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严重吗发热37.6该怎么处理

3岁宝宝手足口病发烧怎么办_孕育常识_亲子宝典库_太平洋亲子网
3岁宝宝手足口病发烧怎么办
10:24:37出处:作者:佚名
  手足口病症状一般都见于儿童比较多。主要症状是会起水泡以及丘疹等其他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宝妈们应该多加注意宝宝身体的一些不良的症状,以免病情的严重性。那么,?3岁宝宝手足口病发烧怎么办  1、普通病例治疗  (1)加强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及相应处理。  (3)病因治疗:选用利巴韦林等。  2、重症病例治疗  (1)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  ① 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  ② 控制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脱水,剂量每次0.5-1.0g/kg,Q4h-Q8h,根据病情调整给药时间和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  ③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每次1g/kg*2次或每次2g/kg*1次;  ④ 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1-2mg/(kg&d),分1-2次静脉滴注。重症病例可以短期大剂量冲剂疗法:甲泼尼龙15-30mg/(kg&d),3天后减量为小剂量;  ⑤ 呼吸衰竭者进行机械通气,加强呼吸管理。  (2)合并呼吸、循环系统受累的病例:  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② 建立静脉通路,检测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样饱和度;  ③ 呼吸衰竭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根据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呼吸参数;  ④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丙种球蛋白。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7)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精彩推荐:
扫一扫关注亲子网微信
您身边的孕育好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相关知识点
|||||||||||||宝宝发烧怎么办?37.6度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宝宝发烧怎么办?37.6度
宝宝发烧怎么办?37.6度
当时年龄:
来自:网页;
满意答案 发烧可以说是宝宝最常见的体征了。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因发烧去医院的孩子占到儿童门诊量的10%~15%。也难怪,看到孩子小脸烧得红彤彤的,浑身滚烫,再镇定的家长也难免慌了手脚。   孩子?退烧是最好的办法吗?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疑   专家:丁晓萍(海军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孩子发烧,别急着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肠胃炎、扁桃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细菌或 病毒,两类感染用药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股脑用上。   宝宝发烧,药别混着吃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我们建议: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给孩子吃退烧药。如果孩子以往有史,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物理降温的最佳方法   除了药物退烧,运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帮助发烧的孩子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三种办法,那么,哪种方法最适合宝宝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倒不如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好。   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为什么呢?当病源侵入人体后,体温都要升到一个相应的温度,这就是设定温度。降低设定温度是给孩子退烧的关键。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这时用冷水给孩子擦澡,企图通过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战,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多穿点还是少穿点?   宝宝发烧后,常常有一个问题让家长犹豫不决:究竟发烧时应该多穿衣服免得发抖,还是脱掉衣服帮助散热?其实,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烧的过程。当设定温度提高、体温开始上升时,孩子会觉得冷,此时应添加长袖透气的薄衫,同时可以给予退烧药。服药半小时之后,药效开始发挥,设定温度被调低了,身体开始散热反应,孩子会冒汗感觉热,此时就应减少衣物,或者采用温水拭浴帮助退烧。   孩子发烧时不可多吃鸡蛋   孩子发烧后,通常都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这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体温再度快速升高。   当孩子发烧时,许多家长觉得应该补充营养,就给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实际上这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专家锦囊   几招简单的退烧法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 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最佳回答者:
"建议物理降温"&的妈妈回答:
"建议物理降温"&的推荐知识:
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尚未完善,遭遇呼吸道感染、过敏、接种反应等都会出现宝宝体温升高的情况,但又不能乱用药。那么当宝宝发烧或高热不退时,妈妈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宝宝降低体温呢?
