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病人可不可以用气功 调理调理?有作用吗...

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临床22年,主治中医师。传世中医,师承中医名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治疗方案日渐成熟。擅长治疗各种肿瘤,尤其擅长肺癌,直肠癌的治疗,治疗方法采用传统中药汤剂,配合秘制高效抗肿瘤药物五龙胶囊,安全,可靠,可在三到五个月内将病情稳定,服药12到36个月,10年存活率高达88%以上,20年存活率达76%!
预约电话:
我的人气博文
hai2010的博文
博文分类:
& 中医对肝癌的治疗,如果从中医治疗胁痛、痞块、黄疸、腹水、出血等角度来看,可追溯到汉代张仲景《金匿要略》。近代医家在大量临床实践研究中发展了对肝癌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从配合放疗、化疗、手术和单纯服用中药两方面入手。其特点是症状改善较显著,不良反应小,全身状态保持较好,病情发展较慢,少数病人AFP可下降,肿瘤亦可缩小或带瘤较长期生存。中医治疗原则为辨证施治,其中健脾理气药进一步显示了中医治疗肝癌的优越性。
&&& (1)药物治疗
&&& 1)肝气郁结证。
&&& 主证:右胁胀痛、坠疼,胸闷不舒,恼怒后加重,饮食减少,肝肿大,舌苔薄白,脉弦。
&&&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滞。
&&& 方药:逍遥散加味:柴胡12g,当归12g,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0g,郁金10g,香附10g,八月札30g,甘草4g,清药米30g,沙苑子15g,青皮10g。
&&& 肝痛甚加川楝子、玄胡;肝郁化火加丹皮、山栀。
&&& 2)气滞血瘀证。
&&& 主证:胁痛如锥刺,痛牵腰背,固定不移,入夜剧痛,纳差,恶心,脘腹胀闷,胁下痞硬,呃逆嗳气,舌苔淡白,质紫暗,舌边尤甚,呈紫斑状,脉弦涩。
&&& 治法:破瘀散结,行气解毒。
&&& 方药:化瘀汤:丹参、白花蛇舌草、大黄、醋鳖甲各30g,川楝子、当归、莪术、清肝草、穿山甲、山栀各15g,赤芍、醋香附各20g,蜈蚣5条,郁金10g。
&&& 3)肝胆湿热证。
&&& 主证:肝区疼痛,发热黄疸,烦躁难眠,口苦、口干,恶心作呕,纳食减少,大便干燥,小便短赤不利,肝大不平,质硬伴腹水,肝功损害,胆红质升高,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脉弦或弦滑数。
&&&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3g,黄芩9g,栀子10g,蛇莲草15g,木通3g,车前子草9g,当归9g,柴胡9g,生地黄9g,泽泻9g,甘草3g。
&&& 胸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加大黄9g、瓜蒌30g;黄疸重加茵陈15g、白毛藤24、郁金12g;口干重加石斛12g、知母10g;腹水重加生薏米24g、绞股蓝20g、猪苓15g。
&&& 4)脾虚湿困证。
& &&主证:腹胀,有时腹泻。肝脏肿大,质硬不平,肝功能轻度损害,下肢浮肿或有腹水。舌质淡,苔薄腻,脉滑或濡。
&&&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
&&& 方药:四君子汤: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4g。
&&& 上腹胀满加枳实、厚朴,腹泻加神曲、麦芽、焦山楂,全腹胀满加乌药、槟榔、大腹皮、降香、沉香,腹水再加车前子、猪苓,湿滞加苍术、厚朴。
&&& 5)肝肾阴亏证。
&&& 主证:胁肋隐痛,绵绵不休,纳少消瘦,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黄疸尿赤,或腹胀如鼓,青筋暴露,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虚数。
&&&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益肾。
&&& 方药:一贯煎:北沙参9g,麦冬9g,当归9g,生地黄30g,枸杞子15g,川楝子6g。
&&& 烦热眩晕加女贞子15g、旱莲草30g、生龟板20g、生鳖甲20g、山茱萸15g,低热盗汗加白芍15g、丹皮15g、嫩青蒿10g;乏力腹胀加生黄芪20g、茯苓皮30g、半边莲30g。
&&& (2)单验方
&&& 1)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朱砂、冰片、珍珠、山栀、雄黄、黄芩、麝香等,制成丸剂。
&&& 主治:开窍镇痉,清热解毒,主治肝癌。
&&& 用法:每日一粒,吞服或温开水化服,显效后改2日或3日1粒。
&&& 2)肝癌直肠净化液:黄芪30g,大黄10g,丹参15g,红花5g,海藻20g,蒲公英25g。
&&& 主治: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主治晚期肝癌所致腹水、肝肾衰竭。
&&&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4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加95%乙醇,使用乙醇消毒。以药液灌肠,每日2次,每次250ml,灌肠后尽量保留。连用5天为一疗程。
&&& 3)葫芦素:甜瓜蒂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即葫芦素,制成片剂。
&&& 主治:肝癌。
&&& 用法:口服,开始每次0.3米g,每日3次,逐渐增加至0.5~0.6mg,1日3次,成人口服的最安全有效剂量为每日1.5~1.8mg,少数患者在服药期有轻度胃肠道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容易缓解,一般不需停药。
&&& 4)槐耳冲剂:槐耳加工成冲剂。
&&& 主治:原发性肝癌。
&&& 用法:每日服⒊次,每次1~2包。
&&& 5)刺河豚皮:刺河豚皮干为末,或装胶囊。
&&& 主治:原发性肝癌。
&&& 用法:口服药末,每日30~50g。
&&& 6)华蟾素:干蟾皮提取加工为注射液。
&&&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胀,治肝癌。
&&& 用法:肌肉注射每次4ml,每日2次。
&&& 7)美登木注射液:以美登木提炼加工为注射液。
&&& 主治:原发性肝癌。
&&& 用法:肌注每日2~3次,每次2ml,10~14天为一疗程。
&&& 8)鹿仙草&B&:鹿仙草经加工提炼得到提取物,定名为鹿仙草&B&。
&&& 主治:清热解毒,壮阳补肾止血生肌。治肝癌。
&&& 用法:口服,每次6g,每日4次。
&&& 9)钩吻:以钩吻研粉。
&&& 主治:肝癌。
&&& 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50mg,3日后无反应增加至每次100~150mg。
&&& 10)冬凌草:以冬凌草加工成糖浆、片剂、注射液。
&&& 主治:肝癌。
&&& 用法:糖浆每日服3次,每次服30ml。片剂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两种剂型同用2~3个月为一疗程。注射液每次静注75~100mg,隔日1次。
&&& (2)外治法
&&& 1)如意金黄散。
