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导读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在经历巨大变化,人类和平与世界稳定面临巨大挑战;全球各行各业也面临巨大变革。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正确的转型方向,形成正确的转型战略,对每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对大企业而言,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关键,对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初创公司而言,往往就是事关生死的核心。

2月20日,在吉利迎来创业35年周年之际,李书福敞开心扉,与员工进行主题为《实事求是,守正出奇》的线上线下分享和交流。

 交流中,李书福分享了他对后疫情时代世界政治格局和全球化的看法以及新商业的认识。同时,就企业如何在新赛道中实现引领发展、为用户创造价值,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洞见。

洞见一:人类和平与世界稳定面临巨大挑战。

世界好像一座斜拉桥,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牵制、相互推拉、相互对立、相互组合,形成了矛盾的整体。大家都在相互寻找战略平衡,共同维护彼此关切,尽力保证世界和平稳定。

这种矛盾的平衡构成了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明天的基础,我称之为“斜拉桥”。

如何保证斜拉桥的长期稳定,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如果大家信息对称,沟通到位,“桥梁结构”不受严重破坏,相互照顾彼此关切,那么人类社会和平事业的力量就会大发展。反之,世界就会失去平衡,“斜拉桥”可能瞬间垮塌,世界格局将会因此发生巨大改变。

 今天的世界正处于和平与战争的十字路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继续推进世界和平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与四十年前相比,今天的世界和平指数大幅度下降,大国冲突暗流涌动,主导权争夺不断加剧,和平环境出现明显恶化,各国之间相互信任程度不如从前。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军备竞赛正在加速,可能发生的战场重心正在向亚太转移。

    虽然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贸易战、科技战、人才战、价值战等等各种摩擦不断叠加,但爆发全面战争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形成,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洞见二: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有利于世界和平,为中国争取发展机遇期提供稳定性框架。

1.正视历史,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照顾彼此关切。

中国变化太快,人们心理难以接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均GDP从155美元到2020年突破1万美元;中国GDP总值占全球比重从1.75%到2020年的17%;中美GDP差距从15.7倍到2020年的1.4倍,中国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层面,同时还体现在其它方面,比如高铁、高速公路、通讯、教育、国防科技等领域。

       中国人从缺衣少食到丰衣足食;从闭关锁国到开放自信,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到2020年的3.22万亿美元,从曾经被人贬为“东亚病夫”到奥运冠军大国等等,许多人不知所措,有些人难以接受,导致心态失衡,这样的巨大心里落差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过来,这是引发各种矛盾与冲突的最直接因素。

有一位西方的朋友告诉我,西方世界说中国不遵守贸易规则,不尊重知识产权,一个最直接的理由是:“中国的发展速度为什么会这么快?原因是什么?来自现在中国官方的解释他们不完全认同。

他们说,如果中国也遵守贸易规则,也尊重知识产权,就不可能比西方的发展速度更快,中国人虽然聪明勤劳,但西方人也一样聪明勤劳,为什么中国的发展速度比西方快呢?”他们的核心逻辑就是中国不讲规矩,走了捷径,抄了近路。

      相比这几十年中国而言,西方发达经济体确实没有持续当年的优越性,人们生活水平也没有明显提高,相当一部分人日子过得不容易。经济总量没有相应提升,制造业转移非常严重,发展后劲面临挑战。

说实话,这一轮全球化对西方经济体而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中国的效果超越了预期。因此,他们感到失望,这是客观事实,也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我们应该认同这个事实并表示理解。

 2.坦诚面对,主动出牌,为各利益相关方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由于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中国企业融入西方世界的难度不断加大,以低成本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面临空前挑战,中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为了保证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做强做大国内经济是一个重要选项,与此同时,继续保持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友好互动,继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实现部分产能转移,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份额,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引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英明之处在于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对外市场依赖,尽最大可能地促进贸易平衡,尽最大可能地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中国商机,客观上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产生积极影响。

不言而喻,中国也会因此而更好地发展。当然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充满挑战,国内经济大循环,也不会一帆风顺,如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创新软环境竞争力,如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做大国内经济总量,真正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所有这一切都是大课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洞见三:科技自由探索,产业跨界融合,为人类梦想提供更广阔空间,成就无限可能。

 科技自由与产业跨界是开创人类商业梦想的又一个催化剂,今天我们面对的是科技无限畅想,产业自由跨界,商业灵活变革的伟大时代,充满梦想的神奇明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创造,我们必须跨越行业边界,探索科技自由,打开脑洞心门,开放无穷想象,挖掘一切可能,成就商业梦想。