1、 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 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 、温水洗澡
以上知识内容来自宝宝树育儿网
给孩子弄点温水敷额头,另外擦洗胳膊肘里面的位置,和膝盖反面 还有腋下,随时注意观察下情况 即可
要多喝水,如果未超过38度,最好不要吃药,现在可以进行。&
:将纱布或柔软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湿,拧至半干轻轻擦拭患者的颈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脚心。擦浴用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大面积地使用高浓度的酒精可刺激皮肤,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最好是,多喝水。
宝宝体温37.6度属于低烧,可以用温水多给宝宝擦擦全身,多让宝宝喝水、多排尿,用这些给宝宝退烧就可以。如果体温超过38.5度,需要给宝宝服用美林布洛芬退热。
,只要不超过38.5度都不要吃药哦
不算的。再观察看看。。。
最好先用,用冷水冷敷吧。
38度或以上才算是发烧,,可以给宝宝用温毛巾敷。。。温度没将就送医院
低烧不严重,不要担心,点退烧药,和消炎药。。
1共2页 直接到页崔玉涛谈小儿常见病 手足口病 感冒发热 腹泻
我的图书馆
崔玉涛谈小儿常见病 手足口病 感冒发热 腹泻
崔玉涛谈小儿常见病&手足口病&感冒发热&腹泻
崔玉涛先后工作于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
以下内容摘自“崔玉涛谈常见病”:
一、疱疹性咽颊炎或手足口病。
&&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会出现咽部小泡样红点,2-3天后出现多个小溃疡。此时,孩子会感到咽部疼痛,拒绝吃饭,甚至拒绝吃奶和喝水。此时,家长尽可能鼓励孩子喝些偏凉的水或稀粥。如果实在水量不足,出现轻度脱水,还要静脉输注葡萄糖盐水。再过2-3天会逐渐好转。所以,家长要等待。重要的是预防咽部溃疡处出现细菌二重感染。从清理口咽部,预防咽部继发感染角度来说,只有白水可以取得清洁口咽部效果。如进食果汁后不喝2-3口白水,果汁中糖分会附着于损伤的咽部,更容易出现继发细菌感染。&&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颊炎都是病毒感染,不应使用抗生素。由于两病都会造成咽部出现疱疹、破溃、部分出现“继发感染”。如果真出现继发咽部细菌感染,多半只能添加抗生素了。鼓励孩子不断喝水,冲洗咽部,是最为有效的预防咽部继发感染的方法。抗生素只治疗细菌感染,不能预防。
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幼儿急疹在内的病毒感染都不应使用抗生素。非重症病人,急性期在3-5天。整个病程7-10天。对于细菌感染,如果使用了抗生素,就应足量足时间使用。抗生素疗程一般应该在5-10天。阿奇霉素建议使用三天,是因为此药代谢周期长,连服三天可起到6天的作用。& &不论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颊炎,或者是其它病毒、细菌感染,只要体温恢复正常,就意味病情急期已度过,开始进入恢复期。恢复期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后续症状,比如:咳嗽(呼吸道感染后)、皮疹(幼儿急疹)等。后续还会存在一定天数。此间可以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 如何初步判断孩子病情轻重。患病孩子的状况最为重要。精神状况好或哭闹不止,要比极度疲惫、发蔫强得多。名词不代表患病严重度。如精神好,即使高热也不是重症的表现;如精神差,说明病情较重。
二、感冒 发热 咳嗽&1、咳嗽
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咳嗽一般全天都会发作;过敏造成的咳嗽会突然发作;鼻炎造成的咳嗽会在孩子平躺后发作。患鼻炎时,如果孩子直立状态,鼻部分泌物会以流涕形式排出;如果平躺状态,会倒流入咽喉部,出现呛咳样表现。如果孩子出现半夜咳醒的情况,就应考虑患有鼻炎。& &急性喉炎属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因感染部位特殊会有“特别”表现。喉部处于咽喉要道,感染会导致发热,还会导致局部肿胀,表现出“犬吠”样咳嗽,严重者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发作多为半夜,整个病程3-5天。2、发热
. 发热时体温增高不意味着不会着凉。退烧的根本是增加散热。体内多余热散到体外即可退热。首先,多给孩子喝水,增加体内水分;减少衣服或覆盖物(同时相应提高室内温度), 刚看了一位八个月的小朋友从昨晚开始发热,体温最高达39度。今天北京正在下小雨,气温约17度。家长给孩子穿了两件厚衣还加外套棉衣。到医院时体温高达39.2度。医院室内温度达24度,建议将棉衣和一件厚衣去掉,家长顾虑孩子会着凉。其实高热时给孩子穿过厚衣物,非常不利于退热,还会诱发高热惊厥。
