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老人常见心理疾病|老人|退休_凤凰资讯
老人常见心理疾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几乎每一个老人都避免不了这些问题:婆媳关系咋处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子女产生分歧了该咋办?如何处理退休后产生的心理落差?
原标题:老人常见心理疾病《咱爸咱妈》公益大讲堂第八期老人常见心理疾病子女该咋应对几乎每一个老人都避免不了这些问题:婆媳关系咋处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子女产生分歧了该咋办?如何处理退休后产生的心理落差?心理专家说,越来越多的老人都意识到了身体健康是财富,却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本周,河南商报《咱爸咱妈》周刊联合河南和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邀请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赵青霞,举办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公益讲座,教咱爸咱妈处理好心理问题,处理好家庭关系。时间:8月27日(周四)下午3点地点:福彩路与北三环交叉口南100米御鑫城社区
提醒:讲座不收取任何费用,因场地有限,请提前报名。如果您是读者,可以给我们打电话,说说您对公益讲座的建议。如果您是愿意做公益的商家、单位或者社区,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一起来为读者做更好的服务。报名电话:徐方方熊晓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826707
播放数:603275
播放数:23781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老年人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该如何疏导?
我的姥姥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前段时间病症加重了一些,并发了肠胃方面的疾病。 送到医院经过治疗以后,前几天出院了,治疗效果还是挺理想的。大的病症基本都消除了。 没想到回家后,我姥姥爆发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开始不吃不喝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绝食,而是厌食式的对吃饭丧失了欲望,旁人怎么劝都不听。疑似抑郁症倾向。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大概有两个: 1.我姥姥因为风湿病加重,导致影响出行,每天只能在家休养。心情因此受到影响。 2.之前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治疗效果还不错。她认为病症应该差不多完全治好了,但事实上,虽然严重的病灶消除了,一些后遗症多多少少还存在,比如腿脚不便、肠胃不适。但我姥姥对身体康复的信心因此受到打击。 必须要说的是,之前在医院做过完整的全套检查,她的整个身体机能是没有大问题的。主要就是心理问题,现在人每天在床上昏昏欲睡,没精力,我们家已经要送她去住院打营养液了。 请问各位知友,老年人的这种抑郁症状该如何针对性治疗缓解? 如果您有相关专业技能经验,或者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还望不吝赐教。 谢谢各位。 补充一下:已经去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中国的心理咨询,尤其是老年人这块还很薄弱。所以才在知乎补充咨询一下。
的答案:我觉得没有什么心理疾病是家人陪伴与沟通解决不了的。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是医学,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别想当然,会出人命的。抑郁症你能治?要是可以,就没有那么多抑郁症患者自杀了。
感谢邀请。老年抑郁,首先要做相关的躯体检查,以排除躯体疾病。另一方面,老年抑郁症,往往躯体症状丰富,象题主提到的胃肠方面的问题,就有可能是抑郁的表现症状之一。我认为仅用心理治疗恐怕不足以有满意的效果,必须配合药物治疗,对于躯体疾病引发的抑郁,患者在获得恰当的抗抑郁治疗后,他们的躯体状况也往往明显好转。再者,当患者感觉症状减轻,也能更好的配合心理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家人的支持,理解与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强调的是,对于有自杀观念的抑郁患者,家人需一定小心注意,因为抑郁共病躯体疾病的情况下,患者自杀的成功率较高。老年抑郁障碍常见的自杀企图方式为过量服用药物(特别是苯二氮卓类),因此严格控制每次门诊镇静安眠药与抗抑郁药等的处方药量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有两篇文章供题主参考:
