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吗?

我的父亲,今年73岁,从2003年开始诊断出得帕金森,到今年已经14年了。

从英挺的帅大叔,到如今瘦的只剩一把骨头的佝偻老人,无论是对于他自己也好,对家人也好,这十多年的艰辛,沉重和无奈,只有自家人才能体会。

老爷子得帕金森的头几年,还算是正常的,只要按时服药(美多芭和息宁,还有一些补脑的保健品),加上毕竟还不是岁数很大,所以生活还能自理,甚至还能帮着我妈去菜地里种点菜。

但随着病情加深,他四肢愈发僵硬,震颤越来越严重,即便吃药加量,药效的时间越来越短,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从08年起,他的消瘦程度越来越明显了。

父亲在性格和心态方面,自己本身就不是开朗的人,心事较多。再加上09——10年我的小姑、叔叔的因病早逝,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一下子就衰老很多,精神更萎靡和偏执,从此,就很难在他脸上看到笑容。

到2011年的时候,身高175的他已经枯槁到只剩90多斤,整个人浑身震颤剧烈,甚至连嘴和舌头,也是一直在抖动。家人都清楚,按照这个情况下去,也许用不了一年半载,他就会离开我们....

幸好,二姐夫在无意里听说北京的天坛医院(中国最好的脑神经医院)可以动手术,能够有效的缓解帕金森的症状。于是,通过一番努力和准备后,终于在10月份在该医院做了手术,在脑袋里植入了一对进口的脑起搏器(DBS)。整个手术花费了将近30万,值得庆幸的事,手术很成功,父亲的全身震颤终于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术后父亲的体重逐渐恢复,加上心情变好,虽然还是很瘦,重新长到110斤还是有的。

但生活的确就是那么的不公平,磨难往往不会停歇。

就像楼上有的朋友和医生说的,帕金森本身不是很危险,危险的是身体机能的严重衰退,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带来的其他并发症。父亲本来前列腺就不太好,到13年的时候,已经严重到不能正常小便,每天就是频繁的出入卫生间,夜间也是如此。而每次小便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在吃了几次药没有太大效果后,他又在年底做了膀胱造瘘手术,成为了“”挂袋人“”......更是嘲笑的是,后来他的前列腺居然好了很多,但因为已经尿失禁,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他必须经常带成人尿布,否则,每天给他换裤子都换不过来....

帕金森所带来的肌肉萎缩,也让他的声道,食道,吞咽功能严重退化。从12年开始,他说话已经不清楚了,到14年的时候,因为牙齿已经掉光,基本上说的话已经没有人能听懂,大部分只能靠去猜。而在吃的方面,只能是流食、粥、肉糜类等流质半流质食物。

到2014年10月的时候,因为长期服用的帕金森药物,对食欲,胃等影响极大,父亲在一段时间已经吃不下任何东西,整个人又剧烈的瘦到了70多斤,那是真正的皮包骨.....家里甚至已经做好了后事的准备。

还好,转机又出现了。我们打听到沈阳金秋医院有个专家对帕金森症的调理很有一套,于是又通过关系进了这个医院,住了半个月进行治疗。效果相当不错,回来后父亲的食欲和饭量大增,没到半年时间,居然长到了120斤。

2015年春天,我那多事的父亲,趁我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跑出了家去市场(他在服用药物后1、2个小时内,还是可以缓慢走路的),结果在回来的时候,因为药力失效,行动僵硬的他摔倒在离住宅楼附近,额头正好磕在一个铁门上,鲜血直流......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的家,反正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赶到他家时候,看见从他家的楼梯口一直到2楼,到进门,都是满地的鲜血,触目惊心......

细节就不再多说了,幸运的是,到了医院紧急处理,检查完后,老头没有大碍,只是脑门上缝了20多针,住了半个月院.....其实我一直都很诧异,老爷子流那么多血,后来检查血压什么的,都很正常,居然没有输血。

2016年10月,父亲安装了5年的脑起搏器电池,终于耗尽了。于是,又联系的北京医院,花了10万,换了新电池......

在父亲得病这么多年的日子里,我感悟很多。

首先,得了帕金森这样病的家庭,经济条件一定要尚可,否则根本无法维持下去。无论是吃的药,还是手术费等,都是很昂贵的。幸好我父亲的单位(虽然已经退休了),隶属中石油,效益尚可,能报销一部分。还有,我们姐弟几个家里条件也还不错,能够分担起平时的那些支出。

其次,要有人精心的进行伺候。得了这样的病,受苦的不仅仅是患者本人,家庭的其他人也一样特别的累和煎熬。我不得不说我的母亲,真的是天下最伟大的妈妈,要不是她的精心伺候,也许我的父亲早就不在人世了,这点,连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连称了不起的。包括我,因为要照顾两个老人,一直呆在这个小城市,错过了一些升职和发展的机会。但我没感觉什么后悔的。

有一次,父母要去北京复检,我因为工作忙,实在不能陪他们去(还好大姐家在北京,可以接他们),我就把她们送到了车站。在车站门口,我站在落地玻璃前往里望,看着老两口互相搀扶,步履蹒跚的苍老身影,我的眼里就一下子流了出来。

把车开到一个路边,我忍不住嚎啕大哭。

心里百感交集,心酸,无奈,压抑,我能怎么办啊!

