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医师承好学吗?我是零基础

中医康复理疗师证书招生简章

根据《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明确要求,要加大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完善健康服务法规标准和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健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健康服务业有序发展。2018年,5月1日起对保健养生行业要求持证上岗,标志着我国对于养生行业提出了高的规定,也标志着我国对保健服务行业关注和重视。有一个康复理疗师书,就少去您考取例如刮痧师证,师证等其它证书的必要,而且持康复理疗师申报的营业执照您的经营范围特别广泛,而开康复理疗店比开普通的店档次要高,收费标准也高,在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您的收费标准和经营项目多了,也就意味着您的利润空间大了!中医康复理疗师的经营范围广泛,康复做的是的延续服务,分为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两块,传统康复包括的范围有:推拿拔罐、刮痧、艾灸、耳穴、正骨、整脊、外敷、浴、火疗、熏蒸、电疗、蜡疗等;现代康复技术包括:视力、肌肉、老年、慢的康复训练。

中医康复理疗证书工种介绍
中医康复理疗师证书样本展示

中医康复理疗师证书优势:

该证书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和网上查询,全国通用。其可作为招聘录用、开店执照申请、能力考核晋升、上岗必备、新形势所需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医康复理疗师证书可以用于开店注册营业执照和医务上岗就业

中医康复理疗培训、学习中医艾灸拔罐刮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先防,防重于治的养生观念深入人心,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大家首先注重的就是身体的,中医养生推拿悄然兴起,健康被注重,无一身轻,是每一个人所希望的,健康事业是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康复学专业是经过社会人才市场调查,根据用人单位的急需而开报的新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对健康的追求也日益迫切。特别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复专业显得尤为重要。该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面广,发展空间大,就业待遇优越、工作环境好。高水平的康复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中医康复理疗师培训内容:中医康复理疗师应系统的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推拿、罐疗技术、刮痧技术、食疗膳、浴熏蒸、耳穴疗法、中医、传统运动疗法以及常见症的康复理疗技术等课程内容。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将学员培养成为能够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熟练运用中医康复理疗方法常见症的中医类康复理疗专业技术人才。

理疗师资格证需要什么照片从事康复理疗服务的队伍只有5000人,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技术人才人数仅为700名,康复理疗师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所以,康复理疗师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复理疗师书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当然是被认可的。康复理疗证是社会上含金量高的从事康复理疗、养生相关产业的从业证书,全国范围能行业认可。“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已明确把康复和预防、基本并列,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医。报考康复理疗证书,对口的专业是康复理疗。其核心课程,包括康复护概论、诊断学基础物理康复学、言语、刮痧疗法、拔罐疗法、反射疗法师、心理疗法、饮食疗法、康复护与理疗学等课程。设置的专业方向,包括:物理、作业、言语、四肢矫形。就业领域,是各级康复理疗机构、康复理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和老年看护机构的康复护技术岗位。

中医康复理疗师证书报名通知如下:

一、招生对象:(满足其一即可报考中医康复理疗师证书)

(1)医疗机构康复科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乡镇卫生康复理疗科专业人员。

(2)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康复理疗机构,养生会所机构。

(3)18一70岁,有志于从事中医康复理疗服务事业或自主创业人员均可参加。

二、申报条件:(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报名)

(1)具有相关以上学历;连续从事中医康复理疗工作1年以上。

(2)具有相关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连续从事相关工作2年以上;

(3)具有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中医推拿正骨机构、康复理疗机构、养生会所机构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

(1)身份正反面复印件1份;

(2)免冠近照2寸蓝底彩色照片各2张;

中医康复理疗教材和课程简介

培训教材统一采用项目主办单位审定并指定专用的《康复理疗职业培训教材》,由中国中医科、北京中医药及厦门首康、教授团队进行现场授课,并给予临床实践训练和指导。

课程包括康复医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外科,神经病学,身体康复,言语治疗,刮痧疗法,拔罐疗法,反射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康复医学和物理疗法。该环境的专业方向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和四边形骨科。在就业领域,它是各级康复理疗机构,康复理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美容中心和老年人护理机构的康复医疗技术岗位。
目前全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医,康复理疗师只有5000多人,大多是从、护理及中医等其他学进修后转过来的。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理疗师人数非常少。康复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康复护事业发展的“瓶颈”。据估计,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这是一个保守估计有上亿人有需求的行业,随着国人对的认识不断深入和老龄化的加剧,它的含金量只会越来越足。长期看来,这是一个有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将会有很多意料之中医和意料之外的收获。