不邀自来。首先亮立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结合题主的情况,题主的奶奶应该已经在接受心理咨询了,那么,我想请题主在此基础上,带你奶奶去专科医院看看,最好挂老年精神科,如果没有,精神科,心理科也行。以期带来更好的效果。诊断到底是不是老年抑郁症,需不需要药物治疗。补充一些相关知识。老年抑郁症就是老年人得了抑郁症。抑郁症的主要特点都有,特殊的是,躯体化症状和焦虑更为多见。躯体化症状,简而言之,老是觉得自己身上不舒服。焦虑,简而言之就是各种莫名其妙的担心。另外,老年人抑郁症的自杀率比其他年龄段的高。对于该病的治疗,总体上以抗抑郁剂为主结合心理咨询,但是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药量要酌情调整。脑子里时刻要有一种概念,医疗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而不能为了治疗抑郁症而治,不要到最后把抑郁症治好了,人却搞坏了。最后,对于家人,我完全可以理解你焦急的心情。你能做的是。1.帮助你奶奶执行医嘱2.给你奶奶提供社会支持,别让她的生活太闲最后的最后,祝你奶奶身体健康。水平有限,欢迎指正。
谢邀。题主你的问题让我想起三年前我爷爷的事了。那时我爷爷得了严重的脑萎缩,心理、行为都受了很大的影响。咨询医生,他们表示束手无策,因为我爷爷的心脏、胃都不太好,还有高血压等毛病,让他服用治疗脑萎缩的药可能会引发疾病。心理医生也表示没有办法。后来我爷爷时好时坏,两个多月之后去世了。你说的没错,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咨询的确很薄弱。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只能建议你和你的家人多陪陪老人,带老人出门多散散心。此外多和心理医生沟通,不妨多找几个心理医生,选择最靠谱的那个。
通常有真东西的心理咨询师是不会轻易把最有效的方法给出来的。书本上的东西都差不多,每个人都会看书,但实际应用又是一回事。给老人找心理咨询师的时候,看他们的案例积累,成功率大约是多少以及咨询时长。你可以问问像老人这样的情况咨询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用药肯定有作用。(这个作用包括正副作用,三思。)每个咨询师的方法、态度、和老人的匹配度都不同,首先老人得接受这个咨询师,之后你们家里人再配合,情况会好的多。重点看咨询师的(案例)有多少,新手肯定不行。你可以替她先考察考察,最终还是看老人喜欢哪个。我暂时只能给这么多建议。 祝好。
我的身边,这两年来多了不少患抑郁症的老人,例如弟弟的岳父,朋友的父亲等等。我亲眼看到一个朋友的父亲拉着另一个朋友的父亲讲他的胃病,絮絮叨叨了两个小时,什么干货都没有。而据他女儿所说,他每天都要这样说上几个小时,家人都烦死啦!我不是医生,无法知道原因,只是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了,身为儿女要多加警惕,积极求医。
我爷爷也是吃不下饭,但是身体没问题,现在每天中午我爸爸或者妈妈给他送饭过去,听我妈说爷爷吃得挺香的。总归是孤独了。
这个你要注意,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有的老年痴呆症的表现形式跟心理疾病很相近。要带去看医生,而且定时吃药非常重要。
的反智答案不见了 觉得心理疾病(比心理障碍更严重)可以靠家人陪伴和沟通就能解决的都是傻逼 不服不要来辩 可双向拖黑尽可能去一线城市的三甲综合性医院的心理科就诊!!!如果做不到,就去省会城市的三甲综合性医院的心理科就诊!!!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一个准确的诊断+按医嘱吃药,是最最最重要的。只要有这两点,治疗一定会有显著效果,其中多数是可以痊愈的,剩下未痊愈的也会到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地步。下面这句很重要:如果决定去心理咨询中心就诊而不去医院,那么老人平时的日常生活一定要有人陪着,防止出现意外(意外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自杀自残),因为心理咨询和中医药都有“不可知”的特质,严重的还有反效果。
同意楼上所说的陪伴比心理治疗更有效。然后加一点是同年龄老人的陪伴效果更佳。当老人和自己的小辈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各种衰老及身体机能的退化,然而小辈在孝顺,理解老人,毕竟是不可能做到真正体会生病中或者恢复后老人的真实心理状态。所以如果能让老人更多接触同年龄的老伙伴们,相同的环境下,他们会觉得原来大家都是会这里痛那里痒的,自己并不特殊。最重要的是,相似的年龄、身体状态可以让他们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聊天话题更加接近,他们也会觉得更自在,更能被理解。我自己会在节假日约上家人带着奶奶和奶奶的小姐妹(她的家人也一起)出去也在踏青。我们可以帐篷野餐,给老人带轻便的帆布椅,两个老人也有话题,体力也差不多,可以相互照顾。然后友情提醒一下如果老人有固定的老伙伴,要注意是否会经常去买保健品。。。就酱紫吧,希望有帮助。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老人应该如何保证心理健康,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四大方法?
