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太累好想听你说一些能让心情放松 减轻压力的歌

能让人放松,缓解工作压力的好听的歌_百度知道
能让人放松,缓解工作压力的好听的歌
提问者采纳
《你》吉他甜蜜版--林依晨..;《心脏》Eun young达子春天的插曲.;《荆棘花》-坏男人;《Stay》--Tonya Mitchell;《那么爱你为什么》-莫文蔚.我这还有很多;《别在我离开之前离开》--群星;《it is ok》网络歌手,《落叶》-海鸣威;《Burning》-Monrose《Heart and soul》Kenny..;《只因为你》-张栋梁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工作压力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洗刷刷不错啊
离别的秋天…这一首包你心情愉快!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一些能让人开心的歌曲,工作压力大,能让我放松点的、_百度知道
求一些能让人开心的歌曲,工作压力大,能让我放松点的、
提问者采纳
果断的【脱掉】【小蛮腰】等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我觉得开心的歌曲就花儿乐队的歌了。再来一首舒缓心情的,藤田惠美的《莎莉花园》
李贞贤 《summer dance》歌词很美,旋律更美!适当的做做运动、抽空阅读笑话、保证足够睡眠都可以缓解工作压力!
happy happy
beautiful day
花儿乐队的穷开心,最终幻想钢琴曲,工作压力大最好是听舒缓的钢琴曲或者音乐,比如贝多芬的悲怆交响曲,致爱丽丝,其他还有kiss the rain,
久石让的summer(菊次郎的夏天),听了会让人开心
陈绮贞.冯曦妤的歌都不错.很柔很好听..
小虎队的歌曲。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怎样利用音乐减轻心理压力
──石中元在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公司“压力管理与健康专题讲座”
(2012年6月1日.湖北省鄂州市)
1.听音乐──无需“懂”还是“不懂”&
/多瑙河之波(罗马尼亚作曲家创作)
2.如何懂音乐──音乐可以减轻精神压力
触摸屏──十大名曲.中国古代乐器
3.怎样利用音乐减轻心理压力/云上的西藏(白玛吉多演唱)/歌曲(东北人)
触摸屏──音乐养生方
4.音乐能增强人的情感(感性)素质,让人获得幸福生活的体验
触摸屏──音乐自疗注意事项
5.五行配五音、五音动五脏
6.声音对人体神妙的作用──三字根本咒与六字大明咒
触摸屏──“唵、嘛、呢、叭、咪、吽”的民间传说
7.国乐启蒙──德音文化,其乐陶陶
8.高歌可健体,读书可忘忧──听琴赏曲的诗文
1.听音乐──无需“懂”还是“不懂”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3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敲击石器伴奏舞蹈来治疗疾病;至今的非洲等地的原始部落里,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国古代音乐将“乐与人和”作为理想境界,通过音乐中和雅正的五音六律,促进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情志舒畅。我国早有用音乐进行治疗的记载,如《群经音辨》中的“乐,治也”。究竟中国的古代乐曲好到什么程度?弹琴吹箫到美妙处,百鸟来朝。不但天空中所有的飞鸟会来,而且百兽率舞,各种野兽也都会跑来,满山遍谷在那里随着乐声起舞,这就是古代音乐的力量!
