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身上起红疙瘩很痒海外国家?

Hi,这是的腾讯微博,立即登录并收听,新鲜动态尽收眼底!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站内网址搜索
-按站名搜索-
-按网址搜索-
【上海宝山航运发展区】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网站简介:
上海宝山航运经济发展区成立于日,是经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经济发展区,坐落于宝山区“黄金地段”牡丹江路1325号。上海宝山航运经济发展区围绕宝山产业结构发展规划,着眼上海的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关注各省市的产业特色,结合自身的功能定位,突出钢铁产业,发展物流行业,拓展建筑企业,凸显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努力为海内外的投资者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扶持和优质的配套服务。航运经济发展区雄厚的企业服务实力和一流的企业服务水平不仅助推了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快速成长,而且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纷至沓来。截至2010年底,航运经济发展区已拥有注册企业1500家,引进企业注册资本累计约90亿元,创造税收总额累计约80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累计约30亿元,为宝山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站长邮箱:
站长QQ:
本站域名:
< 在线导航吧>
收录查询:
统计数据:30分入:0 今日入:0 昨日入:0 总入:0 总出:10 点入时间: 7:01:55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广告联系QQ: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在线导航吧所展示的网站资料、数据、广告等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大家参考。在线导航吧对可能产生的好坏结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
网址页自动生成&&&&&&&&&&&&
推荐标签: |  |  | 
您的位置:&&& &&&&& &&&&& &&正文
宋家三代七位后人聚会上海 家族公馆已变身酒吧
  由复旦大学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上海市宋庆龄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宋氏家族与近代中国的变迁”学术研讨会将于明天在复旦大学开幕。据昨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透露,明天研讨会上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史学家和档案专家齐聚复旦,向中国学术界展示海外档案馆收藏的一批涉及近代中国与事件的珍贵历史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宋家三代七位后人也将抵沪与会。宋子安的次子宋仲虎先生作为亲历者,曾与宋子文、宋美龄以及蒋介石、孔祥熙等有过多次直接接触,明天他将进行主题演讲,首次披露几位家族长辈鲜为人知的言行和心路历程。  孙中山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2011年,美国在台协会举办了一个“孙中山与美国”特展,出示来自美国国家档案局的历史文件,证明孙中山拥有美国籍。这一消息在全球华人圈中引起轰动。在昨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吴景平介绍了他在史料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中,在一个名为索克思的档案中对于这一问题的最新发现。  日,索克思致美国劳工部第二部长助理哈斯本函,称正在进行关于中国的宋氏家族的研究,希望弄清孙中山的国籍问题。“他(孙中山)本人曾经告诉我,因为出生在火奴鲁鲁,他申请过美国国籍;另一方面,我知道他出生在中国。我想知道,他是否以中国人身份入过美国,是否允许他作为美国公民入境? ”  日,美国国务院护照署主任史泼莱复索克思函称对于孙逸仙博士的国籍问题,国务院不做具体的回复;但根据他就出生地和居住地所做的誓言,夏威夷领地当局曾向孙逸仙博士发放过美国护照;后来根据他在作为美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倾向于中国的实际行动两者之间的选择,国务院决定不向他发放护照或确认他的美国公民身份,不提供相应的庇护。  “这个话可以认为,美国官方根据孙中山的实际情况,决定不给予他正式的美国国籍。 ”吴景平教授说。  学者论证宋庆龄更可能出生于虹口  明天的学术研讨会将有宋家三代七位后人与会,包括宋子安的儿子宋仲虎及夫人宋曹P璇女士、宋子安的孙子宋元孝、宋子文的外孙冯英祥先生和曾外孙冯永健、宋子文的外孙杨烈竹及夫人杨孔圣心女士。其中宋子安的次子宋仲虎先生作为亲历者,曾与宋子文、宋美龄以及蒋介石、孔祥熙等有过多次直接接触,此次他将进行主题演讲,首次披露几位家族长辈鲜为人知的言行和心路历程。  除了宋家后人以外,本次会议共有60多位学者以正式代表的身份与会,另有数十位学者列席,其规模超过了历次复旦―胡佛合作举办的研讨会。