&&&您当前的位置:
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十分重要,那老年朋友如何才能保证心理健康呢?随着老年养生的逐渐趋势化,跟老年健康相关的一切知识,都受到了大家的密切关注……...
喜怒无常、哭哭笑笑对于女孩子来说,有时候是撒娇可爱的表现,但是如果发现在老人身上,这就是一种病态,应该及时到精神科进行检查,最好早发现早治疗,才不会导致更糟糕的...
老人抑郁是很常见的,一部分是自己从工作岗位上下来,短时间适应不了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还有的就是长期独居的老人,儿女工作忙,不能时常来和父母聊天。...
老人上了年纪就会变得寡言少语,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期以往,性格就会出现问题,情绪也变得或焦躁或低落。如何才能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呢?今天小编就帮大家找出解决方案。
老年痴呆是目前困扰老人和家人的疾病,如何能让老人在家里得到最好的最正确的照顾与呵护,缓解他们自身患病受影响的心情?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正确的居家养护方法。
刚刚进入老年时期的老年人可能由于心理上无法接受,而出现一系列的消极心理,并会变得情绪化,也很脆弱,这会使老年人身边的人情绪也受到影响..........
长寿是很多古来稀的老人所向往的,其实健康长寿也不是像想象那么困难,平时多注意锻炼、健康饮食和心态良好,什么样的老人能长寿呢?他们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人老了都会想的多了,有人对生死看得淡了,有人却恐惧,老人们也经常不自觉地把老挂上了嘴边,俗话说,人老心不老,要自己暗示自己依旧年轻,别人能做的,我也可以...
将近1.7亿的老人中就有一半是独居或是空巢老人,相比之下城市中的老人相比会好点,而农村由于子女更多的是外出拼搏,使得老人独居在家。
抑郁症最高发的人群是老年人,其原因是老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差,对疾病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有时候成为了重度抑郁症患者自己也不知道,现在就介绍一些抑郁症的表现症状。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如何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如何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您好!下面的信息是从网上搜索到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人到老年,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有时候会觉得他们很可笑或者是不可理喻。事实上,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基本上有这么几种:没有安全感。他们会整日忧心忡忡:我没有收入了怎么办?今后病了怎么办?给孩子们添麻烦了怎么办?这时候做子女的应该不厌其烦地经常告诉父母:“您别瞎操心了,不管怎样我们都会管您的,放心吧。”以解他们的后顾之忧。没有自信,总担心儿女会嫌弃自己。人老了,耳聋眼花了,牙齿掉了,腿脚不灵便了,脑子也不好使了,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没用的人、是个累赘。我记得我的奶奶,晚年时耳背得厉害,但是我们每次和她说话,她总是装作听见的样子。有一次我问她:“奶奶,你明明没有听见嘛,怎么乱答应我们?”奶奶说:“唉,我是怕你们觉得和我说话太费劲,烦我,不理我。”还记得那时候每次去看她,她给我们拿出各种好吃的,总要多加一句:“我都洗过了,可干净呢,你们别嫌弃我老太婆脏啊!”奶奶已经去世,现在想起这些,我仍感心中酸楚。所以,请尽可能多给老人鼓励和赞美,遇到什么事情多请教他们,比如对他们说:“妈,您可得好好为我们活着,离了您我们可怎么办啊”或者“嘿,姜还是老的辣,爸,不听您的还真不行,以后您要多给我一些建议喔。”其次要增加和老人的身体接触: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拥抱一下,亲亲他们。请相信:这样的拥抱和亲吻一定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幸福和愉悦。常感到寂寞和凄凉。做儿女的应该多抽出时间看望、陪伴父母,陪父母聊聊天,一起做顿饭一起吃,就像那首歌所唱的那样:“……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大部分心理问题都能靠多沟通解决~~~人在正常的社交环境下很难出心理问题的~~~多跟他们聊天~~~
多顺从,少强求,不要力图改变老人的思想,他们的思想毕竟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即使你认为他们是错的,你也真的没有资格否定和改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兴理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老年人心理问题现状及干预策略
当今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并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研究预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伴随21世纪始终。我国的老龄事业还面临着未富先老、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空巢家庭增多以及农村养老困难等现实问题。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固然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基本任务,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老年群体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他们不仅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及他人在身体上的照顾,更需要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他们渴望与他人特别是子女有更多的交流,希望充分融入家庭与社会,还希望老有所为,进一步获得他人尊重和自我提升。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老年人这种多元化的需求常常被亲属乃至社会所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他们面对职业生涯的结束、体力和精力的日渐衰退、经济收入减少、人际交往圈变窄以及亲友亡故等,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其中的一些人就有可能患上并导致自杀等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及时解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001年对北京市2000多名老年人的调查和2008年的全国调查发现约有8%的老年人有较明显的症状(许多轻微的抑郁者并未包含在内)。抑郁症已成为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症状。抑郁的产生有遗传的因素,更来自影响心理健康的多种环境因素,是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的结果,也是诸如健康、依存、和睦、安静、支配、尊敬等某些心理期待得不到满足所导致。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就是经常情绪低落,焦虑不安,伴有健忘、失眠、吃不下,同时不想与人交谈,不愿参与活动;他们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比如我接触到的一个老人,在照顾刚会走路的外孙时,外孙不小心跌倒,而她却未来得及扶住,结果跌伤。从此以后,她经常闷闷不乐,自言自语:“要是扶住了多好啊,老了。”这就是把一些偶然事件夸大成不可饶恕的错误,内心不断责备自己,造成焦虑烦躁、悲观失望的抑郁心理。
