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原因是因为心理原因还是身体原因

您的位置: >> >> >> 阴滋病神秘蔓延 真相待破 是恐艾心理还是真有病毒
阴滋病神秘蔓延 真相待破 是恐艾心理还是真有病毒
◆ 疾病知识,医学知识,临床知识,健康科普知识,为您疾病康复提供帮助
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阴滋病神秘蔓延 真相待破头晕、淋巴肿大、全身乏力……这些奇怪的症状在身体集中爆发,是恐艾心理在作祟,还是真有神秘病毒?羊城晚报记者张小磊 实习生林丹莹一次高危后现神秘病症网名为“广东杨诚”的26岁小伙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日,一次高危性行为后,第三天感到身体不适,开始只是感冒、厌食,后来慢慢表现出全身乏力、舌苔白、嗜睡、头晕、腹泻、关节响、关节痛等症状。满腹疑虑的“广东杨诚”上网搜索资料,核对自己的症状,担心自己因不洁性行为而感染了HIV病毒。等过了6周的窗口期,他去正规大医院做了HIV检测,但结果显示阴性。“广东杨诚”还不放心,随后又做了两次检测,结果仍是阴性。确认自己不是艾滋病的“广东杨诚”心情并不轻松,自从患上这种说不清的“怪病”,他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爬两层楼就上气不接下气,腹泻严重的时候一天七八次,脑袋阵痛欲裂,根本无法正常工作。”除此之外,更让“广东杨诚”害怕的是,跟自己走得近的几个同事中,有两个同事出现了严重的关节响,不明原因干咳,另外一位同事嗜睡、在上班途中晕倒。无独有偶,2010年3月,同样是在一次高危性行为后,39岁的吉林男子孙力(网名)也出现了盗汗、头晕、舌头白、淋巴肿大、皮疹频繁发作等奇怪症状。起初孙力并不在意,但一个月后,家人也“中招”了。孙力这才急忙带着家人遍访京城知名医院,医生建议做HIV检测,但一年内4次检测结果都是阴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其他病毒”。“我这个‘怪病’到底是啥病,会不会传染?”短时间发生的这一切,“广东杨诚”和孙力都无从解释,他们通过网络发现,网上原来有不少“同病相怜”之人,大家通过交流,呼吁社会和政府重视这种“怪病”。两次调查结果都呈阴性这些人到底得了什么病,这个病之前有没有被人类发现,目前到底是什么状况?4月6日,国家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作出通报,公布了对自疑“阴性艾滋病”人员的两次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自2009年6月以来,陆续有群众向卫生部反映,声称自己出现了类似艾滋病急性期症状,并认为自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未知病毒。同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启动了相关调查工作,但因群众基本上通过“匿名”反映的原因,人群基本情况不甚清楚。2010年1月,中国疾控中心招募了59名“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的自愿者,进行了第一次调查。资料显示,59人中有54名男性,分别来自22个省(市),平均年龄为34岁。调查结果表明,自愿者们的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并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缺乏新病毒或未知病原体感染的证据。紧接着,中国疾控中心又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送到美国相关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美方反馈的结果与中国疾控中心一致。今年2、3月份,卫生部又在京、沪、苏、浙、湘、粤这6省(市)开展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分布于不同的市、县,没有呈现聚集性,也没有发现调查对象之间存在共同的体征和互相传染的情况;调查对象和密切接触者没有共同的特异性感染症状和体征,未发现传染病传播的因果关系。”而在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也表明,调查对象无感染性疾病的特征性变化、CD4细胞基本正常、无器质性病变。患者拒戴“恐艾症”大帽患者网友“广东杨诚”之前曾上网海量搜索资料,他查到了一种名为“”的症状与自己极为相似,但2010年9月,经过两周细菌培养,患“布鲁氏菌病”的可能被排除了。虽然如此,但“广东杨诚”拒绝被扣上“阴滋病”或是“恐艾症”的帽子。