饱尝苦难的曾维竹,深知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他从小学习刻苦用功,同龄人放学后尽情玩耍时,他却把自己关在家里做功课;当同龄人进入梦乡时,他还在灯下解答难题。高中三年,他天天早晨提前起床,晚上还要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   2004年,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的他考上了湖南文理学院,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热泪盈眶。经历了这么多,期盼了这么久,他终于成功了,他从未如此幸福过。   可看到通知书上每年4000多元的学杂费和每月近500元的生活费时,一家人又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家里已欠下了两万多元外债,病弱的父亲已无力同时供兄弟俩上学。如果自己读大学,上高一的弟弟只能辍学,如果让弟弟继续学业,改变他自己命运的“大学梦”就要破灭。   曾维竹痛苦地思索,艰难地抉择,作为长子和哥哥,该怎么办?再苦不能苦弟弟,再累不能累父亲,作兄长就要有兄长的担当!经过再三思量,他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打工”挣钱供弟弟读书!曾维竹把那张日夜期盼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装进箱子里,几天后,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途。   懂事的弟弟学习十分刻苦,考上了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里,曾志明品学兼优,生活节俭,没有辜负哥哥为他作出的牺牲。      他,想在军营实现理想,却两次与“军校梦”失之交臂      曾维竹虽然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但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2004年12月,曾维竹参军入伍,来到充满朝气的军营。进入官兵友爱的集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安稳。在心底里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争取考上军校,实现自己的梦想。   初到军营时,他一米七○的个子体重高达73公斤,五公里跑不下来,单双杠一个也拉不上去,体能训练成绩总是“拖尾巴”。看到战友们的训练成绩节节提升,曾维竹也曾自卑过、失落过,但一想到自己的梦想,他就告诫自己,不能退却停滞,只能奋力前进。跑不动,他就向班长请求,每天提前起床练跑步;拉不上去,他就让战友把自己的双手绑在单杠上,一吊就是10多分钟。勤能补拙,新兵连结束时,他体重下降到64公斤,手掌上又加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体能素质走在了连队前列。   在不断提高军事素质的同时,曾维竹不让点滴时间从自己身上溜走。那时,机关督查组发现,每天起床号吹响前,总能见到一名战士手里拿着书本在营区的小山包旁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那是曾维竹每天早晨提前起床背诵英语单词和语文知识。他给自己制订了作息时间表,晚上推迟两小时休息,早晨提前一小时起床,周末不休息。夜间站哨,几乎没有人愿意站倒数第二哨,而曾维竹却时常请求站这一班哨,因为一下哨就可以直接看书学习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6年全军文化统考中,他考出了高于本科线74分的好成绩,名列全师第一。但命运好像是故意捉弄他,因为复检身体不合格,他最终与军校失之交臂。那一刻,他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后来,在干部骨干的鼓励下,他很快走出低谷,决心来年再考。2007年,他又考出了519分的好成绩,因为年龄大了23天,快要实现的军校梦再次破灭了。   这时,曾维竹想起父亲含辛茹苦的背影,想起弟弟期盼的眼神,痛苦像血液一样遍布全身。沉重的打击又接连而至,几天后,父亲又患上了结肠炎,病情再次加重。低落迷茫的他问自己:为什么灾难和不如意总是出现在你身上,你还有什么希望?   那段日子里,他几乎不和战友说话,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导,每天用日记本书写着自己的心境。他甚至想,再在部队里平稳度过半年就可以退伍回家照顾父亲了。可连队始终没有放弃他,干部骨干几乎天天要和他谈心,战友们总围着他嘘寒问暖,慢慢地,他从失落的泥潭中走了出来,开始重新面对人生。      他,将士兵职责刻在心里,在平凡岗位上将“兵”字写出精彩      强者,可能会倒下一千次,但总会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奋力前行,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虽然两次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但只要立足本职干工作,平凡的岗位一样能书写精彩人生。在前行的道路上摔倒了,曾维竹爬起来又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2007年底,连队派他去学习新型步战车射击专业,他拿出考军校时的那股拼劲,点滴时间都用来看资料、背理论、钻炮塔,像着了迷一样整天围着战车转,连教练员都佩服他的刻苦用功。在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中,曾维竹几乎次次得满分。   在学习新装备中,曾维竹是学员队里出了名的“爱琢磨”。校正并列机枪时,他发现400米远距离瞄准点法比100米校正靶法射击精度要高,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不弄个水落石出不罢休,对此,他查阅了多本有关射击原理的教材,原来是枪身轴线和枪弹的轨迹在400米处交汇,当他把答案说出来时,连教员都夸赞他说:虽然你学习新装备没多久,可对有些问题的研究比我还深入。   