孩子发烧时千万不能捂着。发烧时孩子穿着过多或覆盖过厚可影响皮肤散热。如果捂汗过多,虽然可短时间降温,但捂汗会使孩子短时间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特别容易造成脱水。脱水反而又使体温升高。孩子发烧时在适当提高环境温度的同时,给孩子多饮水或其它液体,少穿衣服或减少覆盖。
. 病情严重程度不是根据体温来判断的。即使体温超过40度,精神状况好或服药降温后孩子精神状态同前,不属于严重问题。其实,观察孩子一般状况非常重要。发热同时,孩子显出非常难受状;服药降温后,仍非常难受,就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当然,发热时孩子仍然活跃,大可不必惊慌。
孩子发烧是坏事吗?从孩子不舒服上讲,发烧不是好事。但是发烧可以动用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既然出现发烧,就要尽可能减少不适感(多饮水、保持体温不超过38.5度、保证排尿排便等)的同时,保持体温在37.5-38.5度,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千万不要将体温降至过低。“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扑热息痛”,代表性药物为“泰诺林”;“布洛芬”的代表性药物为“美林”。含有这两种成分的退热药物有各种剂型,覆盖从新生儿至成人。家长选择药物时,一定注意剂型。就儿童来说,就有幼儿型和儿童型之分。每种剂型药物浓度不同,使用剂量也不同。"对乙酰氨基酚"与"扑热息痛"同义,和"布洛芬"都是药物成分名;而"泰诺林"和"百服宁"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商品名,"美林"是"布洛芬"的商品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交替使用,控制高热。不要被商品弄糊涂。. “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泰诺林的有效退烧时间为3-4小时;“布洛芬”比如美林的有效退烧时间为6-8小时。当孩子高热时,可使用两种退热药物交替,以减少药物副作用。服泰诺林后3-4小时,若体温再度超过38.5度,可服美林;若6-8小时后再度升高可服泰诺林,以此交替服用。
【注:泰诺林有肝毒性,严重的肝中毒死亡。对乙酰氨基酚和苯丙香豆素等化学合成类药物是急性肝衰竭(ALF )最常见病因。美林中的布洛芬有肾毒性,布洛芬对于儿科而言是不安全的,它会引起肾脏损害,特别是由于腹泻引起的发烧,如果处在脱水状态引起的肾脏损害还更加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往往家长本身是不能正确判定宝宝是否处于脱水状态,所以吃这个药退烧有风险!)。详见《美国新闻调查机构:常见感冒药轻微过量即致死》/health/yiyao/chanjing/detail_/.shtml
个人建议按照低于说明书的剂量服用。比如4-11个月龄的婴儿用量为2.5毫升,你的宝宝只有6个月,应该小于两毫升】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惊厥,两种药物可以同时选用,而且每种药物剂量依然照旧。&服用一种药物如果出现呕吐,应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 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药物,可选择直肠内使用的栓剂。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也适当,但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这样才能保证机体通过散热达到退热的效果。 退热剂只是针对退热而言。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的对因治疗。
&小结 ◆儿科医生推荐的婴幼儿退热剂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给孩子退热时,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保证孩子摄入充分的液体,以达到散热、退烧的效果。&,冰袋可以使局部皮肤血管收缩,对散热未必有利。&& .人体散热途径,也就是退烧途径有四条: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烧时不要给孩子穿的太多,应该少穿盖。2、经呼吸散热。发烧时呼吸会增快加深。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遇到孩子发烧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物理退热。&& 如果水分摄入不足,体内没有多余水分通过皮肤蒸发、通过排便排泄,高热就不会降至理想状态。不论孩子处于何种状况,要想退热,只有多饮水。如果特别原因不能经口喝水,就要考虑静脉输液来补充体内水分。& 任何原因引起的发烧不会口服或注射一两次药物快速变为正常。发烧不是疾病的原因,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退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高热惊厥和体内消耗过多。所以只有体温超过38.5度才需退热。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会反复3-5天。