音乐具有精神效应、联想效应和心身效应。音乐的节奏、力度、旋律、和声,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临床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音乐频率、节奏产生的声波,能与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共振,调整由于压力而产生的机能失调。音乐治疗被广泛运用于失眠、头痛、心悸、焦虑、忧郁等疾病。
美好的音乐可以松弛人们紧张的神经,可以疏泄压抑的情绪,可以抚慰焦躁的心灵。在对精神病的辅助治疗,对神经症的心理治疗,以及对各种身心疾病的治疗中,音乐都有着不可取代的疗效。
眼下人们压力增加,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音乐对人们心身健康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强。用音乐服务于人们的健康,简便易行,乐于接受。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满足人的听觉对美的需要。所以,有人说,音乐是耳朵的美。用耳朵去欣赏音乐是最基本的方式。所以,我们现在可以“闭上眼睛,打开耳朵”,我给大家放一点音乐──多瑙河之波(罗马尼亚作曲家创作)。也许有人说,我听不懂呀,如果你要享受音乐之美,就别想“懂”和“不懂”的事。其实听音乐,只管听就行了,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无需“懂”还是“不懂”。
我建议大家先做一次深呼吸,深深地、徐缓地呼吸。请大家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既来之则安之,不要去想那些工作上,还有那些烦心的家务事。我们想象一幅山水画,高山流水、天高地远,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嘈杂的工作环境,来到美好的大自然中。如果大家有一点儿犯困,就听着多瑙河之波,睡个小觉,你就可以解除困乏。大家闭上眼睛,也可以不用闭上眼睛,全身放松就可以了,让我们走进音乐的世界中──多瑙河之波......
大家听了音乐,觉得优美、好听、舒畅了,就是听懂了。“听不懂”把一批人挡在了音乐艺术的门外,“理解音乐”
又把一批人推出了音乐艺术的大门之外。按照“要听懂、正确理解”的要求,使听众背上了沉重的理解负担,也限制了听众的审美想象力,妨碍了严肃音乐的普及,也使大批本来有可能成为音乐爱好者的人,失掉了享受音乐艺术的机会。
音乐是“联觉”艺术、丰富的联想是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放松地听,尽情地想,“自然渐渐能听得懂”,音乐审美能力也能自然提高。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没有必要非要听出形象、哲理等等东西,没有必要在音乐中寻求场景、思想等等东西,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给大家欣赏音乐构成了障碍。“听不出来是什么意思?”不是我们的错,因为很多内容,音乐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而且作曲家对乐曲表现内容的解说,都包含了他们个人主观想象的成分。大家作为音乐的欣赏者,没有必要在乎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是否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相吻合。
武汉作家胡发云在他的博客上说,音乐是上帝给人们的另一种语言一种更真实、更深切,与心灵更接近的语言。世上如果没有音乐,人类将更加粗鄙,更加麻木,也更加孤独。
如果说文字语言常常是强暴人们思想的工具,那么说,音乐常常在冥冥之中拯救着人们的灵魂即便是那些充满说教,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音乐,也常常被一个个具体的人用自己的心灵重新解读。比如将《怒潮》中的“送别”,唱成自己与友人,恋人的分别,将《十五的月亮》,唱成对友人或恋人的思恋“宁静的夜晚你也思恋我也思恋……”,网上争议一些革命歌曲――如《十送红军》。我想,这其中的拥护者与反对者都忽略了音乐的模糊性与解构性。许多当初唱这首歌的少男少女,其实是被它那种缠绵怅惘之情击中了青春期的心灵,让这音乐沉淀在自己青春生命之中了,那歌词所表达的革命之外壳,其实与他们当初的生命体验并没有血肉的联系许多年后,当他们又一次听见这首歌,再一次击中他们的,依然是旋律,而不是歌词。
在音乐欣赏中,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有一千个演奏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欣赏中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象、个人的人生感受投射到音乐中去。所以说,音乐不需要懂还是不懂只要爱听就行,爱听是理解音乐的前提。
