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酸和安赛蜜电热毯对人体有害吗吗

柠檬酸钠化学式是什么?吃了对人体有害吗?_百度知道
柠檬酸钠化学式是什么?吃了对人体有害吗?
提问者采纳
在洗涤剂工业中、干燥阴凉处贮存.2H2O、稳定剂,需要加入一些消毒过的柠檬酸钠或草酸钠,可替代三聚磷酸钠作为无毒洗涤剂的助剂、摄影药品和电镀等。
【作用和用途】在食品,
【分子量】294;在医药工业中用作抗血凝剂.1
【形态】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注射液,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肌梗死,就能起到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饮料工业中用作风味剂。所以可以起抗凝血作用、密封、化痰药和利尿药;还用于酿造柠檬酸钠又称枸橼酸钠
【拉丁名】Sodium Citrate
【分子式】Na3C6H5O7,能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
在临床上采取新鲜血液时。
柠檬汁中含有大量柠檬酸,柠檬酸与钙离子结合则成可溶性络合物。
【贮存】于避光,所以柠檬酸钠和草酸钠被称为抗凝血剂
其他类似问题
柠檬酸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警惕食品添加剂的危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5页免费7页免费5页免费5页¥3.001页¥0.50 2页¥1.0013页免费2页免费5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1下载券4页免费7页免费15页免费3页免费
警惕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论​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林蒙酸吃多了对人体有害吗?_百度知道
林蒙酸吃多了对人体有害吗?
柠檬酸可增强体内正常代谢。虽然柠檬酸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它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并且会增加患十二指肠癌的几率。儿童表现有神经系统不稳定、易兴奋、植物神经紊乱;大人则为手足抽搐、肌肉痉挛,感觉异常,瘙痒及消化道症状等。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食用危险  柠檬酸为食用酸类,可增强体内正常代谢,适当的剂量对人体无害。在某些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在我国允许果酱、饮料、罐头和糖果中使用柠檬酸。虽然柠檬酸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它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并且会增加患十二指肠癌的几率。儿童表现有神经系统不稳定、易兴奋、植物神经紊乱;大人则为手足抽搐、肌肉痉挛,感觉异常,瘙痒及消化道症状等。   基于柠檬酸对钙的代谢可产生的影响,经常食用罐头、饮料、果酱、酸味糖果的人们,特别是孩子,要注意补钙,多喝生奶、鱼头、鱼骨汤、吃些小虾皮等,以免导致血钙不足而影响健康,胃溃疡、胃酸过多、龋齿和糖尿病患者不宜经常食用柠檬酸。柠檬酸不能加在纯奶里, 否则会引起纯奶凝固。乳制品行业常把柠檬酸配成10%左右的溶液加入低浓度的牛奶溶液中,加入时应快速的搅拌。工业危险  柠檬酸具刺激作用。在工业使用中,接触者可能引起湿疹。   燃爆危险: 柠檬酸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啥东西吃多了都有害 要适量!!!1
林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2901|回复: 5
媒体对食品安全报道的负面影响
(食品从业者)
在线时间7243 小时
阅读权限150
主题帖子积分
营养快线11种添加剂注意添加剂叠加危害
娃哈哈营养快线瓶身配料表上标注的11种食品添加剂
& && & 近日,《扬子晚报》一篇“食品添加剂新规本月实施一盒牛奶含11种添加剂”的文章,将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些符合国家规定的添加剂到底有无危害?日前,记者带着一瓶标识了11种添加剂的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请教了食品专家。
  记者随意在超市购买的这瓶娃哈哈营养快线果汁牛奶饮品瓶身上,4行配料表中添加剂占了三行: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斯巴甜、乳化硅油……总共11种食品添加剂。食品专家表示,这11种食品添加剂都属于国家规定的添加剂范围,但其配料表中没有标明各种添加剂的含量,无法判定是否超标。如果其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专家同时提醒,如果添加剂日均摄入总量过大,也有可能会因为叠加效应危害人体健康。
