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治`治疗婴儿血管瘤的药物有哪些`幼`儿的血`管`瘤。可以用哪些?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HBV感染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①干扰素概述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为:NAs药物和干扰素-α。· NAs为核苷(酸)类似物,作用于病毒,属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可强效抑制HBV复制。· 干扰素(IFN)主要作用于宿主,与Ⅰ型IFN受体结合,激活免疫调节,诱导抗病毒蛋白的表达。IFN是一类在机体免疫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于1957年首次被发现,因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复制的效应而得名,后来进一步被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功能。②干扰素的分类根据所结合IFN受体的不同,其一般被分为I(IFNα/β等)、II(IFNγ)和III(IFNλ)型,其中被广泛用于治疗CHB的为IFNα家族中的2a/2b亚型和相应聚乙二醇化IFNα(PEG-IFNα)。我国已批准Peg-IFN-α和干扰素-α用于治疗。临床上基本使用Peg-IFN-α治疗。市场上常见的干扰素就是派格宾,还有少量派罗欣。③干扰素的抗病毒原理IFN通过病毒学和免疫学两方面机制共同控制和清除HBV感染:· 在抗病毒方面,IFNα通过结合I型IFN受体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诱生具有各种抗病毒功能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至今已陆续鉴定了十几种具有较强抗HBV功能的ISGs,包括MxA、TRIM22、MyD88、ZAP、ISG20、IFITMs和APOBEC家族蛋白等,其抗HBV的环节主要集中在抑制HBV转录后RNA稳定性、病毒蛋白翻译和装配出胞等环节。· 在免疫调节方面,IFN具有活化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功能,可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和浸润细胞的数量及谱式等对感染有HBV的肝细胞施以免疫压力以控制清除病毒。因此,干扰素通过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和促进细胞因子的表达、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产生并经干扰素信号通路编码多种抗病毒蛋白等环节作用于HBV复制、转录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此外,干扰素可通过增强HBV前基因组RNA(pgRNA)和核心颗粒的降解,或通过对cccDNA的表观遗传修饰来抑制HBV转录并减少病毒蛋白如HBsAg的表达。④干扰素的优点和缺陷(1)优点:· 与NA相比,干扰素疗程有限,血清学应答较高且应答更持久。· 干扰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抗病毒、抗增殖、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干扰素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增生和抗肿瘤细胞增殖实现其抗肿瘤效应。·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决定了其在当前乙型肝炎治疗中具有独特地位,不少患者通过治疗达到了临床治愈。(2)缺陷:· 干扰素仅在部分患者中有效,总体应答率不到30%(治疗48周HBeAg阴转定义为应答);· 且干扰素给药方式不便(皮下注射);· 干扰素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且耐受性相对较差,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经济负担较重。(3)干扰素的副作用· 流感样综合征:发热、头痛、肌痛和乏力等,可在睡前注射干扰素-α或用药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计数≤0.75×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50×10^9/L,应降低干扰素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增加至原量。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25×10^9/L,则应暂停使用干扰素。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者,可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治疗。· 精神异常:抑郁、妄想、重度焦虑等。应及时停用干扰素,必要时会同精神心理方面的专科医师进一步诊治。· 自身免疫病: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仅少部分患者出现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血小板计数减少、银屑病、白斑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应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诊治,严重者应停药。