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艾滋病潜伏期有多长是多久?

儿童艾滋病的潜伏期具体是多久?
时间: 15:02:39
健康咨询描述:
在幼儿园时,不懂事,和一个我的妈妈是好朋友的儿子只是嘴巴碰了几下,那时候我5、6岁。那男生好像没有病。又过了几年,我8岁,我和我的姐姐接吻,大约5分钟左右,忘记了,我姐姐不是艾滋患者。我是女生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不敢给妈妈说,现在有了脂肪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如果我接触到了那个男生和我姐姐的溃荡或者是血液我会得艾滋吗?他们都不是艾滋患者,现在是11岁了。儿童艾滋病的潜伏期具体是多久?我是不是过了潜伏期?(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04110称赞:6022
病情分析:您好,要知道礼节性的接吻是不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染的,所以即便对方有艾滋病也不会传染给您,所以您过于紧张,更何况对方不是艾滋病患者,您更不可能被传染了,这样的话,无论艾滋病的潜伏期是多久也没有关系了。指导意见:您好,不用担心,从您的描述中看,您不可能被感染艾滋病,这个问题您没有必要再担心了。放松心情,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百度智能推荐
小儿时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小儿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小儿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传染病。AIDS为目前人类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挂号科室传染科
常见症状、、发烧、、、麻痹、、、、、、脾肿大
检查项目特异性抗体检测、免疫学检查、X线胸片、B超、CT、
并发疾病AIDS脑病、消耗综合征
参考价格:158
参考价格:88
参考价格:22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儿童: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湿疹、奶癣、...
参考价格:¥158
需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儿童。...
参考价格:¥88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艾滋病的潜伏期时间有多长
本文导读:艾滋病的潜伏期是指从感染到发病的这一时间段,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一起来看看吧。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
艾滋病介绍
艾滋病(syndrome,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
  潜伏期指从感染病毒时起到发病(即出现艾滋病早期)为止的时间称为潜伏期。由于该病的特殊原因,往往很难准确认定何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所以潜伏期也很难准确计算。
  从输血引起的病例能准确计算,最短的病例仅6天。最长的可达10年以上甚至14年之久。甚至有少数病例始终尚未发病,目前仍在观察中(因为1981年才发现该病)。但大多数在2&10年内发病。
  潜伏期有传染性,而且这中传染性是潜在性传播,他人难于,因为很难知道究竟谁是潜伏期的艾滋病病人。
  大部分病人在艾滋病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三个月后,有如流行性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发热、寒颤、关节疼、肌肉痛、呕吐、、喉痛等。
在急性期后,没有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的人,但体内有艾滋病毒,又称为艾滋病潜伏期。此后,八年内将有5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有报告称,一至七年内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其比例依次为1.5%、5%、10%、15%、25%、30%和40%。儿童艾滋病潜伏期短,平均为十二月。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一部分人出现一些流感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一些人一直无症状,直接进入无症状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但是有大约5~15%的人在2~3年内就进展为艾滋病,我们称为快速进展者,另外还有5%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可以维持正常达12年以上,我们称为长期不进展者。
  从科学态度出发,真正的潜伏期应是1~12年,平均6年。据最新资料报道,有长达20年尚未发病的病原携带者,因各地区各个人种群体和各个个体不同,也存在污染血制品的感染者易于确定,现认为因受血感染艾滋病者的潜伏期为4.5年;对于同性恋和异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潜伏期就不那么易于确定,同性恋中的患者,有2%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潜伏期为2年,5%为3年,18%为4年,23%为6年,37%为8年,48%为10年(逐年累计计算)。
  医学界认为潜伏期长短与感染艾滋病毒的剂量有关,经输血感染的剂量一般较大,所以潜伏期相对较短,而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剂量较小,因此潜伏期相对较长。
  艾滋病病毒一旦感染,处于潜伏期阶段无任何临床上的不适,但因为受染者携带病毒,成为艾滋病的重要传播源,在流行病学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林小萍)
艾滋病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正文法律新闻
艾滋病潜伏期是多久?艾滋病潜伏期有什么症状
 31人浏览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16:35:10
导读:&艾滋病潜伏期是多久?艾滋病潜伏期有什么症状?&病例:找过一次小姐,现在很害怕,麻烦说下,谢谢!&&专家解答:&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初期,大约50%~70%的感染者会出现急性期症状。通常发生在感染后的1~2周,出现发热、咽痛、头痛、腹泻、疲乏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和一般感冒发烧无太大区别。持续...
&&& 艾滋病潜伏期是多久?艾滋病潜伏期有什么症状?&&& 病例:找过一次小姐,现在很害怕,麻烦说下,谢谢!&&&& 专家解答:&&& 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初期,大约50%~70%的感染者会出现急性期症状。通常发生在感染后的1~2周,出现发热、咽痛、头痛、腹泻、疲乏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和一般感冒发烧无太大区别。持续2~4周左右,可自行好转,进入艾滋病的潜伏期。这是因为病毒刚刚进入人体迅速复制和繁殖,病毒量急剧增加,损伤了免疫系统所致。由于此时机体还没有产生与艾滋病有关的抗体,很难通过血液检测出来,在医学上称之为艾滋病的“窗口期”。只有在大约3个月以后,通过检测艾滋病抗体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艾滋病的潜伏期可持续2-12年,平均潜伏期为10年。在这些年里,感染者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看起来也很健康,日常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体检时大部分人无异常,少数可查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因为此时免疫系统还未被病毒完全破坏。由于没有任何症状,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HIV,因而很可能成为艾滋病的传播者。&&& 几年以后,病毒在体内越来越多,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时就进入了艾滋病阶段,这也是艾滋病患者的最后阶段。艾滋病患者的抵抗力急剧降低,正常人能够抵抗的感染,到他们身上就会让他们生病,这就是发生了机会性感染;机体免疫系统也没有能力清除那些变异的细胞,所以一些艾滋病毒感染者经常发生一些正常人很少发生的肿瘤。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变得脆弱,全身衰竭,常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等表现。如果不经治疗,经常在两年内死亡。比人们常得的心脏病、高血压可严重多了。&&& 正常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开始并不感觉自己有病,血清中也检测不出抗体,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一般为两周至3个月,然后进入无症状期,此期由几个月至十几年不等,血清中开始检测出抗HIV抗。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经过窗口期和无症状期,到艾滋病综合征出现前这段过程叫做艾滋病病毒感染(HIV感染),被感染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HIV携带者)或感染者。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这篇文章很赞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用  户:匿名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播放数:278
播放数:461
播放数:775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TEL:400-048-8148请问:如果得上艾滋病最快什么时候会出现症状?症状是什么样的?
