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能承受的压力多大的压力?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年轻人,迷茫时请向内探索
查看: 2081|
简七,让理财更简单jane7ducai最有爱的理财互助社区丨 推荐语知道简里里,是在豆瓣上,她是个有性格又可爱的心理咨询师。如果说,我们在寻找由外而内地提升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她便在帮你,从内而外地探索, ...
推荐语知道简里里,是在豆瓣上,她是个有性格又可爱的心理咨询师。如果说,我们在寻找由外而内地提升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她便在帮你,从内而外地探索,你和这个世界融洽相处的舒服姿势。推荐你阅读她下面这篇文章,如果喜欢,还可以订阅她的微信:简里里,ID: janelee1231,一起探索你的内心,勇敢尝试,积极行动。题按:@简里里这篇文章是2013年年末受网易花田邀请,和花田合作一个大的数据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写的。后来还专门开过一次媒体发布会,我还蹭上了一次电视。半年过去,我摘除了文章中的数据部分,留下了描述。写这篇文章的当时,正赶上家里有变化。我坐在家里人来人往,看数据看文献,想明白这件事情:所谓“剩女”,不过是这个时代发展的烙印。无论是姑婆的焦虑,还是自己的迷茫,都归属于这个时代。大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婚恋迷茫文/简里里 网易花田序2013年末,网易花田面对用户开放了四十六个问题,数万名用户勾选了自己的答案。对于这群年龄主体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管中窥豹,大致可以勾勒出这么一个形象:TA 满怀憧憬理想,身上也带着对三十而立的焦虑感。收入中等偏上,有些尚未实现或者正在实现的小理想,争取独立自由,也努力踏实生活。TA怀揣着对自己个人生活的构想,在大的社会潮流涌动中,独立行走也盼顾四周。TA对生活始终有那么一些不算满意;嘴上说要过自己独立的生活,却忍不住也讨好父母乃至社会的意见。TA在这个充满未知诱惑、机遇看似伸手即得的年代里,在社会的期望、父母的意见和自己的喜好之中,天人交战。TA急于努力地做自己,又不能摆脱社会期望的压力。在两者左右轰鸣之间,TA多少有些扭捏作态,大汗淋漓、还努力保持微笑。究竟是做“别人”,还是做“自己”?这是一个问题。(一)我的青春面貌1. 我要你我两个独立的个体,彼此尊重地相爱一个25岁的女孩子,从家乡来到北京独自一人生活。她说她来北京两年当中学习到的东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生活变得有趣,未来充满不可预知的希望。她想要寻找一个男生,可以无房无车,收入相当,但要有眼缘。他可以没有现在,但要有可以努力实现的未来。“他要有趣,有责任感” ,“我们能有共同的语言,一起成长”。父母不会干涉自己的感情,“如果和父母真的有分歧,我会说服他们”。这是一个花田用户在接受北京爱家广播的访问时候对自己和期望伴侣的描述。这是一个年青人的典型样貌。他们追求爱情,渴望灵魂伴侣。他们对于婚姻的态度“顺其自然”,家庭背景、现实条件并未被纳入首要的考虑因素之中,甚至收入高低也并不那么重要。感情最重要。在感情里面,他们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不将恋人归为己有;也注意保护自己的空间和独立性。在私密的性生活方面,他们不归属教条,视感情而定。不儿戏,亦不束缚。对身体和心理出轨都有几近于零的容忍度。我爱你,可是你我这样独立地两个人,要彼此尊重地相爱。2.未来尚不明晰,现实让我焦虑不安剩女标杆已悄然被移至30岁,25岁不再被归为“大龄剩女”的队列。大家开始为“剩女”正名,鼓励女性应有自己选择的空间。可有趣的是,在婚恋网站上面注册的用户年龄越来越小。排除网易花田很萌人人喜爱的因素,这些数字似乎在说,对于摆脱单身生活,人们也许比以前更焦虑。他们羡慕《绝望主妇》里主角的独立果敢,喜欢《破产姐妹》里面Max的毒舌和不理会他人眼光:年龄婚姻统统不能成为气场强大内心自由的束缚;同样是他们,也被高圆圆《我们结婚吧》中女神剩下,被家人催逼被职场欺负的局促生活,虐得体无完肤。下一个是我怎么办?于是在完成了一系列对爱情和婚姻,独立自我,双方尊重的美好愿望和努力憧憬之后,他们掉入嘈杂具体的现实之中:你什么时候结婚?跟什么样的人结婚?柴米油盐你赚几分几两?结果用户调查之中,大家普遍认为25岁-30岁之前结婚最好;最希望伴侣的职业是教师,其次是金融财务工作者,再其次是医务工作者。“社会理性”回归。 如果足够幸运,我也想按部就班地、过稳定生活。3.“懒”还是“拖延”?既想要忠于自己感受、不受现实捆绑的爱情,又受制于头脑中“社会家庭观念”——兴许也不难理解这二者交战之下,人们产生出奇怪的行为:他们说常常在学习工作中遇见自己的爱情——却长时间泡在社交网络上; 他们抱怨说,自己社交圈窄,所以至今单身——却很少愿意参加网站组织的线下活动;他们想马上有对象,寻找灵魂伴侣——但是他们足不出户:绝大多数人最近一年没有相过亲;其中还有一些人,上一次参加朋友聚会这件事还发生在遥远的2012年。