 成功就在梦想的旁边,没有梦想永远不可能有成功,仅仅有梦想而又没有为此而努力奋斗也很难有成功的到来。企业生死沉浮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天时地利人和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外部因素。

过去几十年,有不少企业靠运气成功,买几套房子就能获利,买一片土地就能升值,只要胆大敢融资、敢投入就能成功,因为那是短缺经济时代,加上人口红利,中国经济一路奔腾,像潮起潮涌,海平面自动向上提升,任何人只要在大海游泳都会自动被海水高高举起,有投入就有产出,有产品就有市场,在那个年代,用这种方法参与竞争,傻子也能成功。

       这一次全球疫情期间,也有不少企业因为世界各国大量印钞,资本急于寻求短期回报,资本市场成了资本空转套利的直通车,资本根本没有经过产业消化而直接空转,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功能配置。出现这些荒谬的现象,是全球疫情期间的又一个奇观。有些企业估值飙升,大量融资,这也是天时。

 但是完全靠运气而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随时了解行业变化,及时研究应对方案,更快适应趋势规律,不断修正发展战略,始终不忘打基础、练内功,才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

       面对科技自由、产业跨界、不对称竞争冲击,常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非常规竞争变化,由于外部环境突变导致企业既定战略失效,管理层惊慌失措,应对无序,产品滞销,新的战略没有形成,青黄不接,出现现金流断裂,企业运转顿时失速,戛然而止,轰然倒塌。

 多少所谓的首富从天着地,高位解体,走下神坛,接下去还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企业破产倒闭,一个又一个的行业无情消失这既是历史的变迁,天时的变化,也是传统经济走向新型经济过渡阶段的一种必然反应,是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反应,这是企业比拼追赶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伍企业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竞争不同情弱者,市场不相信眼泪消费者追求的是产品及消费体验,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切目标就是研发更贴近市场的产品,更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只有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优秀的消费体验,企业才有光明的前途。

        有倒下就有崛起,有失败就有成功,有挑战就有机遇,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正确的转型方向,形成正确的转型战略,不断取得市场份额,不断占领市场制高点?如何实现引领发展?这既是战略问题,也是现实竞争力问题。

      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战略决定方向,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斗志,只要做好战略布局,执行到位,必将产生强大协同竞争力。

}

  纵观人类历史所经历的重大公共事件,往往在直接冲击生理健康的同时,也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英国霍乱催生了富有弹性的国家干预卫生体制,并使得卫生防护及环境保护习惯化;改变世界的西班牙大流感,促成了全球性的卫生合作,极大提升了流行病学地位及知识储备;结核病的肆虐推动了建筑现代运动中对大窗户、阳光、露台的偏好;非典则对数字移动技术和襁褓中的电子商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助力。新型冠状病毒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落下帷幕尚不明确,但我们仍期待洞察和预见它可能带来的未来变化。

  我们之所以要来探究后疫情时代的人们可能的行为趋势变化,是因为通常行为的变化都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

TTM),人的行为变化可分为6个不同的阶段,即无打算阶段、打算转变阶段、转变准备阶段、行为转变阶段、行为维持阶段和回复原态。而疫情下推动的行为变化模式,因其突发性与强制性,直接进入了行动期,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这种环境对于创新商业模式尤为宝贵,可以让新产品新服务有突破习惯传统行为的机遇,以全新体验形成新的市场机会。同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交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个体、个体的行为及行为所处的环境之间会有不断进行的、持续的相互作用。这使得创新产品与服务在一个疫情强制环境下,快速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以实现高效的提升。因此,在这一阶段产生的消费行为模式变化趋势,即使只是萌芽,都会对未来商业发展具有启发。

  附图1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本次研究分为四个阶段,首先零点有数的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的案头研究发现疫情爆发以来一些新的行为模式或因疫情快速成长的行为模式案例,并总结提炼成为若干行为趋势方向假说;继而研究团队将这些假说与近百位营销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探讨,这些营销专业人士覆盖互联网、金融、零售、社区商业、地产、汽车、健康、文娱、咨询等多个行业,进一步从政策、经济、人口、社会心态、行为倾向等视角进行深化、补充、求证;浓缩后的行为趋势假说,通过专业的消费者研究专家转化成为若干具体的消费行为描述,再通过零点有数的交互系统“答对”对18-50岁的受访者进行线上数据采集,对消费行为描述的强度进行量化分析。

  附图2 零点有数研究方法及途径

  通过多阶段、多维度的聚合洞察,零点有数研究团队观测到4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根据多维尺度,具体表现分布及内容关联度,最终将这40个行为表现聚合为7组不同消费需求与心理指向的核心趋势

