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质立刻得到明显的如何改善品质

功能肥改善作物品质方面效果明显 - 淮安洪泽会计/审计 - 百姓网
&&关注百姓微信公众号,尽享快捷刷新、信息推送、抽奖活动等众多微信功能您只需要:1 &用微信“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2 &在微信中“关注”我们&|&|||||功能肥改善作物品质方面效果明显&提示信息设置为“搞定了!”状态后,其他用户将无法查看您的联系方式。您确认搞定了这条信息吗?提示重新发布后可使用“刷新”将发布时间更新为最新时间,并将信息排到第一页。&&12月19日 14:16 &...次浏览 &信息编号: &0371-55****(郑州)&&百姓网号码保护功能介绍&&拨打百姓400转呼电话绝不收取您任何额外费用,该信息发布人仍能看到您的来电号码。联系时,请一定说明在百姓网看到的,谢谢!发现“报价与实际收费不符”,请&服务内容:& 公司名称:帝益肥生态科技地区:功能肥改善作物品质方面效果明显
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秘书长张小彪认为,农田试验显示,功能性肥料在剌激作物生长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强作物抗逆特性、改善果实品质方面效果明显,不仅土地需要,国家更大力推广,企业备受关注功能肥料的研发。
★帝益肥开创中国新型功能肥料的新时代
帝益肥的诞生,为中国土地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帝益肥自成立至今,已申报国家专利11项,产品品种达50多个。帝益人围绕&节肥养地&的企业宗旨,躬行深耕,用智慧和汗水凝聚出:保水松土功能肥料----&帝益肥&,开创了中国新型功能肥料的新时代。
集团公司以打造国内首家高端肥料专业制造商为发展目标,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保水松土含氨基酸硅肥为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各种复混肥、大量元素水溶肥、化肥增效剂、保水松土剂、冲施肥、生物有机肥等系列产品。产品上市三年以来,在市场上形成良好口碑,产品效果在各个区域各种作物上都得到很好体现。&帝益肥&、&肥力加&、&松地龙&等品牌已成为华中、华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知名品牌,网络覆盖广西、广东、云南、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等省份。
&减肥养地&已是行业课题
众所周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刘新领看来,面对农业现状,生态保护地将是农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长久命题,&减肥养地&是肥料行业必须攻关的项目课题。2008年,帝益肥率先在肥料行业提出了保水松土功能肥料,通过四年多的发展,帝益肥显著的保水松土效果赢得了客户的普遍赞誉,也得到了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科院、河南省肥料工作站、河南农科院等部门的支持,使得帝益肥能够快速发展。
帝益肥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对此,刘新领表示,由此看出,具有真实效果的功能性肥料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也证明了农业对功能性肥料是有较大需求的。但是,作为我国肥料行业的新品种,怎样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生产,将是行业主管部门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像当年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出台一样,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出面组织交流平台,让行业领导与专家同企业充分交流,推动功能肥料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功能肥料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即将收获的时刻。
有益于国家是帝益肥的宗旨
虽然,功能性肥料的发展受到行业的青睐,但是刘新领没有盲目乐观,他清晰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品牌的运作也不可能单单靠厂家去运作。他说:&一个品牌的崛起肯定是靠一个系统、一批人,在这套系统里面,生产厂家、经销商、客户,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厂家要拿出质量一流的产品,经销商要拿出舍己为人的服务精神,客户要对产品具有分辨能力,这样的话才能推广出一个品牌。&这句话印证了本次经销商年会的主题&共拓、共享、共赢&,刘新领相信,只有与经销商、农户利益一致才能使帝益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刘新领告诉记者:&当我创立帝益肥第一天,当我的整个团队只有几个人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我不是冲着挣钱来做这个事业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真正找到一个社会需要的事情。就像帝益肥一样,我拿到生产帝益肥这个技术的那一天,我就坚信这项技术对农民、对农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所以我创立了帝益肥,而且加入我们这个团队的人越来越多,经过他们的努力,团聚了一批人共同为这个事业奋斗,就像我们召开此次论坛,探讨的不是帝益肥,而是在探讨中国功能性肥料以及土壤生态用肥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这些人是在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立足技术创新发展帝益肥
帝益生态农业公司在今年注册了一家名为&帝益种业&的公司。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帝益生态农业公司要形成肥料与种子的复合运营,而且种子会像肥料一样,帝益种业首先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今年,我们已经在甘肃张掖承包了1000亩的繁种基地。从制种到选种再到销售,全部是帝益自己做出来的,这也是我做企业的一个宗旨,我卖的东西必须是我们生产的,这样才能严格管控和保证质量。&刘新领说,帝益生态农业公司把促进农业的发展变成公司存在的使命。刘新领认为,一个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一定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个企业才能做久远,&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做到一点,成本永远不是第一追求,质量才是我第一的追求。&该用户其他信息12月20日&洪泽帝益肥生态科技12月20日&洪泽帝益肥生态科技12月20日&洪泽帝益肥生态科技
赞助商链接
反馈建议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4.5怎样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_百度知道
怎样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1.要取得领导的支持,使钉护草教禺寄碴犀厂篓企业真正将ISO9001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认真的得到执行。2.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内审员的作用,不断的发现问题,在体系文件中加以完善和固化。3.认真的执行内部审核,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尤其是管理漏洞,然后指定措施整改。总之,在工作中将PDCA思想灌输到每个人(尤其是管理者)的思想中,使之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自我进行PDCA.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需要老板的决心,需要员工的理解配合,咨询师建立的管理体系要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也就是9000八项管理原则的第二条,全员参与。相互配合,钉护草教禺寄碴犀厂篓1,一套完善的并且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体系,2,决策层推行的力度,3,中层管理和基层的理解配合。
前提是这套体系真正的给企业带来方便,而不是照猫画虎。
1、持续改进的组织机构要推行持续改进,应当有一个负责改进的管理机构。改进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在于:a、提出持续改进的方针、策略、主要目标和总的指导思想;b、进行跨职能部门的或规模较大的质量改进项目的策划,并组织项目的实施;c、为持续改进提供必需的资源,包括进行培训;d、制定组织持续改进的计划,并组织实施;e、对各部门的质量改进进行监督、协调,并提供保障;f、对质量改进成果进行测量、评价和奖励;g、负责QC小组活动的管理;h、接受员工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督促落实;i、定期对质量改进活动进行评审,以寻求改进的机会。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来确定这样的管理机构:a、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由组织内部某一部门(如质量管理部门)来负责持续改进的管理工作;b、若组织庞大,亦可成立专门的持续改进管理机构;c、由最高管理者负责,在组织内建立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委员会,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组成并定期开展工作,但具体的管理工作依然需要指定一个常设机构来负责。一般而言,组织的质量改进的途径可以分为纵向分层次惊醒的质量改进和横向跨部门的质量改进。组织的质量改进大多是由纵向分层次进行的。组织有组织的项目,部门有部门的项目,班组有班组的项目,个人有个人的项目。不能因为个人项目小就忽视个人小木,也不能因为有了上一层次的项目就不进行下一层次的项目的改进了。只有广泛开展各个层次项目的改进,才能说这个组织已经保持了持续改进,也才能说真正达到了GB/T 19000-ISO 9000族标准的要求。对于跨部门过程的质量改进,则应主要注意及时识别改进的机会,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并保持联系,组织负责改进的机构应参与到该类项目质量改进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中来,并防止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对于车间、班组等基层单位的持续改进,要使其把握以下要点:(1)、应有专人负责持续改进的组织工作;(2)、定期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头脑风暴法”会议,寻求改进机会;(3)协调改进过程;(4)、负责向组织申报质量改进成果;(5)、负责接受员工关于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最重要的是,负责改进的管理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持续改进抱有热情,并自觉主动地改进自己的工作,为全体员工树立一个榜样。那种对员工冷漠或者固步自封的人,不应做这种工作。2、持续改进环境的建立a、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领导。标准中多处要求最高管理者对持续改进工作予以支持和领导。