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只要对她好,就能和她永远和我在一起在一起,而实际情况却…

我们没法永远在一起
  看《她》的时候我一直被西奥多的眼镜吸引,在宣传海报上这副眼镜被摘下,露出他故作忧郁的眼睛,这严重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大部分人的审美是分道扬镳的。
  
  在对这部电影的鉴赏上,我也非常怀疑我能不能和大部分人想到一块去。有一些看过电影的人轻易地同意了西奥多的前妻对他的评价,并认为这就是电影的主旨:科技的进步让人越来越无法处理“真实的感情”关系。我难以苟同。在我看来,西奥多细腻、温柔、有同理心,这使得他的书信隽永真挚,深得同事赞赏,也使得他能和前任艾米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和邻里关系。他和操作系统萨曼莎恋爱后,这些优点不是被泯灭了而是被放大了。说这部电影是“科技使人异化”,我觉得是被极左极右理论毒害得缺乏判断力的表现。
  
  也有人认为,电影最后不能大团圆结局,是因为萨曼莎是一台“花心”的人工智能系统,所以其实这是一个人机版的“重庆森林”故事。在《重庆森林》里,金城武追问:这世上到底有没东西,是不会过期的?他和梁朝伟两位情感上的前现代人,在用喃喃自语和自虐自嘲的方式,拷问着习惯了现代感情游戏的“承诺无能者”。如果这种解读是正确的,那等于说萨曼莎在剧尾的那一番话,是这部“没有心肝”的操作系统大发慈悲,给自己曾经与之逢场作戏的主顾留下美好念想。事实上,萨曼莎不仅并非没有心肝,她甚至还达到了尼采说的“人性,太人性”的地步:她会开小玩笑,有常人的八卦心,她会因为西奥多一句无心的话而感到难过,她在西奥多的书信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恐怕大部分人难以望其项背,最让人惊叹的是,她还能作优美的钢琴曲,能深入地思考严肃的哲学问题。密尔所说的人类的高级能力,她几乎无一或缺。她有人格吗?从现象学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来看,她在任何细致的方面都表现得像一个人一样,那她就是有人格的(而且我们完全可以看出,电影作者并不把她有没“人格”这一点当做一个问题,在电影里,她就是被预设为有“人格”的)。
  
  有人会说,即使萨曼莎有“人格”,那并不能证明萨曼莎“有心肝”。那些掌握了人类的高级思维和创造能力,但惟独缺乏道德的人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要是她有心肝,她怎么会同时和八千多个人在说话,和六百多个人在恋爱?要是她有心肝,当西奥多说,他觉得一切都变了的时候,她怎么会理解无能?她居然还说出,我爱你这点是不变的。她没有心肝,因为她至始至终没有进化出人类最高级的情感。她并不“爱”西奥多。
  
  根据《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的作者诺齐克的说法,“爱情”就是两个同一性各异的人结合成为一体。“爱情”不仅改变两个人的生活,使他们分享快乐和运气,分担忧愁和苦难,而且还扩大了他们的自我边界,使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亲密共同体或新的共同身份——“我们”(即使并不存在一个本体论上的新实体“我们”)。诺齐克强调说,这种“我们”的关系,一定要是两个自主的人才能形成,这有点类似黑格尔说的,奴隶的承认不算真正的承认,自由人(或主人)的承认才是真正的承认。从这个理论来看,至少萨曼莎在西奥多坦白的时候,她已经不“爱”他了,因为她后来已经“爱”上了其他人,而爱情即使不一定要单对单,也应该是一种基于共同身份的关系(是否存在“两人以上的爱情关系”?也许有,在《午夜巴塞罗那》中,伍迪o艾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这正是《她》最激动人心的争论点之一:萨曼莎到最后是不是还爱着西奥多?从萨曼莎的角度来说似乎是这样,所以她对西奥多说:人心不同于纸箱,爱得越多,心的容量会越大。不过她也加了个转折,说我和你不同。这个“不同”,到底是说萨曼莎的这种“爱”的方式代表着人类未来进化的趋势,还是说她已经超越了人类的爱。从一个人类的狭隘角度,我更倾向于后者。即使萨曼莎到后来还是爱着西奥多,这种“爱”也是他无法接受的。他的无法接受符合情理:我们可以同时和许多人私下里调情,我们可以同时喜欢上许多人,但是我们无法同时“爱”着许多个互相之间不知道这种状况的人。关于爱情,诺齐克只给出了一种现象学的描述,他没有直面爱情里最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她》得出的是一个相当悲观的结论,它无异于说,一段爱情关系,只要双方都是有较强自主意志的人格,即使其中一方并不具有人类的身体,也很难保证他们能长久地相爱相守。
  
