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的症状,是怎么回事?

神经衰弱头晕了怎么办?_网易新闻
神经衰弱头晕了怎么办?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曾经在“正本清源话眩晕之十八”时谈到:目前“全民焦虑”的社会现实使很多人都头晕、失眠。轻者神经衰弱,重者焦虑抑郁。神经衰弱时期的主要表现就是失眠、易激动、头晕(如裹重物,头昏沉不清)、头痛。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预防或治疗神经衰弱症,从而解除头晕、失眠等不适呢?
神经衰弱实质上是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功能的失调。引起失调的原因是神经系统受长期紧张的、超强度的、转变剧烈的、互相矛盾的、不规则的、单调的刺激。按照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治疗神经衰弱应该首先解除神经系统的过度负担,缓和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过程,使其重新协调和健壮起来。
神经衰弱的朋友们都急切地希望医生能够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在短期内把病治好,这种心情我特别理解。但是,如何预防或者治疗呢?有特效药吗?能很快治好吗?
调动自身一切积极因素是解除神经衰弱症的“特效药物”。我们渴望着脱离困境,恢复健康,早日过“正常人”的生活。这就是调动积极因素的主要方面。
战胜疾病的另一个积极因素就是医生,医生的治病信心自会通过谈话、检查、处理等微妙地影响病人。神经衰弱病人就诊时一般主诉甚多,有的医生对之会流露出“无能为力”甚至不耐烦的表情。病人头痛,医生也“头痛”。烦不胜烦,或用简单的方法处理了之,会让求助者失去治病的信心。医生不仅要积极地思考病人得的是什么样的病,更要思考得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人着眼,才能找到疾病的核心病机,从整体入手,才能调动五脏六腑,平衡阴阳气血,并肩作战才能医患者密切配合,治愈的速度加快,求助者的痊愈希望也越大。
中医认为:“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在神经衰弱症的预防与治疗中,还要调动社会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那些了解病人思想情况、性格、爱好的家属、同事、老师、同学、朋友一起来帮助病人进行治疗。从思想、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等各个方面予以关心。一个宽容有爱的环境是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沃土。
太极拳有助于缓解本症。
太极拳以“心静”“体松”为基本要领,练拳时要全神贯注,用“意”来引导动作,意动身随。在优美音乐的渲染烘托下,产生安宁轻松的情绪,全身舒适,使动作更加柔和、均匀连贯、圆活自然、完整协调。神经系统处于这样一种高度和谐的状态,根据诱导规律的作用,可以形成一股冲垮神经衰弱病理恶性循环的力量。这正是中医“调神”的境界。(来源:齐鲁晚报)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严重神经衰弱怎么办
尽快治疗方法
核心提示:神经衰弱一般是发生在脑力劳动者的身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严重神经衰弱患者会长期感到身心疲惫,做事有心无力,甚至心灰意冷。患了严重神经衰弱该怎么办?
神经衰弱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严重神经衰弱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极易兴奋与疲劳,常联想与回忆,注意力难以集中,健忘,易激怒,脾气暴怒;有时会发生睡眠障碍,睡眠不好,失眠;疑病和焦虑,过于紧张自己的病情,忧虑过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头痛、头昏、胸闷、心悸。严重神经衰弱患者会长期陷于苦闷之中,病情反复,那么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治疗?
严重神经衰弱怎么办&尽快治疗
严重神经衰弱患者应该积极寻求心理治疗,坚持进行心理辅导,以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或者缓解神经衰弱症状。神经衰弱之所以会演变成严重的程度,就是因为患者在轻度时候不注意治疗导致的后果,因此想要治疗好,要做好一个时间的心理准备,对本病要了解透彻,积极寻求对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且要保持良好平静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病情,,减轻焦虑和烦恼,主动配合心理治疗,尽量转移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增加自信心,以充分发挥治疗的作用。
严重神经衰弱的患者缺乏的是运动,因此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运动时间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躯体状况,另外,配合气功、太极拳、瑜伽等健身术,水疗以及其他物理疗法如电磁疗法、光电子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以起到改善症状、消除疲劳、增进睡眠等辅助治疗作用。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有度,避免长期处于紧张学习或者工作的状态,注意养成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习惯。自己定一个目标,保持正常的紧张,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严重神经衰弱的患者每天需要腾出一点时间出来放松自己,如每天睡前静坐半小时,抛下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让内心平静下来,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合理调整自己的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大笑时露一口黄牙真是一大败笔,大笑的妹子们想要甜美的露……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神经衰弱睡眠不好怎么办?神经衰弱症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
52606标签: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神经衰弱这种疾病是指人们身体当中的神经虚弱的这种情况的,神经衰弱这种疾病是由这人们慢性的疲劳还有情绪...