事实上,最高管理者对持续改进的认识是组织持续改进环境的关键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归纳起来,最高管理者在持续改进中有如下几大职责:制定并向被管理者传达持续改进的目标;以身作则,持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培育一种广泛交流、相互合作和尊重个人的环境;采取必要的手段,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必要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为持续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对持续改进进行鼓励并将改进的成果纳入有关标准、制度和规范之中,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b、确立持续改进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持续改进环境往往需要有以满足顾客要求和设置更强竞争的目标为中心的、新颖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其中包括:将注意力集中与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产品质量生产、形成、实现的全过程,即整个质量环中需要进行持续改进,而不仅仅是在生产现场;展示管理者应尽的义务、领导作用和参与情况;不论是在协同工作中还是个人活动中,始终强调持续改进是每个员工工作的一部分;通过改进过程找到问题的所在;持续不断地改进所有的过程;利用数据和信息充分地交流与沟通;促进协同工作和尊重个人;依据对数据的分析进行决策。c、具体制定企业持续改进的目标。具体的目标要与企业总的经营目标紧密结合,并突出提高顾客满意程度和过程的效果和效率。这些目标应明确易懂、积极可行、恰如其分,并且能够用于测量持续改进的进展情况。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策略与措施应该被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必须一道工作的全体人员所理解和赞同。持续改进目标还应定期进行评审并反映出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d、各级管理者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和配置资源。各级领导者(当然也包括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和配置资源,为创造持续改进环境履行必要的领导职责并承担义务。由于认识上或体制上的原因,个别管理者对员工的质量管理改进要求(意见和建议)往往采取推诿、抵制、压抑和反对的态度。这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是一种破坏持续改进环境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纠正。e、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公开交流、沟通与合作,以消除企业和员工之间影响过程效果、效率和持续改进的障碍,包括与供应商及顾客的公开交流。沟通与合作。f、全员继续教育和培训。上至企业最高管理者,下至现场员工,都应在质量管理原理和实践、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方面得到教育和培训,树立起质量意识与持续改进的思想。3、持续改进活动开展a、持续改进的项目。质量改进的项目分为对产品本身的改进、对产品过程的改进和对管理过程的改进。此外,质量目标的调整和提高、可好提出的需优化的服务、内外审出现的严重不合格项都应确定为改进项目。现实中常常遇到的质量缺陷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操作方面造成的缺陷,称为操作者可控的缺陷;另一类则是由于管理方面造成的缺陷,称为管理者可控的缺陷。对前者的改进,主要是研究员工的操作方法,其改进措施通常包括改变操作方法和加工顺序,但有时也有技术上的改进;对后者则主要是研究有关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其改进措施一般包括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两个方面。由于在质量管理中后者占的比重高达80%,这就要求在持续改进中必须实事求是对待质量问题,不能将质量问题推到员工头上。在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时,应当更多地从管理的角度,从领导的责任方面去寻找。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和巩固质量改进成果时,都要在管理因素上多下功夫。同时,管理是质量改进的主要对象,就决定了质量改进的主体主要是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而不是生产工人。因此,“三结合”模式的QC小组往往能比纯工人组成的QC小组更容易取得成效、巩固成果。b、机遇的把握。把握持续改进机遇的要点:首先,要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待出现问题再去抓机会;其次,从监视和测量中去寻找改进机会;再次,从广泛的信息来源中去寻求改进机会;最后,从质量改进的过程或结果中寻求改进机会。另外,当企业发生变革、以质量获得效益、重塑企业形象、生存发生危机或可赢得市场机遇时更应注重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的重大作用。c、持续改进的策划。通过策划,制定出适合组织的中长期、年度以及具体持续改进项目的计划,以指导持续改进工作。持续改进计划的内容包括:改进项目、改进目标、过程步骤(完成期限)、责任分工、资源保障(人、财、物)等。
d、持续改进的控制。可制定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充分发挥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的作用,对持续改进活动加以引导和控制。尤其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手段,克服持续改进中来自包括来自领导层、专业人员和员工各方面的压力,以减小阻力。e、持续改进的测量。为了识别和诊断以确定改进机会,也为了测量质量改进活动的结果,组织应建立一个客观的测量系统,同时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规定相应的测量部门。GB/T 和GB/T 也都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应开发并建立一个与其运作性质相适应的测量系统,并将“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板块”之一。组织的测量系统首先要满足日常测量的需要,其次也要满足质量改进的需要。对质量改进的测量是对比改进前后的情况,以确定质量改进的效果,它至少包括两次测量,一次是改进之前,一次是改进之后。这两次测量应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对质量改进的测量应当注意:所有的测量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必要时应进行多次测量已进行统计分析;要克服夸大质量改进效果的倾向,测量和分析都必须实事求是;为了克服上述现象,对持续改进测量的结果应当进行评审或认定。f、持续改进的评审、确认和验证。与改进一样,改进的评审也应分层次进行。对组织持续改进的评审主要是针对组织范围是否坚持了持续改进以及针对组织质量改进计划和重大项目来进行,这种评审一般应当纳入组织的管理评审中进行,作为管理评审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质量改进项目的评审则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可能是在组织一级,也可能只在部门一级,还可能只在承担该项目的组织或QC小组内进行。而对基层单位持续改进的评审一般带有检查、审核的性质,目的是促进基层单位持续改进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开展。这种评审可以由组织负责改进的机构组织进行。在对持续改进项目进行验证和确认时,应出具验证报告。 持续改进结果经确认后,需保持下来,把变革的成果纳入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中。包括对规范/操作/管理程序及方法进行更改;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确保这些改进成果称为有关人员工作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g、持续改进的评价。可以选用如下方法对持续改进进行评价:顾客评价法、企业评价法、专家评价法、产品性能评价法、过程效率评价法、质量成本及价值增值评价法。总的说来,可以用以下图表来表示持续改进的流程:四、持续改进的常用方法1、PDCA循环方法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1)、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行动。P阶段: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找出的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四个步骤。D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即实施计划。C阶段:也只有一个步骤,即检查效果。A阶段:包括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和把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两个步骤。(2)PDCA循环的特点:a、循环不停地转动,没转动一周提高一步;b、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c、PDCA循环是一个综合性的循环。2、质量改进方法a、QCC方法。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s),即品管圈,又名质量控制圈、质量小组、QC小组等,是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公司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及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不断地进行改善及管理自己的工作现场的活动,就是“品管圈活动”。品管圈注重尊重人性,建立愉快的现场;发挥人的能力,开发无限的脑力资源;改善企业体质,繁荣企业精神。组织可按以下方式引入QCC:有进行机构调查;与高层管理讨调查结果;向决策者执行特殊计划;从各个部门挑选主管人员进行特别深度的培训计划;向对此问题拥有最好能力的人员进行培训;在训练有素的管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培训后,在高级管理层中形成质量改进小组,解决主要的组织机构问题;通过协调部门,由培训者对所有工人进行质量概念的意识培训;协调部门保持自愿组成品质圈的工人的记录;组成部门级别、班组级别品质圈,并进行培训。QCC应坚持按员工自愿参加、自愿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采用适宜项目与组织特点的方法来组建,主要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品管圈的运行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借助流程图表,对问题进行定义;通过搜集数据,来分析问题,确定原因;通过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来找到最深层的原因;确定解决办法,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预见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在试验的基础上实施解决办法,并检查其实施情况;定期实施;追踪/回顾品管圈解决问题的工具(包括脑力激荡法、流程图表、搜集数据、曲线图、柏拉多分析等)。b、TQM方法。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即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永续经营的管理途径。TQM以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用户至上;强调用数据说话;突出人的积极因素为基本指导思想,秉持预防原则、经济原则、协作原则、按照PDCA循环组织活动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对践行它的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发生作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和质量教育工作等,基本内容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c、6σ质量管理方法。“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 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为了达到6σ,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σ。