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有着哪些心理矛盾?

现在我们中学生中基本上都有遇到过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在我们中学生中基本上都有遇到过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当前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什么矛盾,你有什么好的建立融洽的关系?_百度知道
当前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什么矛盾,你有什么好的建立融洽的关系?
中学生与家庭的矛盾高于师生矛盾。   心理专家说,家长往往是害怕孩子学坏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后者因为缺乏知识而十分尊重知识:高学历、是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关爱或者对孩子评价不妥,结果就会产生分歧,让孩子在爱和支持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认为自己在家得不到尊重。 五,从而引发亲子矛盾,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只要是家长和学生双方的态度好、是家庭不和睦、有趣的话题加强沟通。 六,这恐怕也是社会长期忽视心理科学所付出的代价,我国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达3000万人,尤其是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干涉较多,激化矛盾。调查表明,双方可用心设计一些轻松.7%。   调查统计表明,并成为孩子信赖的掌舵人;加上学校对学生与家长的教育指导滞后也是产生矛盾的主因之一,远高于学生认为与教师有矛盾的1,“态度决定一切”,即使父母在某些方面令自己反感,也充满了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反感,心里非常着急。而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长最不易与孩子进行交流、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本来临近高考学习压力就大: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存在矛盾,必要时还要与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共同去探讨如何与孩子愉快相处;而子女则要理解父母的苦心、情感的变化,但孩子认为自己要出去接触社会,可家长更多的还是继承上一辈的教育方式。    亲子矛盾源于家长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心理专家曾对学生家长做过深入调查、是父母对孩子的交往,不要被好奇心,让学生感到太大压力、家长的直接接触中,孩子与父母一方感情疏远,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的专家发现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 三,也不要出言不逊,除了平时注意多了解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虽然时代在进步,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的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和家庭应给与足够的重视,特别不注重孩子情绪。前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作为家长。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心理咨询和疏导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怕孩子考差了没面子……小高已对母亲的说教有了厌烦感。 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小高思想压力日渐增大,比如限制外出和活动,每天都询问他的考试和作业完成情况,有的甚至是把双向沟通变为父母单向的训斥,沟通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命令式多于商量口气、父母经常不与自己交流的中学生有15、知识水平高的家长与文盲家长更懂得怎样与孩子相处、猜疑心所左右青春是快乐的。 同时、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结果现在亲子矛盾愈演愈烈。这位母亲因为看到周围同事的孩子都考上了好大学.2%,可母亲还在强迫他学习:反应出家长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并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责任和承受挫折,明白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习惯于盘查对方的情况,增长见识,更能理解孩子,这些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施教方法简单粗暴的现象;忽视孩子其他素质的提高。有76%的中学生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这样的家长更需要关注。 在与学生。 如学生小高,还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长期不说话。 四。 二;82%的中学生认为家中有一个人最啰嗦。而只因小小的挫折而选择轻生者也时有耳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让父母及时了解你的情况,告诉父母在学校的状况,儿女也应常常找父母诉说,从而解决矛盾应该是父母主动找儿女谈谈
中学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校办
发布于: 18:38:18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把一只鹅蛋放到一个酒瓶里鹅蛋孵成小鹅并不断长大,现在的任务是将鹅从酒瓶中拿出来但既不能把酒瓶弄烂又不能把鹅弄伤。怎么才能把鹅拿出来
为什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
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学习、生活、交往处在从依赖父母向独立自主方向转化的过程中。对父母和教师来说感觉孩子不太听话了,逐渐地有主见了,这就是父母和老师感觉到的所谓孩子的叛逆心理,青春期也俗称为叛逆期。在此阶段,他们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南京市:对所中学名中学生进行检测,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占。
北京市: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杭州市: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专家预言:从现在起到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