届时多位享有国际声誉的重量级学者将与会发表最新成果和就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如民国史研究力作《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一书的作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的柯博文,将就抗战时期的上海资本家与宋子文的关系发表报告等。吴景平教授表示,宋氏家族及其成员与上海的关系将是本次研讨会的亮点。  此次研讨会,专门推出了《宋耀如生平档案文献汇编》一书,汇集了大量新开放的国内外史料,不仅填补了宋耀如生平研究中的不少空白,有力地说明了宋耀如在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中作用地位,而且有助于探究宋耀如及宋氏家族主要成员在上海活动的具体行政空间。  此外,还有学者专门撰文,论证了此前关于宋庆龄出生于江苏川沙的观点难以成立,认为宋庆龄出生在上海虹口的概率极大。  宋子文数据库预计明年下半年完成  据悉,自2005年以来,复旦历史系、复旦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进行了多年的合作,包括整理档案史料、翻译和编辑出版重要专题史料、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者互访和派出研究生博士生前往斯坦福大学访问等,业已出版包括宋子文蒋介石往来电报、宋子文与外国人士往来函电和会谈纪录等多种档案史料选编和数本专题研究论集。  复旦还在整理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所藏宋子文档案与数据库制作。吴景平教授介绍,目前,8万多份原始资料的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录编纂工作业已过半,整个项目预计于2014年下半年完成,届时各方研究人员可以到复旦大学便捷地查阅、研究数字化后的宋子文档案,这也将提升复旦乃至上海在近代档案文献发掘整理和数据化利用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关注]  宋家公馆已变身酒吧  吴景平教授表示,宋家后人已提前抵达上海,并于近日重游上海旧居,但宋家看了以后直皱眉头。原来,宋家原来位于东平路1号的公馆现在成为了一个酒吧,而另一处陕西北路369号的公馆平时不对外开放,但据进去参观的人说,里面也设有一个酒吧。对于曾经的老宅现在是低俗的商业用途,宋家后人感到颇难以接受。  复旦姜义华教授、上海社科院熊月之研究员、上师大苏智良教授,都认为研究宋氏家族对于发掘和光大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推进新时期上海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吴景平教授说:“我们可以把这些老宅看做城市演变过程中留存的遗址。在使用上,应尽可能保有历史内涵,面向社会并服务于公益,避免狭隘的商业利益的诉求。在上海,像这些在城市历史记忆中有丰富内涵的老宅并不多,我们应该加以珍惜。 ”  原来是东余杭路628号的宋家老宅 (现在是东余杭路526―530号)目前被用于老式民宅,挤了五六十户人家。居民非常希望搬迁改善居住环境。宋家后人也希望能在这里建宋氏家族博物馆。不过,由于居民只是房客,没有产权,如何安置也是一大问题。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用 户 名:
点津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
2004上海用全国卷语文试卷评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悦群
发布时间:日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满地落花红几片
&&& 第一大题历来含量较大,内容丰富,一如“杂花生树”。高考尘埃业已落定,字音、字形、同义词、成语、标点、语病如一地花瓣全在目前,孰红孰暗,孰鲜孰淡?下面试作评析,
&&& 先说如约而至的“标点”与“熟语”。2004年的《考试大纲》中新增了“标点”与“熟语”两项内容,一时引起了人们的诸多议论与猜测。主要有两大预见:其一,标点符号可能放在第六大题,设置成主观题的形式让学生改错。其二,熟语不必介意,不会考查谚语、歇后语等熟语;甚至连国家考试中心的专家也讲,《考试大纲》中出现“熟语”主要防止有的成语在一般工具书中不收,提出“熟语”扩大范围,以“免人口舌”而已。现在来看这两个预见,既正确又不全正确。标点符号确实已考,但不在第六大题,仍然在一大题;歇后语当然没有考,但第题2题考到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标点符号题的位置放在两个语病题之间,实在点耐人寻味。原来4、5两题都是语病,现在介入标点一题将它们分开,似乎有破坏病句“成组”的嫌疑,其实倒是讲究了节奏上的参差美。标点设题力避陈题,如书名号、顿号与逗号的区别、引号的句末标点、问号相连的句间标点等,体现了求新的意向。熟语的字形往往因“熟”而易,缺乏区分度,但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考得好。其一,“裁”字有点难度与区分度;其二,该俗语出自高中课文《反对党八股》,考查它有充足的依据。
&&& 第1题考查考生辨识字音的能力,考查形式是根据字形考字音,让考生辨识形似字的字音。除了“啜”“掇”“淖”三个字的读音有一定的难度,其它11个字没有什么难度。第2题中的“草菅人命”“怙恶不悛”“不落窠舀”“铤而走险”“流言蜚语”等成语。近些年来流行于一般复习资料,只要是经过系统复习过的高三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巢”“挺”是别字;“待价而估”的“估”,凡是参加高考复习过的高中生都能轻而易地辨别出它是别字。“怄气”有一点难度,主要是考生用得不多。