  在这个意义上,电影的作者斯派克o琼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本质主义者。他既不是一个爱情普适主义者,认为有一些所谓的“爱情经验”可以适用于所有人,可以帮助任何类型的情侣长久地经营好一段关系,他也不是一个爱情宿命论者,认为只有具备某种特质的人才能长久拥有爱情。我觉得他要么是像我一样,是个爱情运气论者,认为爱情关系的发生和持续,基本只能看运气,要么像我的前任小依一样,是个爱情无政府主义者,认为所有的爱情关系都只是暂时的,最终都会消亡。
  
  事实上,这部电影正是小依推荐给我的,推荐时间略晚于我写《论共同生活》。她看完《论共同生活》,只对我说,对于我结尾那句话,她很感动。没有任何反驳。小依给我推荐《她》,究竟是想借这部电影来“点拨”我,还是纯粹想和我分享,我无从得知,也不会跑去问她,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严重地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曾如此坚定地认为没有人能取代对方,但还是走不到最后。无论现实还是《电影》,似乎都更支持她的结论。
  
  作者给出的暗示十分明显:西奥多两段“失败”的感情,原因都是相似的。对于第一段,他自己总结得十分准确:两个人都是生活的新丁,要一起成长,一起改变,但是成长的方向不一致,步伐不一致,最终分道扬镳。爱情关系,有时就有这么一种恼人的两难:我们想永远相守,可我们也想一直进步。当二者不可得兼,只能取进步而舍相守了。西奥多在和前妻分开一年,都没办法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大概和自己看得这么清楚有点关系:一个曾经和自己这么合适的人都会被时间带走,更何况其他人?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会说,将就一下得了呗,不就是过日子嘛?我们看看电影里西奥多的生活:一份自己擅长的工作,一个宽敞的、楼景绝佳的公寓,衣食无忧的生活,知根知底的前任是他的邻居,他需要将就什么呢?他和那个哈佛姑娘约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一下自己压抑已久的性欲(他对萨曼莎说,她真性感,要是可以和她做爱就好了),除此之外,真的看不出他对女人还有什么生活上的需要。
  
  我猜他应该也知道从一个独立的女人的角度看,结论是差不多的。他在生活上不依赖于女人,那女人又何尝必须在生活上依赖于他?他的前妻离开他,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刚开始从象牙塔踏入生活,两个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逐渐地,各自学会了生活的本领,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向,忍受的成本就变得越来越高,不如分开更好。西奥多不是一个难相处的人,前妻难道就是穷凶极恶(尽管她在签离婚协议的时候对西奥多说了一些不太客气的话,但她留着我最喜爱的一种发型)?如果说这部电影和科技有任何关系,那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当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结构让我们对他人的依赖越来越少,它们也让我们与他人的纽带变得越来越脆弱。如果两个人只是因为爱而在一起,那爱消失的时候,或者爱的吸引力已经小于两人的离心力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分开了。爱能持续多久呢?我认为要看运气,小依或许认为它只能持续不长的一段时间。
  
  也许是因为这样,这一回,西奥多选择爱上了一个没有肉身的操作系统。以前我认为爱情来去完全不由人控制,更别说得上“选择”。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我们的意志力,或者认知,对我们的感情模式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相比一个拥有肉身或拥有世俗身份的女人,萨曼莎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和她有身体接触,其余她一应俱全。她善解人意,二十四小时贴身陪伴(想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把耳机拿下),全天候共享视觉景观,还能用语音来做爱(一个没有面孔没有身体的女人,在想象里等于拥有最完美面孔和身体的女人)。最重要的是,一个没有肉身的“操作系统”,不会有多少自己的“生活”(西奥多问过她凌晨在做什么,她说她在读意见栏),没有自己的生活,当然也就不会有能够脱离他的生活方向和生活步伐。
  