请问找对象这件事情上你这么懒,这么拖延,这么纠结,你妈妈知道吗?(二)我要独(“作”)立(死)——打开潘多拉的盒子1.社会这是个有趣的年代。信息爆炸,地球变得扁平。社会像个飞速旋转的陀螺,来自于地球各个角落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向这一代年轻人排山倒海一般地扑面而来。受大量西方思潮影响的年轻人,看得到机遇,未来仿佛唾手可得。他们要变化,要探索,要打破集体的纸牌脸孔,建立自我的样子。而一位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精神分析项目的德国心理治疗师和精神分析师Antje Haag在她的书中,这样描述她所见到的中国:中国作为集体主义社会,即使是今天,“个人的关系结构仍然以纵向关系为主线,也就是父母-孩子这条线。而在个人主义社会中,关系是以横向为主线,比如夫妻和朋友关系” 【1】。“在中国,关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个人,脱离关系意味着恐慌”【2】。 西方的“个人主义”,在中国文化浸染的社会环境之中,仍旧显得不合时宜。2.家庭父母一代经历过时代创伤、变迁,大的机遇和无常变化。他们内心渴望安定,深知变化的风险。面对渴望独立,追求变化,建立个性的年轻人,父母和子女之间,剑拔弩张,充满担忧、控制和反抗。更有趣的是,最近一份对于90后的调查报告【3】说:“虽然今天 90 后的父母, 很大程度上用相对松散的方式养育子女,但作为独生子女,仍然很少承担真正意义上自我决定。包括上学,专业选择,就业选择甚至婚姻等很多重要决定仍然主要由父母做出。因为父母的强大,反倒给了孩子更少的承担挫折的机会。缺乏自主决策的机会和实践,极大地影响了年轻人自主的能力”。年青一代一面争取独立,一面深受家庭的影响。3.个人一方面社会尚未赋予个体足够的保障和安全感,小家庭里面父母和儿女的个体边界并不清晰,时代留下的创伤尚未修复【3】——似乎这个社会尚未准备好让年轻人的自我茁壮成长;而它确实让这一代年轻人看到了巨大的、诱人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都会觉得孤独。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在读博士Amir Hampel 在做一个跟中国青年人有关的研究,他2012年末来中国做田野调查。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年轻人对于“星座”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和迷恋。而在当当网的2013年畅销书排行榜中,“流行心理学”(包括个人成长和探索,儿童教育,心理学和成功学)相关的书籍占据四成左右的位置。人们用星座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甚至用这样简单的归类方式,为自己寻找到归属感;人们用对“心理学”的兴趣,来表达对自己和他人的好奇、探索,并寻找疗愈。这个潘多拉的盒子被徐徐打开:我想知道我是谁,我生存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空间,我能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三)在“建立自我”和“社会期望”二者之间,找一个舒服的姿势1.探索—留意自己身体里面过时的记号 讲个遥远的故事。1944年冬天,在二战末尾,荷兰德占区有四百五十万荷兰人遭受饥饿,一万八千人饿死。后来科学家发现,几十年后,当年饥荒时候出生的孩子——此时已经成长为50岁的中年人——他们比饥荒之前和之后出生的荷兰孩子都更肥胖,更容易有心血管疾病【4】。对于这个现象,科学家其中一种解释是:还在子宫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学习这是怎样一个世界。这群饥荒年出生的婴儿,他们习得这是一个匮乏的世界,即便成年许多年之后,他们的身体还是不忘早年饥饿的经历,尽力储存脂肪,来准备下一个冬天的到来。你的身体会根据过往的记忆为你储备将来。即便现实社会已经发生变化。再举一个例子。有研究表明人脑中负责抽象思维的前额叶在人长到25岁时候才发育完成【5】,在这之前,人的认知能力都还在不断变化,我们不断地去适应变化的社会,不断地学习和调整。这是来自基因的选择。在人类平均寿命为20-30岁的千百万年间,25岁这个节点停止发育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的身体,带着人类千百万年对环境的记忆烙印(比如一个预期寿命只有30岁的进化压力),帮助我们安全生存。也许你30岁了,没有婚配的对象,不喜欢正在做的工作,但有种种压力期待你“别折腾,安顿下来”。这压力可能来自于一个一直不给个人选择的社会传统,或者来自于一个预期寿命只有30岁的进化压力。而现在,当你拥有更长的寿命 ——你是否仍然需要赶在25岁的时候,慌忙去做你人生重大的选择?其中之一是:你选择怎样的伴侣共度一生?另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你身处的社会是否发生变化?