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口服液药一次吃太多会有什么后果

小儿退烧药吃多了怎么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0.503页免费2页免费7页免费1页免费4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2页2下载券12页免费99页1下载券37页免费
小儿退烧药吃多了怎么办|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 儿科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6366|回复: 3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阅读权限2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但如果应用不当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尤其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的小儿,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后果。所以小儿用药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儿科如何合理用药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儿科药物滥用及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抗菌素的滥用;
(2)解热镇痛药的滥用;
(3)激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补药、中药及中药滋补药的滥用;
(4)长联合用药的滥用;
(5)长期大量输注葡萄糖。
造成儿科用药问题的其他因素:
(1)专属的儿科药学资料(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不足;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科临床试验资料;
(2)小儿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对药物易感性高,易受药害,影响生长发育;
(3)小儿用药依从性(Compliance,顺应性)差,缺乏必要的配合能力与表达能力,波动用药、滥用药物现象较成人突出;(4)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儿童被迫用成人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 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众多的同类供选药物中,一定要熟悉药物特性,根据疾病与患儿机体条件,权衡利弊,合理选择合适的药物,减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意药物与患儿机体的关系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切实做到合理用药。
2 选择合适的时间
  要遵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依据药物在患儿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要按照治疗学原则,规定药物的治疗周期。单纯为增加治疗保险系数而延长给药时间,不仅浪费,而且容易使患儿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及时合理的停药和适时更换更为合适的药物,对于维持治疗效果,避免撤药反应尤为重要。
3 选择合适的剂量
  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严格掌握剂量,所用剂量应随小儿成熟程度以及病情不同而不同。由于小儿年龄体重逐年增加,体质强弱各有不同,用药适宜剂量差异较大。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用药剂量不是单纯的将成人剂量缩减。其常用方法是体表面积法、小儿体重法以及根据成人的剂量换算等,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当选用。
4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有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性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经胃肠给药安全。但地高辛等药物口服吸收快应注意;新生儿不宜皮下注射给药,因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较大的婴幼儿,可用肌肉注射。小儿可采用地西泮直肠灌注,吸收快疗效好。由于小儿皮肤角化层薄,皮肤黏膜用药宜被吸收,容易引起中毒,所以应与注意。
5 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剂型
  选择合适的规格可以避免安全系数低的药物因掌握不好药量而导致的中毒或浪费现象,而选择合适的剂型可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提高患儿依从性,可选择加入水果香料的糖浆剂以及含糖颗粒剂,选择半衰期较长的并且相对安全的衍生物,减少服药次数和服药天数。当前,市场上已有多种规格和新的剂型不断问世,从而满足患儿的用药需求。
-----------------------------------------------------------------------------------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儿科临床上常用的药物进行专题讨论,希望大家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临床经验角度出发去讨论用药的方法,也可以对别人所分享的经验进行讨论,我们计划2周一期,结束时进行整理的点评,同时发布下期讨论。
1、鼓励原创性分享经验,最好注明
2、鼓励提供文献支持观点,请提供链接或直接上传文献
3、鼓励争鸣
奖励方法:
1、参与者以贴非与主题无关贴送花2朵
2、原创经验分享,很有说服力和力者奖励1分
3、非原创但引用依据充分,引起大家共鸣者奖励1分
我们将视活动举行情况,如果反响激烈,将考虑第10期进行综合评选,进行二次奖励;如果能坚持更长时间也考虑进行年终评选最佳进行奖励。期待中。。。。
还等待什么,来参与吧。。。。。。。。。。。
第一期: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感谢你组织专题讨论!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儿科退烧药的合理选用
在临床上儿科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或其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种:
1、扑热息痛:又名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因此,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剂量,不能过量。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代表药如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2、柴胡注射液:为从中药柴胡中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但需注意,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应慎用。
3、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使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小儿美林糖浆。
4、安痛定,又名复方氨基比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退热药,但若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射本品易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对于某些患儿来说,本药有诱发急性溶血性,皮疹等副作用,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因此,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5、安乃近: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其最严重副作用。目前有很多国家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本品,但国内还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6、阿司匹林: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退烧药,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目前在国内儿科趋于淘汰,使用时,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最后需要指出:
a、退热的同时要注意着重针对病因的治疗。
b、儿童发热多具自限性,无生命威胁,因此选用退热药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研究表明,退热药的强度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前两种退热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副作用轻微,可作为首选退热药。
c、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
d、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同时使用。
阅读权限2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对于发热的病人,最主要的是弄明白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病因治疗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发热只是一个症状而已,退热剂的选择要根据病人的年龄 和体质 (体质 G-6PD缺乏等)不同而采取相应的药物。
1儿童:一般使用布洛芬颗粒或水剂,退热栓 以及退热贴,或者使用温和一点的中成药退热剂(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
2成人:一般使用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或者尼美舒利分散片。
3老年人与儿童一般不要使用安乃近。
阅读权限13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我一直在使用臣功再欣(复方锌布颗粒)作儿童退热药,疗效尚属满意。
因为发热为多种原因引起,退热只是对症治疗或是权宜之计,如果一见发热便一味使用退热
药退热,可能会掩盖一些病情(如出疹性疾病早期。。。),误判误治反而使病情加重。
所以治疗发热性疾病当仔细询问病史病情,周全查体,排查相关疾病,结合相关实验室
检查,在对因治疗的基础上,对症退热才能使疗效满意,医生满意,患者家属满意。
常见的发热病因多为上感,病毒多见。治疗上除臣功再欣外,我一般给予口服抗病毒,补充VC,适当抗生素治疗如使用头孢二代等等,用药二三天,疗效尚好。
阅读权限5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我们这里的小儿退热只有三种药
1、泰诺林,主要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剂型,效果慢,有时对于高热,往往不够力,压不下来。所以不常用。我用了很久了,没出现过副作用。
2、安乃近注射夜,常用于4岁以内小儿,作滴鼻用,根据发热的高低使用,热高的剂量大一点,热低的剂量小点,联合静脉使用激素,还没有退不下来的发热。剂量10-15毫克/公斤,注射液原液滴鼻。常见副作用,滴鼻后因药苦,而发生呕吐。到目前,只出现二例,一例表现为单侧眼睑水肿与发红,给抗过敏处理后约3小时症状消失。另一例表现为面部样红班,给抗过敏处理后一天症状消失。
3、赖氨匹林注射剂,多用于4岁以上,主要是静滴,此药用起来每每胆寒,但又没出过事,也没见过副作用。这药剂量小了,退热效果不好,剂量大时,效果显著。我常常的剂量都是大于25毫克/公斤。我以前有个同行告诉我,他们医院有个小儿用了此药不到5分钟就挂了,抢救无效。
4、尼美舒利,以前常用,也是没出过事,但现在也不敢用了。药房停货了。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我们这里的小儿退热只有三种药
1、泰诺林,主要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剂型,效果慢,有时对于高热,往往不够力,压不下来。所以不常用。我用了很久了,没出现过副作用。
2、安乃近注射夜,常用于4岁以内小儿,作滴鼻用,根据发热的高低使用,热高的剂量大一点,热低的剂量小点,联合静脉使用激素,还没有退不下来的发热。剂量10-15毫克/公斤,注射液原液滴鼻。常见副作用,滴鼻后因药苦,而发生呕吐。到目前,只出现二例,一例表现为单侧眼睑水肿与发红,给抗过敏处理后约3小时症状消失。另一例表现为面部样红班,给抗过敏处理后一天症状消失。
3、赖氨匹林注射剂,多用于4岁以上,主要是静滴,此药用起来每每胆寒,但又没出过事,也没见过副作用。这药剂量小了,退热效果不好,剂量大时,效果显著。我常常的剂量都是大于25毫克/公斤。我以前有个同行告诉我,他们医院有个小儿用了此药不到5分钟就挂了,抢救无效。
4、尼美舒利,以前常用,也是没出过事,但现在也不敢用了。药房停货了。
水灵秀 发表于
尼美舒利此药还是不错的,只是商家斗争的结果,失败了!可怜!
