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结果是毛母质瘤(钙化上皮瘤的症状),合并...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又称(calcified epithelioma)、毛束漏斗-毛母质瘤(infundibulo-matrix tumor)、Malherbe钙化性上皮瘤(Malherbes calcifying epithelioma),为一种向毛发特别是毛皮质的。是源自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女性多见好发于头面部。临床表现乏特征性,主要依据组织病理诊断。少数可恶变,宜早期手术治疗。
毛母质瘤 -
毛母质瘤多见于女性,通常在期或青年期发病本病可恶变为毛母质癌,据Ferbisb和Helwig报告其恶变率约为2.6%。
Julian等复习过209例,患者最年幼者为18个月,最老的患者为86岁。发病高峰期女性为5~15岁,男性为5岁本病不遗传,但少数有家族史。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毛母质瘤 -
病因不明,一些病人在损害发生前局部曾有外伤史,其与肌强直性不良可能还有一定关系。
毛母质瘤 -
肿瘤位于深部或皮下组织内,边界清楚,常有包膜,与表皮无联系。瘤细胞聚集成不规则的岛状,埋于富含成的间质中瘤细胞岛主要由两种类型的表皮细胞组成,即嗜碱性细胞和影子细胞。早期病变,瘤细胞岛内以嗜碱性细胞为多,至晚期则以影子细胞为主。偶尔在瘤体内可见黑素小的皮脂腺和毛透明颗粒存在。在接近影子细胞的间质中,有时尚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约3/4的肿瘤可见钙质沉着,主要存在于影子细胞内间质内也可存在。约15%的病例,肿瘤间质中可见骨化区域。
毛母质瘤 -
Julian等复习过209例,患者最年幼者为18个月,最老的患者为86岁。发病高峰期女性为5~15岁,男性为5岁。皮损可见于患肌张力营养不良,额顶部秃发和Raynand现象的患者。多发性毛母质瘤有报告可发生于Rubin-stein和Gardner综合征。本病不遗传,但少数有家族史。
1.好发部位& 多见于头皮和面颈部,躯干、肢体及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2.临床症状& 肿物位于皮内或皮下通常单发,偶或多发。罕见情况下,肿瘤呈突出表面界限清楚的暗红色结节,直径一般在0.5~3cm大最大可达7cm,偶尔更大基底可推动。常见皮损表现为坚实的、深在结节,偶呈囊性。表面皮肤外观正常,偶因位置较深而呈蓝红色,或呈红色、淡蓝色(图1)。
毛母质瘤 -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即可诊断。
1.临床特征& 深部坚实结节,质硬,与皮肤粘连,可推动。
2.组织病理& 表现为嗜碱性细胞与影细胞构成的细胞团块影细胞内或间质内有钙盐沉着。
毛母质瘤 -
1.鳞状细胞癌& 好发于老年人,头、面下唇黏膜、颈部及手背部多见。皮损为红色硬结,逐渐发展成斑块疣状增生,有浸润感,表面破溃、渗液结痂组织病理检查为真皮内可见浸润性生长的鳞状细胞团块。
2.外& 含有嗜碱性细胞其角化时胞核消失,并常有钙化。但囊肿周围层嗜碱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3.& 瘤细胞中常见囊肿结构,主要由毛囊基或峡部生发细胞组成,囊内可见不同类型角质细胞。
4.实体型& 肿瘤细胞团块与间质之间有裂隙,肿瘤细胞团大片坏死,间质,浸润。
毛母质瘤 -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周围往往有结缔组织包膜,常位于真皮下部并扩展至皮下组织。为不规则形岛,嵌于细胞较多的间质中。真皮内有不规则的上皮细胞岛由嗜碱性细胞或无核的嗜酸性细胞组成,常伴有钙质沉着。通常瘤岛由两型细胞即嗜碱性粒细胞和影细胞构成。嗜碱性粒细胞有圆或长形深嗜碱性胞核,胞质不多,致胞核彼此密集,其边界常不清楚,因而胞核似嵌于合浆团块内一样。嗜碱性粒细胞排列在瘤岛的一侧或周边。这些细胞在某些区域可骤变为影子细胞,后者细胞边界清楚,中央为不着色区,恰如胞核消失的影子新发生的肿瘤内有很多区当损害增长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在长期存在的肿瘤中残留少数或无嗜碱性粒细胞。大多数病例发生钙化,在影细胞内呈粉尘状嗜碱性物质,或呈紫红色无定形团块,后者亦可见于间质中。也可出现骨化,沉积和伴发巨细胞的异物反应。
毛母质瘤 -
切除活检为最好的治疗方法亦可通过小切口锐匙刮术刮除囊内容。手术完整切除很少复发
毛母质瘤 -
少数可恶变为毛母质癌。早期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毛母质瘤 -
[1] 火罐网
[2] 火罐网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肿瘤临床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40: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钙化上皮瘤需要手术吗
健康咨询描述:
眼皮下有一小包,不痛不痒,一直在长大,检查是钙化上皮瘤伴感染,需要手术吗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6:20:17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4930称赞:40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你好,钙化上皮瘤是由表皮毛皮质分化的细胞肿瘤,含有嗜碱细胞和影细胞,影细胞来自嗜碱细胞。新损害中嗜碱性细胞较多,陈旧损害则较少,甚至不见嗜碱细胞。病变在真皮深层或皮下,属皮肤深层良性肿物。
指导意见:你好是的,局麻下做皮肤小直切口,分离肿物即可完全切除,较小的单发结节也可用电灼和激光治疗,一般不复发。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肿瘤科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组织病理检查
并发疾病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20·
浏览:28·
浏览:22·
浏览:294·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钙化上皮瘤是什么?_百度知道
钙化上皮瘤是什么?