中医康复理疗师报名地区包括

中医康复理疗师证书报名地区包括: 河北,河南,安徽,福建,甘肃,贵州,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青海,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浙江,广东,广西,内蒙古,宁夏,西藏,新疆,贵州,海南,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具体报名条件和相关考试时间,可在线咨询工作人员。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已明确把康复和预防、基本并列,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医。为提高康复理疗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康复理疗从业人员,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社会和谐发展,特开展康复理疗师岗位培训项目。康复理疗师:针对亚健康人群以及中医老年人群,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从事健康服务、预防养生、理疗、康复的人员。中医康复理疗师作用是什么,中医康复理疗是针对亚健康人群进行预防、康复为一体的新型的方案,是以中医推拿,火罐,刮痧,物理疗法等方法,对亚健康康复和慢后期康复起着关键的作用。康复理疗师可操作的项目:推拿,刮痧、拔罐,颈肩腰腿、各类骨关节、正骨、整脊、艾灸、灸、外敷、牵引、体控电疗、磁疗、蜡疗、泥疗、TDP、灸灯、小儿,社区康复,中医风偏瘫等后遗症的康复、各类慢的康复理疗、亚健康,老年慢康复、传统康复技术和现代康复技术等。

中医康复理疗职业技术工种考试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是职业技能鉴定所托管报名机构。的把握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状态、趋势认证考证信息,至上线以来,已结业学员上万人成功申请执照创业开店和上岗就业,学员遍布全国各地。

全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医,康复理疗师只有5000多人,大多是从、护理及中医等其他学进修后转过来的。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理疗师人数非常少。康复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康复护事业发展的“瓶颈”。据估计,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这是一个保守估计有上亿人有需求的行业,随着国人对的认识不断深入和老龄化的加剧,它的含金量只会越来越足。长期看来,这是一个有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将会有很多意料之中医和意料之外的收获。djsdbshd
}

中医思维与名医之路学习心得

这学期因为阴差阳错在选任选的时候,选到了《中医思维与名医之路》这门课,作为一个西医的学生去学习,或许对我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但是因为我本身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感受颇深。

首先介绍了中医学思维,什么是中医思维,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作为一名中医,没有养成中医的思维方式,那就谈不上是真正的中医,只能算是类中医。中医思维模式的核心就是“天人相应”,“取类比象”。将“天人相应”,“取类比象”和中医的基本理论结合起来就是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学者在学习实践中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思维和意识水平的提高。中医要发展好,其重点环节就是每个中医都要建立自己的中医的思维方式,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方法或思维模式取代中医思维。虽然听不懂老师上课的讲的什么阴阳,虚实。也不懂同学在回答老师所说的阳虚,或是散寒止痛。但是我却明白了,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学一门就要精一门,掌握一门的思维模式与学习技巧的重要性。

就如同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是个性化,细致,活络。结合中医的特点,对于每一个病人都有他所独特的病情与独特的处理方法,这就是中医的个性化。虽然西医并不像中医中药方的多变,但是我们在面对病人的时候,同样应该细致独特的对待每一个病人,而不是用统一的药方草草了事,毕竟医生是一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行业。学习要求的就是要融会贯通,能把学到的每一个都能合理的使用和学会相应的思维方式。

而且我们作为现代人去学习前人留下来的东西,从小就学简体字,白话文,操作系统已经和古人的操作系统不同,因此如果想学好中医,需要先更新操作系统。更新这个操作系统,要回到以前的时空中,用古人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相信古人然后去践行,再自己验证。更新操作系统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用古人的思想来解释今人所讲的东西,而不是用今人的思想来解释古人。我认为现代人的知识虽多,但智慧太少,缺少了智慧的知识反而会成为路上的绊脚石,就像古人所讲,执方欲加,为之下工。不明医道,死守方药的不会有太大的除夕,而明医道的人就不再受方的桎梏,信手拈来,万物均可为药,均可为方。但反过来,医道又岂是那么好明的?这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要用这种思维去训练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