他坚信自己是不明病原体感染者,“阴滋病是香港媒体的说法,之前我们国内的病友都称这种病为‘阴性感染病’,是感染了未知病毒导致的。在我联系过的病友中,绝大多数非常理性,HIV检测后,知道自己患的不是艾滋病,哪儿来的恐艾症?我们是不明病原体感染者。”而对于心理因素引发身体症状的说法,孙力表示无法接受:“我是先有身体的病症,才开始求医问药的,说我是精神因素导致的症状我不认可,不是先害怕才得此病的,而有些患者的家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确实出现相同症状,这该怎么解释呢?”此外,有不少患者也质疑专家提出的“心理原因”:“为什么单纯的一种心理恐惧,会在生理上出现相应的艾滋病症状?”有不少网友笑称:“难道意念这玩意儿真的显灵?”希望专业部门更“给力”患者与卫生部、专家们之间的“交锋”此起彼伏。4月6日,卫生部发布消息称“没有证据证明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当天19时54分,“广东杨诚”在其个人微博“不明传染病患者杨诚”中写道:“社会各界,各级官员,为了彻底让老百姓相信这个病不传染,我们广大病友热烈邀请卫生部、各级疾控官员和广大病患共餐。如果卫生部和疾控官员敢于接受此邀请赴约,将是历史上卫生部最成功的一次公关活动,彻底赢得民心!”“广东杨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并非有意出来当“刺头”,只是卫生部的结果让他无法接受,因为身边的确有不少“病友”是二次感染才得了这种“怪病”,“如果只是通过高危性行为感染的,还能说是自作自受,可是那些老人、小孩是无辜的”。“广东杨诚”称,他认识一个只有15岁大的女“病友”,小女孩患病后出现了关节响的症状,医院检测结果为关节进行性蜕变,“这让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小孩还不完全,怎么就开始蜕变了?”“很多医学上的问题,我们想不通也弄不懂,但是至少要让我们看到专业部门有用心在解决问题。而且这关乎公共卫生安全,政府有义务和职责去做好它。”“广东杨诚”仍充满希望地说,“虽然对调查结果很失望,但我还是相信总有一天能得到真相,也会尽力去配合调查工作。”【观点PK】卫生部检测有局限性?卫生部VS患者网友综合两次调查结果,卫生部专家认为,目前可排除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对此结果,网友“广东杨诚”提出质疑:“卫生部只按照自己的检测指标来给我们检测,患者反映的头部出现阵痛、关节响等他们为何不检测?”孙力也认为卫生部“先入为主”,只为他们检测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怪病”元凶是心理原因?专家VS杭州专家VS广州专家专家:李太生是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兼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组长,他接触了100多名“自述病人”,并对约40位进行了调查。“心理暗示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就拿普通人来说,有时候心里觉得不舒服,身体就会感到特别累。一些人长期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心情抑郁,觉也睡不着,饭也不吃了,身体怎么可能好?”李太生认为,这些人并非感染了未知病毒,他们主要还是心理原因导致的症状。杭州专家:“这些所谓的类似艾滋病的症状,并不是由恐艾者的心理负担所引发的生理变化,而是这些人将注意力无限集中在自己身上,仔细寻找出艾滋病的各种症状后,然后将自己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身上的任何一点症状,都是艾滋病的表现。最后陷入一个越找越害怕的恶性循环当中。”杭州市七医院心理专家夏泳说。广州专家:广州市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唐小平认为,不排除两种可能:这些人在高风险性行为后患上艾滋病恐惧症、或感染其他病毒。阴滋病神秘蔓延 真相待破 是恐艾心理还是真有病毒
来源:上海市医师协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
本文标签:艾滋病
医保药品销售区
低价药品促销区
拆零药品批发区
140平方厘米每贴
2.5mg*36s/盒
10ml*5支/盒
10g*1瓶/盒
510MG/片*60片
艾滋病治疗
艾滋病症状
快易捷官方微信艾滋病「窗口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国内艾滋病窗口期的尴尬处境,到底是个人的无知还是科学上的不确定导致的?