长在左手臂,上部外侧,割下来大概有半个大拇指大小.化验结果是&钙化上皮瘤&?这是什么瘤啊?是怎么引起的啊?
提问者采纳
钙化上皮瘤为孤立的紧贴皮下的坚硬肿瘤,可隆起于皮肤表面,直径由0.5cm~5cm〔6〕,表面的皮肤可完全正常或微钙化上皮瘤又称Malherbe良性钙化上皮瘤或毛母质瘤,约40%发生于头颈部页码钙化上皮瘤为良性的皮肤肿瘤,手术切除为唯一的治疗手段,完整切除肿块,一般不会复发,预后良好。
其他类似问题
上皮瘤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良性的皮肤瘤,手术切除就可以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的位置是: &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辅助额部软组织扩张的作用效果。方法:在置入150ml扩张器前,左右平分额部扩张器置入区,于一侧额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双盲法测定扩张器注水量及注水时间,并对比两侧注水时的疼痛程度,观察临床效果。结果:5例扩张器均给予超量注水,平均注水量216ml,平均注水时间7周。5例均于扩张器注水过程中在对照侧出现局部疼痛不适,注射A型肉毒毒素侧未感到疼痛,并且肿胀感明显低于对照侧。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时见注射A型肉毒毒素侧额肌厚度明显小于对照侧,皮瓣较薄,转移后形态较好,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无坏死。结论:在额部软组织扩张时,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于额肌,使额肌松弛,可使额部扩张阻力减小,扩张时间缩短,减轻扩张时的局部疼痛及肿胀感,使皮瓣更薄,有利于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患儿,男性,6岁,腹部被10kV高压电击伤,伤后48h入院。查体:脐上1cm处大约有3% Ⅳ度创向,大部门创面腹壁全层皮肤呈焦痂(图1).腹部B超报告腹部有少量积气。
目的:报道应用颞浅血管束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手术效果,推广该术式在临床上的使用。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06年9月,对18例面部大面积瘢痕、血管瘤、黑痣的病人采用颞浅血管束预构颈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结果:18例中有1例出现皮瓣远端小范围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术后随访发现皮瓣挛缩下睑外翻,经手术矫治痊愈,其余16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相似,外观良好。结论:应用颞浅血管束转移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方案可行,效果良好,是修复大面积面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目的:观察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的美容效果和切口部位与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6月我院62例乳腺良性疾病手术患者,均采用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其中双侧10例,共72侧,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36侧,乳腺囊性增生病26侧,乳房纤维腺瘤5侧,炎性改变3侧,男性乳腺增生症2侧,随访2~3个月,观察切口瘢痕和乳头乳晕区感觉。结果:随访44例,切口全部Ⅰ/甲愈合。36例(81.8%)对切口瘢痕满意,8例(18.2%)对切口瘢痕不满意。乳头乳晕感觉正常者24例(54.5%),感觉障碍者20例(45.5%)。结论: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术后瘢痕不明显,能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与乳晕外周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
目的:总结斧头状皮瓣在体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7例软组织缺损中,面积最小2cm×1.5cm,最大8cm×7.5cm。在缺损边缘的一侧形成皮瓣,面积为创面的1~1.5倍,蒂部宽度约为旋转侧宽度的1/2~1/3,形成深度在浅筋膜层。皮瓣形成后向受区旋转修复创面。结果: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3例供区创面植皮封闭,余直接缝合。经1~3个月随访,瘢痕不明显,局部外形满意。结论:斧头状皮瓣制作简单,血运可靠,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目的:讨论超量扩张皮瓣用于修复大面积缺损的可行性和风险。方法:24例患者置入83枚扩张器,进行超过额定容积的注水扩张。对注水过程、并发症和术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随扩张器注水增加,皮瓣面积也有增加。扩张皮瓣转移后成尊尚好,效果较满意,但是当超额定容积后并发症有所增多。结论:超量扩张是获得大面积皮瓣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防治并发症。
目的:探讨游离肩胛脂肪筋膜瓣修复单侧颜面萎缩的远期疗效。方法:设计以旋肩胛动脉与伴行静脉血管为血管蒂的游离肩胛脂肪筋膜瓣填充移植于颜面萎缩部修复颜面外形,血管蒂与受区颞浅动静脉吻合。结果:临床应用12例均获成功,随访1~7年,脂肪筋膜瓣萎缩量约5%~10%,最大萎缩量为20%,外形基本满意。结论:带血管蒂游离脂肪瓣筋膜移植可获得较长期稳定的手术效果。术前设计仍应适当考虑脂肪筋膜瓣远期萎缩因素。
面部凹陷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畸形。包括面部不明原因的半面发育不良造成的半面萎缩;先天性重度鞍鼻.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凹陷;面部消瘦,如颊、颞部对称性凹陷;老年性鼻唇沟加深等。上述病例均存在软组织量不足或缺损,其中先天性重度鞍鼻除软组织量不足外,其面中三分之一骨性结构亦发育不良。针对面部凹陷畸形的特点,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吸腹部、臀部或大腿部的脂肪,将获得脂肪混悬液于35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层及下层的杂质,然后将纯化的脂肪颗粒按需要分层均匀地注射到面部各个受区部位。