学者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市场化变革,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身体疾病,成为人们面临的重大危机。
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一)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中外传统心理学概念中没有提及,然而,却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被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逆反心理,与西方心理学讲述的违谬、心理感应抗拒,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它是集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
一个学生临近考试决心要努力复习,期末考试打一个翻身仗,就在学校刻苦学习了一整天,晚上回家之后感觉到了疲劳,回想自己一天总算没有虚度,所以决定小小的放纵一下,先看一集电视剧再温习功课,于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看着电视,但是这个学生心里总是不踏实,总是感觉周围有四只眼睛盯着自己,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安,终于下定决心不看电视要回到自己房间温书,就在他快要他进房门的刹那,身后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快考试了,你要好好复习。瞬间,已经快要达到顶点的学习热情突然被浇灭,这个学生噘着嘴小声嘟囔着就冲你这句话,今天我不学习了。
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合理应对
首先,对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不端的人格、虚假的内容、粗暴的手段、片面的思想方法等的不满、抵触,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正确、科学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及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
第三、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教育者要引导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
性心理成熟所导致的早恋心理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是性意识觉醒并且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时期,随着男孩首次遗精和女孩出现月经初潮,性的冲动开始出现,他们有意识地进行试探,对了解性知识的渴望程度日益强烈,并且性情趣也日益丰富了。性情感是指和两性有关的爱慕、憎恨、兴趣、吸引力等情感。男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异性对自己有吸引力,自己对异性有好感,这就是一种性情感。
但此时青少年的情感非常脆弱,好奇心特别强烈,尤其是男孩子想要揭开女性秘密的驱动力十分强烈,在同异性相处中使自己处于进攻的地位,并不断提出某种要求,把异性满足他们的要求作为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女生好奇心虽然较含蓄,但却认为同男生交往充满甜蜜,所以一般都愿意接受男孩的要求,甚至是非分的要求。但是如果出现小小的波折,双方就会吵的不可开交,或不再理睬。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渴望了解性的有关知识,当公开的、正常的渠道(如学校、家庭)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从周围环境中去探索,去了解,从知己的朋友处打听,任何有关性的细微末节,他们都觉得十分新鲜、有趣,并深深地印在脑子里。
单恋,又叫单相思,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知对方无意,仍贪恋对方的外貌、风度、才能或地位,而难以摆脱痴心梦想;另一种是偶然间对方朝自己看一眼或露一笑,就以为有意于己。单相思的人一般不向人吐露,他们常常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接触,兴趣变得索然,但工作和生活还能正常进行。严重者还会形成相思病,情绪失去控制,对前途悲观绝望,不想动弹,工作和生活都不能继续胜任,甚至还有消极厌世的现象,这时称为反应性抑郁症。
有一位患精神分裂症的学生,突然认为班里的一位女同学是他的情侣,就向那位女同学作出一连串的追求行动,问他的根据时说我的生日是年月日,是同学的学号,是我的学号,,是观世音菩萨生日,连起来说明我俩是前世姻缘,是观世音菩萨指定的而且一定要在观世音生日这天结婚。结果弄得那位女同学莫名其妙。
克服单恋的痛苦重在防患于未然。首先是要能避免恋爱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辩;要视其反复性,某种信息和其它因素结合一起考虑。如有个小伙子经常对一个姑娘进行帮助,如果这个小伙子是副热心肠,对谁都乐于帮助,那么姑娘大可不必胡思乱想;如果这个小伙子对这个姑娘网开一面,那就必须注意了。
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龄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到异性的突出表现及特长,如学习好、长相好、有特长等,往往都会使他(她)们产生倾慕之情。这时如果把握不住自己,便会走进情感误区,产生早恋。
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早恋可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自然型
山西省岁的中学生张晓红叙述了自己早恋的经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班的小。真是投缘,我们俩在一起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可是没几天,放暑假了,我见不着他,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涌上心头。我觉得自己爱上他了,整个一个假期,我像丢了魂似的。
终于慢慢地熬过了假期,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很快就恋上了,我为他献出了自己的初吻。可是自从和他好上后,我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团糟了。因为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他也高考落榜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有一种犯罪感。
第二种是逆反型
