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发抖怎么回事治疗颤抖是什么原理?

2016年4月11日是第20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把每年的4月11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及其他多种因素有关。患者由于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了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临床出现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二、帕金森病的由来英国的詹姆斯·帕金森医生发现了一些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异常姿势和步态、肌肉无力症状的特殊病人。于1817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把这种疾病命名为震颤麻痹。之后多位医生对震颤麻痹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法国神经病学家夏科总结了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认为这些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表现有肌强直、运动迟缓。他提议用帕金森医生的名字取代和重新命名震颤麻痹。此后这种特殊的疾病就被称为帕金森病。三、帕金森病的主要表现1.震颤通常是发病早期表现,多出现单侧手指“搓丸样”运动,后发展为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在静止时的节律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症状可减轻或停止,会随情绪变化而加剧;2.行动迟缓如动作变慢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写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小写症);3.姿势步态异常行走时起步困难,出现 “慌张步态”。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要用数个小碎步才能完成;4.肌肉僵直早期多从单侧肢体开始,关节僵硬、肌肉发紧。影响到面肌时,出现“面具脸”;影响到躯干、四肢及膝关节时出现屈曲姿势;5.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四、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总数超过220万,约占全球此类病患人数的一半,是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但仅有50万名患者在接受治疗,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患病。解放军第210医院神经内科刘辉主任表示,帕金森病通过早期干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正确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能让患者享受相对正常的生活。所以一定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1.总体治疗原则(1)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2)药物治疗为首选,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3)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4)长期管理,长期获益。2.主要药物(1)抗胆碱能药,如盐酸苯海索等;(2)金刚烷胺;(3)复方左旋多巴制剂;(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等;(5)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等;(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恩他卡朋和托卡朋等。3.非药物治疗包括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康复与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坚定信心、理解与支持及科学有效的照料护理等。4.手术治疗对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应首先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3—5年后效果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这时候就应考虑外科治疗了。第210医院神经外科陈岩主任介绍,手术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细胞刀)与脑深部电刺激(DBS)两种方式,原理都是为了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前者是在异常活跃的神经核团上制造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毁损灶,后者则是埋植刺激器通过高频电刺激达到治疗目的。DBS是一种损伤小、可逆性强、可调控的治疗方法。五、专家介绍刘辉,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擅长诊治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疾病,尤其在脑血管病、痴呆、癫痫、帕金森病、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神经系统炎症免疫脱髓鞘疾病、肌肉疾病及头痛、眩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开展了脑血管病介入诊治青年卒中、觉醒卒中、脑微出血、运动障碍、痴呆等临床研究。担任全军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高压氧学组、神经免疫及神经肌肉病学组、睡眠障碍学组委员、辽宁省痴呆学组委员、神经科学学会委员、原沈阳军区神经病学专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大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项,完成大连市课题4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荣立3等功2次。2004-2005年参加联合国刚果(金)维和医疗行动。2014年被评为大连市优秀医师。陈岩,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享受军队特殊人才津贴。先后在解放军总医院(301)、海军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修学习,2014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参观学习。擅长运用显微手术治疗治疗脑部疾患,包括难度风险较高的脑干肿瘤切除、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等;对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微血管减压术及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2000余例。担任辽宁省劳动能力鉴定专家、辽宁省肿瘤协会委员、原沈阳军区神经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0个世界帕金森病日,红色郁金香是国际认证的帕金森病标志。在此呼吁广大患者及家属积极就诊,科学规范康复治疗,面对帕金森病,让我们医患携手、科学防治,为帕金森患者的明天尽一份力!}
现在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做完手术的人群承受的痛苦相当大,有的患者一时接受不了,往往想借助镇痛泵来缓解痛苦,对于现在的手术来说,大部分人都在使用镇痛泵,虽然说在麻醉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患者体质情况恢复好的话,正常使用这些医学器材也是可以的。那么使用镇痛泵缓解疼痛的时候,会不会产生副作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01什么是术后镇痛泵?镇痛泵的作用原理是什么?使用时有无副作用?止痛泵就是镇痛泵,是一种储存有局麻药,吗啡,芬太尼等药物的液体输注装置,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痛、分娩镇痛、部分腹腔镜的病人、骨科大手术,病人手术范围广,时间长的病人等减轻痛苦。镇痛泵中的药物主要是镇痛类药物,有时也会添加一些麻醉剂,这些设备可以控制镇痛药物的输入速度,根据不同级别的疼痛程度,给予适量的药物,镇痛泵的使用过程中,在持续输注量基础上,常常允许病人自行按压,增加额外输注剂量,更加能够满足疼痛感觉个体化差异大的特征,现在大部分止痛泵装置,都有限制药量输注的控制装置,避免药物过重。镇痛泵能够减轻术后切口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也有利于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促进排痰、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患者可导入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而产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但是镇痛泵也会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所以根据患者需要,和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使用,如果用后出现副作用要及时处理,以免对机体造成伤害。02镇痛泵的作用原理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手术后的疼痛只是默默忍受,其实疼痛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通过药物或者工具,来减轻或者达到无痛的目的,疼痛这个不良刺激,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例如对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精神方面的改变、导致烦躁不安,忧郁、继之影响到消化系统功能,体力的恢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直接和间接使各种身体功能发生改变。1、止痛泵是属于硅胶制作的储液瓶,这样的储液瓶对于外界温度无感知,而且外界温度无论冷热都对止痛泵没有影响,不会造成输注不见的现象。2、止痛泵可以预设止痛药物的容量,能够持续供给给需要止痛的患者,中间无需人工调节。3、止痛泵能够达到均匀给药的效果,一般操作简单,流速在可控范围之内,能够有效达到止痛效果。03使用止痛泵时有没有副作用?有些人出现了身体方面的疾病,就需要去医院就诊,如果病情较大就需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射麻醉药,因此病人不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痛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人体康复,治疗麻醉药的实际效果也会显著降低,这种情况下造成创口位置比较严重的痛感,有些病人还可以挑选应用止痛泵的方式开展调养,具有一定的止痛功效。1、止痛泵具有一定的止疼的实际效果,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很好的,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疼痛感觉,根据应用止痛泵可能会造成皮肤发胀的状况,也可能造成手术治疗以后创口感染炎症的状况,因此要谨慎的应用止痛泵。2、手术治疗以后,如果感觉疼痛严重应该应用止痛泵,可以合理减轻身体不舒服的病症,如果止痛泵操作错误,可能会造成出现腰部疼痛的状况,影响伤口修复和手术治疗后人体康复治疗。3、应用止痛泵的方式,能够使周边皮肤有发麻的感觉,也可能会造成病人出现部分疼痛,或者出现了难受的状况,因此必要的状况下可以应用止痛泵,防止出现止痛泵的副作用,影响人的身体康复治疗。04镇痛泵用多长时间?镇痛泵一般在术后48~72小时内使用。镇痛泵是一种液体注射装置,一般留置于患者静脉内,用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镇痛泵的使用可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并可减少其它止痛药物的用量,其内的药物配方主要为止痛、止吐以及局麻药物。镇痛泵可以控制药物进入静脉的速度,从而达到达匀速持续给药,使药物在血液内维持一定浓度,镇痛效果良好。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最严重的时候一般是术后第一天、第二天,而后疼痛缓解即可撤除镇痛泵的使用,一般可在术后48~72小时内使用,若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可及时停止使用或减慢注药速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术后发抖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