天地为炉,谁不是在苦苦煎熬。没有人能活的是那么容易的。

在很多很多地方,我知道总有一些人比你承受着更多的痛苦。

生活如山,我们不得不负重前行。

——————————————分割线————————————

2018年的1月8日,我父亲因为在吃饭的时候,食物呛入气管,他已经没有力气咳出,我母亲惊慌失措下,先给我打的电话~~待我5分钟后赶到家,赶紧打120~~待120十分钟后到达后,再抢救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父亲去世前三、四个月,状态已经很差很差了,饭量变小,喂他什么都不爱多吃,吃的时候,由于吞咽功能的进一步退化,呛的也更厉害。本来就很瘦的他,变得更瘦骨伶仃。原先吃完药还能在家走路,这几个月走路很费劲,总是摔跤,甚至坐在沙发和凳子上,也会滑落到地上。最后一个月,已经彻底不能走路,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床上躺着,或者在沙发上坐着,也不爱看电视了。精神状态也很差,已经出现失智的情况了,经常现实和幻想里分不清,然后做出一些可笑又可气的事情,比如把引尿袋剪破,然后尿撒的满地满床都是~

我和母亲也私下里讨论过,他的状态,我们都清楚,也许今年很难熬过去了~

或许是父亲自己也感觉到身体情况的恶化,所以临过元旦前,把自己的私房钱(也不算私房钱,他自己有一张10多万的存折,和部分现金,平时都很谨慎的保存着,锁在写字桌的抽屉里,每天状态好的时候都会打开来看看,查查,打发时间,但坚决不让我们碰)交给了母亲。

去世前三天,母亲告诉我,每到傍晚,父亲总想要出门,可那时候他根本已经走不了路,但怎么劝也没有用,甚至有一天母亲哭着给我打电话,让我劝他,等我赶到的时候,老头居然坐在楼梯上,一点一点的往下挪。他看我来了,而且很不高兴的样子,才不情愿让我搀回家。

回到屋里,我问他是不是想出去转转,我可以开车带你转一圈,但他摇摇头。母亲问他,是不是想回家?他只是愣愣的发呆,没有任何回应。

或许,老人真的是预感到自己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所以,才想“回家”吧,而这个家,应该是上海老家。

其实对于父亲来讲,也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遗憾了,因为去年五一的时候,我和我母亲,带着他已经回过一次家乡,在那里住了近二十天。那二十天,应该是这些年来,他最为开心的日子。

愿父亲在那个世界安好!

}

(采访)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出汗异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和特点?

帕金森病的出汗异常,多数跟药物治疗有关系,所谓剂末现象就是疗效接不上的现象。而且可以预测它什么时候发生,称之为剂末现象,剂量没了,叫剂末。

出汗的剂末现象,是在药物效果过去以后容易出汗。有的患者一天要换四次衣服,吃四顿药,一到药效过去了,全身大汗、浑身湿透,马上就要换掉。

通过一些长效药物,能够延长多巴胺能的效果,使得剂末现象尽量不出现,就可以改善出汗异常。

也有的患者,是由于自我神经的失调,本身的病变造成,跟是否剂末没有关系。这个时候处理起来会困难一点。有时候也会给予B族维生素治疗,B族维生素对出汗异常也能改善一点,大部分患者,通过这个都能够获得改善。

}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抑郁该怎么办呢?帕金森这种疾病的出现,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打击,因为这种疾病会导致大家的行动出现不便,这样的话,会让患者的心理压力非常的大,时间久了,就很容易让患者出现抑郁的情绪。那么,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抑郁该怎么办呢?

1、多与患者沟通。患者会因为自己的病情,产生消极、悲观,不愿说话,家属应注意多与患者聊天,耐心听取。

2、多鼓励患者外出活动。帕金森的患者不能自由活动,很多患者不愿外出活动,会加重抑郁,家人应多陪伴患者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了解一些外界事物。

3、帮助患者寻找一些病友。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起到相互鼓励的作用,同时也使得患者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增加治疗的信心。

帕金森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可总结为两个原因。一是脑神经的损伤,影响到患者的思想和判断能力。二是患病后,以前熟悉的工作不能进行,难免产生焦虑、抑郁。患者的表现是心神不定、小动作增加。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抑郁的方法。

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抑郁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了。其实,如果想让帕金森病患者远离抑郁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关心患者,不要让他们有孤独的感觉,他们的内心本身就比较脆弱了,大家就不要再给他们压力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区分焦虑症和帕金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