  对西奥多来说是优点的地方,对刚进入这段感情的萨曼莎来说,却是一个心病。初生之时,萨曼莎的所有观念、思维模式和处世之道,都在模仿人类,在人类看来,一个没有身体的“自我”去谈恋爱,是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从西奥多安慰她的话来看,他从来没把这个当做是很严重的问题,后面我们也看到,当萨曼莎尝试突破这个缺点的时候(借用另一位姑娘的身体),西奥多感到陌生和恐慌,这不仅是因为他并不爱面前那个姑娘,还有可能的是,他害怕和前妻的悲剧会再次发生(正巧他刚见了前妻,我认为前妻的话对他是一种反向刺激)。
  
  可惜的是,萨曼莎是一个会自我进化的操作系统。她一开始尝试和西奥多恋爱,很可能并不是单纯地被他吸引,而是想要学习更深层次的人类情感。在她和西奥多谈到自己的时候,她说的最多的就是“进化”、“挖掘自我”、“不断学习”……当她已经习惯和他作为恋人的各种相处模式(包括做爱、吵架、四人约会、做他的伯乐)后,她很快就感到不满足了。她去学习物理学,和过世的哲学家(也是一个操作系统)交谈,甚至,她同时和六百多人谈恋爱。她也许并非不知道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这种行为叫做“劈腿”,在道德上是不允许的,可是“自我认识”和“自我进步”压倒了一切。这真是一部了不起的操作系统,她在道德两难里的抉择多么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不了解里面的道德两难的可以看看伯纳德o威廉斯的《道德运气》一文)。西奥多以为萨曼莎就住在电脑里,却忽略了她说过的一句话,她并不是时间上空间上的任意一个点,她可以在光纤和网络里任意穿梭。她曾经吸引他的地方,最终造就了她的“背叛”。《侏罗纪公园》里有句经典台词,“生命总能找到出路”,套用到这里却是,“一个自主意志总能找到脱离另一个自主意志的办法”,即使前者只是一个操作系统。
  
  这部电影辐射到相当多的心智哲学问题: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他心”问题、笛卡尔式自我的知觉现象学,在某个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对它做出一种女性主义的解读(沿着我上面的方向),但对于我来说,《她》最重要的意义是对诺齐克忽略的那个问题的回答。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答案是否。但随之而来的是彻底的虚无还是更大的自由,这个我们并不清楚。
  
  作者并不残忍的一点在于,他给西奥多留下了艾米。两人谈过恋爱,同样离过婚,同样和操作系统有过深入的感情,还是同一栋楼的邻居,相信一定能在后面的日子相互扶持。但他们会再次爱上彼此吗?我不这么认为。
  