请问:如果得上艾滋病最快什么时候会出现症状?症状是什么样的?
09-02-17 & 发布
初期,就是3-4个月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炎,荨麻疹,腹痛,腹泻,一过性,白细胞正常,单核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清HIV+,中期是持续症状,后面三项是艾滋病相关综合症表现,已是晚期了。不过这种人还是不多确诊的没有见过,怀疑的有,就让去传染病医院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艾滋病感染时,根据病情的发展过程,临床上分为三期:艾滋病病毒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血里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多半没有任何症状可能长达十年以上。有些得了艾滋病毒的人,误以为自己没有吃药,也很健康,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艾滋病毒有潜伏期,在这段时间内,病人体内有足够的T细胞,可以抵抗病毒。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机体遭到疾病侵袭或创伤时,病人体内的T细胞却一直不断再减少。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有疾病发生。艾滋病相关综合症:病人出现腹股沟淋巴结以外的两处以上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持续3个月以上,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夜间盗汗等,至少有以上两种症状和两项艾滋病实验室检查不正常,可以诊断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一部分人停留在这种状态,而另一部分病人则发展为严重的艾滋病。艾滋病阶段:突出表现为致病性感染,等到免疫力越来越差,CD4细胞可能少于200/muL,病人开始出现卡波西氏肉瘤与伺机感染,就进入了后天免疫不全综合症,也就是艾滋病。其中包括原虫、真菌、病毒、细菌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等,卡波西氏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鸟型结核菌、巨细胞病毒等皆为常见的表现症状,以及找不到原因的细胞免疫缺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初期,就是3-4个月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炎,荨麻疹,腹痛,腹泻,一过性,白细胞正常,单核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清HIV+,中期是持续症状,后面三项是艾滋病相关综合症表现,已是晚期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初期,就是3-4个月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炎,荨麻疹,腹痛,腹泻,一过性,白细胞正常,单核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清HIV+,中期是持续症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3个月就会发现,发现就完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走左右,低烧,淋巴肿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感冒一直好不好,没有免役能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HIV百科内容来自于:艾滋病,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到 2002 年 6 月底全球已有 6000 万人感染了 HIV ,其中 2000 万人已被艾滋病夺去生命,艾滋病正已每天 1.4 万人受感染的速度扩大流行,目前该病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疫苗。截止到 2003 底我国 HIV 感染者已近 84 万,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据有关专家估计,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到 2010 年我国 HIV 感染者将达 1000 万,形势十分严峻。 HIV 感染的诊断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发现传染源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艾滋病传播。通过检测 HIV 的特异性抗体、抗原、核酸或病毒分离培养可确立 HIV 感染, WHO 和我国卫生部推荐使用的 HIV 感染诊断方法是血清学抗体检测。。 1. 一、 HIV 检测的特殊性HIV 检测不同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检测,要求十分严格,任何错误的诊断,包括假阳性或假阴性,都会对被检者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 HIV 检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检测的实验室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合格,从事艾滋病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须接受专门的技术培训,并获合格证书,诊断试剂应选择高敏感和高特异的,筛查呈阳性反应的需用特异性更强的方法(如: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认,整个实验过程应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2. 二、 HIV 抗体检测目前国外用于 HIV 抗体筛查的方法很多,根据检测原理不同分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凝集法和层析法,可对血液、唾液和尿液标本进行常规或快速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明胶凝集试验和各种快速诊断试剂。自 1985 年第一代 ELISA 试剂问世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包被抗原已从一代的全病毒裂解物发展为目前以基因重组和多肽抗原包被和标记、有着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三代双抗原夹心试剂,检测亚型包括 HIV-1 、 HIV-2 和 HIV-1 型的 O 亚型,窗口期由 10 周缩短至 3-4 周。为避免窗口期传染,荷兰、法国等国已研制出第四代以重组的多肽抗原和抗 P24 抗体包被的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盒,可同时检测抗原抗体,使窗口期缩短了 2-3 周,但其临床价值有待评估。按《规范》要求,我国采供血机构进行血液筛查和各医疗卫生机构常规筛查检测宜采用 ELISA 法,自采自供血的单位必须进行 HIV 抗体检测,在尚未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偏远地区或大医院急诊手术前可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在规定的场所用快速试剂进行血液筛选。对用 ELISA 试剂或快速诊断试剂进行的筛查实验如呈阴性反应,即报告 HIV 抗体阴性;对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筛查实验室应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重复检测,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报告 HIV 抗体阴性;如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需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筛查试剂必须是 HIV-1/2 混合型、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SDA )注册批准、批批检合格、临床评估质量优良、在有效期内的试剂。 HIV 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由于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必须做确认试验。国际上有 3 种确认试验方法,包括免疫印迹试验、条带免疫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目前以免疫印迹试验最为常用。确认试剂必须经 SDA 注册批准。免疫印迹试剂有 HIV-1/2 混合型和单一型,按《规范》要求,一般先用 HIV-1/2 混合型试剂进行检测,根据《规范》中判定免疫印迹试验结果的基本原则并参照所用试剂说明书综合判定,无 HIV 抗体特异带出现的报告 HIV 抗体阴性;出现 HIV 抗体特异带,符合 HIV-1 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则报告 HIV-1 抗体阳性。