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注意到九芯净水器净水tds值正常范围的TDS测试偏高,这会是什么原因呢?对健康有影响吗?


2021-03-31 15:11:09
40点赞
261收藏
115评论
【写作说明】:其实这个牌子的净水器在张大妈这里也出了几篇开箱和评测,我写下来是纯粹以小白的角度出发,来分享一下和我一样什么也不懂,还在观望中的值友们,多一些参考的信息。我也恳请各位专业人士能提供更全面的意见和指导,给像我一样的小白来学习和选购!购买理由
虽说净水器在现在也不是个什么新鲜产品,但是 作为我们一个五线城市的小县城,家用净水器这个东西的普及率其实还不到5%,至于农村,可以说几乎为零。街上或者朋友圈偶尔也有推销净水器的,都是些从未听说的品牌,各种功能也被吹的天花乱坠(唯独滤芯只字未提),甚至好多对外宣传的是一次购买管终身,滤芯都不用换,外表也看着各种高大上,有的甚至都不是RO反渗透,带一个加热功能,价格超过2000+。
其实说这些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好多人基本都和我一样,对净水器这个东西都不懂,更没有深入了解过,所以很容易就被不良JS忽悠而交了智商税(说实话JS也很可恶,绝大部分被忽悠的都是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好在我买我不熟悉的东西一般会在网上看看攻略什么的,这样也可以了解个皮毛,不至于完全被忽悠而交了不应该交的智商税。
对净水器有点基本常识的都知道,家用净水无脑选择RO反渗透就对了,除非有特殊需求的(比如孕妇或者刚出生的孩子),曾经也考虑过小米或者九阳这样的整机的,至于为什么选择红嘴鸟这个品牌,其实完全就是被各位值友们种草和安利而选择。因为我在好多热门净水器推荐下面的评论里面看到很多次值友推荐的这个品牌,用量良心,耗材便宜,使用稳定是它最大的优点,作为一个家用净水器,这就足够了!外观展示红嘴鸟净水器我个人给它的定义就是堆料,从它的店铺介绍你就能看出,它从低端到高端,根本没怎么介绍功能,而是详细介绍每台净水器的用料!对,它就是告诉你,我用的东西真材实料,不像其他某些品牌,遮遮掩掩,就像有些车商一样,吹嘘的都是些高大上的外表和电子配置,反而肉眼看不见的最核心的东西只字不提。也许是红嘴鸟净水器可能口碑做起来,需求客户更多了,我买的相比以前的值友贵了些。我买的那个最热门的套餐七,和一套备用滤芯,花了1198元,顺便也让店家送了一支TDS测试笔。这个是发过来的包装箱子,因为属于大件,用的是德邦物流,我家地板砖是80*80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箱子的大小。拆开后箱子里面的情况,没有破损最重要的净水器主体是专门用泡沫固定起来的拆掉泡沫里面还有一层包装袋,在包装上店家确实用心了上面没啥好说明的,就是净水器的正面,背面,侧面,以及所有配件!因为做过红嘴鸟净水器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品牌净水器就是相当于厂家diy的,所以这净水器看起来就是这么粗矿,这么干脆。我搞不懂为什么它不找人好好设计一个外壳,在用料不变的情况下做成整机不更好吗?希望有懂行的值友能给我解解惑给龙头和最关键的ro滤芯来一个特写。说实话龙头质感很一般,至于质量怎么样,就需要时间来验证了。关于安装直接省略了,因为店家直接发的有安装视频,挺详细的,我也是对着视频一口气安装下来的,整个过程用了差不多40分钟,我个人觉得不难,多看几遍视频,稍微有点动手能力的都能搞定。因为店家说初次使用需要常来20分钟,这个是差不多15分钟后净水器显示屏上面显示的数值。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家自来水tds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不可思议的是净水后tds数值竟然是0!这个是制水的时候压力表的显示制水中水龙头水流大小。我买的400g通量的,对于我目前的三口之家,也是够用了这个是原水(也就是自来水)的测试结果,和显示屏显示的82还是相差很多的这个是净水的测试结果,显示的也并不是显示屏上面的零了。关于出现的这个问题我问店家了,店家说的是这是正常的情况,净水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值是最准确的,他还说如果我真需要测试笔来测试水的tds,建议我购买小米的tds测试笔,因为显示屏显示的数值和小米测试笔显示的数值是比较接近的。因为我没有测试笔,希望有小米或者其他品牌测试笔的值友能给我一个反馈!上面三个图是我装好净水器第二天显示屏显示的情况。从刚开始打开水龙头的38到最后的6,用了差不多10秒钟的时间,然后对于这个问题我也问了店家,店家说这是所有ro反渗透净水器的通病,一般这种净水器的第一杯水的tds数值都会偏高。具体原因他没说,咱也不懂,有懂行的值友可以说说看是不是真是这样。使用感受 关于制水噪音因为我是-放在水槽下边一个柜门里面,平时都是关着柜门,听不到什么声音。目前正常使用了几天,体验还是不错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刚打开水龙头那一瞬间水流会很大,然后马上就恢复正常,就像刚开始憋着气一样。还有更换滤芯的问题,因为我看我家本身水质还可以,而且绝大时候都是我老婆孩子两人在家,用水量不多,我自以为滤芯可以拖两三个月更换,但是店家说不管用多用少,滤芯都必须按时更换,不知道店家说的是否合理,有懂得值友给个明示。总结本次开箱先说这么多了,因为我自己对于净水这块知道的也不多,甚至还有疑问,所以也只能简单开个箱,说些个人使用感受,请各位看官请轻轻拍砖,谢谢!