&&& 主证:肝癌疼痛。
&&&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方药:大黄50g,天花粉100g,冰片20g,黄柏50g,生南星20g,乳香20g,没药20g,姜黄50g,皮硝50g,芙蓉叶50g,雄黄30g。
&&& 将上药共研细末,将药末加饴糖调成厚糊状,摊于油纸上,厚约3~5mm,周径略大于肿块,敷贴于肝区肿块上或疼痛处,隔日换药1次,2次为1疗程,敷药期间停用一切止痛药物。如敷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疱疹则暂停,待局部皮肤恢复正常后再敷。
&&& 分析:本方以大黄、黄柏、芙蓉叶、天花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乳香、没药、姜黄活血理气消肿止痛,南星、皮硝、冰片、雄黄化痰软坚消肿止痛。本方消肿止痛,治疗肝癌疼痛有一定效果。
&&& 2)癌痛散。
&&& 主证:肝癌疼痛。
&&&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方药:山奈、乳香、没药、大黄、姜黄、栀子、白芷、黄芩各20g,小茴香、公丁香、赤芍、木香、黄柏各15g,蓖麻仁20粒。
&&& 上药共研末,取鸡蛋清适量,混合,搅拌均匀成糊状,敷于期门穴,再以纱布或蜡纸覆盖,胶布固定。疼痛剧烈者,6小时换药1次,疼痛较轻者,12小时更换1次,可连续使用至疼痛缓解或消失。
(&)临床表现
&&& 1)早期多无自觉症状,从肝癌小结节形成到首次症状出现,大约要1.5年时间,往往在普查时,可发现甲胎蛋白异常。
&&& 2)肝癌晚期的典型症状:肝区疼痛,多为有腹上区肝区间歇性、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有时剧烈疼痛。腹胀,以腹上区胀满多见。食欲减退,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症状。倦怠、乏力、消瘦,逐渐出现恶液质、发热,部分病人有持续性发热。鼻衄、牙龈出血及皮下瘀斑。其体证包括肝肿大、黄疸、腹水、脾肿大、肢肿、肝区血管杂音、腹壁静脉扩张等。
&&& (二)实验室检查
&&& 1)甲胎蛋白(AFP)&500ug/L持续1月或AFP&2200ug/L持续2月,排除肝病活动、妊娠和生殖胚胎癌,可诊断为肝癌。这是目前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
&&& 2)超声显像(US)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 3)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已成为肝癌定位诊断的常规项目。
&&& 4)磁共振显像(MRI)在肝癌定位诊断中有超过CT的趋势。
&&& 5)肝动脉造影,是肝癌诊断中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应用,又进一步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
&&& 6)放射性核素显像。
&&& 7)腹腔镜和肝穿刺。
& 中医认为,肝癌的病因病机有两方面,一是外因,如外感湿热之邪,饮食不洁,水谷不能正常运行,致水湿内停,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熏蒸,可致黄疸等。加之痞块日渐增大,复使气机壅塞,水湿难以外泄,可致腹水。另一方面是内因,如七情内伤,会导致气滞血瘀。因肝为刚脏,性喜条达,恶抑郁,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感受外邪,气滞日久,必致血瘀,渐为肿块,留积于肝,成为肝癌。或正气虚损,邪气乘虚而入,阻滞气血水液,成湿成瘀,而成积聚,且使气血耗损,使病体陷入恶性循环。
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高发于非洲东部和东南亚。在中国,多见于东南沿海。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45%,占中国癌症第3位。中国肝癌高发的原因由于有1.2亿HBV携带者,每年有约100万新生婴儿因其母亲为携带者而感染HBV。此外,中国东南沿海的环境因素如黄曲霉素与饮水污染对肝癌发生亦起重要作用。中国血统人群在全球各地发病率均较高,非洲黑人亦如是,说明遗传也为发病因素。
&&& 传统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迫溯到2000多年前中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该书以及后来的《难经》、《诸病源候论》、《医学入门》等古代文献就肝癌所具有的肝区疼痛、黄疸、痞块、腹胀、出血、发热及恶液质等症状均做过详尽的描写,并指出预后之不良。传统医学对这些证候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对肝癌的研究有较大的发展。除药物疗法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药膳等方法,对改善症状,延长寿命,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 原发性肝癌,根据其各个主要症状和体征,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中医属&肝积&、&臌胀&&肥气&&症瘕&&黄疸&等范畴;蒙医学称之为&肝血痞&。
传统医学治疗肿瘤的方法很多,但以中医学最具代表性。中医学是中国人民数干年来与疾病斗争,求生存的经验总结,在治疗肿瘤方面不但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有效方药,还有针灸、气功和一些独特方法,其中许多至今仍被医生广泛运用。
&&& 一、中国中医对肿瘤病机的认识与治疗法则
&&& 1.病机认识
&&& 肿瘤是一类病因复杂、可以在人体全身各系统各部位发病的严重疾病,症状变化多端,表现不一。根据其病情演变和临床表现,认为它们的发病总体上是正虚和邪实,进一步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但在一个病人身上,常常会几种病机或邪气实正气虚同时存在。
&&& (1)瘀血阻滞:瘀血阻滞是肿瘤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历代许多医家都曾有关于瘀血与&石瘕&,&症积&,&噎膈&等肿瘤病之间联系的论述。比如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说&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腹腔内肿瘤包块,可以由瘀血阻滞引起。人体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脉中周流不息地运行,灌溉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如果某些原因使血液流行不畅,阻滞在经脉之中,或者溢出于经脉之外,瘀积到脏腑器官里,形成了瘀血,日久不散,就可能生成肿瘤。引起血行不畅瘀血停滞的原因主要有:
&&& 1)气滞和气虚:中医认为人体各种机能活动都依赖气的作用。血的生成要靠气化生,血的运行要靠气推动。所以气虚和气滞都不能推动血行,血液流行不畅则瘀积在局部形成痞块。