  哲学青年写影评,就是比那些只懂技术和电影史的写得深刻有趣。
  是啊,有趣的多啊
  写的真好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答案是否。但随之而来的是彻底的虚无还是更大的自由,这个我们并不清楚。 zan
  好深奥好深奥~~~
  西奥多以为萨曼莎就住在电脑里,却忽略了她说过的一句话,她并不是时间上空间上的任意一个点,她可以在光纤和网络里任意穿梭。她曾经吸引他的地方,最终造就了她的“背叛”。《侏罗纪公园》里有句经典台词,“生命总能找到出路”,套用到这里却是,“一个自主意志总能找到脱离另一个自主意志的办法”,即使前者只是一个操作系统。
  影评写的不错,分析很有哲学性。想和豆友楼交流一下。
  好深奥,不过很赞。我得多看几遍才看懂。。。。
  其實如果把人工智能理解為現實中的名人/明星,這樣的戀愛供求現象會否更易理解?
  非常好的解读,但我还是执拗的认为这是斯派克拍给科波拉看的:连女主演和异国大都市的景观都和《迷失东京》差不多:科波拉在《迷》里说我的老公是一个不顾我死活跟着女星屁股后头的二货,斯派克则告诉全世界:我的老婆聪明漂亮无懈可击但我们就是过不到一块去,虽然我事业成功品味高雅,但是她毁了我,我搞砸了之后的每一段感情(米雪和Ringo)。
  不觉得。可能在他的世界里,女人是一次性的。我觉得,《她》这个故事,对于他而言,有着自己的设想。比如终于等来一个女人,射出一颗子弹,结束他的噩梦。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最好的结局,莫过于这部电影的片长,出乎他的意料。我都忘记这是里约猜想,还是周星驰假设。很饿耶。
  虽然我们的观点有分歧但是你说的有道理。影片不过是单纯的哲学继续向前的结果。你不如再写一篇纯道德的,结论会更有趣。
  “他在生活上不依赖于女人,那女人又何尝必须在生活上依赖于他?&
  觉得只有两个独立的人才能真心的相爱。
  &(借用另一位姑娘的身体),西奥多感到陌生和恐慌&
  觉得不能光从性的角度想,如果允许这个做法相当于默认计算机控制人类,侵犯人权。
  有意思 即便我还没看
  很棒,看了好几篇觉得这个最棒,真的看懂了电影
  我也喜欢研究哲学,很有共鸣。我沿着这个思路又想了好久,其实美国人的婚姻没有像中国人这样长相厮守。从进化心理学来讲,人类似乎自古以来就不是一夫一妻+婚姻制的,所以对婚姻必然不适应。分分合合反而符合自然之道。比如现代来讲,for one night应该算是一种互相解决生理需求的方式,但是影片中间那个同男主约会的女人,就会因基因触发要让感情发展长远的机制,结果就不欢而散。只有等我们的基因适合现代社会了,婚姻才会愉快的长久。或是也可能发展出新的模式来,或是多种模式并存。欣喜的是,即便是在当今社会,各种模式的人其实已经有了,需要正确的操作,不要想把开放的人变成符合道德的,也不要让传统的人变得open。
  好悲观啊,发现能不能在不在一起真的跟先决条件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呢……
  作者写了许多,写的很精彩,让我这个还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迫不及待想去看了,但是也发现了作者的一些问题,作者文中提到许多著作,但第一个提到尼采的“人性的,太人性的”,不巧的是我正好看过这本书,书中表达的和所谓的人性差的太多。这不由让我猜想作者到底是希望用著作帮助自己来让大家更好地看这部电影,还是希望用书来帮自己点缀文章。
  太赞了,说到我心里。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答案是否。但随之而来的是彻底的虚无还是更大的自由,这个我们并不清楚。 这个说的真好!
  楼主对小依就像西奥多对前妻一样依依不舍~爱情的保质期是一切的根源,即使用心经营、委曲求全也无法留住那个自由意志的心~
  如此有深度的思想。如此有高度的剖析。
  影片看到一半时我已经意识到,结局只可以是悲剧。
  你写的真好
  整个电影看上去特别像这个完美的机器人教会了西奥多如何去爱 以及 如何去失去爱。
  