知乎用户,「认真地思索,真诚地明辨是非」
说实话,我不喜欢谈论艾滋窗口期这个话题。
纠结窗口期的大多是恐艾患者,而恐艾患者中真正感染 HIV 的却是少数。这些患者往往会反复做 HIV 检查,无论结果出来多少次阴性,只要一想到有窗口期的可能,就容易钻牛角尖,害怕自己的检查结果出错了。恐艾患者喜欢强调,自己需要一个百分之百肯定的答复,需要医生告诉自己过多久去做检查,做哪些检查,就一定能够排除艾滋。可惜的是,医学上鲜有情况能够得到所谓[百分之百肯定]的答复。就算真的有哪个医生敢给患者说,[我用性命、人格担保,你一定、确定以及肯定不可能得艾滋!],过段时间,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还是会死灰复燃。
我不喜欢谈窗口期,其一是因为我知道就算把窗口期剖析得再清楚,我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恐艾患者的焦虑情绪,其问题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并非我专长所在;其二,我不希望过多强调窗口期,因为这还会加强民众对艾滋的恐惧心理。作为 HIV 感染自然病史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窗口期的提出意在提醒医者,诊断 HIV 时考虑要尽量周全,可由于媒体的宣传以及部分试剂、试纸厂商、机构有意无意地推动,窗口期也成为人们恐惧艾滋的一大理由&&[妈呀,艾滋真 TM 可怕,感染了还能查不出来!]窗口期的概念并非艾滋独有,乙肝、丙肝、梅毒等其它传染性疾病都有自己的窗口期,为什么不纠结、宣传其它疾病的窗口期呢?说到底,人们担心 HIV 窗口期,其本质是害怕艾滋。
看过我其它文章的朋友应该清楚,我并不觉得艾滋可怕。我在知乎、在微信做艾滋科普,核心想普及的观点只有一个&&艾滋不是绝症,HIV 可防可治,HIV 感染者好好治疗可以活得很好。无奈,私信给我问[窗口期]的朋友实在太多,而且网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回答层出不穷,许多答案让人读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决定来谈谈[窗口期],希望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窗口期]到底指什么?
HIV 的窗口期,通俗来说,就是从病毒进入人体(暴露)到检测手段可以查出感染的这一时间段。不管患者是否能够回忆清楚,其初次暴露于病毒的时间是确定的,因此,影响窗口期长短的就是能够查出 HIV 感染的时间了。
捉贼捉赃,捉奸在床。要明确 HIV 感染,如果能够从体内抓到 HIV 病毒,那诊断就是妥妥的。可是,直接分离培养病毒颗粒对技术要求较高,成本也不低,难以作为常规检查手段推广。不过,犯人(病毒)在和免疫系统搏斗的过程当中会留下一系列的蛛丝马迹,其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就像是受害者(免疫细胞)在临死前留下的血书,几乎是指名道姓的告诉医生&&真相只有一个,嫌犯就是 HIV!另外,犯人在犯罪过程当中会遗留下的一些自身的特殊标识(抗原),这些标识也能作为强有力的证据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所以,当我们谈及 HIV 窗口期的时候,多指的是从 HIV 进入人体,到检测手段可以确切查到特异性抗体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进行 HIV 抗体检测,很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从而导致漏检。通过改良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窗口期可以被缩短,但没有办法被完全消除。
期待某种检查手段在暴露当下就明确是否感染的想法是不科学的。
窗口期到底有多长?
