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抗真菌口服药物药物杀灭真菌的原理

【口服抗真菌药
】_抗真菌药_怎么吃_功效_用途-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口服抗真菌药的作用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很多的人都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的,因为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忙碌的,比如说工作,还有家庭的,这样的话很有可能会使得细菌进入到体内的,引起一些并发症的,所以需要口服抗真菌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口服抗真菌药的作用。
主要作用:
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药如水杨酸、雷琐辛、碘剂、硫黄等外,抗真菌作用显著的新药有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①抗生素。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灰黄霉素只对皮肤癣菌病有效,主要是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甲癣等,口服时,20~30天为一个疗程,需合并外用治癣药物。长期使用有少数浅部真菌产生耐药菌株,可换用酮康唑。制霉菌素治疗胃念珠菌病,外用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也可制成坐药。两性霉素B主要治疗深部真菌病,如系统性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结合菌病、芽生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将此药加入5%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②合成药。包括: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丙烯胺衍生物。5-氟胞嘧啶治疗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着色芽生菌病。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基本供外用。咪康唑也可静脉滴注。酮康唑也可口服。外用时主要治疗皮肤真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口服和静脉滴注主要治疗深部和浅部的真菌病。
抗真菌药容易影响白细胞及肝功能,长期使用造成一过性GPT上升或白细胞下降,停药可愈。5-氟胞嘧啶从尿中排泄,功能不良者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故肾功能差者应禁用或慎用。两性霉素B可损伤肾脏,并引起血钾降低,有人有发冷、发热反应,少数人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酮康唑应特别注意肝脏受损问题。长期使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和肾上腺皮脂功能受到抑制。
5-氟胞嘧啶易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也可与两性霉素B合并使用,二药有协同作用。5-氟胞嘧啶也可与酮康唑合并使用。两性霉素B不能与酮康唑合用,因二药有相互干扰的作用。
临床试用的依特拉康唑抗菌谱广,毒性小 ,优于酮康唑,治疗曲霉病、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等,均有较好疗效。供外用的还有联苯苄唑、氟康唑、环吡氧胺和萘替芬等。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一些口服抗真菌药的作用,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个人的卫生的,这样的话对于自己的身体才是最好的。
3835阅读4930阅读3881阅读4844阅读3643阅读3696阅读4532阅读
3231阅读4431阅读3128阅读3743阅读3428阅读4168阅读3045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杀灭真菌还要善于用药
真菌亦称“霉菌”
,在健康人的口腔、阴道、消化道等处都可以寄存和生长。一旦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正常的菌群失去平衡
,真菌便会在阴道内繁殖、感染 ,引发真菌性阴道炎。
  导致真菌性阴道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阴道内的酸碱度改变
,失去平衡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招致体内“菌群失调”
;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 ,招致粘膜、皮肤真菌病
;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等等。上述原因都可能导致阴道内发生真菌感染。
  真菌性阴道炎的症状可见外阴瘙痒 ,坐卧不宁 ,白带多臭