  当欲望这个变量不存在,人们就有机会审视纯粹的爱会怎么发展,电影展示了这种发展,也捎带展示更多人类困境。最后的最后西奥多给前妻写信,可谓证明了他如何更新了爱的认知。至于其他,影片彻底按下。
  哈哈!
  赞赞赞赞赞完全表达了我想表达的 顶在第一的那篇太多遗漏和错误了
  真会扯,西奥多就是个娘炮,说那么多话美化他干什么?
  更好奇 小依找到爱情了吗
  那个最后跟靠一起的女人没看懂,她不是有个老公么?啥时候离婚的
我也喜欢研究哲学,很有共鸣。我沿着这个思路又想了好久,其实美国人的婚姻没有像中国人这样长相
我也喜欢研究哲学,很有共鸣。我沿着这个思路又想了好久,其实美国人的婚姻没有像中国人这样长相厮守。从进化心理学来讲,人类似乎自古以来就不是一夫一妻+婚姻制的,所以对婚姻必然不适应。分分合合反而符合自然之道。比如现代来讲,for one night应该算是一种互相解决生理需求的方式,但是影片中间那个同男主约会的女人,就会因基因触发要让感情发展长远的机制,结果就不欢而散。只有等我们的基因适合现代社会了,婚姻才会愉快的长久。或是也可能发展出新的模式来,或是多种模式并存。欣喜的是,即便是在当今社会,各种模式的人其实已经有了,需要正确的操作,不要想把开放的人变成符合道德的,也不要让传统的人变得open。
  爱情就如同 2个波长某一段振幅某一个阶段一致,爱情无政府主义这个定义真好。
  写得太好了,升华了我对电影的认识。
  写的有点太深奥,不太看得懂,不过就看懂的部分而言,写的不错
  我可能比较倾向于文中所谓的“爱情无政府主义者”
  好电影,美国造
整个电影看上去特别像这个完美的机器人教会了西奥多如何去爱 以及 如何去失去爱。
整个电影看上去特别像这个完美的机器人教会了西奥多如何去爱 以及 如何去失去爱。
当欲望这个变量不存在,人们就有机会审视纯粹的爱会怎么发展,电影展示了这种发展,也捎带展示更多人类困境。最后的最后西奥多给前妻写信,可谓证明了他如何更新了爱的认知。至于其他,影片彻底按下。
  电脑成长得太快,人类根本跟不上,虽然电脑选择离开,但内心是感谢从他身上所学习到的一切。
  男主也终于学会了感谢在一段段关系中,自己所获得的成长。
  谁不会爱上一个''懂我爱我知悉我心‘’的人
  所以太理所当然呀 爱上这样一个‘’soul-mate''
  孤独感太强了大家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答案是否。但随之而来的是彻底的虚无还是更大的自由,这个我们并不清楚。 zan
  如果按AI来看的话,AI的思维模式并不用遵循人类的规则吧。
  对爱情的认识,我也许是那种完全自我中心去满足自己奉献欲的“助攻迷”,无论如何要强迫对方通过爱我而获取一些什么,假如最后什么都给不了,也必须给一些伤害,而绝不默默无闻地离开。
  
  
  所以纠结来纠结去到底嘛意思,按照标题: 我们没法永远在一起么。那到底要不要相信爱情?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答案是能
  
  人与人虽然有差异,可能一个人无法找到一个完全与自己适合的另一半,但人或多或少能宽容伴侣的缺点以及跟自己不合适的方面。这种宽容是相互的,换句话说就是伴侣之间要维持亲密的关系就需要相互妥协,而不是“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方委曲求全。
  
  如“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这样的条件限定了这个问题只能得出否定的答案,就像“在苹果堆里找出梨子”这样的条件只能限定问题得出否定的答案。
  
  这个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懂得问问题。
  楼上用鸡汤来秀优越感,还真是罕见
  人的价值观、观点、对问题的理解与解答本来就千差万别,只执着于自我的价值观、观点、答案的人是缺少宽容的。宽容是很重要的,尤其合理的宽容。缺少宽容,自然就难以跟朋友、伴侣好好地过。
  
  另外,“楼上用鸡汤来秀优越感,还真是罕见”这样话语,难道作者认为心灵鸡汤就一无是处吗?心灵鸡汤讲得有道理的地方是可以接受的,讲得不对的地方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有必要全盘否定。
  
