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靶向药治疗中,想了解细胞治疗,请问国内细胞治疗选哪家好一点?

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对新一轮的癌症数据统计做了更新:在总计400多万的新发癌症病例中,肺癌“一骑绝尘”,成为了发病人数最多的癌症,达到了82万人以上。

这样的数据,足以对我们敲响“预防肺癌”的警钟,甚至连精通肺癌的医生,都不一定能逃过肺癌的“魔爪”,比如黄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徐林友医生,和肺癌打了20余年教导,依旧在2011年的时候,被确诊为肺癌。但徐林友医生接下来的做法,却值得成为广大癌友的榜样。

肺癌医生罹患肺癌:晚期且脑部转移,曾被诊断活不过百天

那是在2011年1月的一天,正在工作的徐林友突然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在上一次的例行检查中,他被查出了肺癌,并且伴随脑部转移。

有转移的现象,这意味着肺癌已经来到了中晚期。当时的徐林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肺癌打了小半辈子交道,居然“玩鹰被鹰啄瞎了眼睛”。

后来,在姜格宁主任的建议下,徐林友准备先通过全脑放疗的方式,先将脑部转移的危险肿瘤清除掉,幸运的是,脑部的肿瘤很快得到了控制并好转。

但肺癌的治疗,大多数医生仍然保持悲观的态度,但徐林友的求生意志很强烈,依旧希望坚持治疗。

毅然接受靶向治疗,肺癌医生向天“再借”10年

距离确诊过去半个月,总算传来了好消息:徐林友的基因突变检测符合治疗要求,存在比较高的靶向药物适配性。

这重新燃起了徐林友生的希望,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治疗计划制定,徐林友开始接受靶向治疗。而靶向治疗也没有让他失望,在治疗的第二年,徐林友体内肿块消失,就仿佛像老天爷借了寿命一样,徐林友奇迹般地挺了十年。令人不由得赞叹和振奋。

但是,在今年的时候,徐林友医生依旧是离开了我们,但他从原本的100天,演变到10年,在肺癌手术中僵持那么久,已经是尽力了。话说回来,大多数癌友可能对“靶向治疗”的治癌方式更加好奇,这毕竟是徐医生能坚持10年的“依仗”。

什么是“靶向治疗”?哪些癌症患者适合尝试?

现在癌症普遍的治疗手段,是通过化疗和放疗,虽然能够杀死癌细胞,但同样也会对普通的细胞造成伤害

这也导致很多癌症患者在化疗过后,容易出现身体越来越差的情况。

靶向治疗和化疗,放疗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准制导”,也就是只对肿瘤细胞生效:通过对引起肿瘤分子靶点的标记,使用靶向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锁定,从而催生免疫系统将癌症消灭。

但是,虽然靶向治疗针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却并不适合所有的癌症患者:

想要尝试靶向治疗,基因突变的检测,要符合靶向药物的趋向以及要求,如果靶向药物的适应性太差,自然也就不能起到标记和消灭癌症的效果。

重庆永川医院主任欧畅表示,靶向治疗的基因标准,在于“免疫组化+++”和HER2检测,只有多项研究检查符合,才有进展靶向治疗的可能。

由此可见,靶向治疗虽然说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但就目前而言,仍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虽然近些年靶向治疗的适应面在不断扩大,但在治疗癌症的同时,癌友自身的努力也非常重要。

就好比徐林友抵抗肺癌10年,虽然靶向治疗居功至伟,但和他自身的抗癌做法是分不开的。

徐医生抗癌10年,他的做法值得癌友学习

①及时停止已有的坏习惯

在后来的某次采访中,徐林友医生曾经表示,自己在刚得肺癌的时候,常常会躺在床上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得肺癌”。

为此,他总结了自己已有的坏习惯,包括熬夜,吸烟,经常生气等等。在后来的癌症治疗中,逐渐改掉这些习惯,减轻肺部负担,也是他抗癌10年的原因之一。

对于广大癌友来说,确诊癌症以后,一定要及时停止已有的坏习惯,调整生活,才能为癌症治疗成功打下基础。

②积极配合治疗,不要无端抗拒

很多癌友在得知自己患癌后,往往心如死灰,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但这样的做法,只会让病程进一步被耽误,甚至有可能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徐林友医生也表示:“再好的药物,也救不活死心的人”,自己在患癌的时候,对治疗的过程一直都采取全力配合。

