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指南,请问 高血压用药指南有那些分类...

高血压用药原则
高血压用药原则
范文一: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1.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高血压(Hypertent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发病原因不明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与遗传、环境有关的可导致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眼底等靶器官病理损害并致功能障碍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约有10%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的升高是因为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及疾病所致一种临床表现,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按照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指南,根据血压水平、相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级 (轻度高血压) SBP140~159或 DBP90~99血
(mmHg)2级 (中度高血压) SBP160~179或 DBP100~1093级 (重度高血压) SBP≥180或 DBP≥110Ⅰ 无其他危险因素 Ⅱ 1~2个危险因素 Ⅲ≥3个危险因素, 或TOD*或糖尿病 Ⅳ ACC*低危 中危 高危中危 中危 高危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TOD:靶器官损害 *ACC:有关的临床情况(包括临床有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 根据危险分层决定治疗的手段及治疗的时间2.抗高血压药的分类按照中国2005年高血压指南分为6类:利尿药、肾上腺素β 受体拮抗药、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药(ARB)和α 受体拮抗药(2007年ESC/ESH公布的指南中已不将α 受体拮抗药列为一线治疗高血压药物)。 (1).利尿药:通过利尿排钠,降低容量负荷,改善增高的血压。主要具有降压作用的排钾类利尿药有噻嗪类(如氢氯噻嗪、氯噻嗪)及袢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兼有排钾及扩血管作用的利尿药(如吲达帕胺);以及排钾、保钾双重作用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如氢氯噻嗪/阿米洛利)。(2)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通过降低心率及交感活性使心排血量降低从而起到降压作用。常用于高血压治疗的β受体拮抗药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和拉贝洛尔等。(3)钙通道阻滞药(CCB):通过拮抗平滑肌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从而发挥扩血管(二氢吡啶类)以及降低心排血量(非二氢吡啶类)的降压作用。二氢吡啶类CCB包括: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和拉西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缓释地尔硫卓和缓释维拉帕米。(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通过抑制ACE酶使血管紧张素Ⅱ减少,增加缓激肽生成而降压。主要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咪哒普利等。(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通过拮抗血管紧张Ⅱ的AT1受体有可能继而激活AT2受体发挥降压作用。主要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6)α受体拮抗药:通过拮抗血管平滑肌上的α1受体,使血管扩张而降压。主要药物: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哌唑嗪、乌拉地尔、酚苄明、妥拉唑林等。(7)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通过不同降压机制药物的小剂量联合起到协同降压、不良反应下降作用。主要药物: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本蝶啶片(降压0号)、氯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培垛普利/吲达帕胺、复方罗布麻等。3.高血压治疗药物选用原则(1)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应当针对在有明确高血压或伴有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降压治疗中本着个体化的原则,例如以容量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或老年人以CCB和利尿药作为优先初始治疗,交感活性增高无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以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作为初始治疗,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或有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以ACEI或ARB作为基础治疗。(3)高血压的治疗要本着时间治疗学原则,对非杓型(夜间高负荷血压)以及凌晨血压增高的患者可以选择长效、控释剂型抗高血压药物或改变服药时间,以保证全天的血压控制。 (4)高血压分层治疗:a.低危、中危组: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常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导治疗,当无效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如有代谢综合征可考虑首选ACEI或ARB。如无代谢综合征,但有心率偏快,可使用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 b.高危和极高危组:① 无危险因素但血压水平在3级(>180/110 mmHg)或有1~2个危险因素而血压水平在2级(160~179/100~109mmHg),通常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基础上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是要使血压值达标(<140/90 mmHg)。一般应用2种以上药物的联合治疗。也可以应用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② 有心脏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血压在1、2级水平的高危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但LVEF>50%。通常应用ACEI或ARB联合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药,或在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的基础治疗上联合CCB治疗。③ 有肾脏靶器官损害(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血压在1、2级水平的高危患者,常伴有夜尿增多现象,尿常规或尿蛋白/肌酐比异常,或24小时尿蛋白排泄异常,eGFR <60 ml/min。临床药物治疗以ACEI 或ARB作为基础抗高血压药物,通常采用双倍剂量,在血压没有达标时(<130 /80 mmHg)可联合应用CCB。④ 有血管靶器官损害(颈、股等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血压在1、2级水平的高危患者,多数为高龄,血压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特征。治疗方案以CCB联合ACEI或ARB为首选。 ⑤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选择依从性好、不良作用小、降压质量高的药物(长效、高谷/峰(T/P)比值、高平滑指数)尽可能减少血压的波动,避免增加不良的代谢异常,以达到较好的改善靶器官损害,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发生和死亡的风险。4.联合用药的原则:根据中国2005年高血压指南、2007年ESC/ESH指南及美国JNC7指南,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联合治疗:(1)2级以上高血压(≥160/100mmHg ,无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2)高危以上高血压患者( 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及有靶器官损害和有相关心血管疾病)。 (3)单药治疗血压仍未达标者。 联合降压方式及方案:具有2种方式。第一种是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的联合。它具有使用方便,临床依从性好的特点,但存在调节剂量不方便的缺点。新型2种药物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有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等。我国传统的多种药物组合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也可用于单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第二种是药物临时组合的联合。它具有可根据疾病的和血压的程度调整剂量和品种特点,主张的联合是以联合机制协同、不良反应减少为原则。具体药物联合方案为: ACEI/ARB+噻嗪类利尿药CCB+ACEI/ARB
CCB+噻嗪类利尿药
