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甘油三酯高吃什么好是2.22mmol/L,...

→ 我甘油三酯2.22mmol/l..
我甘油三酯2.22mmol/l..
女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我甘油三酯2.22mmol/l,其它还正常,年龄不大,该咋办
ask5414366e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内科儿科,妇科,外科
帮助网友:93129称赞:6727
&&&&&&主要是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系的.建议低脂饮食低胆固醇饮食和戒烟酒和多吃蔬菜和降低血脂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并伴有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本病如不能早期诊断和防治,常发生致残、致命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二、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牛乳喂养、药物及化学物。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遗传易感性、中老年、体力活动减少和(或)能量摄入过多、肥胖病(总体脂增多或腹内体脂相对或绝对增多)、胎儿或新生儿期营养不良、吸烟、药物及应激(可能)。
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
1.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mL,最高可达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大脑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g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4.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3.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
五、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糖尿病分型包括临床阶段及病因分型两方面。
1.临床阶段指无论病因类型,在糖尿病自然病程中患者的血糖控制状态可能经过以下阶
(1)正常血糖:即正常糖耐量阶段;
(2)高血糖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1.糖调节受损;2.糖尿病。糖尿病进展中可经过不需用胰岛素、为控制糖代谢而需用胰岛素、为了生存而需用胰岛素三个过程。患者可在这三个阶段间逆转(如经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后)、可进展或停滞于某一阶段。患者可毕生停滞于某一阶段,不一定最终均进入需胰岛素维持生存的状态。
2.病因分型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2型糖尿病又曾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及老年人。妊娠型糖尿病是指妇女在孕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除了1型、2型和妊娠型糖尿病以外的各种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造成的糖尿病、内分泌疾病造成的糖尿病、各种遗传病伴发的糖尿病以及药物导致的糖尿病等等。
六、糖尿病常伴有哪些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症、乳酸性酸中毒;
2.慢性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关节病、糖尿病与口腔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3.发病及感染:低血糖症、代谢综合症、勃起功能障碍、急性和慢性感染。
七、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18岁以上的成年人具有下列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高危因素,可定义为此人群:
1.年龄大于40岁;
2.既往有糖尿病前期病史;
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静坐的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收缩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及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八、如何预防糖尿病?
一级预防:1.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3.积极发现和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4.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5.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人群)应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增加机会性筛查,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二级预防:早诊、早治,糖尿病病人应进行正规的糖尿病治疗,尽早和尽可能的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遵循医嘱,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残废率和死亡率。
九、糖尿病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
1.促胰岛素分泌剂:(1)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2)非磺脲类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2.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
3.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4.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5.胰岛素治疗: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
十、哪些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降糖药?
口服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患者不宜也不能服用降糖药,那么哪些情况不能服用降糖药?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及哺乳的女性最好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目前,已有部分口服药物批准应用于糖尿病孕妇;
3.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因此最好不用降糖药。
十一、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这是控制病情恶化的重要手段,有些糖尿病患者无需使用胰岛素治疗,但也有些患者是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否则对身体健康,对病情控制影响很大。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这类患者体内不能产生胰岛素或胰岛素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而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若不使用胰岛素治疗,可能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型患者:多数患者体内能产生胰岛素,但胰岛素不能正常地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因而仅需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口服降糖药即可有效控制血糖,但在下述情况下需要注射胰岛素:已经采用适当的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并用各种口服降糖药治疗仍无效时,也要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出现严重的感染或需手术时,此时需用胰岛素治疗;当合并感染或需行手术时;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时;合并肺结核时;妊娠时,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控制孕妇患者的高血糖,但药物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却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而胰岛素是生物体内自然的激素,它的安全性是可靠的;多病的患者,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其他疾病或者状况可能引起致命性的代谢紊乱,比如需要做大手术、遭受严重创伤、伴有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可能会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的高渗昏迷,危及生命。二是其他疾病会引起口服降糖药蓄积中毒,比如肝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缺氧(比如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因为口服降糖药在体内代谢不畅,可使药物蓄积,副作用加重。
十二、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哪些益处?