· 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视网膜病变、间质性肺炎、听力下降、肾脏损伤、心血管并发症等,应停止干扰素治疗。在应用Peg-IFN单药或联合治疗前,需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相关重要指标,包括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血常规、生化学指标、肝脏超声和瞬时弹性成像、甲状腺功能、精神状态、自身免疫抗体、眼底检查以及其他常规检测,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基础疾病,对于制订合适的治疗决策和预测治疗疗效至关重要。此外,Peg-IFN治疗过程中也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评估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疗效。有研究表明干扰素停药后52周内HBsAg仍有发生逆转的风险,建议在此期间仍应密切监测HBsAg定量。⑤指南推荐(1)慢乙肝患者:· 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抗病毒治疗。治疗24周时,若HBV
DNA下降<2lg IU/mL且HBsAg定量>2×10^4
IU/mL,建议停用Peg-IFN-α治疗,改为NAs治疗。Peg-IFN-α有效患者的疗程为48周,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延长疗程,但不宜超过96周。· HBeAg阴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抗病毒治疗。治疗12周时,若HBV
DNA下降<2lg IU/mL,或HBsAg定量下降<1lg
IU/mL,建议停用Peg-IFN-α治疗,改为NAs治疗。有效患者治疗疗程为48周,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延长疗程,但不宜超过96周。(2)肝硬化患者:·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推荐采用ETV、TDF或TAF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或采用Peg-IFN-α治疗,但需密切监测相关不良反应。·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硬化患者,推荐采用ETV或TDF长期治疗,禁用干扰素治疗,若必要可以应用TAF治疗。(3)检查项目:应用Peg-IFN-α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治疗第1个月每1~2周1次,稳定后每月1次),肝脏生物化学检查(每月1次),甲状腺功能和血糖值检测(每3个月1次),HBV
DNA、HBsAg、HBeAg和抗-HBe定量检测(每3个月1次),肝脏硬度值测定(每6个月1次),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等(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1次,肝硬化者每3个月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HCC。(4)生育相关:· 对于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患者,可在妊娠前应用Peg-IFN-α治疗,以期在妊娠前6个月完成治疗。· 男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生育问题:应用干扰素-α治疗的男性患者,应在停药后6个月方可考虑生育。(5)儿童患者:· Peg-IFN-α-2a可应用于≥5岁CHB儿童。· ALT升高的HBeAg阳性CHB儿童患者可选用有限疗程的普通干扰素-α或Peg-IFN-α-2a治疗以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 普通干扰素-α用于儿童患者的推荐剂量为每周3次,每次300万~600万单位/m^2体表面积,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万单位/m^2体表面积,推荐疗程为24~48周;Peg-IFN-α-2a每次剂量180μg/1.73m^2体表面积,疗程为48周。⑥关于干扰素的建议干扰素是天使,干扰素是魔鬼!骆抗先教授说中青年患者可以“搏一搏”,缪晓辉在讨论干扰素跟核苷是不是“既生瑜,何生亮”,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大量的乙肝患者在迷茫、犹豫自己要不要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那么究竟干扰素好不好,什么人适合使用干扰素呢?(1)为什么干扰素是天使?因为,目前,干扰素是想获得临床治愈唯一可能指望的治疗手段。乙肝抗病毒药物就两种,核苷和干扰素,核苷的临床治愈率约等于自愈率,干扰素更高一些。对于乙肝临床治愈,干扰素不是神药,但确实是目前的唯一选择。它是天使,就因为它是唯一。而且干扰素不是专门治疗乙肝的药物,而可以说是广谱的抗病毒药物。(2)为什么干扰素是魔鬼?