所以,为了提高抗癌成功率,癌友一定要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相信胜利就在眼前。

③不走“极端”,生活中做到“动静平衡”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研究显示,积极运动,能够有效提高身体抗癌分子释放,从而起到缓解癌症的效果;

但同时,如果运动过度,身体精力损耗过多,身体免疫力下降,反而会增加癌症风险。

所以,徐医生最后一个建议,就是“不走极端”:既要忌讳懒散不动,也要避免过量运动的情况。徐医生表示,自己每天晚饭后,都要散步或慢跑1到2个小时,走累了就适当休息,做到“动静平衡”。

对于癌友而言同样是如此,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用心安排自己的运动计划,才是对身体健康,对抗癌最好的选择。

徐医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抗癌的经历,抗癌的方法,依旧能够成为后续无数癌友的参照,成为他们抗癌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待癌症,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改善习惯,从而获得最后的成功。

}

近两年,肿瘤新药的进展和获批都呈现井喷状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奇迹的时代,给更多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但上市新药要么首发于国外,要么价格昂贵,中国的患者仅有少数经济条件雄厚的患者选择前往国外接受治疗,大部分患者只能望药兴叹。


好消息是,目前国外上市的以及中国自主研发的几款抗肿瘤新药开始招募国内患者了!这意味着,国内的患者也终于有机会免费用上这些堪称天价的抗癌新疗法!


今天,小易为患友们带来易加医招募平台上在招的最新临床试验汇总,为患友们提供免费加入临床试验的机会,希望给正在寻求新药治疗的患友带来帮助!

了解试验入组及排除标准

1、(化疗联合靶向联合免疫)

2、(双免疫联合化疗)

2、(CAR-T细胞治疗)

3、(电场治疗联合化疗)

3、(TIL细胞治疗)

1、(免疫联合靶向联合化疗)

2、(免疫联合靶向联合化疗)

3、(CAR-T细胞治疗)

1、(靶向联合免疫联合化疗)

2、(靶向联合放化疗)

3、(免疫联合tigit单抗)

1、(TIL细胞治疗)

1、(TIL细胞治疗)

4、TIL细胞治疗

2、(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

6、(CAR-T细胞治疗)

1、(CAR-T细胞治疗)

9、(SHP2抑制剂联合免疫)

}

近两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这两大类新型抗肿瘤疗法,可谓风头正盛、后劲十足,已经多次改变临床实践,成为目前多癌种的主流治疗方案。临床上,也有很多患者问,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谁更好?我该选哪个呢?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谁更厉害?

要想了解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两类药物谁更厉害,我们首先从以下三方面对比一下。

靶向治疗与传统化疗相同,目的都是尽可能杀伤癌细胞。区别在于,靶向药物是“定向爆破”,针对的是癌细胞上特定的靶点,例如某个特有的基因突变。比起化疗的无差别杀伤,靶向药物理论上只打击癌细胞,而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显著伤害。

目前,大部分靶向药物的使用原则越来越清楚,打击目标也更加精准,一般就是携带某种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例如有EGFR敏感突变的肺癌,使用EGFR靶向药物,多数会有效。有ALK突变的肺癌,用ALK靶向药,效果也很好。

免疫治疗则与以往抗肿瘤药作用机理截然不同。它的作用对象不是癌细胞,而是免疫细胞。这类药物自己不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激活针对癌细胞的免疫系统,然后让大量免疫细胞活跃起来,成为真正的抗癌武器。目前的PD1 抑制剂,PD-L1抑制剂,或CTLA4 抑制剂都是如此。

对于免疫药物,预测疗效还很难,使用还相对“不精准”。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可能是目前最热的领域之一,希望能尽早有突破,让免疫疗法也进入“精准医疗”行列。