3、抗生素的使用
. 由于常见病毒感染,特别是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在人体内存活时间大约3-5天,也就是常见病毒感染有“自愈”倾向。所以,对于感冒等常见病毒感染,我们不建议使用杀病毒药物,而只是采用退热等对症疗法。其实,杀病毒药物有很强的毒性,如果不是严重病毒感染,是不应采用杀病毒治疗的。一般病毒感染病程在5-7天,急期在3-5天。有些朋友质疑,难道没有抗病毒吗?如果有,是否可以缩短病程呢?的确有抗病毒药物,&& . 发烧到医院,医生常建议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可在各种急性炎症、损伤等发作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被认为是急性炎症时反应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中性)白细胞数量等具有相关性,尤其与白细胞总数存在正相关。可帮助辨别感染类型,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不升高或轻度升高。医生可根据CRP结果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炎症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过敏等多种因素。千万不要认为,咽红、流涕、咳嗽就一定是细菌感染。如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至少超过15×10*9/L和CRP(C反应蛋白)超过30,才可能是细菌感染。千万不要把细菌感染扩大化,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 细菌和病毒感染在疾病过程中有着不同,但家长们很难区分。我们经常通过血液检查初步区分。待孩子发烧至少24小时后,血液中才能有所反应。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细胞会增高;而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会降低,淋巴细胞增多。这是最简易的区别方法。过早检测血液不能准确反映感染的情况
&&&& &&虽天气变暖,但“着凉、感冒”却急剧增多,原因就是室内外温差过大所致。孩子平素活动量比成人大,玩耍时特容易出汗,出汗后受到“凉风”一吹,就会着凉。室外活动出汗后,应待汗落下后,再进入空调房间。室内玩耍的孩子应根据室温适当增减衣物,尽可能避免出汗,特别不要出大汗。& . 感冒后期,当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流涕、鼻塞等)时,一定要孩子多饮水,同时可使用一些消除症状的药物,比如:化痰、抑制流涕的口服、吸入和滴鼻剂等药物。如果体温已开始下降和已降至正常,即使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此时,不是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家长询问上幼儿园后经常出现感冒,是否可给孩子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制剂为血液制品,针对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性疾病(川崎病等)的治疗。若孩子没有确定为免疫功能低下,最好不要使用免疫球蛋白制剂。否则会抑制自身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还有增加血源性疾病的危险。&&& &对于反复呼吸道病症(咳嗽、发烧)的孩子,应该进行免疫功能+过敏原的检查。如果真是免疫功能低下,应该使用免疫增强剂;如果是过敏,需要去除过敏原和抗过敏治疗。不要遇到孩子发热、咳嗽就纠结于是否是细菌感染,是否该使用抗生素。&&& 咳嗽属呼吸道症状,有着不同含义。气管或肺部感染造成的咳嗽,是人体自我防御机制,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这种咳嗽伴有痰液,可化痰治疗,比如口服或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如果过敏或特别病毒感染,可造成支气管痉挛,出现阵发刺激咳嗽,可伴有喘憋,需要雾化吸入止喘治疗。
&太多网友关注幼儿急疹。其实幼儿急疹很"简单"--"热退疹出"。而不简单的是"热起疹出"。发热时出疹可能是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等传染病;也可能是发热时用药引起的药疹等。家长切记:只要发热时出疹必须带孩子到医院看医生