结果:从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进行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手术186例,术后经6―12月的随访,130例1次即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54例就医者经2次至3次手术填充方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除3例出现局部硬结及5例出现过度矫正,其他就医者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使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进行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能够达到良好、稳定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颜面部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以颞浅动脉为蒂供血的耳后乳突区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结果:自2002年以来完成手术11例,患者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11例患者有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应用耳后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可以使全颜面及颈部除皱术的缝合时间最小化,同时达到良好缝合效果的各种手段和技巧。方法:对我科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25例全颜面颈部除皱术患者术中采用不同缝合区域选择不同缝线、双人协同合理分配缝合区域的方法,对缝合时间及术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缝线和双人协同合理分配缝合区域的方法,在术者缝合操作熟练程度相似前提下,可以使缝合时间控制在1h左右,较传统方法缝合时间缩短约30%,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观察缝合切口恢复良好。结论:通过以上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大大缩短全颜面颈部除皱术的缝合时间并可达到良好的缝合效果。
组织扩张器的应用是整形外科的一大进步,这项技术使供区的损伤减到最小,同时提供的覆盖材料与供区一致。然而,在扩张器的应用中并发症的发生较为常见,其中扩张器的外露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处理不当可导致整个扩张过程的失败。我科近5午所行的组织扩张术80例中,
乳头内陷是指乳头内陷于乳晕之中,不仅失去乳头挺拔的外观,影响哺乳且易藏污垢,发生局部感染。各种乳头内陷矫正术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乳头内陷复发。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10例乳头内陷矫正术中,应用自制简易牵引器,术后持续牵拉乳头,
Madelung综合征义称多发性对称性脂肪增生症、肥颈综合征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该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是往患者颈部对称性地出现脂肪堆积,
骨化性肌炎是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周围结缔组织中发生的异位骨化性疾病。可分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及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两种。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致死性全身疾病,较少见。
目的:探索在闭合切口下应用软骨悬吊法上提鼻尖的简便方法及疗效。方法:沿双侧鼻翼缘做弧形切口,在皮下剥离使双侧切口贯通,继续在皮下充分剥离鼻尖及鼻背区域。在10ml注射器针头的导引下,将双侧鼻翼软骨的穹隆部悬吊固定于鼻背软骨与骨结合部的软骨上,使鼻尖上提。结果:临床病例20例,经3个月到两年随访均取得了良好的鼻尖上提效果,长期保持了良好的鼻尖形态。结论:在闭合切口下,利用鼻背软骨与骨结合部的软骨作为固定锚着点的悬吊法上提鼻尖方法远期效果良好、稳定,操作简便、易行。
目的:为探讨重度短鼻的有效修复方法。方法:通过8例短鼻缺陷受术者采用蝶形复合耳郭组织游离移植到鼻尖鼻翼以增加鼻尖鼻翼的组织量以达到延长短鼻的目的,手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从鼻小柱基底到两侧鼻翼内缘做V形切口,广泛分离鼻尾端皮肤粘膜;然后,通过硅胶或ePTFE假体材料间插并缝合于两侧大翼软骨之间延长鼻尖部软骨支架;最后,将蝶形耳后复合组织块移植到切口部以增加鼻尖鼻翼部的组织量,术后观察该法延长短鼻的实际效果。结果:所有8例移植物均得到完全成活,鼻长延长4~7mm,鼻唇角可减少10―30度,均达到理想的美学角度。结论:该法可有效增加鼻尖鼻翼部组织量,从而可作为重度短鼻矫正术的有效补充。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组织补片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6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植入术后结膜囊狭窄的患者进行结膜囊成形术。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月。结果:2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半年后组织补片呈正常结膜色泽外观,且稳定。无感染、坏死及排异等发生。配戴义眼片后患眼外形满意。结论:采用ADM组织补片进行结膜囊成形术,取材方便、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患者,女性,32岁,日于某美容院行“鱼尾纹除皱针注射治疗”。2日后,患者自觉反复视加重,行走时因复视,未予处理。3日后,患者自觉复视加重,行走时因复视头晕,不能通过侧视正确判断侧身物体距离,
目的:为便于术中行骨间坚固内固定和增强术后的稳定性,设计改良的口内入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66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均行改良的口内入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切口设计要点:①软组织切口宜延至第二前磨牙;②骨组织垂直切口应从第一磨牙近中面始垂直向下颌缘;宜在每侧下颌升支骨间斜形线近远骨端两侧用三块小型钛板钛钉行坚固内固定,间隔10mm。术后辅以1~2周颌间牵引固定。结果:无论下颌骨前徙、后退或旋转,下颌骨均较稳定地在设计的位置愈合,获得满意的颜面外形和稳定的咬合关系。结论:该手术改良便于术中骨断端间行坚固内固定,同时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的方法与位置可减少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增加了术后骨段间的接触面与稳定性并预防了复发。另外,术前与术后正畸治疗的配合是必需的。
目的:观察见林bFGF(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剂治疗颌面部开放性软组织创伤的临床效果,探讨软组织创伤新的治疗途经。方法:对年收治的72例颌面部创伤患者,按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见林bFGF剂治疗组及常规外科治疗组。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见林bFGF剂治疗法无明显瘢痕增生,平均愈合期5.6天;常规外科治疗法有9例产生瘢痕增生,平均愈合期7.5天。在半年及1年时复查,见林bFGF剂治疗组创口愈合后,创面区域平复无增生,皮肤无异常。结论:见林bFGF喷雾剂治疗颌面部开放性软组织创伤优于常规外科治疗法。
