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刚生二十五天,舌苔发黄吃什么,厚有时还呕吐,是怎么回事…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舌苔厚发黄,粗糙是怎么回事?
舌苔厚发黄,粗糙是怎么回事?
09-08-14 & 发布
心火过亢,煎熬津液,血行不畅。建议你条方子 蒲黄20克,声地黄,丹参20克,生石膏50克,淡竹叶20克。煎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果舌苔粗糙,或者很厚、发黄带腻,说明体内有湿热薏米、红豆煮水喝,或者煮粥,坚持下去,祛湿很有效果,但是煮粥时不要加大米在里面,大米湿气重。舌苔黄的调理 常言道: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一个健康的人,面对镜子看自己的舌头,应当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颗粒、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但是,患病后,舌质与舌苔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 中医将舌体分为三部分:舌尖反应心、肺的变化,舌中与舌两边反映肝、脾的情况,舌根提示肾的病变。不过,郭淑云教授说,中医讲的心肝肾功能与西医不同,不必硬套。 舌苔黄、舌质红多是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即舌头红)的人出现口苦咽干,属于有热上火。 心经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同时伴有心急烦躁、失眠多梦,多是心经有热,病人此时可用些清心火的药。如竹叶、莲子心泡水,当茶每日频饮。睡眠不好可用百合、莲子心、枣仁煮粥喝;口舌生疮可用野菊花60克,浓煎后,每日多次含服。郭淑云说,有位老干部口舌生疮多年,用了很多方法治疗无效,就用这个小验方,一个月即痊愈。 膀胱湿热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病人伴有小便排不净感觉,或尿时感到小便发热,有痛感,多是膀胱湿热,即西医讲的泌尿系感染,可用白茅根、瞿麦、扁蓄等,水煎后当茶喝。 肝经有火舌边红,苔黄偏干,眼睛红赤肿痛,或经常长麦粒肿,为肝经有火,可用酒炮制过的大黄泡水喝。郭淑云认为,大黄性寒 ,有降泄作用,用酒炮制后,可将大黄药力引到头目,泄上焦之火。 肺经有热舌质稍红,苔薄黄为肺经有热,常见于感冒初期,或咽炎患者。伴有大便干结者可用冬凌草、大黄稍加煎煮,每日当茶饮。 咽干肿痛者可用胖大海、麦冬、菊花泡茶,症状严重者加二花、山豆根、牛蒡子,大便秘结加大黄。郭淑云教授说,中医有个理论叫“肺与大肠相表里”,病毒性感冒初期,通过泄大肠宿便热毒,以消除肺经之火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不错的疗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舌苔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   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苔质   即舌苔的形质,分为:①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②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③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④舌苔的腐腻。⑤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⑥舌苔的剥落。⑦舌苔的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也是正邪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⑧舌苔的真假。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舌苔真假的判断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凡舌苔紧贴舌面,不易刮去,似从舌体上长出来的,即真苔又称有根苔。若苔不着实,如浮涂在舌面,刮之即去,即假苔又称为无根苔。在疾病的初期、中期,有根苔比无根苔为深重,疾病后期有根苔比无根苔为佳。若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而其下部生出一层新苔,属疾病趋愈的征象。在辨别假苔时需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清晨舌苔满布,饮食后苔即退去,虽属假苔,并非无根;若退后苔少或无苔,则是里虚。第二,有苔有色,刮之即去,病轻浅;若揩之即去,病更轻浅。第三,厚苔一片而无根,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原有胃气,其后胃气虚乏,不能蒸化胃液上潮。多因过服寒凉药损伤阳气,或过服热药损伤阴液所致。[编辑本段]舌苔表现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编辑本段]舌苔辩病法  黑苔病情辨别法  黑苔的出现往往表示病情较重,或者是抗生素过度使用,也可能是口腔卫生不良引起。可以用黄连10克煎汁涂在黑苔上,一日多次,如黑苔变短变软,颜色变淡或消失,则说明这种黑苔是口腔卫生不良所造成。否则应找出病因。  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  在舌面中央出现一块菱形剥落区,很可能有糖尿病存在。此刻如同时存在多食善饥、口渴、消瘦等症状则更应引起重视。  草莓舌辨病法  患者出现舌面乳头增大、红肿,样子像红色的草莓即称作草莓舌。此刻如伴见高热及皮肤生出猩红色密集细小疹点等症,很可能患上了猩红热病。-----------得了这吃饭就是受罪  花剥舌苔辨病法  花剥舌苔又称地图舌苔,它表现为部分舌苔剥脱露出红色舌质。小儿出现该苔往往是体质不佳的表现,这类儿童常常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哮喘、奶癣等过敏疾病。小儿偏食、不爱吃新鲜蔬菜者,或者营养不良、贫癣肠有寄生虫及经常感冒者也易见到剥苔。成年人见到该苔则是阴虚血亏的表现;舌前端见花剥为心阴不足;舌根部见花剥为肝肾阴虚。  舌底静脉辨病法  上卷舌尖可见两根静脉行于舌底,正常人仅隐隐显于舌下。如果其直径超过2.7毫米,其长度超过舌尖与舌系带终点连线的五分之三即为病态,有时还可同时见到舌边青紫斑或众多小血管丛。它反映全身血液或某器官血液有瘀阻现象。在血液检验上常可存在血球压积、血粘度等指标异常。[编辑本段]附:刮舌苔的利与弊  如果你经常为又厚又腻的舌苔发愁,并且受到口腔异味的困扰,那么见到市场上出现的那种叫做“刮舌苔器”的小玩意儿,你一定会非常想买来尝试一下。且慢!还是先听听专家对那种小“小玩意儿”的看法吧。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医黏膜科华红医生明确表示,舌苔是不可以随便刮的。华医生告诉记者:舌苔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薄垢,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舌苔的质地和颜色,医生能够推断出患者脏腑功能的虚实,辨识消化功能的强弱,反映病邪的深浅和性质。正常人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苔,如果体内出现问题,舌苔的厚薄就会发生变化。如果舌苔由薄变厚,就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加重,同时会伴有消化不良、上腹胀闷、恶心等症状。舌苔腻腐,则可能是体内痰湿或食滞。另外舌苔变厚、变腻,还可能是因为生病后食欲减退,经常进食软食、流质,使得舌头的机械摩擦作用减少,或者是因发热脱水、唾液分泌减少,清洗作用降低,影响了舌的自洁作用,使舌面渗出物堆积所致。所以,一旦舌苔变厚发腻,或是颜色发黑、有味,首先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先自行刮除,就会影响到医生的诊断。  经常用力刮舌苔,还会刺激味蕾,损伤舌乳头,造成舌背部麻木,味觉减退、食欲下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华医生表示,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清洗舌面。包括用专门的软毛刷轻轻地刷舌面,如果买不到专用软刷,用牙刷也可,但一定不能太用力。也可以用盐水和漱口水漱口,或是使用冲牙器来冲洗舌背。切记不能用硬板类、锐利的东西使劲刮舌苔。   观舌苔变化可查胃病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胃病的治疗也是,舌苔变化确实能反应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一个人长期舌苔不正常,旁人也会好意提醒:去看看有没有胃病吧!事实上,舌苔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尤其是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可以自己调养的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 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舌红、苔厚、便秘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和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和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在。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水  诊断:脾胃虚寒  舌象: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  症状:上腹部疼痛,痛有定处,食后加重  诊断:胃中痰热夹瘀  舌象: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  症状:上腹部隐痛,不思饮食,口干舌燥诊断:胃阴不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舌苔发黄吃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