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患儿需要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大多数朋友对于抽动症这种病都不陌生,但是对于这种病的危害不是特别清楚,这就导致许多患者不能及时治疗给自身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那么抽动症严重吗,下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病的具体危害已经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抽动症危害一、社交障碍: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许多患儿在患病之后感到自卑、焦虑和烦恼,导致自信下降和社交孤独感,害怕引起他人的注意,对他人有敌对情绪,对社会活动产生焦虑、畏惧的心理。  抽动症危害二、个性发展问题: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抽动症危害三、情绪障碍:患儿在患病后长期的抑郁、焦虑情绪会给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患儿易于自卑自怜、孤独内向、情感脆弱。这种抑郁寡欢的情绪又会加重病情的发展。所以当患儿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时,医生应耐心地进行心理治疗,结合松弛训练,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患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练习书法、听音乐等松弛自己紧张的心情,进而改善情绪。  由此可见,这种病是非常严重的。儿童抽动症疾病给孩子带来的心理负面的障碍很多也很大,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忽略这一方面,正视患者的病情,积极进行治疗。  1、和谐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  家庭是孩子生活与成长的主要场所,保证和谐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为子女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与责任,家有抽动症患儿的家长,更应该重视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的言行要为子女树立榜样,对子女的教育、管理要合理、到位。子女的言语、行为受家长影响十分明显。在对子女的要求、管理父母,父母之间要保持一致,事先约定在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要在子女的面前争执,可以背后协商,不让子女有为难或者有选择的接受,特别不要出现家长双方对子女要求宽松不一的场面。  2、 对患儿的理解、尊重以及要求的合理满足  家长首先要理解患儿的病痛,抽动症无力发生了什么样的症状,都是疾病的表现,不是孩子故意为之。因此,对患儿出现抽动症症状时不能斥责,或者强行制止,也不能卑视。就像我们患了感冒会流鼻涕、打喷嚏、发烧一样,哪位家长会说不让孩子打喷嚏、流鼻涕?因为任何一位家长自己也做不到。所以,不能强求患儿自己刻意去控制症状。  现在一个孩子面对六个长辈的家庭十分多见,还常见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患儿生活、上学、就医的情形,因而,常常有多人陪同一个孩子就诊的场面。这样的家庭环境,难免产生对患儿的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与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应该根据家庭的能力、条件适当满足;不能满足的应该说明理由,加以引导,获得孩子的理解。  建立家庭成员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为子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每一位家长都要认真去做,并且要做好的职责。晚餐不要过饱,食物要易消化,睡前情绪要稳定,讲究个人卫生,并且不要开灯睡觉。  4、 适宜的运动  运动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而言不可或缺。研究认为,儿童早期(低于5岁)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其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发育以及提高社交能力等。从幼童时期开始,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减少他们在家里单纯坐的时间,而要增加他们身体运动的时间。因此,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儿科建议,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孩子运动时间。1至4岁幼童每天至少应有3小时运动,包括在地板上爬行等玩耍活动。4岁以上儿童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的中等以上强度运动。  5、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是健康身体的基本保障,饮食多样化为基本要求,以清淡而富有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适当热量、脂肪、矿物质)为第一目标。  减少或者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尽量不吃或者少吃洋快餐、少吃肉类,适当增加鱼、蛋、奶的摄入量,既要保证孩子健康发育的营养需求,又必须注意不会使孩子营养过剩,发生肥胖。  还要做到不偏食,偏食就有了选择,对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发育都是不利的。  6. 控制看电视、利用电脑、手机玩游戏  电视、电脑、手机是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知识与交流的基本能力与不可或缺的手段,合理使用对促智、增长知识十分必要。然而,过度沉溺,可能会适得其反,成为诱发或者家长抽动症甚至多动症的诱因。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亦称儿童多动症)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应该避免过多或者长时间的沉溺于玩游戏、手机、电脑。部分抽动症的患儿常常伴有多动症,就更应该注意了。  7. 与班主任、任课教师适时沟通,取得理解、获得帮助  幼儿园、学校是婴幼儿白天生活与学习的地方,患儿的抽动症状可能会影响幼儿园、学校的课堂秩序,因此,家长应该与教师、班主任适时沟通,介绍患儿的病情,获得理解与帮助,并避免被歧视,有助于病情尽快康复。  8.减少感冒等感染的机会  感染因素是诱发或者加重抽动症症状发作的常见原因,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合理运动、饮食、睡眠,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就会减少对抽动症的发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有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