  附图3 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行为七大趋势

}

  进入后疫情时代,食品行业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广大企业应该如何积极拥抱变革,共创食品产业的春天?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以“后疫情时代对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为主题,通过“沃尔玛食品安全新动向系列讲座”平台,与近600位行业人士在线进行了“云交流”。

  在讲座中,罗云波教授对“疫情期间食品消费特点”、“疫情对生产企业的主要影响”、“食品行业的机遇与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帮助广大食品从业人士更加清晰、理性地看待本次疫情及其对食品行业的影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云端采访”针对罗云波的讲课内容进行整理,做了本期报道。

  疫情期间全民“宅家” 食品消费更加理性

  疫情期间,全民变身“宅家族”。在此情况下,我国的食品消费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罗云波表示,在居家隔离中,方便食品、速度食品成为“备战”口粮的首选。根据ECdataway的数据显示,从1月14日到2月20日一个月中,速冻食品的销量暴涨。天猫平台数据显示,方便面总销量同比增长57%,水饺馄饨类增长78%,即食火锅增长144%,肉制品增长264%。

  同时,出于提升免疫力、预防病毒侵害的考虑,保健食品的销售在这一时期内业呈上升走势。此外,在优质的食用农产品如净菜等、休闲食品等销售大幅增加的同时,餐饮行业、白酒、调味品等销售遭遇“滑铁卢”。

  罗云波指出,从以上消费特点可以看出,在疫情期间,提高免疫力的药食同源和保健食品重回大众视野。“未来,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将得到大家的正确认识,因为这类食品是能够对自己健康带来帮助的一类食品。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机会,保健食品可以迎来春天。”同时他也指出,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消费观念出现转变,口感导向让位于健康导向。“以前我们觉得好吃就买,现在首先想到的是健康。”罗云波说,“同时,价格导向让位于质量导向,消费者更愿意为价格高一点但品质好的食品买单,在食物的购买上更加科学理性。”

  近九成食品企业受影响 将迎来行业洗牌

  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当前,全球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各行各业的供应商、市场、消费等都受到世界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疫情全球化蔓延,不少行业发展的利好因素不复存在。以食品行业为例,美国《食品安全》杂志近期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暴发如何影响食品加工企业”的调查。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食品企业中,“影响不是很大”的占11%,“有一定影响”的占37%,“影响非常大”的占52%。总体来看,从“有一定影响”到“影响非常大”的占到89%之多。

  具体看来,罗云波指出,受疫情影响,物流企业复工相对容易,而生产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将面临原材料、劳动力短缺等因素的制约。但从光明的一面来看,当前的消费趋势恰巧顺应了部分企业“去库存”、“去杠杆”的需求。“企业需要思考,未来在经营中需要怎样减少负债,丢掉包袱。疫情对消费导向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也给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些方向和启示。”罗云波说。

  在他看来,疫情过后,食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总体来讲,疫情会加剧食品行业的内部分化,拥有充足现金流,能够撑一年两年的、有实力的企业,在复工速度、稳定市场和吸引人才方面肯定是有优势的。”罗云波特别指出,餐饮行业将迎来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同时,方便食品、速度食品的企业将迎来“开门红”,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特殊食品和保健食品将会成为食品行业新的增长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增加。

  后疫情时代:抓住机遇 迎头而上

  后疫情时代,食品行业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食品行业的发展,要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来思考。”罗云波认为。他指出,根据疫情后民众的消费习惯、需求、市场等种种因素可以看出,未来食品行业迎来的机会将远远大于挑战。

  2020年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第一个时间节点。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关于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光明的前景。对此,罗云波认为,在当下的特殊节点上,这些政策的“加持”将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实现的条件。同时,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断强化和食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也将倒逼企业不断进行转型和升级。

  在罗云波看来,在诸多发展机遇中,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农产品市场正在发生变革,强化我们把农产品往商品化、现代农业、现代商品方向去发展。”他认为,未来优质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青睐。

  在这次疫情中,电商、物流、5G等领域IT技术优势强势凸显,不仅催生了消费者们新的消费习惯,也逐渐倒逼传统企业、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相信那些智能化程度高、互联网加持的企业是更能够赢得市场的。未来食品企业会对新技术更加敏感,对市场需求更加敏感。”罗云波认为。

  此外,他也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在食品行业的推广,行业用人向“少而精”的方向转变,用人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中高端人才就业,行业人员整体素质将有所提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冲动消费的心理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