CCB+β受体拮抗药 5.特殊情况的处理(1)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高血压也是有益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小剂量利尿药或CCB是有效的,必要时可加ACEI/ARB。降压治疗时注意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对于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是困难的,因此建议收缩压目标为<150mmHg。(2)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的血压目标<130/80mmHg,首选ACEI或ARB,往往需要联合治疗,必要时加CCB或利尿药。(3)高血压肾脏病:血压目标为<130/80mmHg,首选ACEI或ARB,必要时加CCB或襻利尿药。 (4)高血压合并妊娠:选用硫酸镁、甲基多巴降压治疗是安全的,二氢吡啶CCB,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也是有效的。肼苯哒嗪静脉用药可用于高血压危象。(5)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的特点为:血压严重升高(>180/120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急症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ies)是高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危象治疗原则:① 持续监测血压和尽快应用适合的抗高血压药,通常应采用静脉药物,如α受体阻滞药乌拉地尔静脉制剂与规格,有心衰症状者可采用硝普钠静脉制剂与规格治疗,老年人或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考虑首选硝酸酯类静脉制剂与规格。②控制血压降低的速度,尽可能不要降得过快、过低,避免患者出现不耐受的症状。第一小时血压下降约25%左右。在以后的2~6小时内血压降至约160/100~110mmHg。在24~48小时内逐渐降至原血压水平。③降压的幅度可维持在1级高血压水平(140~159/90~99mmHg)④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没有明确的临床试验证据要求立即抗高血压治疗;主动脉夹层应将收缩压迅速降至100mmHg 左右(如能耐受)原文地址: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1.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高血压(Hypertent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发病原因不明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与遗传、环境有关的可导致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眼底等靶器官病理损害并致功能障碍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约有10%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的升高是因为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及疾病所致一种临床表现,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按照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指南,根据血压水平、相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级 (轻度高血压) SBP140~159或 DBP90~99血
(mmHg)2级 (中度高血压) SBP160~179或 DBP100~1093级 (重度高血压) SBP≥180或 DBP≥110Ⅰ 无其他危险因素 Ⅱ 1~2个危险因素 Ⅲ≥3个危险因素, 或TOD*或糖尿病 Ⅳ ACC*低危 中危 高危中危 中危 高危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TOD:靶器官损害 *ACC:有关的临床情况(包括临床有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 根据危险分层决定治疗的手段及治疗的时间2.抗高血压药的分类按照中国2005年高血压指南分为6类:利尿药、肾上腺素β 受体拮抗药、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药(ARB)和α 受体拮抗药(2007年ESC/ESH公布的指南中已不将α 受体拮抗药列为一线治疗高血压药物)。 (1).利尿药:通过利尿排钠,降低容量负荷,改善增高的血压。主要具有降压作用的排钾类利尿药有噻嗪类(如氢氯噻嗪、氯噻嗪)及袢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兼有排钾及扩血管作用的利尿药(如吲达帕胺);以及排钾、保钾双重作用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如氢氯噻嗪/阿米洛利)。(2)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通过降低心率及交感活性使心排血量降低从而起到降压作用。常用于高血压治疗的β受体拮抗药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和拉贝洛尔等。(3)钙通道阻滞药(CCB):通过拮抗平滑肌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从而发挥扩血管(二氢吡啶类)以及降低心排血量(非二氢吡啶类)的降压作用。二氢吡啶类CCB包括: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和拉西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缓释地尔硫卓和缓释维拉帕米。(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通过抑制ACE酶使血管紧张素Ⅱ减少,增加缓激肽生成而降压。主要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咪哒普利等。(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通过拮抗血管紧张Ⅱ的AT1受体有可能继而激活AT2受体发挥降压作用。主要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6)α受体拮抗药:通过拮抗血管平滑肌上的α1受体,使血管扩张而降压。主要药物: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哌唑嗪、乌拉地尔、酚苄明、妥拉唑林等。(7)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通过不同降压机制药物的小剂量联合起到协同降压、不良反应下降作用。主要药物: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本蝶啶片(降压0号)、氯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培垛普利/吲达帕胺、复方罗布麻等。3.高血压治疗药物选用原则(1)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应当针对在有明确高血压或伴有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降压治疗中本着个体化的原则,例如以容量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或老年人以CCB和利尿药作为优先初始治疗,交感活性增高无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以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作为初始治疗,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或有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以ACEI或ARB作为基础治疗。(3)高血压的治疗要本着时间治疗学原则,对非杓型(夜间高负荷血压)以及凌晨血压增高的患者可以选择长效、控释剂型抗高血压药物或改变服药时间,以保证全天的血压控制。 (4)高血压分层治疗:a.低危、中危组: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常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导治疗,当无效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如有代谢综合征可考虑首选ACEI或ARB。如无代谢综合征,但有心率偏快,可使用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 b.高危和极高危组:① 无危险因素但血压水平在3级(>180/110 mmHg)或有1~2个危险因素而血压水平在2级(160~179/100~109mmHg),通常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基础上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是要使血压值达标(<140/90 mmHg)。一般应用2种以上药物的联合治疗。也可以应用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② 有心脏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血压在1、2级水平的高危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但LVEF>50%。通常应用ACEI或ARB联合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药,或在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的基础治疗上联合CCB治疗。③ 有肾脏靶器官损害(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血压在1、2级水平的高危患者,常伴有夜尿增多现象,尿常规或尿蛋白/肌酐比异常,或24小时尿蛋白排泄异常,eGFR <60 ml/min。临床药物治疗以ACEI 或ARB作为基础抗高血压药物,通常采用双倍剂量,在血压没有达标时(<130 /80 mmHg)可联合应用CCB。④ 有血管靶器官损害(颈、股等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血压在1、2级水平的高危患者,多数为高龄,血压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特征。治疗方案以CCB联合ACEI或ARB为首选。 ⑤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选择依从性好、不良作用小、降压质量高的药物(长效、高谷/峰(T/P)比值、高平滑指数)尽可能减少血压的波动,避免增加不良的代谢异常,以达到较好的改善靶器官损害,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发生和死亡的风险。4.联合用药的原则:根据中国2005年高血压指南、2007年ESC/ESH指南及美国JNC7指南,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联合治疗:(1)2级以上高血压(≥160/100mmHg ,无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2)高危以上高血压患者( 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及有靶器官损害和有相关心血管疾病)。 (3)单药治疗血压仍未达标者。 联合降压方式及方案:具有2种方式。第一种是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的联合。它具有使用方便,临床依从性好的特点,但存在调节剂量不方便的缺点。新型2种药物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有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等。我国传统的多种药物组合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也可用于单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第二种是药物临时组合的联合。它具有可根据疾病的和血压的程度调整剂量和品种特点,主张的联合是以联合机制协同、不良反应减少为原则。具体药物联合方案为: ACEI/ARB+噻嗪类利尿药CCB+ACEI/ARB