目的:颧骨颧弓肥大多见于东亚人,通过颧骨颧弓缩小截骨术手术径路的比较,选择更简捷有效的截骨术。方法:比较经冠状切口或经口内或经口内加耳前切口暴露颧骨的颧突、颧弓部缩小术。截骨位于颧骨根部、颧弓远端,使高耸的颧骨内陷、下移,并固定。结果:通过经冠状切口截骨的45例,口内切口切、磨骨的12例,口内切口“L”形截骨的21例,口内加耳前切口的“L”形截骨的58例分类比较,结果显示:口内切口创伤小、切口隐蔽,明显优于冠状切口入路,而口内加耳前切口则使截骨术更为简捷有效。对大于45岁的患者,冠状切口可同时进行颧骨颧弓缩小和去皱术。结论:经口内加耳前切口的颧骨颧弓缩小截骨术,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目的:探讨荧光皮肤血流仪在皮肤撕脱伤撕脱组织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检疫后的白色小猪为实验动物,于猪后肢通过手术形成-12cm×4cm的任意型皮瓣,掀起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猪耳缘静脉注射荧光素钠,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仪检测皮瓣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计算荧光强度指数(Dye fluorescence index,DFI)。一周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计算皮瓣成活与坏死的面积,分析DFI数值与皮瓣组织活力间的关系,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对猪皮瓣血循环的判断规律;在此基础上,复制皮肤撕脱伤模型,分别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和传统荧光法对撕脱皮瓣组织坏死面积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二者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一周后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近端成活良好,平均坏死面积为43%,平均成活面积57%;成活区域DFI平均值为62%,坏死区域DFI平均值为11%,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统计分析显示,DFI≤18%时,组织可能发生坏死。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坏死面积预测的误差为12%,传统荧光法为2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荧光皮肤血流仪DFI与猪皮瓣血循环灌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它可以对猪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活力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照射兔皮肤后的组织学变化,为临床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用34J/cm^2的强脉冲光对10只兔四个部位分别进行1.2、3、4次照射,术后第1、7、15、30、60、90天行切片观察。结果:一定能量的IPL能治疗光老化,并不引起严重炎症反应;IPL可使表皮层增厚,引起的胶原纤维增生可持续3个月以上。结论:光子嫩肤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光老化,其效果可超过3个月,但它也是一种创伤性刺激。
目的:掌握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技术,了解该细胞的生长特性;研究rhbFGF和rhEGF在不同浓度下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准确定量应用这两种因子修复创面、加速创面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rhbFGF和rhEGF干预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活性,选择最适浓度生长因子干预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DNA倍体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rhbFGF和rhEGF分别对成纤维细胞干预48h后,显示rhbFGF在50μg/L浓度时MTT值最大,rhEGF在80μg/L浓度时MTT值最大;并检测出在最适浓度下细胞倍体的含量。结论:应用最佳浓度的rhbFGF和rhEGF可以更快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的形成。
目的:探讨不同性状激光微孔脱细胞真皮构建活性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将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分成两组即干燥组和湿润组,每组36片。将成纤维细胞悬液分别滴加在两组真皮表面,培养不同时间点后,每组分别随机留取6个孔的培养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人TGF-β1、bFGF含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TGF-p。和bFGF分泌量逐渐增多,第8天达到稳定水平,第10、12天与第8天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干燥组各因子的含量均高于湿润组(P〈0.05)。结论: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可用为支架构建活性基质,其冷冻干燥后更有利于成纤维细胞的粘附与增殖。
目的:观察釉基质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粘附、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消化法培养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及体外划痕法,观察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在不同浓度釉基质蛋白(50、100、150及200μg/ml等浓度的 EbtPs)包被的培养孔表面粘附、增殖及迁移情况,试验各组依次命名为EP1、EP2、EP3、EP4组。结果:①细胞粘附性实验中,EP2、EP3及EP4组在接种细胞4.5h后结果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②细胞增殖实验中,在各时间点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5);③细胞迁移实验中,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btP对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粘附有促进作用,而对其增殖和迁移则没有影响。
