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慢性病是慢性病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的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2013年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的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中国论文网 /6/view-5115616.htm  然而,医学上称癌症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正确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患者与癌症和平共处,甚至不治而愈也并非奇迹。   2013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你了解癌症吗?(Cancer,did you know?)”,旨在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知,消除公众对癌症治疗的恐惧,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减缓并最终控制癌症死亡率增长这一目标。   癌症的真相   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我国居民一生患癌症的概率为22%,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欧阳学农解释说,《年报》发布的肿瘤通常指癌症。“癌症离我们很近,却并不可怕!”   癌症缘于身体失衡状态   癌是一种人与自然失衡的状态,是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造成“癌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人生活习惯违背了自然规律,由于现代环境的变化、饮食的变化、生活压力的加重、情绪的变化、起居无常等众多因素作用于人,使人由“健康状态”逐步进入了“癌状态”。如果人们还不及时纠正这种状态,正气受损,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将导致症瘕积聚的产生,癌肿自然就会发生。   其实,自远古人类诞生的时候,就有了癌症,人们在3000年前的木乃伊当中就发现了乳癌。比《黄帝内经》更早的书籍就记载了很多种类的“瘤”,这就是癌症。但过去的人类癌症发病率很低,癌症成为人类健康大敌的时段,在中国就是最近30年,在国外也不到100年,所以有人称它为“文明的惩罚”。社会进步速度越来越快,环境被污染了,饮食被污染了,生活方式改变了。所有这一切导致人们的身体进化没有跟上,因此就“生病”了。   随着人类生存压力增加,生活方式剧烈改变,环境迅速变化,生命体和所有细胞都面临着新的生存压力。因此,这种生存选择、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让部分细胞发生了癌变。另外,人类以前是以果实杂粮等素食为饮食主体的,素食主要是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但自从学会用火之后,人类开始以吃荤为主。现在餐桌大大丰盛,肠胃进化跟不上了,因饮食失调引起的癌症就大大增多,今天城市里发病率快速飙升的都是这类肿瘤。   一个渐进的慢性过程   癌症也像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癌症发生、发展的过程很慢,有一个长期渐进而积累的过程。癌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致癌因素形成;第二个阶段是身体的机能出现运作失常的生理性病变;第三个阶段是出现癌细胞。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后,或者说,一旦有了癌细胞,如果采取措施,把所有的致癌因素都控制起来的话,在免疫功能的作用下,不但不会形成癌瘤,那些癌细胞也是会被消灭的。   值得提醒的是,每一个人的体内都包含癌细胞,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癌细胞都会癌变的。从正常细胞到癌细胞到癌症,最快5年,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而且,单个癌细胞还不足以为害。只有在这些癌细胞的生长、繁殖不受限制,不断增多,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形成相当的“势力”,才会出现症状,构成对机体健康的生命的威胁。因此,我们把癌症看作一类有众多因素参与的,主要涉及自身内在细胞代谢的,常有着缓慢发展过程的“内乱”。   每个人身上都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抗癌基因。一般情况下,它们都处于封存不动状态,但在特殊情况下,原癌基因被激活或抗癌基因丢失,人就会患上癌症,原癌基因的被激活和抗癌基因的丢失,常常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等外界因素有关,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加剧“内乱”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不同的种子适合于不同的土壤,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同一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也会发生变化。先秦时齐人晏子曾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原因无他,就是水土变了。其实,“癌”的发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人体本身就是由细胞构成,每一个细胞就像一粒种子,如果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下,就好比拥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种子就会茁壮成长,否则,土壤不好优良品种也没有用,最后还是长不好,只能变化产生“癌”。   癌症的本质是慢性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很少听到癌症,那时最多的是炎症,就是细菌病毒感染人体,那时用化学药物杀死细菌,用抗生素就可控制。