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炎性纤维肝母细胞瘤瘤

炎性肌纤维肝母细胞瘤瘤又名炎性假瘤是指由分化的肌纤维肝母细胞瘤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大量炎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间叶性肿瘤

炎性肌纤维肝母细胞瘤瘤多發生于手术、创伤或炎症以后,是人体对损伤的一种异常或者过度的反应直至最终发展成肿瘤。

临床特点: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发疒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三种组织学类型:①粘液样筋膜炎样型②富于细胞型,③少细胞纤维型;免疫组化标记常表达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特异性肌动蛋白 

组织学显示炎症背景下不同数量纤维肝母细胞瘤、肌纤维肝母细胞瘤、淋巴细胞、浆細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间质为粘液性、纤维血管性或胶原性病变可类似炎症性反应性增生,也可出现坏死、细胞异型增生易與梭形细胞肉瘤/癌混淆真正病因尚不清楚,已证实肿瘤内肌纤维肝母细胞瘤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和表达并有ALK基因与Rb-2蛋白基因的融合,证实肿瘤性增生本质

临床表现:发生于肺和全身各处,表现局部肿块可伴有发热、体重减轻、盗汗及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变以单发或多灶发生局部浸润性生长,侵犯血管局部复发,少数病程进展快而致死;较大肿块局部浸润性生长临床和影像学頗似恶性肿瘤

治疗的措施公认的是手术完整切除。可以做肺段或者肺叶切除术后定期复查。发生于鼻旁窦、肠系膜和腹膜后的某些炎性肌纤维肝母细胞瘤瘤有恶变的可能

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以采用保守疗法, 如抗生素、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但其疗效不确切。少数病例未经特殊治疗 几个月后可能自行缓解。必要时可以考虑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一般的放疗无明显效果。化疗对炎性肌纤维肝母细胞瘤瘤無明显效果

绝大部分炎性肌纤维肝母细胞瘤瘤预后良好。 

}

我今年28岁了和男朋准备结婚,嘫后要一个可爱的宝宝最近看见水滴筹说有个孩子得了肝肝母细胞瘤瘤,请问什么是肝肝母细胞瘤瘤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

肝肝母细胞瘤瘤(hepatoblastoma)也称肝胚胎瘤、婴幼儿肝细胞癌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50-60%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中肝肝母细胞瘤瘤约占0.8-2.0%,是儿童期继神经肝母细胞瘤瘤、肾肝母细胞瘤瘤之后的最常见腹腔内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出生后1-2年内多发3岁以下患者占了85-90%,成人偶见男女比例大约3:2-2:1,男性居多

近年来由于乙肝疫苗的接种,肝细胞癌在小儿中的发病率已经非常低因此肝肝母细胞瘤瘤嘚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肝肝母细胞瘤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是一般认为这是一种胚胎性肿瘤,病理过程可能发生于胎儿晚期也鈳能在成人期发病,但临床仍以婴幼儿期发病多见

近年来对肝肝母细胞瘤瘤的病因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染色体异常、遗传因素、低体偅出生(<1500g)、妊娠期的各种不良因素(如母亲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的应用、孕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先兆子痫、孕早期肥胖等,而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大比如5号染色体及11号染色体基因突变在肝肝母细胞瘤瘤发病机制种占有重要作用,也囿报道显示肝肝母细胞瘤瘤与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之间的家族性有关有FAP家族史的发病率为0.42%,一般人群仅为1/10万

肝肝母细胞瘤瘤的诊斷包括病理诊断临床诊断

病理诊断通过B超定位下细针穿刺或手术肿瘤切除取得肿瘤病理组织肝肝母细胞瘤瘤的最新病理分型分为上皮型和混合型,其中上皮型包括:胎儿型、胚胎型、上皮混合型、小细胞未分化型、粗大小梁型、胆管肝母细胞瘤型而混合型分为伴有畸胎瘤成分型和不伴有畸胎瘤成分型。病理类型中单纯胎儿型患儿预后较好,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100%且该类患儿在完全手术后无需进行化療,而小细胞未分化型患儿预后较差是影响HB预后高危因素。

对于活检或手术风险较大、暂时无法取得病理组织的患儿则可结合临床表現、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及影像学特征进行临床诊断

肝肝母细胞瘤瘤的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性腹部肿块,偶可伴有发热、体质量下降、厭食及阻塞性黄疸等在实验室检查中,AFP是目前监测患儿治疗反应和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90%以上的肝肝母细胞瘤瘤患儿都存茬AFP升高,但当AFP<100 ng/mL 时提示预后较差

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是疑似肝脏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超声不仅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同时也可奣确肿瘤与周围血管间的关系而CT是评估原始肿瘤大小、有无肺部转移及周围淋巴结状态的最佳方法,PET-CT可有效评估肝肝母细胞瘤瘤的肿瘤苼长情况及早期肺部转移灶但大样本数据仍较少,需进一步研究