神经衰弱这种疾病是指人们身体当中的神经虚弱的这种情况的,神经衰弱这种疾病是由这人们慢性的疲劳还有情绪...
神经衰弱这种疾病是指人们身体当中的神经虚弱的这种情况的,神经衰弱这种疾病是由这人们慢性的疲劳还有情绪...
神经衰弱这种疾病是指人们身体当中的神经虚弱的这种情况的,神经衰弱这种疾病是由这人们慢性的疲劳还有情绪...
衰弱又分为生理上的体质衰弱和神经衰弱。体质衰弱,此类人生活能力差,防卫疾病的能力低,比别人容易生病,是属于亚健康。神经衰弱是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不同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衰弱又分为生理上的体质衰弱和神经衰弱。体质衰弱,此类人生活能力差,防卫疾病的能力低,比别人容易生病,是属于亚健康。神经衰弱是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不同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衰弱又分为生理上的体质衰弱和神经衰弱。体质衰弱,此类人生活能力差,防卫疾病的能力低,比别人容易生病,是属于亚健康。神经衰弱是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不同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衰弱又分为生理上的体质衰弱和神经衰弱。体质衰弱,此类人生活能力差,防卫疾病的能力低,比别人容易生病,是属于亚健康。神经衰弱是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不同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我来告诉你为什么神经衰弱如此难以治愈_神经衰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363贴子: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神经衰弱如此难以治愈收藏
由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际遇,神经衰弱患者的大脑中在很小的时候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神经通路,或者说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中包含了许多有益的成分,让一个儿童在童年曾经从中受益,但这种思维模式也存在其弊端,面对愈来愈复杂的社会生活,它显得力不从心、左支右绌。因此神经衰弱患者心中就出现了矛盾,迫切的希望改变它,但潜意识里又不愿放弃它,因为放弃了它也就意味着否定了患者心中自小就形成的那个“我”的存在。否定了那个“我”那么我还是谁?
太晚了,改天再和大家聊
患者的每一次抗争(包括各种服药治疗),实际上都是强化这种模式,是在赋予它能量。就如同我们身上不小心被刀划伤了,我们特别讨厌这个伤疤,因为一碰到它就感到痛,于是我们就不停的去抠啊、挠啊,结果伤口愈来愈大,甚至会感染发炎危及生命。有些人与神经衰弱抗争了一辈子,我认识一位老教师,从16岁患病,现在快60岁了,还没有康复。
事实上,你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你会责备自己为什么要苦恼――但是你越这样想就越觉得痛苦。而这种精神模式或者说心理模式,能够在无意识间被不愉快的情绪所激发,因此你几乎注意不到真正发生了什么。
于是,你开始进而思考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别人都很快活,偏偏我却如此郁闷。然后,你很快挖掘出了更多消极的想法,比如,也许我会一直闷闷不乐下去。那么,我的人生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到那时候,我要如何跟别人交往,如何处理我的工作呢?我还会有快乐的时候吗?自然,这些想法让我更加郁闷了。最后,我对自己感到无比失望:每一件事情看起来都是那么费劲――交朋友,工作,一切的一切。
悲伤是人类自然的心理状态,是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我们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去摆脱它。真正的问题根源在于悲伤出现之后所发生的事。问题不在于悲伤本身,而在于之后我们对它的反应。
当情绪对我们说,某件事情不太对劲的时候,我们心里肯定会感到很不舒服。情绪的作用本来就应当如此。它是让我们采取行动的信号,督促我们做些什么来纠正情境的偏差。如果这种信号没有让你感到不舒服,不能促使你采取行动的话,你还会在一辆快速驶来的卡车前面跳开吗?你还会在看到孩子被欺负时出手相助吗?你还会在看到厌恶的事物时掉头走开吗?只有当大脑的记录表明危机已经解除的时候,这种信号才会消退。
情绪的信号表明问题就“在那里”――可能是一头怒气冲冲的斗牛或者大举压境的龙卷风云――我们会立刻采取行动避免或者逃离这个场景。大脑会调动一套自动化反应的程序来帮助我们处理危机,摆脱或者避免危险的侵袭。我们把这种最初的反应模式――也就是内心感到不安,想要逃避或者消除某样事物的反应――叫做厌恶。厌恶会迫使我们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危机情境,进而把警报信号关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可以为我们所用,有时甚至可以救我们的性命。