&&& 2)血寒和血热:血脉受了寒会蜷缩拘急,血液受了寒会凝滞不畅;血热可以迫血妄行,可以使血和热搏结,都造成血行不畅,阻滞成瘀。
&&& 3)内伤和外伤:内、外伤损伤血脉,血离经脉积于体内形成瘀血。
&&& 肿瘤患青可以有多方面的瘀血阻滞的临床表现,比如局部肿块坚硬,活动度差,表面凹凸不平,疼痛,痛处固定不移,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弦,涩,可以有出血,皮厂瘀斑等等。
&&& (2)痰湿凝聚:痰和湿是机体的病理性产物,是一些难治唳病的发病囚素。痰可以引发许多病症,中医有&百病多有痰作祟&之说。这里所说的痰,不仅仅是指平时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咳嗽咳出的痰,而是内生的、广义的痰。痰湿凝聚也是肿瘤的成因之&。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莆多是痰。&就是说体内有肿块的疾病可以由痰引起,像&痰核&、&瘰疠&、&瘿瘤&等等。这些肿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瘤、甲状腺肿瘤、某些皮下肿瘤等。
&&& 痰湿的生成,主要与睥、肺、肾二脏的功能失调有关系。脾主运化,就是把食入的饮食物消化,转化成人体代谢有用的气、血、津液等物质。如果脾气虚弱,不能把食物转化成津液,凝聚起来变成了病理产物痰和湿,停留在局部,或者蕴结成湿毒,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主湿&的说法。肺有通调水液的作用。津液要依靠肺气的推动,才能布散到全身,下输到膀胱。津液不能正常化生和输布,形成的痰,又往往最先侵犯肺部,所以又有&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肾主水液,有蒸腾气化水液,平衡人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肾虚蒸化无力也可以生湿生痰。另外,肾阴不足时,阴虚火旺生成内热。热灼津液也会炼成痰。痰湿生成后,流注到全身可以产生备种各样的病症。停留在局部,聚积成不容易消退的块,就形成了肿瘤。
&&& 一些肿瘤患者可以出现痰湿凝聚的证候,如胸闷身体困重,呕吐痰涎,咳嗽痰多,肿块经久不消,舌苔滑腻,脉濡等等。
&&& (3)热毒内蕴:中医认为热毒内蕴也是肿瘤的病机之一。临床上可以看到不少肿瘤病人有热郁火毒的证候,主要发生在伴发肿瘤周围炎症,或伴发全身感染时。晚期肿瘤病人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其组织分解产物被机体吸收,也可以见到热郁火毒的证候。
&&& 热可以分为外热与内热。外热是感受了自然界的热邪,也就是感染丁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内热由许多原因造成,可以因为脏腑功能失调,阴虚生火;饮食不节制,饮酒过多,嗜食肥、甘食物而化热生火;或者情志抑郁,郁而化火,总之是一系列的机体平衡失调。无论夕卜热内热,如果不能及时清除,热久留体内,血遇热形成瘀血,津液遇热炼成痰。热再与瘀、痰等相挟,就内蕴结毒形成热毒。热毒壅阻于经络脏腑,肿瘤就生成了。
&&& 肿瘤的热毒内蕴证候如鼻咽癌出血坏死秽臭,乳腺癌肿痛流脓,肺癌咳嗽痰黄,和一些肿瘤病人病灶局部包块肿物增大,全身见发热、口干口苦,甚至高热持续不退等。
&&& (4)正气亏虚:恶性肿瘤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多数肿瘤病人,特别是晚期癖肿病人,都存在程度不一的正气亏虚表现。正气虚弱时,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为肿瘤的生成提供了条件。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就是说明这个道理。患了肿瘤以后,由于肿瘤细胞无控制地大量繁殖,机体消耗很大。使用抗肿瘤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大多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有较大的损伤。这些都加重了正气亏虚的程度,往往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在病程的某些阶段,正气亏虚甚至成为主要矛盾。
&&& 正气虚弱,最常见的是脾和肾两脏的亏虚。肾为先天之本,即是人的先天遗传的身体素质。脾为后天之本,是指后天通过饮食、调养等对体质的影响。所以正气虚弱,可以先在脾、肾功能失调上表现出来,或脾气失健,或肾气不足等。如果此时失去调治,或病久以后,进一步损伤各脏的气血、阴阳和津液,甚至伤及阴精、元气等人体的基本物质,到晚期至虚之候出现时,病就难治了。所以在治疗肿瘤病的任何阶段,始终要抓住正气亏虚这一个病机,采取适当适时的扶正疗法,是掌握治疗主动权的关键。
&&& 正气亏虚的主要临床表现,参见下文&扶正培本法&。
&&& 2.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
&&& 治疗原则是中医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疾病的总则。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观察病情,再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辨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立法、处方、用药的治之大则。
&&& (1)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病灶发生在人体的某个部位,所以人们往往偏重于对肿瘤的局部治疗。但是,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组织、脏腑、器官在结构上不可分割、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病理上则相互影响。人体每一种组织,每一个器官都是机体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整体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局部的病变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整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病理变化在局部的表现,所以肿瘤虽发生在局部,但它的形成、发展与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失调息息相关。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环境的一切变化,如气温有冷有热,气候有燥有湿,地域有高有低等,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现代医学肿瘤流行病学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