如出现 HIV-2 型的特异性条带,需用 HIV-2 型免疫印迹试剂再做单一的 HIV-2 型抗体确认试验,呈阴性反应,报告 HIV-2 抗体阴性;呈阳性反应的则报告 HIV-2 抗体血清学阳性,如需鉴别应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如果出现 HIV 抗体特异带,但带型不足以判定为阳性,则判为 HIV 抗体不确定。对 HIV 抗体不确定者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随访,必要时可做 HIV-1 P24 抗原或核酸测定,但检测结果只能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确认报告要依据血清学随访结果。 由于目前唾液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尿液检测试剂的特异性明显低于血液检测试剂,故我国 SDA 已注册批准的 HIV 抗体筛查和确认试剂只能用于血液标本检测。 3. 三、 HIV 抗体检测的质量控制在所有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内部对照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每次检测必须使用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由实验室设置的弱阳性对照,一般以该试剂盒临界值( Cut off )的 2-3 倍为宜。该血清可到专门单位购买,也可由实验室自己制备。制备方法是:收集 HIV 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 56 ℃ 30min 灭活, 3000rpm 离心 15min ,弱阳性对照可以用 HIV 抗体阴性的健康人血清梯度稀释 HIV 抗体强阳性血清、或用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混合并标定后得到,一般按一年使用量配制,用 0.2 μ m 滤膜过滤除菌,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并封口, -20 ℃ 冻存。该血清不可反复冻融,融化后应存放 2 -8 ℃ ,一周内使用。原则上每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 血清,以便监控本次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了解各批试剂盒的批间差异,绘制质量控制图。 四、 HIV-1 P24 抗原检测 HIV 感染人体后有一段窗口期,在这段时期病毒抗体不能被检出,但可以检测到病毒相关抗原或分离病毒。故在窗口期检测抗原是早期辅助诊断和缩短窗口期的一种方法,在感染早期和发病期抗原检出率相对较高。 HIV-1 P24 抗原检测还适用于: HIV-1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早期辅助鉴别诊断;第四代 HIV-1 抗原 / 抗体 ELISA 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但 HIV-1 抗体确认阴性者的辅助诊断;监测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 P24 抗原检测一般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试剂,必须经过 SDA 批准注册。 HIV-1 P24 抗原的阳性结果必须经过中和试验确认 , 该结果仅作为 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依据,不能据此确诊; HIV-1 P24 抗原检测阴性只表示在本试验中无反应,不能排除 HIV 感染。 五、 HIV 核酸检测 HIV 核酸检测,通常是检测 HIV RNA ,以前只能定性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而目前的技术可定量检测血液中病毒复制水平。 HIV 核酸定性检测可用于 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如窗口期辅助诊断、病程监控、指导治疗方案及疗效测定、预测疾病进程等。通常使用 PCR 或 RT-PCR 技术,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用的扩增试剂,引物可来自文献或自行设计,应尽量覆盖所有或常见的毒株,也可使用复合引物。 HIV 核酸定量检测多用于监测 HIV 感染者的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逆转录 PCR 实验( RT-PCR )、核酸序列扩增实验( NASBA )、分支 DNA 杂交实验( bDNA )等。在不同 HIV 定量检测方法的选择中,由于目前用于统一不同定量方法检测值的标准品尚未问世,因此不同定量方法结果之间还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建议同一病人治疗前后用同一方法进行 HIV 定量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 HIV 核酸定性检测阴性,只可报告本次实验结果阴性,但不能排除 HIV 感染; HIV 核酸检测阳性,可作为诊断 HIV 感染的辅助指标,不能单独用于 HIV 感染的诊断,报告定性检测结果时还应注明反应条件和所使用的引物序列。报告 HIV 核酸定量检测结果时应按照仪器读数报告结果,注明使用的试验方法、样品种类和样品量,当测定结果小于最低检测限时,应注明最低检测限水平,低于最低检测限的结果不能排除 HIV 感染。 六、 CD4 T 淋巴 细胞计数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是艾滋病诊断、疾病分期、制定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机会性感染方案的实验室标准指标,美国 CDC1993 年修订的青年 / 成人艾滋病监测病例分类及扩大的诊断标准是:无症状 HIV 感染期( A 1 、 A 2 ): CD4 绝对数≥ 500/mm 3 或 CD4 百分率≥ 29% ;有症状感染期( B 1 、 B 2 ): CD4 绝对数 200-499/mm 3 或 CD4 百分率 14-28% ; AIDS 期( A 3 、 B 3 、 C 1-3 ): CD4 绝对数< 200/mm 3 或< 14% 。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也是与病毒载量相配合预测疾病进程的可靠指标,这两个实验可以相互独立预测艾滋病临床过程和生存期。检测 CD4 细胞数的标准方法是流式细胞仪。影响 CD4 细胞数的因素有季节、昼夜差、某些并发症和皮质醇类药物等,而性别、成人年龄、紧张、生理性应激和妊娠对 CD4 的细胞数影响不大。由于 CD4 百分数受变异影响较绝对数小,故 CD4 细胞百分率有时比绝对数对临床更有意义。 七、病毒变异和耐药性的测定 随着 HAART 治疗的广泛开展,病毒变异和耐药株正在不断出现,甚至对一个药物的耐药可引起多种药物的交叉耐药。因此近年来各国相继建立起病毒变异和耐药的测试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型 HIV 耐药测试和表型 HIV 耐药测试。 表型 HIV 耐药性测试方法能直接测出 HIV-1 对药物的敏感度,并能揭示事先存在或交叉的耐药情况,有利于指导 HIV-1 感染者有效地用药。目前市面上供应试剂盒已有 2 种,即 AV ( Vicro Antivirogram )和 PS ( Virologic PhenoSense ),两者方法均应用从生长于载体中的 HIV-1 而获得的重组病毒和病人标本中蛋白酶与逆转录酶序列,分析与野病毒之间 IC50 值相差倍数,一般达 5—10 倍以上为阳性。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各种药物耐药量度数据,但不足的是试验慢又昂贵,技术要求高。当病毒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时,病毒基因会发生一些明确的突变。病毒耐药基因型的检测有助于预测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基因型 HIV 耐药性测试方法是通过从病人血液标本中分离到的 HIV 基因物质,应用核酸酸序列分析或杂交技术以确定病毒变异的位点,并可参考已有数据库按不同亚型进行比较。在确认变异后,与既往耐药或交叉耐药研究比较,间接地估计药物耐药情况,简单快速,费用低。缺点是能确认所分离到的基因变异,但无法指出药物耐药的程度。 应当强调的是,我国自 1995 年进入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期,感染者中约 70% 为经静脉吸毒等血液途径感染,按艾滋病自然病程,近 1-2 年将会出现艾滋病的发病高潮,医院系统所承担的艾滋病检测工作将愈来愈重,因此各医院检验科应严格按《规范》要求,通过 HIV 抗体筛查和确认试验提供准确的 HIV 感染诊断,通过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和 / 或 HIV 核酸定量检测为艾滋病诊断、判断疾病进展和抗艾滋病治疗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更多相关词条&&HIV百科内容来自于:艾滋病,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到 2002 年 6 月底全球已有 6000 万人感染了 HIV ,其中 2000 万人已被艾滋病夺去生命,艾滋病正已每天 1.4 万人受感染的速度扩大流行,目前该病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疫苗。截止到 2003 底我国 HIV 感染者已近 84 万,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据有关专家估计,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到 2010 年我国 HIV 感染者将达 1000 万,形势十分严峻。 