一高二女生。她和本班一男孩要好,都爱好文学,有许多共同语言,相互有好感。高一开始时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男孩在班上考了前三名,她进步了二十多名,但现在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了。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时在一起玩,看电影或散步,并到过男孩家中。其父母知道后,说她早恋,要求她不得再与这男孩在一起,否则限制她的活动。女生认为,既然父母说她早恋,她就要恋得轰轰烈烈,每次都千方百计地去找男孩,真正的恋爱。
第三是虚荣心的满足
杜,男,某校初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又看到了两次类似的情形。当班主任侧面问及此事时,杜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下课后便到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一起出去。
第四是寄托型
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型,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了。这些学生中多数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上有一定的创伤。于是便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知音,寻我自己的精神寄托。由于同病使这样的学生自然地相怜了起来,进而彼此间由同情向恋爱转化。
第五种是成熟型
这样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相当民主化的家庭中,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与父母没有太深的鸿沟。这些学生多爱好文学艺术。由此,他们的情感较同龄人有显著的成熟的特点,对爱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一类型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早恋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炫耀型:青少年都爱赶时髦,攀比心重。有些中学生早恋,实际上就是出于炫耀、攀比的心理。纯真型:这种情况往往女生多于男生,大概受言情小说的影响,自己也想纯情一番。逆反型:中学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老师、家长如果教育不得法,不但不能防止早恋,反而会成为催化剂。浪漫模仿型:模仿成人行为,求浪漫、玩潇洒的中学生,大有人在。
早恋的合理应对
()将早恋两字拆开理解
调查显示,学生对待早恋问题,认为没有错,其结论多是从恋字上得出的,因为恋没有错,这是学生得出早恋也没错的基础依据,但这里忽略了恋和早恋的时空差异性,忽略了一个早字。而批评者又多从恋字入手,因此,自然很难让学生真心的接受教师的帮助教育。问题的关键不是错在恋字上,而是错在一个早字上。同学生一起探讨这个早字,而不探讨恋字。这样更易引起学生探讨此问题的欲望。
()从历史的原因回答这个问题
人的成熟是有阶段性的,人到了、岁产生恋的萌动,是人的生理、情感发展的必然产物,再大一点走向成熟。所以中国古时有成丁的说法,也就是说长大成人了,成家立业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为什么进入现代社会,人成家立业的年龄越来越大,除了个人的认识的偏差外,更主要的是,人在获取谋生技能及相关知识时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多。古时,劳动技能的简单,使得人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即使成家立业,学习劳动技能的时间还是足够用的。十年寒窗苦,可考取功名,现在呢?高中毕业就是十二年,加上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少说近二十年,这还不够,还要终身学习。
()从心理角度谈早恋。
从学生的角度、家长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好多人认为:早恋是心理过早成熟的表现。一个人心理真正的成熟,是能够理智的处理问题,从时空上说,能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现在时间。从这一理论观点看,早恋恰恰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而就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言,谁也不愿意说自己心理不成熟。一旦承认早恋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早恋在自己的心理上,就失去了市场。即使有早恋的想法,内心也会处在矛盾之中,如果这时外力再帮助一下,学生便会有意的克制自己,一想,还是以后再说吧。
()形成有利的集体氛围
在一个集体中,形成正确的舆论认识是很重要,而集体舆论的高度,也会促使个体认知水平的提高。如果仅从早恋中的恋的角度去谈,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说还不如不说。在此问题上应该以个体观察、引导、教育的方法为主。形成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们便可以在集体中与学生一起讨论早恋这一话题。多次在集体中谈到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有了集体舆论,早恋的市场就小了许多。从而将早恋危害尽量压缩在最小范围内,其影响尽量降低为最小值。
孩子进入青春期,也许是为人父母和教师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以往的教育方式这时不仅起不了作用,反而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青春期是个体长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它虽是悄然而至,但却是逐渐进入的,且有明显的生理发育表征(第二性征)和心理变化的外部表现。
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美妙、奇异、灿烂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欣喜地体验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体验着自己的长大,他们变得有主意了,就是因为他们自觉长大了,成人心态在他们内心正迅速膨胀。面对他们,父母和教师必须逐渐实现从父母和教师心态向成人心态的过渡。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他们的自我意识获得空前发展,总是想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控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万千世界的各种现象,但是他们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等的严重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以及因此产生的对抗心理,使他们非常容易产生盲目、偏激、矛盾、脆弱等心理特点。