中医理论建立在中国文化体系上。中国文化系统中, 易学、阴阳学、五行学、儒学、道学、墨学、甚至兵学都或多或少的成为中医理论的一部分。即使用现代的说法来看待中医理论,中医也包含了生物节律学、社会学、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人体学、哲学等等知识范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学

习传统文化国学体系的东西。 阴阳五行是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总结。中医借用阴阳五行,来描述人体的运行规律和状态。五行不是五种物质,而是五种运行规律。 行:走也。行:人之步趋也。——《说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人们通过五行的生克,来阐述事物间的辩证关系,事物间是对立统一关系。用行阐述事物是普遍运动的。如果说阴阳是对世界二进制的编码,五行就是五进制,它代表了阴阳转换之间的状态。从而避免了非黑即白的绝对。人们从此可以类推世间万物。所以五脏有五行,季节有五行,还有五音,五味,五气等等。这种高度抽象宏观的总结,让我们非常方便的记忆和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所以, 阴阳五行不仅仅存在医学,也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以阴阳金木水火土命名天上的星星.管最近的恒星叫做太阳,管月亮叫做太阴。没太阳叫阴天。管男子叫阳刚之气。管女子叫阴柔之美。阴阳五行是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带着这基因已有数千年, 无时无刻都耳濡目染.不仅如此, 但凡接受中国文化传承的国度,也都无法抛离. 即便是今天, 日韩等国也以七曜为一周的称呼。何谓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理解了阴阳五行,才算是中医理论摸到了门边。这就如同在学习西医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去吸收外界的知识,学会最根本的西医思想,就像学习中医的一定要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一样。

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也介绍了众多的中医大家的成功之路。通过对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李东恒等人事迹的学习,明白就如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也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在学习的路途上,个人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有的老师的指导,离成功就会近一步。纵观历史,每一个伟人的成功,都是因为个人的努力,这几位中医大家是一样的,他们自小就是交友谨慎对自我严格要求的人。一个不能对自我严格要求的人是不能成功的做成大事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应该严格要求自我。而且应具备个人良好的素质,忠诚守信,与人交往应该诚信友好。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停止寻找名师的脚步,老师是任何比我们优秀的人,都能让我们学习到经验和长处的人,遍寻名师是这些中医大家能成功的另一个方面。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医思维与名医之路》 经过本学期学习中医思维与名医之路,我对学习中医更有兴趣,对未来的从医之路抱有极大的信心。中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思维方式。中医的很多东西不是用文字能过表达的,例如脉象,何谓之数脉,何谓沉脉,并非只靠理论便可掌握。读完了中医的课程,并不等于懂得了中医,这仅仅只是半只脚踏进了中医大门。中医很多东西是要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去体会,去领悟的。中医的东西是一种积累,是多代人承上启下的积累。只有深刻认识了中医,才能沿着中医自己的方向去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存在的价值意义,但总得有个基础,有方法。

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古代每一位名医的背后都有一位值得我们去永远怀念的师父。传统学习中医的方法,如师带徒,临床经验、优秀病案的总结都是经过实践考验、符合中医特点的学习中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不可轻言放弃的,也是培养名医的必经之路。中医如果没有了名医,就会失去中医在群众中的影响,就会逐步失去中医的生命力。中医来源于群众,又服务于群众。

现在的我们一直都在提中医现代化,越来越多的人用现代科学试验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这无疑在中医药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取代不了中医自身的发展。中医有其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天人相应、取类比象。比如:看见天寒地冻,大地结冰。想到人体心肾阳虚,手足冰冷,腰背疼痛。然后再想到中医理论:寒性收引,就明白痛痹的治疗原则为什么是散寒止痛,而不是查类风湿因子,查血沉,再想哪位中药具有抗风湿小体的作用。现代中医的科研多以生物或化学因素刺激诱导的病为基础,以不辨证型,似像非像的动物做模型,实际造成中医理论与中药实践想脱离。如我前面所说,是以西医的理论去指导中药的使用,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没有效果的,这样又反过来造成了群众对中医的误解,认为中医无用。现代科学实验的方法,如重复、对照、随机、盲法等原则的本质是追求共性的东西,而人与人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就一个外感风寒造成的感冒而言,因人而异,有人表现出来的感冒时风寒感冒,而有的人却是风热感冒,辩证不同,治法不同,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追求个性化的东西,追求差异性,这是中医赖以发展的基础。