怀疑 HIV 感染,到底应该在多久以后去做检查,结果才可靠呢?通过上文不难理解,窗口期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不同的检测手段及其灵敏程度,另一方面也受个体差异所影响。
以下部分是对不同检测手段对应窗口期的详细解释,如果阅读起来觉得吃力,可以跳过,或者只阅读加黑部分。你只需记住&&离开具体检测手段和个体差异去讨论窗口期的长短问题,即使不能说是&耍流氓&,在严谨性上也要打一点折扣。
一起来看一下这张图:
上图描绘的是,实验室条件下,机体暴露于病毒后不同时间下血浆内病毒水平以及各种检测手段阳性结果出现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HIV 感染初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隐蔽期(eclipse phase):暴露后 7-21 天(平均 10 天)。病毒仅在暴露的局部组织中复制、迁移,由于尚未入血,故而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也测不到抗原或抗体;
阶段一:暴露后 13-28 天(平均 17 天)。HIV 被引流到淋巴组织继而入血进入全身循环,血浆病毒水平为 1-5 拷贝/毫升时,科研级别的超敏检测手段可以查到病毒 RNA 阳性。血浆病毒水平上升到为 50 拷贝/毫升时,常用的临床检测病毒载量的手段可以查到病毒。在此坡式上升期内,病毒复制迅速加快直至峰值(或接近峰值),但病毒抗原或抗体仍检测不到。此阶段由于血浆病毒含量的快速上升,许多(并非全部)患者会出现发烧、头疼、盗汗、皮疹等流感样症状。准确来说,阶段二的这种血浆 HIV RNA 检测阳性而抗体检测阴性的时期,才是&窗口期(window period)&的严格定义。如果以高精度病毒 RNA 检测阳性为标准,HIV 感染最早可于暴露后两周左右被发现。
阶段二:暴露后 18-34 天(平均 22 天)。HIV 的特殊标识之一&&p24 抗原,率先在血浆中检测呈阳性。所谓的四代检测手段,就是在检测抗体的基础上增加 p24 抗原检测,因此能够把窗口期缩短到 15-20 天。
阶段三,暴露后 22-37 天(平均 25 天),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方法(EIA 或 ELISA)方法可检测到 HIV 的特异性 IgM 和 IgG 抗体。IgM 抗体早于 IgG 抗体出现,如今普遍使用的三代检测手段,就是在 IgG 抗体检测的基础上增加 IgM 抗体检测。虽然都是 EIA 法,但是相对一代(窗口期 35-45 天)和二代(窗口期 25-25 天)只检测 IgG 抗体而言,三代能够将窗口期缩短到 20-30 天。
阶段四、阶段五以及阶段六,发生在暴露一个月以后,依据是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 法)对抗体的检测结果。WB 法可同时检测多种 HIV 抗原和抗体,其特异性高于 EIA 法,但灵敏度欠佳,因而用于确诊 HIV 感染。WB 法呈现阳性检测结果,说明感染大致在 45-60 天以上。
不同检测手段和窗口期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2 周、6 周、3-6 个月?到底该以哪个为准?
若要研究人类 HIV 窗口期的长短,最直接的方式是招募一群健康人,故意让他们感染病毒,然后进行连续检测从而得到结论,但这显然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不过,要从数千万的 HIV 感染病例当中找一群明确暴露日期的病例并不困难,比如通过对输血感染的病例进行研究,可以确定抗体延迟出现的时间:大约有 5%的患者 7 天内血清抗体转阳,50%左右的患者 20 天内转阳,97%以上的患者在 90 天内转阳。抗体一旦阳转,一般维持终生。
目前市面上的 HIV 检测手段多为三代。前面提到,灵敏度较高的三代检测,其窗口期已经缩短至 20-30 天,即使将个体差异考虑在内,除了极少数个别情况,三个月时检测阴性对于排除 HIV 感染而言也已经绰绰有余了。由于国内尚未有权威研究对 HIV 窗口期做出界定,国内医务工作者大多参考国外研究,以 3 个月阴性作为排除感染的依据。至于有些医生给患者说 6 个月后,甚至 1 年后再做检测来排除,主要是考虑到患者情绪焦虑,不得已而选择的一种过于保守的建议。
随着四代检测手段的普及,HIV 窗口期进一步缩短。根据美国 CDC 的推荐,联合 p24 抗原和 HIV-1/2 型抗体在内的四代 EIA 法能够将窗口期缩短至 2-6 周,即 6 周后阴性足以排除感染()。
既然 HIV RNA 检测能够最早查出 HIV 感染,为什么不推广这个检查呢?呃,因为贵啊,高精度 HIV RNA 检查光试剂成本要好几百大洋啊,亲!就算不考虑成本因素,血浆中的 HIV RNA 水平在感染急性期过后会迅速下降,乃至低于检测水平,因而会出现假阴性的检测结果。窗口期进行 HIV RNA 检查,如果回报结果在 5000 拷贝/毫升以下,就很有可能是假阳性的结果,对诊断亦是干扰。综上,单独进行 HIV RNA 检测并不能够给 HIV 感染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怀疑 HIV 感染,什么情况下我需要担心窗口期?