2008年初,新型步战车列装团队,曾维竹以过硬的专业技能通过层层筛选,担任了团新装备射击专业小教员。别看是士官当教员,他上课不需看教案,学员有什么问题问不倒他,而且带出了一批叫得响的训练尖子。4月份,全团组织新装备列装后第一次火炮实弹射击,他首发命中。他所带领的11名炮手8人打出了优秀、3人打出了良好的成绩。   2009年,他汲取以往教学组训的经验,整理撰写了新型步战车射击专业的20多个教案,特别是“自动炮射击九步法”、“导弹射击九步法”、“并列机枪实弹校正六步法”这3个重难点科目的教案,成为全团射击训练的样板教案。10月份,在师组织的装甲专业技能考核中,他成绩优异,并获得了射击一级技术能手等级证书。年底,在团组织的射击技能课目比武考核中,他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曾维竹把苦难当人生的磨刀石,使自己越磨砺越坚强。他把责任装在胸中,幼小的身躯释放出神奇的力量;他把岗位当舞台,把一个“兵”字写出辉煌。他的成长历程,为青年官兵的人生旅程擦出了一道亮丽的光焰。
范文八:后进生转化研讨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个体差异也有了变化。有的孩子表现的很出色,善于动脑筋,思维敏捷,但有的学生却表现的不善言谈,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不理想,在班级中就存在着优生和差生。“培优补差”就成了我们班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的宗旨是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班级的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作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二、制定内容:
辅差的内容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拼音、字词),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作至少能写得出,先布置他们摘抄、仿写,然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差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创造情境,并给予鼓励、给予肯定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做到因人而异)。
四、辅差对象:
五、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后的时间时,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写作辅导。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多关爱差生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今后在班里、课堂上尽量给孩子们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学习和生长,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会大有进步,四一班这个大家庭也会越来越棒,孩子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吧!
范文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不听话,而且逆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择场地申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望而生畏。还有的家长则受孩子的左右,孩子说什么是什么,孩子要求什么做什么,以求得孩子听从自己。更有的甚至为孩子护短,替孩子说谎,或是过分夸耀自己的孩子,这样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压抑,孩子一旦明白了,会对父母的纵容感到羞辱和愤怒。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那么,家长如何做才算对孩子尊重与信任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做对了或做好了,要使他知道应该这样做,并且鼓励他做下去。表扬不要言过其实,尤其避免在众人面前做不适当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或做坏了一件事,要提出意见和批评,甚至严厉的批评,采取惩戒措施,使他吸取教训,但批评也要实事求是。其次,当孩子遇到困难,包括学习知识,技能上的困难,处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和朋友之间的一些麻烦等,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包办,更不要申斥他们为“笨蛋”。要关切地看一看,提示一下,帮一把,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够做好而努力去做,并从完成任务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情绪不愉快,包括受了批评、委屈,或是受了小朋友的冷遇,自己心爱的玩具损坏了或是要做的事情总也做不好时,家长要给予安慰,鼓励或者指导。教孩子自己动手把玩具修理好,教他们谅解伙伴或主动与小朋友和好等。
孩子犯除了各种烦恼,就会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什么都愿意给父母讲,父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再次,要让孩子当父母的助手和参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做好了一定要谢谢他,即使做坏了也不要嫌他帮了倒忙,而要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好。
