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痉挛性斜颈颈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疑难杂症”,治疗专家少而又少。怎样治疗,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 痉挛性斜颈是肌张力障碍疾病中的一种,局限于颈部肌肉。由于颈部肌肉间断或持续的不自主的收缩,导致头颈部扭曲、歪斜、姿势异常。一般在30-40岁发病。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累及颈部区域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性倾斜,1792年Wepter首先报道此病。曾经有作者认为此病可能是扭转痉挛或手足徐动症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首发症状。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而给予相应的治疗。1952年后Foix用立体定向的方法成功地制作出该病的动物模型,结束了该病是精神疾病的错误理论,确立了它是一种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是一种独立的器质性疾病。然而精神因素如焦虑、反应性抑郁症等对此病的症状轻重起着一定的调整作用,情绪的冲动甚至是此病加速发展的一个因素。临床上诊断和治疗要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和肌电图检查进行区分。

    痉挛性斜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器质性疾病,和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一样同属于锥体外系类运动障碍,极大的影响了人体健康,长期下去不接受治疗会造成骨骼畸形、肌肉挛缩等不良并发症。由于颈部的肌肉不自主的收缩并且引起头部前倾或者歪斜以及后仰等不良姿态,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都造成极大的不便。

  2.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应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当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或保守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至今尚处于发展阶段,尚无标准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建立在对痉挛肌群的认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外科治疗方式中,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最为流行,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仍在被某些医生选用。

        肉毒素注射治疗是药物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一个重大突破,多数病例经过肉毒素肌内注射治疗,可以获得3~4个月的明显缓解,其中有些病人产生抗肉毒素抗体而逐渐对此治疗无效。也有一些病人,对肉毒素治疗毫无反应。另外有些病人很难维持此项治疗。

         其他药物及物理治疗,最初的药物治疗有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三己芬迪),安定类药物如安定,以上药物在大剂量应用时,可使痉挛性斜颈获得某些缓解,副作用也明显。另外,长期进行物理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也可能使轻度痉挛性斜颈的症状得到某些改善。常用的药物有美多巴、巴氯芬、安定类、氟哌啶醇等。

        药物治疗一般有肌肉松解剂,镇静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GABA能药等等,但是这些药物的作用有局限的性,部分患者服用有效,多半患者服用无效,而且会导致出现嗜睡,精神不佳等症状,一般都是用作于手术治疗的辅助药物。

        痉挛性斜颈最多的治疗方案那就是手术治疗,从刚开始的颈部肌群切断,到现在的副神经减轻+颈神经根的超选择切断,但是手术治疗只是起到表面的作用,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来降低神经的兴奋性,而且手术的复发率极高,患者术后会出现头部不能活动,不能自主转头,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

    手术方式有多种,有效率亦不同,有相应的风险。

    (1)适应证和禁忌证:

    ①药物治疗,主要是肉毒素注射治疗,不再有满意的效果,或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肉毒素治疗无效后4个月才可考虑手术。

    ②病程1年以上,最好为3年以上,临床症状不再进展。

    ③肌张力障碍的症状局限在颈部,至少是以颈部症状为主。

    ④最佳的手术指征是旋转型,侧挛型和头双侧后仰型。前两者适合作三联手术,后一种适合作枕下肌群选择性切断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对于旋转型或其合并轻度前屈或后仰,效果最满意。

    ⑤前屈型病人如果经1%利多卡因封闭双侧胸锁乳突肌后能改善症状者,可考虑做双侧副神经切断术或双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但是,前屈型斜颈多累及颈前深部肌群,手术效果不佳。有过手术史,存在有纤维化症或关节病,手术效果差。

    (2)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该术式首先由Cushing和Mckenzie设计,作为一种单侧入路对颈部后组肌群进行支配神经切断的疗法。该术式切断颈1、颈2、颈3和部分颈4的前根。后来在Dandy的倡导下,改为作双侧,目的是想通过彻底治疗得到更好的效果,然而过多切断前支的副作用很明显,如颈部无力和吞咽困难等。该术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作为是痉挛性斜颈的主要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在已很难想像切断颈1、颈2前根在治疗痉挛性斜颈中有何意义,因为颈1、颈2前根支配喉部管理吞咽动作的肌肉,与颈后肌群毫无瓜葛。另外颈4和颈5后支的主要分支的切断对颈后肌群的去神经是很重要的,保留拮抗肌的功能对术后恢复正常运动也是很有用的,因而此术式已很少应用。

    (3)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该术式由Freckman(1981)首先报道,Freckman等人认为痉挛性斜颈病人的症状与副神经根血管压迫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相同,血管的异常冲动可能通过副神经根的交通支传递给颈部脊部经根,使颈肌产生异常兴奋。仅有少数作者报道该术式可以缓解痉挛性斜颈。

    (4)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开始于1978年,目前已成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一种成功的手术方式,经多年的改良,此术式针对性强,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在国际上已成为多数神经外科中心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惟一的外科手术方式。其成功的原因是,它仅切除了那些产生头部异常运动肌肉的支配神经,因此术前对参与异常运动肌肉的辨认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定异常运动的类型,必须确定与之相关的肌肉群。术前通过密切的临床检查,结合肌电图描记,局部阻滞,颈段CT薄层扫描以及肉毒素治疗史,可以大致确定参与异常运动的肌肉,术中对受累肌肉及其支配的脊神经的辨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的目的是去除异常运动,同时保留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颈部运动功能,这就要求要切断所有支配引起异常运动肌肉的神经分支,术中单极电阈值刺激是术中确定支配某肌肉的神经的关键,任何相关的支配神经的遗漏都将导致部分或全部异常运动的术后再发。另外,过多的切断神经,将致使颈部运动受限,应该避免。颈1、颈2的前支是惟一支配喉前肌群的神经,应妥善加以保护,仅需切断颈1、颈2、颈3的后支。  