后来人们就用对付炎症的办法来对付癌症,希望借助化学药物来彻底杀死癌细胞,只注重“三光”对策,手术、化疗、放疗等“杀光”癌细胞。   其实癌症与炎症是不一样的,炎症是“外敌入侵”人体(致病菌侵袭机体),而癌症是“内乱”,是一类有众多因素参与的,主要涉及自身内在细胞代谢“紊乱”的,常有着缓慢发展过程的“内乱”,是自身的细胞出问题了。   关于癌症属于哪一类疾病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研讨,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正式公布癌症是一类慢性疾病。从此,癌症便定了性。   癌症的本质只是一类慢性病,它具备“多因素、深层次、长时间”的特点。首先,癌症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身患癌症,其因素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先天因素是次要的,后天因素才是主要的。后天因素又可以有饮食、习惯、压力、辐射、医药、环境等因素。人得了病,就说明你犯了错误。如果是患了癌症,就说明你好多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从深层次来说,有的人很多方面做得做得很不错,只是某一个方面犯错误的程度比较深。比如说有的人嗜好吸烟,每天两三包,甚至还多。长时间,一旦患上癌症便是一些治癌因素长时间在一个人身上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前些日子还好好的呢,怎么一下子就得了癌症呢”,“我什么感觉也没有啊,怎么一体检却查出是癌症呢”,好像是突如其来的一样。尽管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病情会呈进行性发展,但也跟大多数慢性病一样,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短时间内不会发作,从发作到死亡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把癌症当作一种慢性病看待,在理论上是有依据的,临床上也是可行的。
  世卫组织同时指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得到预防。预防癌症要避免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烟草、体重超标、酒精、感染、环境污染、职业致癌物、辐射等。同时,通过早期诊断和筛查发现癌症,能够大幅提高癌症治疗成功的可能性。   过度治疗击垮病人   在所有有关癌症的各种说法中,有这样两个版本的“三分之一说”,让人无法释怀。一种是官方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说法: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根治,三分之一的经过治疗可以长期生存。另外一个关于中国癌症死亡患者比例的说法则来自非官方: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被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   打破中国式癌症观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两个三分之一说符合我个人的体验,也解释了我对周围那些癌症患者的观察结果。”这些话如果出自一个普通的医生之口,可能还不够有更大的说服力,可是当说出这些话的人是凌志军,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作为著名的作家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在2007年2月,凌志军被诊断为患“肺癌、脑转移”的概率为98%,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他活不过3个月。然而五年后的日,新一轮复查结果出来了:颅内病灶几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见新的异常,癌胚抗原指标回归正常,手术后幸存的那片肺叶生长壮大起来。连医生都对他说,“不要再把自己当作病人啦!”   在我们国家,癌症患者面临的情况非常糟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三年内死去,能够活过五年的只有20%左右,因此,在中国人看来,癌症是一种离死亡很近的绝症,这就是中国人的癌症观。在中国,得了癌症生存率很低,家里谁生了癌,那可不得了,全家总动员,找关系找医生,不顾一切花钱治疗,最后搞得人财两空。许多人一听说是癌症,就极度的恐惧,谁得了就意味着死亡,如果活着也是半死不活的非常痛苦。   比较一下美国与上海,癌症的年发病率相同,五年生存率却大不一样,上海30%-35%,美国是70%-75%。为什么?别人不把生癌当大事。   在中国,从特殊的老牌“癌症县”,到民间总结的“癌症村”,都只是中国汹涌癌情的“地标”。在广大的城市地区,即使不看统计数字,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身边罹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近年来死于癌症的名人的名单在不断拉长,也令人在唏嘘之余,不时感受到癌症严峻的发病形势。   美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投入650亿美元进行癌症的研究治疗,与癌症宣战,加大治癌的力度,但结果是癌症的死亡率节节攀升。八十年代后期癌症是治不治一个样,过度治疗引起人们的思考,如肺癌化疗过度带来了高复发率。九十年代中期,人们注意到过度化放疗的危害,反对过度治疗,重视适度治疗,认为仅仅治疗躯体症状是不对的。到了21世纪,靶向治疗、自然疗法等受重视,提倡通过饮食、中医中药等等来治疗癌症。人们发现很多情况下对待癌细胞不一定要“赶尽杀绝”,有时也可以促使其 “改邪归正”,经过改变生活环境来诱导细胞进一步分化,就像“问题孩子”在一定方法的“调教”下可以“改邪归正”,使癌症的坏细胞转化成接近正常细胞了。而诱导分化的同时,也促使了癌症细胞进入正常的自我死亡程序而自然死亡,这叫“诱导凋亡”,因为通常情况下癌细胞是很难自我死亡的。这也就成为治疗癌症的一条新思路。   不比不知道,我们的中国式癌症观和国外的一比相去甚远,而凌志军的经历给了我们打碎中国式癌症观的最好机会。