&&& 但是,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高考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D项,其中四个词语固然没有一个错别字,但A项中的四个词语也没有错别字。许多参考答案注明“班配”的“班”是“般”的误用。笔者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2页),发现既有“般配”又有“班配”。“班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 般配”;“般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 结亲的双方相称(chèn)”,“也指人的身份跟衣着、住所等相称(chèn)”。《现代汉语常用常考字词类解》〔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尹志斌、周春霞著〕将这两个词作为异形词收录在第92页中并作注释。其实,“班配”和“般配”是一组异形词;这一题C项中的“流言蜚语”与“流言飞语”也是一组异形词。同形词“一词多形”给人们读写交际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消除“多形”是汉语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于一组同形词,消除什么词形,保持什么词形,国家评委已经组织专家调查研究了多年。日,公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同时公布了338组异形词(不含附录中的44组),并给出了每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并且又发布了《关于在教育系统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通知=,其中特别指出“考试应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稳妥有序地贯彻执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日前,全国统一考试和各种升学考试,出题时暂不涉及异形词(考生答题中使用了非推荐词形,暂不影响成绩评定)”。现在,考题中出现了异形词“班配”“流言蜚语”等;那也不要紧,只要答案不要认为它们是别字就行。因为338组异形词以及附录里的44组异形词中,还没有“般配”与“班配”这一组,即使已经收录了,还要看哪一个是“推荐使用词形”,即使已经确定“般配”是“推荐使用扇形”,还要到2005年方可执行。所以,“班配”的“班”与2003年全国卷第2题的“伶牙利齿”的“利”一样,都不能看作别字。(详见拙作:《语文学习》期,《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简评》)。如此说来,第2题A项中“班配”中没有别字,其它三个词语中也没有错别字。这一题的答案应该有两个:A与D。
&&& 第3题尽管在形式上都是考查同义词辨析,但这几年却是“一年一变”。2002年将传统的实词考查改为词语解释,2003年改为实词、虚词合在一起考,今年本套试卷又改为单独考查实词。同义词辨析,是不是将实词与虚词综合在一起考就比单独考查实词或虚词难度大?很难说,还要看所选同义词之间的区分度。词的区分度与辨别难度成反比关系,比如第3题的“难免”与“不免”区分度比较小,辨别难度就比较大。总之,词语辨析“一年一变”的现象应该值得我们重视,以后继续再变的可能不是不存在的。
&&& 第4与第6题主要考查识别语病的能力,试题形式没有什么变化,近年来它们已成为前六题中“稳定不变”的两道题。遗憾的是,第4题四个加点的成语都在一些不同层次的高考试题中出现过。“纷至沓来”在1998年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语文试卷中考过;“事倍功半”在1998年全国在职MBA入学考试语文试卷中考过;“匪夷所思”在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中考查过;“九牛一毛”在很多模拟试题中也出现过。
二、科普文阅读:映日荷花别样红
&&& 科普文与以往的科技文不同,读之易懂,观之可亲。近几年第二大题有一个潜规则,一般都是专业很强的科技文阅读。所选文章除了2001年是社科文《铜奔马》以外,其余都是科技文,如2002年的《沙尘暴》、2003的《温室效应》,今年单独命题的九个省市也是科技文。科技文阅读往往会有难以克服的弊端:要求考生解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解说某些学科领域内比较艰涩的判断与推理。考生提到科技文阅读,常为“读不懂”而苦恼。今年本套试卷选文独辟蹊径,既不是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文,也不是艰涩难懂的社科文,而是时新而和蔼可亲的科普文。选择这样的科普文做考题,既加强了语文与科学的综合,又是避免了单纯考查科学术语与科学常识和弊端。
&&& 1000多字的《白鹤梁》是从一篇1700多字的题为“葛修润与白鹤梁”的科普文章中删改出来的。《葛修润与白鹤梁》(作者是科普作家肖会会)原载于《科学画报》2003年12月号的“科技人物”栏目中,以介绍我国工程院院士岩土力学专家葛修润解决保护三峡白鹤梁问题为中心。删改后的文字则以白鹤梁的保存为中心,体现了命题者的考查意志。四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前两段,介绍保护三峡白鹤梁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白鹤梁具有很高的水文价值与艺术价值,以后沉入水中经受不住强大的水压而导致损坏。第二层是后两段,介绍保护白鹤梁方案的确定过程;先考虑了几种方案,最后采纳葛修润院士的“无压容器”的方案。
