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症状是什么意思症是怎样的?

视频摄制:侯凯奇央广网西安1月8日消息(记者侯凯奇)近日,抑郁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说到抑郁症,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但其实要了解的还有很多。如何正确认识抑郁症?抑郁情绪与抑郁症有何不同?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主任李贵斌近日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详解抑郁症的特点、核心症状以及常见的认知误区,帮助大家有效应对抑郁困扰。什么是抑郁症?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主任李贵斌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既不可耻也不可怕,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才能走出阴霾,重获心灵阳光。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生化、心理和社会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据了解,目前全球大概有3.5亿人罹患抑郁症,但还有不少人患病而不自知,或者出于病耻感不愿意接受系统诊疗,甚至有患者去医院治病却被家人阻挠。同时,很多人对抑郁症有根深蒂固的误解,认为抑郁症就是太“作”、太矫情,这种污蔑化加剧了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及就诊意愿。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有哪些?李贵斌表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抑郁患者的典型表现为“三低”症状,即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并伴有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的损害及食欲减退,睡眠节律紊乱等躯体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此外,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注意能力的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心降低,有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有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想起过去,觉得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想到现在,感觉茫然度日;想到未来,感觉前途渺茫,甚至充满绝望。”李贵斌用患者经常自述的感受介绍。李贵斌提醒,需要注意的是,要区别抑郁情绪和抑郁症,通过自我评估而获得的结果只能做筛查与参考,抑郁症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包括社会心理因素、临床表现、精神检查、量表得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只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才能做出比较可靠的抑郁症诊断。抑郁症的易发人群有哪些?《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的患者曾因抑郁休学。根据西安精神卫生中心临床接诊抑郁症患者的数据统计结果,李贵斌告诉记者,有三类人群存在易发、高发的风险,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分别是青少年、生育前后或者伪绝经期前后的女性以及退休或长时间独居的老人。此外,一些生命中的创伤性事件,比如自然灾害、亲人离世、后天残疾等等,也会成为引发抑郁症的导火索。身边出现抑郁症患者
应鼓励其寻求帮助发现亲友得了抑郁症,又该如何应对呢?“抑郁症患者更需要的是关心和理解。”李贵斌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采取科学的态度,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一种情绪。在必要的时候应当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积极寻求正规治疗。其次,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抑郁症的防治非常重要,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陪伴,可以缓解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此外,还可以鼓励患者参加他曾喜欢的活动。切勿指责患者,认为他是在装病,或指望患者会自动“复原”。“其实抑郁症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可达到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李贵斌介绍,抑郁症一般来说可能会有6个月的发病周期,轻度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自我调节来改善情绪,如果抑郁症状仍无改善,则应考虑药物治疗。同时,面对抑郁症患者,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出了“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干预方案。即除了基础的药物治疗外,针对性开展心理治疗、利用先进的设备开展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等进行精神调控、开展个人以及团体的规范化康复治疗,最终达到让患者重新拥抱生活、社会功能回归的治疗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治疗实现临床痊愈后,仍需要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以减少其复发。如何排解抑郁情绪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抑郁情绪有增加的趋势。杨贵斌表示,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抑郁情绪是一种负性情绪,常会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的表现,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都体验过的情绪,也是一种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现象。抑郁症,则属于疾病范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抑郁情绪理解为阈下抑郁。正常抑郁情绪通常是短期的、暂时的情绪低落或沮丧感,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轻或消失;而病理性抑郁症是一种持续性的、严重的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较长且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如何阻断并排解抑郁情绪?杨贵斌建议,积极寻找帮助,同亲人、朋友进行适当倾诉、发泄,让抑郁情绪尽快得到释放和缓解;调动主观能动性,适当改变工作或学习的节奏,将压力进行释放;适当转移注意力,增加一些运动、社交,外出旅行等,这类活动都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2020年08月14日 09:30--浏览 ·