2.如何懂音乐──音乐可以减轻精神压力
在繁杂和喧嚣的社会生活当中,我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音乐正是这样一种艺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音乐一样给人自由的精神活动。我们现在的生活喧嚣而烦燥,那么“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没有艺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将音乐作为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的伴侣,是幸福的人生。
一般来说,音乐从两个方面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一是用音乐调节情绪,一是以音乐陶冶情操。
用音乐调节情绪。一个人遇到不愉快甚至不幸事件,产生悲痛情绪时,可选择哀伤的音乐,使悲痛的情绪有所寄托;处于焦虑愤怒状态下的人,可选择激愤的音乐,使不安的情绪有所发泄。当音乐与人的精神节律合拍、同步,这样与人的情绪产生了共鸣,当音乐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以后,就可逐渐变哀伤为优美抒情,变激愤为轻松愉快。人的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负面情绪得到发泄后,渐渐心理得到调整,而最终达到内心平静。因而,可选择不同情绪功能的音乐,也可选择专门制作用于调节情绪的录音带或光盘,还可以在音乐治疗师的指导下选用音乐。如果平时就有所积累,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库,就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来调节个人的身心情绪。
用音乐陶冶情操。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年轻人可能偏爱流行音乐,中老年人更喜欢一些经典老歌,还有一些人着迷于自己家乡的地方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点入手逐渐扩展。兴趣越来越广,口味越来越雅,音乐鉴赏能力也就越来越提高。还可以在一些音乐欣赏手册或各种类型的名曲赏析的帮助下,去拓展个人的音乐视野。音乐积累的过程,会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生命更加充实。
运用音乐增进健康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在家里听唱,可以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也可以自己参与大家的演唱演奏。
中国的古典音乐,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一样,能够体现人与大自然的沟通,融为一体。古典的中国音乐别具一种生命本有的健康气质,如同万古长空中的清风明月,常新常在,确是一剂醒神良药,给人感动。
下面介绍的中国十大名曲只能说是挂一漏万,中国美好的音乐太多了,只是我们没有欣赏罢了。
触摸屏──十大名曲.中国古代乐器
十大名曲:1.高山流水& 2.
梅花三弄& 3.
春江花月夜& 4.
阳春白雪& 5.
汉宫秋月& 6.
鱼樵问答& 7.
胡笳十八拍& 8.
广陵散& 9.
平沙落雁& 10
十面埋伏。
中国古典乐器,,箫,,茄,,锣,鼓,磬,笛,,竽等。
具有代表性的汉族乐器(不含外来乐器)
<font COLOR="#.怎样利用音乐减轻心理压力
许多政府办公的机关,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所以说,我们的办公空间需要轻音乐,来按摩我们的心灵。当然是职员们想听轻音乐,而主管领导不让听,理由是干扰了工作。在坐的很多都是领导,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时间很紧张,有的人身体已经到了亚健康的状态了。为什么不在你的办公室放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呢?你可以把音量放小点,听起来有一种似有似无的感觉(不影响你说话)就行了,这样不但不会干扰工作,说不定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可以试一试嘛。
有人说,我不爱听音乐,听了闹得慌。那是你选错音乐了,那是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忧郁、沮丧,听不进音乐。