&&& 文章设题在原来的“老四样”的基础上减去“一样”,即“概念辨识”,现在是两题判断选择,一题原文意思辨别,一题原文信息推理。四道题中,错误陷阱的设置方法比较灵活,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 1、“形似神非”,石梁是“石鱼和碑刻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料”乃是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原因,第7题D项“石梁上反映长江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与这个原因无关,仅仅与石刻艺术相关;2、“过少证明”,第8题A项“白鹤梁的石鱼和诗文碑刻记载的水文资料可能会遗失”固然是“白鹤梁保护的理由”,但不是“白鹤梁急需保护的理由”,“急需”这个因素没有得到证明;3、“以少总多”,第9题A项说“白鹤梁平时隐没在水中,每年枯水期才露出水面一次”,其实每年枯水期未必只“露出水面一次”,常常是多次;4、“主客颠倒”,第9题B项说“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不但出自历代名家之手,而且是珍贵的水文资料”,“不但”“而且”连带的内容彼此错位;5、“无中生有”,第9题D项说“‘就地淤埋,岸边复制’也是保护白鹤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恰恰相反,这个方案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文物保护的初衷”;6、“有中生无”,第10题D项说“除了葛院士的方案,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方案都不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其实,“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方案”有的还是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的”。
&&& 只是篇幅长了一点,已经超过1000字,破了第二大题阅读文章字数的记录。这一大题阅读选文的字数一般过900。比如今年的全国卷。青海等地试卷中的《茶马古道》,881字;广西等地试卷中的《化学制剂》,890字;安徽等地试卷中的《人体干细胞》,898字。本套试卷比它们多出100多字,还可能再删一次。& &三、文言文阅读:碧痕初化池塘草
&&&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与2003年相比产生了四个明显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因为2005年开始全国将有一大批高中学校进入新课程。
&&& 一是将五道选择题减少为四道选择题。遵照《考试大纲》,本套试卷的文言文阅读题在去年五道选择题的基础上减去一道选择题,因而第一卷由原来的15题(45分)减少为14题(42分)。这道选择题的3分加到第二卷翻译题上;因此,第二卷由原来的105分增加到108分。
&&& 二是将翻译中的几小题合并为一题。2002年以来的翻译题都是两小题,要求考生翻译两个并不相邻的语句。今年许多省市单独命题都要求考生翻译3个不相邻的语句,经过选择的三个语句都有明显的得分点(或扣分点),当然都以命题者确定的古汉语知识为主。今年本套试卷却要求考生翻译一段话,赋8分,这是除作文题以外赋分最高的一道题。这段话当然是由几个相邻的句子构成的有机的整体,便于考生理解与翻译。这种变化,表面上是从注重古汉语意义向注重文章内容意义的转变;实质上是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这种命题方向,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 三是选文从两段文字改为一段文字。2003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两段文字,各自出于不同的典籍,即《旧唐书》与《资治通鉴》两种;今年本套试卷改为一篇文章(即欧阳修的《桑怿传》)中的一段文字,减小了考生的阅读难度,体现了必要的人文关怀。
&&& 四是文体从史传文改为散文。多年来考查的文言文都是取材于历史著作(二十四史为主)中的史传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般不选散文,包括唐宋八大家在内,今年让考生阅读欧阳修的散文《桑怿传》(节选),体现了注重文学性的命题意图。这篇散文的出现,可能是史传文走向传记散文的开始。近年来高考文言文及其人物已经从上古走向中古,预测以后高考可能会选择唐宋叙事传人的散文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会有哪些文章呢?笔者试列如下几篇以供参考:韩愈的《圬者王承福传》、柳宗元的《宋清传》、李商隐的《李贺小传》、王禹偁的《唐河店妪传》、范仲淹的《种世衡墓志铭》、苏轼的《方山子传》、苏辙的《巢谷传》、曾巩的《洪渥传》、陆游的《姚平仲小传》、杨万里的《张魏公行状》、朱熹的《记孙觌事》。
&&& 这段传记文,不像史传文那样记载人物的一生,只抓住几个片断着力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加之作者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文笔老练,选材典型,细节生动。文章仅550多字,但所描写的人物(桑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桑怿虽学问不深,但行事却合乎情理,且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主动要求监察奸民,颇有实绩;而且为人刚正不阿。欧阳修通过这个人物表达了他的观点,懂得将勇力用于何处是非常可贵的。所以,这篇文章对于新课程强调的素质教育的加强与人文素养的培育是有所裨益的。
&&& 设置的五道考题既有一定区分度,又有一定难度;表明文言文命题的经过多年尝试已经走向成熟。