目的:探讨h型肉毒毒素(BTXA)对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体外培养3例不同部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在常规浓度5U/0.1ml BTXA作用72h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光镜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常规浓度BTXA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现象,不同部位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空白对照组与加药组凋亡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也相应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典型结构变化。结论:h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其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胶原分泌来实现的。
目的:本研究采用低温冰型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PLGA-TCP人工骨行山羊颅骨贴敷移植,观察其成骨过程与性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PLGA和TCP为原料,依据山羊颅骨缺损的CT扫描数据,用低温快速成型机制造人工骨支架。取12只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复合rhBMP-2的活性人工骨支架材料进行山羊颅骨贴敷移植,对照组为未复合rhBMP-2的人工骨支架。术后4、12周进行影像学检查,术后12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评价体内成骨。结果:大体观察、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成骨良好,植入人工骨体积缩小20%,紧贴颅骨表面。组织学检查可见新生骨沿人工骨支架材料形成。对照组植入物完全吸收,未发现有骨或软骨形成。两组植入物的周边均未发现炎症等异常反应。结论:低温冰型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PLGA-TCP人工骨支架,复合rhBMP-2后成为活性人工骨,在大型动物体内进行敷贴移植成骨性能良好。本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目的:研究Ca^2+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在正畸牙周膜重建过程中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表达与定位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加力组、加力+低浓度硝苯地平组和加力+高浓度硝苯地平组,每组再按观察时间点的不同分为5组。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光密度分析系统检测并比较各处理组样本的张力侧与压力侧MMP-13和MMP-10的表达。结果:硝苯地平可以引起正畸牙周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减少,并呈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少的更加明显;牙齿受力两侧比较,压力侧变化更显著。结论:硝苯地平阻断Ca^2+通道可以使正畸牙周膜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减少和定位差异减小,即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不再对外力产生特异性反应。
目的:通过对侧面像和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探寻一种更为简单实用的软组织测量辅助分析方法。方法:选择正畸门诊病例40名,应用Photoshop软件对其侧面像进行定点测量,将所得数值与通过常规头影测量所得数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方法所得的全面凸角、面凸角和Z角之间不存在统计学的差别,而两组的鼻唇角则存在统计学差别;不同方法评价上下唇基角所得出的数值高度相关。结论:应用Photoshop对侧面相测量进行软组织侧貌分析表现出了良好的可行性。
目的: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活髓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研究。方法:对637颗活髓前牙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容修复并进行临床观察随访。结果:活髓前牙行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容修复疗效比较满意,4年、5年、6年的成功率均在70%以上。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是一种可靠的活髓前牙美容修复材料。
目的:总结分析非常规拔牙矫治的临床经验。方法:非常规拔牙矫治病例29例(男性9例,女性20例),年龄12―30岁,平均18.4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结合以下非常规拔牙法进行矫治:拔除一个上中切牙、二个上侧切牙、一个上侧切牙、二个上尖牙、一个上尖牙,一个下中切牙、一个下尖牙、一个下第一磨牙,一个第二磨牙等。结果:所有病例治疗结束后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A、覆盖基本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貌协调,侧貌美观,患者满意,达到了矫治的目的。结论:在特殊情况下,矫治目标可遵循个性化原则,采用非常规拔牙矫治,可以缩短疗程,达到与患者愿望一致的矫治目的。
目的:研究牙釉质、牙本质表面不同状态对自酸蚀体系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新鲜拔除无龋坏、无缺损的牛切牙,低速金刚砂片切取厚约2.Omm,面积大小3.5~4.0mm的牙釉质、牙本质片各32个,依次以200目、400目、600目砂纸打磨,按如下处理:①在湿润条件(人工唾液)下;②在半干燥(棉球沾干表面)下;③干燥条件(气枪吹干)下,采用自酸蚀粘结系统固定内径为4mm,高为2mm的铜环。加压充填树脂,分层固化,同时以全酸蚀粘结系统作对照组。所得的试件分别分为4组:即刻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和24h后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每组8试件。即刻测试:将粘结处理完成后的试件直接放置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其剪切强度,剪切头速度为0.5mm/min。24h后测试:将粘结处理完成后的试件放置在人工唾液中24h,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其剪切强度,剪切头速度为0.5mm/min。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3种不同状态在自酸蚀粘结系统下即刻和24h测试组比较组内及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自酸蚀即刻测试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自酸蚀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①牙釉质、牙本质表面在半干燥条件下的即刻和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最大,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②3种条件下的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较即刻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大,存在显著差异(P〈0.01);③与全酸蚀为对照组的比较,即刻组的剪切强度值均小于对照组的剪切强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大于对照组的剪切强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
