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健忘多梦,掉发,易出汗 自汗,健忘 便...

当前位置: > 自汗
重点推荐:[725人顶]
焦点内容:[747人顶][1591人顶][171人顶]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会喜欢看:三伏天看出汗识健康 自汗是体虚汗黏多脾湿__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三伏天看出汗识健康 自汗是体虚汗黏多脾湿
生活报【】【】
  “不动也冒汗!”三伏天来了,即便是在凉爽的冰城,许多人也热得大汗淋漓,可有的人出现汗液太黏或汗味腥臭、汗色发黄等异常情况。中医专家指出,自古以来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出汗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不要小瞧了自己身上各种异常的出汗状况。
  汗液太黏多为脾湿
  哈市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王春明主任介绍,中医里有“汗为心之液”的理论,从人体出汗的状况,就能观察到心脏的盛衰。根据市民常见的出汗情况,也可看五脏的盛衰。
  心气虚:轻微一动就可能全身出汗,进而可能出现抽筋、心脏无力,甚至昏倒等情形;
  肝气郁结:情绪波动时易出汗,主要为脖子以上脑袋出汗;
  脾湿:汗液黏稠,在吃饭时尤其常见,汗多且黏;
  肺虚:肺气虚出汗则最为常见,因为肺主毛皮,管卫气,虚弱时人就容易全出汗,而且这类人易感冒,值得一提的是,容易在鼻翼两侧出汗的人,也多见于肺气宣萧失常,也多属于肺虚人群;
  肾脏虚弱:肾经湿热主要为男性,下体易出汗,前列腺不好。
  由汗看五脏十分简单,当你上楼梯,简单运动或者干些活时,就出现满身大汗,那么就应考虑是否心肺功能衰弱了,而男性内裤总汗多,则可能反映出肾脏虚弱。
  自汗盗汗身体有“虚症”
  王春明说,在中医理论中,发生在白天的异常出汗,称为“阳虚自汗”,晚上的属于“阴虚盗汗”,两种情况都表明体内有“虚症”。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就是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晚睡着以后就出汗,打湿了枕巾甚至床单,这就是盗汗,是阴虚的表现。
  同时,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前心后背出汗,是心气虚,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头汗”过多,可能是脾胃有湿热,或暴饮暴食后的“积食”;手足心多汗多半是阴虚,也可能是胃热或热症;心窝、胸口多汗多半是因为思虑过度所导致的“心脾虚弱”等。
  汗味与疾病征兆相通
  还可从出汗气味中辨别一些疾病,王春明表示,比如有的人出汗后有明显的腥臭味,这则多与热证或湿热有关,要留神肝脏部位疾病;有香味的汗则可能是糖尿病的体征。除此之外,比较少见的还有黄汗、红汗或黑汗、结晶汗等异常情况,这些都可能是身体肝脏、肾脏等部位出现了不健康的征兆。
  还有一些人存在常年不出汗的情况,平时无运动习惯,热了就进空调房,没有深层出汗,甚至连浅表出汗都长时间没有,这类人群缺乏运动致毛孔变迟钝,出现无汗其身体就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中医认为动汗可贵,指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出的汗最可贵,因为这种出汗为深层出汗,而因外界高温而造成的皮肤大量出汗则为浅表出汗。王春明提醒,参加运动自然发汗可以增强人体代谢,对养生保健十分有益,市民一定要多参加运动发发汗,通过运动把深表层汗发出来,从里向外出汗,有控制血压、促进消化、增强记忆、保护皮肤等多重功效。
  自汗:白天不自觉地出一身汗。“实气太旺”或“阳气过虚”,所以饮食宜清淡,吃些西瓜、梨等水果,“阳气虚”,需用补气药物。
  盗汗:晚上睡着了才出汗,醒了就不会出汗。体内的阴液不足,可服用“当归六黄汤”,或是吃点滋阴降火的药,如知母、黄柏、黄连等。
  少或不出汗:可由天气或环境寒冷所致,也可能是人体阳虚而无力发汗的内寒。治疗时需适度吃一些“辛味药”,让人体的“阳气”宣发。(编辑:石佩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眠健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