}

2019-06-18 00:12:08
204点赞
990收藏
182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我是装修行业从业者,也有自己创建的建材品牌,但我同时也是装修知识的创作和分享者,《装修宝典》实体书2018年面世,各大书店有售。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所在公司无关。为了能喝点干净水,我脑袋都快想炸了!之前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肠胃不好,喝不了自来水,一喝就闹肚子。先是依赖上了瓶装水,后来被种草桌面反渗透,2年前买了一台。后来打算装厨下净水器,把净水器的相关知识又完整梳理了一遍,最终完成了选择。可能是梳理这些知识让我有点膨胀……桌面净水器换滤芯前,居然想趁着换滤芯把桌面净水器的原理搞清楚。这一搞不要紧,结果捅出来一个大窟窿:台式免安装反渗透的废水有问题啊!!!为此特意po了一篇文章,短短十几天就获得了700赞和4k多收藏……2年使用心得!没有这种功能的净水器别瞎买!桌面直饮加热一体机猫腻揭秘!反渗透直出冲奶粉神话破灭!这就是消费者的悲哀:你以为你已经懂的不少了,其实根本没跳出商家的五指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商哪有廉而美,为毛源头都是坑!!这世上恐怕没有透明又完美的商品吧,一曲凉凉送自己……本来只是打算换个滤芯,这样看来,恐怕得换个净水器了。既然自己把自己逼到了这条「绝路上」,那就换吧!我倒要看看,桌面式直饮加热一体机(净饮机)藏着啥猫腻! 【本文较长,请灵活使用目录功能】上次我拉了一张大表,仔细分析了一下一体化水箱的问题。(这个表不用仔细看,后面会更新)通过计算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体式的机箱,存在废水被排回原水箱,并被再次循环使用导致进水和出水tds大幅升高的问题。 这件事,从理论已经得到了验证。由于我家原来的台式无分离水箱已经用了2年,滤芯已经老化。所以,到底是因为滤芯老化的问题,还是产品本身设计的问题,用这台机器很难判断。要想能够实锤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一台新机器才好。这次选一台桌面净水器,带着3个目的:1)看看目前这类产品的市场现状,和1~2年前有啥变化。2)选一台原水废水分离的产品,做个评测,看看到底提升在哪。【这是重点】3)借着这次评测,争取把台式净饮机的技术特性搞懂。上次发文的时候,其实我就已经全网筛过一次产品了。真正能有做「原废分离」的桌面反渗透并不多。有一些号称是有分离的,但你只要让客服给你发一个水箱的照片就露馅了,根本就没分离。要做到物理分离,水箱应该是区格开的,见图:看来看去,最终敲定了杜邦803。只要2299元,而且额外还送滤芯! 美国杜邦803净水器家用直饮加热一体机台式恒温RO反渗透饮水机2729元天猫精选去购买
为啥选了杜邦803作评测?其实一个理由就够了:我想买,它便宜……1)原废分离,别的产品都没有。个别看起来好像有,但介绍比较模糊,就算有挡板也太矮。(在我筛选的时候,确实没发现其他类似产品,但不能保证有我漏选或者后来新出的,您最好自己也去筛选一遍)2)产品价格还可以,之前买的某某泉都是2999元还是双11,这次直接省700,还有额外礼品。3)可以定量取水,而且还有水罐的UV消毒功能。4)虽然评价不多,但评价质量不错,4.9分高分!闲话少说,下面重点看废水!