现己形成一套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简单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6σ管理具有对顾客需求高度关注、高度依赖统计数据、重视改善业务流程、积极开展主动改进型管理和倡导无界限合作等特征,一般按照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定义顾客需求;评估企业当前绩效;改进6σ管理法流程;流程设计、重构与系统整合的基本流程加以推行。推行的关键在于项目选择的改进、改进模式的选择以及6σ管理的领导原则。d、ZD计划。ZD计划(zero defect program),也成无缺点或零缺陷运动,指组织中的下on工业人员以无缺点为最终目标而拟定当前的目标,以期努力达成,而后再进一步提高目标要求的活动。一般而言,无缺陷运动以每一从业人员均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树立“无缺点”理念为前提,在一个核心(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二个基本点(有用的和可信赖的)、三个需要(任何组织都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和四个基本原则(质量就是符合要求;预防的系统产生质量;质量的工作准则是零缺陷;必须以质量代价(金钱)来衡量质量表现)的基本原则下,按建立组织、制定目标、建立建议制度和评价表扬的程序加以实施。五、持续改进的审核要点随着ISO 9000族标准的改版,持续改进的地位得以一次又一次的提升。最早的87版本系列标准中,由于认识的局限,几乎没有质量改进有关术语出现,为此ISO 9000族标准收到广泛的批评。94年发布的有限修改版将质量改进写进了ISO 9004中,但由于依然未能将其融入质量管理体系之中,质量改进与质量管理体脱节,致使很大一部分组织没有将质量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对待。从2000版标准开始,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已被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体系之中,持续改进已成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对组织持续改进工作的审核也已随之日益凸现其重要性。标准要求:GB/T 19000标准中“持续改进”的定义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里的循环活动”,条款8.5.1对持续改进做出了如下要求:8.5.1持续改进 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就决定了持续改进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通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建立、实施、评审和调整,确立持续改进的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产品、过程的趋势和不足,评价顾客满意的信息,调整质量管理体系的输入和输出;通过内、外部审核不断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并想高层领导提出体系改进的建议;通过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改进,使不合格不再发生或者不发生;通过管理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作出改进措施的决定。
参考资料:
《2000版GB/T 19000-ISO 9000族标准实用丛书 持续改进》、《工厂品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功能肥改善作物品质方面效果明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万安县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信息分类: 发展规划
文件编号: 万府发[2006]12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D-
责任部门: 万安县发改委
&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认真制定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平安万安,共创富民兴县大业,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从宏观上、战略上、政策上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特制定本规划。 & 第一章&“十五”期间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十五”计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前完成“十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第一节&主要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十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达12.758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1.4013亿元,年均增长1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8416亿元,年均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28亿元,年均增长29.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675亿元,年均增长8.4%。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五年来,按照“调结构、活机制、扩总量、创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三化”建设,县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十五”期末,三大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49.8:28.1:22.1调整到37.5:28.6:33.9,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增长较快。2005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2亿元,实现税收2500万元,成为保持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以水电、矿产品加工、机械、化工、食品、服装织造为主导的一批具有一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正在形成。特色农业蓬勃兴起。水产、水果、优质稻、生猪、肉牛、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末,全县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 65 %,水果优质率达到60 %,粮食优质率87%,经济作物优质率70%,生猪良种覆盖率60%。大部份国有企业实现了向民营企业的转变,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全县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3%。 ——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进展。坚持大开放主战略,不断完善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开放层次不断深入,经济横向联合协作不断加强,工业、农业、房地产、旅游开发、教育卫生、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五年来,先后引进永威塑胶、中纺制衣、鑫达金属、万丰金属、威尔森·约克木竹制品、森森化工、氯酸盐公司、元荣木业、佳家红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的优强企业。五年来,全县引进招商项目640个,引进县外资金23.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12万美元,与“九五”相比,分别增加22.1亿元和1907万美元。对外贸易(出口)额增长较快,2005年达506万美元。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以加大投入年、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动力,广泛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28亿元,比“九五”累计新增10.5亿元。五年来,县城规模不断扩大,设施逐步完善,面貌日新月异。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城镇化水平达到26%;先后完成了凤凰路、崇文路、文教路、电站路、河西中心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了凤凰广场、崇文广场、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新建11个住宅小区,新增住房面积60余万平方米。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新增水泥(油)路 383.7公里,新建通村砂石路316.23公里,实现100%乡镇通水泥(油)路。万安水电厂五号机组改造扩容完成。改造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宝峰、宝田、宝洪、夏坪、星田等装机500KW以上水电站5座,总装机达6880KW。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5座,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8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3万人。通讯事业突飞猛进,移动通讯信号乡镇覆盖率由“九五”期末的35 %增加到“十五”期末的100%,“十五”期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6万户。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全面推进。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先后完成了14个基层供销社、9家国有工业企业、5家国有商业流通企业、5家集体所有制工商企业的“双置换”改革。6个事业单位实行了聘任制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中小型水库水体经营权公开出让试点初获成功。乡镇撤并全面完成。全面推行“乡财县代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启动。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五年来,全县累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一批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城乡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十五”期末,全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学校网点调整成效明显,非义务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55.1%,五年累计向高等院校输送本科、专科生5477人,投入校舍建设资金4044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10.14万平方米。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建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等一批卫生设施项目,新改建医疗用房面积 2.7万平方米。人口保持较低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 ‰的计划目标内。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政治持续稳定。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05年,全县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6.45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4293元和1170.4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5879亿元。