当然,不同的音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是什么音乐都能欣赏、都能唱的。《论语》里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人认为,音乐选得不好,能把国家唱没了,这是古代的乐治理念一部分。诗人杜牧《夜泊秦淮》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据说,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萎靡的生活,无知的《后庭花》,终于丢了江山。
下面让我们继续欣赏一段音乐,让我们感受一下音乐的效果──
云上的西藏(白玛吉多演唱)
听这首歌有一种舒缓、优美,灵魂被按摩的感觉。在音乐治疗当中有一个原则叫做同步性,你选择的音乐要和你当前的心情保持一致,逐渐逐渐地把你带到你想要的情形之下。比如说,你选了一个阴郁、深沉、缓慢的曲调,你专心地听了,就觉得音乐像是你内心一种诉说,在不知不觉地中,音乐开始活跃、兴奋、上升、提速、变强,最后达到高潮,然后再缓缓地下来。你觉得心情好多了,你的情绪被宣泄出来了,宣泄的音乐长了,再听一段欢快、昂扬,喜气洋洋的音乐──歌曲(东北人)
不仅仅是音乐,很多东西都可以减压,读书、旅游、下棋、书法、绘画、体育运动、找人倾诉也能减压?但是,听音乐是一种方便的减压办法。有人说没时间听音乐,这是大错!因为在我们所有的生活享受当中,音乐这门听觉艺术的享受相对来说是不需要专门时间的。上班坐车、走路、跑步、买菜、做饭、刷碗、擦地……,只要脑袋空下来都可以听。现在很多人大量时间在车里,碰到堵车、排队,为什么不去听音乐,享受生活呢? 年轻人弄个MP3、P4听音乐,你别看不惯他们。音乐就是随时随地一种精神减压办法。
心理门诊有音乐治疗,通过音乐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现在许多人觉得心里不踏实,尤其是不少领导干部,有一定职位的人,大都生活得不踏实。当然,原因是很多的,但你可以用音乐来化解自己的一些压力。
前些年,我到国家大剧院欣赏过《养心音乐》套曲,广东民族乐团演奏。《音乐养心》套曲就是根据“五行配五音”的道理创作而成。设计的音色、旋律、节奏、强弱感情处理、调式,能与人体生理振动频率和节奏产生共鸣,与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相感应,诱发五脏的健康运作。养心音乐会令听众轻松愉悦,调节了人的心理情绪,帮助了现代都市人减压。全场分为四个方面:
清热方剂:1.民族管弦乐《赛龙夺锦》 2.民族管弦乐《茉莉花》 3.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
滋补方剂:4.民族管弦乐《迎仙客》5.民族管弦乐《平湖秋月》6.古筝独奏《渔舟唱晚》;
理气方剂:7.鼓乐合奏《万年欢》 8.丝弦乐合奏《娱乐升平》 9.民族管弦乐《高山青》;
润燥方剂:10.民族管弦乐《织出彩虹万里长》 11.民族管弦乐《心》。
触摸屏──音乐养生方
4.音乐能增强人的情感(感性)素质,让人获得幸福生活的体验
我们有时候听到一些城里人骂农民工,说这个人没素质。那么人的素质是什么?人类完善的素质包括两大类。一是理性的素质、二是情感也就是感性的素质。
先说理性的素质。我们在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在社会竞争的过程中,要成为强者,需要这种理性的素质。一个理性不发达的人,是个弱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再说感性的素质,也就是情感的素质。一个人要有情有义。要创造友爱、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和社会,从而在生活中体验人间的幸福,在事业发展中获得群体的帮助,这就是情感的素质。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是没有这种素质的,他没有朋友。
要想获得幸福的条件,一个人必须要有理性的能力,要有文化、有技能,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到位,能顺利的解决问题,这样你就能拥有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这还不够。要想体验幸福,还要有敏锐的感受、细腻的体验。可以这样说,同等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的生命质量要高得多。感性能力低的人是享受不了美好生活的。
理性的素质已为人们所重视,而如何提高感受能力,提升联想能力尚不为人们重视。现在许多人觉得日子过得没劲。现在许多人有房有车、有好工作、高工资,但他就没有幸福的感觉。有的人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下班就在家里待着。你让他跟朋友们一起吃饭,他觉得腻透了。找朋友聊天?烦死了。你让他看看电视电影,他认为都是瞎编的。你让他听音乐?