CCB+噻嗪类利尿药
CCB+β受体拮抗药 5.特殊情况的处理(1)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高血压也是有益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小剂量利尿药或CCB是有效的,必要时可加ACEI/ARB。降压治疗时注意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对于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是困难的,因此建议收缩压目标为<150mmHg。(2)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的血压目标<130/80mmHg,首选ACEI或ARB,往往需要联合治疗,必要时加CCB或利尿药。(3)高血压肾脏病:血压目标为<130/80mmHg,首选ACEI或ARB,必要时加CCB或襻利尿药。 (4)高血压合并妊娠:选用硫酸镁、甲基多巴降压治疗是安全的,二氢吡啶CCB,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也是有效的。肼苯哒嗪静脉用药可用于高血压危象。(5)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的特点为:血压严重升高(>180/120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急症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ies)是高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危象治疗原则:① 持续监测血压和尽快应用适合的抗高血压药,通常应采用静脉药物,如α受体阻滞药乌拉地尔静脉制剂与规格,有心衰症状者可采用硝普钠静脉制剂与规格治疗,老年人或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考虑首选硝酸酯类静脉制剂与规格。②控制血压降低的速度,尽可能不要降得过快、过低,避免患者出现不耐受的症状。第一小时血压下降约25%左右。在以后的2~6小时内血压降至约160/100~110mmHg。在24~48小时内逐渐降至原血压水平。③降压的幅度可维持在1级高血压水平(140~159/90~99mmHg)④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没有明确的临床试验证据要求立即抗高血压治疗;主动脉夹层应将收缩压迅速降至100mmHg 左右(如能耐受)
范文二:高血压用药原则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高血压的毛病,高血压是人类的高发疾病,很多人都开始重视起这个疾病的治疗,我们在治疗之前一定得了解高血压究竟如何判定。对症下药才是王道 止痛药不是万能的判定方法如下: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治疗,是以减少钠盐、减少膳食脂肪并补充适量优质蛋白,注意补充钙和钾,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科学饮水为原则。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服用少量镇静剂可减轻精神紧张和部分症状,可选用: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二、降压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病人服用。常用的降压药物有:1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氯噻酮、速尿等。2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4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5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6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7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8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9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安达血平片等。抑制病毒 优化乙肝治疗策略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是:①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最好选择中成类药物清脑降压片,该药适合长期用药患者。②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③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④缓进型第一期病人,症状不明显,一般治疗(包括镇静剂)即能奏效,可不必应用降压药物,必要时用少量作用温和的降压药如利尿剂、萝芙木类或复方降压片即可。第二期病人多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如利血平、肼屈嗪和利尿药合用或再选加酶抑制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或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第三期病人多需用降压作用强的药物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如盐酸可乐定、长压定等治疗。
⑤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使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最常用的联合是利尿剂和其他降压药合用,利尿剂既可增强多种降压药疗效,又可减轻引起浮肿的副作用;利血平和肼屈嗪,β受体阻滞剂和米诺地尔合用时,各自减慢和增快心率的副作用互相抵消。⑥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第三期相仿。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诺地尔、可乐定为妥,血压下降不宜太显著,以免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功能衰竭。⑦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近年来多选用钙离子拮抗剂作为首选药,尤其对伴有冠心病心绞痛者尤为适宜,对有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者亦甚安全;亦可选用酶抑制剂,对伴有心功能欠佳者更好,对血压过高上述两药可同时应用;对有心动过速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对心肌梗死后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过早搏动可能有预防猝死的作用;对持久血压不易下降者有时需上述三药同时应用,但应从小剂量开始,并经常随访血压。近年研究证明,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有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故特别适合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高血压不只是降压而已,一定要重视不要伤害其他的器官,合理的用药是必须的,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正确的药物,让这个“夺命狂魔”不再兴风作浪。骨质疏松全面临床用药指导盛生网上药店提供
范文三: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1平稳持续降压
高血压一旦确诊就应积极治疗,力求将血压控制在138/83mmHg以下,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药量宜由少渐增,达到效果后改用维持量。避免降压过快,过强。血压波动过大可增加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治疗需要长期系统用药,坚持按医嘱用药,即使血压趋向正常也不能随便停药。尽量采取缓释制剂或长效制剂,使血压持续平稳的降低,以保护靶器官。更换药物应逐渐代替。2,根据高血压程度选药
初期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上升不高且不稳定者,宜先采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措施,无效时选用单药治疗。一般选用一线高血压药,中度高血压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或单用其他药物,如钙拮抗药β受体拮抗药,acei
等。对重度高血压用利尿药加 β受体阻断药或加直接扩张血管药。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选用硝普钠静脉滴注,但注意降压速度不宜过快。3,根据并发症选药
