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就恶性肿瘤是癌症吗吗

肿瘤标志物阳性就是癌?
核心提示:肿瘤标志物只是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目前,由于特异性100%的肿瘤标志物仍然没有找到,每种肿瘤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假阳性。
  体检发现标志物阳性,可能是恶性肿瘤,也可能不是。若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用CT、B超等方法。肿瘤标志物只是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目前,由于特异性100%的肿瘤标志物仍然没有找到,每种肿瘤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假阳性。引起假阳性的因素有:
  (1)在良性疾病时,如炎症性疾病会使一些肿瘤标志表达增加。肝脏良性疾病时,AFP、糖链抗原(CA19—9)、CEA和肿瘤多肽抗原(TPA)、肾功能衰竭的β2-微球蛋白(β2-MG)及糖链抗原(CA15-3)、CA19-9、CEA和PSA水平均会升高。
  (2)有一些生理变化,如妊娠时AFP、CA12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也会升高。
  (3)风湿病时CA19-9浓度可增高。另外,临床发现屡次进行直肠检查后,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值可升高,因此采血前不应进行直肠检查。
  以CEA普查结肠癌为例,由于发病率和灵敏度的影响,每10万人中假阳性数高达4998人,而检查出的结肠癌患者只有26人。显然,肿瘤标志物不适宜对无的人群进行普查。当然,有些肿瘤标志物确实可考虑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如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肝硬化病人中检测AFP,在疑似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的患者中测定hCG,在甲状腺髓样癌易感家族中检测降钙素等。
(实习编辑:朱文斌)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微信号开通!
别再为真真假假的癌症信息所困扰,用手机扫一扫或通过公众平台搜索“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并关注,每天一条专业实用的防癌抗癌资讯,还有专家答疑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患上了肿瘤?对于高危人群,排查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癌症肿瘤这类绝症更多的被人提早预防起来,许多专家就表示,肿瘤标志物无疑是目前筛查肿瘤较好的方法之一,那一旦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就意味着癌症来了呢?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求医就诊小贴士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妇产大解密
糖叔的甜蜜私厨
皮肤大件事
在生活中一些夫妻结婚多年,一直不见怀孕的动静,这是很多……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被濑尿虾扎破手指的珠海谭先生,不单发高烧还面临截肢风险…… []
G点位于阴,道的前壁中段,能让女人瞬间高潮。…… []
大家是否知道什么是卵巢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又称肿瘤标记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那卵巢肿瘤标志物有哪五项物质呢?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癌症吗?专家:单项高勿恐慌_百度知道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癌症吗?专家:单项高勿恐慌
提问者采纳
近一段时间,一些体检后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读者纷纷来电、来函咨询。我们综合了读者的问题,统一答复如下。编者 血液肿瘤标志物是判断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预后及选择方案的有力依据,但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如果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过于恐慌,因为在机体存在炎症、某些慢性疾病发作时,某些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上升,还需进一步检查来鉴别诊断。 肿瘤标志物升高未必是得了癌症 肿瘤标志物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或)升高的、可预示肿瘤存在的一类物质,通过人体的血液、体液、肿瘤组织或细胞可以检测到。 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会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如AFP,除原发性肝癌外,怀孕、活动性肝炎和生殖系统肿瘤等都可能出现升高的情况;因检测仪器或试剂的不同,有时也会有假阳性现象的出现,具体情况要结合临床来确定。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 并非每位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都高 很多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升高早于临床症状而引起人们的警惕,一些早期的病例因此得以发现,经过及时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位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增高。临床有些确诊的晚期卵巢癌病人CA125一直正常,手术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 有几类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比较高,如原发性肝癌中70%~90%有AFP升高,前列腺癌PSA总体阳性率约为70%。其有助于这两种肿瘤的早期发现,但是目前还没有100%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对于单项标志物轻度升高者,不用过于恐慌。可以定期复查监测指标的数值变化情况,有条件的尽量复查全部的常用标志物,一旦体内有恶性肿瘤存在,可能会有几种标志物异常。如果复查后数值一直维持在参考值上限的临界水平,则意义不大。 但是有以下几类情况要特别重视:一是单次检查升高特别明显,数倍于正常值的上限。二是反复检查,数值动态持续升高。三是有家族性遗传史肿瘤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增高。前两种情况先查该标志物最常见的某种疾病,如CA724升高,可以先查有无胃肠道的疾病,若胃肠道没有异常,还需检查肝脏、食道、乳腺、妇科等。有家族性遗传史者如出现标志物升高,即便没有症状和体征,也必须复查和随访。