其实对于大众而言,过分担忧窗口期没有多大意义。大多数询问窗口期的亲们实际上感染可能性并不大,比如患者常问的[和小姐戴套性交]、[和陌生人无套口交]这些情况都不属于高危。如果因此而害怕感染 HIV,最保守的建议是等到 3 个月的时候再去检测,一次阴性即可排除。但 3 个月的时间对许多恐艾患者而言太过煎熬和漫长了,因而在暴露后 4-6 周可以去医院或者疾控中心做一次检测,因为此时绝大多数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已达到三代检测的要求了,如果结果阴性,实际没有感染的可能性相对假阴性而言要大得多。若还是不放心,就等到 3 个月的时候再去做一次检查,还是阴性则足以排除。
对于真正高危的朋友,比如同志无套肛交的情况,排除感染的保守时限依然是 3 个月。不过考虑到较高的感染风险,有条件的可以在 4 周左右用灵敏度高的四代方法检测一次。若在暴露后早期出现了类似流感样的急性期症状,则建议去医院找有经验的艾滋专科医生就诊,以便早期诊断。
主要参考文献:
1、Branson, Bernard M., et al. "Laboratory test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HIV infection: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Association of Public Health Laboratories (2014).
2、Cohen, Myron S., et al. "Acute HIV-1 infec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4.20 (2011): .
文章发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youaihiv」上,欢迎关注。转载请告知。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恐惧心理作祟 阴性艾滋病
  【微博提示】
  @杭州健康#恐艾心理导致疑患阴性艾滋病#近日,有媒体报道,包括广东在内的6省市发现一种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的神秘病毒,广东已成立专家组展开调查。昨天,卫生部就此事辟谣,“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根本没有什么未知病毒,关于“阴性艾滋病”调查已有结果,卫生部不日将就此进行发布。
  “惊世阴滋病”引关注
  近日,香港某媒体巨幅报道“惊世阴滋病”,称患者感染“阴性艾滋病”后,会出现淋巴肿胀、皮下出血、舌苔生绒毛等症状,更可怕的是无法根治,而且连传染病专家对该病毒也毫无头绪。随着病毒不断扩散,现在国内至少有6个省市发现“阴性艾滋病”病毒,患者多达数千人。
  据报道,自称染上“惊世阴滋病”病毒者普遍都有盗汗、手脚麻木等与艾滋病感染极为相似的症状,但经过多次HIV检查却仍显示为阴性,临床报告也显示他们是“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由于类似艾滋病的显性症状,因此他们自认为是“艾滋病阴性感染者”。
  自“惊世阴滋病”的报道刊出后,很快就被上传至新浪微博。在微博上曝光后,不到半天就有上千条转发,更多的网友则对报道半信半疑。
  卫生部辟谣:只是恐艾症
  据《京华时报》报道,自“惊世阴滋病”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后,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浙江、湖南、江苏、广东六省市已开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具体病因。此外,纳入流行病学调查的各省疾控中心在多个地方采集的59个患者血液,已送往美国的化验室进行检测。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长林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样本检测表明,不可能是艾滋病。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根本没有什么未知病毒,卫生部将择日统一发布调查结果。
  我省已参与流行病学调查
  我省情况究竟如何?昨天,记者采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副所长马瞧勤。
  “怀疑自己感染所谓的‘阴性艾滋病’病毒的人群,大多数有过高危性行为经历。”马瞧勤说,有些人出现和艾滋病相似的症状,就将其与高危性行为联系在一起,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有的甚至做了几十次艾滋病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但由于症状未消失,他们觉得是感染了一种新病毒,症状和艾滋病一模一样,检查却发现不了。
  马瞧勤说,不能因为出现与艾滋病相似的症状,就妄自断定自己得了“阴性艾滋病”。比如普通的炎症也可以引起淋巴肿胀,具体原因还是需要经过专业医生诊断才能下定论。就病理分析而言,这个人群并非感染艾滋病,而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马瞧勤表示,对于“阴性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我省也参与了,目前调查数据结果都已出来,将等卫生部统一公布。
  市六医院今年接诊10多例恐艾症
  对此,省艾滋病防治专家组专家、市六医院性病科主任时代强说,艾滋病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时代强表示,市六医院性病科接诊的恐艾患者不在少数,今年到目前为止就有10多例。