高血压伴有心绞痛宜用硝苯地平;伴有心力衰竭,心脏扩大者宜用氢氯噻嗪,卡托普利,不宜用β受体阻断药;伴有心动过速者宜用普萘洛尔;伴有消化性溃疡者宜用可乐定;伴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宜用β受体阻断药;伴有精神抑郁者不宜用甲基多巴;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宜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甲基多巴;伴有糖尿病及通风者不宜用噻嗪类利尿药。4,联合用药
b β受体阻断药
c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 d
ace 抑制药
。其中任何两类联合都是有效的增强,但以b+c,c+d联合效果最好。5,剂量个体化注:利尿药:氢氯噻嗪;钙拮抗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吲达帕胺;acei类:卡托普利,依那普利;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范文四:高血压用药4大原则 高血压和糖尿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同为难缠的慢性病,都与不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治疗都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350万,其中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对于中国人群来说,高血压非常普遍,而且多数患者需要依靠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来控制血压。选择药物虽然是医生的事儿,但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患者需要了解,更何况有不少患者是自己去药店买药吃的。对于降压药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绝大多数患者须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小剂量开始有助于观察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若效果欠佳,可逐步增加剂量。达到血压目标水平后尽可能用相对小而有效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时,不能一味强调达标,还要尽量避免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及降得过低,以免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发生。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的治疗来使血压达标,老年患者、病程长、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尽量使用1天1次服用而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制剂,以有效控制全天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地预防猝死、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可一天一次使用的药物举例,ACEI类(赖诺普利、雷 1米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所有ARB类、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拉西地平)、所有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只有30%~40%的高血压患者服用一种降压药就能降压达标,约有 70%的患者需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才能降压达标。降压药物小剂量联合能够通过降压机制互补而获得降压疗效的叠加,而且互相抵消或减轻了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既可以服用多种降压药,也可服用单片复方制剂。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ACEI和ARB为首选药物,可联合使用钙拮抗剂、吲达帕胺类、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小剂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血压升高类型和幅度、有无并发症或并存的疾病等)制定降压方案。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于降低血压水平本身。一般患者在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将血压控制到国际公认的140/90 mmHg 以下(即降压达标),是保证降压获益的根本。老年患者尤其是血压较高、病程较长者,降压目标应先定为<150/90 mmHg,若能耐受则可进一步降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高龄老年患者更应根据个人耐受性谨慎地逐步降压,舒张压一般不宜低于60~70 mmHg。2
范文五:神经外科8月份小讲课内容时间:日8:30地点:神经外科护士站人物:N1、N3护士援课人:陈超内容:高血压治疗原则及用药指导一、 非药物治疗(l)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控制在24kg/m2以下。(2)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减少膳食脂肪将脂肪控制在热量的25%以下;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左右;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莱水果;限制饮酒,男性饮酒每日酒精量<20~30g,女性<10~15g;(3)增加体育活动。(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应激。二、药物治疗不论选择何种药物,降压药物应用原则为:(1)开始治疗应用小剂量。(2)使用适宜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副反应。(3)如果第1种药物降压不明显或有副反应时应改用第2种药物,而不是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应用第2种药物。(4)应用长作用的药物,每日1剂,提供24小时持续效果。(5)个体化原则。对于经过非药物治疗及至少3种以上作用性质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高的患者,采用如下步骤:2.1 病因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仍不能找到潜在的升高血压的原因,如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脂血症等。甚至一部分男性顽固性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治疗呼吸障碍后血压随之下降。通过自测血压及24小时血压监测有相当一部分顽固性高血压仅仅是白大衣效应。已有报道钙拮抗剂中异搏定缓释剂能减轻白大衣性高血压。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交感活性有关。寻找顽固性高血压潜在的原因,确定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至关重要。2.2 提高依从性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坚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败,应停止药物治疗,严密监测血压,测定血液中药物浓度,重新开始新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打破恶性循环,对于有漏服药物倾向的病人应选用长效制剂,建立严格的随诊制度及监测制度。2.3 重新考虑药物剂量及药物联合是否正确 是否存在剂量太小,或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大药物剂量,合理联合用药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钙拮抗剂,利尿剂与大多数降压药,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等,其中卡维洛尔是新型的第3代β1(α1)受体阻滞剂,兼有α、β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并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释放,也可引起血管扩张。与钙拮抗剂联合应用可增强降压效果减少副作用,对顽固性高血压伴有心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者均安全有效,与普萘洛尔相比疗效好,副作用少,药效能持续24小时。2.4 加强利尿剂的使用 最初在需要透析的病人中出现顽固性高血压,其血压顽固地依赖于其去除的血容量,不充分地去除过多的容量引起顽固性的血压升高。在其它高血压病人中同样存在类似情况,由于进行性肾功能减退,高钠摄人或降压后患者肾潴留更多水、钠等造成容量负荷过重,这种情况下,其它5种一线降压药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建议,考虑有容量负荷过重因素参与时应加强利尿剂的使用。2.5 时相性治疗 在实施治疗方案前或治疗后每周动态监测血压以确定每日早、中、晚血压峰值时间,根据血压高峰与低谷时间,选择不同作用时间的降压药及调整服药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不同降压药对白昼和夜间血压作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交感抑制剂明显降低夜间血压,β受体阻滞剂对降低晨间血压尤佳,钙拮抗剂或利尿剂对昼、夜血压影响类似,因此在具体选用降压药时要参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血压峰值与血药浓度峰值吻合可以更有效降压。三、高血压患者服药注意事项1.忌突然停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药停药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昏、头痛、乏力、出虚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部分降压药长期服用使肌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血压反跳升高所致。2.忌服药量过大、血压骤降。人体的动脉血压是流向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血压骤降,全身各组织器官血供应不足,尤以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机能障碍,甚至造成不良反应。3.忌睡前服药。有些高血压病人习惯睡前服用降压药,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可以安然入睡。殊不知,睡前服药,2小时后药物达到高效值,而机体本身血压在此时也下降,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从而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因此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服药,除已知血压过高外,应避免睡前服药,如需晚上服用,也应安排在睡前3~4小时。四、高血压病人什么时候服降压药疗效最佳?许多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习惯于一天3次,轻度高血压患者多为睡前服1次。然而,这样服用降压药不能达到药物最佳效果。据国内外资料表明,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呈规律性波动。每天以上午9—11点,下午3—6点为血压的高峰时间,临床统计数字也表明在这两个时间内发生脑出血的最多,而午夜睡眠中血压则降到低谷,最大差值可达5.33千帕(40毫米汞柱)。再加上入睡后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慢而无力,血液流动缓慢,又因已有6~11小时未进食,从肠道吸收水分较少,血液粘稠度增高,所以是脑血栓形成的高峰期。