目的:提取西安地区成人正常牙A完整的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法各测量指标的临床正常值,并进行男、女差异性的比较研究。方法:选取120例(男、女各60例)西安地区西安籍成人正常牙A个体,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以均值±标准差的方法确定Ricketts分析法各个指标的临床正常值,然后通过团体t检验的方法,比较各个指标临床正常值的男、女差异性。结果:得出了完整的Ricketts分析法各测量指标的临床正常值。经统计比较发现,与牙齿宽度及咬牙A平面高度相关的指标男、女间存在明显差异;男、女间最大的差异性存在于代表深部因素的颅骨内部结构因素指标方面。结论:本研究所提取的完整的Ricketts分析法各测量指标的临床正常值可用于临床诊断分析。本研究结果提示男、女间颅颌面骨结构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颅骨的后部结构和高度方面。
目的:评价口内强支抗矫治Ⅱ^1拔牙病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采用TPA联合Nance腭托口内强支抗的Ⅱ^1拔牙病例20例,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PTV-U6增加(1.96±0.85)mm,PTV-U1、U1-NA与U1-SN分别减小(5.13±2.38)mm、(15.40±3.32)°和(16.94±4.52)°,结论:使用口内强支抗矫治Ⅱ^1拔牙病例,临床支抗控制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目的:探讨射频技术治疗老年性皮肤皱纹、炎性痤疮、萎缩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能量为20~500J的GP699A型射频热能皮肤治疗仪治疗老年性皮肤皱纹、炎性痤疮和萎缩性瘢痕患者各20例,五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为10天,治疗前后给患者拍照、记录治疗参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0例老年性皮肤皱纹患者有效率为95%,20例炎性痤疮有效率为55%,20例萎缩性瘢痕有效率为55%。结论:射频电流治疗老年性皮肤皱纹有很好疗效,对萎缩性瘢痕和炎性痤疮疗效一般。
脉冲染料激光是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临床用于治疗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已经成为治疗血管性疾病的首选激光。2005年11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585nm可调脉宽脉冲激光治疗皮肤浅表血管瘤患儿442例,现将疗效观察及结果总结如下。
美容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激光美容、化妆品研发方面均有长足进展。随之而来,国际上目前流行“医学护肤”的概念,其主要内涵是指人们有了皮肤困扰不再盲目地去商店买各种化妆品来试,而是由皮肤科医生开出处方购买相应产品,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护肤建议。
强脉冲光脱毛是利用输出的高能光子,选择性地破坏毛囊组织,不损伤皮肤和汗腺,高效上除全身不同部位的毛发,获得美容效果。自2006年9以来,我们采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脱毛系统对77例毛症患者进行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2006年4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痤疮患者7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寻常疣患者7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汗管瘤是一种多发于女性上下眼睑及面颊部的良性浅表性汗腺肿瘤,严重者影响容貌及美观。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机治疗汗管瘤患者15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的:Kligman配方是以脱色剂(氢醌或曲酸等)、维A酸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外用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疗法,我们用积雪苷代替传统脱色剂,观察新Kligman配方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传统Kligman配方组:21例,外用4%氢醌+0.1%维A酸+0.1%丁酸氢化可的松;新Kligman配方组:30例,外用0.25%积雪苷+0.1%维A酸+0.1%丁酸氢化可的松:对照组-18例,外用积雪苷乳膏基质+0.1%维A酸+0.1%丁酸氢化可的松,每晚外用一次,分别于第4周、8周观察疗效。结果:4周后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6.19%、53.33%、6.67%,8周后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83.33%、50.00%,新Kligman配方组疗效与传统Kligman配方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以积雪苷为脱色剂的新Kligman配方能有效治疗黄褐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在日益增多。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肥胖症发生率的增加与成年人群死亡率的增加呈高度相关。单纯性肥胖症是肥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不仅不利于患者健康,而且影响美观。笔者采用中医个体化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受术者与大学生对自我体像的关注程度。方法:采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MBSRQ)分别对实验组85名整形美容受术者和对照组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健康评估相、相貌倾向相、身体部位满意相、超重相和自我分类相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整形美容受术者与一般人群在对自我体像的关注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目的:探讨面部轮廓的改善对女性求美者自尊的影响和作用。方法:运用美容手术的方法改善面部轮廓,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躯体自信量表(thebody-esteem scale,BES),体像障碍自评量表(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分别对健康的、面型不协调的、或对自身面型不满意的160例女性求美者进行治疗前、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面部轮廓改善后的各自评量表分值与术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具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面部轮廓的改善对女性求美者的自尊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腋臭是由腋部大汗腺分泌的一种令人生厌的臭味。目前的手术方法很多,近些年不断推出无创、微创治疗腋臭的术式,虽然减少了手术创伤,但仍存在不彻底、复发性、并发症等方面的问题,6年来笔者采用肿胀麻醉、微切口进入皮下分离、清刮治疗腋臭,效果满意。现就如何防止术后出血、复发、瘢痕等并发症谈谈体会。