中医与西医的理论指导不同,中医对西医而言是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来看待人和病,那么仍然用研究西医的思维来研究中医,显然有不足之处。中医要发展必须坚持自己的方向,才能保持独特的风格。

古代的名医几乎没有一个是在皇家的御医院里培养出来的,他们个个出身于市井,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学好中医,造福人类,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过。他们成功中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坚定而执着的信仰中医,为了学习某一种手法不惜远赴千里去拜师求技。然而在现代社会里,各种欲望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充斥着,这些存在于物质与精神领域的需求,驱使着我们无止境地追随在它们身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新科技的出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它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浮躁。所以,对中医的坚定与执著在很多人心中被冲淡了,蛰伏于小医院的那份忍耐在与物质利益的竞争中被无情的击败了,对比前人的成功,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加了很多。

正如国际社会所坚持的那样,人类是不能克隆的一样。我认为,名医同样是不能克隆的,而且也是克隆不出来的,因为,人类拥有优越其它低等动物的最基本原因是精神品质。精神品质是无法复制的。很多中国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已被渐渐冲淡,想法和实践是两码事。像我们知道的不耻下问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但现代的人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在一般人眼里,名医和庸医绝对是两回事,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其实,在我看来,名医和庸医也就只是一步之遥。一个名气很大的专家,只要他工作不认真,检查不仔细,考虑不周密,他就会立马出现诊断错误、治疗失当、手术失败。他就会从名医之巅掉到庸医之谷。同样一个无名小卒的医生只要爱学习,肯钻研,认真仔细做好每一件事,他也可以逐步成熟起来。很多名医都是一战成名的,但如果没有以前的努力奋斗,即使给了他这次机会又有什么用呢。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从普通医生到名医需要千百次的锤炼,需要多年的积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要从名医到庸医完全可能是顷刻之间的事。

医圣张仲景说:医本仁术,精术而显德。精湛的医术是一个医生赖以生存的本领,当然仅有这个还不足以,还得时时处处小心谨慎、戒骄戒躁、认真诊疗,善待患者,热情服务。只要我们想从事医疗行业,就没有任何理由放松自己一天,要想不做庸医,就得年年如此、时时如此。

名医之路是遥远的。但对每一位中医医学生而言,名医之路就在每个人自己的脚下,对中医坚定而执著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是成为名医的关键,也是唯一的成功之路。从微观角度看,名医之路,是中医学子未来的发展之路,而从宏观角度上看,名医之路是中医之路,是中医未来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医是复兴这条路上的环节,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发挥他们各自的力量。

——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

我是83年开始接触中医男科的,从开始治疗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到治疗性病等整整28年了。

1988年12月,我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医、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学习班,全国著名男科专家王琦、曹坚、曹兴午、马晓年等教授的讲课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1990年5月,我在北京参加了全国首届中西医男科学术研讨会,我的三篇文章入选(《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男性不育41例的体会》《浅谈前列腺炎与男性不育》《520例男性不育临床分析》)并让我大会发言,我大会发言那天的大会主持人是曹开镛教授。

2007年9月,我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国际中医男科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我的2篇文章入选并确定为大会交流。当时确定28人大会交流。因为时间关系,改为12人大会交流。我是第8个上台的,为了节省时间,我主要讲述了我的临床思路及学习经历。我只用了7分钟时间。当我讲完之后,大会主持人做了小结,并让会议代表为我的经历再一次鼓掌。

28年来,治疗的病人越多,感到难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现在,我保存的男性不育的病历就有9千余份。男科病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病人尽管精心尽力努力治疗了,仍不能如愿,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28年来我除了参加学习班、学术会,还主动拜师学艺。