但是,当情绪性反应指向“自我”――包括我们的想法、情绪以及自我意识的层面时,同样的反应就可能造成完全相反的结果,甚至危及到我们的生命。没有人能够摆脱自身经验的追赶。也没有人能够通过威胁恐吓的方式把那些烦恼、郁闷和威胁性的想法和感受赶跑。 当我们对消极的想法和情绪采取厌恶的反应机制时,负责生理躲避、屈从或者防御性攻击的大脑环路(大脑的“逃避”系统)便被激活了。而这个环路一旦开启,身体就会像准备逃跑或者战斗时那样紧张起来。我们还会启动思维的厌恶机制。当我们的全副精力都用于如何摆脱悲伤或者厌恶情绪时,我们的所有反应都是退缩的。头脑被迫关注着这类摆脱情绪的无效工作,将自己彻底封闭了起来。于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变得越来越窄。不知怎么的,就像被挤进了一个小盒子。我们的选择面也变得越来越窄。你会渐渐感到和外界接触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地被削减掉。
当我们用消极的方式――厌恶反应――来对待我们的消极情绪时,当我们把情绪当做必须击倒、消灭、打败的敌人时,我们就把自己推入了陷阱。因此,理解厌恶机制就成为理解我们为什么长期陷于苦恼的根本所在。而不愉快的情绪又会引发过去记忆中那些无益的思维模式,从而使问题加剧。
在过去的几年中,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人们的情绪状态对于思维有着无处不在的影响。当我们回到某个时间曾经体验过的心境时,那些与之相关的记忆和思维方式便涌上心头。当我们回到某种心境状态,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想起与之相关的一切,让我们郁闷的想法和记忆便不知不觉地回到了脑海当中。当心境再次出现,相关联的思维和记忆也会造访,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那些造成这种心境的思维模式。
由于每个人都过着不同的生活,因此能够引起烦恼的过去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每个人被当前心境激活的记忆和思维方式也会非常不同。假设过去最令你感到悲伤的事情是失去亲人,比如敬爱的爷爷去世,虽然现在你已经不再悲伤了,可这个记忆却还会再次出现。于是你可能再一次陷入伤感之中。但是,如果你能够坦然承认这份丧亲之痛,把心思转向其他的事情,那么悲伤的回声就会自动慢慢消失。
但是,如果过去的苦恼和抑郁的心境被当前的某种情境所激发,而这种心境又引出了一连串的思维和情绪,令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是个骗子,那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如果在童年期或者青春期,在我们还不具备成年人的生存技能之时,就过度地体验到被抛弃、虐待、孤独或者抱怨的话,那又会如何呢?令人悲哀的是,很多患上抑郁症的成年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类似的童年经历在你的人生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那么,当时让你感到抑郁的思维方式,让你自卑的经验就会被当前情境中哪怕很小的烦恼所激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对烦恼做出如此消极的反应:我们所体验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悲伤事件,而是被那些缺点和无能感所渲染放大的事件。而我们常常意识不到那些思维模式仅仅是记忆的一部分,并不是现实,于是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们对此时此刻的自己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但是却意识不到这种不满其实来自于过去的思维模式。
在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当中,我们如何能把注意力从这些迫切又可悲的想法转向其他事情呢?明知道那能够改善你的心境,你也做不到。我们一直以来最信奉的方法是整理思路并寻找解决的途径――找到自身的缺点,把烦恼对生活的破坏降到最低。但事实上,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就如同用菜刀剪指甲一般,完全不得章法。它只能火上浇油,让我们始终固着在不愉快的想法和记忆上面。它就像在我们面前播放的一部恐怖电影:我们不想看,却又无法将视线从那里移开。
当抑郁心境激活了负性思维,让我们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会希望立刻摆脱掉这种情绪。但这时更大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好像不仅仅是此时此刻做得不好,而是整个人生都出了问题。我们像蹲在监狱里的囚犯,妄图找到逃脱的方法。
然而,这种试图通过找出自身问题来处理情绪的方式本身才是真正的问题。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为什么总是不知所措?在我们还不明白所以然的时候,会强迫性地一遍又一遍地质问自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然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把所有的力量都用来对付这些问题,而我们所仰仗的本领就是批判性思维的技术。 不幸的是,批判性思维的技术恐怕是一个错误的工具,它无法应付这项工作。