女性哺乳后常出现乳腺组织萎缩,且伴有乳房皮肤松弛,常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压力。常见的乳房上提手术需要做梭形切除乳晕外真皮而且留有下皱襞的瘢痕,患者难以接受。对于其中部分单纯皮肤松弛引起乳房下垂,我院采用改良双环法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某女,42岁,江苏海安人,已婚。11年前在外地医院行乳房下皱襞切口双侧隆乳术,选用160ml国产充注式硅胶囊假体。术后两月余,左侧乳房触之坚韧,大小无明显变化,右侧乳房自第3年始,渐减小至术前大小。近一月来,自觉左乳逐渐增大,伴持续性隐痛,追问病史知,患者一月前有摔伤史,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整形美容受术者的人群当中有83.5%的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个性问题)。这类患者身体都是健康的,只是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心理上有阴影或是为了锦上添花,为了能使自己变得更完美、更自信才来接受治疗。为了能使每位患者满意、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
对于乳房良性肿瘤及异常发育与增生等良性疾病过去传统的手术切口是要求在肿块的表面行放射状切口,以避免伤及乳腺导管,但未顾及乳房上难看的切口瘢痕,由此许多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我们从美学角度选择手术切口,对38例患者行乳房肿块或乳房腺体切除效果满意。
近年来,腋臭手术不再是大切口的皮肤及附属器的连根切除,而代之以各种小切口腋臭手术方法,这一点己成共识。如小切口大汗腺摘除术,小切口汗腺刮除术,肿胀抽吸术,修剪成全厚皮或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等。方法虽多但各有优缺点,似乎难有万全之策。各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切口的长短和多少、保留皮肤的厚薄;
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鼻外伤72例,根据创面部位的大小、深度及供皮区可利用情况,分别选择应用相应的皮瓣修复创面。获得较满意的功能和美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色素增多常在皮肤组织中呈不规则分布,其病变深浅不一,这使得包括物理磨削术、化学剥脱术、冷冻、烧灼及手术整形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对其进行根治,并易形成瘢痕等副作用,自1960年Maina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一红宝石激光以来,
恶性黑素瘤(realign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是一种具有攻击性、治疗难度很大的恶性黑素细胞肿瘤,已成为一种威胁人们健康的恶性疾患。紫外线的照射、浅肤色、发育不良痣综合征及家族史等状况,为发生删的高危因素。遗传学及环境对删发生的影响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随着人们对美容的追求越来越高,更愿意接受无创性的美容方式。古代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大量利用植物进行美容的知识,发现我国发掘和运用草药美容有数千年历史,无论是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古医方《五十二病方》,还是秦汉时期的《山海经》、《神农本草经》及后来历代的本草著作中均收录了很多用于美容的植物。
经缝牵引成骨是用外力牵引正在生长中的骨缝、诱导缝区新骨形成,同时改变骨骼位置的生物过程。用外力改变颅面骨缝生长状态的技术已有100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属于口腔矫形的一项传统技术,主要用于牵引上颌和扩张上颌牙弓两个方面。以往文献背“上颌牵拉”、“上颌扩张”、
乳房对于现代女性来讲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功能器官,更是形体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先天发育不良所致的小乳症严重影响女性形体美,给患者带来自卑的心理。乳房充填和重建可以较好地使之得到改善,不仅治疗了患者的形体缺陷,更是一种心理治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隆乳的人数逐年增多。
肚脐是腹部美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腹部优美性感曲线的形成因素之一,被比作为腹部的“笑靥”,“一点春藏小麝脐”是形容肚脐之美。肚脐的美学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很多人对肚脐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某些疾病如腹裂、脐疝、脐尿管囊肿、脐部肿瘤、外伤、手术、感染等可致肚脐缺失或肚脐瘢痕形成,造成腹部外观不自然。
腋臭症是多汗症和臭汗症的统称,主要表现为腋部异味,部分病例合并腋部多汗,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目前临床上治疗腋臭症的方法很多,大致可概括为保守疗法和手术方法,保守疗法主要包括:外用药物、注射和物理疗法(微波、冷冻、电凝、激光、同位素)等,硫酸铝溶液可缓解异昧,但它对皮肤刺激较大,皮下注射肉毒毒素可抑制各种汗腺分泌,
老化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主要表现为机体对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弱以至丧失。关于老化,一直认为有两方面的争论:①认为它是基因控制的过程,某些特定的基因启动促进了老化的进展;②认为老化反映了机体维持和修复机制的有限性,而这个维持和修复机制可以限制细胞及分子损坏的累积。
用计算机图像及肌电图分析两种不同剂量肉毒毒素A注射人咬肌后的效果;腋区多汗症:用关节镜刮匙法治疗的效果及复发率的五年回顾;吸脂缩乳术:对美国的非洲女性行前瞻性研究;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小块行隆颏术;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间隔性前哨淋巴结的诊断及处理.
