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定义和概念?

2020-02-17 19:30
来源:
巴渝公益
2019年12月,一场未知名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后来,人们称它为“新型冠状病毒”。所谓“新型”也就是新的、第一次出现的。为了战胜它,我们只能知己知彼,充分了解。
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为线性单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直径约80~120nm,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由于我们现在经历的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发现的,所以它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图片
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如人、鼠、猪、猫、犬、狼、鸡、牛、禽类。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目前已知的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分别是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和MERS-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其中SARS-CoV(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2003年非典的始作俑者)、MERS-CoV(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
显微镜下的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目前可以确定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易感人群与感染症状
易感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没有证据表明猫狗等宠物可以被感染。
感染冠状病毒后产生的临床症状:呼吸系统感染,包括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肠道感染(婴儿偶尔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很少)。
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数据
截至2020年2月16日24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国数据如下: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0548例,现有疑似病例726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4601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50539人。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844例;累计死亡病例1770例。(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截至2020年2月17日12时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庆数据如下:
重庆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52例;现有重型病例37例,危重型病例13例,死亡病例5例,出院病例210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2045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7983人,尚有4062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具体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在第1期小V检验课堂中,小V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新冠病毒,其名字由来、主要结构以及传播途经。相信大家对新冠病毒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期小V将继续给大家带来新冠病毒的科普知识,一起来学习吧!一、感染人群的特点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认为当前COVID-19疫情可被认定为全球大流行。根据不同地域对2019-nCoV感染人群特征的研究结果,推断感染人群存在以下特点:①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可感染2019-nCoV,即所有人都有可能感染;②9岁及以下儿童感染2019-nCoV的病例较少,且即使感染,大部分都为无症状或轻症。其原因为儿童ACE2受体的成熟度和功能(如结合能力)低于成人,对2019-nCoV的敏感性较低;③老年人患有COVID-19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其原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肺部组织变硬影响黏膜细胞的功能,以及ACE2的表达和2019-nCoV的病毒载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等;④孕妇因其在妊娠期间,上呼吸道会因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过高而肿胀,肺部扩张受限使孕妇容易受呼吸道病原体的影响,从而感染2019-nCoV;⑤具有基础疾病人群(呼吸道疾病,肺部疾病等)患有COVID-19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图1: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二、2019-nCoV感染的临床表现2019-nCOV感染后,患者在潜伏期后产生临床表现。本节根据相关文献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总结介绍了COVID-19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1、潜伏期COVID-19的潜伏期为暴露后的1~14天,多数为3~7天[1]。然而,在我国疫情防控过程中,各地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特例:潜伏期远远超过14天的感染者,他们有的甚至超过了20天才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图2:新冠病毒潜伏期(特例)2、SARS-CoV-2 感染的临床表现COVID-19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乏力[2],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少数重症患者甚至进展为ARDS、脓毒症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图3:2019-nCoV感染的临床表现图3、2019-nCOV 感染的并发症COVID-19患者常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的产生,其一般出现在疾病最严重的阶段,包括ARDS呼吸衰竭、脓毒症、急性器官损伤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是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图4:新冠病毒可能引发心肌损伤等并发症的产生三、2019-nCoV感染的临床诊断目前对2019-nCoV感染患者的诊断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判定,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对此,我国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一)临床诊断标准2019-nCoV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基于其体征和症状,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并通过实时荧光RT-PCR 方法确诊鼻咽拭子。当COVID-19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胸部X线检查和CT观察到双侧肺部磨玻璃影、浸润影或出现肺实变,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临床可诊断为COVID-19。图5: PCR检测2019-nCoV呈阳性,双侧广泛的磨玻璃影。二)疑似病例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①发病前 14 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发病前 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③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聚集性发病(14 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2)临床表现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②具有COVID-19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有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或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指标)。综上,具有2019-nCoV流行病学史并具有相关临床表现者,即为疑似病例。三)确诊标准: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②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均为阳性。本期给大家讲解了关于新冠病毒的感染人群分类和感染新冠病毒所带来的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断标准,下期小V将给您重点讲解关于新冠病毒几种检验手段和诊断标准明细,快来关注我们吧!参考文献:[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2] Huang C. Wang Y, Li X, et al. Clinial feaures of pati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ns in Wahan,China. Lancet,2020,395:497-5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型冠状病毒的定义和概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