再稍大些,可以请他来出主意,如到哪儿参观,爷爷奶奶过生日买什么礼品;甚至家里什么东西摆在哪儿,等等。这样做会 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大人,和父母一样拥有参预“家政”的资格,从而更加尊敬父母,并主动用“大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练,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使孩子从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只要家长不实行“专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们就会喜欢这个家,喜欢父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人同此心,无可非议。但有的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该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孩子认真学习,逐渐提高,并要不断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范文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足部肌肉、韧带也会出现退化,肌肉的力量也会随之减弱,足弓的弹性逐步丧失,因此,冬季,老年人穿鞋是非常有讲究的。
走在街头,可以看见许多时髦女子穿着尖头皮鞋,给寒冷的冬日增添许多妩媚风情。但是,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会让脚发生冻伤。鞋头又尖又窄,在设计上没有给脚趾留下足够的空间,脚趾在里面互相挤压会伤脚,足部皮肤可能破损或长水泡,长期穿着不仅容易磨出鸡眼,还可能导致脚趾变形、拇趾外翻、脚趾重叠等。
许多父母很希望能为宝宝购买一双冬季既保暖,又舒适的童鞋。冬季儿童穿鞋,保暖性能第一重要,其次才是美观,结实。鞋面要软硬适度,略软为宜。
时髦女生拥有好几双靴子的大有人在,不过靴子也是不适合天天穿的,因为靴子的鞋帮一般较长,如果皮质不好且较硬的话,稍不留神,容易绊倒,很容易出现踝关节扭伤。
怀孕期间体重一般增加15公斤左右,走路时对腿和脚的压力就大了许多,重心也发生改变,穿一双不合脚的鞋会使孕妇感到疲惫,从而影响腹中胎儿的发育。
有的人觉得穿着袜子穿运动鞋憋得慌,索性就光脚穿,对此,娄大夫说,穿运动鞋那最好穿上袜子。袜子本身具有吸汗、防摩擦的作用,如果光脚穿运动鞋就会使鞋里更加潮湿,而且还可能损伤皮肤,有的人因为光脚穿运动鞋把脚磨出了血泡,如果血泡被磨破还有伤口感染的可能性,那就更麻烦了。此外,一些皮肤对皮革或橡胶过敏的人,更不能光脚穿运动鞋。
健康穿鞋三点注意
首先,鞋的后跟高度要合适。2~3cm的鞋跟能使足弓更趋合理,使人的臀部前收,腹部拉紧,胸部挺起,使人看上去挺拔而有活力。平底鞋使人的重心过于靠后,走路时脚后跟砸地,震动可传到脑部。过高的后跟则使脚趾、跖骨吃力加大,并受到挤压,使踝、膝应力增大,腰、腹必须前挺以保持平衡,容易导致腰、臀部肌肉、韧带劳损。久之,足趾变形,多形成拇外翻、拇囊炎。现实生活中,矮个子多穿高跟鞋以提高高度。实际上鞋跟的高度应与身高成正比,个矮的穿高跟鞋危害更大。
其次,鞋的松紧要恰当。过紧的鞋会把脚挤坏,形成拇外翻,脚底出现鸡眼、胼胝。过松的鞋,脚在鞋中逛荡,鞋不跟脚,跖底过于用力、磨损而疼痛。由于四季穿的袜子厚薄不同,鞋子穿久了会变松、变大,甚至一天中脚的大小早晚都不同,因此用鞋带来调节较为适宜。弯腰困难的老年人,可穿一拉就开的鞋。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千万不可让小孩穿过紧的鞋,否则会让孩子的脚长成畸形。买鞋时要留出一点空间,脚长大后要及时更换鞋子。
鞋的用料要讲究透气。透气的材料不仅不捂脚、舒适,而且还不易得脚癣。有的鞋透气性较差,尤其是鞋底,尽管很结实,脚在里面却如同蒸桑拿。布鞋透气最好,但不入大雅之堂,也不像皮鞋那样结实。一双好鞋远比一匹宝马之于骑士重要。对于一天要站9个小时以上的人来说,脚是最辛苦的了,配置一双舒适的鞋再应该不过的了。
健康穿鞋要防“三害”
一害:大号鞋
因为孩子的脚在不停地长大,所以,为了省钱,给孩子买鞋时干脆买大一号的,或者亲戚朋友家有八九成新的二手鞋也可以给孩子穿一穿。
专家提示:正因为孩子处于成长期,所以给孩子买鞋才不能省钱。首先,如果“贪心”买大一号的鞋,鞋子和孩子脚之间的空间过大,就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孩子容易摔倒或发生别的意外。其次,每个人脚的形状不同,鞋子会随着穿者的脚变形。孩子穿上别人穿过的鞋子,不仅不合脚,还会影响双足的发育,长大后容易出现足部问题。
二害:硬底鞋
因为体重大,所以胖人穿鞋总是很费,为了能穿得时间长一点,并且增加支撑力,胖人应该买鞋底较硬、结实的鞋穿。
专家提示:正因为体重大,胖人才应该多穿软鞋。因为胖人比起常人来,踝关节和跖趾关节承受的压力更大,过硬的鞋子不但增加不了支撑力,反而会使这些关节的负担加重,产生劳损和脚部疼痛。胖人应该选择鞋底较软、减震力强的鞋子。另外,为了防止踝关节扭伤,胖人最好穿鞋帮略高、两边加强承托的鞋子,这样可以分担支撑力,使踝关节保持稳定。
三害:不换鞋
给老人和小孩子买鞋底稍厚的鞋,不仅耐磨,还有弹性。老年人不经常走路,一双鞋穿个几年再换也是正常的事。
专家提示:其实,老人和小孩子如果穿了底较厚的鞋子,很容易因脚部与地面的接触感减弱,失去平衡导致摔跤。应穿鞋底较薄的鞋子,这样才容易平衡身体。另外,不管老人的活动量如何,一旦鞋底的防滑纹磨损厉害,就得丢弃。因为这样的鞋底材料已失去了弹性和保护功能。
每个人都应该准备这四双鞋
通常情况下,每个人每个季节至少应该准备四双鞋:两双皮鞋、一双布鞋、一双运动鞋。
上班等正式场合经常要穿皮鞋,其穿着时间也最久,最好准备两双以便更换;布鞋不仅轻便、柔软,透气性和吸湿性也很好,特别适合休闲、旅游、室内、开车等场合穿着;运动鞋是户外运动时必不可少的“装备”,为运动选双专用鞋是非常必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龄的增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