& && &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让食品更好吃、好看”,他举例说,在牛奶中常见的黄原胶等物质,起的作用就是增稠,让消费者在喝奶制品的时候,感觉牛奶更浓稠,口感更好。而阿斯巴甜或是安赛蜜,则可以增加产品的甜度。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添加剂有可能对一些疾病患者有一定危害,如苯丙酮酸尿患者就不能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而安赛蜜如果过量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为严重。新闻链接专家详解营养快线11种添加剂阿斯巴甜: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在应用中仅需少量就可达到希望的甜度。安赛蜜:一种化学品,类似于糖精,易溶于水,可增加食品甜味,没有营养,口感好,无热量,具有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羧甲基纤维素钠:良好的乳化稳定剂,具有优异的冻结、熔化稳定性,并能提高产品的风味,延长贮藏时间。柠檬酸: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强食欲和促进体内钙、磷物质的消化吸收。乳酸:具有调节pH值、抑菌、延长保质期、调味、保持食品色泽、提高产品等作用,有很强的防腐保鲜功效。柠檬酸钠:广泛用于食品、饮料、香料行业作为酸味剂、调味剂及防腐剂、保鲜剂、缓冲剂、螯合剂。三聚磷酸钠:一种无机物表面活性剂,对润滑油和脂肪有强烈的乳化作用,食品工业中用于罐头、果汁饮料、奶制品、豆乳等的品质改良剂。瓜尔胶:天然的增稠剂,主要由半乳糖和甘露糖聚合为食品而成,属于天然半乳。黄原胶:被誉为“工业味精”,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且用途极为广泛的微生物多糖。即使是低浓度也会产生很高的粘度,1%水溶液粘度相当于明胶的100倍,从而可作为良好的增稠和稳定剂。乳化硅油:可用于发酵工艺,最大使用量为0.2g/kg。乳酸链球菌素:是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可以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降低热加工温度,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改进食品的品质和节省能源,并能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藏时间。
请注意:专家说这样的话:食品专家表示,这11种食品添加剂都属于国家规定的添加剂范围,但其配料表中没有标明各种添加剂的含量,无法判定是否超标。“其配料表中没有标明各种添加剂的含量,无法判定是否超标”:这是专家不懂法律法规,法规对含量没有要求标识。专家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去想,当初这些食品标签标识规定在征求意见时,在干什么?生产企业已经按照要求标识了添加剂,你反而怀疑是否超标使用?不排除:不懂食品的新闻记者,为了稿费,就是找一些所谓的“专家”,写上报道,有时是在误导消费者。食品业内有不守法的,不能怀疑所有食品业者都不守法!!!!如果是那样怀疑一切,记者们连饭都不要吃了,全部回到农耕时代,自己自足吧。
(孙笑天·小天天)
在线时间844 小时
阅读权限70
主题帖子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5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16 积分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让食品更好吃、好看。 这句话不全面。
我就纳闷这专家怎么无聊到这样,没事把人家的十一种添加剂给解读一遍。人家既然标上去了就肯定是按照标准使用了,怎么还需要你去判断是否超标。
在线时间1492 小时
阅读权限70
主题帖子积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者太无聊,这样搞下去,结果可能是大家都尽量不标,或者简单标一个复合添加剂名称,那对消费者有什么好处呢,对诚信建设更不利,哇哈哈还能老老实实标上去,能这样做的企业有几个啊
专家估计也是应付记者,免得被钻空子,所以说的含含糊糊
在线时间952 小时
阅读权限90
主题帖子积分
营养快线11种添加剂注意添加剂叠加危害
娃哈哈营养快线瓶身配料表上标注的11种食品添加剂
& && & 近日 ...
吴问立 发表于
“如果其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专家同时提醒,如果添加剂日均摄入总量过大,也有可能会因为叠加效应危害人体健康。”
不知道是什么方面的专家,也不知道记者为文的真实目的。看了以上这样一句模凌两可的话,一般的消费者还敢消费食品饮料么?娃哈哈尚且如此,其他的产品呢。
有关部门该整顿乌鸦嘴了!
(川东顽石)
在线时间3361 小时
阅读权限150
主题帖子积分
呵呵,砖家不整点事出来还是砖家吗?