李荟元(LI Hui―yuan):1936年生,195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中共党员,少校军衔,现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组成员。
[整形美容](李森恺 鲍世威 周传德 杨明勇 李养群 李强 唐勇 陈文)
(计鹏 陶克 胡大海 梁敏 杨崇智 胡晓龙 韩勇彬)
(刘新海 李养群 李森凯 唐勇 李强 周传德 陈文)
(黄进军 地力木拉提?艾斯木 马少林 栾梅香)
(刘大海 柳建忠 张蕊 林遐)
(王欢 李太颖 陈光宇 蔡国斌 刘春军 李斌斌 李海东)
(于加平 尹飞 蔡茂季 王义 许凡)
(谭章梅 黄泽春 梁志为 张安利 余涵 侯浪)
(林立新 柳大烈 梁忠军 宋仁刚)
(郑健生 郑庆亦 陈锦河 蔡少甫)
(韩新鸣 张海明 钟亚妮 石俊 王佳琦)
(陆新 茅东升 何冬梅 夏东胜 赵启明)
(罗勇 高建华)
(杨斌 杨通祥 董月桐 王肃生 梁刚 张志华 冀航)
[书讯会讯]
[眼耳鼻美容](刁志勇 尚勇 高崧瀛)
(戴传昌 王碧菠 董佳生 祝联 王毅敏 高秋妮 祁佐良)
(刘德成 李援东 侯习武)
(翁瑞 郑永生)
[颌面美容](李锦峰 任战平 周洪 邹敏 王晓蓉 司新芹 张智勇 文抑西 刘建华)
(陈文君 何一川 汪湛 杨卫东 何杰儒 肖剑峰)
(王毅敏 Chua Chek-hau 穆雄铮 俞哲元)
[基础研究](宋保强 郭树忠 夏文森 韩岩 潘华 澎湃 刘云景)
(邓向东 李世荣)
(张晓玲 张宝林)
(梁黎明 柴家科 孙强 杨红明 陈敏亮 冯瑞)
(肖博 郭树忠 潘勇 刘丹)
(于波 陈敏亮 刘文阁 孙同柱 付小兵)
(余东 雷华 唐晓军 俞冰 牛峰 张志勇 归来)
[齿科美容](冯冬菲 张苗苗 唐林)
(俞丹 李金华 马长柏 陈舜岳 刘治慧 章亮炎 王姝)
(葛兰兰 陈贵敏)
(周少云 罗荣 谢剑锋 潘杏兰)
(王辉 陈吉华 马哲 赵三军)
(杨其国 曹军 刘晓勇 徐静 李冰)
(韦彦峰 杨振华 陈巧玲)
[皮肤美容](林勇 李世荣 曹川)
(韦祝 周斌 汤建萍)
(齐显龙 高琳 刘玲 高天文)
(刘科峰 娄琳 仵瑞玲)
(张明媚 胡永璐 郝瑜)
[中医药美容](鲁严 吴迪 王大光)
(唐红珍 黄龙坚)
[美容心理](马如梦 赵佐庆 郭树忠 马进)
(徐博 冯润川 吴纪楠 万贤德 胡可斌)
[美容园地](徐正新 赵永宽 张凤芸)
(申五一 王兰娣)
(张东波 杨嘉鑫)
(曹薇 罗明灿 刘东平)
(张召 罗定安)
(魏培翰 曹其武 王合玲)
[讲座](刘仲荣 杨慧兰)
(李勤 刘宏伟 程飚)
[综述](常世民(综述) 柳春明(审校))
(姜疆(综述) 刘毅(审校))
(王蕾蕾(综述) 赵振民(审校))
(茅广宇(综述) 杨松林(审校))
(王春燕(综述) 赵振民(审校))
[国外美容医学最断动态]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社  长:辛映继
主  编:朱宏亮
地  址: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
邮政编码:710043
电  话:029-
电子邮件: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347/r
邮发代号:52-27
单  价:15.00
定  价:180.00
金月芽期刊网 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钙化上皮瘤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