,小阴唇肿胀有烧灼感 ,排尿疼痛。如检查可见外阴有搔抓的痕迹
,大、小阴唇有肿胀 ;阴道分泌物增多
,白带粘稠如奶酪样或伴有豆腐渣样小块 ,阴道壁充血及水肿。病程较长者
,外阴部被白带污染 ,常伴有剧烈瘙痒和灼热感。
  病情的自我评估
  (1)是否长期应用过抗生素、皮质激素类药物或避孕药 ?(是
  (2)有无外阴瘙痒感 ?(有 )
  (3)白带数量多不多 ?(多 ,有臭味 ,呈豆腐渣样 )
  (4)阴唇是否肿胀并有烧灼感 ?(可能有 ,或排尿疼痛
  (5)阴道壁有无白色伪膜状物 ?(有 )
  抗真菌药的作用
  抗真菌药是在真菌细胞不同的位置 (靶位
)上抑制或杀死真菌生长的药物。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损伤真菌细胞浆膜
,使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
,细胞内重要物质摄取受影响或漏失而使真菌死亡。按其作用的靶位
,目前已发展成 8类
,即麦角甾醇结合剂、麦角甾醇抑制剂、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咪唑类以外的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盐合成抑制剂、细胞壁抑制剂、微管蛋白结合剂和其它的靶位。
  抗真菌药物包括抗表浅部感染和致深部感染两类。长期以来主要针对广泛发病的浅部真菌病药物很多
,如外用的水杨酸、苯甲酸、碘、龙胆紫等
,内服治疗深部真菌病的仅有碘化钾、龙胆紫等。然而
,尽管深部感染的发病率低于浅部感染 ,但发病大多严重
,危害性较大。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第 1~ 2批
)收录的抗真菌性阴道炎药物有
:制霉素、克霉唑、复方克霉唑软膏、益康唑霜、益康唑栓、硝酸益康唑溶液、硝酸益康唑喷剂、硝酸益康唑软膏、黄藤素栓、双唑泰软膏。
  药物的作用评价与选用
  非处方药
  (1)咪唑类药物 :咪唑类药为合成的抗真菌药
,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深部、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均具有抗菌活性。该类药物对新型隐球菌、念球菌属、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申克氏孢子丝菌、组织胞浆菌等具有较好抗菌作用
,对曲菌属的抗菌作用较差
,对皮肤癣菌、毛发癣菌亦有作用。对外阴部念珠菌病
,常用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氟康唑、酮康唑治疗
(剂型有栓剂、片剂和乳剂 ),于就寝前塞入阴道 ,连续 7~10日
,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市场上可供选用的制剂有 :硝酸咪康唑 (达克宁
)软膏或栓剂、联苯苄唑霜 (霉克、孚琪 )、益康唑栓、黄藤素栓
(含克霉唑、甲硝唑、醋酸洗比泰 ),一次 1枚 ,塞入阴道 ,连续
  (2)抗生素类
:抗生素类药有灰黄霉素、制霉素、曲古霉素。灰黄霉素仅对浅表真菌有效
;制霉素、曲古霉素有广谱抗真菌作用 ,对念珠菌最敏感
,对曲菌、毛发癣菌、表皮癣菌次之
,且对滴虫也有抑制作用。此类药物与真菌细胞膜的特异甾醇结合
,可破坏真菌原生质膜 ,使其通透性改变 ,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漏
,从而杀灭真菌。目前市场上可供选用的制剂有 :制霉素栓 (片
)、制霉素软膏、米可定泡腾阴道片。
  (3)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 ,可清肝胆湿热
,有抗炎、抗过敏、增强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用量为一次 1丸 ,一日
  处方药
  (1)伊曲康唑 (斯皮仁诺 ):对念珠菌等真菌的杀灭作用强
,餐后立即服药可明显提高吸收 ,可采用 1日服用法 ,剂量一次 200毫克
(每粒胶囊 1 00毫克 ),早饭后服 2粒 ,晚饭后服 2粒。每天总量为
  (2)氟康唑 (大扶康 ):对念球菌等真菌的杀灭作用比酮康强
10~ 20倍 ,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有两种方法。一是 1次服 150毫克
(1粒胶囊 );二是连续法 ,每天 150毫克 ,连续 10天 ,总量 1
  抗真菌药的用药原则
  (1)对伴有老年性糖尿病的患者
,可采用克霉唑霜、联苯苄唑霜或咪康唑霜 ,一日涂 2~ 3次 ,症状消除之后
,再用 3~ 5日 ,可以治愈。
  (2)对制菌素软膏 (片或栓剂 ),可任选一种 ,每晚或一日
2次放入阴道内 1枚 (片 ),连续10日 ,一般在月经后开始治疗
,经期停用。
  (3)对已婚妇女
,须夫妻双方同时治疗。妊娠妇女要注意外生殖器清洗 ,保持干燥
,并应经常口服维生素B族类药物。
  (4)硝酸咪康唑 (达克宁 )对龟头黏膜或阴茎可有刺激感
,或引起过敏 ,使阴茎红肿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 ,需立即停药
,并马上用冷水冲洗。
  (5)如果女性患者正在怀孕 ,为避免感染新生儿
,请连续治疗至妊娠后 8个月。
  (6)连续用药不宜超过 10日。
  (7)育龄妇女如需长期口服避孕药
,应在服药前到医院检查阴道内是否带菌。
  (8)男性包皮过长者易招致真菌寄生 ,应经常用清水冲洗龟头
,并保持干燥 ,以妨重复出现真菌感染。
  店员须知
  真菌是个什么样的微生物
  真菌又称为霉菌 ,其个头大 ,结构较细菌复杂