(王老头儿)
在线时间2012 小时
阅读权限90
主题帖子积分
母乳,没有任何添加剂,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符合国家规定就没有危害,我看难说,有些事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显示的,当初使用六六六药粉是符合国家规定的,现在还不允许生产了呐
朋友们,我无意和大家唱反调,我还没见过营养快线是啥玩意儿呢,但是我想,无论什么产品还是自然一点好
杰出参与勋章
杰出参与勋章
食品论坛认证会员
优秀参与勋章
优秀参与勋章
特约评论员
食品论坛特约评论员
Powered by《中国人每天吃下了多少添加剂?》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了劣质火腿肠背后的黑幕:市面上的火腿肠,里边能有50%的肉就不错了,其余的可以填充大豆蛋白,再用香精把肉香补回来;将猪肺、谷阮粉等廉价的蛋白原料用在火腿肠里,以应付国家标准规定的蛋白含量;有些是病死猪肉加工而成,为了掩盖腐败,加入大量防腐剂———异抗坏血酸钠。
  “要想做出的拉面筋道一些,有没有办法?”“加拉面精。”“听说炸油条有种蓬松剂?”“是油条精,2元钱一包,能用40公斤面,加了之后,油条看着蓬松,而且闻着香,不像原来的明矾,闻着好大的碱味。”某家店铺的销售人员热心地回答。
  在一家专门销售香精的商店里,整齐地摆放着一袋袋香精,除了各种动植物口味的香精例如牛肉粉香精、苹果香精,让人惊叹的是竟然还有新奇士橙香精、新奥尔良烤翅鸡肉香精这么“专业”的味道。
  据介绍,只要将香精加水以1&#&#的比例调配,再加上一些糖就可以配制出各种口味的“果汁”了,如果要存放,则必须加防腐剂和稳定剂,否则容易变质及沉淀。据记者了解,各种食品添加剂包装多为500克左右,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用其制作食品、饮料,成本十分低廉。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2.4万亿元,而食品添加剂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500多亿元。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粉末、液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中国的食品产业,进入中国人的胃。
  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中国人每天吃下了多少添加剂?
尽管添加剂的繁盛和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屡被提及,但它却从未像现在这样让我们如此的感同身受。以食为天的百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害怕过吃。的确,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字面上一个词的变动几乎折射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食品所面临的危机,以及解决食品问题的紧迫性。无需讳言,无需掩饰,食品安全每一次的进步似乎都依附在一个个痛彻心扉的事故之上。
每天我们要吃下多少
正当有关“问题馒头”事件在媒体的揭露下逐渐浮出水面后,许多兰州市民几乎陷入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惊恐,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他们很难准确地表达,但这不妨碍他们每天一早就开始往肚子里塞这些东西,食品添加剂竟在无意间成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尽管兰州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正在进行,市政府的通报表明绝大多数馒头没有问题,但兰州市的一位普通市民汪桂群的惊恐心理却无法释然。随着“问题馒头”事件的新闻见诸报端,她再也不敢去市场上买馒头吃了。而在此前,每天早晨去市场上买馒头,回家熬稀饭几乎是她和老伴雷打不动的习惯。
而让她恐惧的还不仅仅是因为“问题馒头”事件。看了女儿从网络上下载的一本由日本作者安部司撰写的《食品真相大揭秘》之后更让她心惊肉跳。这本书中的内容告诉人们每天填进肚子里的食品是怎样加工而成的,并揭开添加剂世界里那些不为消费者所知的“内幕”。
汪桂群无法计算,在她53年的成长生涯里,自己到底吃下了多少食品添加剂?而吃进肚子的这些添加剂都是符合标准的吗?即便对于“合法的”“符合标准的”“正规生产”的食品,人们又了解多少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汪桂群自从看了《食品真相大揭秘》后就明白了,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每个人每天都得吃进去上百种食品添加剂,这一点都不夸张。
根据书中的内容,汪桂群举了个例子。
“比如我们买的面包,里边就含有改良剂,是一般面包制造厂家都要用的添加剂,光这一袋里面,就有20多种添加剂。到了面包房,配方更复杂,光香精就得有几十种。如果是奶油面包,奶油的供货方已经加了抗氧化剂、色素等,还有面包粉,增进剂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一个面包的制作,从头到尾,估计得用50到100种添加剂。”
除此之外,诸如使用肉馅的速冻饺子、火腿肠等无一没有添加剂。也就是说,饺子里的肉馅大部分是用大豆蛋白加上肉香粉等若干添加剂做成的。而我们现在市面上的火腿肠,里边能有50%是肉就不错了,其余的可以填充大豆蛋白,再用香精把肉香补回来。而这几乎是火腿肠行业的“潜规则”。汪桂群说,按照书中的内容,一般人平均每天摄入的添加剂大约是10克,而每天摄入的食盐为11~12克,添加剂与食盐的摄入量基本持平,一年约4000克,而这还是个基本数量。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随着我国食品业的飞速发展,食品添加剂行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现有添加剂种类已达2300多种,2007年全国总产量高达524万吨,销售收入达到529亿元。而目前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作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们的各种需求。但这些小作坊滥用添加剂的做法无疑已严重影响了很多传统食品可信度与本色。
部分小食品潜藏大危害几乎成了人们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谁在利欲熏心违法滥用
就在兰州“问题馒头”事件的开端之初,邓超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虽然没有人把这段子当成笑话来听,但却充满了让人心酸的自嘲与讽刺。打开中国质检总局的网站,我们不难发现进入食物的化工原料名单长得让人震惊,而这些在人们的常识当中原本用来制造炸药的化工原料,竟被人为地加入到了食品中,不得不让人汗颜。面对这样一条短信,使兰州市民邓超陷入了对加工食品的恐慌,他不知道今后还能吃什么!