因为,魔鬼在帮你实现愿望的时候,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干扰素价格贵,需要皮下注射,药物需要冷藏保存这些不方便的地方就不说了,还有很多隐藏的东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是大家都轻易知道的。1)干扰素的临床治愈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下面是派格宾和派罗欣药品说明书中给出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用药48周(一个疗程),随访24周的结果。派格宾派罗欣大量研究也表明,干扰素单药治疗,临床治愈率很难达到10%。PEG-IFNα单药治疗HBsAg阴转率为3%~7%,稍高于NA治疗。虽然干扰素有一定的后效应(由于免疫应答时间,停药后一段时间,甚至一两年,还是有一部分人可以实现临床治愈),但整体的治愈率还是远远不够,谈不上可以治愈乙肝。于是,人们开始想把核苷和干扰素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看会不会效果更好。有了“初治联合”、“序贯”、“换用”、“加用”等各种组合手段,而治愈率基本徘徊在20%以下,有些小样本研究结果可以超过20%。那么在目前只有干扰素这根救命稻草的情况下,更重要的可能不是让某个确定患者的临床治愈的几率升高,而是选择更适合干扰素的患者,从而提高整体的临床治愈率。著名的珠峰工程,入组的都是,HBV
DNA阴性,基线HBeAg阴转,且HBsAg<1500IU/mL的“优势患者”。项目2018年4月19日启动,截至2022年4月底,入组患者20693例(部分还未完成治疗疗程),临床治愈3472例。PP分析结果发现48周的临床治愈率为33.2%。项目创立之初的计划是“3年内治愈8848例慢乙肝患者”,现在治愈3472例,正如工程的名字,临床治愈之路像攀登珠峰一样,艰难险阻!2)干扰素的疗效尚无法有效预测其实在使用干扰素大量的临床经验中,最有价值的是,我们似乎筛选出了哪些人使用干扰素更容易获得临床治愈。例如:【中国派撷萃】高志良教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阶段性进展https://zhuanlan.zhihu.com/p/517251507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基线HBsAg水平、12周ALT水平和12周、24周HBsAg水平及下降幅度与临床治愈相关。12周和24周HBsAg下降幅度对疗效有预测价值:· 12周HBsAg下降>0.5log10IU/mL的患者48周HBsAg清除率可达58.8%;· 24周HBsAg下降>1log10IU/mL的患者48周HBsAg清除率可达58.6%。PEG IFNα治疗中ALT水平升高说明机体免疫功能的激活,治疗疗效将会提高:· 12周ALT升高>2ULN的患者HBsAg清除率可超过40%。例如:临床观察提示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基因变异以及患者ALT水平、年龄、性别和种族等病毒和宿主因素与IFN的疗效相关。例如:干扰素治疗优势人群的特点包括相对年轻(包括青少年)、A或B基因型、基线高ALT水平(2~10倍正常值上限)、低HBV DNA滴度、低HBsAg水平等。例如:骆抗先教授认为年轻女性,“十足的大三阳”,初治选用干扰素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总感觉这些个预测哪里不够,总感觉哪里有点怪。是的,怪就怪在,很多预测都是基于已经使用过干扰素之后的反应上,也就是说:用了有效果,才知道有效果;用了效果好,才知道效果好。有种“打哪指哪”的感觉。而且即使是这种“打哪指哪”的预测,准确率也不高,清除率还不到60%。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普通患者,如果你没有用干扰素,是很难知道你的应答是怎么样的。只有用上了,才知道。可能这个药对你完全没有什么作用,那么12周之后,就可以放弃了。如果12周之后发现有效,那继续用到24周看效果,如果效果还是可以,那用48周一个疗程。至于年龄、性别、基因型,只是可能有用,年轻女性B型也有应答不好的;ALT、HBV DNA、HBsAg基线水平,也不那么靠谱,有的自始至终ALT都不高,但是金牌了,有的完美符合这些指标,但就是不转阴。那为什么还要用干扰素呢?这些预测到底有什么作用?干扰素是临床治愈的唯一选择,这是很多患者用干扰素的主要原因。但即使不能达到临床治愈,我们靠干扰素实现了病毒DNA阴性,实现了e抗原转阴,控制住了病情,减小了HHC的发生率,意义也是非常大的。预测不仅指预测能否达到临床治愈,只要干扰素对这个患者是起作用的,病情得到控制了,即使没达到临床治愈,也是一种很好的效果了。虽然对于单个确定的患者,我们不知道他能不能用干扰素治愈,但是我们可以筛选优势患者,让更多适合的人有机会实现临床治愈,这也是有意义的。把干扰素当做是乙肝的治疗药物,而不是治愈药物,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干扰素可以看做是一个引子,一个帮手,还是要靠患者的免疫去清除病毒。但免疫太复杂了,包括数以万计的生化反应,医学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所以预测很难,我们正在努力做到能达到的最好。3)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大下面是干扰素药物说明书中提到的可能出现的副作用:1)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淋巴结肿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2)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3)精神和神经系统异常:记忆力障碍、味觉改变、感觉异常、感觉迟钝、震颤、虚弱、情感障碍、情绪改变、神经过敏、攻击意识、性欲减退、 偏头痛、嗜睡、感觉过敏、梦魇、晕厥。