,许多真菌都能引起植物病害 ,但对人和动物有致病力者甚少
,在已知的几千种酵母样菌和霉菌中 ,仅约近百种对人和动物有致病力 ,其中
,皮肤丝状菌和念珠菌经常在人群中互相传染。
  根据对人体的致病情况
,真菌可分为致表浅部感染和致深部真菌感染两类。表浅部真菌只侵犯人体表浅的角化组织
(如皮肤、毛发、指或趾甲 ),侵入皮肤后在局部顽强地生长繁殖
,对人体产生机械性刺激作用 ,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酶和酸性物质
,引起体表浅部的感染 (如头、手、脚、体、股等癣症 )或腔道感染 (如阴道
),约占皮肤病总数的 20%以上。
  哪些药物可诱导真菌生长
  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 ,一般在 60℃的情况下加热
1小时即被杀死 ,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多数化学药物的耐受性较强。对
1%~3%苯酚溶液、2. 5%碘酊、0. 1%升汞和
4%甲醛溶液比较敏感。人的体内或腔道长期有各种菌群寄生
,彼此共生或依赖 ,但如长期服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就会使人体内正常的菌群失去平衡 ,导致对药物敏感的细菌
(包括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 )死亡 ,不敏感的真菌大量繁殖
,易诱发二重感染 (真菌性腹泻 )和各种腔道的真菌病或癣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足光散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能杀灭真菌吗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详细的药物信息,内容是很多的,例如:药物的治疗原理,适应症等。小编介绍一下,足光散的治疗原理是什么?能杀灭真菌吗?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健康资讯
读者关注的疾病
皮肤性病用药
皮肤性病关注较高商品抗真菌药不等于抗生素 专家称单纯限品种不合理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 [抗真菌药不等于抗生素 专家称单纯限品种不合理]
  中国网1月16日讯 (记者 刘永晓)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会长、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学科专家交流峰会上受访时称,卫生部去年8月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三级综合医院深部抗真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种”的规定从科学角度而言,并不合理。
  “首先有个概念需要明确,抗生素不等于抗真菌药物。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用于抵抗或抑制细菌的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药物统称为抗细菌药物。而抗真菌药物则是用于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黄晓军向记者解释。
  真菌感染分为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类,浅表感染比较常见,如足藓、皮癣等,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小。而深部真菌感染是由念珠菌、曲霉菌等侵犯人体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造成的,发病率低,但危害性很大。
  抗细菌药物种类繁多,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而深部抗真菌药物则十分有限,从人类对深部抗真菌药物进行研究的历史来看,目前只有三代药物,共有六种产品,分别为多烯类、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类。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怎么样去用好深部抗真菌药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种管控就能做到的。如果简单的限制品种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干脆不要再进行研发了。”黄晓军说。
  事实上,去年卫生部针对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2012年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出台,到而后颁发的《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我国对抗菌药物监督和管控上的决心和力度史无前例。但针对这一“史上最严限抗令”,学界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中区传染病防治医疗网指挥官王任贤是台湾著名的感染学科专家,SARS期间翁ㄍ逦郎鸺膊」苤凭种星静》乐我搅仆富庸伲聪SARS期间台湾中部六县市所有医院无院雀腥镜募吐肌K捣崩赐诹桨恫渭痈骼嘌趸疃浴跋蘅沽睢币灿凶抛约憾赖降睦斫狻