阅读权限13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强悍的中医退热药--紫雪。该药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十分良好的解毒退热作用,
为中医儿科的常用退热药,已故中医著名学家赵心波教授善用该治疗小儿重症,气管炎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麻疹等等疾病,取效良好。
我师其法,配合中药,治疗多例青霉素过敏的扁桃体炎,急支,肺炎及小儿高热,取效迅速,
多能在半小时后缓解患儿的哭闹,咳喘等症。因疗效满意,我常戏称该药一支(1.5g)相当于输
一瓶消炎液。呵呵,疗效如何,请同道试用。我用的是品牌厂家,因考虑到患儿病情可能快速
发展,需用品质有保证的药物才能迅速起效。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或炎症的应急治疗。虽可抑制致热原释放。但是非特异性的。且可能使感染播散。用于儿童退热容易掩盖病情,应慎用。该类药物无抗菌、抗病毒作用,却有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促进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也可使趋于好转的感染死灰复燃。还有加重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因此,使用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药物退热可能酿成小病变大病的不良后果。必须是高热其它治疗无效 。且在有效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同时方可应用。病毒感染者禁用。激素用于病毒性上感,只能当时缓解发热症状,并不能缩短病程和改善病情。
& & 有人通过对208例急性上感伴高热患者治疗,观察发现地塞米松退热效果好,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有极显著性,并能迅速缓解全身中毒症状,安全无副作用。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柴胡注射液,口服液:用于风热发热。一个很老也很经典的中药退热剂。中医认为柴胡有调和营卫,疏风散热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体温中枢调定点的作用有关,其性轻灵,作用于表,所以用于风热感冒很是适用。柴胡不仅可退热,调节体温,还有抗病毒作用。儿科剂量:没有统一标准。凭经验,但安全剂量较大,可以放心使用。对于其使用适应证,并不一定要辨证。38度以上的小儿发热,风热型的最多,放心的用吧。
阅读权限2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我们这里常用的退烧药有: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退热栓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
  6个月以内的婴儿也硬头皮按上述的顺序选择,配合物理降温如冰敷、冰冻输液、酒精擦浴、温水浴,加大液体量,再不行就到味精--地塞米松。
阅读权限2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强烈支持斑鼠进行专题讨论并每2周进行点评,做到有头有尾,做活论坛
阅读权限2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本帖最后由 tp5036 于
15:51 编辑
&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
操作时难度较大,家长观念上难以接受,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体温超过39度,上述方法不起作用时是不是要选用退烧药?!又如何选用退烧药呢?使用时家长是会看说明书或上网查资料的!他会提醒你说这药6个月以内禁用或者慎用的!但又要求给小孩退烧,叫你想办法。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18:59 编辑
&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
操作时难度较大,家长观念上难以接受,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体温超过39度,上述方法不起作用时是不是要选用退烧药?!又如何选用退烧药呢?使用时家长是会看说明书或上网查资料的!他会提醒你说这药6个月以内禁用或者慎用的!但又要求给小孩退烧,叫你想办法。
tp5036 发表于
& & 用不用退热药在临床上的确很难,且大多不会遵守这些规则,也无法遵守这规则。
&&退热方法的选择有很多限制:家长对退热正确方法的理解程度、对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理解程度、医生的合理解释和及时观察和处理等。
&&总之在面对发热病人一定要做到三多: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多写一笔。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我的观念:1,安乃近注射夜滴鼻,其实安全性和效果都是很好的,除开偶然可见安乃近注射液滴鼻后引起虚脱和体温不升的反应外还没见过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很多人说的粒细胞减少等等,所以对于一些高热的病人,特别有高热抽搐病史的人,应该应用,其退热快,效果稳定,不管是那个年龄阶段都可以用,包括大人,老人,新生儿,婴儿等,如果年龄较小的小孩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注射用水来稀释。嘱家属喂多点水防止大量出汗致虚脱,有些小儿在打针前滴鼻,针水刚吊上却出汗了。
&&第二:臣功再欣(复方锌布颗粒)我不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因为其产品说明书中没有3岁以下小儿的剂量,意思是说连厂家都不懂3岁以下小儿该用多少,而临床上很多医生都用了。要是有事,打官司肯定会输,还有臣功再欣的味道很难入口,有些十岁的小儿也反抗这种味道。
&&第三:如果是口服退热药我会选择美林口服液,这种药还是有效果的,而且安全性好,我曾见过一岁多的小孩误服了30ML美林都没事的。
&&第四:关于激素。对于一些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引的的发热,我很喜欢用,用了之后退热持久,可以短时间用三天,特别对一些高热不退的,你别要用那套理伦来说什么原则,其实短时间用药真的能抑制其免疫功能,甚至使病毒或细菌扩散吗?我想不至于吧!不防试下,保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 & 理论是这样说。可地米并非这么可怕,有些病人包括上呼吸道的病人,你可以短时间内用药,用药三天,患者精神状态比没用的好多了,热度大多数可以控制,而经过三天的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基本控制甚至治逾了,其实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大多是病毒感染为主,而全世界还没有一种药物能缩短它的病程啊。正常用量下的地米,短时间来应用,真的可以抑制免疫功能?真的可以使感染扩散吗?我想不至于吧!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我的观念:1,安乃近注射夜滴鼻,其实安全性和效果都是很好的,除开偶然可见安乃近注射液滴鼻后引起虚脱和体温不升的反应外还没见过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很多人说的粒细胞减少等等,所以对于一些高热的病人,特别有高热抽搐病史的人,应该应用,其退热快,效果稳定,不管是那个年龄阶段都可以用,包括大人,老人,新生儿,婴儿等,如果年龄较小的小孩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注射用水来稀释。嘱家属喂多点水防止大量出汗致虚脱,有些小儿在打针前滴鼻,针水刚吊上却出汗了。
&&第二:臣功再欣(复方锌布颗粒)我不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因为其产品说明书中没有3岁以下小儿的剂量,意思是说连厂家都不懂3岁以下小儿该用多少,而临床上很多医生都用了。要是有事,打官司肯定会输,还有臣功再欣的味道很难入口,有些十岁的小儿也反抗这种味道。
&&第三:如果是口服退热药我会选择美林口服液,这种药还是有效果的,而且安全性好,我曾见过一岁多的小孩误服了30ML美林都没事的。
&&第四:关于激素。对于一些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引的的发热,我很喜欢用,用了之后退热持久,可以短时间用三天,特别对一些高热不退的,你别要用那套理伦来说什么原则,其实短时间用药真的能抑制其免疫功 ...