为了证明是亲测,还是上个小小的「开箱」。这种台式免安装净水器,整体感觉接近小家电,不太复杂,简单说说吧。到货的箱子超大……结果是里面的泡沫大……送了赠品,里面有3个滤芯,2个1级用的PP棉+活性炭,1个3级的活性炭。1级的滤芯寿命比较短,多送两个也是对的。2级的RO和3级的活性炭,寿命都是2年!!来个全家福,说明书+赠送滤芯+机器。听说全家福都流行躺着拍……在来个铭牌,很多数据和信息都在这了~本来想拆机的……但是打开水箱后,直接就能看到滤芯们。这结构这么「透明」,那就没有必要拆了……看不见的只有水泵和集成电路而已,都不算核心部件。更换滤芯的时候有个小细节:3级滤芯的更换有一把赠送的小工具,千万别丢了。没有这个工具,您光靠蛮力是拆不下来的,有了这个工具,如图压一下里面的小弹簧,孩子也能轻松更换滤芯。对机器本身感兴趣的话,改天我再详细写。今天我们的重点是:搞清楚废水到底是咋回事!!————————————长文多图预警!流量党散退!全文共计8000字,100来张实验图包含完整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愿意看过程就仔细看过程不愿意看过程可以跳到最后看结论————————————
原水废水分离,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靠谱吗?先说结论:确实有分离,但不彻底,不过还算有效。首先,让我们看下这个水箱的结构。外高是31厘米,但挡板只挡到了23厘米左右。这样一来,全部水箱就被分为了3个区,如图:这三个区,我分别用大量杯都测过了,容积如图所示。总计6升,顶部混合区1.6升,左侧原水区2.9升,右侧废水区1.5升。这种设计…………………………好吧, 我替大家问几个问题!1)废水不会混合到原水吗?先给答案:废水会混合到原水,但也可以不混合。当接满6升水时,在最顶部1.6L用完之前,废水是循环回来的。当水量低于4.4L升以后,有隔板会分开,但由于废水区较小,但废水较多,所以依然会有废水不断流入原水区。按照商家的说法,这时候废水区底部的tds值比较高,被顶到原水区的水tds并不高(后面有实验,大家可以看看到底真相如何)。这是这个产品的正常使用思路。▲商家一般是这么解释的但如果您特别纠结这件事……您也可以只在原水区里加自来水,加满2.9升后,大概可以生产不循环的纯水900~1000毫升。(其实不是很有必要,后面会讲到原因) 2)原水箱的TDS值不会升高吗?答案:正常使用TDS值会升高,但比废水TDS低。当然,如果只在原水区加自来水,那就不用担心TDS会变化了。但如果是加4.4升(加水到挡板位置)或加满6升,原水区的TDS还是会升高的。 3)出水的TDS值不会受影响吗?答案:出水TDS会有变化,但不明显。明明废水还会回来,为啥出水tds波动不大???如果没有实际测过,如果没有仔细分析过原因,我也不能相信这个结论。后面有全套的实验过程,看完再说吧!所有的净水器,只要是新的,请一定多放一段时间再开始喝。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滤芯里本来的一些物质还没有完全排空,出水的水质也不太稳定。以这种台式净水器为例。说明书没有写需要放几箱水,客服说要放2箱。我实际测了一下,2箱后确实相对稳定了,但要彻底稳定,至少5箱吧。在前面这5箱水的测试中,我收获了几个「结果」:1)加水到隔板(4.4升状态),也可以正常使用,大概可以取水2.5升左右。2)要想引发机器制水,需要消耗掉内置水箱600毫升左右的存水才能实现。3)虽然原水区会有废水流入,但原水的TDS一直都会比废水区低。依据上面这些观察,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在加水4.4升状态,观察原水和废水的TDS变化。
原水和废水TDS差别有多大?