即使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是有希望的,在国外,人们认为:“我们要么不会患上癌症,要么可以治愈癌症,要么可以长时间的与癌症共处。”   癌症最忌“过度”治疗   在肿瘤治疗方面,存在一种对抗思维模式。即治疗方案过于强调对肿瘤的彻底杀伤或根治,其出发点是“以病为本”,而非“以人为本”。这种“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战争模式,导致疗程过长、剂量过大或手术范围扩大。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积极治疗有可能导致过度治疗,使原本虚弱的体能状态继续下降,加重心理负担,破坏自身免疫和抗瘤能力,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医源性缩短生存时间。特别是某些病情严重的晚期患者,积极的创伤性及毒性抗癌治疗,以机体正常功能状态的丧失为代价,治疗强度超越了肿瘤侵犯范围和患者耐受限度,使本已失衡的机体调控作用更加恶化,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检查过度、手术过度、放疗过度、化疗过度、用药过度。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肿瘤专家厄尔的最近调查,越来越多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前还在接受化疗或其他对身体损害极大的治疗,这些治疗对他们来说,可能弊大于利。厄尔与同事对年死亡的215488名癌症患者的最后治疗状况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1993年,近10%的晚期癌症患者在临终前两周还在接受化疗,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将近12%。调查还显示,临终前一个月在ICU(重症监护室)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比例从7.8%增加到了11%。而国内也有资料显示,15%的晚期癌症病人在过度和不合理的治疗中加速死亡。   临床现实已经明确提示,在患者身体状况不佳、体内肿瘤负荷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应用攻击性较强的疗法,有可能出现癌细胞与患者生命“同归于尽”的治疗结果。近年来,随着医学人性化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不管是健康人还是肿瘤患者,都应以“活得好”和“活得久”为最终目标。其中“活得好”是基础,只有生存质量高,延长寿命才更有价值。所以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来讲,应慎重对待没有肯定延长寿命作用的攻击性治疗;对某些不具有再次放、化疗指征的患者,一味地追求肿瘤局部的消退而不顾及全身情况,往往适得其反。   “人瘤共存”可延长生命
  与癌症和平共处或带瘤生存,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且也是可以实现的。它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努力的方向。   传统肿瘤治疗手段中存在着尚未突破的瓶颈,那就是转移和复发的概率居高不下:肿瘤患者在手术、放疗、化疗后的3个月内转移、复发比例接近半数,一年内的复发比例则更高。这是因为,手术、放化疗等都只能针对已知病灶进行治疗,潜在危险依然存在。而且单纯的肿块切除或大剂量、大面积放疗、化疗也并不一定能提高治愈率。同时,放疗、化疗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肿瘤细胞,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将其清除,过度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还会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   中医认为癌瘤的病机是“毒发五脏”(全身性疾病),“毒根深茂藏”(病灶由里及表、隐蔽而广泛)。治疗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疗方法或祛邪消瘤,或扶正培本,目的是治病留人。中医和西医各有长处,要更新对癌症的认识,现代循证医学观点与中医辨证论治疗殊途同归,把癌症当作慢性病,注重治疗有度,像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长期“带病生存”一样,癌症也可以在“带瘤生存”中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肿瘤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近年开展的分子靶向治疗,可以缩小肿瘤或使肿瘤细胞生长缓慢,就是把癌症当慢性病治疗,从而改善症状,延长生命,这与中医“带瘤生存”的理念是相通的。   因此,对肿瘤病人来说,仅仅解决肿瘤负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治疗上重要的还是赢得有效时间,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依靠自身防御系统来对抗肿瘤。与西医肿瘤治疗法相比,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加专注于恢复机体内环境稳定,调节免疫功能,这就很好解决了手术、放化疗过程一直存在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难点。对于年龄大、体质虚弱或不能手术、放、化疗的患者来说,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也可以明显控制肿瘤的增殖、扩散,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临床实践证明肿瘤患者长期生存不再是梦想。   癌症治疗需要个体化   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各种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但实际临床效果并不确定。而盲目使用昂贵的新药或新的手段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科学的最佳证据”,但并非要求对某种肿瘤给予千篇一律的固定治疗,肿瘤的治疗已进入了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时代。   