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医院有CTC项目检测肿瘤,请问一下肿瘤ctc检测费用多少对癌症检查真的有效吗?


肿瘤患者在早期诊断或者接受治疗后,经常通过CTC检测来帮助确诊或者进行预后评估,那么什么是CTC?CTC检测在临床上有什么应用呢?今天由我们的赵赵大夫来给大家做个CTC小科普。1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即循环肿瘤细胞,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正常细胞是维持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行的保障,但有些正常细胞会发生“叛变”,变成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迅速分裂增殖,逐渐发展成肿瘤病灶。当肿瘤长到0.2cm时,会生成新的血管,为肿瘤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此时肿瘤生长更为迅速。同时,肿瘤细胞也会散播自己的“种子”进入血管,这些自发或因诊疗操作释放进入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就是循环肿瘤细胞(CTC)。2CTC通过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转移到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像种子在土壤中发芽一样,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灶,然后长成新的肿瘤。因此CTC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CTC分为不同的类型:上皮型、间质型和混合型,上皮型CTC是指来源于皮肤或腔道表层的肿瘤细胞;间质型CTC是指变异后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转移、侵袭能力,比普通细胞更容易进入血管;混合型CTC是指前两者的混合肿瘤细胞。它们的恶性程度差别很大,手术治疗可将原发肿瘤病灶铲除。但之前释放的CTC仍残留在血管中,手术治疗后通常会配合药物巩固,大部分残留的CTC会受到药物和免疫系统的攻击而被杀死。但是有一部分CTC,特别是间质型CTC有很强的耐药性,它们能躲避药物和免疫系统攻击,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CTC会随着血液循环,另外寻找新的转移阵地,这也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原因。3当肿瘤病灶小于0.5厘米时,影像检查很难观察到。当发现肿瘤时,病情已经严重进展,传统的影像检查还具有辐射的副作用,不能经常使用,因此,肿瘤的术后检查和疗效评估,需要用更灵敏、更安全的手段。当肿瘤小于0.5cm时,传统的CT检查很难观察到。CTC检测可以在肿瘤未长到0.5cm前就监测到血液中的CTC,CTC检测比传统CT检查能提早2-6个月观察到肿瘤变化,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用药,有效控制肿瘤转移。无论处于肿瘤哪个阶段,检测只要抽取10ml静脉血,而且可根据需要随时接受检测,帮助医生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进行治疗,提升治疗效果。真正实现了肿瘤实时动态监测。CTC检测,在肿瘤预后当中也有很好的应用。7.5mL血液中,如果检测到的CTC数目>5个,提示患者预后较差;CTC数目<>研究表明,连续的CTC监测,配合CT、PET-CT等影像学方法,可以为癌症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CTC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提供准确的预后评估手段。
}

相信所有癌症患者和家属都会想:如果有一种能比影像检查更早发现癌症的技术,普通老百姓也用的到、用的起,那就好了,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步。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方法几年前已经有了,只要用法得当,完全可以让很多患者长期带瘤生存,让很多人在癌症早期就可以及时治疗,关键是还不贵,全自费普通人就能负担的起。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典型案例。
患者刘江(化名),2022年3月确诊小细胞肺癌 CT3N2Mx,肝占位性病变,颈淋巴结肿大。EC方案全身化疗,6月复查疑似病情进展。EC方案治疗失败,当地医院建议用伊立替康。由于化疗失败患者家属很关注如何能尽早发现病情进展以便能及时的更换治疗方案,后来了解到CTC和MRD(微小残留病灶)两项技术,考虑到经济性和技术成熟性,选择了CTC监控。伊立替康方案两次CTC监控结果发现数值还在上升,但影像复查没有显著变化,第3个月复查影像结果显示:肺部病情进展,有少量胸腔积液,肝右后叶下段稍低密度影,性质待定,不除外肝右叶VI段小转移瘤。
患者赴京挂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建议加口服安罗替尼。新方案1个月两次CTC监控发现数值下降,影像复查没有显著变化,每月1次CTC检测数值稳定,第3个月复查影像没有变化,血液肿瘤标记物出现下降,医生远程复诊认为病情无进展。
刘江和他的家人终于看到了希望,现在各种新药都在加速研究上市,只要能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就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坚持几年之后新药、新技术相信能让刘江实现带瘤生存。CTC检测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早期预警,更重要的是给予患者及家属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CTC到底是什么原理?有哪些优势?