RO到底起什么作用?为了简单直观,所以本次实验设计的取水次数会尽量少。因为至少取纯水600毫升才能引发制水,所以至少要分三次取水。设计值分别为1000毫升,880毫升,600毫升。这样可以取2480毫升水,刚好到达换水线。为了能够清晰展示数据,所以本次实验使用的还是之前评测过的水侦探2水质检测仪。方便新朋友阅读,我把涉及到的三个指标再解释下。TOC,就是总有机物含量,可以理解为水里所有有机物的总和。COD,化学需氧量,也就是可以和氧反应的物质,一般也是有机物,数值通常会比TOC小一些。TDS,溶解性固体总量,一般是钙镁钠钾等可溶性离子。简单说:越高越差!越低越好!最好是0!这篇文章有详细介绍,可以来看:您家水质好不好,测了吗?4种主流水质检测方法横评大比拼!买净水器前必看!————————原始状态:水箱4.4升水原水和废水各在隔板两段————————第一次取水两个500毫升,共计1000毫升取到600毫升时,引发制水。水箱拔下来倒水肯定不行,用勺子吧!第一次刚刚制水时,右边废水区表面的水,tds143。 第一次制水完成,右边废水区混合了废水后的tds为184。左边原水区,混合后tds值为150。比废水区低34。————————第二次取水500+80+300=880毫升取到580毫升后,开始第二次制水。废水箱表面的水,tds值开始不断上升。从184,涨到208。最终制水完成,稳定后,右边废水区tds值为218。废水箱一直是满的,但原水箱的水位硬比较低了。 左边的原水箱,稳定后的tds值为186。 ————————第三次取水500+80+20=600毫升第三次取水600毫升,启动净水制水。制水中,右侧废水箱数值开始上涨。 制水停止时,水箱右侧废水箱tds值为249。左侧原水箱的tds值,比右侧废水箱低26,是223。最后,从出水口取的纯水,tds值为12。 实测值有了,确实很直观的就能看出TDS变化。但是,问题其实更复杂了!!!因为,这个数值和计算对不上!还记得我为啥觉得原水废水不分离是不行的吗?因为我做了一个计算模型,算出来的结果比较可怕……用这个模型计算,原水tds为143,那么在第3次取水后,原水水箱的tds平均值会达到310.5!▲我的计算模型(只截取了结果展示部分)但我测的原水部分为223,废水部分为249,都比测算值要低……反复调整各种数据因子,但结果都很不理想。想来想去,想去想来,突然想到:脱盐率的达成,是否除了分离还有吸附作用呢?反渗透的宣传攻势太猛,猛到了似乎整个净水器只有RO膜在分离,我也被误导了。在RO膜前面的的PP棉和活性炭,也会吸附一些TDS。而这些被滤芯吸附的TDS,就不会再随着废水排回水箱了。因为存在被吸附部分,所以循环到原水里的TDS就不会那么高,对应的出水TDS也会有降低。(注:因为RO和吸附的比例都是随着水质动态变化的,所以贡献比例可能没法设定那么精准。仅供参考)下面列了两种猜想: 猜想1:总脱盐率95%,RO贡献约55%,吸附贡献约40% 猜想2:总脱盐率95%,RO贡献约75%,吸附贡献约20% 实际状态,应该是在这两种方案之间动态变化。这样就可以解释,当自来水tds值为143时:1)出水最低tds可以低到5~7,最高也不过122)最终原水和废水平均tds在230~240之间 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台式水箱循环的反渗透净水器,其实已经没那么可怕了。只要活性炭部分也能起作用,不仅仅靠RO来完成过滤的话,哪怕做到2:1,其实结果也不会太差!这个发现还是比较让人开心的:1)所有反渗透净水器,除了RO膜之外,其余滤芯也是很重要的。虽然RO依然是大头,但如果全靠RO来提供过滤,至少在这种循环水箱式净水器中是肯定不行的。2)只要提升了活性炭的脱盐过滤能力,哪怕是使用循环水,原水的TDS也不会暴涨,出水TDS也就变得可控。3)直饮加热一体机,除了RO膜之外,其他的过滤部分非常重要,一定要及时更换其他级的滤芯。补充了自己认知短板,不白折腾!!只靠上面一次数据,显然还不够有说服力。而且也没办法把模型的变量锁定的更精准。所以,我决定再来一个6L完整取水放水的版本。 ▲加水到这个位置,就是满6升水因为操作和检测都需要双手操作,不方便拍照,所以全程都是录像。(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只不过现在来不及仔细剪辑,有空我剪辑下,把视频放给大家,更真实,也更能体现产品特点)