听不懂。到外面旅游去,除了累就是没感觉“上车睡觉,下车撒一泡尿,到了旅游景点拍拍照”,然后呢?又上车回去睡觉了。由于没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所以生活枯燥乏味,日子过得没劲儿。
现在生活好了,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衣食无忧以后人们开始享受生活,可怎么一个享受呢?大部分中国人除了吃饭、打麻将就没有别的了。过年过节吃、朋友聚会吃、拉关系走后门吃,过生日,办红白喜事更要吃,除了吃喝还是吃喝。
有一个吃喝小笑话。说一个村长差不多天天晚饭在外面吃吃喝喝,有一次半夜喝醉了酒回家,却走到了自家猪圈里跟猪一块儿睡觉。村长感到口干舌燥,让老婆倒水,猪圈里的母猪哼哼叽叽的,村长说:“不倒水就算了,还撒什么娇呢!”伸手摸到猪奶子,村长骂道:“又买劣质皮衣了,还双排扣呢!”&
为什么人们成天就是想着吃东西?因为我们中国人穷日子过得太长了,人们穷怕了,饿怕了,人与人见面第一句话就问:你吃了没有?久而久之,吃的感觉器官发达,其他的感性器官退化。除了吃以外,现在社会上流行搓脚、按摩、洗澡。正常的泡泡脚、按摩按摩有利于身心健康,但要强调的是,这些东西都是简单的感官愉悦,容易腻歪。
我认识一个年轻的房地产亿万富翁,得了忧郁症,我从来没见他笑过。他对我说,我现在对什么都没兴趣,上班一杯茶一泡泡一天,下班一待待一晚上,他感受不到人间的快乐,他说,人活在世上没意思。
大家想,亿万富翁要什么没有?怎么会活着没意思?因为,那些简单的感性欲望早腻透了,他的生活当中缺少了高品位的感性生活,缺少文化艺术的精神享受。这还算好的亿万富翁,能够安创分守己,更有人吸毒、赌博,搞些不正当的活动,走上了人生的邪道。所以,人们瞧不起那些暴发户,他们除了钱以外,穷得一无所有。“穷得只剩钱”了,这个钱不能转化成真正的高品位的感性生活。
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缺乏高品位的精神生活,会滋生出很多贫穷社会没有的问题,“穷极无聊”固然讨厌,“富极无聊”才是真正可怕。为什么许多富人,还有一些权高位重的人没有幸福感?因为他思想上是麻木的。
感觉麻木使我们失去了本来有可能体验到的幸福生活,要想获得幸福的人生需要良好的感性能力,这是从个人角度来说。从国家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在于经济和科技方面,还在于我们国民的人文素质,在于我们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他感觉不到这是一种丑陋的行为。我现在常住在北京远郊延庆县城,我住的温泉西里小区3号楼的一层楼。我的楼后面,常常有从五层六层楼的窗户里往下扔的垃圾,扔什么都有,他们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没有环境保护意识。
什么是感性的素质?首先有感觉,不麻木;其次追求美好的感觉,不能容忍恶劣环境的感觉。没有这种人文素质,生活会枯燥乏味、环境会丑陋不堪。
我们不要去骂一些农民工,我们本身就缺少感性的素质,不但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还不爱护身边的小猫、小狗,还有树上的小鸟,还常常去驱逐他们、虐待他们。我到过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在许多人流多的地方,要么是没有公共厕所,要么是厕所脏儿八叽的。我们没有公共意识,对恶劣的环境麻木不仁,不重视感性生活质量,所以一些人觉得生活没趣儿,活得没意思。
为什么有些人只注意GDP?当然,有复杂的原因,但是感性素质低、感觉麻木是其中的隐性原因,因为环境问题进不了他思考问题的范畴之中,任何一件事只要能赚钱,跟环境相权衡,他都会放弃环境。因为他对社会的环境麻木了,对人生没有感觉了,只剩下了“钱、钱、钱”,所以没有发自内心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的行为。
我问过一些人:“你认为你头脑中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差不多的答案是:“发财”
我又问“除了发财外,你的理想是什么?”差不多的答案是:“当官”。“为何当官?”差不多的答案:“因为升官更容易发财。”
“发展就是硬道理”是现在人们的共识,人人都知道“猫论”,个个以钱为上帝,这样的社会容易走向偏激、走向疯狂,令人忧虑──因为我们是在吃资源透支的饭,我们是在消耗。
想让经济发展速度慢下来,难度之大远远超过政府的调控能力。所以,只有撞到南墙为止。美国是最早认识到了经济一旦进入长期过热,其结局非常难以预料,不是不发动世界大战就是自己土崩瓦解──大家回去,可以查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美国政府把经济过热看成比经济萎缩还糟糕的境地,一旦看到有过热的迹象,就着手减速,以达到“持续稳定发展”。美国的早期战略家们甚至认为连续五年经济过热都要大难临头了,如临大敌般恐惧。