对于60岁以上、有家庭肿瘤史、长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肿瘤高发期的高危人群要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 肿瘤标志物可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判断恶性肿瘤的疗效,成为选择治疗方案的有力依据之一。标志物的含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复发等息息相关。临床上一般会以初次治疗达到疗效后的标志物水平作为其特定的“个体参考值”,根据其动态变化情况来判断疗效。如果下降到参考值范围内或下降95%以上,提示治疗有效;如果下降但仍持续在参考值以上,提示有肿瘤残留和(或)转移;下降到参考值内一段时间后重新升高,则提示复发或转移。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医生及时为肿瘤病人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监测应选同一家医院 与可以同城检查互认的CT、B超等结果不同,建议需要随访的病人尽量选择同一家医院或同一个临床实验室。因为目前肿瘤标志物的国际标准化尚未完善,不同医院使用不同方法、不同试剂检测同一项标志物时,其结果可能出现差异;不同生产商的检测试剂和仪器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也会有不同;试剂采用不同的抗体标记、不同的定标品、分析仪器选择性差异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差异。所以,不同医院的检测结果往往缺乏可比性,长期随访监测标志物一定要选择同一家医院,以便医生更准确地作出判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肿瘤标志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肿瘤病友社区
消化系统区 乳腺区 内分泌系统区
呼吸系统区 泌尿和生殖系统区 脑部区
糖尿病病友社区
糖尿病病友讨论区
糖尿病并发症区
并非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是癌——胃肠道间质瘤
并非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是癌——胃肠道间质瘤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正文 浏览次数:25530次
一提到恶性肿瘤,“癌”恐怕会是最先出现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第一个字,也是最令患者及家属胆寒的一个字。的确,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癌的发病率是最高的,但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认为十分有必要提醒广大读者,并非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是癌。如果我在2年前谈到这个问题,恐怕相当数量的人会对此感到非常困惑,然而随着1年半前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映,相信很多人已经初步认可了这一观点,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电影中第一次认识到了一种可怕到足以令男主角之一的孙红雷绝望的疾病——恶性黑色素瘤。直到目前为止,仍然会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到肿瘤医院就诊专门来看身上的色素痣,担心自己是否忽略了身上的恶性黑色素瘤,可见“冯导大片”的余威犹在。除恶性黑色素瘤外,肉瘤也是另外一大类不叫癌的恶性肿瘤。而且肉瘤的病理类型非常多,包括:胃肠道间质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肉瘤与癌在细胞来源上有所不同,发生于不同部位的癌均来源于上皮细胞,而肉瘤则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细胞,也就是说,癌是由本该分化为黏膜、皮肤等组织的细胞异常分化而成,而形成的肉瘤细胞则是那些本应分化为肌肉、血管壁、神经等组织的细胞。肉瘤的肿瘤不下几十种,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尽管发病率并不高,每年新发病例数仅为15~20/百万人,但却是原发于胃肠道的肉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目前发现对靶向治疗药物效果最好的一种肉瘤。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好发于胃和小肠,仅有约10%的病例发生于直肠、食管、肠系膜或腹膜后等其他部位,其中,原发于胃的病例治疗效果最好。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消化道出血,患者通常会因为贫血的症状而来院就诊,如头晕、乏力或黑便等,也有些患者会因为腹痛、吞咽困难或自己摸到腹部肿块而去就医,因此如果读者您或您身边的亲戚朋友出现了上述类似症状,请务必予以重视,也许这正是身体给他们发出的最初信号,请您提醒身边的人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临床上对于怀疑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除了进行临床查体如腹部触诊外,我们通常还会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帮助明确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彩超、胃镜、结肠镜、超声内镜、CT、MRI(核磁共振)、胃肠造影或是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检查,血液检查除血常规可以表现为贫血的结果外,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由于这种肿瘤主要生长在腹腔及腹膜后,医生很难通过简单的问诊和临床查体就获得准确的诊断,常常需要借助上述的一项或多项检查才能得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因此当您或亲戚朋友就诊时,面对医生给您开出的大量检查申请单,请相信医生是和您站在同一出发点,希望通过检查帮助您发现引起身体不适的原因所在,努力配合做好检查,使疾病能够被及早诊断和治疗。至于每种检查的优劣势、检查结果的提示意义等临床专业问题,其实您尽可以放心交给就诊的医生来去分析、判断,只要医患双方多一份信任和理解,双方都会轻松很多,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患者在被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后,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问题,临床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在Mazur和Clarku于1983年提出胃肠道间质瘤这一病理诊断前,这类病例基本上是被归于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中的。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相当一部分观点将肿瘤直径是否大于5cm作为判断其良恶性的标准,即直径小于5cm的胃肠道间质瘤都是良性的。