“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进一步落实,全县累计发放养老保险金6100万元,医疗保险金1744万元,城市低保金1100万元,失业人员救济金144.2万元,农村定补及农村特困群众救助金500万元。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人均粮食、肉、蛋、奶类消费量大幅度提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5平方米和27.62平方米。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例上升到 25 %。 总体上看,“十五”计划执行情况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经济总量偏小,增长质量不高,深层次矛盾较多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产业层次低,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特色不明显,优势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机制不活,融资困难,后劲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城镇化水平不高,社会就业压力大,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慢,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等方面。 第二节&基本经验 五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总结并继续坚持完善的重要经验:第一,始终扭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排除干扰,抢抓机遇,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发展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实现富民强县的根本。第二,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手段,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在改革中优化创业环境,在开放中加快产业和机制对接,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第三,坚持“承前启后,保持连续性;与时俱进,增强开创性”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努力保持发展战略方针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增进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积极营造合心、合力、合拍和创业、创新、创优的良好氛围,是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前提。第四,正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把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万安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把争取国家支持和挖掘自身潜力结合起来,加快县外、市外、境外的对接互动,大力招商引资,以开放深化改革,以改革扩大开放,是实现万安发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关键。第五,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统筹兼顾,共同致富,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和改善群众生活的经济社会环境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第六,把优化发展环境放在突出位置,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常抓不懈,坚持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整治同步推进,着力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效率政府、廉洁政府,全力打造“成本最低、回报最高、信誉最好、效率最高”的环境品牌,是万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第二章&“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和谐小康万安的重要时期。这五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今后五年,我县加快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也有不小的挑战。 有利条件: 1、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将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机遇。从全球看,国际资本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仍是境外跨国公司的投资主选地;从国内看,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由于要素制约和资源环境压力,也在向中南部地区加速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梯度转移。赣粤高速公路途经我县36.68公里,设有田西、西港两个互通口,同时,水、陆交通也十分快捷,使我县与深圳、广州、厦门、杭州、长沙等周边发达地区基本上形成了6小时黄金经济圈。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低廉的劳动力,必将成为我县吸引境外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也为我县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利用国际国内各种资源和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 2、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将为我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开辟广阔空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将从温饱满足型向小康发展型转变,消费结构将加快升级,绿色食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未来的消费时尚之一。我县有17.8万亩可养水面,拥有水产科技示范园和万安库区两个省级无公害水产基地,有30万亩耕地,214万亩山地,森林覆盖率达66.4%。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以资源为依托,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3、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政策调整,将为我县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带来契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我国将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加强调城市与农村的共同繁荣、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将更加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及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重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农民利益的保护。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县,又是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还是全省最大的库区移民县,在依靠国家和省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国家对能源、水力资源开发的加速,将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水能资源,抓紧浪双洲水利枢纽的建设和井冈山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这些大型项目的实施,对万安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巨大。 制约因素: 1、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在建设用地、建设开发区、旧城改造以及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对处于后发地区的我县在加大投入或吸引投资方面,增加不少困难,依靠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入将受到诸多限制。 2、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给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我县加快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从量的扩张为主转变为以质的提高为主,不顾环境和效益求发展转变为依靠高新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求效益求发展,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正在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实行一系列规范经济发展行为的政策,这对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我县来说,在急于扩张经济总量的过程中,将会受到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3、薄弱的经济基础以及经济发展要素的先天不足,给我县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值低、技术层次不高;特别是工业量小质差,还未形成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本县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技术落后,人才短缺;没有产业集群,没有配套能力,招商引资难度大;民营经济不发达,资金来源匮乏,自我发展能力弱;体制机制不活,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将给我县加快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第二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城建旺县、旅游活县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努力塑造“勤奋万安、效率万安、和谐万安” 和“千年古城、水电名城、影视新城”新形象,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建设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和谐稳定、文明进步的新万安。 第三节&发展战略 1、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做大园区、做优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的思路,继续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加快发展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配套,积极扶持优势明显、竞争力强、贡献率高的龙头骨干企业,迅速扩充万安工业经济总量。