&&& 第11题的四个实词,“凶”(荒年)、“白”(禀告)、“诺”(答应)、“箧”(小箱子)都是中学课本出现的。《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河内凶”,《孔雀东南飞》中有“便可白公姥”“唯唯复诺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有“身边囊箧消然”。认真读完高中的考生完成这道题没有什么困难的。
&&& 第12题考查的四个文言虚词,既是热点又是“冷点”。热点是“以”与“因”,“以”在1996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的全国高考试卷中进行了考查;“因”在1997年、2000年、2001年、2003年的全国高考试卷中进行了考查。“冷点”是“而”字,近几年高考没有有考过,所以这个字考得好。“为”在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中考查了一次,又当别论。
&&& 第15题是两句话联在一起的整体翻译。参考答案为:“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这道题克服了近年来违反《考试说明》考查文言句式的缺点,把翻译的重点落实在整体理解方面。整体翻译、整体理解与新课程倡导的“整体感知”是相通的。这段话中只有“特”“乃”“诬”有一点难度。“特”见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赵城,实不可得”一句。“乃”字考得好,在语段中有两个意义,前一个是“于是”,后一个是“才”。
四、诗歌欣赏与名句填写:旧时王榭堂前燕
&&& 第16题诗歌欣赏选择的是宋词《木兰花》。该词作者宋祈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木兰花》在当时广为传诵,作者因此而获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与“红杏尚书”的雅号。这首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下片意思俗滥,与上片不称。
&&&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评述“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语亦广为后人引用,只知上片不知下片的人非常多。上片,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且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本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可考的内容还不少,但命题者把考查的重点放在上片,将考查的视点落在描写春色的方法与“闹”字的赏析上,这样的选择是有道理的,
&&& 不过,笔者以为高考诗歌欣赏当然可以考查名诗、名段、名句乃至名字。问题在于“红杏枝头春意闹”及其“闹”字,“名气”太大。古今名人大师(如李渔、王国维、钱钟书、周振甫等人)分析欣赏者不可胜数。高中课文《咬文嚼字》中也有分析。《花木兰》甚好,“红杏”句更好,只是“题材”过于知名也过于陈旧。以此命题恰如“旧时王榭堂前燕”而已,无利于客观而准确地衡量考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 另外,命题者给出的答案也是比较传统的说法:“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杷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还可以介入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如“闹”字运用通感手段,化视觉印象为听觉印象,将繁丽的春色点染得十分生动”(王国维语);“把春意写得好象有知觉似的,显得生动了”(周振甫语)“用‘闹’字是想把事物无声的姿态描摹成好象有声音,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钱钟书语)。
&&& 第17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与去年相比,在形式上既有继承又有改变;继承者为“两课内一课外”,改变者为把“两诗一文”变作“三句皆诗”。难度与去年截然相反,去年难度太大,今年难度太小;因有“任选两小题”的交待,连初中生也能得到满分(4分)。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与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既见于初中课本(前者《蜀相》现在编入高中课本第三册),又多见于初中复习资料,对于2004年的高中生来说,用“简单与陈旧”来概括也不为过分。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于高中生来说,在高考复习资料的“名言名句”中也屡见不鲜。可能命题者出于“关怀”考生的目的,选用了比较通俗的知名度比较大的诗句设题;但过于“关怀”考生,失去了题目的区分度与测试性,反而不利于对广大考生给予真正的关怀。笔者以为,名句名篇的背诵还应以“立足于课内,积累于课外”为原则,对中学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名篇”,中学生要毫不含糊地熟读成诵;对于课外的“名言”,还应该积累一些。这是新课标的导向,也应该是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命题的基本方向。
五、散文阅读:梦中每迷还乡路