无论什么癌症,都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情况来制订治疗方案。同样的癌症、同样的位置,只要病人不同,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即便是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瘤体内,其瘤细胞也是不同的。往往消灭了一种,另一种还存在。因此,要做到“因人而异”,实施个体化治疗。   癌症早期靠手术,晚期靠调理,对医学而言,重点是中期癌症的合理治疗。中期的病人治疗并不是一概而论,也不是所有的癌治疗都有效果,而是要根据病人的什么部位,如肺癌、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等,这些不同的部位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样还要看癌是什么类型,癌里面有分化好的、中的、差的,以及细胞有大细胞的、小细胞的等等,这时候要综合判断一下,在一个特定的癌症病人身上哪一种方法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要避免那些无效的治疗。   总之,治疗上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就是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癌肿情况,以及癌肿的生物学行为,综合起来决定采取最适合这个患者的方法。   癌症患者的心理枷锁   有一位细胞形态学专家痰里微微带着血色,他让学生涂张片子看看。镜下的异样细胞让学生不敢妄下结论,于是请老师过目。不料,这位专家只是往显微镜里瞅了一眼,便猝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原来他看到的是癌细胞。这位形态学家的死因不仅是由于恐惧,而且是死于信念。当人或动物认定自己生还无望时,这种认定自己必死无疑的信念有时也会造成死亡的悲剧。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大敌,“谈癌色变”并非夸张,不同的人会对自己的厄运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科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发展与人们对癌症的认知和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误解让癌症更可怕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13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你了解癌症吗?关于癌症,人们往往视之为绝症。   患了恶性肿瘤的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得知患癌时的极力否认,继之悲观绝望、焦虑、害怕以及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病情演变。在不良情绪状态下,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作用,可促使癌细胞转移,导致患者提前死亡。这种情况在临床比较常见,患者本来精神状态很好,在得知患有癌症后,病情急转直下,在被查出患上癌症后过度恐慌,精神溃败程度甚至大于身体遭受的创伤,不能够配合医生的治疗。把癌症当作慢性病来治疗,就是希望患者积极面对自身情况,配合医生治疗。依靠科学规范的治疗手段,癌症患者也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普通慢性病患者那样正常生活,正常工作。   “癌症是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癌症已成为常见、多发的慢性病之一,但是目前1/3的癌症是可以治疗的。”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表示,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6年就把癌症列为慢性病的行列,但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不能正确对待。   正是因为对癌症的误解,导致人们“谈癌色变”,将癌症视为不可防、不可控、不可治的绝症,实践证明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动物。意识保持正常,意识主宰着生命的活动。意识紊乱,生命的活动就会陷于混乱。心理健康不仅能有效地预防癌症,还有利于癌症的治疗。相反地,则会增加癌的活动能力,破坏人体自组织的抗癌维生活动。   七成癌症患者是被自己吓死的   “在癌症患者中,大概有70%的患者是被自己吓死的。”肿瘤治疗专家何裕民教授表示,“肿瘤患者中,有66%的患者患有抑郁症,10%患有精神衰弱症,还有8%患有强迫症,这说明至少84%的肿瘤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过去认为得了癌症就没有几个月可活的见解和宣传,制造了癌症恐怖,对治疗不利。
  肿瘤病人的不良心理表现主要有恐惧心理、悲观心理、抑郁心理、脆弱心理、敏感心理、焦虑心理、仇视心理、否认心理。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和精神应激情况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过度紧张,发生不同步机制,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及细胞抗体生成减少,不仅削弱了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了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   俗话说:“百病皆生于气”;“万病源于心”。恶劣的情绪对人健康的损害,甚至比细菌、病毒更厉害得多。情绪可以杀人,亦可以救人。良好的情绪,犹如一剂心药,对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是任何药物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减轻癌症病人的心理压力本身就是治疗,甚至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治疗。   