80年代,我看到的第一篇男科论文是81年5月《中医杂志》发表的陈玉梅用亢痿灵治疗阳痿,当时我非常想找到这位医生,因她的工作单位是保密的,我找不到她。1987年3月,我在深圳参加长白山中医药展览,听有人喊陈玉梅的名字。我立即上前询问,正是我要找的陈玉梅,她发明研制的亢痿灵、生精片已双双获得国家部级甲等科研成果奖,并获得了专利。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宣传她的事迹。她专治男性不育、阳痿。84年在深圳成立了疑难病诊疗所,接诊国内外病人。当时她在国内外名气很大,被人们誉为送子观音。见到了陈玉梅,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想拜她为师学习。她说,她的单位是保密单位,不接待外来学习者,但可以与我保持联系。1987年9月,全国第三届发明奖展览在长春召开。陈玉梅准备带着她的两项发明到长春参展。当我知道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她第一次来长春,我和我的朋友们全程接待了她,帮她制展板,带她旅游,她非常满意,破例答应接收我这个学生,同意我到深圳学习。1988年6月,我到深圳向陈玉梅学习,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阅读她的每一份病历,仔细观察她对病人的接诊。因为她的药是保密的,由几家药厂分别提取后合成加工的。所以我每次都跟随去药厂送药,对每一味药都认真琢磨,就这样对她的治疗方法基本了解了。

湖南沅陵中医男性病医院是84年我国第一所治疗男性病的医院,85年5月首届全国中医男性病学术会在这里召开,它牵动着万千男性病患者的心,也牵动着我的心。当我结束了在深圳的学习后,1988年7月,我专程到了湖南沅陵中医男性病医院,当时我带着单位介绍信,带着湖南中医学院谌宁生教授写给刘明汉院长的信。到了沅陵,正赶上刘明汉院长外出开会。副院长说我们不接待外来学习的。怎么办,怎么办,我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以一个患者的身份住进医院。当护士把我带到病房的时候,周围的病人纷纷议论说:“看,又来了一个住院的,像是从东北来的。”我想说,我哪是什么住院的啊,可几句话又怎么能说清楚。为了病人,我成了“病人”,我用微笑向走廊两边的病人致意。在病房里,我很快就和病人熟悉了,当他们知道了我的经历后,非常敬佩,纷纷向我述说心中的痛苦,向我介绍医院的治疗方法、使用的药品等。在“住院”期间,我有了特殊的收获。后来,住院医生也和我熟悉了,他们被我的求知精神所打动,主动向我介绍医院的治疗情况。当我离开湖南沅陵的时候,十几名患者含泪为我送行,并合影留念。

学习了深圳、湖南的经验,结合多次参加全国、省男科会的收获,集各家之长,在治疗男性不育时,采取了先清肝经湿热(茵陈蒿汤加减)后补肝阴肾阴(以一贯煎加减)及活血化瘀补肾(以陈玉梅的生精片方为主),辅加微量元素锌(济南的锌硒宝)辅加雄激素十一酸睾酮(小剂量雄激素补充治疗可显著改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活动率,提高果糖浓度,从而提高患者配偶的妊娠率)的治疗方法。经9千余例临床统计,有效率达92%,怀孕率在40%以上。治疗的患者已有4000余个正常婴儿降生。许多年青的夫妇抱着孩子来看我,让我给孩子起名字。有的说,“没有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今生今世忘不了您。”

在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方面,陈玉梅以蜈蚣为主药,她研制的亢萎灵非常有名,然而有的人服用后没有效果。87年中医杂志有篇文章对该方(健阳片)给予了否定,我问陈玉梅为什么您在中医杂志上公布的亢萎灵方有人认为效果不佳呢。陈玉梅说,我那是半个方,还有半个方我没有公布,即使这样,很多人讲用蜈蚣治疗阳痿是他发明的。讲到此,陈玉梅很气愤。1993年2月。应陈玉梅大夫的邀请,我到马来西亚。在陈玉梅身边工作了四月。陈玉梅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主(首选蜈蚣水蛭丹参等)治疗阳痿疗效是可靠的。

我按照中医辩证的理论病变方变对症治疗。在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我在学校中医临床教研室工作,主讲中医内科,课余时间接诊病人。因学校房屋紧张,有一段时间,我是在学校走廊接诊病人的。