临床观察发现,降压药在血压达到最高值时的前半小时至1小时前服降压药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服降压药物的最好时间是上午8点半,下午2点半,这样药物恰好与血压高峰期相遇,才能控制血压的增高。经临床试用证明,采用上述时间服用降压药比一日3次服用的病人其脑猝死的发生率减少50%一70%。睡前服用降压药,使人体血压明显下降,会导致脑、心、肾供血不足,促使脑血栓形成及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发生猝死。五、 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1、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2、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3、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4、缓进型第一期病人,症状不明显,一般治疗(包括镇静剂)即能奏效,可不必应用降压药物,必要时用少量作用温和的降压药如利尿剂、萝芙木类或复方降压片即可。第二期病人多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如利血平、肼屈嗪和利尿药合用或再选加酶抑制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或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第三期病人多需用降压作用强的药物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如盐酸可乐定、长压定等治疗。5、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最常用的联合是利尿剂和其他降压药合用,利尿剂既可增强多种降压药疗效,又可减轻引起浮肿的副作用;利血平和肼屈嗪,β受体阻滞剂和米诺地尔合用时,各自减慢和增快心率的副作用互相抵消。6、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第三期相仿。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诺地尔、可乐定为妥,血压下降不宜太显著,以免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功能衰竭。7、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高血压患者,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近年来多选用钙离子拮抗剂作为首选药,尤其对伴有冠心病心绞痛者尤为适宜,对有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者亦甚安全;亦可选用酶抑制剂,对伴有心功能欠佳者更好,对血压过高上述两药可同时应用;对有心动过速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对心肌梗死后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过早搏动可能有预防猝死的作用;对持久血压不易下降者有时需上述三药同时应用,但应从小剂量开始,并经常随访血压。近年研究证明,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有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故特别适合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六、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能停服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听过朋友说,某某人得了高血压,吃了一阵子的药,血压降下来后,就不用吃药了;有的说,他的亲戚练了某类气功,血压就正常了,不必吃药的;有的说,患上高血压后,只要多运动,少吃盐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服药。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是让我们看看专家的分析和意见。从理论上设想能够不用药物来控制高血压,当然最好不过。如此,不但可以减少病人因服用此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副作用,也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不必要的精神、金钱和时间的浪费。但是,没有适当地控制过高的血压,会增加中风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及促发中老年人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反之,过度的压制血压,使血压过低,也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患上高血压后,就一定要立刻服药吗?英国高血压学会对服药的问题持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对于稍高的血压的诊断,不宜过早下定论,并开始用药治疗。应该再观察3-6个月,每次宜以坐式测量血压。在临床上,他们发现有10-20%的所谓高血压,是不必服药的;其中,有些病人在消除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如酗酒、肥胖后,血压就逐渐恢复正常了。高血压病到了非用药来控制高血压时,又应该服用多久呢?传统的标准答案是——终身服用。但是,最近的医学信息认为,从某类选择性的高血压病例里,小心地逐步戒断药物是可以做到的。这个建议也曾得到英国高血压学会的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经过长时间的控制血压后,可以在谨慎而持续的监督下逐渐减少高血压患者用药量。想要停药的高血压患者,应该符合以下的条件:1、限于那些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并发症指的是肾功能损伤、左心房肥大,或视网膜病变等等。2、没有主要导致心血管病变的因素,如心肌梗塞、周边血管并糖尿并家族性高血脂等。3、高血压被长期控制在正常的水平。4、最好是那些单服一种降血压药物者。5、停药前先经超声波心脏扫描,以确定心脏本身没有任何损伤。
此外,高血压患者应该继续保持平衡的饮食、少吃盐、少喝酒、适量的运动和安定的情绪。还有,高血压患者必须继续定期测量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就必须恢复使用原来应服的药物,以免造成心血管器官的永久性损伤。七、高血压所用降压药物分类根据高血压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高血压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高血压病人服用。常用的降压药物有:1、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氯噻酮、速尿等。2、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4、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5、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6、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7、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9、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安达血平片等。
范文六:I期高血压:
II期高血压:
根据合并临床状况 多数考虑用噻嗪类
多需用二种药物,一般
选择适当的药物,必要 利尿剂,亦可应用
以利尿剂为基础加用其
时可加用其他药物。 ACEI、ARB、β受体
他药物(不排除中成药阻滞剂、钙拮抗剂。
的运用)。a、利尿剂:种类:氢氯噻嗪(双氢克脲噻)、螺内酯、呋塞米(速尿)、氨苯喋啶、蚓达帕胺(等。
注意事项:利尿剂应用可以降低血钾、尤以呋塞米(速尿)和噻嗪类为明显,蚓达帕胺为磺胺类抗高血压药物,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剂或β受体阻滞剂。种类: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注意事项:最常见副作用为持续性干咳,c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种类:洛沙坦、缬沙坦、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需中止治疗者极少。罕见头晕、d 、钙通道阻滞剂(CCB)。种类: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硝苯地平(心痛定)、氨氯地平、维拉帕米(异博定)注意事项:主要为血管扩张所致的头痛、颜面部潮红和踝部水肿e、β受体阻滞剂:。种类: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普奈洛尔(心得安)。I期高血压:
II期高血压:
根据合并临床状况 多数考虑用噻嗪类
多需用二种药物,一般
选择适当的药物,必要 利尿剂,亦可应用
以利尿剂为基础加用其