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刚起步,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充满了幻想,并且有着各种理想,但是他们又缺乏实现理想的毅力、勇气和恒心,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异,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的特点,使他们会时常地改变自己,没有专一的目标和方向,显得很盲目。他们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来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来求得心理的平衡与补偿,因此大多数人以明星作为他们的偶像崇拜。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在少年时受到某些伤害和打击,对未来的看法是灰暗的,感到前途的渺茫,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自信,这都是非常危险的。
偶像崇拜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每个学生都有,只要不过度,不必紧张,更不要过多干预。但是当孩子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放到偶像身上,甚者作为精神支柱,用他指引生活方向时,就容易误入歧途,这就十分危险了,因为这些偶像成为主宰学生梦想的独裁者,学生在赞叹他的完美的同时,必然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拙劣,限制了个性的发展,失去心灵世界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
中学生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独立观察世界,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解释世间万事万物,由于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欠缺,所以看法非常偏激或是过分乐观,一切看得光明,不愿意正视困难;或是过分悲观,一切看得灰暗,过分夸大困难。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热衷于追求各种新奇、另类和刺激的事物。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但又容易片面、缺乏事实根据。
一方面渴望独立,总是极力想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厌烦各种管理、约束和唠叨;另一方面又渴望理解、渴望关注、渴望友情,渴望得到帮助;反抗性与依赖性共存,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他们内心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向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因此,对孩子的理解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
缺乏自信或者过度自信,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是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弱点。一旦受到打击或者遭受挫折,就会一蹶不振,甚至留下终身阴影,造成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并且还需要不断的鼓励。要提高抗挫力,而不是一味迁就。
学习焦虑心理
学习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据调查,中学生中存在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占有很大比例。高中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焦虑心理。有些学生一进课堂就头疼、一拿起作业就紧张,更害怕考试。年级越高,有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比例越高。学习离不开紧张,但过分的紧张形成学习焦虑心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影响。学习对他们不是快乐的事,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中学生学习焦虑心理的成因
、不科学的教学评价
、高考以分数为录取依据的驱动
、过重的学习负担
学习焦虑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
、,女,汉族,岁,高三班学生。文静内向,自律甚严,执着。
、家庭资料:农民家庭,父母均以务农为主,兼经营一些杂货,生活已达小康水平,但相对于城市生活来讲还是有很大差距。家庭关系中没有能改变其命运的人物,因此案主认为唯有升学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交际圈:主要生活地学校,交际圈也主要在学校;身为住宿生,宿舍内的同学全来自农村,普遍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交际圈内的同学以来自农村的女同学为主,普遍焦虑;向往高级白领的生活。
、成绩:初中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高一、高二考试中(包括月考、期中、期末)成绩多处于中等。但个别时候成绩优异,闯入前名。进入高三后,学习压力增大,同学间竞争激烈,致使案主在竞争中时升时降,不清楚自己的实际水平,随着考试的频率的增加,类似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二、问题表现
面对紧张的高三学习,看着某些同学成绩的的上升,案主表现为情绪紧张、焦虑。具体表现有:
、受外界影响大。过分关注其他同学,特别是受不了其它同学优于自己,如果其他同学翻书速度快、做题速度快,她都感受到极大的压力,甚至于其他同学答错题时她会有一丝快感。
、考试紧张。每当考试时情绪紧张,甚至有点抖,经常不能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
、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陷入假想状态,下次考试失利了!高考题都会作!取得年级第一!自己有了一个好工作!回家种地了!多数与自己现状及前途有关。
、睡眠不好。虽然每日睡眠在小时以上,但经常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不好。
、缺乏自信。能回答出问题,感觉是自己蒙对了;考试成绩好了,感觉是自己运气好,正好这些题会做。
三、分析与诊断
个人因素分析:
、自我压力过大。案主跳出农门的高期望与考试成绩不稳定之间的矛盾,加上高一、高二期间成绩不理想,形成巨大的压力,逐渐转化为自卑和焦虑。
、睡眠不足。案主入睡慢,睡眠质量不佳,虽然睡眠时间较长,但白天仍然犯,进而影响听课、学习,影响学习成绩,导致信心下降。
、不良认知。当看到别人积极学习、良好成绩时,不是积极学习,而是想别人差一点儿!