HIV 感染的诊断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发现传染源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艾滋病传播。通过检测 HIV 的特异性抗体、抗原、核酸或病毒分离培养可确立 HIV 感染, WHO 和我国卫生部推荐使用的 HIV 感染诊断方法是血清学抗体检测。。 1. 一、 HIV 检测的特殊性HIV 检测不同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检测,要求十分严格,任何错误的诊断,包括假阳性或假阴性,都会对被检者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 HIV 检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检测的实验室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合格,从事艾滋病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须接受专门的技术培训,并获合格证书,诊断试剂应选择高敏感和高特异的,筛查呈阳性反应的需用特异性更强的方法(如: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认,整个实验过程应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2. 二、 HIV 抗体检测目前国外用于 HIV 抗体筛查的方法很多,根据检测原理不同分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凝集法和层析法,可对血液、唾液和尿液标本进行常规或快速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明胶凝集试验和各种快速诊断试剂。自 1985 年第一代 ELISA 试剂问世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包被抗原已从一代的全病毒裂解物发展为目前以基因重组和多肽抗原包被和标记、有着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三代双抗原夹心试剂,检测亚型包括 HIV-1 、 HIV-2 和 HIV-1 型的 O 亚型,窗口期由 10 周缩短至 3-4 周。为避免窗口期传染,荷兰、法国等国已研制出第四代以重组的多肽抗原和抗 P24 抗体包被的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盒,可同时检测抗原抗体,使窗口期缩短了 2-3 周,但其临床价值有待评估。按《规范》要求,我国采供血机构进行血液筛查和各医疗卫生机构常规筛查检测宜采用 ELISA 法,自采自供血的单位必须进行 HIV 抗体检测,在尚未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偏远地区或大医院急诊手术前可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在规定的场所用快速试剂进行血液筛选。对用 ELISA 试剂或快速诊断试剂进行的筛查实验如呈阴性反应,即报告 HIV 抗体阴性;对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筛查实验室应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重复检测,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报告 HIV 抗体阴性;如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需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筛查试剂必须是 HIV-1/2 混合型、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SDA )注册批准、批批检合格、临床评估质量优良、在有效期内的试剂。 HIV 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由于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必须做确认试验。国际上有 3 种确认试验方法,包括免疫印迹试验、条带免疫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目前以免疫印迹试验最为常用。确认试剂必须经 SDA 注册批准。免疫印迹试剂有 HIV-1/2 混合型和单一型,按《规范》要求,一般先用 HIV-1/2 混合型试剂进行检测,根据《规范》中判定免疫印迹试验结果的基本原则并参照所用试剂说明书综合判定,无 HIV 抗体特异带出现的报告 HIV 抗体阴性;出现 HIV 抗体特异带,符合 HIV-1 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则报告 HIV-1 抗体阳性。如出现 HIV-2 型的特异性条带,需用 HIV-2 型免疫印迹试剂再做单一的 HIV-2 型抗体确认试验,呈阴性反应,报告 HIV-2 抗体阴性;呈阳性反应的则报告 HIV-2 抗体血清学阳性,如需鉴别应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如果出现 HIV 抗体特异带,但带型不足以判定为阳性,则判为 HIV 抗体不确定。对 HIV 抗体不确定者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随访,必要时可做 HIV-1 P24 抗原或核酸测定,但检测结果只能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确认报告要依据血清学随访结果。 由于目前唾液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尿液检测试剂的特异性明显低于血液检测试剂,故我国 SDA 已注册批准的 HIV 抗体筛查和确认试剂只能用于血液标本检测。 3. 三、 HIV 抗体检测的质量控制在所有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内部对照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每次检测必须使用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由实验室设置的弱阳性对照,一般以该试剂盒临界值( Cut off )的 2-3 倍为宜。该血清可到专门单位购买,也可由实验室自己制备。制备方法是:收集 HIV 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 56 ℃ 30min 灭活, 3000rpm 离心 15min ,弱阳性对照可以用 HIV 抗体阴性的健康人血清梯度稀释 HIV 抗体强阳性血清、或用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混合并标定后得到,一般按一年使用量配制,用 0.2 μ m 滤膜过滤除菌,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并封口, -20 ℃ 冻存。该血清不可反复冻融,融化后应存放 2 -8 ℃ ,一周内使用。原则上每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 血清,以便监控本次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了解各批试剂盒的批间差异,绘制质量控制图。 四、 HIV-1 P24 抗原检测 HIV 感染人体后有一段窗口期,在这段时期病毒抗体不能被检出,但可以检测到病毒相关抗原或分离病毒。故在窗口期检测抗原是早期辅助诊断和缩短窗口期的一种方法,在感染早期和发病期抗原检出率相对较高。 HIV-1 P24 抗原检测还适用于: HIV-1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早期辅助鉴别诊断;第四代 HIV-1 抗原 / 抗体 ELISA 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但 HIV-1 抗体确认阴性者的辅助诊断;监测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 P24 抗原检测一般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试剂,必须经过 SDA 批准注册。 HIV-1 P24 抗原的阳性结果必须经过中和试验确认 , 该结果仅作为 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依据,不能据此确诊; HIV-1 P24 抗原检测阴性只表示在本试验中无反应,不能排除 HIV 感染。 五、 HIV 核酸检测 HIV 核酸检测,通常是检测 HIV RNA ,以前只能定性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而目前的技术可定量检测血液中病毒复制水平。 HIV 核酸定性检测可用于 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如窗口期辅助诊断、病程监控、指导治疗方案及疗效测定、预测疾病进程等。通常使用 PCR 或 RT-PCR 技术,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用的扩增试剂,引物可来自文献或自行设计,应尽量覆盖所有或常见的毒株,也可使用复合引物。 HIV 核酸定量检测多用于监测 HIV 感染者的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逆转录 PCR 实验( RT-PCR )、核酸序列扩增实验( NASBA )、分支 DNA 杂交实验( bDNA )等。