1.补充缺乏的胰岛素,维持稳定而长久的血糖控制;
2.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3.减少葡萄糖的产生;
4.改善病人的体力和生活质量;
5.阻止和(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6.降低血糖,减轻高血糖毒性。
十三、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应注意哪些?
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不是自身胰腺分泌的,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一些事项,否则可能产生副作用,甚至是影响病情控制。那么,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应注意哪些?
1.定时定量进餐:使用短效人胰岛素或预混人胰岛素的患者,为了使胰岛素的吸收峰值和进食后血糖峰值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药效,应在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这就需要就餐时间相对固定。近年来出现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起效迅速,可在紧邻餐前注射,或餐后立即用药,就餐时间相对灵活,方便患者生活。使用人胰岛素的患者,还需要定量进餐,以免药物和食物不匹配,导致血糖波动。
2.少食多餐:胰岛素进入体内后,不能根据血糖自动调节,但少食多餐可以帮助调节血糖,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一般饮食安排按早、中、晚三餐即可。有的糖友容易饥饿或出现低血糖,正餐又不能吃太多,可在保持全天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于两餐之间或睡前安排加餐。
3.运动与饮食、药物相协调:运动能改善糖友的血脂、血压、血糖,并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运动需要科学安排,特别是对于打胰岛素的患者来说,饮食、运动及药物一定要协调好,以免血糖大幅波动。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进食过少或运动过多,易发生低血糖;进食过多或运动过少,胰岛素作用不够,血糖会升高。如果运动后血糖明显降低,胰岛素应减量。若运动后反而出现高血糖,可能需要追加胰岛素。患者每日运动时间及强度应相对固定,建议在餐后1—3小时运动。运动前测一下血糖,若血糖低于5.6mmol/L,先吃点东西。
十四、糖尿病患者如何掌握胰岛素注射时间?
在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时,可以开始即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者,胰岛素注射时间可以在早餐前30~60分钟注射,也可以放在晚睡前使用,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速效胰岛素作用时间为1~3小时,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因而用于餐时注射低血糖反应少见,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治疗。速效胰岛素在治疗应用中为病友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速效胰岛素注射后必须进食,以防止低血糖。需要注意的是餐前应监测血糖,按照餐前血糖值来决定胰岛素注射具体时间,但医学界对于餐前血糖值与注射时间的关系文献介绍并不一致,一般认为,在住院期间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要求需严格些,具体为:餐前血糖在3.9~6.7mmol/L的患者,在餐前15分钟注射,可适当多进食,进餐时不需提前注射。
十五、如何正确的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呢?
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层是位于真皮的下面,肌肉的上面,有很多患者常常会将胰岛素注射至肌肉层,注射过深(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增加低血糖风险,还会增加疼痛感。为了保证将胰岛素注射在皮下,降低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或普通型的笔用针头(30G×8mm)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捏起皮肤进行注射。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层组织,不包括肌肉层。
人体最适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在腹部进行注射时应注意要在距肚脐3—5cm的两侧的一个手掌的距离内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到肌肉层。同样,在大腿上注射时也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因为大腿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适宜进行注射。
上述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各不相同,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也有很大差别。臀部的皮下层最厚,其次是腹部、手臂,大腿的皮下层最薄。通常女性的皮下层厚度要大于男性。在这些部位中腹部吸收胰岛素的速度最快而且吸收率达到100%,其次是手臂。对胰岛素吸收速度最慢,吸收率最低的是大腿和臀部。由此可知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因为腹部的皮下组织较肥厚能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而且吸收胰岛素最快,在进行自我注射时捏起皮肤最容易。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臀部的皮下层最厚,无须捏起皮肤也无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在大腿部位注射胰岛素时应避开大腿内侧。由于大腿的皮下层较薄,用普通笔用针头注射时一定要捏起皮肤注射。手臂是最不适合进行自我注射的部位,因为手臂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至肌肉层,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注射,但在进行自我注射时几乎很难做到一边捏起皮肤一边注射,所以在手臂上注射胰岛素时可以由医护人员或家人协助捏起皮肤注射。
注射部位的交替:把每个注射部位划分为2cm×2cm的小方块,每次注射选一个小方块,两次注射点应间隔2厘米,这样左右交替注射,一定避免在同一个小方块内连续注射。
总的来说,使用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对于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十六、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要怎么治?