环境因素分析:
同学中平时与案主成绩相似的同学中,有的在高三成绩迅速上升,而案主虽然感觉自己也很下功夫,但成绩没有提高或不稳定。对于进入高三后成绩下降的同学,案主视而不见。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学习焦虑、考试焦虑
四、辅导策略及辅导过程
根据案主产生焦虑的原因,从指导案主的学习入手,引导案主正确认识考试成绩,正确对待同学们的学习,放松心情,增强自信。
、一起回忆一些基本的入睡方法。数羊、想像睡眠状态等。(实践证明这次辅导没有效果,治标不治本)多运动,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指导学习。认真听课、简写笔记、精做习题、及时回顾、勤思多问等。
、增强信心。
()将案主自高二下学期开始的各次考试列出来,帮助其分析成绩的真正变化情况,虽然起伏较大,但总体来讲是进步的。
()拿出其月、月考试卷,与平均得分情况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有几个大家得分率很低的题,案主是成功的。引导案主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强项,认识到即使正好考的是我会的,也说明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增加,并且确实有比其他同学好的方面。只要自己不懈努力,自己的知识储备肯定是越来越多,考试内容恰好是自己的会的机会就越大。
()针对其课堂表现,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思维不慢,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是较高的。
()及时回忆主干知识,回忆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时刻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与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及时给案主以鼓励,在潜移默化中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
()做题与看书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各人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同,因此做题速度与看书速度不同,并告诉案主,周围同学有时也嫉妒到她的做题速度和看书速度。
、正确认识同学的进步。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知识的增加就是成功。与其他同学的比较,只是一种内部比较,自己考上理想大学,并不意味着本班的同学考不上大学,同学间的团结更重要。
()不管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会有比自己强的对手,这是好事,有利于自己找到目标,超越目标。
()超越别人的最好方法是完善自己,嫉妒永远不能使人进步。
()勿以物喜,勿以己悲。
、正确认识平时测验与考试
()平时的小测及月考、质检、模拟都是为了适应高考,成绩的好坏都是正常的。分数的高低不受难度的影响。
()考试的目的之一就是查漏补缺,成绩偶尔下降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不理想的成绩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足,弥补缺陷,迅速提高。
()做好考前准备工作。平时考试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及时复习,及时巩固已有知识,为此有必要每次认真备考,争取每次考试都有最大的收获。
()严谨的学习计划。每次考试之前都要能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的情况下,要坚信自己准备充分,充满信心的走入考场。
()模拟场景,对焦虑脱敏。针对考试时的紧张心理,每次做题前都先做一个心理暗示:铃响了老师发卷监考老师提出要求开始答题。使自己明白考试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好紧张的。
、正确认识高考,轻松面对挑战
()高考的确是跳出农门的最佳途径,是提高自身地位的关键一战,是通向罗马的一条大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关键的一步,但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一步。()与案主一起分析其目前的成绩及知识储备,得到结论为:即使发挥失常,考一个好本三也不是什么问题,如果正常发挥,上本二是没什么问题的。进而确定恰当的高考目标:保二(本),争一(本)。
()高考结果与社会地位并非完全成正比。以本校教师为例,有硕士生、名牌大学的本科生、普通大学的本科生、还有专科生,现在处于同一个单位,专科生中几位教师在省、市教育界都很有名。
()学习本来是一个快乐的活动,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高考,高中阶段积累的学习方法、形成的思维品质、练就的抗挫折能力,对于以后的工作学习更加重要。
、少假设,多行动。
针对经常考虑同学们学习情况,考虑自身的将来,考虑考试失利等方面,提出如此看法。树立一份辛劳一份收获,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竞成,条条道路通罗马,一件事情,担心与不担心它都要来,担心也是枉然等信念,帮助案主走出假设的圈套。
、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当躺在床上难以入眠时,想一想一天的收获,回忆一下一天的学习,想一下在家里睡觉的感觉,变消极等待睡眠为积极利用时间。针对进入考场时紧张,可提前进入,适应环境,调整呼吸,缓缓吸气,慢慢呼出,自我暗示我准备充分,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考前鼓励,考后分析,引导案主逐渐转变观念。
抗拒焦虑的几个基本规则:
规则一:如果你想避免焦虑,就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只要好好地过今天这一天。
规则二:消除焦虑的万能公式:
①首先,我们要放弃害怕。
②预计出最坏的情况,让自己敢于接受它。
③平静下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改善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规则三:常常提醒自己,焦虑会使你付出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不知道怎样抗拒焦虑的人,都会短命。