调查还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还存在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善的趋势,高学历者好于低学历者,从事脑力职业者好于体力职业者的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高龄性,即心理疾病易发生于高龄人之中,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二是广泛性,即心理疾病在老年人中广泛存在,比例较高,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三是时代性,在诱发心理疾病的要素中有些与时代紧密相连,以前考虑孩子就业顶班、分房等,而今主要考虑各项待遇等。四是多样性,即心理疾病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性。主要有社会失落感、生活孤独感和精神抑郁感等等,而空巢老年人又有其固有的特点。
人到老年,肌体各部分包括大脑在内,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些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的同时,也发生着心理方面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居各方面:
1、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人到老年后,感知觉是衰退最早的心理机能。具体表现为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减退。
2、记忆力下降: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如放一件东西,过后就想不起放在哪里了;见到以前的同事、朋友,却想不起在哪见过面或叫什么名字了等等。据有关资料记载,经常用脑的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缓慢。但下降的进度却随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3、思维的年老变化:往往人到老年期后,随着社会生活阅历的丰富,各方面能力的不断积累,逐渐完善,表现出更稳重和智慧,但思维能力却存在普遍下降的趋势,如思维比以前迟缓,反应速度不如以前等等。
4、社会生活的改变:年老退休,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下来,转而进入家庭生活,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生活事件,面对角色变迁,要改变并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模式,可能很难调整和适应。
5、人格的变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变化,有的表现为不安全感,对自己身体功能变化敏感,担心自己得病;有的表现在孤独感,退休在家离开群体的失落感和信息缺乏感,空巢阶段的老人孤独感尤甚;有的适应性差,不接受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对新事物接受程度差,对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所下降;有的行为拘泥、刻板,在解决问题时为了追求谨慎,而决断速度减慢;有的趋于保守,注重经验性,观念保守,对子女不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不理解,发牢骚;有的心理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总爱回忆起往事,遇事也易联想到往事;有的产生对死亡来临的恐惧等。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否,除生理因素外,与环境有着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其次是生活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再就是文化因素,较高的文化素养,可以使人能深刻而正确的领悟人生,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下面就目前老年人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及精神问题和常见原因分析如下:
失落感:步入离退休生活以后,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的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社交圈骤然缩小,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对这一切变化老年人若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心理上会出现较重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
孤独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若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顺,不关心,不注重与老人交往,也会使老人感到孤独。此外,若老伴病逝,时间一长则容易产生“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
怀旧心理:有些老人很容易留恋过去,他们往往沉缅于对往事的回忆,常常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继而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日久便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产生衰老感,又不愿接受老年人的衰老感的产生:一方面来自自身身体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生理机能的衰退,一方面思维能力和智力变化,还有社会环境的变化,如退休,与子女分居等。但有些老年人主观上不接受“自己已成为老人了”的心理状态,也不愿在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人处处将自己奉为老人。
情绪改变:如果一般心理问题得不到疏泄,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症。有些老年人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疑病症状:老年人面对身体素质的每况愈下,对一些生物性衰老与健康状况的自然下降认识不够,老是担心自己年老多病,担心得癌症,顾虑中风瘫痪无人侍候等等,以致经常胡思乱想,惴惴不安,常常感叹自己已到“风烛残年”,是半截身子已进黄土”的人。有的老年人看到昔日的好友患重病或去逝,更是紧张、恐惧、总觉得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如若身体稍有不适,便会更加焦虑、恐惧。