爱读医书 发表于
激素可以使用,但一定要掌握好指征,另外要与家属交待为何要用激素,主要作用是什么,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如我们用时不热,但停时会出现再次发热的可能。
如果我们不交待清或记录明白,出现病情反复或其它情况时可能就会产生纠纷。
阅读权限2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有谁在用灌肠退烧的方法,晒出来大家学习一下,虽然使用麻烦些,但在住院时也是一个最后有效的方法之一啊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11:16 编辑
有谁在用灌肠退烧的方法,晒出来大家学习一下,虽然使用麻烦些,但在住院时也是一个最后有效的方法之一啊
tp5036 发表于
& & 我们偶而用此方法:多是在孩子口服困难或常规用退热药物无效时使用,我们用的药物多是扑热息痛片。总体感觉用后退热还可以,其实从原理上理解与口服是一样的。有时会因刺激肠道引起。
阅读权限2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最新新闻报道幼儿服用布洛芬致盲 ,布洛芬可能继尼美舒利之后再次被遗弃的药物。
个人感觉能用物理方法的尽量物理降温,目前中药温水泡澡比较流行!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最新新闻报道幼儿服用布洛芬致盲 ,布洛芬可能继尼美舒利之后再次被遗弃的药物。
个人感觉能用物理方法的尽量物理降温,目前中药温水泡澡比较流行!
biner1979 发表于
& & 6以下患儿大家是如何选择用药的?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退热贴的优点及误区
退热贴的优点:
1. 传统退烧药是通过口服胃部吸收后,调节人体内生理机能来达到降温目的,药物成分会到达体内五脏六腑;而退热贴是外贴剂,贴在体表部位,完全是外在的物理降温方式,达到零副作用的效果,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2. 避免注射时的疼痛。
3.患者可自行用药,使用方便。
4.减少了给药的次数和剂量 。
退热贴的使用误区:
1,退热贴无法解决所有发烧的根本病因,只能够起到物理降温作用,病毒性引起的发烧应及时就医。
2,幼儿大脑在发育过程中,高烧对孩子大脑发育不利,一但发现孩子发烧就一定要立刻使用物理降温制剂“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然后迅速就医以除发烧根源。
3,退热是防止发烧伤害大脑细胞的辅助物理降温制剂,它并不能用于治疗造成发烧的所有疾病,消费者一定要将辅助与治疗两者概念区别开。
4,退热贴的物理特性决定其降温效果良好但过程缓慢,整个降温过程将会持续15分钟~4个小时不等,消费者需要对市场上过分宣传1分钟降温或者15秒降温的退热贴持谨慎态度,以免降温过快宝宝。
个人观点:
1、仅可用于38度以内的低热处理
2、不能与口服退热剂使用
阅读权限2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据说 安乃近 氨基比林 早已在欧美国家禁用于儿童退热了 退热效果虽好& &但副作用比其他退热药大,再说退热快只会哄无知的家长 她们好受些& &其实发热并不一定是坏事& &体温在38度左右时有利于病程的缩短 消灭病原体&&关键在于对家长的解释-----建议不要用&&为了下一代的健康 最好厂家不要生产了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我们只有布洛芬混悬液,复方氨基比林和赖氨比林,高烧时就用地米。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竹茹10克。蚕沙10ke。蚕沙10克。水开后5分钟即可。每4小时喂一次。退热方。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药物名称】
& & 中文通用名称:布洛芬
& & 英文通用名称:Ibuprofen
& & 其它名称:安瑞克、拔怒风、波菲特、大亚芬克、迪尔诺、芬必得、芬克、芬尼康、福尔栓、抚尔达、吉浩、抗风痛、洛芬、美林、摩纯、托恩、雅维、炎痛停、依布洛芬、异丁苯丙酸、异丁洛芬、易服芬、Andran、Brufen、Bufedon、Emodin、Fenbid、Ibuflam、Ibuprofenum、Lopane、Melfen、Motrin、Novogent、Perofen、Proflex、Rupan
【临床应用】
& & 1.用于缓解类风湿、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
& & 2.用于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 & 3.用于急性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 & 4.口服或直肠给药对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等疾病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 & 1.药效学&&本药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通过抑制细胞膜的环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为炎性介质前列腺素,减轻因前列腺素(PGE1、PGE2、PGI2)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局部周围神经对缓激肽等的痛觉敏感性,从而起到镇痛、抗炎作用。此外,本药还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而起到解热作用。
& & 临床报道,本药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时,其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保泰松相似,比对乙酰氨基酚强。
& & 2.药动学&&本药口服易吸收,吸收率达90%以上。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肾上腺、卵巢、关节滑膜腔、甲状腺、皮肤和脂肪组织中。分布容积为0.15±0.02L/kg。服药后1.2-2.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用量200mg,血药浓度为22-27μg/mL,用量400mg时为23-45μg/mL,用量600mg时为43-57μg/mL。服药5小时后,关节液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等,以后的12小时内药物在关节液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 & 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单次给药后半衰期为1.8-2小时。本药在肝内代谢,60%-90%经肾由尿排出,100%于24小时内排出,其中约1%为药物原形。另有部分药物随粪便排出。
【注意事项】
& & 1.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药过敏。
& & 2.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对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3)孕妇、哺乳期妇女。(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溃疡合并出血(或穿孔)者。
& & 3.慎用&&(1)支气管患者。(2)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3)血友病或其它出血性疾病(包括凝血障碍及血小板功能异常)者。(4)有消化道溃疡史者。(5)肝、肾功能不全者。(6)6个月以下小儿。
& & 4.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晚期妊娠妇女用药可使孕期延长,引起难产及产程延长。
& & 5.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出血时间延长,但停药24小时该作用即可消失。(2)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含量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3)氨基转移酶升高。
& & 6.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不良反应】
& & 1.消化系统&&约16%可出现消化不良症状,也较多见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症状较轻,停药后上述症状即消失。偶见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1%),亦有因溃疡而致穿孔的报道。
& & 2.神经系统&&偶可出现头痛、嗜睡、晕眩、耳鸣等症状,发生率约为1%-3%。抑郁或其它精神症状、视物模糊及中毒性弱视少见。
& & 3.肝脏&&肝毒性反应轻微,主要表现为氨基转移酶升高。
& & 4.肾脏&&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下肢浮肿。也有报道,对一些有潜在性肾病的易感者可出现肾乳头坏死的急性肾功能不全。
& & 5.血液系统&&大剂量用药可出现出血时间延长、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血小板缺乏及全血细胞减少。个别病例可因胃肠道隐血而致贫血。
& & 6.皮肤&&过敏性皮肤反应不常见,多为短暂性荨麻疹、紫癜性或红斑性改变,常伴有瘙痒。
& & 7.呼吸系统&&易感者可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
& & 8.泌尿系统&&肾功能不全多发生于有潜在性肾病变者,但很少见;少数服用者可出现下肢浮肿。
【药物相互作用】
& &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 & 1.与抗糖尿病药(包括口服降糖药)同用,可增强抗糖尿病药的降糖作用。
& & 2.与地高辛同用,可升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同用时应注意调整地高辛的剂量。
& & 3.与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同用,可升高本药的血药浓度。
& & 4.与丙磺舒同用,可减少本药排泄、升高其血药浓度。
& & 5.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减少甲氨蝶呤的排泄,升高其血药浓度。