、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并且,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上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厌学产生的原因
()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社会劳务市场的不完善,使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双休日及节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自身的因素
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产生厌学心理。
自杀心理自杀,成为了青少年,特别是年青人的主要死因。自杀是当一个人的烦恼和苦闷发展到极端,对破局的事态产生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而采取的唯一的、最后的保护的手段。自杀一般始于心理挫折,发生在摆脱抑郁的心理冲突的过程中。自杀动因不仅取决于内部因素(如个性、模仿心理等),还取决于个体行为的外在因素,即外界环境及带有某些共性的社会思潮及道德标准。
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通常有:挫折和失败。这类自杀者自尊心较强,家庭父母期望值较高,因此自我估计不实,一旦遇挫,便感觉失却了存在的价值。加之受挫后父母不理解、外人讥嘲等,自尊心受到创伤后,往往走上绝路。
精神疾患。因精神疾患而产生的自杀行为中,抑郁症表现得最为密切。其一般表现为:患者情绪低落、学习工作效率低、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不时产生轻生意念等。严重抑郁症者,自杀率约为至。因此,在青少年中如发现抑郁症倾向,及时疏导,可减少或预防自杀行为。但由于此症状较隐蔽,轻度患者一般生活正常,所以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从众心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青少年团伙,为首者一念之下,其他成员极易言听计从,盲目从众自杀,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盲目从众团伙的老大。在我们同学们中有拉帮结派的现象,这种现象大多是模仿影视上的做法。自杀是一种卑贱的勇敢(黑格尔语),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道德的愚蠢行为。但同时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家庭、社会、个人各方面的努力避免自杀心里首先要摆脱抑郁心理。
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既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就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发展的带有文化蕴涵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既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青春期学生的教育
、教育的几个基本原则
既要有家长和教师的权威,又要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一方面,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放手放心地尊重他们的人生选择;
一方面,又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明辨是非;
第三方面,不能迁就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学生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老师和父母。
⑴、温馨的教育温馨的家庭氛围
关怀爱护的立场、民主平等的关系、和蔼轻松的语言、探讨商量的气氛
最重要的基础:和谐、充满亲情和友情的家庭关系。
⑵、教育中的三视原则
俯视教师和家长的权威
平视朋友的关系
仰视欣赏你的学生或孩子
学习的本质是在于学会生存,学习的内容是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你舍得让孩子吃苦吗?(吃苦耐劳、责任感)
你舍得让孩子吃亏吗?(受挫力、合作能力)
你舍得让孩子冒险吗?(创新能力、拼搏精神)
怎样培养高情商?
⑴、训练情绪、情感。
第一,要驾驭愤怒情绪,方法有拖延法、数数法、理性的控制自己。
第二,克服紧张情绪。现代快节奏生活很容易使我们紧张。
第三,克服急躁情绪。培养自己的韧性。
第四,克服消极情绪。积极的心态、开放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成就感的心态。
第五,适当的宣泄。用语言、用行为来发泄,最好是面对大山大喊。
第六,学会放松。最好的方法是幽默。
、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情商):孩子成长的基础
什么是情商:是信心、恒心、毅力、忍耐、直觉、抗挫力、合作精神一系列人的心理因素,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情感以及他人情绪的一种能力。
智商高的人不一定能持续成功,智商一般,情商很高的人,反而能成功。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是否的关键,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
独生子女的情商是很低的,近年来,关于孩子厌学、网恋、早恋、孤僻甚至犯罪的报道屡屡出现,且对亲情冷漠、不与父母沟通(甚至要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人们习惯性地将这些孩子称为问题孩子。据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孩子的智力水平基本正常,有的甚至智力超群,但情商却相对较低,情感世界多是一片荒漠。
当独生子女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的时候,每位家长必须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学校固然有其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社会环境相同,学校环境相同,孩子年龄相近,为什么有的品学兼优,有的却成为问题少年呢?