&&& 掌握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精髓。肿瘤的治疗也应掌握这一原则。如上所述,肿瘤的发生,是机体在某些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某个环节的平衡失调,导致了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实际上他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所以在治疗时,不仅仅要注重局部肿瘤灶的控制和消灭,还应该时刻注意患者全身阴阳气血的盛衰,脏腑经络的虚实,邪正双方的强弱、精神情绪的好坏,饮食起居的乖适,来辨证、遣方、用药,调整阴阳之间、气血之间、脏腑之间、虚实之间的平衡,达到正气胜过邪气,机体抵抗肿瘤的治疗日的。同时,治疗时还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心理等因素,病人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的因素和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阴阳变化、气候特点等等,运用不同的治法,比如老年人应慢治久养;妇女要注意经、带、眙、产的特殊性;北方患者常兼燥,宜用滋润药;南方病人易患湿,宜兼祛湿;冬天慎用过分寒凉的药;夏天避免过分温煎等等。
&&& (2)辨证与辨痛相结含的原则:中医治疗滨病的基本法则是&辨证施治&,就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对病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舌苔脉象,通过审证求因,辨明所属的类型、性质。比如,根据八纲辨证的理论,辨明病证是属寒还是属热,属表还是属里,属虚还是属实,属阴还是属阳。根据脏腑辨证的理论,辨明病在哪一脏,哪一腑,根据气血津液辨证理论,辨明病证是属气分还是血分等等。辨证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疾病的基础,只有准确地辨明证型,施以相当的治法,才能收到治疗肿瘤的良好疗效。辨病,就是作出明确的现代医学的诊断,包括明确肿瘤发生的解剖部位、病理性质、恶性程度,病属早、中、晚哪一期,有无扩散,漫润扩散的范围,有无并发症等等。现代肿瘤医学的不断进步,已阐明每一种肿瘤都有其备自的发生发展规律,所以正确的诊断对于判断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从而施以正确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制定出完善的治则和治法。这个过程包括:经过正确的辨证,决定中医治疗的理、法、方、药。根据辨病的结果,针对肿瘤的不同种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并发症,选择有特殊治疗效果的药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疗效。
&&& (3)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是病邪和人体正气互相的斗争。病邪盛则病情恶化,正气强则病情好转。中医对肿瘤病的治疗,就是采取各种手段,不断扶助正气,克伐邪气,使邪正斗争形势不断朝有利于疾病痊愈好转的方向转化。
&&& 扶正就是纠正机体正气虚弱的情况,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病后康复能力,为祛邪打好基础。中医认为机体的虚弱包括许多方面许多类型,如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而气虚中又可以分成营气虚、卫气虚、宗气虚等。各个脏腑虚弱也有不同表现和种类,如肾虚可分成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等。所以扶正时,要先辨明属于哪一类性质、哪一个脏腑的虚。
&&& 祛邪就是祛除病邪。首先要辨明病邪的性质,对于肿瘤病来说,常见的邪有热毒、血瘀、痰浊等等。其次是辨明病邪的程度是轻是重,侵犯的病位是在表还是在里,在气分还是血分,以及侵犯了何脏何腑,有无几种病邪挟杂等等,再选用合适的祛邪方法。
&&& 肿瘤是邪实、正虚,虚实挟杂的疾病,在治疗中,要始终贯彻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除如上述明确邪、正双方的性质、程度、部位等以外,还要正确估计邪正斗争的形势,确定是先攻后补,还是先补后攻或者攻补兼施,是攻邪为主扶正为辅,还是扶正为主攻邪为辅。如对早期肿瘤,正气尚强,可以用先攻邪,或攻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疗方法。对晚期肿瘤则要采用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方法了。另外攻邪太猛往往会损伤正气,而扶正太过又会助长邪气,所以用药处方时要时时注意不要使正气已虚的更虚,邪气已实的更实。
&&& (4)治病求本与急则治标相结合:中医治疗疾病,一般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就是针对疾病发生的根本病因、病机来处方用药,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标和本是相对而言的。邪正双方,正气是本,邪气是标;病因和症状,病因是本,症状是标;疾病先后,原发病是本,继发病是标等等。对于肿瘤病来说,患者的机体状况是本,肿瘤的原发灶是本,而出现的症状、并发症是标,肿瘤转移灶也是标。治病求本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来治疗,比如控制和消除肿瘤原发病变,消除内外致病因子,调整已经失调的脏腑气血功能,等等。
&&& 在肿瘤病的发展过程中,要出现各种症状和并发症,比如出血、发热、感染、脱水、胸腹腔积液、呕吐、腹泻、疼痛、咳嗽等。有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如胃癌病人大量出血不止,肠癌病人消化道梗阻。这些症状和并发症急迫时,应该刻不容缓地对症治疗,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急则治其标&。
&&& 大多数肿瘤是本病、标症错综复杂,不可分割。本病不除,标症难去,因此在病症缓和的时候不要忘记治本,即&缓者治其本&。但是如果标症不治,常常加重本病。所以治疗时大多采用标本兼顾,标症缓和时治本佐以治标,标症急时治标为主。当急治标缓解标症以后,立即继续图治根本。
&&& 3.中医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
&&& 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主要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下面几种。&&&&&&&&&&&&&&&&&&&&&&&&&&&&&&&&&&
&&& (1)活血化瘀法:是促进血液运行,消散瘀血积聚的治疗方法。前面已经提到,肿瘤生成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是瘀血阻滞。瘀血的形成可以有气虚、气滞、血热、血寒等原因。所以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时,又可以有理气活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清热活血、攻下瘀血等等。根据病人出现的证候,分析瘀血形成的病因病机、发展程度,选用各法治疗。活血化瘀法有疏通经络、破瘀散结、止血止痛等作用,在止痛、缩小肿块、减轻出血症状等方面,效果也很好。&&&&&&&&&& &&&&&&&&&&&&&&&&&&&&