破解的钥匙在哪里   就像失常的心理会成为致癌的前提一样,健康的心理同样是战胜癌症的重要条件。许多事实证明,一个决心战胜癌症的人,能够存活和延长生命的机会要多很多。不过,有很多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身患绝症,便不思饮食,悲观失望。在危及生命的癌症面前,建立足够的信心和保持异常的冷静确实是一种很难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任何帮助癌症患者克服、纠正、消解劣性情结或情绪,使他们配合治疗,充分发挥机体的免疫功能。   最初,医生采取回避的方法,隐瞒、虚报病情,尽可能让当事人不知晓,美其名曰“保护性医疗”。然而在多数情况下,纸终究包不住火,面对几乎无休止的化放疗,大多数患者很快就明白了一切。现代医学强调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当事人适当的部分。这比直截了当地和盘托出或一味地隐瞒是一种进步,但这仍不能解决癌症患者真正的心理问题。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肿瘤临床医师在临床上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给予患者一些善意的劝说,但效果很不理想。显然,在很多情况下,临床肿瘤科医师的善意疏导的话,常被患者视作职业用语,而精心安排的讲座、探访等,常被视作“作秀”,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圆桌诊疗”融合了集体治疗、心理疏导、示范疗法、情境疗法、认知疗法、交友疗法等的精髓,已成为医生与患者携手应对癌症的重要法宝之一。所有求治者围着圆桌坐下,接受医生的挨次问诊,解答他们的问题。在座的人谁都可以提问,相互间也可窃窃私语、相互交流。在“圆桌诊疗”中,病人相互间交上了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倾诉、相互支持;医生在根据问诊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圆桌诊疗”为癌症患者点燃希望,这样的实战胜过了长篇大论的说教。   链接>>>你有“癌症性格”吗?   1、当你感觉到强烈愤怒的时候,你是否能把你的感受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2、你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毫无怨言地把事情做好?   3、你给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可爱的、值得信赖的好人吗?   4、你会经常感到孤独、被别人排斥和孤立吗?你认为自己在很多时候都没有价值吗?   5、你非常满意你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并且对想做的事一定会全心全意?   6、如果从现在开始你只有半年的生命期限,你会不会把正在做的事情继续下去?   7、如果有人说你的病已到晚期,你是否有某种解脱感?   正确答案:1、是;2、不是;3、是;4、不是;5、是;6、会;7、不会。   结果分析:如果你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有2个以上是不相同的,就说明你具有潜在“癌症性格”的特征。但也不必紧张,性格只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个诱因,它是会随着后天的人生阅历和环境因素而改变的。因此,你不妨做个心理咨询,听听他们对你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扬长避短,改变你的性格缺陷,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遵循平和、宽容、豁达、善良、乐观的心态去生活,是避免“癌症性格”的好办法。   癌症发生在“舌尖”上   “癌”字由很多口组成,由此可见,“口”是致癌防癌的关键。看似简单的一日三餐不仅为生命提供能量,还潜藏着生命玄机,饮食习惯足以决定健康趋向。   三分之一的癌症都是吃出来的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全世界所有癌症中大约1/3是吃出来的。近20年来,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胃、食管、肝、结肠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六七成。很多专家表示,人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30%-35%要归咎于不良饮食习惯。癌症分为“贫癌”和“富癌”。贫癌有食道癌、宫颈癌,主要是由营养不良导致的;富癌有乳腺癌、胰腺癌、肠道癌、前列腺癌,这类是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癌症是一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饮食往往是一个诱发过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家赵东兵介绍,饮食占有最大的影响力,占有35%,与食物相关的食品添加物也占了1%。研究已经发现许多食物中的物质与癌症发展有关,包括食品添加物、烹调方式、食物的保存方法、环境污染物质与药物残留透过食物进入体内。   错误的饮食习惯“招”来癌症   “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癌症”,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哪些饮食习惯不好甚至会招来癌症,大家未必清楚,赵东兵专家阐述道:“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三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最易招来癌症。”   ↓错误饮食习惯一:熟食开封后忘记保存、高温油炸食品吃的不亦乐乎。   致病基因:贮存与烹调。   应对措施:最好的方法便是一次买少一点食物,不要堆一大堆在家里发霉,而且少吃腌制、罐头食品。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放冰箱,贮存时间太久的食物应丢弃。肉类尽量少吃油炸的,如盐酥鸡、炸鸡、炸排骨等。因为高温使油脂在高温下分解,易产生致癌物质,而高温油炸使肉类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产生胺类衍生物,也有试验动物产生肉瘤的报道。以炭火烧烤肉类时,其中的油脂滴在炭火上,会产生有毒性的“多环芳羟”随烟熏挥发,又吸收回食物中,故吃炭烤肉鱼类时常有一种特殊风味,但此种化合物却是致癌物质,所以烤肉时时最好用锡箔纸包起来烤,肉与炭火也不要太接近,烧焦的部分不要吃。花生、豆类、玉米等贮存在湿热环境中,易滋生细菌,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很强的致癌物,亚洲、非洲地区的肝癌常与之有关,因此食物要妥善贮存。