通过挖潜扩张、改造提升、承接转移等手段,壮大主导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商标意识,打造品牌产品,培育工业“小巨人”,尽快形成具有万安特色的“标志性”产业和“品牌”产品。 2、开放兴县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坚持内外开放并举、内资外资投入并重,坚定不移地推进“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大开放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扶持一批出口创汇企业,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国际化程度,为县域经济跳跃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城建旺县战略。坚持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功能,做强城市产业,做美城市环境,拓展县城框架,推进新区建设,增强县城的承载吸纳能力。围绕县城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高标准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和市政公用设施,充分依托万安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绿色景观体系,加强生态建设,美化人居环境。通过壮大中心城区,培育城镇创业群体,汇集人气财气,加速人口聚集,以城市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总量扩张。 4、旅游活县战略。按照万安旅游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万安“红、绿、古”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坚持景点开发与配套建设同步原则,着力改善旅游交通、宾招等配套设施,按照“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开发思路,延长旅游产业链,切实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注重旅游包装促销,拓展旅游市场,提高万安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动、开放带动”原则,探索旅游开发建设多元化投资渠道,调动各方面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以及农村能源和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开发培育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把万安打造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的原则,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统筹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收入,放在进一步扩大就业,放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放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平安万安。 第四节&主要目标 到2010年,主要经济总量显著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实现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 ——经济总量显著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2010年达到24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2010年达到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2010年达到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2824万美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5%,2010年达到1544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7亿元。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经济增长质量迅速提高。到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25:37.5:37.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30%以上;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农业现代化有良好起步,现代化龙头企业得到培育壮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至1吨标准煤以下。 ——城乡建设迅速发展,城镇体系日益完善。县城“一城两镇、两江三区、三横四纵、五大组团”的城市框架格局基本形成。到2010年,人口达8.5万。“十一五”期间,市政设施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每年完成道路铺设2万平方米,绿地3万平方米,商品房开发面积6万平方米。 ——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农村科技、文化、体育等设施完备;医疗卫生预防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逐步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有较大的增长,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3956元;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8平方米,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30%和40%以下。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0部/百人,固定上网和移动上网用户达2万户,农村电视人口覆盖率99 %,广播人口覆盖率98%,农村全面实现安全卫生饮水。 ——生态环境建设长足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加强工业污染的治理,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工业固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2%;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5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耕地占补实现动态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幅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 第三章&“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十大任务 第一节&加快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时期,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到2010年达到32.39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到2010年达到8.1亿元;工业园区总产值年均增长28%,到2010年达21.3亿元。 1、做优做强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平台和接受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以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为重点,推进产业链延伸,加快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配套企业的引进,促进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对园区骨干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幅射带动力。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企业发展。加快龙头企业的扩建和改造步伐,加快技术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上下配套成链,同类抱团成块”,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着力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六通一平”,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邮电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园区的绿化、环保、治安、管理服务等。“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每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0.4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0个以上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区。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 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培育壮大成长性较好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水电、矿产品加工、机械、化工、食品、服装织造等六大主导产业。 水电:协助做好井冈山水利枢纽项目建设(装机12万KW)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十一五”开工建设;完成芦源电站、蕉源电站等水利水电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浪双洲等小水电站的新建;同时对县内一些变电站实行扩容改造,完善供电网络,确保供电安全。 矿产品加工:进一步扩大水晶厂、华晶电子公司的石英晶体棒材生产能力,延伸石英晶体频率片后续产品产业链,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广泛应用的新型电子器件HC—49U/S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线。形成年产120吨水晶,9660万只石英晶体谐振器的能力,力争至“十一五”期末,水晶厂、华晶公司成为全省首屈一指、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压电石英晶体及其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提高钨钼等矿产品深加工能力。 机械:实施锅炉厂易地搬迁和扩建改造,重点是开发生产电力锅炉、燃气锅炉新品种,围绕锅炉配件(风机、水泵、金加工、铸件)培育以锅炉为链接的机械工业组链,加强与国内大型锅炉制造企业协作,生产A级锅炉部件。至2010年实现年产值达亿元,“万意”牌锅炉成为全国同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佳家红压力容器等企业。 化工:重点发展氯酸盐、农药及松脂深加工。氯酸盐公司要充分借助万安电厂电力优势,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跟踪国际先进工艺,力争氯酸盐综合生产能力进入全国前三位,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产品争创省级名牌产品;扶持发展万丰农药有限公司,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复配农药、生物农药和农药原药,“十一五”期间,投产农药原药产品2-3个,企业年产值达1亿元;支持江西森森化工有限公司,在松节油原料生产的基础上,开发高附加值的松脂深加工产品,新建水白松香及χ、β蒎烯松节油生产线。 食品:主要开发以水产、水果、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旅游休闲食品,培育3-5个对我县农业产业化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食品工业龙头企业。开发水产品深加工和保鲜工艺,形成具有万安特色的“一条鱼产业”。