&&& 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丹参、红花、桃仁、三棱、莪术、穿山甲、地鳖虫、赤芍、王不留行、皂角刺、乳香、没药、石见穿、五灵脂、水蛭、丹皮、泽兰、落得打、益母草、牛膝等等。&&&&&&&&&&&&&&&&&&&&&&&&&&&&&&&
&&& 根据现代医学实验方法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研究,证实许多药物有改善微循环、抗凝血、抑制癌细咆生长和转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防止骨髓造血机能被化疗药物抑制等多种作用。&&&&&&&&&&&&&&&&&&&&&&&&&&&&&&&&&&
&&& (2)清热解毒法:是用性味寒凉的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热毒所致的实热证的方法。热毒由邪热或郁火蓄积日久而成,常常是大实、大热之症,即发病较急剧,症状较严重,变化较迅速,不及时处理,可以很快损伤正气,或伤气、或伤阴,甚者气伤及血,阴损及阳,造成严重后果。&&&&&&&&&& &&&&&&&&&&&&&&&&&&&&
&&& 热毒炽盛是某些肿瘤在某个阶段的主要病机,当出现热毒证候的时候,要及时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另外,因为许多清热解毒药物具有清除肿瘤组织产生的毒素的作用和控制肿瘤生长发展的作用,所以临床医师给没有明显热毒表现的肿瘤病人辨证施治时,辨病枷用清热解毒抗肿瘤药物,常取得较好效果。&&&&&&&&&&&&&&&&&&&&&&&&&&&&&&&&&&
&&& 常用的清热解毒抗肿瘤药物有:苦参、山豆根、龙葵、白英、自毛藤、七叶一枝花、石上柏、自花蛇舌草、半枝莲、凤尾草、冬凌草、半边莲、马鞭草、蛇莓、土茯苓等等。&&&&&&&&&&&&&&&&&&&&&&&&&&&&&&&
&&& 根据现代医学药理实验研究,许多清热解毒药有抑制癌纲胞生长作用,有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清除和减轻肿瘤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等作用。&&&&&&&&&&&&&&&&&&&&&&&&&&&&&&&&&&
&&& (3)化痰软坚法:是用消痰通络,软坚散结和燥湿利湿的药物治疗中医辨症属于痰湿凝聚一类的肿瘤。这类药物除有化痰化湿的作用外,还有消散和软化肿块的作用。临床上除了用于病机属痰湿凝聚的肿瘤外,对一些肿瘤病人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痰湿症状,比如胸闷身体困重,呕吐痰涎,咳嗽痰多,肿块经久不消,舌苔滑腻,脉濡等,也都可用它们治疗。&&&&&&&&&&&&&&&&&&&&&&&&&&&&&&&&&&
&&& 常用的化痰软坚抗肿瘤药物有:半夏、天南星、皂角刺、桔梗、瓜蒌、海藻、昆布、牡蛎、山慈姑、黄药子、自芥子、路路通等。
常用燥湿利湿抗肿瘤药物有:苦参、黄连、黄芩、黄柏、猪苓、茯苓、薏苡仁、木通、泽泻、泽漆、金钱草、瞿麦根等。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症情复杂,发病几乎可以遍及人体的各个部位、组织、脏器。每一个肿瘤病人由于所患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被侵犯的组织器官不同,病期的早晚不同,机体自身情况及抗病能力不同,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发生各种并发症,临床医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
&&&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有许多种手段和方法,比如外科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以中医中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治疗、免疫治疗等等。这些治疗手段对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疗效,有的也能治愈一些病人,各自都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的疗效较局限等等。临床医生在治疗恶性肿瘤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根据实际病情,选择各种治疗手段,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提高治疗效果。医务人员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交流、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其中比较主要的原则有3条。
&&& 一、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 恶性肿瘤病灶多数生长在人体的某个部位,肿瘤细胞在局部失去控制地迅速生长,肆意侵犯邻近组织,但实际上这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恶性肿瘤是由于免疫机能低下,内分泌功能失常等全身性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引起的。患了肿瘤以后,除了局部病灶的变化外,还会发生一系列的全身性改变。比如肿瘤细胞失去控制地旺盛生长使全身的代谢功能紊乱;肿瘤细胞分泌的毒素,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多种反应;恶性肿瘤后期,由于长期的物质消耗,发生全身性营养不良;肿瘤细胞还会通过血液、淋巴液向全身扩散、转移,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转移性瘤等等。
&&& 在治疗恶性肿瘤的时候,对局部肿瘤病灶的控制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它不断释放毒素侵犯全身,侵噬周围的正常细胞,还随时可能转移扩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能够控制局部病灶时,都应该及早地尽可能彻底地用手术、放疗等办法控制局部病灶。但是即使是早期肿瘤,已在局部做了广泛的根治性治疗,肿瘤细胞仍然可能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者局部浸润扩散。比如早期乳腺癌,已经及时做了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仍然有扩散的病例;食管癌用根治剂量的放射线在局部照射后浸润复发的不少,胫骨的成骨肉瘤作了下肢截除术后,许多病人仍在半年或一年后肺部转移。