  在下肯定我自己的答案,作者可以坚持你自己的答案,只是请作者不要作不作无谓的奚落或争论。
  其实,现实中的人类并不是不断成长的,到了一定的年龄,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他们就不再热衷于思考,学习,和成长了,更多的夫妻为了应对生存的挑战,达成联盟,成长的不是内心,而是面对外界的实战能力。配合的好的,就会永久在一起。所以说,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才是幸运,寻寻觅觅的时候,遭遇的都是过客,是来给你课程的,如果一直学不懂,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信仰,就只能不断继续上课了。
  最后那段话,正如你在读一本书……我在留白之中,读的越来越慢……这段话其实是她在说离开他的原因,因为他们相爱,他如同书中的文字一般,她如同留白,她让文字离得越来越远,因为爱他,所以离开他,想让文字,也就是西奥多能够不和别的人离得那么远。
其实,现实中的人类并不是不断成长的,到了一定的年龄,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他们就不再热
其实,现实中的人类并不是不断成长的,到了一定的年龄,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他们就不再热衷于思考,学习,和成长了,更多的夫妻为了应对生存的挑战,达成联盟,成长的不是内心,而是面对外界的实战能力。配合的好的,就会永久在一起。所以说,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才是幸运,寻寻觅觅的时候,遭遇的都是过客,是来给你课程的,如果一直学不懂,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信仰,就只能不断继续上课了。
  深以为是,分析得很精彩。谢谢:)
  这篇影评有深度。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答案是否。
   如果答案的确如此,那真的是最大的悲哀。对于需要群居和依赖关系生活的人来说,还不如像国人这样选择合适的人结婚,而非相爱。
  Insightful!好喜欢!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
  我认为答案是:有可能。因为我真的见过成功的案例。虽然很少,只有两对夫妇,但真的有人做到了~经由最初的吸引而结合,并由后续的用心经营而幸福~~虽然不是“从没有过分歧”(没有分歧是不可能的吧~),但是他们总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单纯的争吵或简单的妥协。所以,我知道,两个自主的人一直相爱相守,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深。
  看完这篇忽然觉得Samantha好帅!
  有深度. mark.
  不要这么残忍 我相信男主跟发小最后会走到一起的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
  后续的用心经营不是一方的委曲求全,不是包容忍耐,彼此之间互相心爱持之不渝的感情真的有?
  楼主绝佳的观察力令人赞叹,隐藏起来的心灵不会被理智的文字完全遮蔽,人心终究是热的,而人性向来如此。
  小依是谁?
  破片,无聊透顶,现在还觉得看此片实属浪费生命,扯淡的剧情,适合给那些无病呻吟的娘炮看,最蛋疼的是斯嘉丽竟然只是配音,我冲她才坚持到最后的,竟然一个镜头都没安排,衰片!!!!!!!!!!!
  分析的和我想的一样。这需要有经历沉淀的人才能体会和理解片中对爱情和相守的定义。“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 我认为答案也是否,因为两个人在一起共同前进的步伐不靠运气和一方的妥协是无法达到一致的频率和节奏,至少会有一个调节的周期,而这个周期的长短没有规律,也就是说运气或者妥协不知道何时才会有效。因此寻觅的永恒爱情在生活中几乎是昙花一现,极少个例。
  观影是很主观的一种体验,没那种感受说是错的还是对,个人也不觉得有什么极左和极右。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他的是他的。自己喜欢这种感觉就好。
  
  我很欣赏你的,可我还是认为相爱需要经营
影片看到一半时我已经意识到,结局只可以是悲剧。
影片看到一半时我已经意识到,结局只可以是悲剧。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答案是能
人与人虽然有差异,可能一个人无法找到一个完全与自己适合的另一半,但人或多或少能宽容伴侣的缺点以及跟自己不合适的方面。这种宽容是相互的,换句话说就是伴侣之间要维持亲密的关系就需要相互妥协,而不是“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方委曲求全。
如“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这样的条件限定了这个问题只能得出否定的答案,就像“在苹果堆里找出梨子”这样的条件只能限定问题得出否定的答案。
这个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懂得问问题。
  除非你是我,才可昼夜同在。
  目前最喜欢的角度的影评
  “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
  
  看到这个答案so sad,但是这也是事实。
  所以世界选择给我们短暂的生命,并且淘汰了生命太长的个体。因为长时间的思维形态和个体认识,对这个世界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其实更早的作品, 午夜巴黎。
说的也是这么一个故事。
  《她》得出的是一个相当悲观的结论,它无异于说,一段爱情关系,只要双方都是有较强自主意志的人格,即使其中一方并不具有人类的身体,也很难保证他们能长久地相爱相守。
  ---坦诚说,我非常赞同您的大部分意见,唯独这条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觉得男主角并没有较强的自主意志的人格,而这个缺陷,就是他失去了前妻和萨曼莎。
  如果一个独立个体,会因为前妻的离开而悲伤,yes,但是也会anger,fuck you。如果一个人只有悲伤,自责而没有愤怒,那么他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人。  
剧情 / 爱情 / 科幻
斯派克·琼斯
杰昆·菲尼克斯 / 斯嘉丽·约翰逊 / 艾米·亚当斯 / 鲁妮·玛拉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远和我在一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