事实上,自去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就已经“谈之色变”,很多人对于在食品当中添加任何化学物质都觉得很恐慌,但这并非是食品添加剂的“原罪”。因为正常的食品添加剂也是为了人类健康服务的。有些食物如果没有它就会腐坏,比如没有抗氧化剂,我们就没法吃到方便面和饼干,我们也就无法轻松自如地咀嚼各种口香糖。
然而,面对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化学污染正危害着健康的问题,兰州一些大型饭店开始打出了“本店产品不含任何防腐剂”、“不含食品添加剂”、“不加糖精、甜蜜素、色素、香精”等宣传标语。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在这些标语之后所隐藏的各种诟病,但食品添加剂滥用情况严重的当前,无论是果汁饮料、茶饮料、盒装鲜牛奶,此种标识眼下正在食品业引起了一场表面堂皇的竞争与表白。谁都知道在食品中滥用化学品是超越道德底线的,违背法律规定的,但为什么滥用之风依然不减?其实,滥用化学品是在中国的食品工业诞生之后才开始的,之前作为落后的农业国家,食品的供应量不够,对安全的要求不高,但是当时基本没有化学污染,当中国的经济改革推动着食品进入大工业时代之后,为了追求高产量,化肥、农药、兽药被大量使用,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的食品化学发展起来,添加剂普遍使用,各种极其便宜的化工废料被发现可以轻易地改变食品的色、香、味,欺骗人们的眼睛、鼻子和舌头,而且成本几乎是零,添加违禁品的人心中几乎没有禁忌和恐惧。
有趣的是,人们常用市场经济让人心坏了,或者用唯利是图来解释这种滥用。但是在经济学的概念里唯利是图本无过错,市场经济本来就是让每个参与者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一只无形的手,它就是市场机制。它可以刺激竞争,优胜劣汰,让假冒伪劣的人出局,让有信誉的企业得到利润。那么食品领域中为什么这只无形的手看上去却没有发挥作用呢?兰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包国宪用一个词做出了解释:“那就是信息不对称太严重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食品是谁造的,怎么造出来的,买的人,吃的人不可能知道,能掌握这些信息的人只有造假的人自己。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像是翘翘板,太不平衡了。换句话说,人们买的食品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口感上也没有什么异样,吃到肚子里面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就算过后人们觉得不舒服了,想到了食品的因素,但已经很难得到证据,这就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监管弊端下的重重恶果
这场滥用的狂欢给非法添加的人带来巨大利益,但是也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没有一种欲望的满足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一些所谓“有科技含量”手段满足了人们的一切口腹之欲后,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石绿、三聚氰胺……各种新生词汇由此频频进入市民的生活,各种化学词汇也给市民上了一堂化学课。“每当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我就成为周围家人和朋友的咨询对象。”在一线从事了30多年食品监督工作,曾为兰州市民食品安全把关多年的原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兰成说。而随着苏丹红鸡蛋、三聚氰胺奶粉的快速传递,近年来,各种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的传播也在加速,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速度也越多越快,食品业正经受着巨大考验。
“添加剂没有错,出错的是对它的滥用和整个行业的不够规范。种种不完善,不仅仅影响了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也使得食品市场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添加剂监管的缺位。尽管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食品安全整治,一场与掺假的搏斗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实际上,过去三十年来,在国内食品业就存在掺假与反掺假的搏斗,每一次的制度补救迅速被新的掺假盖过。根据资料显示,现在国家允许使用而且制定了标准的添加剂有两百多种,而现在大部分出问题的食品都是这个名单之外违禁添加的各种化学品,目的很简单,要制造更好的食品的卖相,掩盖低劣的质量或者干脆伪造食品。
刘敏说,从食药监管工作人员的角度管窥整个食品监管市场,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前,我国实行的“以分段管理为主、产品管理为辅”的监管体制存在一定弊病。而食品安全必须“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链条实行全过程监管。但农业、质监、卫生、食监、工商等多部门对不同阶段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这种监管体制看似分段清晰、责任分明,但运行起来则难免产生条块分割、信息沟通不畅、互相推诿等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先前我国食品安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
如今,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公开了,监管部门随时应对的压力也增大了,高曝光率后,普通市民发挥的自觉抵制作用明显显现出来,市民主动不买问题食品、不合格食品,抵制不诚信甚至违法企业的产品,远比通过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罚款处罚更有效。