&&& 综上所述,由于不少肿瘤长在人体局部组织器官,所以必须作局部的针对性治疗,但是仅仅治疗恶性肿瘤的局部病灶,忽视全身性的治疗,对控制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特别是防止复发和转移,也是不行的。必须要根据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肿瘤医生们往往将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措施与化疗、免疫治疗、以中医中药为代表传统医学治疗等全身性治疗措施结合起来,用手术、放疗等清除大多数的癌细胞后,再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消灭残存的、可能转移到全身的癌细胞;用中医中药等措施减轻中毒症状,减轻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多种综合措施避免和减轻后遗症、并发症,大大提高和巩固了疗效。
&&& 二、扶正治疗和祛邪治疗相结合
&&& 这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概念,运用在恶性肿瘤治疗原则的阐述中非常确切。&正&,就是病人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邪&,是指恶性肿瘤。扶正治疗和祛邪治疗相结合,就是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用各种手段消灭控制恶性肿瘤的同时,注意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争取取得更好的疗效。
&&&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因机体受到外界的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子的作用,导致一些细胞发生突变。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缺乏,不能及时歼灭突变的细胞,不能阻止突变细胞的盲目增生和扩散,恶性肿瘤组织就形成并且迅速发展起来,破坏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免疫功能的好与坏,是肿瘤产生、发展及转归、预后的重要因素。
&&& 临床上消灭和控制恶性肿瘤生长的常用治疗手段也就是&祛邪&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线治疗能杀灭癌细胞,但是杀伤细胞的选择性不强,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将人体的正常细胞,包括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也一起杀伤了。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病人的免疫功能。外科手术在切除肿瘤组织的时候,要将正常组织器官的一部分一并切掉,才能防止扩散和转移,所以也要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削弱机体的抵抗力。60年代,国外有的医生曾主张用广泛切除组织的外科超根治手术、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的根治性放疗和大剂量化学药物的冲击化疗等方法来治疗恶性肿瘤。这些手段虽然能大量杀灭肿瘤细胞,但是同时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伤害,何况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已经是比较低下的了。结果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还给病人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病。有临床观察证实,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的低下,还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和第二种肿瘤的生长。
&&& 所以,在治疗恶性肿瘤时,一定要遵循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临床肿瘤科医生越来越重视维护肿瘤病人自身的免疫能力,抗癌能力,以及机体内环境的调整能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肿瘤免疫治疗能够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正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和青睐。用中医中药为主的传统医学能够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提高抗病能力,临床运用也非常广泛。另外还有精神治疗、康复治疗、气功治疗支持疗法等扶正手段与祛邪相结合。这些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在提高病人免疫功能,控制癌症发展,促进造血功能,平衡内分泌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护骨髓、心、肝、肾等少受放化疗损害,以及减轻手术、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 三、以中医药学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
&&& 由于中医中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相当的效果,所以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在中国,几乎大多数患恶性肿瘤的病人,都采用两种医学结合的治疗手段,都用中医中药治疗过。&&&
&&&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各自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某些方面,传统医药的优势可以弥补现代医学治疗上的不足。两者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一点早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