& & 6.与苯妥英同用,可抑制苯妥英的降解。
& & 7.与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同用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有致溃疡的危险。
& & 8.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 & 9.与抗高血压药同用,可影响抗高血药的降压效果,减弱其降压作用。
& & 10.与呋塞米同用,可减弱呋塞米的排钠和降压作用。
& & 11.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可增加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 &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 & 食物可减慢本药吸收,但并不影响其吸收总量。
& & •药物-酒精/尼古丁相互作用
& & 使用本药期间饮酒,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有致溃疡的危险。
【给药说明】
& & 1.本药解热、镇痛作用仅是对症治疗,应用时还应针对病因治疗。
& & 2.应用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可改用本药,但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 & 3.有溃疡病史者使用本药,宜在严密观察或加用抗酸药的情况下服用。
& & 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慢性关节炎时,本药应与其它慢作用抗风湿药同用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及病情进展。
& & 5.用药期间如出现胃肠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视力障碍、血象异常以及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停药。
& & 6.本药局部给药时,仅可用于完整皮肤,不得用于皮肤破损部位。
& & 7.用药过量的表现:约20%用药过量者在服药后4小时出现中毒症状,包括:抽搐、昏迷、视物模糊、复视、眼颤、头痛、耳鸣、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腹痛、恶心、血尿、肾功能不全。
& & 8.用药过量的处理:用药过量应作紧急处理,包括催吐或洗胃,口服活性炭、抗酸药或(和)利尿药及采用其它支持疗法。
& & 9.直肠给药时,应用助推器将药栓推入肛门深处。
【用法与用量】
& & •常规剂量
& & •口服给药
& & 1.抗风湿:一次0.4-0.6g,一日3-4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比骨关节炎用量大。
& & 2.轻、中度疼痛:一次0.2-0.4g,每4-6小时1次。每日最大量不宜超过2.4g。
& & •局部给药&&依患处面积大小,用适量乳膏轻揉患处,一日3-4次;或用搽剂涂患处,一次2-4mL,一日3次。
& & •直肠给药&&每次100mg,如再次用药应间隔4小时以上。
& & •常规剂量
& & •口服给药&&一次5-10mg/kg,一日3次。
& & •局部给药&&参见成人用法与用量。
& & •直肠给药&&1-3岁小儿:一次50mg,塞肛门内,症状无缓解,每隔4-6小时重复给药1次,24小时不超过200mg。3岁以上小儿每次100mg。
【制剂与规格】
& & 布洛芬片&&(1)0.1g。(2)0.2g。
& & 贮法:密闭保存。
& & 布洛芬胶囊&&(1)0.1g。(2)0.2g。(3)0.3g。
& & 贮法:密闭保存。
& & 布洛芬颗粒剂&&(1)0.1g。(2)0.2g。
& & 贮法:密闭保存。
& & 布洛芬口服液&&10mL:0.1g。
& & 贮法:密闭保存。
& & 布洛芬口服混悬液&&(1)60mL:1.2g。(2)100mL:2.0g。
& & 贮法: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 & 布洛芬滴剂&&20mL:0.8g。
& & 贮法: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 & 布洛芬搽剂&&(1)5mL:2.5g。(2)50mL:2.5g。
& & 贮法: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 & 布洛芬乳膏&&20g:1g。
& & 贮法:密闭保存。
& & 布洛芬栓&&100mg。
& & 贮法:密闭保存。
& & 小儿布洛芬栓&&(1)50mg。(2)100mg。
& & 贮法:遮光,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名称】
& & 中文通用名称:对乙酰氨基酚
& & 英文通用名称:Paracetamol
& & 其它名称:安佳热、百服咛、倍乐信、必理通、醋氨酚、儿童百服咛、静迪、酪芬得、扑热息痛、日立清、时美百服咛、斯耐普-FR、泰诺林、退热净、小儿退热栓、幸福止痛素、一滴清、乙酰氨基苯酚、乙酰氨基酚、幼儿百服咛、Acetaminophen、Bufferin、Bufferin Caplet、Fortolin、Infant Bufferin、Panadol、Paracetamolum、Snaplets-FR
【临床应用】
& & 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偏头痛、牙痛及痛经等;也可用于退热,如感冒发热等。
& & 1.药效学&&本药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镇痛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包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其阻断痛觉神经末梢冲动的作用,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它能使痛觉受体敏感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合成有关。本药可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到解热作用,这可能与下丘脑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 & 本药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比,解热作用相似但较持久,镇痛作用较弱,几无抗炎作用,较低用量时对风湿病无效。这是因为本药抑制背侧丘脑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作用较强,而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作用弱的缘故。因此,本药不能代替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但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及其它出血性疾病(包括应用抗凝治疗时)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炎等。
& & 另据国外资料报道,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有防止发生白内障的保护性效应。
& & 2.药动学&&本药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为60%-80%,但在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服用本药,吸收减少。本药栓剂经直肠给药时,在直肠的吸收速度和程度随所用的基质而异。
& & 口服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0.5-2小时,口服本药650mg后血药浓度峰值为5-20μg/mL。本药口服后0.5小时起效,达峰时间为1-3小时。作用持续时间为3-4小时。直肠给药时达峰时间为107-288分钟。
& & 在常用的镇痛剂量下,本药大部分通过体液在全身广泛分布。分布容积(Vd)为0.95±0.12L/kg。当血药浓度小于60μg/mL时本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不高(约为25%);中毒浓度时则结合率较高(可达43%)。哺乳妇女服用本药650mg,1-2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为10-15μg/mL。此外,本药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
& & 本药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转变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小部分经羟基化后成为活性的(N-羟基)中间代谢产物。本药的一氧化代谢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而谷胱甘肽与该一氧化代谢物结合,变为无毒物。本药过量时体内谷胱甘肽逐渐耗竭,可导致肝毒性。
& & 本药主要以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清除率(CL)为5.0±1.4mL/(kg•min)。半衰期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在乳汁中的半衰期为1.35-3.5小时;某些肝脏疾病患者半衰期可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半衰期可能延长;小儿半衰期则可能缩短。本药可经血液透析清除,但不可经腹膜透析清除。
【注意事项】
& & 1.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本药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道,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哮喘的病人中,少数人(小于5%)可于服用本药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
& & 2.禁忌症&&对本药过敏者。