  就此问题,他告诉中国网医药频道记者,“抗生素管制的精神在于既要让病患获得最大的利益,又要能减少日后耐药细菌的产生,这就叫做合理的管制。要执行合理的管制,肯定是要回归到科学实证的基础,而不是完全以行政手段,做自己认为最严厉的政策,却根本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管,最终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在“深部抗真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种”的科学性上,黄晓军也提出了疑问,“这个数字不算十分科学,只是进行了专家访谈,并没有进行科学的比较。如果说&限抗令&针对的是抗菌药物过度使用这一主要矛盾的话,限制品种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我想应该辩证看待,但非常期待政策的完善和进步。”在最后,黄晓军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责任编辑:冯存真)
健康特别关注
医生要求先做CT,患者腹痛难忍跳楼…[]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付萌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科学家揭示真菌致病的关键机理
在细菌的世界里,真菌通常缺乏病毒或细菌的天赋。对拥有正常的、健康的免疫系统的人们来说,真菌很少会表现它们自己。其实,人类的头发和皮肤上携带着大量的真菌,甚至每次呼吸都会带出一片无形的真菌孢子云团。虽然许多其它微生物乐于让宿主因感染它们得病或死亡而苟延残喘,但真菌却往往愿意痴心地等待它的主人死于其他原因而不是自己之手。
  事实上,在整个文明史中,大多数真菌成了人类的朋友,它们慷慨地为人类提供面包和啤酒,回收垃圾,让植物从土壤中汲取营养。科学家估计,在地球上大约生活着150万种真菌,但只有少数会祸害人类的健康。
  但问题是,一旦少数害群之马真的“起了歹心”,那它们就会反目成仇,致人于死命。例如,在严重感染曲霉属真菌的病人中,有一半的人将一命呜呼。医院中最常见的念珠菌感染的死亡率据报告也是相当高的,虽然具体数字很难获取,但报告显示真菌感染率在整体上具有上升的趋势。最近,医生们也开始对一度罕见的隐球菌感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扩散表现得忧心忡忡。
  是什么将真菌伙伴转变成了病原体,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研究人员一个多世纪。然而,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发现了支配真菌如何运作、并将正常情况下平和的真菌转变成人类敌人的一些关键原理。在试图破译微生物和人类宿主之间分子对话的过程中,真菌研究者还发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些令人吃惊的秘密。
  不吃腐肉的“秃鹫”会害人
  自2004年白色念珠菌的完整基因草图发表以来,研究人员已编目了十余种致病真菌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研究可能会很快揭示出真菌是如何在人体中生存的,并帮助研究人员提出新的方法来消灭这些病菌。科学家最近还发现了人类免疫细胞中会对真菌和其他入侵者发出警报的分子家族,以及真菌躲避这些细胞的机制。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可能很快就会解决真菌感染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即如何让你摆脱这个人类最亲密接触者的骚扰。
  在过去的生物学归类中,真菌往往与植物混为一谈,大概就是因为这两种形式的生命都可以萌芽于污浊的环境。今天,真菌已被公认自成一体,拥有自己的王国,在漆黑的海洋深处、南极零度以下的冰雪层下、冰箱里被遗忘的苹果中都能找到它的影踪。
  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蘑菇及其他不从叶绿素和光获取能量的生长物。许多真菌依靠散布微小的孢子来繁殖,每一个孢子都有传播的本领。即便你看不到真菌的倩影,它们每天也都和你朝夕相处。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光在你的枕头上就依偎着大约一百万个真菌孢子。
  真菌是生态系统的“秃鹫”,通常都喜爱即将或已死亡的食物。例如,曲霉属真菌通常会逡巡在腐烂的树叶和堆肥周围,尽享一顿腐烂物大餐。但有的时候,当条件成熟时,某种真菌也会开始发芽,而此时它的主人却依然生机勃勃。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人身上,通常就会给人带来不小的麻烦,如皮肤和指甲感染等,但这还不至于要了你的命。
  研究人员表示,大多数真菌病原体是相当“懦弱”的,它们通常不会在拥有正常免疫系统的宿主身上引发疾病。
  但总有些人拥有不那么正常的免疫系统。大多数这样的患者都因罹患艾滋病或癌症、进行过器官移植或是药物治疗而使身体变得不再拥有强大的抵抗能力,此时真菌感染就会将这些患者陷于死地。越来越多的此类病人往往使用高剂量的抗生素,以防止其他感染,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身体的自然生态,从而使那些非自然的真菌得以滋长,接管了身体。还有很多的患者同时还会经历插入医用导管或其他医疗器械等医疗程序,这也会打破人体正常的免疫屏障。