--喜欢 ·
--评论作者:汪诘抑郁症这个词被中国人所熟知,在我的印象中,与影星张国荣有很大的关系,2003 他自杀的新闻震撼了整个华人社会。大多数人还是把抑郁症当做是一种人的心理问题,不觉得是一种需要去医院治疗的疾病。今天我想来给大家谈谈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首先,大家必须明白一点,人人都会偶尔有的心情抑郁和得了抑郁症,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程度”和“时长”。谁都有心情的低潮,但如果三五天内就能自己恢复过来,看个电影、吃顿大餐、跑个几公里,心情就豁然开朗了,这肯定就不算是抑郁症。按照 NHS 的定义,抑郁的时间超过两周,当中持续低潮,且没有办法自行缓解,就要考虑抑郁症的可能了。那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呢?对抑郁症症状临床表现的通俗化解释,其主要有三大症状:一、情绪低落二、思维迟缓三、言语行为减少我们逐一来说。但是,三大症状同时具备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有些人只是具备了其中的一条。其他不那么典型的症状还包括焦虑丧失兴趣自我评价过低丧失兴趣在抑郁症的诊断上,有一个比较常见的认知误区,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请大家务必听仔细:如果你或者你的亲友正在经历下面这些一些体验。例如,一会整日昏昏欲睡,眼皮都睁不开,一会又彻夜难眠,一天睡不到 2 小时。一会吃得很少,感觉一点都不饿,以前觉得好吃的现在都味同嚼蜡一会又会吃得很多,希望靠吃得多来振奋心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然并卵。因此,你的体重一会大涨,一会又可能大跌。那么要小心,这不是抑郁症,而是躁郁症,不过“躁郁症”这个词现在不常用了,专有名词是“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双相的典型症状就是时而躁狂,时而抑郁。为了避免误诊,大家需要把自己过往与病情有关的情绪上的症状仔细报告给医生。说回抑郁症,它可以说这是一种常见病,我国至少有 8400 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差不多就是一个德国的总人口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符合上述抑郁症的典型症状,那么,我给你的强烈建议就是,把这个当做是得了肝炎一样的疾病,必须去正规医院看病了。如果是去普通的医院就诊,首选精神科,次选心理科,但如果医院这两个科都没有的话,有些医院也可以挂神经内科。当然,最好是去专门的精神卫生中心,现在国内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有精神卫生中心了,只是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留意到,你稍微查一下就知道了。抑郁症也与大多数疾病一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你依然不当做是一种疾病的话,那么,很可能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影响学习、生活、工作不说,还会因为吃不好、睡不好而并发很多其他疾病。因为我自己没有得过抑郁症,也从来没有去过精神卫生中心看病,为了今天这期节目,我特意详细询问了一位精神疾病的患者,请她详细述说一下看病的经历。供你做一个参考和心理准备:在精神卫生中心,医生会详细询问你的各种症状,也会安排你进行问卷测试,并根据相应的情况,对你做出病情的诊断,一般来说,都会开药给你吃的。医生接待你的时间一般最多为半小时,你有具体的问题,医生通常也会解答。但医生不会和你闲聊,毕竟就诊的人很多。精神类疾病的药物也有西药和中成药这两种,所谓的西药,更好的名称应该是现代医学药而中成药更好的名称是传统医学药因此,只要是正规上市的西药,都经过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副作用在说明书上会列举得很详细,你可以自行判断这些副作用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不过说句实话,如果你仔细看各种精神类药物的说明书,就会发现它基本影响了你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方方面面,副作用是明确的。但是,治病就是这样,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有一些宣称能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中成药,如果你看说明书,会发现它们在不良反应这一栏无一例外写的都是尚不明确,是不是真的有治疗效果这个我不好评判。但有一点我必须要提醒大家,尚不明确的含义是不知道有没有副作用,不是没有发现的意思。有些人可能以为中药成分都是天然无副作用的,这个认知是极为错误的,天然与无副作用是不等价的,大自然中的各种毒素实在太多了,今天不展开了。所以,精神类药物我是强烈建议大家不要服用中成药。精神类药物其实还有另外一项没有写明的副作用,就是戒断反应。如果你一下子猛地断药,可能之前各种噩梦般的体验又重新回来找你了,所以医生一般对减药和断药都会非常谨慎。绝大多数人的抑郁症都是轻度或中度的,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能否断药后不再复发,就说不准了。抑郁症第一次发病后,有两种情况很常见,一般复发的病人,症状会一次比一次更严重,最后有可能成为重度抑郁症患者。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一点,你千万不要因为自以为掌握了一些抑郁症的皮毛知识就去指导别人吃什么药,这也是我在节目中一个西药名称也不提的原因,所有精神类疾病的药物都要严格遵医嘱。作为普通人,对精神病患者既不要歧视,也不要过度关怀。我们能做到的最大的善意,就是把他们当做普通人对待。最后请大家记住:抑郁症也是病,严重起来会要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性症状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