胰岛素抵抗,这是导致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要怎么治?
饮食中我们要注意每天摄入的能量有多少,要保证不能每天摄入过多而使体重增加,另外,要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三大营养要素比例要适当。所谓三大营养要素,即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这三样东西都要有比例。有些人认为血糖高了,不吃饭就可以了,其实不行,因为即使不吃饭,体内仍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它们也可以转变成血糖,所以血糖和蛋白质、脂肪之间要保持平衡,并根据需要,决定每天摄入多少能量。有患者问,为什么我早上起来不吃饭血糖也会高?其中之一就是因为肝糖元会产生葡萄糖,因此,再饿、再不吃糖,血糖还是会高,因为肝脏会产生葡萄糖。
胰岛素增敏剂可以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可以使空腹和餐后的血糖都降低,保护β细胞功能,还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胰岛素增敏剂我们国内有不少,用得最多、时间最长的就是格列酮类药物。
十七、糖尿病患者如何巧用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物质,对于调节糖代谢平衡与控制血糖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并非表明胰岛素治疗就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如此,只会让人体糖代谢失衡,甚至容易诱发低血糖。因此,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一定要注意正确的用量与方法。
1.初发病人选短期强化:初发的,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的患者,由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等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暂时受抑制,此时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可能效果不佳,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尽快将血糖降到正常,而且能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治疗1周到3个月后,即使停用外源胰岛素,由于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有可能不需降糖药物而仅靠节食、运动,血糖就能得到控制,我们称这一段血糖容易控制的时期为“蜜月期”。不过,不是所有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胰岛素强化治疗,&&& 有些患者发病时血糖轻中度增高,使用胰岛素效果一般,并且有出现低血糖的危险。
2.口服药不灵,加基础胰岛素:无论是中国2型诊治指南,还是欧美糖尿病指南,都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尤其是偏胖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不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以避免体重增加。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启动每天一次的基础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使空腹和全天血糖尽快控制达标。另外,患者应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降低体重,也可选用增加体重相对较少的降糖药,如格列美脲或格列齐特等。  
3.吃药管用,不一定要打胰岛素: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拳头产品。近年来,人们对胰岛素的好感不断增加,但胰岛素毕竟是药,有低血糖、体重增加和过敏等潜在副作用,应用不当可能适得其反。若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平稳,不一定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4.怀孕了,短期戴泵:妊娠期母体内分泌激素、代谢等一系列改变,使得孕妇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增加,易出现流产、羊水过多、妊高症、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不仅威胁孕产妇健康,对胎儿也有较大危害。由于大部份口服降糖药对胎儿不好,怀孕期最好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胰岛素泵能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达到血糖的优化控制,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分娩后血糖下降且较易控制,可根据情况选择下一步治疗。
十八、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哪些副作用?
是种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的内分泌疾病,一旦患病就必须及早进行治疗,否则是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治疗糖尿病大部分人是选择使用胰岛素来治疗,不过长期使用胰岛素也是会产生副作用的。那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哪些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出现这种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
2.体重增加:如果病人采取胰岛素治疗后不进行饮食控制,摄入热量过多,则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
3.屈光不正:.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这种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4.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还包括水肿,一部分病人注射胰岛素后可出现轻度的颜面和肢体的水肿。
十九、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要注意什么?