精神病性症状:有些老人变得多疑敏感,担心钱财被偷等。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纷纷离去,只剩下父母留守家庭的中的老年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小家庭生活模式的倾向是导致空巢家庭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的较早,现在已十分普遍,而我国最近20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1987年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比例为16.7%,目前比例已达25%,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年人家庭将占90.0%。而空巢老年人同一般老年人相比年龄偏高,健康状况偏差,患病率高行动不便者较多,丧偶率偏高,生活水平低,居住条件差,故而空巢老年人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社区老年人心理服务是有效解决空巢家庭老年人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我国社区老年心理服务与干预的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空巢家庭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同时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经济原因以及其文化心理的影响使得老年人寻求心理咨询服务存在一定的障碍也影响了空巢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与治疗。
老年人心理问题现状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只有解决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才能更好地干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挑战,老年问题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同时也存在心理问题。寻找适当的应对措施,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在:一、养老、医疗保障面临巨大压力;二、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老年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三、养老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养老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一、老龄问题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局;二、重视老龄问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三、做好老龄工作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下面就如何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现状要求我们从宏观与微观上加以重视并尽快提出相应的对策。宏观上,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增强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负担起老年人的赡养义务,真正实现我国事业的五个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
我国日通过的《老年法》对促进我国良好的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大环境,促进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原则上应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有的地方还没有把《老年法》切实贯彻希下去。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的工作落到实处,把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工作具体化。与此同时,我们应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及有关部门加大敬老养老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大力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强化全社会的老龄意识。此外,要加强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老年法规,如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障法、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法规等政策性法规的步伐,以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社会化的要求越来越多,但是社会养老主要是指养老资金全部或部分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并不是指让老年人都住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场所。即时是发达国家,在其社会保障事业比较发达的条件下,绝大多数的老年人仍是在家养老的。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不仅仅是物质赡养问题,更重要的是具有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的功能。就是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老年人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还将在家中度过晚年,因此家庭养老仍是赡养老年人的一种主要方式。
第三、逐步建立并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在1986年就开始实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从而使职工的养老保险在减轻企业的风险和压力的同时,通过社会集资达到总体平衡,保证了每个老年职工都能公平的享受社会养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分化﹑合并﹑破产等频频发生,企业亏损使得传统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范围过窄,只限于一部分城市老年人,至于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基本不包括在内。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好城乡老年人的“养”和“医”的问题。