⑵、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对人宽容、换位思考、学会关心、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沟通协调、诚信正直、善于合作、乐于吃亏、奉献精神
⑶、善于乐观豁达。乐观和悲观是情商的基础,而悲观的人永远是不能成功的。
⑷、积极向上进取。有进取心的人,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连梦都不会作的人是没有希望的。
⑸、善待人生机会。智商高的人会发现机会,情商高的人会抓住机会。爬起来比跌下去多一次就成功了。
、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⑴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因
学习的目的重要的是获得渔,而不是获得鱼,也就是获得去探索、求知的方法和能力,而不一定是知识本身。
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努力才能够而且能够达到的目标跳一跳,摘得到。
学习动因最基本的思想是:学习是为自己明天的生存而奠基。
⑵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环节中的五个重视(教材、教师、课堂、训练、反思)和学习过程中的六个环节(预习、听课、巩固、反思、提高)
依据教材依靠教师立足课堂反复训练不断反思
⑶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
科学的认识自己的孩子,理智的分析孩子的优点、缺点、特长等,为自己的孩子确立一个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防止要求过高、过急,从而酿成悲剧,也要防止孩子将来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
⑷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疲劳现象
疲劳现象有三种:
一是,指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出现心理上的疲劳;
二是,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生理上的疲劳;
三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一定高度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提高缓慢,甚至出现倒退,又称瓶颈现象。
疲劳现象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出现焦虑心理,甚至放弃学习。家长和老师,最应该在这个时候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
、培养学生的心理特质
()能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建立智力的增长观(个人的不断发展)()高成就动机(追求卓越、追求成功)()高自我功效感(在成功中获得幸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坚持完成任务
()延迟满足的能力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他们从心理上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活动,但是不少家长看不到这些,仍然认为孩子是幼稚的,对他们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孩子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家长认为早上读书记得牢,就硬要孩子早早起来读书,而孩子却认为自己的黄金记忆时间是在晚上,双方因此而产生矛盾。其实,有些适合大多数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觉得自然而有效,那就不须多费心思去纠正了。因此,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有事同他们商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利,当然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消除戒心,避免与孩子的对抗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时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因此,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其戒心,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建立相互友好的关系。家长应尽量与孩子沟通,通过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让他觉得家长是他的知心朋友。二是对事不对人。稍有偏差,长期努力建立的信任就会受损,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没有受到尊重。三是不翻旧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坚持一事是一事的原则,绝不翻旧帐,更容易鼓励他上进。
三、赏识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家诺尔特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需求,那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做父母的应该给予孩子力量,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误而大声训斥甚至大打出手。父母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寻找失误的原因,鼓励他:考得好,父母为你欢呼;考得不好,父母为你分担忧愁。一个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要经过无数次的应试,不可能一次失败也没有,更何况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挫折。问题不在于失败,而在于如何面对失败。不要随便论断孩子不行,而要培养孩子一千次被打倒,也相信自己第一千零一次能够站起来的胆量和气魄,使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家长要更多地给予他们赏识、鼓励。一般可以采用部分攻击的方法来进行赞赏。如对孩子自认为最美的部分加以赞美,那么她会认为你在赞美她整个人,于是就容易动心。也就是说,再小的优点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加中它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而再大的缺点也就不足挂齿了。
四、关注孩子,引导孩子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非常地敏感,与异性的交往中会出现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等情绪,这就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有一位初中女生多次对母亲提出要观看篮球队的训练,母亲不解,经观察发现女儿对篮球队中的一位男生有好感,于是当女儿再次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母亲试探着问:你是不是有某些原因才想去观看篮球队的训练?女儿答到:是。母亲又问:告诉妈妈,篮球队中是不是有一个很帅的男生?是。那你是不是总想看到他?是。母亲这时露出了笑容:妈妈很高兴,我的女儿长大了,妈妈也要恭喜你,你长大了!每个孩子到了你这样的年龄都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样一段对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呢?其实当我们成人坦然地面对孩子的成长,即便是朦胧的感情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相反,孩子也会非常坦然地面对异性的交往,反而不会出现我们惧怕的结果。
所以,碰到这样的问题:不能回避;承认中学生男女往的合法性;创设正常的男女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如正常的身体接触(握手、搀扶)。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不能回避且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付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多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共同感受在其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喜、怒、哀、乐,与孩子一起成长。
什么是成功
有的人认为有钱、有房、有车、有女人,就是成功。
有的人则认为成功是你做了一件你想做的事并且做好它。
还有人干脆否认成功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成功,只有无止境的追求。
我们现在假定成功的主体是你。主体是你,自然对成功的感受也是以你为主的了。接下来我们就会想到与你有关的事件的开始、发展以及结束了。事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事件是你做的,当然是因你而起的
那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是无意中做的还是你有计划早就想做的或者干脆是你不想做的?无意中做的事会使你有成功的感觉吗?即使这件事做成功了,至少也不是那种可以延续很长时间的好感觉。用中国人的一句俗语来形容这种无意中做成的事,那就是走了狗屎运的感觉,有惊喜但没有长久的满足感,不好意思摆上台面炫耀。
如果你不想去做某一件事,由于某种原因使你不得不做,这事做好之后,你会欣喜吗?你会有满足感吗?你会觉得你是成功的吗?我是不会,我想你也不会。好了,就当作这件事是你想做的。撇开做这件事的过程不谈,做一件事必定有做好和没有做好两种结果。那么没做好自然就不算是成功了。但是做好了一件事就算是成功吗
如果这件事是一件你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你想做也只是因为你可能需要它,但是它一点也不值得称道,你会有成功的感觉吗?你会兴奋得大声喊道我成功了吗?我想你不会。
事实上成功就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
作为成功的承载者人必须是健康的否则成功对他来说就不具有任何意义
什么是健康?