1.胰岛素保存:胰岛素既不能日晒,也不能冷冻。在没开封的情况下,最好的储藏方式是放在2~8℃的冰箱冷藏室中冷藏(在这种情况下瓶装胰岛素和笔芯胰岛素都可以保存两年半)。但是已经装在胰岛素笔中使用的胰岛素是不主张放在冰箱冷藏室的,因为这样会对笔有一些影响。
2.注射部位:不同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已如上述。
3.注射时间:注射胰岛素后,需半小时左右,胰岛素才发挥降糖作用,所以一般是用餐前15~30分钟注射。注射后应定时定量进餐。
4.观察不良反应:主要是指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是剂量过大、服药时间过早或吃饭时间太迟、忘记吃饭或进食量不足、活动量大而没有及时加餐或调整药物剂量。如果发生了低血糖,应立刻吃一些高糖饮食,如糖水、饼干,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消失可再吃一次;若症状消除但距离下一餐还有1小时以上,则可加食一片面包或一个馒头。
此外,长期使用胰岛素者还应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异常情况,如皮下硬结、脂肪组织萎缩等
二十、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1.运动时肌肉收缩,需要利用葡萄糖作燃料供给能量,所以运动时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有助于血糖下降;
2.运动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增强口服降糖药物的效果;有助于高血糖的控制;
3.运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有益于脂肪代谢;
4.运动时消耗体内脂肪以供应能量,有助于减肥,并减少减肥时造成的肌肉酸痛;
5.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功能,增强呼吸肌力量,有助于心肺健康;可增强胃肠蠕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防治便秘;可减少失眠;可调节大脑皮层活动,使精神饱满;
6.运动时身心可以松弛,强健体魄,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益健康。
二十一、糖尿病人适宜哪些运动?不适宜哪些运动?
&除了航空,潜水以外,一般的体育活动糖尿病大均可参加,包括游泳、足球、开车、篮球、网球、乒乓球、跑步、体操等。这是因为开飞机或潜水时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可造成死亡而别人无法救治。对青年或中年糖尿病人,打网球,篮球,做健美操,打乒乓球等较适宜,对中老年人则可步行,慢跑,上楼梯,骑自行车,游泳,打羽毛球,跳舞,打太极拳等。体力较差和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的患者宜参加强度较弱的锻炼如步行、医疗体操、保健操或广播体操等。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单独进行运动,特别是不要单独游泳、爬山、远行等。
二十二、哪些糖尿病病人不宜运动?
1.1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前,比如空腹血糖大于15.0mmol/L,极度消瘦或尿酮体阳性者,运动可使病情加重;
2.伴有严重外周神经病变者,如足底痛觉及触觉明显减退或消失、痛觉过敏等,包括糖尿病足,运动有可能增加局部软组织和关节损伤;
3.严重植物神经病变者,体力明显下降,高强度运动时,机体减慢心率、减少氧耗量的功能受损,同时对脱水、体位性低血压的反应能力降低,故不宜做剧烈活动;
4.肾病、高血压病未控制者,运动时肾血流量减少,血管对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可使尿蛋白增加病情加重。严重的眼底病变剧烈运动有导致或增加玻璃体及视网膜前出血的危险。因此,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的患者,必须限制运动量;
5.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者,运动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险;
6.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在胰岛素发挥作用最强时刻,以及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以前,不宜运动,以防低血糖发生;
7.有严重感染、发热、活动性肺结核时应禁止体育锻炼。
二十三、糖尿病运动治疗要注意什么?
1.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动作由易到难,使机体逐步适应。通常每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
2.遵循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不可间断,除非出现禁忌证;
3.运动治疗应与饮食或药物治疗相结合,不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若运动疗法后血糖有所下降即放松饮食控制,增加食量,或随意减少药量甚至停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4.糖尿病患者足部容易受损,运动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鞋具,防止足部受损伤;
5.锻炼时应随身携带一些糖果、甜饮料等食物,以应对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反应;
6.年龄较大的患者,特别是有冠心病者应随身备有急救药盒,以防意外;
7.一般不主张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
二十四、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出现?
1. 向家属和周围的同志介绍有关糖尿病低血糖的一些知识,使他们对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比较了解,以便低血糖时及时处理;
2. 经常注意饮食,要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呼应,特别注意观察尿糖变化,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以前,及时加餐;
3. 劳动量增加或活动特别多时,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及时加餐。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病人,也同样要减少用量或及时加餐;
4. 口服降糖药中,尤其优降糖引起低血糖机会较多,应注意预防,应从小剂量开始,每天服1次,最多两次,晚间药量宜小。
二十五、糖尿病患者消瘦要怎么办?