时可加用其他药物。 ACEI、ARB、β受体
他药物(不排除中成药阻滞剂、钙拮抗剂。
的运用)。a、利尿剂:种类:氢氯噻嗪(双氢克脲噻)、螺内酯、呋塞米(速尿)、氨苯喋啶、蚓达帕胺(等。
注意事项:利尿剂应用可以降低血钾、尤以呋塞米(速尿)和噻嗪类为明显,蚓达帕胺为磺胺类抗高血压药物,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剂或β受体阻滞剂。种类: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注意事项:最常见副作用为持续性干咳,c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种类:洛沙坦、缬沙坦、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需中止治疗者极少。罕见头晕、d 、钙通道阻滞剂(CCB)。种类: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硝苯地平(心痛定)、氨氯地平、维拉帕米(异博定)注意事项:主要为血管扩张所致的头痛、颜面部潮红和踝部水肿e、β受体阻滞剂:。种类: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普奈洛尔(心得安)。
范文七:高血压的治疗及用药原则1 非药物治疗(l)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控制在24kg/m2以下。(2)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减少膳食脂肪将脂肪控制在热量的25%以下;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左右;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莱水果;限制饮酒,男性饮酒每日酒精量<20~30g,女性<10~15g;(3)增加体育活动。(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应激。2 药物治疗不论选择何种药物,降压药物应用原则为:(1)开始治疗应用小剂量。(2)使用适宜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副反应。(3)如果第1种药物降压不明显或有副反应时应改用第2种药物,而不是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应用第2种药物。(4)应用长作用的药物,每日1剂,提供24小时持续效果。(5)个体化原则。对于经过非药物治疗及至少3种以上作用性质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高的患者,我们采用如下步骤:2.1 病因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仍不能找到潜在的升高血压的原因,如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脂血症等。甚至一部分男性顽固性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治疗呼吸障碍后血压随之下降。通过自测血压及24小时血压监测有相当一部分顽固性高血压仅仅是白大衣效应。已有报道钙拮抗剂中异搏定缓释剂能减轻白大衣性高血压。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交感活性有关。寻找顽固性高血压潜在的原因,确定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至关重要。2.2 提高依从性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坚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败,应停止药物治疗,严密监测血压,测定血液中药物浓度,重新开始新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打破恶性循环,对于有漏服药物倾向的病人应选用长效制剂,建立严格的随诊制度及监测制度。2.3 重新考虑药物剂量及药物联合是否正确 是否存在剂量太小,或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大药物剂量,合理联合用药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钙拮抗剂,利尿剂与大多数降压药,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等,其中卡维洛尔是新型的第3代β1(α1)受体阻滞剂,兼有α、β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并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释放,也可引起血管扩张。与钙拮抗剂联合应用可增强降压效果减少副作用,对顽固性高血压伴有心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者均安全有效,与普萘洛尔相比疗效好,副作用少,药效能持续24小时。2.4 加强利尿剂的使用 最初在需要透析的病人中出现顽固性高血压,其血压顽固地依赖于其去除的血容量,不充分地去除过多的容量引起顽固性的血压升高。在其它高血压病人中同样存在类似情况,由于进行性肾功能减退,高钠摄人或降压后患者肾潴留更多水、钠等造成容量负荷过重,这种情况下,其它5种一线降压药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建议,考虑有容量负荷过重因素参与时应加强利尿剂的使用。2.5 时相性治疗 在实施治疗方案前或治疗后每周动态监测血压以确定每日早、中、晚血压峰值时间,根据血压高峰与低谷时间,选择不同作用时间的降压药及调整服药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不同降压药对白昼和夜间血压作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交感抑制剂明显降低夜间血压,β受体阻滞剂对降低晨间血压尤佳,钙拮抗剂或利尿剂对昼、夜血压影响类似,因此在具体选用降压药时要参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血压峰值与血药浓度峰值吻合可以更有效降压。总之,进一步探求顽固性高血压的潜在病因,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去除妨碍治疗的外界因素,耐心细致地重新审视治疗方案,改善病人依从性,重视个体化治疗方案,相信大多数的顽固性高血压都可以得到控制。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指南》要点:1、成年人(大于18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血压<130/85毫米汞柱为正常血压;130-139/85-89毫米汞柱为正常高限;血压<120/80毫米汞柱为理想血压。2、为避免引起病人恐惧以及评价病情的片面性,不再使用过去的Ⅰ、Ⅱ、Ⅲ期或轻、中、重度的分类方法,新的高血压分类标准为:1级高血压:140-159/90-99毫米汞柱;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毫米汞柱;3级高血压:180/110毫米汞柱。以收缩压或舒张压的最高级进行分类。3、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收缩压增高比舒张压增高的危害更大4、对无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的正常高限血压人群,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监测血压变化。若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应开始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5、降压目标:中青年血压<130/85毫米汞柱;老年人血压<140/90毫米汞柱。
高血压患者服药注意事项1.忌突然停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药停药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昏、头痛、乏力、出虚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部分降压药长期服用使肌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血压反跳升高所致。2.忌服药量过大、血压骤降。人体的动脉血压是流向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血压骤降,全身各组织器官血供应不足,尤以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机能障碍,甚至造成不良反应。3.忌睡前服药。有些高血压病人习惯睡前服用降压药,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可以安然入睡。殊不知,睡前服药,2小时后药物达到高效值,而机体本身血压在此时也下降,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从而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因此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服药,除已知血压过高外,应避免睡前服药,如需晚上服用,也应安排在睡前3~4小时。高血压病人什么时候服降压药疗效最佳?许多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习惯于一天3次,轻度高血压患者多为睡前服1次。然而,这样服用降压药不能达到药物最佳效果。据国内外资料表明,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呈规律性波动。每天以上午9—11点,下午3—6点为血压的高峰时间,临床统计数字也表明在这两个时间内发生脑出血的最多,而午夜睡眠中血压则降到低谷,最大差值可达5.33千帕(40毫米汞柱)。再加上入睡后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慢而无力,血液流动缓慢,又因已有6~11小时未进食,从肠道吸收水分较少,血液粘稠度增高,所以是脑血栓形成的高峰期。临床观察发现,降压药在血压达到最高值时的前半小时至1小时前服降压药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服降压药物的最好时间是上午8点半,下午2点半,这样药物恰好与血压高峰期相遇,才能控制血压的增高。经临床试用证明,采用上述时间服用降压药比一日3次服用的病人其脑猝死的发生率减少50%一70%。睡前服用降压药,使人体血压明显下降,会导致脑、心、肾供血不足,促使脑血栓形成及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发生猝死。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1、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2、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3、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4、缓进型第一期病人,症状不明显,一般治疗(包括镇静剂)即能奏效,可不必应用降压药物,必要时用少量作用温和的降压药如利尿剂、萝芙木类或复方降压片即可。第二期病人多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如利血平、肼屈嗪和利尿药合用或再选加酶抑制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或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第三期病人多需用降压作用强的药物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如盐酸可乐定、长压定等治疗。