它究竟有没有给你选择和尝试的空间?2.尝试—你想要什么?你认为25岁结婚必会带来幸福;或者35岁的单身必会遭遇痛苦?哈佛大学幸福实验室的领导者Daniel Gilbert和他的同事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人们根本没有能力预测自己未来的喜好【6】。他说我们的进化决定了我们深信当我们得到了希冀的东西(或人)我们就会更幸福,以此来保持我们对未知的乐观。而实际上我们有一个幸福阈值,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一段时间过后,我们的幸福感仍然会回归这个阈值附近——无论是经历死亡,或是中了彩票。神经科学对此亦有解释。我们想像未来的时候,同我们感受当下真实事物使用的是相同的脑区。换而言之,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并非理智,我们使用我们的想像,用自己的感受做了一个模糊的判断。我们认为彰显个性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或者缩进安全的社会外壳之中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这可能都正确,亦可能都不正确。Gilbert说,你必须尝试不同的事物以确定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尽管你可能会需要面对幻想和实际有别所带来的失望【6】。在你真正尝试之前,'Be caref you might receive it' (小心你所许下的愿望,因为也许它们会变成真的)。3.行动—你会不会付诸行动?你想要去认识新的朋友,却迟迟不肯出门;你想要稳定的生活,却被搞艺术的男朋友吸引地神魂颠倒。如果当你面对生活不断抛给你的难题,理智和逻辑总是能够引领你——那么,这个世界的运转就容易多了。人的大脑中,负责逻辑、策划这样高级思维的部分,叫做前额叶。有趣的是,它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最迟发展出来的。同时我们也有负责更为原始思维活动的脑结构——低等动物也有的那一部分,被叫做蜥蜴大脑(Lizard Brain)【7】。前额叶并不因为其功能更加高级,就对我们的行为更有影响力。实际上,人的蜥蜴大脑足以让我们在日常作出无数不理智的事情。这种影响以至强大到足以让经济学中,对人性的根本假设:人的行为都是理智的、被利益最大化所驱动的——作出修正,导致“行为经济学” (behavioral economics) 流行。这也不难解释当你注册了网站,准备相亲,却迟迟不肯出门这样莫名其妙的行为。所以,当你尝试之后,做了自己的选择,你是否真的会为之付诸行动?结尾这是个有趣的时代。但也并不那么出乎意料。亚洲文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传统价值观,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也使得身处其中的个体,更需要、也更努力地在迷茫中探索自己。“尽管全世界的婚育年纪都在增长,亚洲却增长非常显著”:日本、南韩和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结婚年纪突飞猛进。“在日本,三分之一的女性在三十岁出头的年纪仍保持单身,其中大概一半不会踏入婚姻”【8】。新加坡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阶段。新一代年轻人接受更高等、更开放的教育,传统思潮和新的思潮碰撞,大批的年轻人推迟结婚,或者保持单身。以至于新加坡政府自己国营了一个婚介机构【9】,来推动更多的人迈入婚姻。其时任的总理李光耀也曾公开表示,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结婚养育后代,是国家的损失。这对于国家当然是损失。对于你作为独立的个体,是损失还是乐趣,并无盖棺定论。我们请你:向内探索。探索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想要的生活;勇敢尝试。在尝试中了解你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给予你的空间丰满或是局促;积极行动。在自我发展和社会期望之间,找一个舒适的位置,积极做出改变。探索的过程并不总是令人欢欣鼓舞,迷茫尽头也并无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答案。但至少请你知道,你并不孤单。无论接受或是改变,愿你找到你自己舒服的姿势,也享受其中的乐趣。参考文献:【1】Antje Haag, 《Versuch über die moderne Seele Chinas》,Psychosozial Verlag, Giessen, Germany 2011【2】高璇,“一直在经历,从未被说出”,《全球商业经典》,2013年第九期【3】青年志,《大时代,小世界——中国90后青年生活形态报告》,2013年【4】“Effects of prenatal exposure to the Dutch famine on adult disease in later life: an overview”, T.J. Roseboom et al., Molecular and Celular Endocrinology, vol 185 20 Dec 2001, Pages 93-98【5】“Why do they act that way?: a survival guide to the adolescent brain for you and your teen”, David Walsh. New York: Free Press, 2004.【6】Gilbert, Daniel.,