1.要分清目前的体重是保持稳定还是仍持续下降,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或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贫血等都会导致体重下降,血糖控制好以后体重就会保持稳定;
2.同医生一起检查治疗药物是否合适,应及时调整药物;
3.在增加热量摄入的同时,还要增加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热能可以按照30~35千卡/公斤体重,蛋白质按1.2g~1.5g/Kg体重的比例给予,适当增加瘦肉类、鸡、禽蛋、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但同时要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
4.充足的维生素和铁质,动物类食品与植物类食品同时选用,可促进铁质的吸收利用;
5.监测体重,一旦体重恢复至正常应调整饮食至正常水平,不要导致体重超重而矫枉过正;
6.少量多餐,保证设计的膳食量能够充分摄入。
二十六、如何进行糖尿病的日常护理?
1.饮食方面:许多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是极为重要的,需要长期的控制。医护人员应该多指导患者们制定家庭食谱,介绍食物的成分、热量以及三大营养素的配合比例。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吃糖果、水果等。使患者及家属们了解饮食对待疾病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们自觉按食谱上进食。护理人员在进行家庭护理指导的时侯,要经常调整饮食的计划;
2.运动方面:从体力活动时可放宽饮食量,增强患者的体力,丰富生活的内容,消除大脑皮质的紧张状态。运动还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鼓励患者们慢跑。从中速行走、爬楼梯、太极拳等活动。运动宜选在餐后,有禁忌症的除外;
3.射胰岛素方面:教会患者们注射胰岛素并且要掌握计算单位、注射部位以及注射后的观察。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应该多食糖类饮食。最好是在开始时侯,在护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胰岛素的注射,在患者们完全掌握了方法和要领之后,再由患者们自己去注射。因神经血管的疾患自己汪射不便,也可由家人们帮忙注射;
4.服药方面:按时的服药。药物的副作用,如药疹、胃肠道症状,事先向患者们要交代清楚,使患者们积极的配合治疗;
5.肤清洁:糖尿病患者们很容易容易生疖痈等软组织感染,所以保持皮肤清洁是非常的重要。应该要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保持床铺的清洁平展。一旦发生疖痈等,要及时的去处理。
二十七.糖尿病如何控制饮食?
现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这些食品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血糖上升。认为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无限制的摄入这类食品,使血糖升高。事实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无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这些食品都是由淀粉所组成,当人们吃进淀粉食品后,可转变成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所以也应控制这类食品。
1.控制总热能是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供给适量的: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g~300g,肥胖应在150g~200g。谷类是日常生活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给碳水化合物约38g。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莜麦、燕麦片、荞麦面、玉米渣、绿豆、海带等均有降的功能。?
3.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其机理可能是膳食纤维具有吸水性,能够改变食物在胃肠道传送时间,因此主张糖尿病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的量。膳食中应吃一些蔬菜、麦麸、豆及整谷。燕麦的可溶性纤维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因而机体只需分泌较少的胰岛素就能维持代谢。
4.供给充足的: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质而增加肾脏的负担。当肾功正常时,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当合并肾脏疾病时,应在营养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质量。乳、蛋、瘦肉、鱼、虾、含蛋白质较丰富。应适当食用优质蛋白,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谷类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类300g,就可摄入20g~30g的蛋白质,约占全日蛋白质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应适当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肾病时,应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5.控制脂肪摄入量:有的糖尿病患者误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实不然,现在提倡不要过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严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够延缓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主张膳食脂肪应减少至占总热能的25%~30%,甚至更低。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含量也不低,也要适当控制。还要适当控制胆固醇,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应适当控制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脑等脏腑类食物,含胆固醇也很丰富,应每日吃一个或隔日吃一个为宜。