  “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时代强说,他曾经接诊过一位类似的患者,5年前,林先生由于心情不好喝醉了,就借着酒劲第一次找了小姐。第二天清醒了,他发现自己身上有个小伤口。一周后,身体出现不适,去医院检查,被诊为龟头炎,简单治疗后痊愈。可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林先生开始感到疲倦、肌肉痛、颈部淋巴结出现几个硬块,后来发展到牙龈出血、舌苔发白等症状。尽管他多次去传染病医院检测,每次都排除感染了艾滋病,可是林先生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因此,他就觉得自己得的是一种新的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非常相似。
  病毒变异后还是能检测出
  对于“变异的新病毒无法检测出”的说法,时代强表示,目前医院普遍用的是艾滋病检测4代试剂,在感染的2周到4周内就能检测出是否感染,精确度非常高。“不管病毒怎么变异,还是能检测出来,不存在变异后无法检测的可能。”
  “感染艾滋病后,前三个月内会出现病毒血症症状,在临床上与其他许多疾病症状相似。”时代强说,如发热、消瘦、疲乏、无力,这些表现在结核病患者、乙肝患者等身上都存在,但感染三个月以后则进入潜伏期,一般可维持5年到10年,因此需要仔细鉴别。
通讯员 黄彩红 见习记者 俞茜茜
&&相关稿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
心里总是忐忑不安
基本信息:女&&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患者年龄:23发病时间:3个月检测是阴性(艾滋病抗体)主要表现:最近腹泻3次(每天),心里恐慌的很医生诊断及化验结果:阴性(13周)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心理诊室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心理咨询机构&&&
你好,有焦虑症倾向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恐惧预感,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头痛、心跳、易出汗,四肢发冷等。
擅长:治疗有儿科方面的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州市粤西人民医院&&&全科
总是忐忑不安?注意加强与家人或朋友的说话聊天,有什么问题一齐商量解决,可经常到室外的休闲或放松,注意调节和放松心情,顺其自然。注意加强身体的功能锻炼,早睡早起,闫习惯和自然。如有身体的不适或疾病,可给予医生的了解和指导治疗。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东省人民医院&&&
总是忐忑不安?注意加强与家人或朋友的说话聊天,有什么问题一齐商量解决,可经常到室外的休闲或放松,注意调节和放松心情,顺其自然。注意加强身体的功能锻炼,早睡早起,闫习惯和自然。如有身体的不适或疾病,可给予医生的了解和指导治疗。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全科
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所有的临床表现都是几个系统协调致病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上必须针对月经失调、不孕,子宫内膜增生等,但重要的是预防及治疗其远期危及生命的代谢并发症。对有生育要求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适当减肥、给予抗雄激素治疗及调整月经周期。以药物促排卵治疗为主。经克罗米酚和HMG+HCG治疗,多数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仍不妊娠者可用纯FSH或CnRH-a+HMG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也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仅能怀孕,而且还有比较高的受孕率。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市宣武区妇幼保健院&&&全科
你好,这种症状主要是心理因素所致,要学会自我调节才行,多参加公共集体活动,多参加体育锻炼,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问题。必要时,要去看医生,通过医生指点,会恢复快一些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疾病百科(别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别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陷综合征(AIDS),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  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陷综合征(AIDS),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皮疹、肌肉关节痛等,常伴全身淋巴结肿大。据中国CDC估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就诊科室:传染科 性病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全身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医院医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_产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