每个人无疑都为自己利用批判性分析思维所做的事情感到骄傲。这是人类进化历史中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之一,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彻底摆脱了困境。所以,当我们发现内部的情感生活发生了问题时,大脑很自然地就会快速地启动在外部世界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式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了认真分析、问题解决、判断和比较,它主要致力于缩短实际的问题空间和理想的问题空间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把它称为思维的行动模式。这是一种当我们听到什么就会立刻做出反应的模式。
从金字塔的建造,到现代摩天大楼的工程技术,再到人类登上月球。所有这些成就都需要某种精致而简洁的问题解决模式。因而,当我们想要改造自己的内部世界――改变自己以获得快乐,摆脱烦恼的时候,我们自然也会想到这种思维策略。但不幸的是,事情正是从这里开始错得离谱了。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的情绪不是很紧张,那么当心情和理想状态有所落差时,你并不会注意到轻微的心情低落。但是,如果你的大脑处于“行动模式”――拼命想要解决“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和“为什么我如此脆弱”的问题――我们反而会因为这种自救的念头而彻底陷入绝境。我们的大脑总是会不自觉地产生各种念头(然后将它们引入意识层面)――比如,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悲伤而孤独的),我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平静而愉快的),以及如果我的情绪一直低迷下去发展成抑郁症的话,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悲惨而脆弱的)。然后,行动模式就开始致力于解决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巨大差异了。
当行动模式开始以它的方式介入时,这种关注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差异的问题解决方式却只会让你感觉越来越难受。你会在想象中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场景去理解自身问题的根源,你也会预期将来的痛苦生活,努力提醒自己避免那种情况的出现。过去失败经历的记忆和对未来场景的恐惧,会往不断恶化的情绪锁链上再拧一把劲。你过去遭受的创伤越多,当前的心境激发出的负性画面和自我自责也就越多,而你的心智也更容易被那些过去的模式所控制。但是,那些模式在此时此刻看起来简直是千真万确。我们对于无价值感或者孤独的情绪体验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我们把这种熟悉感当成了真实的东西,并没有认识到那其实只是大脑在走老路而已。因此无论家人和朋友怎样劝说,我们都无法摆脱这种感觉的控制。大脑的行动模式始终坚持把行动的最高优先权赋予“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从而导致我们无法放弃心中的执着。于是,我们就会质问自己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我总是表现成那样”,“为什么我没法做得更好呢”,“为什么别人都没有我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什么要受这样的罪”。
你可能会把这种自我关注,自我批评的大脑模式叫做反省。而心理学家也把它叫做过度沉思。当你沉思的时候,你就会毫无理由地被烦恼本身以及引起它的原因、它的意义和它所带来的后果满满占据。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如果你在过去曾经对悲伤或抑郁的心境采用过某些应对策略,那么当你的情绪再一次变糟的时候,你很可能会采用相同的策略。而那样只会带来一种结果:你会陷入你拼命想要挣脱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从而变得更容易遭到消极情绪的侵袭。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过度的沉思呢?为什么我们明知执着于思索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却依然执迷下去呢?当研究者对那些沉思过度的人提出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非常简单: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深信通过反复地思考可以帮他们克服烦恼和抑郁。他们相信如果不这样做,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
当你心情低落的时候就会陷入沉思,因为你相信思考能够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研究却表明,过度沉思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在沉思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事实,那就是过度沉思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是问题本身。