6.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并发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族消耗增多,应给维生素Β制剂,改善神经症状。粗粮、干豆类、蛋、动物内脏和绿叶蔬菜含维生素Β族较多。新鲜蔬菜含较多,应注意补充。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增加铬的含量。铬能够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含铬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含和钙的食物,防止牙齿脱落和。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的过咸,防止的发生,每日食盐要在6克以下。
7.尿病患者不宜:酒精能够产生热能,但是酒精代谢并不需要胰岛素,因此少量饮酒是允许的。一般认为还是不饮酒为宜,因为酒精除供给热能外,不含其它营养素,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药后饮酒易出现心慌、气短、甚至出现低血糖。
8.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
9.应控制油炸食品,粉条薯类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类和水果,应学会自行掌握各种食品交换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平衡营养。
10.控制食盐摄入量:口味清淡,糖尿病病人食盐每天应不超过6g,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尽量避免油炸食物,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尽量不食腌制食品如咸鱼、咸肉、咸菜等。
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饮食,只要量合适,成分搭配合理,进食时间恰当。饮食控制过严同样有害,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而不是饥饿饮食,同样适合正常人。荤食包括鸡鸭鱼肉、虾蟹、螺蛳、泥鳅、黄鳝以及豆制品等,以自己的手掌的面积大小(除去手指面积),以小拇指的厚度来粗略估计,中、晚餐每餐相加满一手掌。鸡皮、鸭皮、动物内脏、肥肉、鱼子、蟹黄等尽量少吃或不吃。喝汤时要将汤上的油去除后再喝。
饥饿往往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随着病情好转饥饿感会减轻。如在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受,可适当吃一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非圣女果)、青菜、芹菜等。
二十八、糖尿病人能不能吃糖?
这是相对来说的,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其实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吃点蜂蜜对糖尿病人还是有些帮助的,但是不能过量。
二十九、什么水果糖尿病人能吃?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水果,这是病人和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水果中含有较高的果糖与葡萄糖,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吃水果后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对病人不利,但也不能因此一概不让病人吃水果,要根据病人的血糖、尿糖的控制情况灵活掌握。如空腹血糖不超过11mmol/L(200mg/dl),尿糖不超过3个加号,又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些水果,但要掌握好,不要大量吃,每天最多吃150~200g。据测定:香蕉、桔子、苹果、梨含糖量为中等:甜瓜、西瓜、樱桃含糖较少,可以首选食用;西红柿、黄瓜含糖很低,可以适当多吃些以代替水果。
每100g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g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糖尿病人可以适当食用。
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g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糖尿病人要慎重选用。
糖尿病日常生活中不能够吃的食物:每100g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g的水果,包括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以及果脯应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枣、黄桃等也不宜食用。
三十、糖尿病人的饮食有哪些禁忌?
1.甜食:如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能使血糖快速升高的食品都是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
2.油腻食物:如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能使血脂升高的食品也都是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尽量不食用或少食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3.烟、酒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糖尿病饮食应清淡,口味不宜太重,太辣太咸的东西都不适宜给糖尿病患者吃。
4.水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而且能被机体迅速吸收,引起血糖增高。因此,重症糖尿病病人,不宜吃过多的水果。为预防高血糖的发生,糖尿病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于两顿饭之间或运动后食用少量水果,但应注意血糖和尿糖的变化。
三十一、女性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糖尿病是一种内科疾病,也是社会上的常见病症,糖尿病的发病对象是没有年龄、性别之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受害。近几年来,糖尿病的发病趋势逐渐趋向于低龄化。不过,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女性糖尿病的早期常常会出现一些男性病人没有的症状,值得警惕注意。那么女性?