完整6L取水测水质,
水箱原水废水TDS大揭秘!!整体过程简述:步骤1:测试仪器校准步骤2:净水器状态准备步骤3:取水并测试,重复7次解释下:为啥重复7次?测啥?这台杜邦803净水器,每次从内置水罐取水超过600毫升才会引发制水(前面讲过)。也就是说,最小单位就是600毫升一次。满水6升状态,取水4升时会提醒换水,因此最多能取7次(共计4.2升)。每次取水都会同步测试原水箱、废水箱、出水三个位置的水质。▲准备开始测试关于面板显示的tds,吐个槽:所有这类台式净水器,面板上的tds值都不是「即时检测」的。貌似用很久才刷新一次,所以数值只能说差不多,但不能算精准。杜邦这台还算好的吧,至少有的时候还挺准。之前家里用的某某泉,根本没法看……————————步骤1:测试仪器校准做过实验的都知道这个噩梦:所有实验做完,发现设备忘了校准了……我肯定不会让噩梦上演!第一步,校准仪器。这个仪器建议每次用之前都校准一次。幸好用怡宝就能校准,不然还真是不好做到啊!校准完成,TOC、COD、TDS三项数值归零。————————步骤2:净水器状态准备这一部分除非是用视频都录下来,否则没有办法直观了解。为了尽量直观,我会配几个图,简单说明下。1)不装水箱的状态,取水,测一下水质。不装水箱,测的就是内置水罐里的水。还是上次测试的结果,0|0|12。2)长按取水键3秒,冲洗并完成制水。平时,随时都可以引发30秒的冲洗,用于让整个机器更干净。只需要长按取水键3秒就可以了,冲洗结束后,会顺带制水到满水水位。(测试中不能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前面会有30秒冲洗)3)水箱取满6升水,装好,确保没有制水。撤掉水箱,重新接满6L水,并装好。确认装好时没有触发冲洗或制水。然后就可以进入取水测试阶段了。————————步骤3:取水并测试,重复7次首先,让我们再看下这个水箱的结构。~~~~~~~~【第0次取水】水箱刚装好先测一下自来水的状态。咦,一天没见,自来水的tds涨了11,之前还是143的。~~~~~~~~【第1次取水】取水500+100毫升,引发制水。取出来的纯水,最后的100毫升,tds降低为10。引发制水后,测下混合区的水。依然是自来水水平,没有变化。制水停止后等一会,数值涨到了170。说明有废水混合进了原水,但影响不大。~~~~~~~【第2次取水】取水500+100毫升,引发制水。这波出水的tds是9,比刚才降了1。说明,新来这波自来水制取的水比之前水罐里的好一些。制水停止后,等一会,等待混合完毕。这时候tds涨到了182。比之前170有小幅提升。~~~~~~~~【第3次取水】取水500+100毫升,引发制水。取出来的纯水,又降低了1,tds变成了8。引发制水后,测下混合区的水。第3次取水后,累计取水1.8L左右,超过了混合区的1.6L。所以,能看出来,原水区的水位已经低于废水区了。制水中,右边废水箱顶部水的tds为192。等制水完成,并充分混合,废水箱的tds涨到了229。而原水箱比废水箱低大概40左右,为187。不但比废水箱低,反而比之前混合水的状态还低一点。猜测应该是拉开水位差后,废水进来较少的原因。~~~~~~~~【第4次取水】取水500+100毫升,引发制水。取出来的纯水,和刚才一样,还是8。制水中,先测下废水区的水,刚才229,略涨2,涨到了231。制水中,测下原水箱。这时废水都会流到原水箱的表面,所以表面tds会比较高。从187,涨到了203。制水停止后,再测下废水区,tds涨到了242。搅拌一下,把底下浓度高的搅拌上来,再测一下,变成了269。原水区水位比较低了,捞起来有点费劲。原水区,tds213,比废水区表面低30,比废水区底部低50。~~~~~~~~【第5次取水】取水500+100毫升,引发制水。这时候已经累计取水3000毫升了。内置水罐1250毫升,这时候几乎已经完整更新一遍了。取出来的纯水,和刚才比降低了1,变成了7。制水中的废水区,256,表面比底部还是低一些(刚才测中部269)。制水中的原水区,tds为231。制水停止后的原水区,tds为245,比上一次的213涨了32。制水停止后的废水区表面,tds为274,比另一侧的原水区高29。制水停止后的废水区,顶部和底部tds值是不同的。先搅拌一下……搅拌好之后,再来测tds值涨到了292。比刚才表面的274涨了18。多说一句:网页上,这种原废分离会说,自己的废水顶着原水走。