食品添加剂本无所谓好坏,在今天人们要吃饱、吃新奇、吃出愉悦感的时代,添加剂似乎已无可替代。从产量、规模讲,食品添加剂还是个小行业。我国现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大约2000家,不断有小企业进入,管理难度很大。“目前批准使用的品种已达2300多种,但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品种不到300种。此外,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复合食品添加剂也没有产品质量标准。”省卫生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刘敏认为,单从制度上说,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制度一点不比发达国家差,有的甚至还更为细致。可是此前在安全检查问题的执行上,却普遍存在“马后炮”的弊端,有的甚至知错不改、肆意隐瞒。也就是说,食品安全不能只停留在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等质检层面,应该从生产者的角度建立新的食品加工模式,以生产出更安全的新产品。除此,还应该加上群防群治的监督模式,建立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全程监督队伍。
遭遇前狼后虎的窘境
一方面是相关标准的缺失和滞后,另一方面是商家内部完全拒绝食品添加剂的炒作之风越来越盛行,食品添加剂行业似乎正遭遇前狼后虎的窘境,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食品安全还停留在“近乎荒蛮的年代”,但也无需讳言,无需掩饰,绝对的食品安全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路程,而每一次食品安全事故都会带来一些进步。
正像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一样,让我们整个民族遭受了一场切肤之痛后,我们的《食品安全法》在高票中诞生。
然而,食品添加剂几乎渗透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何变“暗箱操作”为公开透明,变专项整治为长效监管,变不标成分到标明成分,让老百姓吃得明明白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张兰成认为,食品添加剂是一把“双刃剑”,有益的添加剂可以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如配方奶粉中添加多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此外,许多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也需要添加剂来保鲜、保色、保味。这样的添加剂在合乎规范的范围内使用是被允许的。但同时,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在使用添加剂时存在着不干不净、乱添乱加、不明不白的现象,有些小作坊甚至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添加剂是什么。于是出现了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超量使用添加剂等问题。问题频发的时期,也恰恰是在这个行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迅速进步的时期。
包国宪指出,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要限制食品添加物除了法律手段外,还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要强令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明显标明食品中所有成分。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该遵循提高标准、加强监管、严格控制的原则。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支持体系方面的标准过于笼统和模糊,大部分标准对合格规范的规定较为松弛。此外,国内、行业、地方、企业标准之间存在交叉重复,检测方法也不尽相同,还有一些产品根本没有标准,给监管和控制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我国应建立完善高水准的食品安全体系,并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这样从消费者的角度就会有所取舍,一些过度加工食品就会逐渐淡出市场。
人要生存就始终回避不了食物,就算一个掺假的人不吃自己造的伪劣的东西,他也必须要依靠别人生产的食品才能生存,不管人们在粮食里,蔬菜里水果里,动物身上土壤里,水里添加进什么,作为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也只能自食其果。所以我们别无选择,无权逃避未来我们能吃什么。当市场经济不完善,行业自律不能够完全发挥作用的时候,公民的监督则显得非常重要。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
 曾有网友这样无可奈何地描绘我们一天的“幸福”生活:“早晨起床,掀开黑心棉做的被子,用致癌牙膏刷完牙,喝杯过了期的碘超标还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蛋,准时赶到地下烟厂上班,中午在餐馆点一盘用地沟油炒的避孕药喂的黄鳝,再加一碟敌敌畏喷过的白菜,盛两碗陈化粮煮的毒米饭;晚上蒸一盘瘦肉精养大的死猪肉做的腊肉,沾上点毛发勾兑的毒酱油,夹两片大粪水浸泡的臭豆腐,还有用福尔马林泡过的凉拌海蜇皮,抓两个添加了漂白粉和吊白块的大馒头,还喝上两杯富含甲醇的白酒。唉……这日子过的真是那个爽!”虽是极尽调侃之能事,其中的几多心酸和无奈。
  为什么自己家里煮的肉熟了就会变褐色,而超市里的酱牛肉是粉红色的?