1.阴部瘙痒,糖尿病病人,尤其以2型糖尿病病人为主,会在发病前期出现阴部瘙痒症状。这是由于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尿液中的糖含量增高。经过尿道排出时会给阴部的病菌创造繁殖增生的机会,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炎症、瘙痒的产生;
2.生出巨大胎儿,很多怀孕之前已有糖尿病的孕妇会生出巨大胎儿,是由于糖尿病孕妇血中葡萄糖升高,葡萄糖可以轻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体内的胰岛素大量合成。胰岛素的作用之一是使胎儿的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加速胎儿生长发育,故会有巨大胎儿的产生;
3.性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女性患者在长期体内高血糖的影响下,导致支配阴道的相关神经纤维病变或神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使女性在性生活中得不到愉悦感。
三十二、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在糖尿病中、晚期,这种认识是严重的误区。糖尿病神经病变常出现在糖尿病早期,不明显的症状使患者的神经受到严重的损伤,那么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1.自主神经病变体内许多组织及器官的活动并不听从患者意志的指挥,而是有规律的自主行动;
2.运动神经病变:运动神经是协调身体运动的神经,这种神经会指挥患者的肌肉如何活动,如站立、行走等,一旦患者患有运动神经病变,患者的肌肉萎缩、无力、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
3.感觉神经病变:当患者触摸一件物体时,患者会感觉到它的大小、形状和冷热,这些都是感觉神经完成的。另外,像疼痛、软硬是由感觉神经告诉患者的,一旦糖尿病损伤了感觉神经,患者的上述感觉就迟钝,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
4.颅神经病变:多出现眼肌麻痹症状,其中以动眼神经不全麻痹为最常见,可能与局部缺血及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有关。
三十三、糖尿病神经病变需要如何防治?
1.控制高血糖: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如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用药)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是防止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措施。由于神经组织的生长、修复远较其他组织为慢,因此,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虽然血糖的控制并非必然带来临床症状的平行好转,但血糖控制较差的病友,其神经病变发展的速度往往更快;
2.营养神经药物:可选用神经节苷脂、甲钴胺制剂和维生素Β1、Β12等;
3.血管扩张剂:可选用山莨菪碱、尼莫地平、前列腺素E等制剂;
4.对症处理:对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可选用镇痛抗炎药,也可选用非甾体的抗炎药。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胃轻瘫,可用多潘立酮、氧氯普胺、红霉素等;
5.细致的护理:神经病变可导致肢体感觉减退和皮肤营养障碍,容易造成损伤,继而感染、溃疡、坏死,因此,必须细致护理,不但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做好预防工作,还应该在出现各种问题时及时向医生咨询,切勿自行处理。另外,建议每年系统检查一次,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三十四、糖尿病眼病患者应该如何治疗好?
1.患者应注意控制血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将血糖控制的理想范围内;
2.定期查眼底,注意发现视力的变化,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散瞳检查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过了青春期后应定期检查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后5年应每年检查1次或遵医嘱。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及时去找眼科医生检查治疗,并要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
3.要积极治疗高血脂,在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并注意戒烟戒酒;
4.针对糖尿病眼病要怎样治疗,患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眼睛,注意视力和眼底检查。
三十五、糖尿病人的家属应注意哪些事项?
1.病人家属和病人一样,首先应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治疗常识,从而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使病情保持稳定;
2.家属应配合作好饮食控制,根据医生饮食处方,做好食谱花样调剂,并协助做好饮食控制;
3.家属应鼓励和督促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饮食控制,经常帮助和督促病人作尿糖、血糖的化验,督促病人按时按量用药,切不可突然中断治疗;
4.家属对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应给予同情、关心和帮助,鼓励病人战胜疾病;
5.因糖尿病人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特别是1型病人更易发生,这种反应来势很快,需要立即采取枪救治疗措施。因此,家属应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和预防处理方法,一旦发生低血糖,家属应在来医院前就作些简单处理;
6.因为很多因素会影响血糖,使血糖升高,因此家属 应熟悉这些影响因素,使病情能稳定控制,例如情绪能影响病情,故家属应使病人经常保持愉快、乐观情绪;
7.督促病人戒烟、严格限酒;
8.协助病人搞好必要的运动,并注意在运动中保护病人,防止足的损伤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9.督促病人定期来院检查,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十六、糖尿病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血糖恢复正常就是痊愈
有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病人,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就以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目前的科学水平,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哪怕临床症状可以暂时消除。因此,糖尿病病人千万不要放松警惕,轻易终止治疗而导致糖尿病症状卷土重来,贻误病情,打持久战是糖尿病病人必须做好的思想准备。