在不同 HIV 定量检测方法的选择中,由于目前用于统一不同定量方法检测值的标准品尚未问世,因此不同定量方法结果之间还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建议同一病人治疗前后用同一方法进行 HIV 定量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 HIV 核酸定性检测阴性,只可报告本次实验结果阴性,但不能排除 HIV 感染; HIV 核酸检测阳性,可作为诊断 HIV 感染的辅助指标,不能单独用于 HIV 感染的诊断,报告定性检测结果时还应注明反应条件和所使用的引物序列。报告 HIV 核酸定量检测结果时应按照仪器读数报告结果,注明使用的试验方法、样品种类和样品量,当测定结果小于最低检测限时,应注明最低检测限水平,低于最低检测限的结果不能排除 HIV 感染。 六、 CD4 T 淋巴 细胞计数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是艾滋病诊断、疾病分期、制定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机会性感染方案的实验室标准指标,美国 CDC1993 年修订的青年 / 成人艾滋病监测病例分类及扩大的诊断标准是:无症状 HIV 感染期( A 1 、 A 2 ): CD4 绝对数≥ 500/mm 3 或 CD4 百分率≥ 29% ;有症状感染期( B 1 、 B 2 ): CD4 绝对数 200-499/mm 3 或 CD4 百分率 14-28% ; AIDS 期( A 3 、 B 3 、 C 1-3 ): CD4 绝对数< 200/mm 3 或< 14% 。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也是与病毒载量相配合预测疾病进程的可靠指标,这两个实验可以相互独立预测艾滋病临床过程和生存期。检测 CD4 细胞数的标准方法是流式细胞仪。影响 CD4 细胞数的因素有季节、昼夜差、某些并发症和皮质醇类药物等,而性别、成人年龄、紧张、生理性应激和妊娠对 CD4 的细胞数影响不大。由于 CD4 百分数受变异影响较绝对数小,故 CD4 细胞百分率有时比绝对数对临床更有意义。 七、病毒变异和耐药性的测定 随着 HAART 治疗的广泛开展,病毒变异和耐药株正在不断出现,甚至对一个药物的耐药可引起多种药物的交叉耐药。因此近年来各国相继建立起病毒变异和耐药的测试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型 HIV 耐药测试和表型 HIV 耐药测试。 表型 HIV 耐药性测试方法能直接测出 HIV-1 对药物的敏感度,并能揭示事先存在或交叉的耐药情况,有利于指导 HIV-1 感染者有效地用药。目前市面上供应试剂盒已有 2 种,即 AV ( Vicro Antivirogram )和 PS ( Virologic PhenoSense ),两者方法均应用从生长于载体中的 HIV-1 而获得的重组病毒和病人标本中蛋白酶与逆转录酶序列,分析与野病毒之间 IC50 值相差倍数,一般达 5—10 倍以上为阳性。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各种药物耐药量度数据,但不足的是试验慢又昂贵,技术要求高。当病毒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时,病毒基因会发生一些明确的突变。病毒耐药基因型的检测有助于预测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基因型 HIV 耐药性测试方法是通过从病人血液标本中分离到的 HIV 基因物质,应用核酸酸序列分析或杂交技术以确定病毒变异的位点,并可参考已有数据库按不同亚型进行比较。在确认变异后,与既往耐药或交叉耐药研究比较,间接地估计药物耐药情况,简单快速,费用低。缺点是能确认所分离到的基因变异,但无法指出药物耐药的程度。 应当强调的是,我国自 1995 年进入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期,感染者中约 70% 为经静脉吸毒等血液途径感染,按艾滋病自然病程,近 1-2 年将会出现艾滋病的发病高潮,医院系统所承担的艾滋病检测工作将愈来愈重,因此各医院检验科应严格按《规范》要求,通过 HIV 抗体筛查和确认试验提供准确的 HIV 感染诊断,通过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和 / 或 HIV 核酸定量检测为艾滋病诊断、判断疾病进展和抗艾滋病治疗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HIV百科内容来自于:艾滋病,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到 2002 年 6 月底全球已有 6000 万人感染了 HIV ,其中 2000 万人已被艾滋病夺去生命,艾滋病正已每天 1.4 万人受感染的速度扩大流行,目前该病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疫苗。截止到 2003 底我国 HIV 感染者已近 84 万,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据有关专家估计,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到 2010 年我国 HIV 感染者将达 1000 万,形势十分严峻。 HIV 感染的诊断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发现传染源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艾滋病传播。通过检测 HIV 的特异性抗体、抗原、核酸或病毒分离培养可确立 HIV 感染, WHO 和我国卫生部推荐使用的 HIV 感染诊断方法是血清学抗体检测。。 1. 一、 HIV 检测的特殊性HIV 检测不同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检测,要求十分严格,任何错误的诊断,包括假阳性或假阴性,都会对被检者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 HIV 检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检测的实验室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合格,从事艾滋病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须接受专门的技术培训,并获合格证书,诊断试剂应选择高敏感和高特异的,筛查呈阳性反应的需用特异性更强的方法(如: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认,整个实验过程应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2. 二、 HIV 抗体检测目前国外用于 HIV 抗体筛查的方法很多,根据检测原理不同分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凝集法和层析法,可对血液、唾液和尿液标本进行常规或快速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明胶凝集试验和各种快速诊断试剂。自 1985 年第一代 ELISA 试剂问世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包被抗原已从一代的全病毒裂解物发展为目前以基因重组和多肽抗原包被和标记、有着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三代双抗原夹心试剂,检测亚型包括 HIV-1 、 HIV-2 和 HIV-1 型的 O 亚型,窗口期由 10 周缩短至 3-4 周。为避免窗口期传染,荷兰、法国等国已研制出第四代以重组的多肽抗原和抗 P24 抗体包被的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盒,可同时检测抗原抗体,使窗口期缩短了 2-3 周,但其临床价值有待评估。按《规范》要求,我国采供血机构进行血液筛查和各医疗卫生机构常规筛查检测宜采用 ELISA 法,自采自供血的单位必须进行 HIV 抗体检测,在尚未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偏远地区或大医院急诊手术前可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在规定的场所用快速试剂进行血液筛选。对用 ELISA 试剂或快速诊断试剂进行的筛查实验如呈阴性反应,即报告 HIV 抗体阴性;对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筛查实验室应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重复检测,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报告 HIV 抗体阴性;如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需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筛查试剂必须是 HIV-1/2 混合型、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SDA )注册批准、批批检合格、临床评估质量优良、在有效期内的试剂。 HIV 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由于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必须做确认试验。国际上有 3 种确认试验方法,包括免疫印迹试验、条带免疫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目前以免疫印迹试验最为常用。确认试剂必须经 SDA 注册批准。