  为什么自己家里炸的鸡腿稍微凉一点就会变软渗油,而外面卖的放了多久都还是酥酥脆脆?
  为什么自己家里做的馒头放半天就会变硬发干,而超市的几天后还是松软依旧?
  食品添加剂,08、09年不可忽视的一个名词。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
  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以下结合我们日常的食物来讲解下以上的食品添加剂的用途以及对我们身体的副作用。
  果胶(增稠剂)
  副作用: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
  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琼脂、明胶、卡拉胶等25种。
  推荐:目前使用广泛的是卡拉胶、黄原胶以及改性淀粉、纤维素等自然界存在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 )
冰激凌、雪糕
  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等都是食用合成色素,也称食用合成染料。
  副作用: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及肉制品。
  标准:我国规定,任何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
  冷藏肉品
  山梨酸钾(防腐剂)
  与水果的梨无关,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推荐: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价格较贵,不少国家已开始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亚硝酸钠(护色剂)
  不仅可以使肉制品色泽红润,还可以抑菌保鲜和防腐,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理想的添加剂替代它。
  副作用:过量食入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更可疑的是有一定致癌性。
  标准:亚硝酸钠可按GBl907国标生产作为食品添加剂,按GB2760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罐头中不得超过0.05克/千克;肉制品不得超过0.03克/千克。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
  它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红曲红(着色剂)
  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米面制品、、腌腊肉制品、醋、酱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速冻面点食品(汤圆等)
  糖精钠、甜蜜素、山梨酸、苯甲酸
  糖精钠(甜味剂)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又称可溶性糖精,是糖精的钠盐。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果脯大量含有)
  副作用: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
  标准: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在美国,凡是添加糖精钠做甜味剂的食品,均要求标有“糖精钠能引起动物肿瘤”的警告语。
  甜蜜素(甜味剂)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成分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经英、法、德等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卫生当局指定可使用之新合成甜味料。调配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最适宜。罐头、酱菜、饼干、蜜饯凉果等均有使用。
  副作用:对肝脏及神经系统有影响,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的危害则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常出现食品甜蜜素使用过量的情况,出口食口也曾因甜蜜素超标被退回。
  标准:国际市场大多要求检测甜蜜素产品微生物指标,而我国的国标却没有该项要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30多年前就全面禁止使用甜蜜素,日本也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甜蜜素。
  苯甲酸(防腐剂)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常在碳酸饮料、低盐酱菜、酱类、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等食品中使用。
  标准:美国FDA规定,苯甲酸被列为安全类食品添加剂,但毒性较山梨酸高。
  抗结剂、稳定剂
  核苷酸(营养强化剂)
  最大使用量0.58 g/kg。增强鲜味。
  磷酸三钙(抗结剂)
  拥有抗凝、水分保持等多功能,最大使用量10g/kg。
  抗氧化剂,氢氧化钾,柠檬酸,碳酸氢钠,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磷脂(乳化剂)
  磷脂可以防衰老﹑降低胆固醇等,具有乳化和润湿性。
  标准:大豆磷脂制品被各国列为安全的多用途天然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氧化剂)
  维生素类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及其盐类是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化剂。
  标准:获国际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批准使用,每天摄入量为1.25g/kg体重。在美国、欧盟都获批。在中国,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也是唯一允许添加到婴儿食品中的抗氧化剂。
  二氧化硅(矽)(抗结剂)
  能解决产品因吸潮受压形成的结块,同时具有吸附作用,是一种优良的流动促进剂。用于蛋粉、奶粉、可可粉、糖粉、植物性粉末、速溶咖啡、粉状汤料。
  黄原胶(汉生胶)(增稠剂)
  最大使用量10g/kg。
  鸡精、味精
  谷氨酸钠,食用香精,呈味核苷酸二钠
  谷氨酸钠(增味剂)