误区之二:糖尿病治疗只是降糖
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为重要诊断指标的,但在糖尿病的治疗上绝不是仅仅降糖就可以了。糖尿病是引起血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血脂异常可引起一系列慢性病变,所以有学者又将糖尿病称为糖脂病。同时糖尿病病人还易并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比率要高于正常人4~5倍,而且动脉硬化的进展很快。可使血压上升,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或脑中风等。因此,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治疗决不能单纯降血糖。
误区之三: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了解高血糖危害的病人都希望自己居高不下的血糖能迅速降到正常,能像正常人一样饮食。许多糖尿病病人以为自己的血糖是一下子升高的,其实人的血糖升高是一点点变化的,只是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病症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不被觉察,当病症被觉察时,血糖已发生变化很久了。如果此时要把血糖迅速地恢复正常,就像一个拉着重物艰难行走的人突然断了绳子会摔倒一样,人体对突然降低血糖是无法马上适应的,故而在治疗时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要相信那些所谓“广告”,随意添加一些疗效不清、剂量不详的保健品,使血糖过快下降。
误区之四:无任何症状则不可能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血糖高于肾糖阈后,血糖从尿中排除引起的,由于老年人群动脉硬化可引起肾糖阈升高,即使血糖增高,尿糖常常为阴性,因而多数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没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甚至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很多女性糖尿病患者可以仅仅以外阴瘙痒为首发症状,在妇科就诊时查出血糖升高;而不少男性则以勃起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糖尿病常常来得悄无声息,不可大意。因而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曾患妊娠糖尿病者、体形肥胖者等),应该每年至少检测血糖一次。
误区之五:新的基因疗法可以根治糖尿病
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广告,声称新发现的基因疗法可以根治糖尿病。糖尿病主要分1型与2型糖尿病:1型是胰岛细胞受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1型糖尿病的根治办法是通过促使胰岛细胞再生或胰岛细胞移植进行,目前的方法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达到可以大规模应用的程度。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能清楚阐明,更谈不上根治了。不少广告宣称“根治糖尿病”,就是利用患者想治愈糖尿病的心理摄取钱财
误区之六:西药治疗糖尿病副作用大,尤其对肝肾功能影响大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均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才推广使用,毒副作用有那些研究得十分清楚。在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禁用,药品说明书上均有详细说明。所有已上市的药物,都没有明确的肝肾毒性。例如糖尿病病友中常常流传者二甲双胍损害肾脏的说法,但实际上二甲双胍并没有损害肾脏的副作用,只是肾脏功能差到一定程度时,二甲双胍不能由肾脏排出,药品在体内的蓄积可能会超过中毒剂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讲高血糖是导致肝肾功能的主要原因,病程长、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肝肾功能下降,而降糖药物损害肝肾功能的说法是科学的。
误区之七:胰岛素一旦用上就不能停用了?
&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胰岛功能降低,产生的胰岛素不够用了。1型糖尿病是因为制造胰岛素的“工厂”被破坏了,不能产生胰岛素;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作用降低,原先一个胰岛素干的活现在要十个胰岛素才能完成,导致胰岛“工厂”长期超负荷生产,久而久之引起胰岛功能下降,产生的胰岛素不能满足需要时就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补充胰岛素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几种情况下还是必须使用的,一种是患1型糖尿病;一种是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一种是已经出现了严重慢性并发症,用胰岛素会比用口服药对病情更为有益。另外,如果出现需要手术、较大外伤及严重感染等情况,也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当伤口愈合、感染痊愈以后,患者仍可以重新选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可以说是控制血糖的最有力武器,和“成瘾性”毫无关系。使用胰岛素不应有任何思想负担。
&误区之八:打胰岛素后可以不用控制饮食了
&许多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后血糖得到明显改善,于是一些患者就不再控制饮食,认为放松一些没关系。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是将血糖运送到组织中利用或者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一定量的胰岛素转运的血糖量是有限的,如果吃得多了,不能把过多的血糖转化成糖原储存,就会导致血糖增高,同时储存的增加,可引起体重随之增加;体重增加了,所需的胰岛素也相应增加,所用的胰岛素就不得不加量,于是进入恶性循环,因而饮食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采取何种治疗,饮食控制都是时刻不能放松的治疗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住院大楼十六楼& 内分泌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晓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勇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油三酯高吃什么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