免疫印迹试剂有 HIV-1/2 混合型和单一型,按《规范》要求,一般先用 HIV-1/2 混合型试剂进行检测,根据《规范》中判定免疫印迹试验结果的基本原则并参照所用试剂说明书综合判定,无 HIV 抗体特异带出现的报告 HIV 抗体阴性;出现 HIV 抗体特异带,符合 HIV-1 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则报告 HIV-1 抗体阳性。如出现 HIV-2 型的特异性条带,需用 HIV-2 型免疫印迹试剂再做单一的 HIV-2 型抗体确认试验,呈阴性反应,报告 HIV-2 抗体阴性;呈阳性反应的则报告 HIV-2 抗体血清学阳性,如需鉴别应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如果出现 HIV 抗体特异带,但带型不足以判定为阳性,则判为 HIV 抗体不确定。对 HIV 抗体不确定者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随访,必要时可做 HIV-1 P24 抗原或核酸测定,但检测结果只能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确认报告要依据血清学随访结果。 由于目前唾液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尿液检测试剂的特异性明显低于血液检测试剂,故我国 SDA 已注册批准的 HIV 抗体筛查和确认试剂只能用于血液标本检测。 3. 三、 HIV 抗体检测的质量控制在所有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内部对照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每次检测必须使用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由实验室设置的弱阳性对照,一般以该试剂盒临界值( Cut off )的 2-3 倍为宜。该血清可到专门单位购买,也可由实验室自己制备。制备方法是:收集 HIV 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 56 ℃ 30min 灭活, 3000rpm 离心 15min ,弱阳性对照可以用 HIV 抗体阴性的健康人血清梯度稀释 HIV 抗体强阳性血清、或用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混合并标定后得到,一般按一年使用量配制,用 0.2 μ m 滤膜过滤除菌,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并封口, -20 ℃ 冻存。该血清不可反复冻融,融化后应存放 2 -8 ℃ ,一周内使用。原则上每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 血清,以便监控本次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了解各批试剂盒的批间差异,绘制质量控制图。 四、 HIV-1 P24 抗原检测 HIV 感染人体后有一段窗口期,在这段时期病毒抗体不能被检出,但可以检测到病毒相关抗原或分离病毒。故在窗口期检测抗原是早期辅助诊断和缩短窗口期的一种方法,在感染早期和发病期抗原检出率相对较高。 HIV-1 P24 抗原检测还适用于: HIV-1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早期辅助鉴别诊断;第四代 HIV-1 抗原 / 抗体 ELISA 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但 HIV-1 抗体确认阴性者的辅助诊断;监测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 P24 抗原检测一般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试剂,必须经过 SDA 批准注册。 HIV-1 P24 抗原的阳性结果必须经过中和试验确认 , 该结果仅作为 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依据,不能据此确诊; HIV-1 P24 抗原检测阴性只表示在本试验中无反应,不能排除 HIV 感染。 五、 HIV 核酸检测 HIV 核酸检测,通常是检测 HIV RNA ,以前只能定性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而目前的技术可定量检测血液中病毒复制水平。 HIV 核酸定性检测可用于 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如窗口期辅助诊断、病程监控、指导治疗方案及疗效测定、预测疾病进程等。通常使用 PCR 或 RT-PCR 技术,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用的扩增试剂,引物可来自文献或自行设计,应尽量覆盖所有或常见的毒株,也可使用复合引物。 HIV 核酸定量检测多用于监测 HIV 感染者的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逆转录 PCR 实验( RT-PCR )、核酸序列扩增实验( NASBA )、分支 DNA 杂交实验( bDNA )等。在不同 HIV 定量检测方法的选择中,由于目前用于统一不同定量方法检测值的标准品尚未问世,因此不同定量方法结果之间还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建议同一病人治疗前后用同一方法进行 HIV 定量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 HIV 核酸定性检测阴性,只可报告本次实验结果阴性,但不能排除 HIV 感染; HIV 核酸检测阳性,可作为诊断 HIV 感染的辅助指标,不能单独用于 HIV 感染的诊断,报告定性检测结果时还应注明反应条件和所使用的引物序列。报告 HIV 核酸定量检测结果时应按照仪器读数报告结果,注明使用的试验方法、样品种类和样品量,当测定结果小于最低检测限时,应注明最低检测限水平,低于最低检测限的结果不能排除 HIV 感染。 六、 CD4 T 淋巴 细胞计数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是艾滋病诊断、疾病分期、制定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机会性感染方案的实验室标准指标,美国 CDC1993 年修订的青年 / 成人艾滋病监测病例分类及扩大的诊断标准是:无症状 HIV 感染期( A 1 、 A 2 ): CD4 绝对数≥ 500/mm 3 或 CD4 百分率≥ 29% ;有症状感染期( B 1 、 B 2 ): CD4 绝对数 200-499/mm 3 或 CD4 百分率 14-28% ; AIDS 期( A 3 、 B 3 、 C 1-3 ): CD4 绝对数< 200/mm 3 或< 14% 。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也是与病毒载量相配合预测疾病进程的可靠指标,这两个实验可以相互独立预测艾滋病临床过程和生存期。检测 CD4 细胞数的标准方法是流式细胞仪。影响 CD4 细胞数的因素有季节、昼夜差、某些并发症和皮质醇类药物等,而性别、成人年龄、紧张、生理性应激和妊娠对 CD4 的细胞数影响不大。由于 CD4 百分数受变异影响较绝对数小,故 CD4 细胞百分率有时比绝对数对临床更有意义。 七、病毒变异和耐药性的测定 随着 HAART 治疗的广泛开展,病毒变异和耐药株正在不断出现,甚至对一个药物的耐药可引起多种药物的交叉耐药。因此近年来各国相继建立起病毒变异和耐药的测试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型 HIV 耐药测试和表型 HIV 耐药测试。 表型 HIV 耐药性测试方法能直接测出 HIV-1 对药物的敏感度,并能揭示事先存在或交叉的耐药情况,有利于指导 HIV-1 感染者有效地用药。目前市面上供应试剂盒已有 2 种,即 AV ( Vicro Antivirogram )和 PS ( Virologic PhenoSense ),两者方法均应用从生长于载体中的 HIV-1 而获得的重组病毒和病人标本中蛋白酶与逆转录酶序列,分析与野病毒之间 IC50 值相差倍数,一般达 5—10 倍以上为阳性。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各种药物耐药量度数据,但不足的是试验慢又昂贵,技术要求高。当病毒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时,病毒基因会发生一些明确的突变。病毒耐药基因型的检测有助于预测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基因型 HIV 耐药性测试方法是通过从病人血液标本中分离到的 HIV 基因物质,应用核酸酸序列分析或杂交技术以确定病毒变异的位点,并可参考已有数据库按不同亚型进行比较。在确认变异后,与既往耐药或交叉耐药研究比较,间接地估计药物耐药情况,简单快速,费用低。缺点是能确认所分离到的基因变异,但无法指出药物耐药的程度。 应当强调的是,我国自 1995 年进入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期,感染者中约 70% 为经静脉吸毒等血液途径感染,按艾滋病自然病程,近 1-2 年将会出现艾滋病的发病高潮,医院系统所承担的艾滋病检测工作将愈来愈重,因此各医院检验科应严格按《规范》要求,通过 HIV 抗体筛查和确认试验提供准确的 HIV 感染诊断,通过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和 / 或 HIV 核酸定量检测为艾滋病诊断、判断疾病进展和抗艾滋病治疗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感染艾滋病毒后,多数成为无症状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表现症状不明显,即医学上称为亚临床患者,仅部分病人出现有临床症状。