  ↓错误饮食习惯二:常吃香肠、腊肉、肉干、火腿、腌肉等肉类制品。   致病基因:食品添加物。   应对措施:制造香肠、腊肉、肉干、火腿、腌肉等肉类制品时,为了抑制细菌生长,同时增加肉类制品特有的红色,常添加硝酸盐亚硝酸盐。此类保存剂是一种合法的添加物,在允许范围内使用对人体应不致构成威胁,但若商家不合规定过量添加,或长期大量吃此类肉品时,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错误饮食习惯三:吃太多的肉类,摄取过量动物性脂肪,同时蔬菜水果却又吃得太少。   致病基因:纤维素摄取量过低。   应对措施:未加工之豆类、高纤维食物如全麦、糙米以及五谷杂粮根茎类及新鲜的蔬菜、水果都富含纤维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并刺激便快速排出,减少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时间,并冲淡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因此纤维素摄取多的人们得癌的机会比较低。此外研究亦发现自然界中有多种食物可减少癌症机会,如:十字花科食物(青花菜、花椰菜、芥蓝菜、芥菜、高丽菜、青江菜、甘蓝菜、小白菜、白萝卜等)及含硫之食物(洋葱、大蒜)等,这些蔬菜可以多吃。   健康饮食是最可行的防癌措施   美国斯坦福癌症研究院的科学家在近30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癌症发生”是一项长期的可逆性“工程”,在此“工程”之中,只要有段时间中断,整个“癌工程”就得重新开始。因此,不断改变食谱,品种尽可能多样化,做到营养平衡,比例恰当,特别是改掉固定不变的饮食习惯,吃“杂食”。   赵东兵也赞成这种观点,“只要大家能够饮食中注意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面对各种致癌危险因素侵袭时就可以形成巩固的防线,拒之于千里之外而后快”。   对于饮食防癌首先就需强调食物多样化,最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应占每餐的2/3以上,植物性饮食应含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和粗粮等。其次对于先前所说的那些易致癌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比如说烟熏食物、烧烤、腌制等,并且减少每天红肉的摄取量,最好用鱼和家禽替代红肉。同时要限制高脂饮食,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应选择恰当的植物油(如橄榄油等)。   链接>>>五类肿瘤的饮食“凶手”   谈到饮食与癌症的密切联系,首当其冲的就是消化道肿瘤,这里为大家列举以下五种最易受饮食影响的癌症。   →食管癌:吃得太快太热伤食管,避免高温及腌制食物。   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饮食过烫、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缺少有关。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进食过烫与食道癌的发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十分柔嫩,只能接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若常常吃过烫的食品诸如火锅、麻辣烫等,就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构成严重损伤,往往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遭到烫伤,反复烫伤可构成浅表溃疡,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以至癌变。当然,目前医学已经证明亚硝胺类化合物具备很强的致癌特性。食道癌高发区往往同时是人们经常吃腌制、熏腊等含亚硝酸盐较多食物的地区。   →胃癌:烧烤、腌制食品为癌症埋下“炸弹”。   全世界胃癌高发的主要地方在亚洲,中国的发病率也非常高,占了全世界的40%左右。许多胃癌的患者都是一些慢性的胃炎患者,他们存在三餐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和腌制熏烤类的食物等情况。特别是熏烤食品,食品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含有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它可渗透至整个食品。熏烤过程中,蛋白质在高温下,尤其在烤焦时会分解产生致癌的成分。此外大家切勿忽视饮水及粮食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偏高。而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胃中可能与胺类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很强的致癌物质。   →肝癌:黄曲霉素成肝癌的致癌凶手。   在我国沿海地区尤其在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发病率最高。究其原因是沿海地区气候潮湿,食物发霉的现象较为常见,所以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菌污染分布基本相一致,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与死亡率也高。其次是水源的污染,污染的水中含有致癌促癌物质,例如蓝绿藻毒素、腐植酸等。第三是和酗酒:酗酒明显损伤肝脏,加上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在这基础上可发展成肝癌也不能忽视。   →肠癌:常吃红肉惹的祸。