多数人一定会说:健康就是没有病呗!的确,长期以来,人们的健康观念局限在身体健康方面。其实,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既有健康的身体,还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在我们校园里,很多同学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误区。我们害怕他人说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上问题。为防他人误解,不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有同学发现他人产生了心理疾病,便会骂人家是神经病。客观上说,真正心理健康的人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处于心理相对健康的状态,即亚健康的状态。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心理问题,每天都遇到心理问题。衡量是否心理健康主要看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看其能否主动有效应对心理问题。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常说有了健康才有成功的人生。著名画家陈逸飞、著名演员傅彪等知名人士,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他们在健康上却受到了威胁,所以很难说他们成功与否,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获得了金钱、名誉和地位,似乎他们是成功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失去了健康,因此他们又是不成功的。健康是我们人生的最大资本。
年月在云南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其实,这是一个由严重的心理问题所引起的悲剧。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这个案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高学历和强健的体魄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清华大学一名年级学生,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于年月日和月日,先后两次把掺有碱、硫酸的饮料,倒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只黑熊、只马来熊受到严重的伤害,被公安机关拘留。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之后,两人路上谈起观感。
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乙说:一定能。
甲又问:为什么回答这么肯定呢?
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
甲说:一瓶鲜花。
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于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年,土耳其同希腊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土耳其终于下决心把希腊人逐出其领土。穆斯塔法凯墨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化式的演说,他说:不停地进攻,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最终土耳其获胜。
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凯墨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凯墨尔却丝毫没有显现出胜利的骄气。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
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有关细节之后,凯墨尔安慰这两位失败者,他以军人的口气说: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
凯墨尔即使在全面胜利的兴奋中,为了长远的利益,仍然记着这条重要的信条让别人保住面子。
有这样一个人:岁生意失败,岁参加议员竞选失败,岁生意再次受挫,岁时心爱的人去世,岁时国会竞选失败,岁时竞选总统受挫,岁时当选美国总统。这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所有成功的故事都伴随着一些失败的故事,两者的惟一不同就在于,那些最终成功的人们能在每次失败之后都重新站起来。
社会生活十分复杂,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学习成绩、工作效率,享受生活的充实快乐;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善与人处、与社会平衡;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正视自我、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脚踏实地去工作、学习、生活;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用正确的观点、态度和方法来认识世界,正视人生,调节行为,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全人格特征,既有利于自我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也许你学识渊博,也许你能言善辩,也许你谈吐文雅,可是仅仅拥有这些,你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人际交往中,别人喜欢或者憎厌你,是由你的社交水平、品位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所决定的。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姿态都可成为你社交的绊脚石。你可能因为没有捡起一张纸屑,就丧失了一次求职的机会;你也可能因为一个浅浅的微笑就获得了众人的好感。
成功与心态、快乐有着紧密联系。在当今社会中,大部分人具有四种心态:你好我不好,这属于自卑的心理状态;我好你不好,属于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我不好你也不好,会导致悲观失望的心理;我好你也好,这是我们提倡的一种心态,在自己心态平静,追求快乐的过程中也希望他人得到幸福,属于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许多曾接受咨询和治疗的人士都深有体会地认为,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最美妙的一种精神按摩方式,它能使人的心理豁然开朗、神清气畅与舒适平和,还能促进人的理解力和进取心,使人变得善解人意、充满激情。这种精神的按摩(即对自己心理的调适与保健)在欧洲,被人们认为是最高级的按摩形式,并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既然有这样一句深入人心的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那么,我们许多人的一生并不缺乏才华、能力和机会,却总与成就和财富擦肩而过,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还不具备健康成熟的个性与心理。因此,学习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与调适方式,以健康成熟的心理面对家庭、情侣、朋友、同事以及事业的成败,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需要具备的素质。
版权所有:江苏省文明单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