中国连续高速发展长达近四十年,是因为中国一百多年来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家长期处于贫困的一种能力释放,有其历史原因。怎样让经济过热冷下来?怎么让经济软着陆?而不至于大起大落,国家不至于发生动乱?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在网上看见一位专家的倡议,他说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主动化解两极分化的尖锐矛盾,就是党自己走出当年蒋介石面临的“反腐败亡党,不反腐败亡国”的死路。这个,需要把吞并国有资产的高干子女们的财富收为国有,然后再还给整个社会,以救济失业者的方式进行,尤其要还给那些下岗失业的工人农民。这样,即使房地产下跌而引发的大量失业,也不会发起风起云涌的大规模事件。当年蒋介石的幕僚、笔杆子陈布雷当面告诉蒋介石,把四大家族的财富收为国有,用于解除灾民的苦难之用,这样共产党就发动不了群众了,国民党也就跨不了。蒋介石听后非常不高兴,后来陈布雷自杀了。陈布雷的这个建议,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是:大量移民到其他国家去,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在不久的将来大量失业将会对稳定的社会构成巨大的威胁。在经济走向第三阶段之前就把两三亿人移民到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俄国以及凡是能接受移民的国家这个难度很大。
上面的第1条路是经济大发展后防止土崩瓦解之路。要知道,突然的房地产暴跌加上全民都在做发财梦,这时候却突然出现大规模失业,其爆炸力之大,可用山崩地裂形容。第2条路是很难走但非常有效之路。国家要成立移民局,帮助中国各行各业的人大规模移民到海外,以解决失业的问题。但这条路很难,而且移民走的大都是年轻人,这与中国已面临的老年化社会问题,更是火上浇油,即使走得通,人家老外,同不同意还另说。
总之,上述两方面实行起来非常困难。怎么办?有没有第三条路?还有!就在我们脚下,那就是走资源集约型、环境保护友好之路,前提是在思想领域,大家要改变“钱是上帝、利益高于道德”的错误认识,大家要达成共识。这可不是靠大话空话的宣传来实现的,而首先是要从选拔政府官员入手。过去的三十多年来,提拔政府官员总是看政绩如何,经济指标上去没有,这是“发展是硬道理”的国策决定的。现在,应改为让那些不爱财的人当官,提拔在经济发展方面虽说没有政绩,但在社会公平方面,在主持正义方面有所作为的政府官员。社会上这种人不多,但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什么朝代都有。这些人当权,才会遏制贪官污吏和他们的子女疯狂掠夺国家财富的潮流。否则,撞南墙后的结局很难说不爆发二次革命。要知道,恰恰是党的创始人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曾预料到过“二次革命”,他的“二次革命论”所需要的共产革命,就是国家达到了资本积累经济高速发展后,社会分配不公,一旦赶上大规模失业,此时发展第二次共产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在“高速发展期”所积累的社会矛盾将在以后的时期爆发。主要特征反映在基本建设已经完成、中国的城市化完成后,而导致的大量失业。其主要矛盾在于两极分化达到了失业待岗人员无法忍受的地步。中国的城市化从现在算起,还有七八年的高速发展期,到了城市化完结的时候,也就是2019年左右,等到所有资源面临枯竭的时候,此时,发展速度就要停下来,这就是“硬着陆”的危险性。现在全球流行“中国威胁论”,还有“中国崩溃论”,确实值得我们反思,值得我们未雨绸缪。
1979弱势群体闹事。的中国改革派力量比较弱,而社会底层急不可耐地要行动,现在有点像两百年前的法国大革命前夜的情况。
法国大革命最终原因是什么呢?是社会精英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点燃了穷人的怒火。一些社会精英对穷人说,你们真可怜,你们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去推翻他们、打倒他们。穷人本来有一碗粥喝,有衣穿,社会经济还在发展,结果经过他们一鼓动,穷人难受了,他们就干起来了,理直气壮的唱起了“红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如果再发生一场全民族的“十年浩劫”,我估计一些弱势群体连粥都没有喝的了,倒霉的还是老百姓。怎么可能避免呢?所以,前不久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忧虑的说,在中国再次出现文化大革命不是没有可能──不说了,到此打住,与今天的讲座主题离得太远了。
绕了这么大一个大圈子,我就为了说这一句话,感性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现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培养人的感性能力,培养人们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的好时机、我们要身体力行地共建和谐社会。