& & 3.慎用&&(1)肝病或病毒性(本药有增加肝脏毒性的危险,故有肝病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加大)。(2)肾功能不全者(偶可使用,如长期大量应用,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使用本药)。(4)酒精中毒者。(5)孕妇。(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已有此类患者使用本药发生溶血的报道。国外资料)
& & 4.药物对儿童的影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是本药在体内生物转化的主要途径,这条途径在婴儿出生数周后形成,可以预料本药在新生儿体内排泄缓慢,毒性相对增强。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但国外资料认为,本药对儿童并无特殊影响。
& & 5.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本药可通过胎盘,故孕妇使用时应考虑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妊娠期间长期使用本药已有引起新生儿肾衰竭的报道。美国FDA妊娠分类为B类。
& & 6.药物对哺乳的影响&&虽然本药在乳汁中可达一定浓度,但在哺乳婴儿尿中尚未发现本药及其代谢产物排出。
& & 7.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血糖测定: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酶法测定时可出现假性低值,而用己糖激酶/6-磷酸脱氢酶法测定时则无影响。(2)血清尿酸测定:应用磷钨酸法测定时可出现假性高值。(3)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测定:应用亚硝基萘酚试剂作定性过筛试验时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定量试验不受影响。(4)肝功能试验:一次大剂量应用(大于8-10g)或长期应用较小剂量(每日用量大于3-5g)时,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及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可增高。(5)使用YSI葡萄糖分析仪时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 & 8.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给药前应注意检查肝、肾功能,对长期较大剂量用药者应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不良反应】
& & 1.呼吸系统&&本药有可能使对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加重,严重中毒时可抑制呼吸中枢。国外资料报道,本药引起的哮喘,可能是呼吸道上皮细胞表层粘液及鼻粘膜粘液中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被本药代谢产物耗竭所致。
& & 2.神经精神系统&&常规剂量下本药对情绪无影响。过量致肝坏死时可出现昏睡、注意力障碍、激动、精神错乱和昏迷等反应。
& & 3.消化系统&&本药的胃肠刺激作用小,短期服用不会引起胃肠道出血。已有数例服用本药导致肝毒性的报道,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肝坏死。酒精滥用可能加剧肝毒性。
& & 4.泌尿系统&&长期大剂量服用本药可致肾疾病,包括肾乳头坏死性肾衰竭,尤其是肾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性肾衰竭(少尿、尿毒症)。肾衰竭也可能继发于本药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 & 5.血液系统&&罕见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偶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报道。其它罕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还有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全血细胞减少、浆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与阿司匹林相比,本药对出血时间和血小板聚集时间几无影响。
& & 6.内分泌/代谢&&国外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本药能抑制甲状腺功能和精子生成,但还不能确定与临床有何关系。国外有引起低体温的报道,过量服用还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报道。中毒剂量可引起低磷血症及低血糖,也曾有一过性高血糖的报道。
& & 7.皮肤&&可发生荨麻疹、固定性药疹,偶见皮炎伴瘙痒。国外有发生血管性紫癜、急性全身性疱疹样脓疱病、乳头样斑丘疹的报道。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
& & 8.骨骼肌肉&&国外用本药做激发试验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
& & 9.过敏反应&&罕见。
& & 10.尚无本药致癌的报道。
【药物相互作用】
& &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 & 1.本药可抑制醋硝香豆素的代谢或干扰血凝块形成,从而增强醋硝香豆素的抗凝作用。
& & 2.本药也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或阻碍血块收缩因子形成,从而加大华法林引起出血的危险性。
& & 3.二氟尼柳与本药合用时,本药血药浓度上升约50%,这种浓度显著上升曾有引起肝毒性的报道。二氟尼柳的血药浓度不变。
& & 4.非诺多泮与本药合用,可致非诺多泮血药浓度上升30%(短期合用)或70%(长期合用),曲线下面积(AUC)增加50%(短期合用)或66%(长期合用);伴有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及AUC下降。短暂合用在临床上尚无不良反应报道。
& & 5.佐米曲普坦与本药合用后,前者的血药浓度轻度上升,但无临床意义。
& & 6.美替拉酮可抑制本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成,使本药中毒的危险性增加。
& & 7.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合用时,由于两药可相互降低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作用而降低清除率,从而增加毒性,因此应避免同时应用。
& & 8.本药可促进拉莫三嗪从血液中清除,使拉莫三嗪的疗效降低。
& & 9.磺吡酮与本药合用时,本药的代谢增加,对肝脏的毒性也增加。
& & 10.磷苯妥英、苯妥英可使本药在肝脏中的代谢增加,使本药疗效下降,肝毒性加大。
& & 11.卡马西平为肝酶诱导剂,大剂量、频繁地与本药合用时,可使本药代谢加强,肝毒性产物增多。
& & 12.本药可使血液和组织中谷胱甘肽水平降低,而白消安通过与谷胱甘肽结合而排出体外,故两者合用时,白消安的肾廓清率减少。
& & 13.考来烯胺能使本药的吸收减少,使本药疗效减弱。
& & 14.替扎尼丁(肌松药)可使本药口服时的达峰时间延迟,但临床意义不明。
& & 15.异烟肼可使本药的肝毒性增加。
& & 16.本药可能会改变氯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具体影响各家报道不一)。两者合用时,可能会增加氯霉素的毒性,出现呕吐、低血压、低体温。
& & 17.抗酸药可显著延缓本药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但对本药的平均血药峰浓度、最大血药峰浓度及半衰期无影响。
& & 18.本药可能增加炔雌醇的血药浓度,而本药血药浓度可被口服避孕药降低。
& & 19.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其它水杨酸盐制剂或其它非甾体类消炎药合用时(如每年累积用量达到1000g,应用3年以上时),可明显增加对肾脏的毒性(包括肾乳头坏死、肾及膀胱肿瘤等)。
& & 20.本药与降压药(如阿替洛尔)合用时,降压作用无明显改变。
& & •药物-酒精/尼古丁相互作用
& & 长期嗜酒者过量使用本药导致的肝毒性大于非嗜酒者,可能是乙醇诱导细胞色素P450 2E1(CYP 2E1)代谢,导致本药的毒性代谢产物产生得更多。
& &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 & 食物可减慢本药的吸收,并使其血药峰浓度降低。
【给药说明】
& & 1.本药用于解热和镇痛是对症治疗,必要时还须同时应用其它治疗解除疼痛或发热的病因。
& & 2.用药过量的反应:(1)过量服用(包括中毒量)时,可很快出现苍白、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胃痛或胃痉挛、腹泻、畏食、多汗等症状,且可持续24小时。在用药的第1-4天内可出现腹痛、肝脏肿大和压痛、氨基转移酶升高及黄疸。第4-6天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衰竭(暴发性肝衰竭),表现为肝性脑病(精神、意识障碍、躁动、嗜睡)、惊厥、呼吸抑制、昏迷等症状,以及凝血障碍、胃肠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血糖、酸中毒、心律失常、循环衰竭、肾小管坏死直至死亡。(2)有些患者表现不典型,只有腹痛、代谢性酸中毒或昏迷、高度换气及呼吸抑制。过量的患者中约12%出现肾衰竭,但并不都伴有肝功能衰竭。(3)曾有过量后引起心肌损害的报道。