&确诊幼儿急疹就是马后炮现象。先是高热三天,热退后出皮疹,再三天皮疹全部消失。病愈后皮肤及全身不留任何痕迹和后遗现象。是否有办法能提早确诊呢?由于没有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现只能依据年龄小、多为第一次发热、发热时只伴极轻微呼吸道症状等进行初步估计,最后依据"热退疹出"而确诊。& &孩子生后第一次高热有可能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其特点是先高热(体温>38.5度,甚至可达40度),多不伴有明显其它呼吸道表现。大约三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充血性粟粒疹。再过3天皮疹消失,不留任何痕迹。在高热期间可用退热剂。出疹期间不需用药,可洗澡,出门。& &孩子生后第一次发烧往往出现于六个月到一岁之内。孩子第一次出现高热,家长肯定会紧张。但是家长必须明白当孩子体温超过38.5度时,必须给他服退热剂。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高热导致的惊厥。高热惊厥是发热直接引起的唯一对人体不良的现象。 药品名称不同不等于成分不同。对乙酰氨基酚是用于治疗发热和感冒的常用药物中的主要成分,许多复方制剂中也含有这种成分,比如:白加黑、帕尔克、克感敏、速效伤风胶囊、感冒灵、去痛片、散利痛、扑感宁、儿童退热片等等,每种药物中所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不同,约120~500毫克不等。 所以吃药太杂,就很容易过量。& &我们常用的感冒药中通常会含有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或长期服用,都有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因此家长注意不要给孩子的药物服用过量。& &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会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同时使用水杨酸钠(阿司匹林)或咖啡因时,更容易损伤肾脏。另外,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也会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有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 如果大便性状突然变稀或/和次数增多,家长留取婴儿粪便送到医院检测。将粪便标本置于塑料小盒内或用保鲜膜包裹,于排便后2小时内,当然越快越好,送到医院。最好检测项目包括“大便常规+便潜血”,伴有发热时加上“轮状病毒抗原”。&如果检查发现白细胞超过10-15个/高倍视野,不论是否有红细胞都应考虑细菌感染,若同时进行大便培养更能确定诊断。如果以红细胞为主,潜血阳性,白细胞小于5个/高倍视野,应考虑肠道损伤,比如过敏等。
&& 大便常规检查提示红细胞和白细胞超过每高倍视野10-15个以上才应考虑为细菌感染。只有这时,才应考虑口服抗生素。如果每高倍视野仅几个红细胞或白细胞不能说明是细菌感染,不要口服抗生素,可以服用益生菌。
&& . 患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时,孩子会有发热,大便呈稀水样,也可形容呈"蛋花汤"样。其实所有病毒性胃肠炎都有这特点。大便常规检测显示未见或偶见白细胞。对于这种情况绝对不应选择抗生素治疗。预防和治疗脱水,益生菌辅助,不含乳糖配方奶支持,5-7天即可自愈。&&& 如果腹泻时大便呈稀水样,往往提示病毒感染,特别多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也可能提示消化不良。现在很多医院都可定性大便轮状病毒。如果为阳性即可确诊。现在世界上没有杀灭此病毒药物,腹泻期间只要能预防和治疗脱水,5-7天内即可自愈。&当腹泻,特别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时,排便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易出现脱水。脱水指的不仅仅是水分丢失,同时还有电解质丢失。腹泻时遇4小时内未排尿就应考虑脱水,应及时给孩子补充含有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如果脱水不严重,可以给孩子多饮淡苹果汁。观察孩子排尿量。
&&& 1岁之内婴儿胃肠道功能尚不成熟,加上出生后到一岁间饮食性状变化较大,常出现大便偏稀或次数增加、颜色变化。1岁内婴儿的进食吞咽能力常超过消化吸收功能,所以就会出现吃得很好,大便偏稀、颜色绿色、次数较多的情况。家长不要焦急,更不要限制婴儿进食量,孩子会逐渐自我调整。&& 腹泻时,特别是严重腹泻时,肠道粘膜会受到损伤。位于肠道粘膜上的一种消化奶制品中乳糖的“乳糖酶”会受到破坏。可致奶中乳糖消化障碍,造成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年龄越小,出现腹泻时这种情况更严重。所以,常建议腹泻期间暂停配方奶粉,换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粉—“腹泻奶粉”。& &不含乳糖的配方粉有几种:1、以牛奶为基础的不含乳糖的配方粉,适用于急性腹泻引起或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儿童;2、以豆奶为基础的配方粉。豆奶中不含乳糖,但营养不够丰富,长期使用对婴幼儿生长不利;3、深度水解配方,不含乳糖,适用于慢性腹泻和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胃肠表现。&& 对于急性腹泻患儿,如没有牛奶过敏史,可以使用雀巢AL110,一种仅不含乳糖的,其余类似普通配方粉的无乳糖配方粉;对于腹泻伴有牛奶蛋白过敏,或慢性腹泻的患儿,应选用雀巢的蔼儿舒,纽迪西亚的纽太特或纽康特,这些属于水解蛋白,同时不含乳糖,并含利于消化和吸收的中链脂肪。