4)眼部异常:视物模糊、眼干、眼部炎症、眼痛。5)耳及内耳异常:眩晕、耳痛。6)心脏异常: 心悸、外周水肿、心动过速。7)血管异常:面部潮红。8)呼吸、胸部和纵膈异常:上呼吸道感染、咽痛、鼻炎、鼻咽炎、鼻窦充血、肺充血、胸部紧缩感、劳累性呼吸困难、鼻出血。9)胃肠道异常:胃炎、腹胀、口干、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龈炎、唇炎、便秘、口腔炎、吞咽困难、舌炎10)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皮肤疾病、皮疹、湿疹、牛皮癣、荨麻疹、光过敏反应、多汗、盗汗。11)骨骼肌、结缔组织和骨骼异常:骨痛、背痛、颈部疼痛、肌肉痉挛、肌肉无力、骨骼肌疼痛、关节炎。12)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阳痿。13)全身异常和注射局部反应:流感样疾病、不适、嗜睡、寒颤、潮热、虚弱、单纯疱疹、胸痛、口渴。高乳酸血症/乳酸性酸中毒、流感、肺炎、情感不稳定、冷漠、耳鸣、咽喉疼痛、唇炎、获得性脂质营养不良和色素尿。下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坏死、皮肤感染、外耳炎、心内膜炎、抑郁、自杀企图、药物过量、肝功能障碍、脂肪肝、胆管炎、肝癌、消化道溃疡、胃肠道出血、可逆性胰腺反应(包括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伴或不伴腹痛)、心律失常、房颤、心包炎、眩晕、自身免疫现象(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状腺炎、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痛、骨痛、肌炎、外周神经病、结节病、致死性间质性肺炎、肺栓塞、角膜溃疡、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视力丧失、昏迷、脑出血、精神混乱及出现幻觉。全血细胞减少症,较为罕见;曾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但极为罕见。ALT反跳、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磷血症)、高血糖、低血糖和甘油三脂水平升高使用本品治疗有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检查指标的显著异常并需要临床干预治疗多形性红斑,Stevens Johnson氏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和杀人意念,但极为罕见。脱水严重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肝脏或者肾脏移植物排斥反应。舌色素沉着。下面是干扰素药物说明书中提到的可能影响的器官和系统:1.精神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CNS)使用干扰素治疗,包括使用本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不论以往是否有精神疾病,使用者都有可能出现抑郁、自杀心态和自杀企图。有抑郁史的患者应慎用本品。医生应对所有出现抑郁征象的患者进行监控。在使用本品治疗前,医生应告知患者有可能出现抑郁,患者应随时向医生报告抑郁的任何症状,不要延误。严重时需停药,并给予精神治疗干预。对于有精神疾病病史或并发精神疾病的儿童患者进行本品给药时,需要警告和监测其抑郁的迹象。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事件,如高血压、室上性心律失常、胸痛和心肌梗塞,与α-干扰素治疗有关。因为心脏疾病可能被利巴韦林诱导的贫血而加重,本品和利巴韦林应慎用于有严重或不稳定心脏病的患者。患者在治疗前应进行相关检查,治疗中进行适当监测。如果出现心血管情况的恶化应暂停或终止利巴韦林的治疗。推荐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开始本品治疗前进行心电图检查。3.肝功能如果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肝功能失代偿,应考虑停止本品的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与其它干扰素一样,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也能观察到 ALT 升高,包括出现病毒应答的患者。如果在减低了本品剂量后, ALT 仍有进行性和与临床相关的升高或伴胆红素升高,则应停药。与慢性丙型肝炎不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病情加重并不少见;病情的加重表现为一过性和血清
ALT 水平大幅度升高。在本品治疗 HBV
感染的临床试验中,转氨酶水平反跳常伴随其他肝功能指标轻微改变,而无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在转氨酶反跳达正常值上限 10