&&& 我们知道,由于肿瘤诊断技术的局限性,目前约70%左右的恶性肿瘤,明确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了饣大多数已经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即使是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由于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也不能保证不再扩散和转移。所以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仅用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很有限。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对杀灭肿瘤细胞有一定效果,但是有明显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效果受到限制,还常常给病八带来许多痛苦。中医中药在减轻放疗、化疗等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减轻恶性肿瘤症状,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疗效。另外,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对病人的免疫机能造成较大伤害,特别是一些晚期病人,机体已不能耐受这些治疗措施。用中医药扶正祛邪的方法,提高病人自身的抗肿瘤能力,既控制了病情,又可以增加接受现代医学疗法的耐受性,使病情有所转机。临床上许多病人,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后,带瘤生存好多年,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一些中药还有对放射治疗的增效作用,对化学治疗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放化疗的疗效,这也很值得重视。&&&
&&& 日前,临床肿瘤医生常常在手术、化疗、放疗之前和之后用中药治疗,提高病人接受治疗的耐受性,减轻治疗后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在按受现代医学等各种抗肿瘤治疗,病情基本控制以后长期服用中药,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都有很好的效果。两种医学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等待我们去研究、总结、提高。&&&&
&&& 以上面3个治疗原则为指导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近年来在临床上越来越被强调和重视。但是综合治疗不应该仅仅是几种治疗方法的简单相加,它应该是多学科的综合。除了手术、化疗、放疗、传统医药治疗、免疫治疗外,还有针灸治疗、气功治疗、饮食疗法、支持疗法,以及康复医疗、精神治疗,等等。综含治疗要求肿瘤医生掌握传统医学西医各种治疗方法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的病理类型、病期早晚、病灶的部位、发展趋向、机体状况、免疫功能情况,以及精神状态、所处环境等等,再综合分析整体与局部、邪与正的关系。经过周密的思考,设计各种疗法结合的方式、主次、时机、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等,并且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处理出现的新问题,调整方案。还要争取病人的家属的密切配合。总之,就像有些肿瘤医学家所说的,达到一种&艺术境界的综合治疗&。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对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且对每一个病人都运用完善的综合治疗措施,就一定能大大提高治愈率,恶性肿瘤将不再会那么可怕。
&&&&1)凉拌海带丝:浸发海带250g,豆腐丝100g,酱油、盐、白糖、味精、香油、姜末各少许。将浸发海带洗净切丝,用开水氽一下,捞出置盘中,把豆腐丝和调料倒入盘中拌食。
&&& 2)马齿苋鸡蛋饺:马齿苋50g,鸡蛋(或瘦肉)50g,包饺子常服,可治肠癌。
&&& 3)猕猴桃:每日50g常服,可治肠癌。
&&& 4)鲜无花果:每日适量鲜食,可治肠癌便血。
&&& 5)黑木耳红枣汤:黑木耳30g,红枣30枚,上两味加水适量,水煎温服,可治肠癌贫血。
&&& 6)薏苡仁抗癌茶:薏苡仁60g,红枣30枚(煎碎),绿茶3g。先将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取汁;将薏苡仁与红枣加水适量,煮熟,并将荼汁和入,每日1剂,分3次温服,饮汁,食薏苡仁,红枣。
&&& 7)薏苡仁粥:薏苡仁30g,梗米50g,加水适量熬成粥。作平时佐餐。可提高因化疗或放疗后的白细胞减少。薏苡仁可改用芡实,或莲子。
&&& 8)黄花菜木耳汤:黄花菜30g,木耳15g,血余炭6g。黄花菜和木耳煮成一碗汤后,冲血余炭服,可治肠癌便血。
&&&&& 气功能活跃气血,疏通经络,协调脏腑,增强正气,故患者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功法,对防治大肠癌有一定的疗效。常用功法有松静功、郭林新气功、内劲一指禅等。练功时要松静自然,动静结合,意气合一,循序渐进,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1)湿热蕴结证。
&&& 主证:腹部阵痛,便中夹血,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兼有发热恶心、胸闷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 治法:清热利湿。
&&&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槐花15g,地榆15g,黄芩10g,当归12g,炒枳壳10g,防风10g。
&&& 便下脓血者加自头翁、薏苡仁、败酱草、丹皮、马齿苋清热凉血解毒;腹痛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白芍调气和血;发热者加银花、连翘、葛根辛凉透热;有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生牡蛎软坚散结消肿。
&&& 分析:本方槐花、地榆清肠凉血止血,黄芩清大肠湿热,当归活血化瘀,炒枳壳、防风宽肠利气,全方清肠止血,疏风利气。但本方清热解毒散结之功不足,在应用时尚需加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药,加强疗效。
&&& 2)气滞血瘀证。
&&&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痢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黄,脉涩或弦涩。
&&&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归尾12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丹皮12g,延胡索10g,香附10g,乌药10g,甘草10g,枳壳10g,五灵脂10g。
&&& 便血不止者加茜草、阿胶;肿块不消者加皂角刺、农蒺藜;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扁豆;脱肛者加莲子、刺猬皮、升麻。
&&& 分析:本方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活血行气止痛,香附、乌药、枳壳宽肠行气止痛,生甘草清解调和诸药。合用成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3)脾肾阳虚证。
&&& 主证:面色苍白,少气乏力,畏寒肢冷,腹痛隐隐,遇寒则甚,喜按喜温。黎明泄泻,或污浊频出,舌质淡胖,舌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无力。