5、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最常用的联合是利尿剂和其他降压药合用,利尿剂既可增强多种降压药疗效,又可减轻引起浮肿的副作用;利血平和肼屈嗪,β受体阻滞剂和米诺地尔合用时,各自减慢和增快心率的副作用互相抵消。6、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第三期相仿。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诺地尔、可乐定为妥,血压下降不宜太显著,以免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功能衰竭。7、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高血压患者,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近年来多选用钙离子拮抗剂作为首选药,尤其对伴有冠心病心绞痛者尤为适宜,对有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者亦甚安全;亦可选用酶抑制剂,对伴有心功能欠佳者更好,对血压过高上述两药可同时应用;对有心动过速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对心肌梗死后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过早搏动可能有预防猝死的作用;对持久血压不易下降者有时需上述三药同时应用,但应从小剂量开始,并经常随访血压。近年研究证明,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有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故特别适合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能停服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听过朋友说,某某人得了高血压,吃了一阵子的药,血压降下来后,就不用吃药了;有的说,他的亲戚练了某类气功,血压就正常了,不必吃药的;有的说,患上高血压后,只要多运动,少吃盐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服药。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是让我们看看专家的分析和意见。从理论上设想能够不用药物来控制高血压,当然最好不过。如此,不但可以减少病人因服用此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副作用,也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不必要的精神、金钱和时间的浪费。但是,没有适当地控制过高的血压,会增加中风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及促发中老年人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反之,过度的压制血压,使血压过低,也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患上高血压后,就一定要立刻服药吗?英国高血压学会对服药的问题持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对于稍高的血压的诊断,不宜过早下定论,并开始用药治疗。应该再观察3-6个月,每次宜以坐式测量血压。在临床上,他们发现有10-20%的所谓高血压,是不必服药的;其中,有些病人在消除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如酗酒、肥胖后,血压就逐渐恢复正常了。
高血压病到了非用药来控制高血压时,又应该服用多久呢?传统的标准答案是——终身服用。但是,最近的医学信息认为,从某类选择性的高血压病例里,小心地逐步戒断药物是可以做到的。这个建议也曾得到英国高血压学会的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经过长时间的控制血压后,可以在谨慎而持续的监督下逐渐减少高血压患者用药量。瑞士的一组医疗队在3003个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随机抽样选出225个病人作为戒断药物的对象。这些“选民”多数原本需要服用超过一种的降血压药来使其血压保持正常。停药后,经过一年的随访,其中38%可以继续停药,其余的62%的人则需继续服用原有的药物以控制血压。从上述的医学报告中,我们知道某些高血压病患者是可以停止用药的。至于哪些高血压患者适合停药呢?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临床药理与治疗学科的华尔理教授及其同事在1998年5月的医学文摘中建议,想要停药的高血压患者,应该符合以下的条件:1、限于那些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并发症指的是肾功能损伤、左心房肥大,或视网膜病变等等。2、没有主要导致心血管病变的因素,如心肌梗塞、周边血管并糖尿并家族性高血脂等。3、高血压被长期控制在正常的水平。4、最好是那些单服一种降血压药物者。5、停药前先经超声波心脏扫描,以确定心脏本身没有任何损伤。此外,高血压患者应该继续保持平衡的饮食、少吃盐、少喝酒、适量的运动和安定的情绪。还有,高血压患者必须继续定期测量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就必须恢复使用原来应服的药物,以免造成心血管器官的永久性损伤。高血压所用降压药物分类根据高血压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高血压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高血压病人服用。常用的降压药物有:1、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氯噻酮、速尿等。2、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4、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5、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6、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7、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8、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9、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安达血平片等。
范文八:抗高血压用药原则目前主张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其理论根据是: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不仅限于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且应扩延为减少致死性及非致死性并发症,即药物也应能防止或逆转其他病理生理过程以延缓病程发展,最终延长患者生命。而高血压的生理病理过程却有很大个体差异。此外,个体化治疗还可照顾到相关的副作用,现分述如下:1.根据高血压程度选用药物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主要选用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及ACEI四大类,再配合非药物治疗如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就有助于控制血压。
根据高血压程度的不同,可参考图26-4。选用药物。图26-4 高血压药物治疗由图可见,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首选单药治疗,用Ⅰ或Ⅱ均可。用药后如血压仍大于18.7/12.0kPa(140/90mmHg)者,抗高血压用药原则则二联用药,一般选Ⅰ+Ⅱ,或Ⅱ+Ⅲ,常用利尿药以抗水钠潴留;β受体阻断药与Ⅲ类药合用,可阻反射性肾素释放;ACEI可阻利尿药对RAAS的激活。若仍无效,则三联用药:如Ⅰ+Ⅱ+Ⅱ,或Ⅰ+Ⅱ+Ⅲ,即利尿药加β受体阻断药加扩管药(肼屈嗪、α1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或利尿药加钙拮抗药加咪唑啉受体激动药;或ACEI加袢利尿药加钙拮抗药;或利尿药加米诺地尔加β-受体阻断药均可。必须指出现有抗高血压药物长期单独使用后常会失效,如加大剂量又易引起不良反应而难以继续应用,所以临床实践中常采用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高血压危象及脑病时药物的选用宜静脉给药以迅速降低血压,可选用硝普钠、二氮嗪、粉防已碱,也可用高效以利尿药如呋噻米等,但应注意不可降压过快,以免造成重要器官灌流不足等。
3.根据并发症选用药物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心扩大者,宜用利尿药、卡托普利、哌唑嗪等,不宜用β受体阻断药。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良者,宜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甲基多巴。高血压合并窦性心动过速,年龄在50岁以下者,宜用β受体阻断药。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用可乐定,不用利血平。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者,不用β受体阻断药。高血压伴有潜在性糖尿病或痛风者,不宜用噻嗪类利尿药。高血压伴有精神抑郁者,不宜用利血平或甲基多巴。有关各种并发症的选药原则见表。表26-2 高血压并发其他病症时的选药利尿剂 β受体阻断药 α受体阻断药 钙拮抗药 ACEI 老年人 ++ +/- + + + 冠心病 +/- ++ + ++ + 心衰 ++ - + - ++ 脑血管病 + + + ++ + 肾功能不全 ++ +/- + ++ ++※ 糖尿病 - - ++ + ++ 血脂异常 - - ++ + + 哮喘 + - + + + 外周血管病 + - + ++ +注:+ 适宜;+/- 一般不用;- 禁忌;※隐匿性肾血管病慎用4.个体化治疗 是90年代治疗高血压的特点,主要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同时患有的疾病和接受的治疗等,使治疗个体化,要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抗高血压治疗,要防止动脉粥样梗化,控制其他危险因子(如脂血症、高糖尿病、吸烟等),逆转靶器官的损伤,维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等。药物治疗时的剂量个体化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时期,所需剂量不同。如可乐定、普萘洛尔,肼屈嗪等药物的治疗量可相差数倍,所以也应根据“最好疗效最少不良反应”的原则,选择每一患者的最佳剂量。