倍以上的患者中大约一半减量或暂停使用本品,直到转氨酶水平下降,余下的治疗维持不变。建议加大对此类患者肝功能的监测频率。4.肾功能不全。5.过敏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过敏性休克)在α-干扰素治疗中很少见到。如果出现此类反应,应停药,并立即给予适当的治疗。一过性皮疹不需要中断治疗6.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有使用α-干扰素治疗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加重的报道。对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本品。α-干扰素的使用可能与牛皮癣恶化或诱发有关。派罗欣单药或与利巴韦林联合应慎用于牛皮癣患者,如果使用中出现牛皮癣或者牛皮癣恶化迹象,应考虑中断治疗。7.内分泌系统与其他干扰素一样,派罗欣或派罗欣/利巴韦林可能引起或加剧甲状腺机能减退及甲状腺机能亢进。对于甲状腺异常得不到充分治疗的患者应考虑中断本品的治疗。在使用α-干扰素治疗时可能出现高血糖,低血糖及糖尿病。有以上症状且又无法得到有效药物控制的患者不应该使用本品单药或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的治疗,如果在使用本品的治疗期间出现以上症状且又无法得到有效药物控制的患者应中断治疗。8.血液系统中性粒细胞计数小于1500个/mm^3和血小板计数小于75,000个/mm^3或血红蛋白小于10g/dl(贫血)的患者要慎用。推荐治疗前和治疗中定期检测血液学指标。有文献报道,在合并使用利巴韦林和硫唑嘌呤后的3~7周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症(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和骨髓抑制。在停止HCV抗病毒治疗和硫唑嘌呤合并治疗的4~6周内,该骨髓毒性是可逆的,而且再单独进行两者中任一个治疗时没有出现复发。对于肝脏和其他器官移植的患者而言,派罗欣和利巴韦林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和其他α干扰素一样,派罗欣单独治疗或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都有报道肝脏或肾脏移植物的排斥反应。9.发热由于使用干扰素导致的流感样症状所伴有的发热是非常常见的,但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应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发热,尤其是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10.眼部改变已有个别报道α-干扰素治疗后出现眼科疾病,如视网膜出血、棉絮状渗出点、视乳头水肿、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而且可能导致视力丧失。建议本品治疗前进行眼部检查,在本品治疗中患者如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失必须进行普通眼科检查。因为这些眼部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情况,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在本品治疗中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出现新的眼科疾病或原有眼科疾病加重的患者应停止本品治疗。11.肺部改变与其它α-干扰素一样,已有用药期间出现肺部异常的报道,包括呼吸困难、肺浸润、肺炎、局限性肺炎。如果出现持续的或原因不明的肺浸润或肺功能异常,应停用。12.其他α-干扰素治疗中观察到个别病例可出现新发牛皮癣或者牛皮癣加重。牛皮癣患者应慎用本品,如果使用中出现牛皮癣或者牛皮癣恶化征象,应考虑停药。大部分副作用还是可控的,发热、乏力、流感样症状,还有白细胞降低这些会比较普遍,但总体来说还是可控的、一过性的。真正要警惕的是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出现问题,还有抑郁症这些,可能会有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比乙肝本身更加严重,这种副作用就不是感染科或者肝病科医生可以搞定,需要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处理了。4)干扰素临床治愈后存在一定的复发几率从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看,使用干扰素获得临床治愈后,一般有70%~80%的概率会保持,有一部分会复发,甚至出现抗体达到几百上千的也有复发的病例。陈新月、谢尧等专家研究过复发方面的问题,很多医生建议临床治愈后继续巩固半年左右会比较好。所以即使获得了临床治愈,也并不是高枕无忧了,还是要坚持检查监测。(3)对干扰素究竟应该抱什么态度?普通患者对干扰素应该抱什么态度?什么人适合使用干扰素?决定使用干扰素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态度使用干扰素一定不能有执念。如果是奔着一定要拿金牌去打针的,那可能会很煎熬。因为投入巨大,但是治愈率在那里摆着,需要心理素质过硬,不然真的情绪很容易波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使用干扰素是为了抑制病毒,控制病情,金牌是意外之喜,铜牌银牌也能接受,不然心情想过山车一样,很容易心态就崩了。2)适合的人适合人群的具体生理指标就不再说了,前面一些研究结果都介绍过,下面说说其他方面。要使用干扰素,最好是:有钱、有闲、心大、医生好。有钱:干扰素价格比较昂贵,就算是买三赠一,药费检查费加起来对普通人也不是个小数目,况且很可能用了并没有很好的效果。有闲:相当一部分人打针后是会有身体反应的,发烧、乏力、流感样症状,所以医生一般都建议周末打针,可以好好休息。而且要频繁去开药,检查,开始要每周都去医院。如果平时工作比较忙,比较累,经常出差,时间不那么自由,那么可能会有点吃不消。干扰素可能一打就是一年,还是负担比较重的。