实际测试标明,虽然完全顶着原水走有点扯,但底部的tds值高于顶部,确实存在。虽然长期可能顶部底部会均一化,但当您连续使用时,确实可以让tds更低的水转移到原水区。而且,废水区的水进入之后也只是在表面飘着,对底部原水取水影响比较小。~~~~~~~~【第6次取水】取水500+100毫升,引发制水。取出来的纯水tds值和刚才差不多,7~8波动。制水中的废水区,表面的tds是282~289。比之前搅拌后的废水区中下部的tds还要低一些。 制水停止后,原水区的tds变成了289,比上一次的245涨了44。废水区的表面tds是319,比原水区高30。搅拌后,测废水区的中部tds,337。比废水区的表面高18。~~~~~~~~【第7次取水】取水500+100毫升,引发制水。取出来的纯水,最后100毫升和刚才相比tds涨了一点,变成了9。制水停止后,原水区的tds值为316。(这时候只剩下最后400毫升)右侧废水区,表面一层tds为332,比原水高16搅拌后,废水区的tds值372,比表面高40。好,打完收工……………………————————————是不是已经看懵了?实验记录数据,确实是个比较枯燥无聊的事……给大家整理成表格!看得能清楚点! (TOC和COD其实也有上升和变化,因为不好计算,所以没有抓取,感兴趣的话,您可以自己提出来做个分析)看表可能也看不懂……送佛送到西,我再解读下!1)0次就是刚把自来水放进去的状态。这时候原水和废水还没分开。2)红色标注的170,这个我怀疑数据有误差,因为这时候仪器电量低,真实数值应该是167(和预测值一致)。3)出水的tds值,最开始高,中间低,最后又开始高,这个很合理。因为最开始的数值是上一次最后的「高tds原水」产生的,随着这次制水对内置水罐的替换,tds就降低了。但最后因为原水tds又开始增加,所以出水的tds就又变高了。4)废水表面和废水中部的tds值不同,表面的tds更低一些。简单理解就是,越脏的水越靠下,表面是偏干净的水。5)原水tds也在一直上涨,但低于废水tds。6)原水tds和废水tds折中后,就是不分离状态的预估值。说明测算预估值的模型还比较准。▲不能分离的情况余水tds预估▲不能分离的情况出水tds预估预估是怎么估算的呢?还是刚才提到的那个模型excel表。这次预估,我把RO贡献脱盐率改为了75%,吸附贡献脱盐率改为了20%。这样得到的数值与实测值很接近。受限于水源(自己模拟的TDS不够真实),所以我的分析相对有限。不过这款杜邦803的机器前面面板的TDS相对真实且准确,所以我从评价里也翻到了一些可以印证的数据。(也就对这种显示真实数据的机器有用,如果是其他品牌,这种方法用处不大)数据1:用brita过滤后tds269,加到了机器里。最终出水13。根据模型计算,实际出水tds,应该是15~18之间。因为出水tds不是即时更新,所以13也是ok的!数据2:原水tds是321,出水tds是18。根据模型计算,出水tds应该是18~24之间。显示18,正常!数据3:原水tds144,出水tds是9。根据模型计算,实际出水应该是8~11之间,很准。数据4:再看最后一个,也比较典型。原水数值309,出水显示11。原水数值291,出水显示13。如果按照单一的线性思维,这种数据肯定就是有问题。不过套用到模型里,波动也是正常的。(出水数据比模型计算偏低,这个我实验时也出现过,原因暂时解释不了,后面更多数据分析总结再补充吧)————————————备注:这章内容可能有点不好理解,感兴趣评论区再交流吧————————————本章阅读提示:已与RO无关如果您就是奔着RO膜来看的,到这就可以了如果您对废水回水箱零容忍,那也没必要看下面还会有一些测试,只针对想买或已经买了或者在管线机、饮水机、净饮机之间纠结给大家作为一些选购参考————————————为啥上次计算出来循环水箱的tds会飙升后,我那么生气……就因为我是用户啊!而且不止我在用,我还给爸妈也买过一台!(现在这台就是打算给另一对爸妈买的)修改过模型之后,数据比原来顺眼了很多。但是,瓶颈依然存在,以下面这个图为例。▲4升水箱,原始tds400对照上图,我来解释一下:对于没有原水废水挡板的产品来说,如果是3:1的出水与废水比,那么最后水箱只留1升水。也就是要达到第6次取水,出水的TDS曲线已经很陡峭,高点超过了50,进入不可饮用范畴。对于有原水废水挡板,出水只做到2:1的比例(比如杜邦这款803),那么水箱最后留1.33升,出水2.67升。这时候,出水的TDS曲线还不是很陡峭,而且因为有挡板,原水TDS还会再低10%~15%,出水也等比会低10%~15%。这样一来,出水TDS顶多也就到40~45之间!还算靠谱!我知道,很多人更看好厨下净水器。不过我自己用人民币选择的时候,却是先入手了桌面台式反渗透净水器。经过这些天的反复测试,我觉得这种台式反渗透净水机,尽管问题不少,但也还有可取之处。