我们竭力想要治疗悲伤的行为只会让情绪变得更悲伤,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情绪和行为看起来像是一回事,并且不断地鼓励我们去改正错误。没有人挥着小旗帜大声对我们说,“等一下,你刚刚感觉到的痛苦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件事引起的了。”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提醒我们,所以,无论带着多好的初衷,我们都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精。 讽刺的是,当所有这一切发生了之后,最初引起事端的情绪却可能早已悄悄溜走了。但是我们却没有注意到它的逃跑。我们忙着摆脱它,并且在挣扎的过程中制造出越来越多的痛苦。
反复沉思总是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它只能让我们的痛苦加剧。它是一种试图解决自己根本无法应付的问题的盲目英雄主义。总而言之,在解决烦恼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另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体会每一口的滋味 一位知名的旅行作家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地位显赫的日本家庭的宴会。这位主人邀请了很多的客人,并告诉他说,当晚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宣布。宴会上有一道菜肴是河豚肉,这在日本是极其精致的食物,因为河豚**有毒素,只有技艺精湛的厨师才能将毒素完全剔除。因此,提供这种鱼肉作为菜肴实在是非常盛情的款待。 作为被热情款待的客人,这位作家怀着极大的期待接过盛有河豚肉的盘子,有滋有味地品尝着每一口食物。这种美味真的不像以往任何一种他吃过的东西。他对河豚肉的精致口感深深着迷。不需要任何夸张,这种鱼肉真是很令人赞叹,是他吃过的最好的食物。就在这时,主人突然宣布说其实作家所品尝的鱼肉只是一种普通的鱼类。另一位客人吃到的才是河豚,但他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次的经历让作家领悟到了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并非这种罕见而昂贵的食物有多么美味,而是如果你仔细地去体会每一口的滋味,那么即便是普通的食物也会十分出色。
保持觉察状态 当那位作家在品尝一块普通的鱼肉时,他体会到了一种不寻常的经验。这种经验的产生来自于他关注事物方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某种觉察。宴会的主人艺术性地安排了一个情境,使得这种转变得以发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如何用上述方式去关注每一种经验,并改变这些经验的性质。这种被称为正念的觉察,不仅仅是全神贯注地去关注某件事物,更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关注事物――改变你关注事物的角度。
当被问及对事物的关注时,大部分人都会说我们已经在关注了――我们必须把所有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做好。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我们长期处于抑郁状态,那么关注的程度可能已经过高了――至少对于那些因心境低落而产生的痛苦。但是,大部分人所采用的注意方式(特别是在抑郁的时候),其实只是一种视觉通道的注意。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倾向于放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面。任何大脑认为与当前问题无关的事物都会退出我们的视野。通过正念,我们可以看到某一时刻生活的全部面貌,而不会任由思维将我们带往某个并不想去的地方。正念可以把我们从反复的沉思中释放出来,从行动模式的监牢中逃脱出来,不再陷入更加痛苦和抑郁的深渊。
正念是指通过有意的注意和对事物不做评价的方式而产生的一种觉察能力。它是一种从行动模式向存在模式转变的方法,让我们可以在行动之前接收到某个经验的全部信息。因此,正念就是指我们暂时搁置评判标准,把对未来的目标放到一边,接受当前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理想的模样。它还意味着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情境,哪怕情境会引起诸如恐惧之类的情绪。正念是指有意地关掉那些习以为常的自动思维模式――比如,对过去的反思,或者对未来的担忧――用全身心的觉察来整合事物当前的状态。它还意味着想法只是大脑短暂的精神活动,并不是现实本身,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身体和感观去体验事物,而不是用未经检验的习惯去思考的话,我们就能接触到生活的本来面目。 正念并不是投注更多的注意力,而是用不同的方式,更加智慧地去关注事物――用完整的思维和心灵,用身体和感观的全部资源。
既然全神贯注的方式可以改变我们的饮食经验,那么它能否对悲伤的心境做出一定的改变呢?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正念的觉察,就能为悲伤的心境导入一种不带任何的预设和臆断体验。最终我们会认识到一时的悲伤并不是整个人生的完结――我们仅仅是在某一刻感到悲伤而已。虽然这种转变本身并不能让我们的心情立刻好转,但是它却能够把我们带往另外一条路,一条抛却抑郁残酷的道路。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衰弱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