    (5)三联手术:三联手术的组成包括一侧脊神经后支(1~6)切除术,头、颈夹肌(或肩胛提肌)切断术和对侧副神经切除术,适用于旋转型和侧挛型痉挛性斜颈,由国内陈信康教授倡导,并广泛应用临床。手术步骤中的颈1~6后支切除术及副神经切除术,与上述选择性周围神经切除术相似,增加了头、颈夹肌(或肩胛提肌)切除术。  

    (6)选择性颈后伸肌切除术:该术式主要用于治疗头双侧后仰型痉挛性斜颈,它是痉挛性斜颈中起步较晚、最困难的一型。双侧脊神经后支切除术,效果不理想。由于术式为选择性的切断痉挛肌群,保留了非痉挛肌肉,故手术后异常运动消失,而头部正常运动和后仰伸功能保留。无头位不稳及垂头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术后双侧枕下短肌群(颈1~2)、双侧头最长肌(颈1~8)、双侧颈最长肌(颈1~8)、双侧肩胛提肌(颈3~5)以及双侧胸锁乳突肌(副神经)等重建颈部新的伸屈平衡。另外,已经切断的肌肉仍有神经支配,在维护颈椎关节稳定和颈部外形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①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效果也不够理想,脑深部核团的定向毁损治疗痉挛性斜颈,目前尚无肯定的结论。靶点可选在苍白球、丘脑腹外侧核、Forel-H、丘脑中央中核等处,一般的经验是Forel-H和丘脑腹外侧核的Voa、Vop效果较好。如果痉挛性斜颈临床体征超过颈肌范围,选择立体定向手术较好。

    ②目前,国内外对痉挛性斜颈,应用慢性脊髓刺激或慢性丘脑刺激也能获得暂时性效果,如1978年Gildenberg曾介绍在颈1~2平面脊髓侧柱上装置一刺激器,用80~100Hz进行刺激,曾风行一时,1988年Gootz否定了这种方法。Bertrand将刺激电极通过定向植入法,装置在丘脑腹外侧核(Voi、Vc)刺激频率在75~150Hz也达到一定的效果。

  3.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本病的康复护理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注意动作轻柔;

  • 本病宜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

  • 若是儿童患上此病,平时要注意纠正患儿头的姿势,使其头向健侧侧屈,面向患侧旋转。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朋友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痉挛性斜颈无明确发病机制,现存数据显示多见于家族有患痉挛性斜颈的人及30岁以上女性。病因及好发人群关联不清,相关临床资料表示同基底核、丘脑等部位受损有关。

1、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

2、外伤:外伤一直被认为是整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

3、前庭功能异常: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

4、其他: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振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头颈代偿扭转调解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1、运动:机制不明,可能诱发神经异常放电所致。

2、绪激动:机制不清,可能由于诱发神经异常放电所致。

3、30岁以上女性:年龄大于30岁以上者更易发病。

4、外伤等导致局部脑功能损伤:影像学提示基底核、丘脑不同程度损伤。        *

痉挛性斜颈的明确病因尚不明确,但是目前研究认为和锥体外系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很多其他的因素也对此病的发生起到重要,虽然本病病因不明确,但医学界有研究认为,下述因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生相关。
哪些人容易得痉挛性斜颈?
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得病风险会增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头部外伤,中脑损伤,锥体外系功能异常;
精神因素:家庭不幸/重大家庭变故/精神压力极大;
遗传因素:家庭存在痉挛性斜颈的病史;
血管因素:动静脉畸形,血管压迫,高血压。痉挛性斜颈属于肌张力障碍,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神经外科认为此病与基底节区病变、前庭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具体发病机制不清。痉挛性斜颈患者多有外伤史,且具有家族聚集性,外伤因素、遗传因素是痉挛性斜颈的常见诱发因素。临床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易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导致严重的社交障碍,治疗方法有开放性、脑刺激术。
痉挛性斜颈在早期时易被忽视,也容易和落枕混淆。常表现为一侧的颈部肌肉非常疼痛,或者不适,头位呈偏斜状。落枕随着肌肉损伤的恢复,症状可逐渐减轻、消失。但痉挛性斜颈可一直持续几个月,甚至1年,而无减轻的趋势。另外,本病与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相同,在绪激动、紧张、受刺激后,症状明显加重,在安静或休息后,症状缓解甚至完全消失。
饮食上没有过多的禁忌,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低盐、少油、低脂肪饮食,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增强体质,如苹果,香蕉,橘子,火龙果等,合理的吃些肉类鱼类补充蛋白质。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适当的食用肉类,不要过分饮食,更不要暴饮暴食。油炸油煎食品也要少吃,保持好的心情,心情会影响到病情。

朋友,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目前,痉挛性斜颈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病部位主要在大脑深部的核团基底节,或下丘脑的周围。临床认为,可能由于多种因素,而造成大脑的损伤,使头颈部肌肉张力过高,产生发紧或持续性收缩的症状,头部不能自如地左右运动,而导致了一种固定头位。CO中毒、病毒或细菌感染等都可造成神经核团受损。另外血管因素,特别是深部核团的小血管梗塞,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痉挛性斜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