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种沃安欣单价13价“肺”炎疫1苗的必要性及效果评价?

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聚焦 > 正文沃安欣肺炎疫苗效果好不好——上市超三年,安全性良好2024-01-30 14:53:32 来源:寻医问药在我们的生活中,5岁及以下的儿童持续面临肺炎球菌感染的风险,而6月龄至2周岁更是疾病的高发期。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产的第一款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沃安欣”已上市并广泛使用。这不仅提高了肺炎疫苗的可及性,而且其安全性也得到了良好的验证。肺炎球菌性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难以治疗的特点,一直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作为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最经济、最有效和最便捷的手段,接种疫苗无疑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沃森生物于2020年推出的全球第二支、中国第一支自主研发生产的13价肺炎疫苗(沃安欣),打破了国际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国内首个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生产的13价肺炎疫苗。沃安欣的研发历程长达15年,期间不仅涉及了大量的创新技术(2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其产品质量更是全面达到欧洲药典要求,而且比欧洲药典增加质控指标共计13项。在安全性方面,接种疫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达到3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主要安全性指标,沃森PCV13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在整体安全性可比的情况下,常见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症状,沃森PCV13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据沃森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沃森生物生产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经过中国儿童肺炎疫苗史上标准最严与样本量最多的临床试验验证。沃安欣上市至今已三年有余,据上市后研究显示,沃安欣接种后抗体水平高,免疫持久性超过2年以上;在上市后安全性观察和真实世界数据证实,所有年龄段使用发热更低且安全性良好。预预防接种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系统工程。面对肺炎球菌性疾病对儿童的威胁,在提高疫苗可及性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社会大众对肺炎球菌性疾病严重性和PCV接种必要性的认知。让我们一起携手做好儿童肺炎疾病的防控工作,共同呵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关键词:
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去年年底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双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 获得上市批签,进入市场,因为质优价廉,加之技术创新,这款疫苗上市后的确是得到了各地家长的青睐。
这本来是件好事,意味着中国适龄接种儿童在肺炎疫苗上又增添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这款疫苗真正做到了让更多中国宝宝打得上,打得起,而且还“打得更优秀”。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卓越的性价比,可能撼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自从这款双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 上市以来,攻击、踩低它的言论在网络上连绵不绝地出现,形式多样,包括条漫、文章、短视频,甚至百度知道问答。
仔细观察,这些言论所使用的“论点”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不讲事实、亮数据,可以说和“科普”已经不沾边了,完全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近日,某知名预防接种科教服务平台又刊登了一条漫画科普,用一个似是而非的图画故事,隐晦地贬低双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 ,在结尾处则直接引导用户跳转到预约单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 的页面,这一波操作下来,用意明了。
作为一名疫苗行业从业者,我深感“脊背发凉”,不讲数据,用似是而非的故事挑弄大众情感,在无知无觉间为大众植入了“认知偏误”。
今天我们就针对这篇图文中出现的伪科学论点,做一些“真科普”,捋一捋事实,讲一讲道理。
1.
我们先来看一下,
这篇图文是怎样“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
这篇图文把肺炎13价结合疫苗 比喻成“人体教官”,这无可厚非。然后,将单载体(左)和双载体(右)肺炎13价结合疫苗分别拟人化,比喻成两个不同的教官。
在别有用心地对比下,右边的双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 简直像个“弱智”,在他的管理下,免疫系统完全混乱了,又要“拆东墙补西墙”地从其他“战场”(乙肝病毒和hib 细菌)搬救兵,扰乱了正常免疫秩序,又要担心“乙肝病毒和hib细菌不要趁虚而入哦!”。
而左边这位单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 教官才是个久经沙场的老手,在他的指挥下免疫系统井然有序,一直“整装待发、枕戈待旦”,准备好抵御肺炎球菌。
实际上,人体免疫过程是极其精细、复杂的,又怎么可以通过这几句似是而非的比喻,轻飘飘地一句带过呢?这不是科普,而是利用了大众对免疫知识的缺乏,通过若有若无的“暗示”给用户种草,带节奏!
2
这些针对性言论是真的吗?
双载体肺炎疫苗到底哪里好?