由此看来,如果说化疗是无差别杀戮机器,靶向治疗就是精准定向的特种部队,而免疫药物是给特种部队进行动员培训的政委。

由于靶向药物针对性杀死癌细胞,因此往往起效较快。几个星期,甚至几天,就会发现肿瘤缩小。临床上甚至有卧床不起的晚期患者,服药几天后下床走路,复查转移灶全消的神奇效果。如果用在相应适应证患者身上,靶向治疗可以说有效率高、起效快,能迅速缓解肿瘤带来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但是,耐药性是靶向治疗一大难关,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进化,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几乎无一例外会出现抗药性,需要换药,长期存活或治愈的患者有,但是很少。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间接杀死癌细胞,因此,起效要慢得多,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起效的时间通常在3个月左右,因此建议患者每8~10周复查一次肿瘤部位的CT或MRI,对比以往的结果判断肿瘤大小进展情况,从而判断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另一个问题是有效率不高,仅在10%~20%,这就意味着有些肿瘤对于免疫治疗药物一开始就没有响应,不过虽然免疫治疗起效较慢,但是一旦起效,持续时间比较长,对于部分患者,会长期受益,一小部分可以长期存活,甚至被治愈。例如,使用CTLA4 抑制剂的黑色素瘤患者,一旦活过3 年,80% 都能活过10 年,甚至临床治愈!这是大家热衷于免疫疗法的主要原因。

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免疫治疗可以让一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得到显著延长。2019年的ASCO官方新闻稿曾指出,在免疫疗法问世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仅为5.5%。而在免疫疗法的治疗下,患者的总生存率可以达到18%,可所谓是历史性的突破

从起效速度和时长来看,两者各有千秋。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不过由于作用机制不同,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不良反应也很不一样。

靶向药物针对的是对癌细胞生长不可或缺的命脉。通过抑制这些命脉达到“饿死”癌细胞的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药物也会“饿死”一些正常细胞,产生副作用,这点和化疗有点相似。比如肺癌EGFR 靶向药物,也会对表皮细胞有副作用,所以患者使用后会有明显的皮疹。

免疫药物功能是激活免疫细胞,来对抗癌细胞。它的副作用就是免疫细胞激活后,除了攻击癌细胞,也会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这会产生暂时的“自免疫疾病”,严重的话也是可能致命的。

目前使用的PD-1单抗、CTLA-4 单抗等免疫药物,代表性的副作用就是免疫系统活跃导致的皮疹、肠炎、腹泻、肝损伤等,它们的临床特征和化疗或靶向疗法的副作用截然不同,治疗这类副作用需要的药物也不同。 

由此可见,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没有绝对谁强谁弱,而是不同的药适合不同的患者,再好的药也不会对100% 患者有效。

对于这两种抗癌治疗,花费较高,一旦用错药还会耽误治疗,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应。那么,究竟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呢?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如何选择?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如何选择?

靶向治疗的适应人群主要为基因检测后有特定突变的人群,因此,靶向治疗患者在进行靶向治疗前需要做一下基因检测,如肺癌患者做EGFR、ALK、ROS1等检测,如果有基因突变,可以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

  • 胃癌常见检测靶点:HER2、NTRK

  • 肝癌常见检测靶点:无(多激酶抑制剂不需要检测,可直接用)

靶向治疗也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做基因检测,无需做基因检测的药物一般为抗血管生成药物,例如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等。

对于免疫治疗来说,虽然免疫治疗没有靶向治疗那么精准打击,但是也不是谁都能用的。从目前来看,对于免疫治疗有效的人群,如下的特点

  1. PD-L1表达高,PD-L1表达>1%即可用,这种情况一般是联合化疗药使用;PD-L1表达>50%疗效更好,单独用药即可,也可以承受最小的副作用;

  2. 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MB高,治疗效果更好好,但是不同的癌种TMB的分界值不同,要按照基因检测报告执行;(62%的高度TMB患者在免疫治疗一年后仍存活,而在低TMB患者中此存活率只有20%。)

  3.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即MSI-H,免疫治疗效果较好,适用于所有实体瘤的后线治疗;

  4. 肿瘤组织中有大量免疫细胞浸润,也就是所谓的TIL高;

  5. 患者肿瘤体积较小、年龄较轻、身体一般情况较好等。

因此,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一定要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选择,在如今多种治疗

手段的配合下,恶性肿瘤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疗、可期待的疾病。相

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新方法问世并进一

步增加抗癌的效率,通过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大家也会越来越有信心和享受

PS. 如果你正在寻找新药临床项目,欢迎扫码添加微信咨询,帮你少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钱,也欢迎转发给身边其他病友~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肺癌靶向药哪个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