&&& 治法:温补脾肾。
&&&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四神丸(《证治准绳》)。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扁豆10g、山药15g、蕙苡仁15~30g,莲子肉10g,砂仁6g,炙甘草6g,桔梗6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6g,五味子6g。
&&& 寒甚者加附子、肉桂;污浊频出者加禹余粮、没食子、诃子肉、炙五倍子;气虚乏力甚者加黄芪、黄精。
&&& 分析:党参健脾益气养血,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炙甘草补气和中,四药桂脾益气以补脾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白扁豆、山药、薏苡仁、莲子、砂仁以渗湿和胃,增强祛脾湿之功。补骨脂温肾阳,肉豆蔻暖脾土,五味子、吴茱萸温中祛寒、涩肠止泻。合而成方,共奏温补脾肾,渗湿止泻之功。
&&& 4)肝肾阴虚证。
&&& 主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骨蒸盗汗,遗精带下,舌质红或绛,舌苔少或无,脉弦细或细数。
&&& 治法:滋补肝肾。
&&& 方药: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知母12g,黄柏12g,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2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
&&& 阴虚甚者加鲜石斛、天花粉、北沙参;便秘者加火麻仁、桑椹、白蜜。辨病用药加藤梨根、猫人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薏苡仁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药。
&&& 分析:熟地滋阴补肾,生血填精,山茱萸补肝肾、涩精秘气,山药补脾固肾、丹皮清肝火,凉血退虚热,泽泻泻肾浊,茯苓渗脾湿,共奏滋补肝肾之功,再加知母,黄柏以滋肾降火,则真水得补,阴火得降。
&&& 5)气血两虚证。
&&& 主证: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少气乏力,神疲懒言,脱肛下坠,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 治法:补益气血。
&&& 方药:八珍汤。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5g,白芍10g,熟地15g,川芎10g,甘草6g。
&&& 气虚甚者加黄芪、黄精;便秘者加大黄、全瓜蒌;脱肛者加升麻、枳实;腹胀者加抹香、大腹皮、青陈皮;疼痛加延胡索、全蝎;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大便带血者加仙鹤草、地榆炭;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加山豆根、蜈蚣;阴虚明显者加北沙参、杞子、丹皮、女贞;化疗后白细胞低者加仙灵脾、仙茅、羊蹄根。
&&& &分析:人参甘温,大补元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健脾渗湿,甘草益气和中,四药共成健脾益气之功。熟地甘温,滋阴补血;当归辛甘温,养血和血;芍药甘酸,敛阴和营;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此四药共成补血活血之功。全方合奏益气补血之功,为气血双补的基础方剂。
(&)临床表现
&&&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大便一日数行或数日一行,粪便时干时稀,粪便凹陷或变细,甚则顽固性便秘。
&&& (2)便血:粪便色暗,状如猪肝色,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典型的为大便下血,血色暗紫或鲜红。
&&& (3)腹痛:早期无腹痛,或仅有腹部胀满不适。当癌肿阻塞肠腔,可出现腹胀,腹痛难忍,恶心呕吐等。肠鸣如雷或肠鸣音消失。癌瘤浸润腰骶神经丛可出现难以忍受的腰痛,尾骶疼痛。
&&& (4)贫血:有些病人因不明原因的进行性贫血就诊而被查出。
&&& (5)恶病质:多为晚期病人,表现为形体羸瘦,精神疲乏,口干舌燥,肌肤甲错,步覆艰难,甚至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
&&& (6)体征:早期大肠癌患者无明显体征。中晚期有贫血貌,腹部可扪及肿块,以有腹为多见。晚期大肠癌可在腹股沟、左锁骨上窝触及肿大、质硬的淋巴结,是淋巴转移的常见征象。癌细胞血行播散,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出现继发性肝癌体征。癌细胞活体循环转移到肺、肾、肾上腺等处,再现相应的体征。
&&& (二)实验室检查
&&& (1)直肠指捡:对直肠癌诊断极为重要,有50%~60%的大肠癌可经直肠指检发现肿块。对每一个有肠功能性疾患,全身慢性消耗性体征或急腹症患者,均应作直肠指检,以了解肛门与直肠有无狭窄,有无肿块。
&&& (2)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检阴性者,可做大便潜血试验,此法可作为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 (3)结肠X线捡查:本检查对早期大肠癌诊断有困难,病变在乙状结肠中段以上者,须用x线检查。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宜采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常可显示癌的部分与范围,有钡剂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破坏等征象。&&&&&&&&&&&
&&& (4)纤维结肠镜捡查:能观察到全结肠粘膜形态,对可疑病灶在直观下采取活检或刷取细胞涂片,可以显著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特别是对微小病灶的诊断很有价值。
&&& (5)癌胚抗原(CEA)血清CEA测定:该测定在本病不具有特异性。但是血清CEA测定结果仍可供诊断结肠癌参考,特别是通过系列测定,在癌切除后可见血清CEA逐渐下降,有复发时升高,对监测结肠癌手术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 总之,有大肠癌临床表现时,应该按全面正确地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B超、内镜检查等顺序进行,必要时辅以CT、磁共振等检查以了解病灶转移情况。在诊断时,需要与内痔、肛瘘、阿米巴肠炎、日本血吸虫病、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作鉴别。
共27篇文章
本周推荐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肠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