桌面反渗透净饮机,
到底适合什么情况用?关于水质,再强调一下:如果自来水很差,但又不得不用,推荐选择原废分离类产品,并且只在原水区加入自来水使用。情况1:替代厨下净水器!免安装,可移动,随时换……本质上来说,这其实就是个净水器。加热不加热,它首先都是一个净水器!我自己就是因为当初实在不太方便安装厨下净水器,所以才先选择了买一个台式、可以放在桌面上、可以随意移动、可以随时更换,这样一个净水器!对我来说,有没有加热功能,其实是后面才考虑的。尽管,这种水箱会存在循环水问题,但到底风险的边界在哪,我已经给您标清楚了。至少您再选择的时候,不会像我当初一样「没得选」或者「闭眼选」。买不买不重要,透明消费最重要!情况2:喝热水!不同温度取水,不错!来,先回答我一个问题:烧开的水,是多少度?貌似是个常识,应该是100度嘛……但其实不是!海拔会影响水的沸点,每高300度海拔,沸点就降低一度。除此之外,热水在常温下热量的耗散也是相当惊人的!不测不知道,测了才发现:刚刚烧开的水,倒出来时就只剩94~95度了。进入杯子之后,就只剩下90度左右了!为啥我会发现这个现象呢?因为我测试这个净饮机出水时,咋测都到不了100度……▲危险动作,请勿模仿,谁被烫谁知道怎么能测水温呢?用温枪肯定是不行的!▲这个测不了水温不到30元的国产普通温度计,用了2次就坏了……没有仪器,说啥数据都是吹牛逼……所以,又买了一个设备,产地为中国东莞的日本进口温度计……99元……▲出口转内销??虽然仪器靠谱,但依然测不出来100度,因为……哪怕是烧开了的水,能测到93~95度,就不错了。热量耗散太快,除非一直加热沸腾状态,否则根本没有99度以上可能!刚烧开的水,出水能到95度就不错了。▲刚烧开的热水,倒出来就是95度而已好了,理论讲清楚了,测的仪器也交代过了……该测测杜邦这台净饮机的出水温度了!100度,沸水。实测出水口温度93度左右。基本接近沸腾的水直接倒出来的效果,还不错。▲反光有点不清楚,数值是93.5出水时间大概3秒,即热式。数3个数肯定出热水。(有些饮水机并不是即热式,要喝热水得等10~20分钟)90度,出口实测温度90度左右。(不像沸水那样热量损耗大,所以数值比较稳)80度,实测出水口温度80度左右。45度,略比45度低一点,出水口温度43度左右。看来想做100%精准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与室温接近的低温。不过冲奶粉40~45度都ok,还可以!温度测完,至于怎么用,您可以评估自己需求了。反正我家有老人就喜欢要沸水……
情况3:替代管线机和饮水机更干净并且更方便!之前有人提到过管线机和饮水机。这两种产品我都考察过,但是后来放弃了。管线机市场比较窄,产品不但不多,而且都很贵。2000左右,我还不如直接买个台式净水机了,虽然需要拎水,但这不也是锻炼身体嘛~饮水机嘛,好一点饮水机的基本都会「明示」你选择用净水加入,然后再给你烧开……价格倒是便宜,1000元以内能搞定,但以干净角度,还是不如净饮机啊。我个人觉得,净饮机有两种好:第一个好:不用担心长期存水问题,永远喝到的是新鲜水。管线机的管线,一般都要好几米长。这么长的管子,里面一定会存很多水,远比厨下那1米多要可怕。饮水机的卫生死角也比较多,300以内的不说了,1000以内的能不能做到完全不藏污纳垢,我也没把握啊!净饮机的好处是,水箱到滤芯是直接过去的,不存在中间过程。而且,就像您在超市里拿东西一样,结账都在出门的那一瞬间,用净饮机您就不比过于担心水箱和水路里的水是否不干净,因为最后一定会被净化掉。(当然,该清洁也要清洁,不能硬抗)第二个好:存水会一直被紫外线杀菌,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别的净饮机好像也有,但杜邦这个803,是有UV杀菌功能的(UV就是紫外线)。在开机后的3小时内,会持续杀菌,而且每次制水时也都会杀菌。之后的时间里,每20分钟会再次启动杀菌,杀15分钟!杀菌的设备就藏在这里!