& & 3.用药过量的处理:(1)催吐及洗胃以减少药物吸收,洗胃后宜用活性炭吸附药物。(2)应尽早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在过量后10-12小时内使用最有效。开始时口服140mg/kg,然后口服每次70mg/kg,每4小时1次,共用17次,但应注意活性炭也会影响口服乙酰半胱氨酸的吸收与疗效;病情严重时可将药物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给药。(3)如果过量用药后24小时内未能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则使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注,对清除血液循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可能有益,但这种治疗对防止其肝毒性的效果不明。(4)监测本药的血药浓度应至少在过量4小时后进行,过早测定无助于可靠地评估本药潜在的肝毒性。本药血药浓度在服药后4小时大于150μg/mL(993μmol/L),6小时为100μg/mL(662μmol/L),8小时为70μg/mL(463.4μmol/L),10小时为50μg/mL(331μmol/L),15小时为20μg/mL(132.4μmol/L),20小时为8μg/mL(53μmol/L),24小时为3.5μg/mL(23.2μmol/L)时,提示可能出现肝中毒,需完成全疗程的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若首次血药浓度测定水平低于以上数值可考虑停用乙酰半胱氨酸。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及胆红素定量,应每24小时测定1次,至少连续测定96小时。在96小时内无异常检验值出现者,可以不必再查。肾脏及心脏功能检查视临床需要而定。(5)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糖,补充维生素K1(如凝血酶原时间比率大于1.5)或用新鲜冷冻血浆、浓缩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时间比率大于3)。
【用法与用量】
& & •常规剂量
& & •口服给药&&每次0.3-0.6g,每4小时1次或每日4次;一日量不宜超过2g。用于退热时疗程一般不超过3日,用于镇痛时疗程不宜超过10日。服用缓释片时,每次0.65-1.3g(即1-2片),每8小时1次。一日量不超过4g(即6片)。
& & •直肠给药&&每次0.3g,若持续高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1次。24小时内不超过1.2g。
& & •肌内注射&&每次0.15g-0.25g。不宜长期应用,用于退热时疗程一般不超过3日,用于镇痛时疗程不宜超过10日。
& & •常规剂量
& & •口服给药&&按体重每次10-15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日1.5g/m2,分次服,每4-6小时1次;3-12岁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量,疗程不超过5日。
& & •直肠给药&&3-12岁小儿,每次0.15-0.3g,每日1次。
& &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 & •常规剂量
& & •口服给药&&解热镇痛:每次0.65-1g,每4-6小时1次,最大量为每日4g。
& &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 & 慢性肾疾病患者不必调整剂量,但建议对轻度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大于50mL/min)者每4小时给药1次;中度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为10-15mL/min)者每6小时给药1次;重度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者每8小时给药1次。给药的间隔时间视肾功能损害程度顺延。
& & •老年人剂量
& & 虽老年患者的半衰期延长,但不必对剂量作特殊调整。
& & •透析时剂量
& & 血液透析后应补给患者1次维持量。
& & •常规剂量
& & •口服给药
& & 1.按年龄计算:
& & 各年龄组的用量
& & 年龄& && && &单次量(mg)& && && &&&全日量(mg)
& & 月(Mo)/岁(yr)
& & 小于3Mo& && && && &&&40& && && && && && & 200
& & 4-11Mo& && && && && &80& && && && && && & 400
& & 12-23Mo& && && && &&&120& && && && && && &600
& & 2-3yr& && && && && & 160& && && && && && &800
& & 4-5yr& && && && && & 240& && && && && && &1200
& & 6-8yr& && && && && & 320& && && && && && &1600
& & 9-10yr& && && && && &400& && && && && && &2000
& & 11yr& && && && && &&&480& && && && && && &2400
& & 2.按体重计算(相当于每次10-15mg/kg):
& & 按体重计算的用量
& & 体重(磅)& && && &体重(kg)& && & 单次量(mg)& && && &全日量(mg)
& & 6-11& && && && &2.0-5.4& && && && & 40& && && && && &&&200
& & 12-17& && && &&&5.5-7.9& && && && & 80& && && && && &&&400
& & 18-23& && && &&&8.0-10.9& && && && &120& && && && && & 600
& & 24-35& && && &&&11.0-15.9& && && &&&160& && && && && & 800
& & 36-47& && && &&&16.0-21.9& && && &&&240& && && && && & 1200
& & 48-59& && && &&&22.0-26.9& && && &&&320& && && && && & 1600
& & 60-71& && && &&&27.0-31.9& && && &&&400& && && && && & 2000
& & 72-95& && && &&&32.0-43.9& && && &&&480& && && && && & 2400
& & •直肠给药&&建议初始剂量为40mg/kg。也有人建议每次20mg/kg,每6小时1次。
& &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 & 同成人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 & •透析时剂量
& & 血液透析后应补给维持量;腹膜透析后不必补给维持量。
【制剂与规格】
& & 对乙酰氨基酚片&&(1)0.1g。(2)0.25。(3)0.3g。(4)0.5g
& & 贮法:阴凉干躁处,密闭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1)80mg。(2)160mg。
& & 贮法:阴凉干躁处,密闭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0.1g。
& & 贮法: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0.5g。
& & 贮法:密封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0.65g。
& & 贮法:遮光,密闭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胶囊&&0.3g。
& & 贮法:阴凉干躁处,密闭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糖浆&&100mL:5g。
& & 贮法:阴凉干躁处,密闭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凝胶&&5g:120mg。
& &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2g:0.1g。
& & 贮法:密封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冲剂&&(1)0.1g(小儿用)。(2)0.5g(成人用)。
& & 对乙酰氨基酚干混悬剂&&6.5g:0.5g。
& & 贮法: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30mL:0.96g。(2)100mL:3.2g。
& & 贮法: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10mL:0.25g。
& & 对乙酰氨基酚溶液&&5mL:0.25g。
& & 对乙酰氨基酚滴液&&(1)10mL:1g。(2)16mL:1.6g。
& & 贮法:阴凉干躁处,密闭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栓&&(1)0.15g。(2)0.3g。(3)0.6g。
& & 贮法:阴凉干躁处,密闭保存。
& &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1)1mL:0.075g。(2)2mL:0.25g。
& & 贮法:阴凉干躁处,密闭保存。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又名复方氨基比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退热药,但若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射本品易致急性,有致命危险,对于某些患儿来说,本药有诱发急性溶血性,皮疹等副作用,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因此,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其最严重副作用。目前有很多国家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本品,但国内还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最后需要指出:
a、退热的同时要注意着重针对病因的治疗。
b、儿童发热多具自限性,无生命威胁,因此选用退热药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研究表明,退热药的强度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前两种退热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副作用轻微,可作为首选退热药。
c、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
d、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同时使用。
阅读权限20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儿童发烧问答集
此为台湾2010年发表的,有些东西还是很有意义的,重新分享
[体温的测量]
1.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体温的测量?