  您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往鸡汤中加一些盐,味道会更加鲜美。这是因为鸡肉当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您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副作用: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摄入过多时,对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有抑制,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呈味核苷酸二钠(增味剂)
  常与谷氨酸钠并用,其用量约为味精的2%~10%,并有“强力味精”之称。
  食用植物油
  抗氧化剂
  食用油中通常使用化学合成抗氧化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品种有BHA、BHT、没食子酸丙酯、异山梨酸钠、维多酚等。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防止油脂氧化。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BHT是我国主要的抗氧化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最大使用量为0.2g/kg。
  没食子酸丙酯(PG)
  PG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较BHT强些,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0.1g/kg。为了达到更好的抗氧化效果,往往几种抗氧化剂复合使用。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低毒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细菌、霉菌的作用,可增强高油水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等。
  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增白剂)
  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微量砷和铅,欧盟等发达国家1997年已禁止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使面粉中的色素氧化分解达到增白的目的,本身还原为苯甲酸残留在面粉中。
  副作用:过氧化苯甲酰除了增白作用外,不能改善小麦粉的质量。
  标准:所有欧盟成员国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都不得用于任何食品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规定,过氧化苯甲酰不得用于小麦粉中,仅可作其他食品的加工助剂使用,其最终残留物不得超过40mg/kg。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批准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钙的国家。美国和加拿大批准氧化钙仅限于面包中使用。我国批准的使用量是500ppm,是美国的7倍,加拿大的5倍。
&陈醋、果醋、白醋
  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见前文)
  阿斯巴甜(甜味剂)
  又称甜味素、天苯糖等。这种低热量甜味剂比普通糖甜约200倍,1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
  标准:安全性高,被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列为GRAS级(公认安全),至今已有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6000多种产品中19年的成功使用经验。我国于1986年批准在食品中应用,常用于乳制品、糖果等。
  副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阿斯巴甜每日允许的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且孕妇及哺乳的母亲最好不要食用。不过,国内食品包装上一般都不标注添加量,阿斯巴甜不适合苯丙酮酸尿患者使用,美国使用商家要求在标签上标明“苯丙酮尿患者不宜使用”的警示。有医生建议,怀孕的妇女最好不要食用阿斯巴甜。
  蔗糖素(甜味剂)
  在蔗糖加工的基础上提取而成,在很多用途上能取代蔗糖,适用于碳酸饮料到烘焙食品等十多类食品中。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标准:FDA于1988年批准蔗糖素可以被用于15类食品,包括作为餐桌上的甜味剂以及用于饮料、口香糖、冷冻甜点、果汁和果冻等食品。1999年,FDA批准蔗糖素作为通用甜味剂用于所有食品。
  茶饮料
  安赛蜜(甜味剂)
  它是一种常见人工合成的新型甜味剂,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具有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饮料中使用。
  副作用:摄入过量会对代谢排毒能力差的老人和儿童构成危害,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在葡萄酒生产中禁止使用这种甜味剂。
  标准: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5月正式批准安赛蜜用于食品、饮料领域,但不得超标使用,其使用量为0.3克/千克。安赛蜜的安全性高,联合国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同意安赛蜜用作A级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饮料
  柠檬酸钠(酸味剂)
  制备柠檬酸钠的原料基本来源于粮食,因而安全可靠,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标准:联合国粮农与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该品属于无毒品,对其每日摄入量不作任何限制。我国也规定,柠檬酸钠可以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运动饮料
  柠檬酸(酸味剂)。
  柠檬酸普遍用于各种饮料、糖果、点心、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