&& . 对腹泻可考虑下面几点:1、便中含有很多水分,并由大量原始食物颗粒,比如:奶瓣、菜叶等,说明吸收出现问题,应适当减少进食量或更换食物种类;2、如大便性状很好,只是大便量和次数多,说明吸收不良,可服益生菌;3、如腹泻伴发热,要行大便检查,确定是否为感染及感染性质。
&如果孩子出现腹泻家长必须关注以下几件事情配合医生的诊治。1、腹泻前的不适表现;2、腹泻前是否有呕吐;3、腹泻次数;4、大便颜色和性状;5、排尿量和间隔时间,特别是就诊前最后一次排尿时间;6、留取大便标本置于小瓶、小盒或保鲜膜内,排便后2小时内送到医院检测。
&. "益生菌"指的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类健康的活菌,也可定义为对人体只有益而无害的活菌。"益生菌制剂"指的是含有益生菌的产品,其中含有添加剂等等。所以,评价益生菌制剂是否可以长期服用,除了考虑益生菌本身,还要考虑添加剂等其它成分。目前没有一种益生菌制剂上标明可长期服用。
& &不论何原因使用抗生素后,都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样表现。这时应该给孩子服用益生菌。抗生素与益生菌服用间隔至少要2小时。千万不要一同服用。抗生素停用后,仍然坚持服用益生菌1-2周,调整肠道菌群。
大便最后形成于右侧降结肠。如果结肠内细菌能够将食物纤维素败解发酵,就会产生水溶性的短链脂肪酸,吸收很多水分。大便中水分正好就是软便;水分过多就是腹泻;水分过少就是便秘。若出现便秘可摄入较多的纤维素,增加结肠中水分,纠正便秘。现在比较安全的药用膳食纤维就是乳果糖。
&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的定义是营养充足的健康婴儿,每天哭闹至少3小时,每周哭闹至少有3天,且发作超过3周。肠绞痛是常见婴儿发育中的问题,生后3周左右开始,2-3个月达高峰,4-6个月后逐渐改善,恢复正常。& 缓解肠绞痛方法有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最有效的物理疗法就是适当压迫腹部,比如:抱紧孩子,趴着卧位,吸吮喂奶等。药物疗法主要是西甲硅油,每次10滴,每天3次,喂奶前直接滴入口腔内,连用两周。益生菌也有一定效果。不论何种治疗只能是缓解,只有时间(4-6个月)才可根治。对于不严重的肠绞痛婴儿,多让其扒着或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助其排气,可有一定效果。孩子有肠绞痛不会造成自身近期和远期伤害,对父母来说要经历极大的心理挑战。父母们坚持住!
因为肠胀气是最主要的问题基础,所以婴儿容易出现突发哭闹(睡眠不安、易惊吓)、脐疝、腹股沟斜疝等连带问题。待婴儿4-6个月后,哭闹减少,这些问题也会逐渐好转,至消失。如果6个月后还未好转,可以咨询医生。减少婴儿哭闹,减轻疝气程度。& 如果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会出现阵发性哭闹、睡眠不安或突然惊醒、腹胀并排气多等类似婴儿肠绞痛的现象时,应该首先考虑食物不耐受或过敏,比如: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等。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留取孩子大便进行3-5次“大便常规+潜血”检查,带着检查结果咨询儿科医生。
&周。家长担心孩子出现肠套叠等情况。可当看到孩子时,在妈妈怀里相当安静。检查才剧烈哭闹。待孩子安静后,让妈妈按压和揉孩子腹部无任何不适。所以可排除因外科病(肠套叠、阑尾炎等)引起的腹痛。因外科病引起的腹痛“
扁头会导致脑后颅骨过于平坦,出现重叠(可以从照片看,头顶出现颅骨重叠,高出一个棱),类似方颅现象。可以让孩子左右侧卧睡眠;白天清醒时多趴着,可逐渐改善头型。
&&&&&血管瘤现常用的早期治疗药是涂成人使用的一种眼药水-噻吗洛尔。每次将眼药水滴在患处,并用保鲜膜覆盖,维持十几分钟,效果不错,但要坚持,需要数月才能逐渐减轻(紫红色区域内白色正常皮肤所占比分越来越多
1、有研究表明,孕末3个月服益生菌,可以预防今后婴儿过敏。
婴幼儿过敏从食物过敏起步,最常见的是牛奶蛋白过敏。很多纯母乳喂养的妈妈抱怨为何纯母乳喂养也会引起过敏? 如出生后先接受了配方奶,体内可出现致敏,也就是体内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表现——IgE增高。当增高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表现出过敏症状。实际上,过敏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过敏表现前,体内已出现免疫系统异常。没有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受哪种食物就会立即过敏的情况。预防过敏非常关键!