下面我们来针对这篇图文中的几个“论点”,捋一捋事实,讲一讲道理。
▍双载体改善免疫抑制的问题,优化免疫效果
我们先从图中的第4点说起。图文中说,“目前结合疫苗里有21种都用的TT载体,TT载体成为了结合疫苗的主流技术,应用广泛,经验丰富”。
这话本身是没错,但用在反驳双载体肺炎疫苗上来说,逻辑不对。TT载体应用广泛,不表示TT载体在任何疫苗中都表现优秀。
TT载体在肺炎结合疫苗中的表现中规中矩,就像白喉类毒素变异体(CRM197)虽然用在肺炎结合疫苗中表现很好,但用在Hib疫苗里的效果却不怎么样。
在哪种疫苗中应用何种载体效果最佳,是需要临床论证的!并不存在一种王牌载体,使用它之后疫苗效果全都好。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表1 公众号“疫苗与科学”,陶黎纳医生制图
表2
表1是陶医生制图,对比这些肺炎结合疫苗时,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还没有上市,但是这不妨碍我们观察数据。
表1中列出了7价、10价的肺炎结合疫苗以及两款 肺炎13价结合疫苗,分别是进口的沛儿13,和国产的沃安欣,也就是上面那篇图文中的“单载体教官”。
其中,沛儿13所用载体为CRM197(白喉类毒素变异体),沃安欣所用载体为TT(破伤风类毒素),这两款都是单一载体的。
从肺炎球菌多糖抗原含量来看,沃安欣是表1四款肺炎结合疫苗中最高的,结合表2,沃安欣仍然是三款 肺炎13价结合疫苗中多糖抗原含量最高的!
再看结合蛋白含量,沃安欣是6.15,是沛儿13(2.62微克/型别)的235%!
同样是 肺炎13价结合疫苗,沃安欣的多糖抗原含量和结合蛋白含量为什么都这么高呢?我们该怎样理解这样的数据呢?
也就是说,要实现与加入了CRM197载体的沛儿13,和加入了TT及DT载体的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同样的免疫效果,需要更多的TT做结合蛋白,也需要更多肺炎球菌多糖。
我们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TT载体在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中的作用效率不如CRM197,也不如同时使用两种载体(TT和DT),但增加载体蛋白与多糖抗原的用量可以弥补不足。
这里就不得不要提一下,在多糖结合疫苗发挥免疫作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抑制作用”。
有多个研究观察到了“载体的抑制作用”。同一载体蛋白的重复应用会出现争夺体内有限的载体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现象,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多种载体的解决方案是多个研究所证实的。
另外,上文已经提到了,由于TT载体目前已经在至少21种多糖结合疫苗中广泛应用了,那么,由于幼儿需要接种的疫苗有很多,接种其他疫苗之后体内已经有了一些TT载体,再接种采用单一TT载体的 肺炎13价结合疫苗时, 自然就属于“同一载体蛋白的重复应用”情况了。
这也佐证了上面表格中的数据。
因为单一载体“抑制作用”的存在,自然要在疫苗中加大抗原剂量和载体蛋白的用量,以获得相同等级的免疫效果。
所以,TT载体在肺炎结合疫苗中单一使用的情况,可以说真的不出彩。
那么,抗原含量真的是越多越好吗?并不!
抗原含量增多后,也可能引起两种不良后果:一是理论上可能增加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二是有可能引起免疫耐受,最终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而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因为使用了两种载体(TT和DT),有效减少载体诱导的表位抑制作用,保证了免疫效果。
另外,因为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多糖抗原含量低,载体蛋白和佐剂的用量也就会相应减少,因此在理论上安全性更好。
表1中的肺炎10价结合疫苗,则给出了多载体用于肺炎结合疫苗的例证。
这是一款使用了三种载体的疫苗( 肺炎10价结合疫苗),对照数据,这款三载体10价肺炎结合疫苗是所列四款疫苗中,平均结合蛋白量最低的。
这款疫苗于2009年在欧盟上市,虽然没在国内上市,但已获得全球超过125个国家批准,参与了超过53个国家或地区的免疫项目。
当然我们现在不用羡慕国外疫苗“真香”了,因为我们也已经有了国产的双载体肺炎结合疫苗疫苗,而且比 肺炎10价结合疫苗还多预防3个血清型!