  副作用:过量摄取,儿童可能表现出神经系统不稳定、易兴奋;大人则为肌肉痉挛等。基于柠檬酸对钙的代谢可产生的影响,经常食用罐头、饮料、果酱、酸味糖果的人们,要注意补钙。胃酸过多、龋齿和糖尿病患者不宜经常食用柠檬酸。柠檬酸不能加在纯奶里,否则会引起纯奶凝固。
  功能饮料
  牛磺酸(营养强化剂)
  又称α-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的生物合成。
  标准:美国、日本等国规定,婴幼儿以及儿童食品中必须添加牛磺酸。
  液体咖啡
  咖啡因(其它)
  副作用: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咖啡因就不仅作用于大脑皮层,还能直接兴奋延髓,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
  常见添加剂为着色剂。参见冰淇淋栏目
  卡拉胶(增稠剂)参见酸奶栏目
  面包、蛋黄派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乳化剂)
  加入后可使面包柔软,延缓老化,能明显提高焙烤制品质量。用于糕点,与其他乳化剂复配使用,可使糕点原料中的水分、奶油等分布均匀,形成细密的气孔结构,改善的质量。
  方便面
  着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分别参见前面条目)
  膨化食品
  焦糖色(着色剂)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均已确认焦糖是安全的,但对其四-甲基咪唑作了限量的规定。
  膨松剂是在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中添加,使之口感柔松可口、体积膨大。
  标准:我国准许使用的蓬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磷酸氢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碳酸钾、沉淀碳酸钙、复合疏松剂等。
  副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膨松剂中的铝对人体健康不利,因而正在研究减少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等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木糖醇(甜味剂)
  木糖醇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正常中间体。健康的人,即使不吃任何含有木糖醇的食物,100毫克血液中也含有0.03-0.06毫克的木糖醇。在自然界中,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中,但含量很低。商品木糖醇是用玉米心、甘蔗渣等农业作物中,经过深加工而制得的。热量低是它的一大特点:每克2.4卡路里,比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少40%。木糖醇从60年代开始应用于食品中,成为糖尿病人欢迎的一种甜味剂。木糖醇是防龋齿的最好甜味剂。
  副作用:木糖醇不会被胃里的酶分解,直接进入肠道,吃多了对胃肠有一定刺激。由于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易在肠壁积累,造成腹泻。
  被膜剂(防腐剂)
  可防止微生物入侵,抑制水分蒸发或吸收和调节食物呼吸作用。
  在理解了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后,我们就知道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不是食品添加剂。这些是违法添加的有毒物质,根本就不是应该在食品中出现的。所以对于食品添加剂我们也不要出现不必要的恐慌。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优化食品的功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添加的。
  诡异的食品添加剂
  虫胶来自紫胶虫的排泄物,最常见的在泰国的森林。紫胶虫用粘性排泄物作为停留在它所寄生的树上的手段。糖果制造商用它令糖豆闪亮美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
  虫胶(Shellac)
  通常用于木材加工产品如家具、吉他、甚至是AK-47。虫胶来自紫胶虫的排泄物,最常见的在泰国的森林。紫胶虫用粘性排泄物作为停留在它所寄生的树上的手段。糖果制造商用它令糖豆闪亮美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
  胭脂红(Carmine)
  在食品标签上也被称为深红湖、胭脂虫红、天然红色4或E120。胭脂红实际上来自地面的胭脂虫,制造胭脂红时,将该昆虫通过高温暴晒或者热水浸泡致死,然后再干燥之。因为它储存着受精卵的腹腔部位含有最多胭脂红,把它和身体的其它部位分离,磨成粉末,用高温来煮以提取最大量的颜色。
  骨炭(Bone Char)
  当糖开始它的甜蜜、美味的生涯之前,它是棕色的,一种制糖产业认为是“不受欢迎”的颜色。为了使产品呈现白色而更容易被接受,糖业公司使用过滤工序除去它的颜色。其中骨炭就是一种办法。骨头在阳光下被漂白,给明胶企业利用完之后,就卖给某些糖业。然后骨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成为过滤糖的一个完美手段。
  天然香料
  如果你认为在橙色糖果中的“天然香料”显然是来自橙子,你就大错特错了。早在1990年,由于公众抗议薯条的胆固醇含量,麦当劳开始用纯植物油。停止使用牛油后,麦当劳意识到炸薯条不够之前的味道好,这就要“天然香料”的救援。当公众要求知道这个神秘香料时,麦当劳说“来自动物”。在法国,油炸食品有时是用鸭油脂或者马脂来煮的。
  噬菌体
  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噬菌体(即病毒)来打击午餐肉、熏肉香肠、腊肠中的微生物李氏杆菌。该病毒DNA通过尾巴注入宿主细胞,在这里指导后代噬菌体的产生。
  添加剂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添加其他一些非食用的物质。
  明矾油条、滑石粉面条、漂白粉馒头、大头婴儿毒奶粉、地沟食用油、黑色素酱油、毒粉丝、甲醛啤酒、注水猪肉、蓝耳猪肉、炭疽病牛肉、禽流感鸡鸭、工业食盐、吊白块味精、孔雀绿鱼肉、高浓度残留蔬菜瓜果、外加苏丹红咸蛋、抛光陈米、硫磺银耳、三聚氰胺奶粉、福尔马林鸡爪,这些化学物质从未被批准添加到食品中,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却成为食品的主角。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是群众认识问题,是企业的道德问题,还是政府的执政问题?这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赛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