实际上,婴儿出生后只要接受过一点配方奶粉,就有可能开始牛奶蛋白过敏的历程。生后第一口奶应该是母乳。当孩子出生后体重下降没有超过出生时体重7%时,就应坚持母乳喂养。超过7%添加部分水解配方。预防过敏母乳最好;如果母乳真的不足,部分水解配方也是不错的选择”。5、湿疹常是过敏在皮肤上的表现,实际来自食物,特别是乳蛋白。也就是说,过敏也是因为肠道发育不够成熟,致使乳蛋白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成分,没有充分消化即被吸收;再有肠道粘膜免疫功能不全,也是导致过敏的原因。益生菌既可改善肠道消化吸收,又可促进肠道粘膜免疫功能成熟。
没有任何研究说明母乳喂养妈妈避开何种食物可以预防婴儿过敏,但婴儿生后早期进食配方粉却能大大增加婴儿今后牛奶乃至其他食物过敏的机会。很多婴儿对母乳出现严重过敏的,是因生后早期进食过配方粉,称为“母乳喂养下的牛奶过敏”。婴儿已经对母乳过敏的情况,妈妈只能适当自己避食。
诊断:&过敏原检测很难精确诊断。世界过敏学会(WAO)推荐“食物回避+激发试验”是诊断牛奶乃至其它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怀疑一种食物过敏,停掉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再次进食同种食物又出现即可确诊。家长给孩子换成深度水解配方,而不是其它品牌的普通配方
建议不要每天洗澡时都用浴液,温水洗即可。洗澡可去掉皮肤上脱落的皮屑、附着物等,很简单的过程。不要认为洗完澡皮肤发涩才叫到位。实际上皮肤润滑是皮肤自身分泌的油脂,对皮肤有保护作用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早期主要与喂养不足有关,多喂养可预防黄疸。口服葡萄糖水无效果
虽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多是生理因素,还是应监测黄疸程度,可用经皮肤测胆红素方法。黄疸出现过早,应排除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症;感染等原因。黄疸同时大便偏白,应排除胆道闭锁等先天异常。母乳喂养宝宝的黄疸可持续几个月,黄疸程度只要不高,就继续坚持母乳喂养,不需特别治疗。#出现黄疸。增加喂养是退黄的重要方式,因为胆红素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隔着玻璃晒皮肤,也有促进黄疸消退的效果。
&鼻塞,不是小问题,空气流通,湿度适宜,多喝水、多休息是治疗的基础。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第一:给孩子使用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时,不仅要关心每种药物的服用剂量,更要关注每种药物所含的药物成分。特别是在给孩子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剂时,必须事先详细阅读说明书,弄清剂量再服&&第二:避免同时服用两三种对乙酰氨基酚复合制剂,以防服用过量。第三,尽管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时可能导致严重的肝、肾等功能损伤,但只要不超量、不久服,它仍然是非常安全有效的药物。第四,家长不必因此而过于谨慎,以免孩子得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1、 抓紧“黄金时间”解除儿童危难 当儿童处于危难时,最为紧急的就是保持或恢复儿童的呼吸和心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儿童的生命。在保持生命的过程中,争分夺秒是关键的关键。因为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对人体的影响与分秒相关. B 呼吸状况 · 气道梗阻:犬吠样剧烈咳嗽、严重鼾样呼吸、发音费力 · 呼吸费力:呼吸时鼻翼煽动,还有胸廓过度起伏或微弱起伏,甚至没有起伏C 循环状况(circulation) · 皮肤苍白、颜色发灰,甚至青紫 · 皮肤呈现大理石花斑纹 · 手脚极度冰凉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中任何一条,立即呼叫120或他人帮助。. 二、心肺复苏术是第二组ABC 打开呼吸道及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2) 判断自主呼吸:将自己的面额及耳朵靠近患者的口鼻处,观察患者的胸廓有无起伏,倾听有无呼吸音并感觉有无呼吸的气流 (3) 在5到10秒钟内完成正常自主呼吸的判断. 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眼看、耳听、面感),然后实施人工呼吸 (1) 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缓慢吹气每次持续一秒) (2) 确定在每次人工呼吸是都能观察到患者的胸廓起伏 (3) 如果第一次人工呼吸无效,重新打开患者的呼吸道(压额举颌法),然后再次进行人工呼吸. B、单手或双手胸外心脏按压 图6-7 双手胸外心脏按压示意图 (2)频率及深度 A、按压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到1/2 B、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有效心肺复苏,可争取儿童存活以及存活后生命质量关键的操作方法。所有儿童工作者都因掌握这门技术,将危难有效化解,保证儿童生命安全和质量。&(2)频率及深度 A、按压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到1/2 B、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有效心肺复苏,可争取儿童存活以及存活后生命质量关键的操作方法。所有儿童工作者都因掌握这门技术,将危难有效化解,保证儿童生命安全和质量。
发表评论:
馆藏&10497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足口病严重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