  念珠菌病虽然在上一代前比较少见,但这种得自念珠菌属真菌(通常存活于皮肤上)的血液感染症已成为第四大常见的感染症。虽然没有对曲霉属真菌引发的感染进行过仔细跟踪,但研究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因曲霉属真菌感染而死亡的人数翻了两番。
  与人太亲密使治疗难下手
  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开发工作一直难以取得进展,因为真菌与人类共享许多特性,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真菌比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命更接近动物王国。如果你把蘑菇放在你的比萨上,蘑菇和你之间就会拥有比番茄酱更多的共同点。同样地,真菌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更甚于病毒和细菌,这使得抗击真菌感染成了一个棘手的课题。
  与其他种类的细菌不同的是,无论真菌还是人都是真核生物。他们的共性是,其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而细胞核都有自己的细胞膜。事实上,由于真菌细胞与动物细胞太像了,因此关于人类生命的很多基本知识,都是从对面包师所用的酵母所进行的研究中收集来的。
  为了对抗感染,抗菌药物往往会利用入侵生物体细胞和人体细胞之间的一些分子差异。但是,在真菌治疗过程中,人体组织更可能发现将自己推入了火坑之中。虽然越来越多的现代抗真菌药物与其“前辈”相比要温和些,但首个得到广泛使用的抗真菌剂——两性霉素B却是以剧毒闻名天下。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布鲁斯·克莱因说,“当我们进化得如此相似时,我们就很难获得仅针对真菌的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往往瞄准的是细菌细胞膜内的分子。但是,如果药物对真菌膜展开攻击,治疗过程也往往会伤到人体细胞。
  先天免疫是抗真菌先遣队
  但是,人体和霉菌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最值得注意的是,真菌细胞将它们自己遮蔽在一个坚硬的外壁中,以抵御湿度和温度的突然变化。
  真菌细胞壁正是人类与真菌的主要不同之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斯图尔特·列维茨认为,细胞壁虽然保护真菌免受外界环境的侵扰,但它也可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至少对免疫系统来说,真菌细胞壁的最重要的基础结构是称为β-葡聚糖的大葡萄糖分子。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着手编制一份可识别真菌β-葡聚糖分子并与之反应的人体免疫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的细目清单。受体扮演着门卫的角色,将细胞的外部与其内部运作联系在一起。通过检查这些受体,研究人员即可“窃听”人体与真菌之间的分子串扰。
  研究发现,真菌刚进入人体时,防御力量主要依赖于“先天免疫”,常规上,这个如鸟枪般的免疫反应可征募某些类型的白血细胞发现和摧毁入侵者。“适应性免疫”则是另一类免疫,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施展拳脚,过程涉及专门对抗感染的白血球细胞(T细胞),并针对特定目标产生抗体以提供长期防护。
  虽然人类产生大量的抗真菌抗体,但先天免疫被认为是对真菌发起攻击的先遣队。这个基本的防御机制在整个动物王国均可发现,甚至连马蹄蟹都使用先天免疫能力保护自己免受真菌的侵袭。
  科学家们推测,一个理性的真菌不会像其他微生物那样给人类带来如此多的疾病,因为“我们的先天免疫力进化得非常非常之好,因此人体能够识别真菌,并以各种不同的机制对真菌做出反应”。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真菌并没有进化成像细菌、寄生虫和病毒那样显著的人类病原体。而植物就没有这么幸运,尽管植物和真菌具有长期和密切的互动关系,但真菌是显著的植物病原体,每年毁掉的世界收成占到了百分之十左右。
  遗传缺陷让真菌有机可乘
  在识别真菌的蛋白质中最重要的一类是Toll样受体,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们类似于一个被称为Toll的果蝇分子。作为受体,它们会在遭遇来自真菌和细菌的蛋白时开启,并关闭细胞内的其他反应。一个法国研究小组1996年在《细胞》杂志上发表报告称,Toll受体基因发生突变的果蝇会异常容易地感染曲霉属真菌。在人类白血细胞中,尤其是两个Toll样受体——TLR2和TLR4似乎就卷入了身体与真菌的鏖战之中。
  2008年,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证明,TLR4具有抗真菌的作用。研究人员对接受骨髓移植后又发生曲霉属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约10%到15%的移植患者会发展成危及生命的曲菌病,但现在尚不清楚为什么其他85%至90%的患者能逃过此劫。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遗传基因引发了已病者体内的TLR4发生故障。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TLR4,这些患者的免疫反应或许就已被削弱。对造血干细胞捐赠者的此一突变进行基因检测,或许有一天就能确定哪些患者在移植后需要特别的照顾或注意。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去年发表的两份研究报告也描述了遗传缺陷会导致真菌疾病易感性的增加,证实其他受体在真菌防护中的作用。其中一个便是dectin-1,dectin-1于2001年被首次确认为真菌防御的关键因素。Dectin-1伙同TLR受体可制造出既能攻击真菌又能部署其他白血细胞协助抵抗感染的物质。