到2010年,全县水产品加工达到0.8万吨,大米年加工达到 10万吨,水果年加工达到1万吨,啤酒年产量2万吨。 服装织造:发展壮大以中纺制衣有限公司、永威塑胶为龙头企业的服装织造业。争取两个企业生产总部内迁,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第二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有较大转变,农村面貌有较明显改善,农民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 1、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发展水产业:扩大 “绿色+特色”水产品生产规模。以万安玻璃红鲤、长吻鮠、美国斑点叉尾鮰为主导养殖品种,推广绿色水产养殖技术标准,提高水产品品质。开展水产品加工,建设水产品流通市场,提高水产产业化水平。“十一五”期间,着力实施县水产责任有限公司、省级水产生态科技园、赣中南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龙头带动项目,特种水产品产量达到2万吨,水产品年加工量达0.8万吨。 发展果业:扩大水果种植面积,调优品种结构,改造低产园1万亩,重点发展脐橙、金丝小枣、翠冠梨、优质李等。抓好万泰公路、云七公路、105国道线、宝山片果业带建设,建立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产基地,形成北柑南橙、东枣西柚的发展格局。至2010年全县果业面积达到8.7万亩,水果产量达到1.5万吨。 发展优质粮食:严格执行农田保护制度,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扩大高产稳产、抗灾保收面积。稳定粮食生产,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优质水稻品种的覆盖率。“十一五”期间实施土地整理4000公顷,土地开发40公顷。在弹前、夏造、沙坪等乡镇建立富硒大米基地1万亩。“十一五”期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6万吨左右,其中优质稻14万吨。 发展畜牧业:建设生猪、肉牛、优质家禽产业带和生产基地,推行规模化养殖。生猪重点发展瘦肉型猪,推广模式化养猪技术,培植“万头猪”养殖大户,建成年提供瘦肉型种猪1.2万头的良种猪繁育基地。推行桔杆氨化和饲料青贮技术,以肉牛为主的草食动物养殖要有突破性发展。大力发展家禽规模化养殖。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以蔬菜、花卉苗木、油料、花生为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施“万安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项目”, 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6万亩。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按照集中连片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重点生产市场好、价值高,适水土的珍贵品种,实施“县花卉苗木科技示范服务基地项目”,至2010年全县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1万亩。 发展林业:落实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抓好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林业生产综合效益。抓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成林抚育工作。发展特色商品林基地,抓好笋竹两用林、丰产油茶林、药材林、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的生产,将松香、胶板、油茶建成万安林业主导产品。“十一五”期间,全县改造低产毛竹10万亩,建设丰产油茶林8万亩。 2、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种养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七大体系建设。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组建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技示范队伍,发展科技示范户、示范村。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根据国标惯例、准则和国家标准,强制实行主要农产品的质量标准。鼓励推广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培植粮食生产专业大户、水果生产专业大户、水产养殖大户、畜产养殖大户,对水果、花卉苗木等规划连片开发、集约生产经营,实施机械化生产,推行生物农药、生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增值率和商品率。大力发展良种繁育、生产技术服务、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链式化运转,着力培植“赣泉”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和水果有限责任公司两个省级龙头产业化企业,积极融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中,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贯彻执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建立保障农民利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形成农户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推进水利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水利事业发展。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粮食生产。规范土地征用行为,依法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务工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956元,贫困人口减少到15000人左右。 4、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完善乡镇及村庄建设规划,结合“三清三改”、“五通一气”工程建设,大力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引导建房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推进乡村交通、饮水、供电、通讯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100%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抓好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推进农村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文明卫生意识。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核心,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充分依托县职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乡镇农民技校,整合农业、科技、老建、移民等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组织农民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职业技能和农业技术知识,培育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对民族地区投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抓好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建设,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和程序,使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化、经常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第三节&做大做强旅游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做强旅游业。把万安建设成为千里赣江水上旅游第一县、“文化·生态”型山水旅游目的地、大井冈旅游圈的新亮点。依托丰富的“红、绿、蓝、古”资源,着力打造 “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蓝色风情、古色文化”及“千里赣江水上旅游第一县”旅游品牌。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力度。重点建设芙蓉镇宋代文化旅游区、罗塘革命文化旅游区、影视旅游城景区、观音阁宗教文化休闲旅游区、万安湖水上运动休闲旅游景区、天龙山宗教文化休闲旅游区和漂神休闲度假景区。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搞好主要景区景点等级公路建设,县城通往主要景区景点公路要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修建万安湖旅游码头服务区。开通全县旅游客运线路。开辟万安湖至赣州水上旅游精品线路,吸引赣州、珠三角、闽三角游客。积极融入“大井冈”红色旅游圈。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善万安主要旅游景点硬件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到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万人次。 2、做大商贸流通业。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思路,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城乡商贸流通体系。重点建设赣中南水产批发市场,并使之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至2010年该批发市场达到年交易量1.5万吨,年交易额1.5亿元。逐步带动优质大米加工运营批发市场、油料批发市场、花卉苗木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竹木家具市场等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在县城建1—2个大型购物商城,完善各乡镇农贸市场建设。 3、做优房地产业。紧紧抓住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的有利时机,根据县城规划,重点建设分布合理、连片开发的普通商品住宅;围绕打造“旅游休闲后花园”,合理发展中高档商品房及现代商务服务区。 4、加快社会服务行业建设。加快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服务领域的建设,提高社会化水平。 第四节&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性经济 1、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万安在资源、生态、区位和生产要素成本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己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引进竞争意识、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万安的体制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农业、旅游业、科技、教育、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改善大开放的整体环境。 2、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注重择资招商、择项招商、产业招商,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项目,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走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产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新路子。