&&& 《老家》是著名作家孙犁73岁时写的一篇怀乡散文,但基调伤感,情绪悲凉。以此作为高考阅读材料,不能不引发人们沉思。孙犁虽大半生身居闹市(天津),但在数百万字的著作中,涉及城市题材的并不多;晚年虽有一些表现城市生活的作品,也是批判性的居多。一般人都认为,这主要根源于他对都市的厌烦、憎恶与恐惧。因为天津是他遭逢疾病与文革两大劫难之地,也是他第二次婚姻失败之地,因而导致了他的生活、思想、情感始终不能与城市相融,以致他长年陷入极度的孤独与悲凉之中。他本想“我一定老死故乡,不会流寓外地的”,而事实上“我是绝对走不出这个城市(天津)了”,“一想到这里,就如同在梦中,掉进无边无际的海洋一样,有种恐怖感,窒闷感,无可奈何感”。其实,孙犁对城市的反感与恐惧,是全球性现代社会病的一种折射。工业文明的不断扩展,带来了人的灵性的丧失;人类通过百般努力创构出来的东西,却是与人自身的神性本质相异的东西。长于理性思维的德国哲学家荷尔德林发现了这一点,呼吁人们寻找“回家的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西方现代社会病传到中国来,亦有明显表现:物欲横流,人情疏离,功利至上,世风日下,唯利是图,等等。孙犁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孙犁的爱、梦与魂,早已融化在荷花淀的水荡芦苇里,或飘游于冀中平原的清风朗月间。在那里,不仅有养育他的家乡老屋,有根脉相连的父老乡亲,有纯朴诚信的民风民俗,更有真善美极致的记忆。与当下城市那些“丑恶的极致”(当下的农村并非没有这类现象)截然不同。孙犁虽不是哲学家,但可凭文学家特有的经验敏锐地感觉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晚年厌恶与惧怕城市,并显得孤独而痛苦。他撰写《老家》,向往《老家》与此不无关系。他的“梦中每迷还乡路”与西方哲学家“寻找回家的路”也不是偶然的巧合。高考题以此作为阅读材料,能在不同程度方面引发年青人正确认识现实,追寻人性本真,以趋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四道考题中的前三题各有侧重,一个概念解说,第18题考查文章开头梦境的作用;一个写法理解,第19题考查白描写作手法;一个主题分析,第20题要求考生“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最后一题有五个选项,内容相对丰富一些。A项考查引用诗句的作用;B项考把诗、梦、事、情综合起来考查;C项考文段理解;D项考文章作法,即梦境作用;E项考句子理解。
&&& 第19题的第一问有难度。“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对于景物描写,考生很难想到白描手法。如果提示一下“描写手法有白描、工笔细描……”,可能好一些。另外,命题者存有重复设题的问题:“梦境”考了三次,第18题问道:“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21题的B项“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D项“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第18题问梦境的作用,第21题的B、D两项内容恰好正是梦境的作用。再如,“情”在题面上出现了四次,第20题“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第21题,A项“‘梦中每迷还乡路,愈觉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诗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清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B项“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C项“文章第六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D项“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不是说文章中的“情”不能多考,散文主要目的就是表情的,而是题干或题支的字面不必要出现那么多“情”字。考“情”不必直言“情”,以免命题阈限局促与解题思路狭窄。另外,第20题“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有杂揉之嫌,是否改为“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的复杂心情”或“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六、语言运用与表达:总把旧桃换新符
&&& 第六大题虽是“老三题”,但近几年连年都有新变化,今年也是如此。第一,题型发生了变化。第22题将去年的短句改长句,变为长句改短句。第23题舍弃去年的名词术语(定义、单句)的考查,承继去年第25题写提示语的形式,改为让考生写公益广告词。第24题考对联,尽管对联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产物,但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恢复也是创新。第二,内容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走向”:一是走向社会,第22题以“质量万里行”做材料;二是走向社区,“公务义务献血”主要发生在城市社区活动之中;三是走向传统,“对对子”是国学,是汉民族的传统之学。第三,赋分发生了变化。这一大题12分,2002年平均每题4分,2003年改为“2、4、6”逐一递增的分值,今年又改为每小题4分。
&&& 第22题让考生“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其要求与2001年的长句改短句宽一些,一是可调整语序,二是可增删词语。今年这一题的参考答案是:“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中国3&#8226;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拉开序幕。此次论坛将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信&#8226;科技&#8226;质量&#8226;名牌’主题,聚集经济、科技、学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