答: 无论身体产热增加或散热不良,都会使体温上升,例如喝很多热水、运动、长时间晒太阳、穿太多衣服等。如果要确定有没有生病发烧,就必须避免这些因素,并适当休息15至30分钟后再量体温。
2. 跟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比起来,电子体温计有什么好处?测得准不准?
答: 如果定期校正,电子体温计测到的体温跟水银体温计没什么两样。但水银体温计不适合一般家庭使用,主要是因为水银体温计有意外破裂而导致水银中毒并污染环境的危险。目前台湾已经停止使用水银体温计,以减少意外伤害及环境污染。
3. 用体温计量体温需要量多久?
答: 一般电子体温计约在启动1分钟后会发出哔声,那时候就可以判读体温。专家建议口温至少量2至5分钟,腋温量3至10分钟,肛温量1至3分钟。
4. 摸小孩的皮肤看有没有发烧的方法准不准?
答: 摸皮肤判断有没有发烧的方法很不准确,所以当小孩生病的时候,一定要用体温计才能正确判断小孩有没有发烧。根据国外的研究,母亲用手只能正确判断74%有发烧的小孩,而护理人员的正确判断率则只有42%。
5. 量体温的方法有好多种,到底哪一种比较准?
答: 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背温、耳温、额温等,其中以肛温最接近身体内部真正的温度。耳温与肛温的相关性很高,必要时可取代肛温,但必须注意三个月以下婴儿的耳温与中心体温的相关性较差。口温平均比肛温低0.50C,腋温平均比肛温低0.80C,而且这两种方法比较容易受到皮肤黏膜血管收缩等因素的影响而偏低。一个月以下或体重很低的新生儿,不适合量肛温与耳温,可考虑量腋温或背温。用额温枪或红外线测量皮肤表面,准确度较差。
6. 量肛温正确的作法为何?
答: 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以冷水冲净(勿用热水),在末端擦上少许凡士林等润滑剂。最好的姿势是让幼儿腹部朝下俯卧,并将小孩放于成人的大腿或床上,用一手扶着幼儿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将体温计伸入距离肛门口深度约0.5至1英吋(约1.5至2.5公分)处,不要过度深入。电子体温计于静置约1分钟后,发出哔声即可判读。
7. 量口温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 5岁以上儿童可以用这种方法量体温,测量前15至30分钟内不宜饮用热水或冷水,以免导致测量误差。量的时候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然后以冷水冲净(勿用热水)。打开电子体温计开关,将感应端置于儿童舌头下方,静置约1分钟,体温计发出哔声后即可判读。
8. 量耳温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 三个月以下婴儿准确度较差,量的时候必须注意耳温枪在耳朵里面的角度必须正确,过多耳垢则会干扰测量。中耳炎或其他中耳异常者量耳温会有误差,应该用其他方法量体温。耳温枪必须定期校正以免失去准确性。量的时候将耳温枪感应端置入外耳道,按压启动钮即可在几秒内判读数据。当两耳量出来之温度不同时,以较高温度为准。
发烧的意义]
1. 体温高到几度以上才算发烧?
答: 发烧的定义为身体内部的中心体温 ≥ 38OC,介于37.5OC与38OC之间的体温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发烧,必须参考前后测量的体温与其他症状判断是否有发烧现象。
2. 人为什么会发烧?
答: 人体脑部下视丘的地方有个体温调节中枢,在这里会设定一个体温定位点,平时不生病的时候体温都设在37OC左右。人体因为感染等各种疾病出现发炎反应的时候,发炎反应所制造的一些小分子会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而使体温的定位点上升,于是人体会进行很多生理反应而使体温上升。有另一种情形是身体并没有发炎、体温定位点也没有上升,但因为身体热量太多来不及散热而使体温上升,这种情形称为体温过高(hyperthermia),例如在炎热的环境下穿太多衣服、把婴儿包得太紧、运动、洗三温暖、中暑 (heat stroke)等。
3. 小孩发烧时为什么会手脚冰冷?
答: 发炎反应导致脑部下视丘体温定位点上升的时候,脑部所认定的正常体温会超过38OC。如果当时体温并未达到设定的标准,病人会觉得冷,而且可能不自主地出现肌肉颤抖以增加热量,并让四肢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丧失,所以会出现手脚冰冷现象。
4. 发烧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好处?
答: 很多研究显示适度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也有研究显示退烧药会压抑免疫反应,所以在动物实验中用大量退烧药反而会增加败血症的死亡率。人类生病的时候发烧,算是一种保护性的本能反应,目的在加强我们对于疾病的抵抗力。
5. 发烧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坏处?
答: 发烧的时候需要产生多余的热量,所以会增加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制造量与心脏输出量,这些对于健康儿童的影响很有限,但患有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慢性肺病、与先天代谢异常的儿童,则可能无法承受这些多余的负担。此外,有些儿童因为体质因素,在6个月至6岁间可能因为发烧而导致热性痉挛。
6. 发烧会不会把脑子烧坏?
答: 41OC以下的发烧不会对病人脑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伤害,极度高烧有时会使意识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一般口语传说发烧把小孩脑子烧坏的事例,都是因为那些小孩罹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真正影响脑部的是脑部严重感染病症。
7. 使用退烧药以后如果还有发烧现象,是否表示医师所开的退烧药没有效?