但是随着对这一疾病的逐渐认识,发现不少小肿瘤患者术后也发生了复发甚至广泛转移,进而发现除肿瘤大小外,原发部位和核分裂象数量也是决定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随后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据此将肿瘤大小与核分裂象数量相结合,制定出了一个用于评估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的标准,将这一肿瘤的恶性程度用侵袭危险度来加以评估,分为极低度、低度、中度和高侵袭危险度四个等级,并有部分学者据此提出所有胃肠道间质瘤都具有恶性潜能的观点。然而最新的研究结果已经可以做到将胃肠道间质瘤的疾病进展概率数字化,并且证实的确有些胃肠道间质瘤是不会出现复发、转移的,利用最新的预后评估软件,能够方便地判断出患者2年和5年的无病生存率,即有多大概率在此时间点不会出现疾病进展。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结合靶向药物治疗,由于对放化疗不敏感,20年前进展期胃肠道间质瘤的1年生存率仅为30%,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靶向治疗药物格列卫(Gleevec)的出现,临床上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效果得以彻底改观,目前进展期胃肠道间质瘤的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50%左右。虽然格列卫对于80%以上的转移性GIST患者治疗有效,但仍有约14%的患者对于该药物具有原发耐药性,另外有40%~50%的患者会在格列卫治疗开始后的2年内发生耐药,目前已经针对胃肠道间质瘤耐药问题开发出了诸如舒尼替尼(索坦,Sutent)、尼罗替尼(Nilotinib)和达沙替尼(Dasatinib)等多种二、三线用药,但对于转移性GIST的治疗效果与格列卫相比仍相去甚远。因此,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而言,首诊、首治是否合理至关重要,这有赖于主管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手术的适应证、辅助靶向治疗的应用,以及当出现复发、转移时,甄选出恰当的后续治疗手段,包括再次手术、提高格列卫用药剂量或换用二、三线靶向治疗药物等。同时,患者及家属也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对抗疾病,要相信医生一定能够帮助您找到抗击病魔最佳的治疗方案,现代医学的进展也一定能够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您一起共同战胜疾病。&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腹部外科
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收到礼物:
感&谢&信: 0
+&&糖尿病病友社区2390人
+&&疑难案例11人
+&&肿瘤病友社区3353人您的位置: >> 正文
恶性肿瘤成儿童第二大杀手 放疗“一照就傻”是误区
新华网重庆频道12月18日电(记者陈艳秋 实习生王玮)“在儿童肿瘤的治疗中,很多家长因担心放疗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而拒绝做放疗,这是一个误区。”今天上午,记者从重庆市癌症中心和重庆市肿瘤医院联合举办的儿童肿瘤的放射治疗专题讲座上获悉,由于家长对放疗的认识误区,很多肿瘤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近70%的肿瘤患儿可被治愈。
恶性肿瘤成儿童第二大杀手
谈到恶性肿瘤,大多数人会想到中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其实不然,恶性肿瘤已成为15岁以下儿童第二大杀手,死亡人数仅次于意外事故。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00年~2010年,中国儿童肿瘤发病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城市儿童肿瘤发病率增速高于农村儿童。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王颖介绍,近年来儿童肿瘤发病率正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儿童肿瘤的发病率约为104/百万儿童,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013年全国被确诊儿童肿瘤的患儿为21214人。
王颖说,由于小孩不像大人那样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加之对病情的描述能力较差,对疼痛的敏感度也不强,往往需要家长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比如较小的腹部肿块,多是父母为孩子洗澡时偶然发现的。但只要家长掌握了儿童肿瘤相关知识,密切观察孩子身上的肿瘤信号,早期发现并在正规的专科医院接受规范治疗,接近70%的儿童肿瘤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家长对放疗认识错误耽误治疗
手术、化疗和放疗是儿童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多数患者需通过这三种手段的综合治疗。但在临床上,很多家长因为担心放疗“照得不准”、“把孩子照傻”而拒绝进行放疗。王颖说,这是一个误区。
“以前放疗都是用药水在要照的地方做上标记,很多患者会担心照得准吗?会不会照到本不需照的地方?”王颖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放疗是通过输入数据,电脑操作,误差可以控制在3毫米以内,“就像在飞机轰炸中,可以在不破坏房屋其他部分的同时只攻打厨房”。
而对于副作用,王颖介绍,如果说放疗对孩子完全没有影响不太可能,但“放疗会把孩子照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做完放疗,希望和正常人一模一样不太可能,但患者仍可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不会造成痴呆、影响身体发育等副作用”。王颖同时表示,放疗的治疗效果和是否复发因人而异,医生往往会根据不同患者单独制定治疗方案,而患者需要做的是消除对放疗的错误认识,配合医生治疗。
孕妇怀孕前3个月应尽量少生病
目前,医学界对于儿童肿瘤的发病原因还没界定清楚。王颖介绍,大量临床病例发现,5岁以前的儿童肿瘤患者多与胚胎有关,而5~15岁的儿童肿瘤则与成年人一样,主要与环境等因素有关。
王颖说,如果孩子的父母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油漆、溶剂、农药等,尤其是母亲在妊娠期接触电磁、离子辐射等会使发育中的胎儿受到损伤,进而增加孩子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王颖提醒,孕妇在怀孕前3个月应尽量少生病,不要乱用抗生素,避免接触电磁辐射、放射线及有苯、甲醛等有毒物质的装修污染。儿童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远离污染环境。而家长平时也要多观察孩子,密切注意疾病的早期征兆,如果孩子不明原因发烧持续一周以上、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腹部、后腰部发现肿块,以及长期头痛、腹痛、关节痛等,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通讯员刘佳心程风敏)
[] [] []
[责任编辑: 陈艳秋]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黄桷树下,讲述城市的故事,见证城市的变迁,记录城市的点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性肿瘤是癌症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