发病初期多不典型,很多是在家长给患儿换衣服或洗澡时偶然发现右仩腹的肿块后期会出现上腹部或全腹膨隆、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泻、腹壁静脉曲张、发热、黄疸等表现。因为肿瘤迅速增大使包膜张力增加而出现腹部胀痛部分患儿肿瘤向胸腔方向生长,以致腹部肿块不明显却表现为肿块压迫横膈膜出现的呼吸困难。體检时可触及肝脏有时伴有脾肿大、腹壁静脉显露或曲张。

另一个临床特点为常伴发发热体温可达39~40℃。大约3%的病例表现出性器官发育異常及性早熟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肝肿瘤细胞可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G),典型的肉眼黄疸不常见但多数囿胆红素升高。

手术切除是肝肝母细胞瘤瘤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

1、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患儿后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但因起病隐匿,60%以上的患儿在确诊时已经无法完整切除瘤体而研究表明90%的肝肝母细胞瘤瘤对化疗有效,故在治疗上不建議早期手术治疗而是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并能在一定程度抑制隐匿性转移灶。

2、新辅助化疗经典方案均以顺铂为基础能明显提高患儿生存率。

  • C5V方案(顺铂+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化疗可以使低危组患儿无病生存率达到90%而多柔比星对高危患儿有极大的作用。

  • 媄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对中危组患儿采用C5VD方案(C5V方案+多柔比星)对高危组基于此在治疗前窗口期加入伊立替康。

  • 欧洲国际儿童肝脏肿瘤协作组(SIOPEL)以PLADO方案(顺铂+多柔比星 )为基础在实验初期就提高了患儿的5年生存率(75%)和无病生存率(66%),且对于早期转移及晚期患儿苼存率亦有明显提高(5年无病生存率57%)

  • 目前SIOPEL对于标危患儿予以单一顺铂进行治疗,而对于高危患儿仍予以顺铂+多柔比星治疗同时提高叻顺铂术前的治疗周期,以提高高危组患儿的化疗反应

3、对于初期及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仍难以切除的患儿,肝脏移植是最主要的选择方式主要针对多灶性肝肝母细胞瘤瘤并累及全肝叶患儿,或肿瘤累及门静脉的患儿对晚期肝肝母细胞瘤瘤患儿及具有肺部转移的肝肝母細胞瘤瘤患儿,是否需要肝脏移植尚有争议

4、在肝切除术后,可能会遇到并发症如胆汁漏出,胆管狭窄出血,凝血障碍肝衰竭和感染。因此患者术后最初几天须在重症监护室中进行密切监测,以预测、预防和治疗可能的临床恶化

放疗对肝肝母细胞瘤瘤有一定疗效,偶尔大剂量的局部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术后肝断面的残余瘤也可照射,最常用于肺转移病灶楔形切术术后对化疗不敏感

手术、放疗、化疗可以降低患儿的肿瘤细胞负荷,此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微小残留病灶或明显抑制了微小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免疫治疗的最夶优点是对肿瘤细胞的针对性,这对免疫功能受累还需要长期放化疗的患儿来说非常可贵!

目前较为成熟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抑制ErbB2受体的曲妥单抗(赫赛汀)、抑制肿瘤生长因子的舒尼替尼等药物均可达到抑制肝肝母细胞瘤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诱导凋亡

肿瘤大小(有无侵犯血管等)、肿瘤切除情况、病理类型、AFP水平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是影响肝肝母细胞瘤瘤预后的可能原因。肝肝母細胞瘤瘤若能切除(如肿瘤单发的、瘤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肝外转移)则预后较好约1/3的患者可存活5年。对肿瘤巨大或有子灶者术后應配合全身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而加强对Ⅲ、Ⅳ期肿瘤的术前化疗是提高其切除率、改善肝肝母细胞瘤瘤总体预后的关键。

肝肝母细胞瘤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针对可能的病因,避免孕期接触不良影响因素应是预防此病较为有效的方式。

肝肝母细胞瘤瘤昰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通过手术切除及术前辅助化疗,大部分病例获得良好预后但仍存在因原发性、继发性或多药耐药性所导致的囮疗不敏感。

目前治疗手段正在多元化通过手术、化疗、肝移植或干细胞移植、放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加上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肝肝母细胞瘤瘤的治愈率和长期存活率都将大大提高。并且因为该病的主要发生人群的特殊性,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以及儿科共同参与的多中心、多学科联合诊治也是针对此种肿瘤的新趋势

1、汤梦婕, 袁晓军. 儿童肝肝母细胞瘤瘤的诊療进展[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315-319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