答: 一些民众认为吃退烧药以后如果又烧起来,就表示医师开的药没有效,所以会去找其他医师,造成医疗的浪费。事实上,发烧是生病之后产生的现象之一,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烧,当小孩发烧时应带给医师诊察,以找出发烧的病因并加以治疗。各种退烧药的效果都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其使用目的在带给小病童短暂的舒适,如果疾病的过程还没结束,退烧以后又烧起来是很常见的事情。常见的呼吸道或肠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没有特效药,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续发烧达一周或甚至更久。发烧是疾病过程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味的盲目退烧反会造成假象,而可能引起误判。如果发烧不退,必须持续就医寻找有无其他特殊病因,而非怪罪开的退烧药无效。
[退烧的方法]
1. 既然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那么是否都不要退烧?
答: 如果体温上升的原因不是发炎性疾病,则这种高体温对人体并没有帮助,随时都可予以退烧,例如衣服穿太多、中暑之类的体温过高。至于发炎反应引起的发烧,如果体温并未太高也没有引起特殊不舒服的时候,并不需要积极退烧,尤其当体温还没超过39°C以上的时候。专家建议下列情形较易并发发烧引起的不适,所以当体温超过38°C以上就可考虑退烧:
A. 慢性肺病、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B. 并发心脏衰竭之心脏病或发绀性心脏病
C. 慢性贫血
D. 糖尿病与其他代谢异常
E. 曾有热性痉挛或曾有发作的患者
G. 其他因为发烧而有不适症状
2. 冰枕、散热贴片、退烧药等各种退烧法中,哪一种效果比较好?
答: 过去曾经被使用的酒精擦澡,因为酒精快速挥发散热会引起表层血管急速收缩,且酒精如不慎让小孩吸入会有中毒之虞,反而有碍散热,所以不应作为退烧之用,其他退烧法可分为物理退烧法(包括冰枕、低温毯、贴于皮肤表面的散热贴片、温水拭浴)与药物退烧法(包括口服、肛门塞剂、注射之退烧药)两种。冰枕等物理退烧法只能加速散热,并不会矫正发炎反应所引起脑部体温定位点的异常上升现象。这就好比说发烧的时候,我们的脑子会认为38OC以上才是正常体温,冰枕等物理退烧法违背脑部的设定而让热量流失,就好比把热水器温度设在100OC,一面插电加温,一面却一直丢冰块进去,不但让病人有寒冷的不适感觉,也会增加无谓的能量消耗。所以发炎性疾病不应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烧法,而应使用可以矫正脑部体温定位点的退烧药。对于代谢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贫血等患者而言,他们无法应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导致代谢机制崩溃或心肺衰竭,这类病人发烧时使用冰枕的危险性更高。衣服穿太多、中暑等体温过高的情形,脑部体温定位点正常而只是产热与散热失调,此时才可使用物理退烧法。
3. 打点滴或喝很多水有没有退烧效果?
答: 打点滴或喝水只会增加体内水分,对于发炎性疾病引起的发烧并无退烧效果。退烧时人体必须流汗以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所以如果发烧与退烧过程反覆太多次,容易因为大量流汗而导致脱水,此时才需要特别注意水分、电解质的适度补充。
4. 有没有哪些退烧药是小孩不可使用的?
答: 儿童使用阿斯匹灵(aspirin)可能会伤害肝脏与脑部,而导致雷氏症候群,所以阿斯匹灵不可以在18岁以下儿童当作退烧药使用。阿斯匹灵的主要化学构造是水杨酸,所以含有水杨酸成分的其他退烧药也不应使用于18岁以下儿童,包括各种含有水杨酸成分的口服或注射用退烧药。目前台湾地区所上市的注射型退烧药,主要成分都是水杨酸,都不应使用于18岁以下儿童。此外,属于pyrazolone衍生物的dipyrone、phenylbutazone等退烧药,可能引起致命的白血球低下症,所有年龄都禁止使用。
5. 小孩用哪一种成分的退烧药比较好?
答: 目前台湾地区儿童可用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异丁苯乙酸(ibuprofen)、diclofenac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与退烧效果都很类似,其主要差异是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种类。使用这些退烧药都必须小心用量,任何一种退烧药过量都不安全。
6. 口服跟塞肛门的退烧药有没有什么差别?
答: 口服药物与塞肛门药物的作用时间与退烧效果并没有明显差别,但建议儿童应优先使用口服制剂。如果有严重呕吐、小孩拒绝吃药等情形时,才考虑使用肛门塞剂。有些人认为体温要达到某个标准以上才可以使用口服或塞肛门的退烧药,这种看法并没有理论根据。
7. 使用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作为退烧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 乙酰氨基酚的儿童建议用量为每次每公斤10-15毫克口服使用,每4-6小时使用一次。目前台湾地区常用的乙酰氨基酚儿童剂型包括糖浆、口服锭剂等,儿童剂型与成人剂型的药量差异极大,使用时必须注意标示并避免过量。一旦过量可能引发产生肝衰竭,其最低单一中毒剂量为每公斤120-150毫克。此外,长期使用这种药物有发生肾脏伤害的可能。本剂没有肠胃、凝血与压抑免疫反应等副作用,所以建议下列病患优先考虑使用本药:
A. 凝血功能异常与其他出血倾向
B. 消化性溃疡或胃肠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
C. 开刀或因其他原因身上有明显伤口的病人
D. 严重感染症
8. 使用异丁苯乙酸(ibuprofen)作为退烧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 异丁苯乙酸(ibuprofen)的儿童建议用量为每次每公斤5-10毫克口服使用,每6-8小时使用一次。这种药物属于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国内常用的剂型为口服糖浆,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胃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减少肾脏血流、抑制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9. 使用diclofenac作为退烧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 Diclofenac也属于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国内常用的剂型为塞剂,可能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跟异丁苯乙酸(ibuprofen)一样。
10.可不可以轮流使用两种以上退烧药?
答: 顾及少数发炎严重者,使用一种退烧药的效果可能有限,所以在不违反本建议所列的各种退烧原则下,可考虑于特殊情形下轮流使用两种退烧药,但原则上不建议一次同时给予两种以上退烧药。
11.葡萄糖6磷酸盐去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se deficiency)患者使用退烧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 此症患者如果接触具有高度氧化作用的药物,可能引起红血球破坏而导致溶血性贫血。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穴位敷贴治疗发热应该是比较安全的:1:穴位:神阙。 药物:紫雪丹。用法:用紫雪丹半瓶填于患者脐中,以胶布固定,每日1次。 作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2;穴位; 神阙。&&药物;青蛙1只,冰片0.3克,雄黄 0.15克。 用法;将青蛙剖开,纳入冰片,雄黄于内,敷脐部1-2小时。作用;清热解毒。 3;穴位:神阙。药物;稻草适量。 用法;将稻草烧 灰,用白酒调为糊状。敷神阙穴,下垫一层纱布,其烧自退。 作用;清热消积下气。
阅读权限20
儿科用药讨论(1):退热剂的选择和应用
我们这里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混悬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紫雪散、小儿惊风七厘散。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退热口服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