不断拓展招商领域,扩大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服务领域的引资份额,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重点瞄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节能、无污染项目,带动万安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项目,提高万安在国内外知名度的项目,大量安排就业项目,在万安一小时经济圈内(包括赣州、吉安)为大产业配套的项目。集中力量,主攻投资过亿元、在国内外有较大知名度、经济实力强的企业来万安投资落户。“十一五”期间争取3个以上投资过亿元项目落户万安。 3、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实施大经贸战略,按照扩大品种、壮大规模、提升质量的要求,推动外贸出口。在壮大现有出口企业,扩大对外贸易额的同时,加快培养多元化出口主体。立足特色、资源、高效的项目,拓宽新的出口商品领域。扩大水晶、银制品、农药、竹木制品、纺织劳保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组建出口贸易公司,扩大自营出口业务,增加出口业绩,力争到2010年,全县自营出口贸易额1544万美元。 第五节&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力争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33%。 1、做大县城。围绕“千年古城、水电名城、影视新城”的城市定位,按照“一城两镇、二江三区、三横四纵、五大组团”的建设格局,把县城建设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赣江水利枢纽、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到2010年,县城规模达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8.5万人。加快行政新区建设,使行政新区初具规模。以工业产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扩大工业园规模,提升园区档次,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完善三横四纵城市路网结构,逐步实施旧城改造、沿江路改造、十八滩文化广场建设和东湖洲休闲住宅区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搞好县城防洪、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瓦屋综合市场等市政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功能。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提升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2、优化小城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完成乡镇建设规划修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扩大小城镇规模。“十一五”期间发展宝山、夏造、高陂、窑头四个重点建制镇,使之成为我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中心城镇,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并带动我县一方经济的发展。 3、协调发展。对职业和住所稳定的进城农民,尊其意愿可转为市民,并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逐步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对完全失去土地的进城农民工,逐步转为城市人口,提供就业培训或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农民进城的全程服务体系,完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各项措施,增强农民职业转换能力。 第六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建设水陆交通网络。以公路为重点,加快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建成以高速公路、105国道为骨架,省、县道为主干线、农村公路为支线,城乡通达、快捷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十一五”期间,主要设施百加赣江大桥、万安湖旅游客运码头、昆仑汽运渡口、杨村至万安公路改造、万安至武术公路、嵩阳桥拓宽等项目。打通断头路,改造砂石或无路面公路,提高现有公路等级。抓好通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路网通达深度和网络化水平,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目标。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市场,建设行政新区客运站及乡镇级客运站,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力争实现村村通客车的目标。整治赣江航道,依靠赣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水上运输,加强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客货运输结构,新增水上运输能力1万吨。培育大型(跨行业)运输公司,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建设县城防洪工程,将县城防洪等级提高到30年一遇,加固村背等6座千亩以上圩堤,提高防洪标准到20年一遇。加大全县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力度,以蕉源、芦源两座中型水库为重点,同时对光明水库等48座小(一)型、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实施赣江、通津河、涧田河、沙坪河、土垅河、遂川江、蜀水等河流的河道治理与疏竣工程;实施机电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重点治理宝山等14个乡镇的山洪灾害。建立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着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7万人;完成蕉源、芦源、万安水库左岸灌区及全县小(一)型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开工建设万安水库右岸灌区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源保护。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实施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万安项目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KM2。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水利投资、水资源管理和水利科技创新保障体系,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3、加强电力建设。建设浪双洲等小水电站,完善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对部分变电站进行扩容改造,争取井冈山水利枢纽工程的立项和开工建设,协助做好烟家山核电站的前期工作。 第七节&加快科教事业发展,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适度超前发展教育,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创业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1、加速科技创新。加快引进、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创新能力。围绕机械、化工、食品等主导产业,积极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加强科技集成创新,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主导工业、农业开发、旅游、环保、生态建设等领域的科技含量。成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基础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2、加快信息化进程。整合优化现有网络资源,建设“数字万安”工程。完善政务信息网系统,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信息平台。加强邮电、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县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宽带业务网。积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立涉及宏观经济、综合县情、教育科研、交通旅游、法律法规、项目投资、企业产品、农村经济、人才交流、文化贸易、环境生态、医学卫生专业数据库,加快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效率。 3、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深化教育改革,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鼓励扶持民办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培训。 4、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突出抓好全县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农村能人四支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的政策规定。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科技创新、项目开发、产业建设方面的领先作用。大力实施柔性引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障碍。健全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人才信息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强化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专业培养,完善继续教育考核制度。搞好公务员在职学习和培训,提高公务员的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5、推动全民创业。培育创业文化,推动思想观念大更新,加强典型示范、媒体宣传,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制定市场准入、项目审批、税费、融资、信息服务、用工培训等优惠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鼓励、社会支持、市场调节的创业机制。加强行业规划指导和项目推介,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朝阳产业、特色产业、科技产业等具有良好效益的经营项目,规避投资风险,拓宽发展空间。