假设所有同价数的肺炎结合疫苗都达到了同样的保护效果,我们只能说,使用多糖含量越少的,其免疫效率越高,技术也就更先进。所以,使用多种载体的肺炎结合疫苗并不会导致疫苗免疫效果变差,反而是一种创新和提升。
目前还有一款在研中的 肺炎13价结合疫苗产品同样使用了双载体(CRM197和TT)。
多载体、新型载体的研发与应用,是未来多糖结合疫苗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我们理应拥抱和正视技术的革新与进步,而非抵制、踩踏!
▍DT载体同样应用广泛,过敏罕见
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说明书中提示“需警惕白喉类毒素(DT)过敏”,是出于科学、严谨的态度。但这不表示,所有人或者说大部分人都会对DT过敏。
禁忌症者不接种就是,这不表示这种疫苗不安全。
白喉类毒素是用于多糖结合疫苗的理想的、安全的、高效的载体之一,作为疫苗抗原由来已久,无论是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白喉疫苗的意见书来看,还是我国实际使用情况看,过敏情况十分罕见。
从白喉类毒素作为多糖结合疫苗载体的使用情况来看,它非常安全,且与其他疫苗比如卡介苗,轮状病毒,脊灰灭活/活疫苗,白百破,麻腮风,流脑等疫苗联合接种不会影响其他疫苗免疫原性。
“多一种载体,就多了一种禁忌症”,只能说这种说法利用了人们对疫苗的恐惧心理,有危言耸听之嫌,其心可诛。
▍旁观者效应同样广泛存在,但并非只有负向作用
图文中提到,双载体教官这边,因为两种载体的存在会影响乙肝疫苗和Hib疫苗的免疫效果。这其实是一种抛开条件谈结果,夸大负向结果的说法。
旁观者效应在免疫过程中普遍存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且,不同的疫苗的旁观者效应造成的影响并不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消极的旁观者效应,是指接种含有A载体的疫苗后会降低与该苗同时接种的含B载体的疫苗的免疫应答。这种现象在白喉毒素变异体(CRM197)结合疫苗的使用中也已经被证实,特别是乙肝疫苗和使用TT 载体的Hib疫苗容易受到干扰。
图文结论中说,“DT载体会对Hib疫苗和乙肝疫苗产生干扰效应,同时接种影响免疫效果,而所有宝宝都接种乙肝疫苗”,明显存在逻辑缺陷。所有宝宝的确都接种乙肝疫苗,但并非都会与 肺炎13价结合疫苗同时接种。
▍双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工艺上有很多创新
除了载体上的突破,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在生产工艺上也有很多创新。
在多糖成分的获取过程中,采用物理降解法,而非传统的化学降解法(高碘酸钠降解),无化学物质残留,因此更安全、更稳定。
采用新型活化剂,让多糖与蛋白可以直接结合,无连接臂的多糖载体连接方式,减少了因产生多糖衍生物带来的质控影响,无杂质、更纯净、更安全。
▍双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公示临床数据优秀
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临床试验对照是沛儿13,而单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临床试验对照是 肺炎7价结合疫苗。可以看一下数据:
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Ⅲ期临床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全程免疫后IgG≥0.35μg/mL的受试者百分比接近100%,试验组13个血清型的IgG抗体阳性率均非劣效于对照组的沛儿13。
根据公开发表的临床三期数据对比,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优秀。国内上市的3种 肺炎13价结合疫苗临床研究免疫原性比较显示(双载体/进口单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2、4、6月程序,国产单载体PCV13:3、4、5月程序) :
①受试者IgG抗体≥0.35μg/ml 的百分比:无论是基础免疫还是加强免疫,双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IgG抗体阳转率更高;
②受试者IgG抗体水平:无论是基础免疫还是加强免疫,双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更高;
③受试者OPA抗体≥1:8的百分比:加强免疫后,双载体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OPA抗体阳转率更高。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一下三种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临床非劣试验条件的差异。
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与沛儿13的试验条件是“阳转率” 且“抗体滴度”,而国产单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是“阳转率” 或“抗体滴度”的试验条件。从试验条件上来讲,双载体 肺炎13价结合疫苗的标准更高一些。
三款疫苗说明书上的说明
(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沃安欣单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