&&& 第23题写“公益广告词”,虽然与2003年仿写“提示语”相当;但只是提出“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等原则性要求。不像去年那样先出示例句,再让考生仿照着写,因而更具开放性,更有自由度。
&&& 第24题分为两小题:第一小题有两联,第一题出句是“春晖盈大地”,对句可为“正气满乾坤”;第二题出句是“科学能致富”,对句可为“勤劳可兴家”。第二小题难度大一些,所以只有一联,出句是“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对句可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需要说明的是,考生“对对子”只能宽对,不能工对,因为中学生没有学过平仄。如如“春晖盈大地”的对句写成“艳阳照神州”也行。
七、话题作文:别为深意在其间
&&&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遭遇挫折与扩大痛苦”直接关注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当脆弱,中国科学院王极盛教授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偏执、敌对、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不能承受挫折,等等。今年的话题作文对于引领考生正确面对挫折,正确认识挫折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 “遭遇挫折了就不能放大痛苦”由两个要素组成。两个要素的话题,怎么审题?怎么立意?缺乏理性思维的人,往往一句话就能回答:“遭遇挫折了就不能放大痛苦。”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那么这个话题就应该改成一个明确的句子:“挫折之后不要放大痛苦”。应该知道,作文话题中两个要素的整合不仅只有一种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不仅只有一种关系,应该有多种复杂的关系。不然的话,就不能全面认识作文的外延,与深刻理解作文的内涵。“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思考。其一,“放大痛苦”的程度与性质,可分五个层级,一是把痛苦放得大的,二是放大一点痛苦,三是保持当下的痛苦在,四是把痛苦缩小一点,五是把痛苦化解掉。第二个维度是对挫折后痛苦的肯定与否定,可用“应该”与“不应该”表述。综合两个维度可以得到以下10项内容:
1.遭遇挫折后应该把痛苦放得大大的;
2.遭遇挫折后不应该把痛苦放得非常大;
3.遭遇挫折后应该放大一点痛苦;
4.遭遇挫折后不应该放大一点痛苦;
5.遭遇挫折后应该保持当时的痛苦;
6,遭遇挫折后不应该保持当时的痛苦;
7.遭遇挫折后应该把痛苦缩小一点;
8.遭遇挫折后不应该把痛苦缩小一点;
9.遭遇挫折后应该把痛苦化解掉;
10.遭遇挫折后化不应该把痛苦化解掉。
&&& 像上述根据从两个维度进行逻辑梳理,缺乏理性思维训练的考生是难以做到的。当然考生凭着少年的灵性,在潜意识中完全有可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内容;可是,由于不善于理性分析与逻辑梳理,即便想了一些内容也容易彼此纠缠,会造成模糊认识。其实,面对这种复杂的思维现象,有一个诀窍是可以运用,即“大题小作”。有考生颂扬“哀兵必胜”,可属于“1”;有考生抨击“张国荣跳楼自杀”,则属于“2”。这种大题小作的处理,也可以把两点或几点综合在一起,有考生盛赞“勾践卧薪尝胆”,则属于“1”与“5”的综合。
&&& 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理性思维恰恰正是我们汉民族的弱项,在目前这个激烈变化的时代,无论是在世俗层面,还是在精神领域,无论是在一个小小的社区,还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诸多的事物只有运用理性思辨,才能透析现象,把握本质。例如现在社会上混乱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以及对现世与未来的认识,如果不用理性思维去剖析,就只能发出惊呼和哀叹,于事丝毫无补。一个缺乏理性思维的民族必将迷失本性,不知己身竟为何物,因而绝不会有远大的前途;一个进入理性自觉、不仅完善他律、而且提倡高度自律的民族,才能高瞻远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我们汉民族在思维上重感悟,轻思辩,重整体,轻分析。今年高考作文,立意高远,不仅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而且注重理性思维,教人以“理”,教人求真,从根本上起到重铸民族精神的作用。所以,引导中学生学习理性思维,培养中学生进行理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但愿话题作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在理性思维方面,能对我们的中学教育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上一篇:[ 09-22 ]
下一篇:[ 09-2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实海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