第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迁,家庭养老必将产生(其实已经产生)很大的困难。所以,政府在提倡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不应忘记“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充分利用社区(包括城市与农村的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来推动社区的各种养老服务,使更多小辈无力赡养的老年人在社区里得到有效的帮助,进而解决城乡出现的“小辈不养老”问题。具体的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在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兴建服务设施;2.对行动不方便或日常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有偿的家庭服务(如保姆﹑小时工等),包括代购生活用品﹑代做饭食﹑清理卫生﹑生病护理﹑陪同聊天等;3.辅助老年人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老年文化组织,针对性地疏导老年人和关心老年人,开展有益于身心的娱乐活动,解决老年人的“老有所乐”问题;4.发动青年人提供志愿者服务,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考虑成立“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成立“青年志愿者”队伍,在两代人之间构筑良好的代际关系。
第五、转变我国的老年人价值观
从操作的可能性来看,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针对的对象只能是尚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那么,已退休的老年人以及其他的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为”呢?在我国的人力资源存量﹑流量和增量中,老年人力资源日趋可观,若能开发出来,利国利民;倘若不加利用,实为可惜。目前,我国的健康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希望继续工作,发挥尚存的创造力和社会价值。他们需要实现“二次就业”。对于国家来说,将身体健康﹑具有丰富的知识﹑技能﹑经验乃至多年养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的老年人合理地组织起来,让他们发挥“余热”,将会是一笔重大的财富﹑而不是包袱。当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树立正确的老年人价值观,即老年人的财富观,而不是老年人的包袱观,将老年人才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生产性的老龄化是成功的老龄化,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老龄化;(2)要高度重视老年人再就业权利,为老年人力资源的“二度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当前的工作就是继续完善我国的老年人才市场。
总之,对于老龄化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树立较强的老龄意识,树立正确的老年人价值观,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我国国情来切实解决此问题。我们应系统而有序地建设“银发工程”,充分调动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积极性,将老龄化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小,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老年人才资源,将包袱化为财富。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可以自身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角色转变与重新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
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所以高学历的老年人在退行前就需要思考退休后的安排问题,只是适应脑力劳动的需要培养一些有益健康的嗜好。适应老年人兴趣爱好的活动很多,如练习书法、钓鱼、养花、打太极拳等。退休后坚持参加老人的社会活动,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在新的人际关系中,互相帮助。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理解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 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有些老人感到晚年生活并不愉快,部分老人不得不默默地承受着孤独、苦闷、压抑的折磨。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社会、环境因素外,也有老人自身的原因。譬如随着年龄增大,适应外界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老年人心理通常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遇上不良的环境和各种刺激,比如家庭关系的紧张或淡漠,亲情的减少或缺乏,老人很容易出现如孤独感、恐惧感以及不安、抑郁、暴躁等,严重的甚至出现绝望的念头。便很容易诱发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正视现实,接受挑战;乐观豁达,安享晚年;适应今天,迎接明天”。对老年期的自然心理变化和环境变化,采取正视和接受的态度,因为现实已经存在,也不能随我们的意愿而改变,我们不会因为不喜欢这样的心理和事情,就不出现这样的心理和事情,也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老,时间就会倒退。因此积极的接受,比如空巢老人,会因为依赖子女但子女不能在身边满足依赖感而伤心和难过,可以接受这种依赖想法,同时接受和面对这种依赖想法无法实现的事实,转而“依赖自己和老伴,或其他可以依赖的人。”并且需要坚信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决心理的痛苦。当然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就会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
第三,勤于学习,科学用脑
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网上的世界真精彩”,英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9:13
张兴理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张兴理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张兴理大夫提问
张兴理的咨询范围:
老年精神病学,记忆障碍
张兴理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热点问题推荐
精神科好评科室推荐
精神科相关标签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心理健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