制剂及用法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0.075~0.15mg/次,3次/日,口服,根据病情可适当逐渐增加剂量。0.15~0.3m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6小时重复一次。盐酸哌唑嗪(prazosin hydrochloride)1mg/次,3次/日,口服。盐酸普萘洛尔(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10~20mg/次,3~4次/日,口服,以后每周增加剂量10~20mg,每日剂量有用至120mg者。盐酸肼屈嗪(hydralazine hydrochloride)10~25mg/次,3次/日,口服。二氮嗪(diazoxide)300mg快速静脉注射,溶液碱性极强,避免漏至血管外。米诺地尔(minoxidil)2.5mg/次,2次/日,口服,逐渐增至5~10mg/次,2次/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50mg临用时以5%葡萄糖溶液2~3ml溶解后再用同一溶液500ml稀释缓慢静脉滴注(容器避光),速度每分钟不超过3μg/kg。配制时间超过4小时的溶液不宜使用。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12.5~25mg/次,2次/日,口服,见效后酌减,给维持量。粉防已碱(tetrandrine)100mg/次,3次/日,口服,120~150mg/次,2次/日,静脉注射。硝苯地平(nifedipine)5~10mg/次,3次/日,舌下含化。
卡托普利(captopril)开始12.5~25mg/次,口服,渐增至50mg/次,2~3次/日,每日最大剂量为450mg。依那普利(enalapril)开始2.5~5mg,口服,渐增至5~40mg,分1~2次服用。高血压并发其他病症时的首选用药(常用药)
范文九:选药指南 ? 用药之道什么是长效降压药说 ,最关键 的不是马上把血压降下来 ,而是如何长 时间保 证2 小时药力均匀释放 ,最 大程 度地保证降压效果平  4 与短效 降压药 相 比,长 效制剂 的优点有 : ( )药  1目前 绝 大多数 医学 专家 均认 为 ,对 高 血压 患者来  稳 。长效降压药均不宜掰开服用 。平稳地 控制 血压 , 免血压波动 ,最大程度地保证 降压  效 维持时 间长 ,一般 在 1 避 2—2 小 时左 右 。 ( 4 2)每 日只效果平 稳。要做到这点 ,必须服用具备控释 、缓 释效果  需 服用 1 次或 2 ,增加 了依从 性 ,可避 免漏 服现 象 。 次的长效 降压 药。殊的 “ 外衣 ”。其特 征是 药在体 内缓慢 、定时释放 ,并  保持 比较恒定 的血液 浓度 ,以达到平稳降压 的 目的。以  控释剂为例 :它是 由具有 渗透性的药物核心及包裹其外  的半透膜组成 。核心本身 分为两层 :一是药物 “ 活性 ”   激光钻孔定 时、缓慢 释放 。 “ 缓释”和 “ 控释”剂型 ,   都能保证2 / 时有效 ,但控释 剂型技术 含量更高 ,它能  4i x() 3 降压更 持续 、更 平稳 ,避 免 因服 用短效药 物而 出控释 、缓释制剂实际上就是降压药片穿上 了一套 特  现晨 间血压 突然升高 ,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 的发生 。长效降压药 的 “ 最佳拍档”使用长效 降压药已经成为 目前医学界的共识 ,但即使  是长效制剂 , “   单打独斗”也并非最佳选择。 目前基本降  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联合治疗。选用长效降压药 ,层 ;另一是具有渗透 活性 的 “ 挤压”层 ,使药物通过小  压药有5 大类 ,强调首选某种 降压药的概念已经过 时,因“ 强强联合”, 才是 目 前治疗高血压的最佳方案。钙 拮抗药加 1阻滞  特别:  - f l 年 簧  黉约讳青  交 神 j活  3 畴   龟 一 、          益 癌       病    H       缓{ 拦      捞 丐 I   獭  l垂 高的高血压 患者  ( ) 并冠  茹、 突    t 2 合      } {  痛 临床上较 为常用  长效 钙, 撬 药  I        (  E) I禀    、 毒 离 虫 坪筠    翻 也   臣      降剂币 苯地平控释剂 l   干   ,其中爨    ( , 同 j    亲 磊 拜景佝滞药 包括 比索洛 尔    t 、美{ ;f 乏   手    : 幕 剂    j }广   蠢 糍 I{  脾 畴: 易:             生怠 囊这一联合 尤适 用于病程较 长的老年 高血 压患者 ,也适 用于有 多种 心血 管危  钙 拮 抗 药 +ACEI 或  险 因素或合并有糖尿病 、代谢 综合征 的高血压患者。A B R血 管 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 药 ( C I A E )常用的有 贝那普利 、 雷米普利 和培哚普  利等 ;血管 紧张素 Ⅱ受体拮抗 药 ( R 有 :缬沙坦、厄 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A B)三尿    抗药  l 剂.   钙拮者 利尿剂常用的有氢   谴 蘸霆这 菇  合 i   干 南 后 蕊  联 耋   者  此 夕 。 }襄 也 适 用 誊  剂 高血 压  并 心 衰 患  合高血压用药新原则.简 单 说 来 ,现 在 对 高 血压 用 药 的最 新 原 则 , 可用 “ E E T 这 个 英 文 词母 组 合 加 以说 明。S( mo t  S LC ” S oh rd c in):平稳 降压 ,指能够2 +时 内平 稳降低血压,不造成血压大幅度波动 ,即应使用长效 降压 药;E( a l  e uto 4 e ry rd c in):越早把血压 降到 目标水平 ,就越 能减少 心脑 血管病的并发症发生 ;L(o g tm   e uto ):长 期  e uto 1n  i e rd c in 降压 ,高血压是慢性病 ,必须坚持长期 治疗 原则 ,唯此才 能减少 心脑血管事件 ;E( f e tv rd cin):有 效  e fc ie e u to 降压,高血压患者在服用 降压 药时,应定期测量血压 ,观察 降压 药的效果如何 ,能否把血压 降到 目标水 平,若不达  标 则应采取联 合用药或增加药物剂量;C( o b nto  e uto ):联合用 药,对 于血 压≥1 O1 O c m ia in rd c in 6 / 0 毫米汞柱或 伴有糖 尿病、慢性 肾病、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病高危 患者 ,因为 目 血压水平较低 ,往往需要联合服用2 标 种或2 种以上   降压 药才 能更好控 制血 压;T(oa r k eut n ttl i  rd ci ):治疗所有可逆 的总 的危 险因素 ,高血压 患者 常常合 并有糖   s o尿病 、血 脂异常、代谢 综合征和冠心病等 ,必须 同时予以相应 治疗 。患者应戒烟 ,摒弃不 良生活习惯,参加 适 当的  体 育锻炼或运 动。遵 照执行这6 ,必将大大 改善高血压预后 。 点编辑/ 张宇头发 平均每 天 正常  ̄ g 0 O  ̄ ,约 占头发 总数 的01   - ~I0K 7 .%。 医 蔼 常 识 2 8 ( 9  0 1上 0 1 )1
范文十:张先生发现血压高10年了,血压最高时收缩压190毫米汞柱,舒张压110毫米汞柱。吃了很多种降压药,可血压仍然在160/90毫米汞柱以上。渐渐地,他对自己的治疗失去了信心,到最后干脆就不去医院复诊。   今年春节期间,他发现自己的两只脚逐渐肿了起来。他听老人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于是他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他的肾脏出了问题,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左肾体积明显缩小,进一步检查发现,左肾动脉血管的血流明显变细。验血提示已出现早期肾功能衰竭。于是,他住进了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的医生经过讨论,认为张先生可能患了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是常见病,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医学界忽视。随着检查手段的进步,此病的发现率逐步提高。肾动脉狭窄的后果是:肾脏缺血,肾素分泌增加,血压增高,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占95%,目前尚未找到原因,也无根治方法。继发性高血压占5%,通常由肾脏、肾动脉、肾上腺等疾病引起,一旦查明可以根治。张先生的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是由肾动脉狭窄引起的。   专家表示,继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血压波动大、不易控制,较原发性高血压对人体损伤更重。一些人误以为高血压只要长期服降压药就可,没注意弄清病因而耽误了治疗时机。   碰到血压升高时,一定不能把它当作原发性高血压进行降压治疗就算了事,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排查。及早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阻止病情进展。   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主要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病变、颅脑病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焦虑症也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目前,相当部分高血压患者未到医院做正规检查,造成部分继发性高血压的漏诊、误诊。如能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就可使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用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