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强迫症是精神病吗难以治愈?

目前临床精神医学对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病,尚无根治的好方法。这里面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医学水平的局限性,也与精神病复杂的成因有关。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一个从事精神医学与心理治疗30年的双料精神科大夫,今天与大家详细谈谈精神病为什么不容易治好这个问题。一、精神病成因与治疗的复杂性原因1、医学科学的有限性大脑是结构最精密、功能最复杂的生物器官,即使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对脑的研究仍然是有限的,一方面是科技还没有发展到无所不能的高级阶段,另一方面,大脑不象肠胃、心脏、肾脏等器官那样更加直观观察研究,特别是活体大脑的研究就更为有限了。对于大脑的工作机制,目前仍限于众多“假说”和“学説”,并没有真正研究透彻。特别是关于大脑的生理、生化过程、病理机制,知道的还非常有限。原因2、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大脑是人的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神病的病变出自大脑勿用置疑,由于人类对脑的工作机制没有搞清,以大脑为基础的精神病的研究自然受到制约。到目前为止,仅仅认识到精神病是由千奇百怪的异常症状组合而成的一组综合征,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行为障碍、人格障碍等方面的异常,至于为什么出现了这些问题,并无定论。原因3、精神病诊治标准的不确定性由于精神活动属于主观的,非物质的,对于什么是异常,什么是正常,并不能用形态学上的改变来认定。目前主要还是参照了社会学的标准,统计学的标准,也就是拿它与大多数人的表现对比,偏离得太多的,社会普遍不能接受的,就认为是异常的,这个标准有它的片面性,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背景,对同一种心理行为会作出不出的评判。比如同性恋,在欧美国家认为它是正常的,则中国认为它是异常的。有的心理现象即使偏离得太多,也不认为是异常的,比如超常智商,因为它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还可能对社会有益,所以被更多人认为是正常的。原因4、药物治疗的局限性现有的药物研发,只能是在对精神病的有限认知基础上进行,比如各类神经递质学説,神经传导学説,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对应作用的药物,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动物实验模型,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证实它能改善精神病的临床症状,就认为它是有效的,至于为什么有效,并无确切的理论依据。因为其研发的基础也是建立在有关学説和假説之上,本身就不一定靠谱。原因5、精神病的社会学属性很多人都寄希望于特效药物彻底根治精神病,这是建立在精神病完全是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这个前提之上的想法,那么,谁能説精神病就是生物学缺陷造成的吗?判断精神病的标准都是参照了大量的社会学标准,比如什么样的思维、情绪、行为才是“正常"的,都是用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常模这条决断的。胡言乱语、外出乱跑,冲动伤人,被认定异常,因为它不符合社会规范,与大多数人的表现不一致。现在治疗精神病主要使用药物这种生物医学的手段 ,来解决带有显著社会学性质的问题,企图实现社会学层面的根治,其合理性、精准性本身就值得置疑的。原因6、人的个体差异性既然评判精神病的标准是社会性的,那么每个人的生长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水平等社会因素都将影响到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出现各种不同的外显特征,而且影响人类精神活动的很多变量,是难以被发现和被列入考虑的。所谓科学,强调的是可重复,可循证,也就是同样的条件,应该得到同样结果。遗憾的是,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很难产生一模一样的思想、情感情感和行为表现,因为人是活在某种具体的情境之中的。二、对某些精神病治疗的认识误区按照现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治疗思维,有人希望象像切除阑尾那样一割永不复发,可是到目前并没有发现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精神病患者大脑有明确部位器质性病变的确切依据。有人寄希望于象现在的新冠肺炎,通过切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来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可是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的大脑里,未明确找到对应的病毒。有人寄希望于发明一种药物,将精神病一吃了之。这就好比发明一种“仙丹”,吃下去就可让人变得吃好睡好,心情好,脾气好,人际关系好,工作轻松挣大钱,什么都合心意,一切都符合社会规范,看起来全都“正常”。如果真的有这种药,估计很多人与我一样,都想买一包试试。所以,指望发明一种药物,来根治精神病的想法,在短期内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很久很远的将来,大概,也许,估计,有可能吧!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G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指出生物医学模式的教条地位,并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并提出了更科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四十多年过去了,更多人认识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性,但在医学界仅仅停然在认知层面,仍然是生物医学模式一统江湖,也许这正是精神病没有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三、问题小结某些精神病难以治愈,既有复杂的医学原因,也与精神病的社会原因有关。只有从生物医学与社会适应的双重视角入手,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功能训练等多种手段,才能取得更理想的康复成效。目前对于精神病的生物学遗传基因缺陷,目前尚无解决良策,但是患者和家庭在提升心理素质,增加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残留症状,保护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对减少病情复发,预防精神残疾发生,也是有重要作用的。我是 @张怀礼,一个从事精神医学与心理治疗30年的双料精神科大夫,心灵成长的路上我在陪着你,关注我,支持你!}