重视培育本土创业企业家,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农民进城置产创业,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提前离岗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强化创业培训,大力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民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第八节&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态万安 1、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功能示范区,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启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管理,搞好村庄规划和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依法保护、合理开发和有偿利用矿产、森林等国有资源,推进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实施长防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四大工程,到2010年,全县人工造林10万亩;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7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41万亩;森林公园25万亩。加快城区绿色工程建设,创建一批有文化特色和风格的绿化小区或绿化园。 2、做强生态产业。以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为中轴,向两侧辐射进行生态产业布局。着力发展林化、竹木、油茶、花卉苗木,结合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到2010年,建成毛竹丰产用材林基地10万亩,优质油茶丰产林基地8万亩,建设林木种苗花卉基地1万亩,建设森林食品、森林蔬菜、森林药材等特色林业基地1万亩。继续加强龙溪科技示范园、万安库区水产品养殖基地等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万安玻璃红鲤鱼、长吻鮠、黄颡鱼、金丝枣、脐橙等一系列 “国家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培植生态食品品牌。 3、加强环境保护。鼓励和支持发展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投资项目。推进“前端防治”与“清洁生产”相结合,淘汰和取缔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加强农村污染物的治理,推广普及使用节能灶、户用沼气池。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严禁乱伐林木,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赣江万安段及万安电站库区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遂川江水质达III类以上标准。做好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污染防治,加快普及农村自来水。提高普通民众生态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环境建设。加强环保执法监督。 4、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大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到2010年,全县工业实现两项“绿色指标”,即万元GDP能耗下降5%,万元GDP取水量下降10%。加快资源节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技术,推进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因地制宜发展节地、节水、节能农业技术,大力普及“猪—沼—果”生产模式,采用管灌、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选育耐旱品种,开展林粮间作、果粮间作、林草间作等多形式的立体农业,发挥土地综合效益。 第九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1、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遵循“以退促进、以放促活、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针,稳步推进工业、林业、农业、交通、水务等行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重点突破商业流通企业改制,力争对百货公司、副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依法实行破产。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盘活国有集体资产,激活民间资本,催生一批民营大户。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投资主体,鼓励民间把存在银行的钱由“沉淀态”转化为“市场态”,放手让一批高素质人才及其资本参与经济活动。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切实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投资权益保障制度,放宽非公有制的市场准入和投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鼓励非公有制进入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科技教育及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创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 3、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向“三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倾斜。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改革,逐步建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高效”的部门预算编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财政项目库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范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新型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综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项目投资引导, 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5、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文化广播电视、教育卫生、律师公证、规划设计、建筑质量监管、自来水、房地产管理等事业单位改革,激活主体,增强发展创新力。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用制,努力实现聘用制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制定出台招引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鼓励教育、卫生、农业、建设规划等部门实行年薪制,引进高级专门人才。 第十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平安万安 1、扩大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就业优先的方针,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扩大就业容量。加强与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合作,扩大劳务输出。鼓励失业、无业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并与创业咨询、就业指导、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后续扶持结合起来,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系列服务。到2010年,使全县90%以上具有就业愿望的城镇下岗人员经过培训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两条保障线”,加快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运行机制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硬性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基本覆盖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加大扶贫力度,继续实施库区深山区移民和重点村扶贫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基本医疗救助体制。 3、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社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文化事业。增加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投入,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快全县广电光缆网络建设,到2010年,实现县、乡、村三级贯通,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大力开发万安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扶持和挖掘万安地方民间文化艺术。 4、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完善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完善乡镇医疗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保证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进一步降低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和妇幼保健水平。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以全民健身为目标的群众体育活动,努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 5、完善社会稳定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坚持民主决策,事关全局的重要措施出台前广泛征求群众组织、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推动普法工作,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信访网络和完善矛盾调处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防治和纠正伤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综治网络。建立健全预防犯罪的有效机制。加强水上交通、矿山等重点区域和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责任追究,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6、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政府、社会、群众三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加快城乡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卫生意识,对社区进行绿化、净化、美化、亮化,营造整洁、优美、舒适、温馨的社区环境。 7、建设诚信万安。广泛开展以“信用立县、信用兴企、信用立人”为主题的诚信教育活动,打造“诚信万安”。加快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制定信用规范,建立信用监督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全面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度,建设诚信政府。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模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改善品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