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这与我们当下的饮食过剩、红肉进食过多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如长期喜欢进食红色的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的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将大大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因为人体在消化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时,产生的胆酸的代谢产物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以及可造成肠腔内厌氧菌增多,这些因素对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人们一直不改变饮食习惯,人体经过5-10年的刺激和发展,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发生癌变,最终形成大肠癌。   →其他癌:不健康的饮食导致其他各种癌症。   高脂肪与高热量的饮食与乳腺癌发生呈正相关,有报告认为高脂肪饮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生有关。喉癌、口腔癌与吸烟、酗酒有关,甲状腺癌与饮食中缺碘有关,鼻咽癌与饮食中亚硝基化含物(如亚硝胺)污染有关。   让健康再近一些   ――10条癌症预防的“金措施”   “癌症是生活方式病”。相关数据表明,引起癌症的原因,生活方式占了50%-60%,精神心理、个性因素20%-30%,环境因素10%-15%,遗传和生物学因素10%-15%。预防癌症,外环境是普通个人没办法控制的,但是防癌也可以从起居习惯、自身防护着手。一是在肿瘤尚未形成时,通过健康的饮食、生活、心理调节方式来进行;二是定期的防癌体检,是防治癌症的最好手段,但并不是做一些基础的抽血、B超等项目就可以了,应当做“针对性”的专业防癌体检。因此,防止癌症应该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起,摒弃吸烟、酗酒不良习惯,均衡营养,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坚持运动,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把“健康”拴在自家的围栏里。
  1戒烟。吸烟是很多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有20%-30%的癌症与吸烟有关,特别是男性肺癌,与吸烟数量及年数成正比。烟雾中的烟焦油、尼古丁、亚硝类等有害物质具有致癌启动性,不通风环境中的烟雾可使被动吸烟人患肺癌风险增大。同时,还要减少与污染空气、石棉、苯等物质的接触。   2减少油、盐消耗。饮食力求清淡。清淡意味着少油少盐,盐能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使胃黏膜的屏障机能丧失,致癌物质极易入侵造成胃癌的发病率提高,所以腌腊食品也要少吃。   3增加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不新鲜的食品中多含有亚硝胺,而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水果中的果胶、黄酮等物质具有防癌作用。   4运动有规律。运动防癌已成共识。几乎在所有防癌建议中,都有这么一条:规律运动。通常的建议是:强度不需太高,别把运动当任务,要有规律,能够坚持,不能有压力,以做完之后感到愉快为准,这种运动方式最能提升免疫功能。   5了解家族疾病风险。临床中,约5%-10%的肿瘤与遗传有关。癌症不会直接传染,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癌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恶性肿瘤遗传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说父母像遗传形象特征一样把肿瘤直接遗传给了儿女,遗传的仅是对恶性肿瘤的易感性。有调查表明,乳腺癌、卵巢癌、肠癌是遗传比例最高的三大肿瘤。   6每年看一次医生,而不是看病。癌症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的治愈率只有10%-20%,甚至更低。这条建议的意义在于,提醒大家不要有病了才找医生,即便没病,也应该至少每年一次找医生沟通自己的身体状况、取得建议,或者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有条件的应该每年做一次肿瘤专科体检。   7乙肝疫苗接种。乙肝有着明显的病情演变过程:乙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临床上,90%的肝癌患者都合并有乙肝。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因此,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肝硬化、防肝癌。   8避免不必要的雌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核心是“替代”,即补充作用,缺乏的人需要补充,不缺乏的人应用雌激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为过量的雌激素会打乱身体内分泌平衡,引起不良后果,如乳房胀痛、腹部酸胀有下坠感等,甚至增加患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风险。   9避免酒精、处方药物、快餐。酒精、处方药物和快餐的过度食用或滥用会造成很大危害,正如暴晒日光一样。   10了解癌症报警信号。癌症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或者症状和普通疾病类似,不好发现。但癌症也并非一点征兆都没有,若发现身体出现肿物,且逐渐增大;乳房内肿块或乳头排出血性液体;有吞咽梗阻感或胸骨后烧灼感;干咳或痰中带血;便血或排便异常;无痛性血尿;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特别是伴有呕吐及视觉障碍;持续性声音嘶哑;黑痣迅速增大或破溃出血;不明原因的进行性体重减轻等“报警信号”,要进一步到医院检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 慢性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