艾滋病毒感染者约为艾滋病例人数的50~100倍,究竟有多少可能发展为艾滋病呢?据新近资料分析表明,艾滋病毒感染后在5年内只有10%~3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25%~30%可能发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绝大部分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10年内发展为艾滋病,一些感染者还可发生艾滋病毒神经系统疾病,艾滋病以致命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为其主要表现,病死率极高。并发症主要有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占60%)和卡波济氏肉瘤(占33%)。 艾滋病毒感染后的3~6周,可出现全身不适、发热、寒战、关节痛、腹泻等症状,持续7~14天,2~3个月后可出现血清抗体阳性,随后感染者转为无症状期(潜伏期)。艾滋病的潜伏期(感染艾滋病毒后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随患者的年龄不同,感染途径不同,感染病毒的剂量及种类不同而有差别。 据近年报导,一般认为成年人潜伏期8~9年,儿童平均为1.2年。也有部分病例虽然感染多年,仍为持续性无症状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经输血感染艾滋病毒的剂量较大,潜伏期相对较短。儿童平均为1.97年,成人8.23年,老人5.5年。性接触感染的剂量较小,潜伏期相对较长,一般6~8年,最长为15年。不同的种类,如艾滋病毒(HIV-Ⅱ)所致的艾滋病潜伏期长达16~19年之久。患者在潜伏期虽无临床症状,但艾滋病毒携带者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传染源。 常见的症状及体征 1,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 2.淋巴结肿大 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滴度高低相关。 此外,艾滋病伴发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发生淋巴结肿大。 3.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改变。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高达7Q%~80%,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有亚急性脑炎。本病为原因不明、无明显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白质变性、常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往往以疲倦、性欲减退等起病,后期发展为严重痴呆。据美国纽约对102例患艾滋病死亡者作尸检时发现,96例(占94.1%)有弥散性或局限性脑病变。这些患者死前显有痴呆症的65例中,45例(占69.2%)有弥散性脑病变。此外还有报导,对235例艾滋病患者做精神神经病的会诊,发现有121例(占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另外,后期患者常可见条件致病菌所诱发的脑炎或大脑炎。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初期,就是3-4个月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炎,荨麻疹,腹痛,腹泻,一过性,白细胞正常,单核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清HIV+,中期是持续症状,后面三项是艾滋病相关综合症表现,已是晚期了。不过这种人还是不多确诊的没有见过,怀疑的有,就让去传染病医院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二种以上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艾滋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2.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3.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4.并发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等。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约30%艾滋病例出现此症状,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等,常导致严重后果。【AIDS临床特征】艾滋病前期症状(111)HIV引起缓慢渐进性感染,具有很长无症潜状期,平均潜伏期7~10年,每年约4~10%发展为艾滋病,12年内发病率65%,15年内95%,少数在感染后17年仍未发病;发病后病程平均为1年半。HIV原发感染通常在病毒复制开始阶段(感染后2~4周,介于5天~3月)可引起非特异性的急性HIV感染综合征,表现似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盗汗、不适、肌痛、头痛、关节痛、躯干丘斑疹、腹泻、淋巴结病(主要累及腋窝、枕部及颈部淋巴结,也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可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可持续3~14天。它与EB病毒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鉴别是:突然发作、扁桃体基本正常、常见口腔溃疡、皮疹及腹泻,此外还可能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外周神经症、脑病、脾肿大等。原发急性感染的检出主要靠检查HIV抗体。随后感染者进入长期无症状潜伏期,此时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状态。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病毒复制被激活,由于病毒大量增殖,损伤机体的淋巴细胞,从而逐步增强免疫缺陷,感染者呈现艾滋相关综合征,最后转成艾滋病。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HIV感染分成临床四期:一、无症状期--无明显症状或有迁延性淋巴结肿大。二、轻症期--体重减轻&10%,轻度皮肤粘膜损害如皮炎、痒疹、霉菌性指甲感染、口腔溃疡、口角炎、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细胞总数&2000/mm3,CD4细胞500mm3。三、中症期--消耗性症侯群:体重减轻&10%,原因不明发热&1月,原因不明腹泻&1月,口腔炎,口腔粘膜白斑、肺结核等。淋巴细胞总数/mm3,CD4细胞200~500/mm3。四、重症期--消耗性症侯群加重,各种继发感染,各种继发肿瘤,原因不明运动障碍等。淋巴细胞总数1000/mm3,CD4细胞200/mm3(降至100左右,病人最多再存活1年)。以下是一些HIV感染后的初期症状及其发生率。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内出现。平均要在3个月之后才能由验血证实感染。所以如果你最近有过危险性活动和其中的几个症状,请一定找医生:1.持续低热(93%)2.疲乏(90%)3.原因不明的喉炎(70%)4.体重突然下降10%以上(70%)5.头痛(60%)6.恶心(60%)7.肌肉和关节痛(60%)8.夜间盗汗(50%)9.持续腹泻(50%)10.皮疹(40%)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感染HIV病毒后,可以在长达十年之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其血液、精液里还是含有病毒。期间如果发生危险性活动,将会把病毒传染给性伴。所以没有症状不一定没有受过感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个人高度紧张的时候,那是人的精神状态最差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发病率最高,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下降、咳嗽、全身无力。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有一种心神不安的感觉,我看你的正状,就是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等方面得上的,如果你很注意这方面,我想不会得这种病的,你应该放松精神,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提高自己的状态,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这样就是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祝你早日摆脱不安。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爱滋病的症状和诊断 )、艾滋病的国际诊断标准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大部分病人在艾滋病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此后,7至8年内将有50%人发展为艾滋病。 