  去年10月,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一个特殊家族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在该家族中,其他方面均为健康的妇女似乎特别容易在阴道、手指和脚趾部位发生慢性念珠菌感染。研究人员发现,是一种遗传性基因改变导致了dectin-1缺陷。
  第二个研究小组则调查了另一个家族,该家族的成员容易周期性感染念珠菌,有时甚至是致命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主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另外一种遗传突变也可使一个人更易遭受真菌感染的侵害。当dectin-1检测到真菌时,它会激起一个链式反应,将免疫细胞设置在战斗模式。研究人员发现,突变会干扰该链中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一个被称为CARD9的分子。在这种情况下,dectin-1虽然被正确触发,但该机制堵塞了之后更远的路线。
  虽然这样和那样的发现为理解免疫系统如何工作带来了新的认识,但人们对于人体究竟如何处理与真菌关系等更多问题仍是云里雾里。最令科学家揪心的问题则是,与宿主细胞关系如此紧密的这些生物体是如何做到在不触发警报的情形下生存和繁衍的。
  真菌披着“隐形斗篷”
  于是,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了会引发肺部感染的组织胞浆上。这类真菌孢子生长在被称为巨噬细胞的白血细胞内。巨噬细胞是一种先天免疫细胞,负责摧毁像真菌这样的入侵微生物。
  虽然组织胞浆使用的隐形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谜团,但科学家最近报告说,曲霉属真菌也许能躲开免疫系统,它从哈利波特那里借来了工具:隐形斗篷。
  虽然人体吸入的每立方米空气中可能包含一千个甚或更多的曲霉属真菌孢子,但免疫系统似乎都不会察觉到。科学家们一直不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终于,在2009年8月的《自然》杂志上,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一个解释: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对孢子作出反应,是因为免疫系统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通常情况下,孢子外层覆有一层小纤维茸,也称为“棒形层”。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纤维本身并不刺激免疫系统。然而,当研究人员从细胞外层去除这些纤维茸时,裸露的孢子激起了强烈的免疫反应。
  由此看来,棒形层可能允许真菌孢子隐藏在体内,一直等到有利于发芽(如死亡)的条件出现。研究人员还发现,当曲霉属真菌孢子开始生长时,外覆层会瓦解,免疫系统此时就开始发威。
  不要小瞧任何一种真菌
  科学家们最近还发现某些真菌还有其他的诱骗技巧。在今年3月18日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揭示,一种能够攻击植物的真菌属成员可彼此传递基因,而这种横向传递能力被认为几乎只可发生在细菌中。这一发现意味着,能够对药物产生基因抗性的真菌在理论上可与邻近生物体共享此一秘密。
  更令研究人员震惊的是,这些真菌交换基因简直轻而易举。研究人员只是把不同的真菌基因样本并排放在培养皿中一起培养,就跟踪到了基因的转移。这跟大自然中发生的情形没有太大不同。
  虽然没有人知道是否还有其他真菌也能如此轻易地共享基因,但此项发现强化了绝不应低估任何一种真菌的思想。为了成功地征服感染,下一代疗法必须做到一次击中多个目标。
  有研究人员将目前的真菌治疗方法比作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癌症疗法,那时大部分癌症疗法的设计将快速增长的细胞而不是特定的癌细胞作为靶标。今天,医生拥有的很多药物可集中火力攻击恶性肿瘤细胞的特殊缺陷,药物鸡尾酒处方也可使几种癌症机制同时失效。真菌感染似乎有类似的复杂性,包括共享非靶标细胞的特性等,因而也将需要同样复杂的治疗方案。(冯卫东)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1:18
付萌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付萌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付萌大夫提问
付萌的咨询范围:
真菌性皮肤病、药物过敏性皮肤病、重症皮肤病
付萌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皮肤科好评科室
皮肤科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真菌药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