▲小拆一下,打开顶盖,就能看到这个内置水罐是它,是它,就是它!UV-LED杀菌灯!▲在水罐的角落里,很明显顺带一提:紫外线杀菌灯,价格不贵,但效果不错。值得拥有!▲家里有个紫外杀菌灯,挺好的~注意:别买同时产生臭氧的!所有你担心可能藏在内置水罐里的微生物,都可以被UV灯消灭。紫外线就是常用的杀菌手段,民用一般只有高端才有这个功能(我家的厨下净水就没有,3000多都没给配,要不要自己装一个,唉)。这一点来说,杜邦还是比较良心,号召所有有罐产品都学习一下!本来还想测一下紫外线强度的,但没有合适设备。以后有机会搞到合适的仪器再说吧~情况4:喂奶粉!方便又省事,还安静!先说说省事!好久不喂孩子喝奶粉了,都快忘了这事了。查了一下资料,一般一勺奶粉对应30ml水……(写到这,半夜冲奶的场景突然如梦魇版出现,太痛苦了,幸好孩子都长大了 )杜邦803这款净饮机的取水档有80ml和180ml,而且可以搭配45度奶粉档,冲奶算是比较方便的。普通饮水机还得担心水源好不好,这个都是反渗透出水,安全得多。▲冲奶,一步搞定!再聊聊安静!最关键的是:取水不到600ml,不会引发制水,就不会有制水噪音。(600ml的问题,上面已经讲过好几次了) 一般厨下净水器,都是当时取水,当时制水,随时补充水罐缺水。之前用的桌面式的某某泉,也是取一点水就开始制水,保持水罐一直是满的……这种逻辑也不算错,就好像随时要保持手机100%电量一样,安心嘛。但是,如果您需要半夜起来喂奶,尤其是这个净饮机要放到卧室床头,那这种「随缺随补」的设计就不太合理了。反而是,一次性取水600ml以内都不会引发制水,这样才更安静!净水器制水时,距离30厘米左右距离,噪音大概是55~58分贝。虽然白天也不算啥,但夜深人静的夜晚,还是有点闹。幸好,一般情况下,晚上你根本听不到!这款产品买到手,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本来是两手打算:其一,是自己用,看看到底效果如何,好用的话,放到新办公室里使用。其二,给老人用,老家的水质不怎么好,总买便宜桶装水,麻烦,还不安全。现在看,上面两个打算都可以实现~~
杜邦803R台式净水器,
真的值得买吗?其实,很早之前写净水知识时,我就看到过杜邦这款净水器。但当时只是随便看看就放弃了,根本没仔细看。回头想想,原因也很简单:首先,对所谓进口品牌不感冒,总感觉是来收智商税的,盲猜肯定品牌溢价很高,根本不值。其次,看了下店铺,销量并不高,更加坐实了我第一条猜测,觉得一定是不值这个价。现在买完了,也研究透了。其实当时确实错怪了,东西其实还不错,性价比也可以。1)同类产品中,可以作为首选这款产品最大的对手,其实是厨下净水器。如果您打算在厨下净水器和台式净饮机之间二选一,那是另一个话题。但如果您想买的是净水机、管线机、其他净饮机,那我觉得杜邦803可以列为首选之一。和杜邦803同等配置的国产,一般都在2700~4000元左右。只看价格,杜邦803也是相当划算了!2)有原废分离,普适性更强首先要给大家道个歉:上次文章里,对净水器的脱盐率原理理解不到位,所以算出来的结果偏差比较大。实际上,即便是没有原废分离的产品,只要原水tds不太高,问题也不大(之前已经有计算了,不重复写了)。相比之下,有原废分离,并且水箱容量更大的杜邦803,在普适性上会更好一些。要想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一定首选原废分离!而杜邦803是目前为数不多做原废分离的!(以后肯定会有更多此类产品出现,后续我会在评论里补充一些类似产品的对比)3)做为厨下净水的补充,可以有当然,这不是一个省钱的决定。但从「更便捷」的角度,只要家里有人需要喝热水,那么净饮机就可以满足。厨下,更多针对的是厨房场景,洗菜做饭烧水。但净饮机,针对的则是客卧场景,泡茶咖啡冲奶。或者单纯的就是懒得跑去厨房而已……如果你有从这方面提升生活品质的打算,不妨考虑入手一台。我自己用了2年下来,其实整体感觉还不错,对生活品质有提升!(之前是某某泉,没有原废分离,但也是3000元档的)————————————这是我200万装修知识中的一篇!感兴趣请关注我,帮您答疑解惑!单毅讲装修,陪您把房子变成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水器净水tds值正常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