一、 艾滋病的国际诊断标准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国际上常用的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分类和Walter Reed的分类。其最主要的条件是卡波氏肉瘤和机会性感染。实验诊断为CD4细胞下降和艾滋病毒抗体阳性。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91年11月发布公告称:自日发布公告称:自1992年4月开始,采用新的艾滋病诊断标准——特别强调CD4细胞数,指出“凡CD4细胞数低于200/微升者,不论有无症状,均被认定为艾滋病人”。此定义简单、明确,但尚未成为国际公认标准。 2)、中国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目前艾滋病的诊断标准是:血液检查艾滋病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症状中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人。 1、 近期内(3至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摄氏度。 2、 近期内(3至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至5次)一个月以上。 3、 卡氏肺囊虫肺炎。 4、 卡波氏肉瘤。 5、 明显的真菌或其他机会性感染。 3)、艾滋病的临床分期 1、 急性期 大部分病人在艾滋病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后,有如流行性流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发热、赛战、关节疼、肌肉痛、呕吐、腹泻、喉痛等,一般在艾滋病毒感染后2至8周出皮疹,血中出现艾滋病毒抗体。最长约半年后出现抗体。 2、 无症状感染期 在急性期后,没有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的健康人,但体内有艾滋病毒,又称为艾滋病潜伏期。此后,8年内将有5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有报告称,1至7年内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其比例依次为1.5%,5%,10%,15%,25%,30%和40%。儿童艾滋病潜伏期短,平均为12个月。这时用很敏感的方法检测艾滋病感染者浆中的病毒核醒量,可预测5年内发病的机率。 3、 艾滋病前期 无症状感染期之后,出现明显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人称之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也有人称之为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等。主要表现在:持续性的淋巴腺肿大,开始于颈部,其次为腋、腹股沟淋巴结等。一般少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者。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发热(38摄氏度左右),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发生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属真菌类)等各种感染。 4、 艾滋病期 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肿瘤等极易发生。病变可表面在肺、口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脏、肾脏、眼、关节、皮肤等等。已发生机会性感染者,平均存活期为9个月。 肺部病变 约半数的艾滋病患者是以肺部症状为初期表现的。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咳嗽等。此外,还会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结核杆菌肺炎、细菌性肺炎、肺卡波氏肉瘤等等。 皮肤病变 皮肤病变可能直接由艾滋病毒引起,也可能由于免疫缺陷所导致的机会性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霉菌性、原虫性感染甚为常见,皮肤表征变化多端,而其复杂性恰有助于艾滋病的诊断。常表现为皮肤癣菌症、皮下结节、尖锐温疣、局部性蜂窝组织炎、溃疡、严重的带状疱疹。35%的艾滋病人有卡波氏肉瘤,表现在皮肤上为棕色或蓝色皮肤斑,在肺、淋巴结及内脏也有卡波氏肉瘤。患卡波氏肉瘤者平均存活期为2年。另外,艾滋病人发生淋巴瘤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100倍。 口腔病变 口腔病变在艾滋病及艾滋病前期时常发生。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卡波氏肉瘤、淋巴瘤最为常见。 消化系统病变 消化系统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常见部位。侵害胃肠道的病原为阿米巴、隐孢子球虫(此两种属寄生虫类);白色念珠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此两种属细菌类);巨细胞病毒等,表现为较严重的腹泻,有的类似霍乱。长期持续发病,可因衰竭而死亡。感染所致的肛门慢性溃疡,可视为艾滋病的特征之一。 神经系统病变 90%的艾滋病人在不同病理时期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艾滋病脑炎是由艾滋病毒侵入神经组织引起的,特点是进行性的认识能力受损,25%~50~的病人伴有运动及行为异常。脑病发生后从严重痴呆到死亡不超过6个月。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梅毒感染等等,都会造成脑炎。其他社经系统病变还有脑肿瘤、脑出血、脑梗塞、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等。 心血管系统病变 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链球菌、结核菌、疱疹病毒感染及卡波氏肉瘤都可引起脑血管病变。各种机会性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更为多见。有报告称:年,经尸体解剖的71例艾滋病病例中,竟有37例患心肌炎。 内分泌系统病变 见有胞腺、脑下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方面的病变。睾丸病变可使精子生成减少或缺乏。若发生在早期,还可见睾丸萎缩现象,而使性欲减退。艾滋病的内分泌病变并非罕见,可有两种以上并发。 肾脏病变 约10%~30%的艾滋病人有肾机能障碍,最常见者为肾小管坏死,早期为蛋白尿,晚期为尿毒症终末期肾病变。 眼科病变 症状轻微者可能仅有结膜炎,严重者会丧失视力。并可发生恶性肿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最快2周左右,持续低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般要经历3个发展时期。 1、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然后症状很快消失。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 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以上两期没有明显症状,从外表也看不出来,这样的人叫感染者。如不治疗,平均经过7~10年会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 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09-01 10:07回答采纳率达:24%(517个被采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三两天就知道了啊朋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般艾滋病症状的出现时间是与患者性接触后的2-4周的时间内。平均要在3个月后才能经由验血得知究竟患了艾滋病没。详情请登陆:/cqzz/cqzz12.html艾滋病病毒在感染初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所以一些患者家属就一直在咨询关于艾滋病症状出现时间的问题。那么究竟艾滋病症状出现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艾滋病症状出现时会伴随哪些症状呢?1)一周后就可见持续性的发烧和盗汗,全身性淋巴肿大,同时体重也是莫名下降。销售明显。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消瘦有时不是什么好事,当然这是后话了。2)—在上述症状出现的同时,还伴有长期不停的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因为这时候你的免疫系统已经被破坏的很严重了。3)消化系统开始遭到破坏,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个别严重的患者可见便血。4)神经系统进一步被破坏。头晕头痛或者反应迟钝,精神异常。&&&&&&&hou&&11.1.12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潜伏期有多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