肿瘤细胞从肿瘤组织中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远处器官,在那里它们可以种植转移,这些细胞被称为循环肿瘤细胞(CTC)。CTC被认为是形成肿瘤转移的“种子”,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关键环节,而90%以上的恶性肿瘤死亡都是由远处转移造成的。转移是通过肿瘤细胞直接侵入血管或淋巴系统而发生的,迄今为止,更多的文献支持血液途径作为主要转移途径。作为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关键环节,CTC在患者血液中出现与否及其数量多少,一方面代表了原发肿瘤浸润进入血管的能力,另一方面代表了在远端器官形成转移灶的可能性。因此,检测并计数CTC的数量可以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移风险,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CTC检测的作用及技术的优势1、治疗效果的实时监测:传统肿瘤治疗疗效通常是在治疗2-3个周期或者2-3个月后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CTC检测通过无创便捷的方式连续检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CTC类型和数量变化,比传统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早地判断治疗疗效。2、复发转移的早期检测:CTC也可以帮助选择更容易复发的患者。比如经过治疗后,病人体内CTC数量应是没有或者只有极少数,若检测到CTC数量持续增多,则提示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3、预后判断:血液中CTC的数量是一个强有力的预后因素。美国FDA已经批准外周血中的CTC检测结果可作为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独立预后因子。在无转移的患者中,初次手术前或手术后的CTC计数是预后不良的可靠指标。化疗期间高CTC水平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基线CTC计数较高且化疗1周期后下降的转移患者预后较好。4、早期癌症检测:研究发现,CTC比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提前1-4年发现癌变细胞。当肿瘤1mm,影像学等传统方法无法检测出时,在血液中已经可以检测到CTC。但目前证据表明CTC用于早期癌症诊断的灵敏度比较低。5、治疗靶点和耐药机制的检测:CTC上的特异性分子靶点可以改进和指导新的治疗方法。分离的CTC可以用于分析肿瘤细胞产生的DNA、RNA或蛋白质情况,为患者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CTC检测有什么优点?微创:仅需5mL外周血即可实现检测;实时取样:可以实现肿瘤的实时动态检测;灵敏度高:比影像学、血清学等常规检测手段更早、更灵敏发现肿瘤的变化;适用广: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可以一次筛查多种癌症。CTC技术的是否可靠?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是著名的定义和推广癌症分期系统的组织,AJCC发布的癌症分期系统被公认为癌症分期的权威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是由众多国际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学术联盟,每年定期公布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指南,在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2010年,AJCC制定的《肿瘤分期指南》中,已把CTC列入TNM分期系统,作为一个新的M分期(远端转移)标准,列为cM0(i+)分期,出现在M0和M1之间。
2017年,NCCN指南(乳腺癌)2017.v3版也正式引入cM0(i+)分期,再次确认了引入CTC完善肿瘤分期系统的重要意义。
2018年,在全球启用的AJCC第八版癌症分期系统中,除保留cM0(i+)分期外,更进一步明确了CTC检测的临床价值。最新指南将CTC列为继ER/PR、HER2、Ki67和肿瘤组织学分级四项生物学指标之后的又一项乳腺癌预后评估因子。
2019年,NCCN发布了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19.V2版,明确指出CTCAR-V7表达有助于预测转移抵抗型前列腺癌新型激素疗法的疗效。
在中国,2019年CTC首次进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0年,CSCO前列腺癌、乳腺癌诊疗指南将CTC纳入其中。2021年,除前列腺癌、乳腺癌之外,CTC也被纳入CSCO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同年,国内首个三类注册证CTC产品获批。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对CTC的临床价值做了进一步的更新,指出CTC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反映实体癌症的异质性,可作为补充手段进行病理诊断、预后判断、疾病监测和分子分型;利用CTC开展体外培养、功能监测以及高通量的组学分析也是了解癌症的发病原因以及探索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指南的逐步完善,CTC已正式进入癌症分期系统,完善癌症分期体系,为癌症的诊断与预后的评估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CTC适用的人群有哪些?(我适不适合?)(1)确诊后治疗前的癌症患者,用于评估疗效、辅助预后判断。(2)药物治疗中的癌症患者,用户疗效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方案。(3)癌症治疗后需要监控复发的患者。(4)癌症风险较高的健康人用于早期筛查,结节等癌变风险评估。※如有结节但影像学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结合CTC检测进行辅助评估。CTC适用的癌种有哪些?
适用于通过血行转移的实体肿瘤,包括:鼻咽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胆管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肾癌、膀胱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骨癌 ※不适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等)做过CTC检测还需要做其他检测吗?需要。CTC检测与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癌症诊断和治疗评估,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CTC检测与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检测结合的优势主要有:1、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CTC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早期癌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CTC检测可以通过分析CTC的表面标记物、基因表达等特征,提高癌症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癌症、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2、提供实时监测:CTC检测可以实时监测癌症的动态变化。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通常需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行,而CTC检测可以通过定期采集血液样本,实时监测癌症病灶的数量和特征。这种实时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提供补充信息:CTC检测可以提供与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不同的信息。影像学主要通过X线、CT、MRI等技术观察癌组织的形态和位置,而CTC检测可以提供关于癌症的分子特征和表型特征的信息,如基因表达、染色体异常等。这种补充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癌症的生物学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4、个体化治疗指导:CTC检测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通过分析CTC的分子特征和表型特征,可以了解癌症的耐药性、转移能力等信息,从而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综上所述,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传统的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实时、准确的癌症信息,为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CTC检测多久测一次合适?
CTC属于动态监控,因此最近一次的结果对于下一次检测的时间间隔是重要参考指标。根据已经积累的数据,建议频率如下:1、癌症确诊患者:建议动态检测CTC,重要的是治疗前检测一次作为基础数据,便于以后检测数据比对,治疗过程中每1-2个月、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阶段可间隔3-6个月检测1次。2、癌症高风险或焦虑人群:先做一次作为基线,之后根据综合评估建议下一次检测时间间隔及检测频率。综合评估较低风险可以3年左右检测一次。最佳采血时间及注意事项:
采血不受吃饭、常规用药、饮酒等日常生活行为影响,但高热、感染炎症、注射升白针等情况下的患者不宜采血检测,以上患者白细胞数量急剧增加影响检测结果化疗及其他药物治疗疗效评估:单一化疗期间及化疗结束后2周内不宜采血检测,因为化疗药物作用会导致检出结果非真实性,不能准确反应患者CTC数目,推荐化疗开始前1-2日及下一程化疗开始前1-2日采血检测手术评估:术前1-2日及术后2周以上,建议术后在下一治疗前(首次放化疗)1-2日为佳。[生活圈]医疗新技术:CTC检测 肿瘤细胞早发现_CCTV节目官网-CCTV-1_央视网(cctv.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肿瘤ctc检测费用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