所以说,良好的感性体验是幸福人生的具体体现,个人的感性素质是获得幸福人生的条件。良好的感性环境,全民族的感性素质是创造现代文明社会的保证。没有丰富感性体验的人生是枯燥的人生,没有艺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我们过去竖立的榜样当中,都刻意强调他们是那种除了工作别无旁顾、不会去享受生活的人。在我们的道德观念当中,一个越没有生活情趣、越不好美的人,就越让人放心。
现在,理性的素质已经得到了强调和重视,但是感性的素质人们还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方面被明确提出,也没有在我们系统化的教育当中得到有效培养,更没有在我们的人才选拔当中得到考察和检验。
什么是感性能力?视、听、味、嗅、触、情绪、情感等所有感觉的总称。人的感性素质是要通过训练才会发展的,我们的头脑因为思维而敏锐,我们的肌肉因为劳作锻炼而强健,我们的感觉也因为感受而敏感,如果从小不重视一个人感性能力的发展,人就会感到一生枯燥乏味,而音乐就是训练感性素质,提高感性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触摸屏──音乐自疗注意事项
1.欣赏音乐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如进餐时,听轻松活泼的乐曲较为适宜,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临睡前,听缓慢悠扬的乐曲,有利于入睡;工间休息时,听欢乐、明快的乐曲,有利于解除疲劳等。
2.要结合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曲目:如老年人,体弱者及心脏病患者,宜选择慢节奏的乐曲;年青人宜选择强节奏的乐曲等等。
3.要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曲目:无论民族乐、管弦乐,还是地方戏曲,均以个人喜好为原则,其同样都能起到调节情志的作用。
8.高歌可健体,读书可忘忧──听琴赏曲的诗文
原国家人事部老部长舒惠国先生,曾与我合作出版“公务员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丛书”,原人事部一些部领导称我们为“老搭档”。舒部长对我多次说过,他的人生是“高歌可健体,著书可忘记忧”。业务时间里,只要有场合,他常常是唱歌自娱,更不用说他一生读书、著书了。对于我们来说,音乐健身(高歌可健体)、阅读美容(读书可忘忧)。
音乐对于各种身心疾病和精神疾病如高血压、
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神经性头痛,以及各种神经关能症的治疗,均有独到之处。音乐疗法目前在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广泛开展。吹笛疗法: 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附近,有座儿童哮喘病疗养所,创造出一种吹笛疗法,专治儿童哮喘病。他们让患病儿童在医生和音乐教师的指引下吹长笛. 以锻炼患病儿童的横膈膜和肺部,疗效显著。
《韩诗外传》载:春秋时,鲁国有个叫闵子骞的人,仰慕孔子的才学,前去拜孔子为师。开始时,脸色干枯、蜡黄,过了一段,慢慢变得红润起来。孔子便问其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山下,蓬门陋户、衣食有限, 但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又很羡慕。两种情形时常在我脑子里打架, 因而寝食不安,脸色干枯。现在,我受老师教化,精读做人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也不动我心了, 因而心平气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闵子骞把自己的美容归功于读书明理。
人的外貌是爹妈给的,但美好的精神气质,良好的文明行为却是后天陶冶出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读书。时下,有些人总感到活得太累,太忙!萎靡不振、面无光彩,这是不是忙得连看书的功夫也没有了?
书读得多了,它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你的气质上, 你的胸襟情操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由“心”到形,影响到你的容貌,使你眼光有神,
举止文雅……这种优雅比起外表的美貌,要耐看得多,正如伏尔泰所说:
“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的迷人使灵魂入迷”。“书中自有颜如玉”,该有一种新的解释了。
注:以上八点讲课内容,因时间所限,现场只讲了前三点内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想听你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