心大:打干扰素本身和赌博很像,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还有希望,但是最后的收益可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还可能由于副作用落下其他问题,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但是回报率(治愈率)没那么高的事情。所以骆抗先教授说“搏一搏”。那就是可能赚到了,也可能亏掉了。如果心里素质没那么好,又对金牌执念很深,顶着经济压力和一年的身体不适,最后如果结果没有达到预期,那是会很崩溃的。如果心里素质不好,治疗过程中的身体不适,各种压力,中间检查结果不理想,出现了副作用等等等等,也会很折磨人。所以在决定打干扰素之前,一定要评估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医生好: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人会忽视,但其实很重要的。其实现阶段,很多慢乙肝患者的治疗方案都差不多,找哪个医生也都没什么区别。但是打干扰素的话不一样,一定要找一个医术和医德都过硬的好医生才行,不然不光是疗效不好,而且可能造成身体的损伤,后悔不及。在干扰素治疗中,医生不但要评估你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打干扰素,还要密切监视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看是用180μg的还是135μg的剂量,出现了副作用是减量还是停药,是彻底停止治疗还是脉冲间歇式治疗。如果方案不当,可能本来有机会实现临床治愈,但不当停药耽误了治疗;也可能由于剂量过大或未及时停药,造成对身体的损伤,甚至副作用严重,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甲状腺、类风湿等)。也不排除有个别医生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不过关,真的曾经有过不给患者检查甲状腺功能就硬上干扰素,也没有密切监测副作用的,这样就非常危险了。负责任的医生是会定期检查很多项目,甚至做查眼底等并不常见的检查。干扰素治疗个体差异巨大,需要主治医生有高超的医术、丰富的经验,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医生不上心的话就不太适合进行干扰素治疗。 最后以一段世卫组织对干扰素使用的建议结尾吧:Although
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 of IFN therapy, such as a finite duration of
therapy and possibly a higher rate of HBsAg loss, IFN is less feasible
for use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as it requires administration by
injection, is expensive, inconvenient to use, less well tolerated, and
requires careful monitoring. IFN also cannot be used in infants less
than 1 year and in pregnant women.尽管IFN治疗有一些优点,例如有限的治疗持续时间,并且可能有更高的HBsAg清除率,但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使用IFN不太可行,因为它需要通过注射给药,价格昂贵,使用不方便,耐受性较差,需要仔细监测。IFN不能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和孕妇。[参考文献][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3].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4].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5].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care and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Mar-15[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6]. 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HBV cccDNA的影响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7]. 回眸干扰素研究历程,全面认识干扰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8].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说明书(派格宾)[8].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说明书(派罗欣)【关于乙肝,你想知道的】 - 乎乎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3786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婴儿血管瘤的药物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