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适合艾灸养脾胃祛寒湿吗?艾灸养脾胃袪寒湿气应该灸哪里?

现在不少的朋友对三伏灸有着很深的误解,比如以为三伏灸是一种特殊的灸法,有着不同于其他时期灸法的艾灸样式,或者认为三伏灸有固定的艾灸穴位,或者认为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个阶段需要艾灸不同的穴位。以上几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三伏灸只是在三伏天这个特殊时间段内进行的艾灸,只和时间有关系,和灸法样式、穴位没有特殊的对应关系。

进行三伏灸的时候,采用什么样的艾灸样式或者艾灸哪些穴位,取决于被灸者的具体身体情况。这里简要介绍一些问题的常见配穴,以及适合的艾灸方法。

罗列了几种常见体质(证型)的配穴方法,每种问题挑选一到两个穴位即可,不必都用,灸法的精髓本身就是取穴少而精。

1.补气穴(气虚体质):气海、气海俞、中脘、关元、足三里、神道等,可以采用灸盒灸,或者手工悬灸。

2.理气穴(气郁体质):膻中、内关、太冲、行间、大陵、阳陵泉等,适合手工悬灸。

3.补血穴(血虚体质):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足三里等,适合手工悬灸。

4.扶阳散寒穴(阳虚体质):命门、肾俞、关元、气海、大椎穴、神阙等,可以采用灸盒灸,或者手工悬灸。体寒比较重的,可以采用背部长蛇灸。

5.祛湿穴位(痰湿体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曲池等,可以手工悬灸,如果寒湿明显,可以采用灸盒艾灸。

1.艾灸的频率,没有那么固定。毕竟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总体上只要没有口干、口渴、嗓子干痒疼等上火的症状或者没有出现灸后更加乏力的情况就可以连续灸,明显寒湿体质的人可以多灸几次。

2. 首先必须正确的对待三伏灸。艾灸先生认为:艾灸一年四年都可以灸,只要对症,都有很好的效果,不能盲目臆断三伏灸最好、天越热越适合艾灸。日本灸架八隅景山曾说过,施灸不为寒暑限,确实为真知灼见。但某些问题在三伏天施灸效果可能较其他季节较为好一些,也需要承认三伏灸的特殊性。

3.三伏天施灸前后,注意适当喝水(喝温水,不要喝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饮料),及时补充水分,毕竟天气炎热,不艾灸尚且容易出汗,一灸更容易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伤津耗气,影响艾灸效果。

4、艾灸的环境不可以开空调,避免灸的时候打开毛孔,寒湿之邪直接侵入人体。灸后半个小时后等毛孔恢复正常状态再洗澡或者开空调。

5、发汗要有度,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大量发汗,不是艾灸出汗越多越好。对于寒湿重又没有明显气血虚的人,可以适当多发汗,但若是气血虚弱或者有明显热盛津亏的人,就不适合大量发汗了。就灸具而言,气血虚亏虚的,就不适合用艾灸床或者整个背部长蛇灸来发汗。

6.女性经期如果痛经,可以艾灸来缓解。如果没有紧要问题,可以经期不用艾灸,当然对于明显宫寒、经量不大的女性,也是可以经期艾灸的,注意把握灸量尽量不要太大。

7.艾灸时间中午可以,如果中午没有时间,也可以其他时间,晚上也可以,不太晚就行。现在很多人过度强调中午艾灸最好,这个观点也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人,晚上艾灸了影响睡眠,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避免晚上艾灸吧。如果排除了不适宜艾灸的情况,这类人可能是经络不畅,不能及时吸收艾热所致,可以在灸前刮痧,灸后按按太冲、掐掐耳尖试试。很多人晚上灸了,夜里睡眠反而好。

}

大暑时节正值长夏,中医认为,长夏属土,而脾也属土,与脾相应,因此长夏最宜养脾。而湿则是长夏的主气,此时阳热至盛,潮湿充斥,可以说是一年之中湿气最重的时节,而人体脾脏有运化水谷之功能,一旦受到湿邪的侵袭,对人的身...

  大暑时节正值长夏,中医认为,长夏属土,而脾也属土,与脾相应,因此长夏最宜养脾。而湿则是长夏的主气,此时阳热至盛,潮湿充斥,可以说是一年之中湿气最重的时节,而人体脾脏有运化水谷之功能,一旦受到湿邪的侵袭,对人的身体健康将产生不小的影响。中医养生家指出,大暑时节可以艾灸人体脾俞穴,以达健脾袪湿之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进行介绍。

  人体内湿气重,在上则头重如裹;在中则胸脘胀满、胃纳不香;在经络则周身困重,四肢、关节酸痛沉重。脾的特性之一就是喜燥恶湿,故湿邪易伤脾胃。因此,长夏保健,当先健脾以袪湿,可选择艾灸脾俞穴。

  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效,治疗脾失健运、胃气失和所致的腹胀、纳呆、呕吐、泄泻、黄疸等病症。

  同时,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将身体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泄出体外,令湿浊消散,诸症解除。

  此外,中医认为,脾有统血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裹血,温五脏”的作用,治疗脾气虚弱,统摄失常所致的出血症,如尿血、崩漏、紫癜等。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脾俞穴是治疗消化系统和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有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贫血等症。

  大暑脾俞穴理疗方法
  患者全身放松,坐位或卧位。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灸治2—3次。

  患者取舒适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上文为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

神奇中医药中的宝贵财富,

艾灸是一种理疗手法,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于中药而言,艾灸疗法是一个完美的补充,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灸之。艾灸能够提升中气、补充气血、袪邪外出、温补脏腑。古人也因此对艾灸有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关注艾嘉仁,健康不迷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灸如何去湿气寒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