目前临床精神医学对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病,尚无根治的好方法。这里面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医学水平的局限性,也与精神病复杂的成因有关。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一个从事精神医学与心理治疗30年的双料精神科大夫,今天与大家详细谈谈精神病为什么不容易治好这个问题。一、精神病成因与治疗的复杂性原因1、医学科学的有限性大脑是结构最精密、功能最复杂的生物器官,即使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对脑的研究仍然是有限的,一方面是科技还没有发展到无所不能的高级阶段,另一方面,大脑不象肠胃、心脏、肾脏等器官那样更加直观观察研究,特别是活体大脑的研究就更为有限了。对于大脑的工作机制,目前仍限于众多“假说”和“学説”,并没有真正研究透彻。特别是关于大脑的生理、生化过程、病理机制,知道的还非常有限。原因2、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大脑是人的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神病的病变出自大脑勿用置疑,由于人类对脑的工作机制没有搞清,以大脑为基础的精神病的研究自然受到制约。到目前为止,仅仅认识到精神病是由千奇百怪的异常症状组合而成的一组综合征,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行为障碍、人格障碍等方面的异常,至于为什么出现了这些问题,并无定论。原因3、精神病诊治标准的不确定性由于精神活动属于主观的,非物质的,对于什么是异常,什么是正常,并不能用形态学上的改变来认定。目前主要还是参照了社会学的标准,统计学的标准,也就是拿它与大多数人的表现对比,偏离得太多的,社会普遍不能接受的,就认为是异常的,这个标准有它的片面性,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背景,对同一种心理行为会作出不出的评判。比如同性恋,在欧美国家认为它是正常的,则中国认为它是异常的。有的心理现象即使偏离得太多,也不认为是异常的,比如超常智商,因为它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还可能对社会有益,所以被更多人认为是正常的。原因4、药物治疗的局限性现有的药物研发,只能是在对精神病的有限认知基础上进行,比如各类神经递质学説,神经传导学説,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对应作用的药物,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动物实验模型,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证实它能改善精神病的临床症状,就认为它是有效的,至于为什么有效,并无确切的理论依据。因为其研发的基础也是建立在有关学説和假説之上,本身就不一定靠谱。原因5、精神病的社会学属性很多人都寄希望于特效药物彻底根治精神病,这是建立在精神病完全是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这个前提之上的想法,那么,谁能説精神病就是生物学缺陷造成的吗?判断精神病的标准都是参照了大量的社会学标准,比如什么样的思维、情绪、行为才是“正常"的,都是用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常模这条决断的。胡言乱语、外出乱跑,冲动伤人,被认定异常,因为它不符合社会规范,与大多数人的表现不一致。现在治疗精神病主要使用药物这种生物医学的手段 ,来解决带有显著社会学性质的问题,企图实现社会学层面的根治,其合理性、精准性本身就值得置疑的。原因6、人的个体差异性既然评判精神病的标准是社会性的,那么每个人的生长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水平等社会因素都将影响到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出现各种不同的外显特征,而且影响人类精神活动的很多变量,是难以被发现和被列入考虑的。所谓科学,强调的是可重复,可循证,也就是同样的条件,应该得到同样结果。遗憾的是,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很难产生一模一样的思想、情感情感和行为表现,因为人是活在某种具体的情境之中的。二、对某些精神病治疗的认识误区按照现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治疗思维,有人希望象像切除阑尾那样一割永不复发,可是到目前并没有发现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精神病患者大脑有明确部位器质性病变的确切依据。有人寄希望于象现在的新冠肺炎,通过切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来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可是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的大脑里,未明确找到对应的病毒。有人寄希望于发明一种药物,将精神病一吃了之。这就好比发明一种“仙丹”,吃下去就可让人变得吃好睡好,心情好,脾气好,人际关系好,工作轻松挣大钱,什么都合心意,一切都符合社会规范,看起来全都“正常”。如果真的有这种药,估计很多人与我一样,都想买一包试试。所以,指望发明一种药物,来根治精神病的想法,在短期内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很久很远的将来,大概,也许,估计,有可能吧!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G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指出生物医学模式的教条地位,并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并提出了更科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四十多年过去了,更多人认识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性,但在医学界仅仅停然在认知层面,仍然是生物医学模式一统江湖,也许这正是精神病没有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三、问题小结某些精神病难以治愈,既有复杂的医学原因,也与精神病的社会原因有关。只有从生物医学与社会适应的双重视角入手,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功能训练等多种手段,才能取得更理想的康复成效。目前对于精神病的生物学遗传基因缺陷,目前尚无解决良策,但是患者和家庭在提升心理素质,增加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残留症状,保护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对减少病情复发,预防精神残疾发生,也是有重要作用的。我是 @张怀礼,一个从事精神医学与心理治疗30年的双料精神科大夫,心灵成长的路上我在陪着你,关注我,支持你!}
大概五年前我确诊重度抑郁症。五年时间一直在恶化,其中一年时间,我有了精神支柱,疾病恶化的速度慢了一些。今年6月,我失去了精神支柱。恶化加速。到现在,可能已经没救了。这五年,家人,医生,我自己,都一直在努力。没用的。那个曾经跟我说“你会好起来的”的人,自己都不信了。她也说过,“我会陪着你的”,她也不陪了。所以,不可能好起来了。现在等死。活着的这段时间还得装作都还好,让爸妈放心。哈哈,真TM累(这是我第一次说脏话哈哈哈感觉也没有很爽以后不说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迫症是精神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