Stumbling on Happiness. New York, NY: Vintage Books. 2005.【7】Kazlev, et al., M. Alan (). "The Triune Brain.". KHEPER. Retrieved .【8】The Economist: The decline of Asian marriage:Asia's lonely hearts, 2011. /node/【9】Jacobson, Mark (January 2010). "The Singapore Solution".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Retrieved 26 December 2009.
刚表态过的朋友 ()
上一篇:下一篇:
站长推荐 /1
扫一扫,订阅简七公众号
理财资讯,尽在掌握您的位置: >
在一件事上的投入多少,决定你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发表日期: 15:46 来源:80后励志网 编辑:80后 点击:次
为什么一个老板再难,也不会轻言放弃?而一个员工做得不顺就想逃走?为什么一对夫妻再吵再大矛盾,也不会轻易离婚?而一对情侣常为一些很小的事就分开了?说到底,你在一件事,一段关系上的投入多少,决定你能承受多大的压力,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为什么一个老板再难,也不会轻言放弃?而一个员工做得不顺就想逃走?
为什么一对夫妻再吵再大矛盾,也不会轻易离婚?而一对情侣常为一些很小的事就分开了?
说到底,你在一件事,一段关系上的投入多少,决定你能承受多大的压力,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能坚守多长时间。
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为什么用熬?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励,但你没有,普通人用对抗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转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
【感悟】:最难的不是别人的拒绝与不理解,而是你愿不愿意为你的梦想而作出改变!
生活总是现实的...穷人用悬崖来自尽,富人用悬崖来蹦极。这就是穷人与富人的区别!
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又对人又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礼节对他。
【感悟】: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一个不会做事的人,老换工作是解决不了自己的能力的;
一个不懂经营爱情的人,老换男女朋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一个不懂经营家庭的人,怎么换爱人都解决不了问题;
一个不懂职场伦理的人,绝对不会持续成功;
一个不懂正确养生的人,药吃得再多,医院设备再好,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一切,首先要改变自己!学习是改变自己的根本。其实,你爱的是你自己;你喜欢的也是你自己。你爱的、你恨的,都是你自己。你变了,一切就都变了。你的世界是由你创造出来的。你的一切都是你创造出来的。
推荐阅读:
本文由80后励志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地址:
/juzi/lizhi/12006.html
励志语录精彩图文推荐: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590247',
container: s,
size: '250,250',
display: 'inlay-fix'
励志语录阅读排行
励志语录推荐阅读
80后励志网全站最新更新
&copy2017 80后励志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decms
滇公网安备 82号|滇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能承受的压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