有一年,省里专家在我市开会。他们听说我治疗不孕不育,特地去看我,他们看了我的病例及治愈病人生下的孩子照片,无一不惊讶。这么简陋的地方和条件,你却能创造出如此惊人的奇迹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是啊,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省内外寻医上门的千百名患者渴望而来,满意而去。也正是门前这条坑洼不平的泥泞小路,由于无数脚印的循环重迭,延伸了我脚下的行医之路。也正是由于患者的信任和专家教授的关怀指导。使我由一个救死扶伤行列中的无名小卒,逐渐成长为一名较有医疗经验颇得群众信赖的人民医生。

1989年11月省卫生厅让每个市推荐两名先进人物到省里试讲。白山市让我和另一名同志去的。在省里我看到许多代表是全国劳模。而且专门有记者帮助写稿,而我的讲稿全靠自己整理,我讲的题目是为了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在省里试讲后,我的经历一下子引起了轰动。有关领导讲没有想到吉林省有这样的人才,并让我参加省卫生系统先进人物报告团。到各地巡讲每到一地演讲。我这还没有走下讲台。后台已有许多人等待我看病。

1994年3月,白山市召开首届科技大会。安排了两个个人代表发言。当我讲完后,一片掌声。市委书记当时说:“没有想到白山有这样的人才。”称我是白山一绝,疑难病克星。

当我走上了中医男科之路,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病人。在我4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从未休息过一天。在80年代90年代完全免费接诊病人的。在那个年代,我每天收到十几封病人来信。不管工作怎样忙。我都及时回信。我每次买邮票都是整版买。许多病人的来信至今我还珍藏。许多病人的治疗经历至今难忘。有个姓张的患者。结婚5年没有孩子。全家一直以为他的妻子有病。公婆的白眼亲属的冷落。妻子连喝了4年苦水。后来经过到医院检查。原来是男方有病。面对喝了4年苦水饱受了委屈的妻子。他绝望了。恩爱的夫妻谁不想得到爱情的结晶。但他们却得不到。多少个夜晚。他们抱头痛哭。多少个黎明他们相对无言。丈夫觉得对不起妻子。流着泪对妻子说:“咱们离婚吧。”当我知道这件事以后。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治好他的病!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好了他的病。一年以后,他的妻子生了个男孩。当这对夫妻双双含泪向我致谢的时候,我的泪水也忍不住了。

20余年前,有个患阳痿的患者来找我。他对我说:“妻子已向法院起诉。如果病治不好就得离婚。大夫,我的病能不能好。我的家能否存在。就全靠您了!”患者把婚姻生活的最后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我想,人是有感情的。人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哪一方面失调都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宁和家庭的幸福。在那个年代,妇女病医院有妇科调治。而男子的性功能障碍却没有专科治疗。甚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古今中外有许多所谓的“祖传秘方”“壮阳良药”但由于病因复杂。对相当一部分病人几乎无效。有多少恩爱的夫妻因此而感情破裂。有多少幸福的家庭因此而不幸解体。又有多少年轻的患者因此而绝望轻生。我认真的分析了这位患者的病情。采取了以治肝为主辅以治肾的方法。半个月后,他高兴地告诉我,妻子已经把起诉撤回了。

医生的最大快乐就是病人治愈。一封封感谢信,一张张经治疗生下的孩子照片是那样的亲切,又是那样的熟悉。每封信每张照片都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都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如今这些可爱的小宝宝们。有的还不满周岁。有的已大学毕业了。他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世界本来是不属于自己的。也许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来到这美好的人间之前,有位医生曾为他们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1989年9月。我首次在吉林省中医学术年会上提出用先清后补法。治疗男性不育。后来我又多次在各级学术会上讲这个观点。1996年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男科新纶》在序言中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2006年3月26日。全国男科疾病诊治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研究生导师,郭军教授在主讲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疾病时首先讲到,在我国长白山脚下有个男性病医生张殿龙他用先清后补的方法治疗男性疾病的思路非常好。当他发现我也在场时,立即高兴地把话筒交给我,让我讲讲自己的经验,使我非常感动。

为了使中医男科有接班人,我在教学中讲中医男科,在临床工作中精心培养新人,我的三个徒弟刘为民、杨洪斌、石庭哲专门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学习,已有十余名医生专程找我学习。送子观音陈玉梅教授的外甥韩楠楠学校毕业后跟我学习了8年,已经成为了较有经验的男科医生。为了防治男性病,我们把科普资料交给病人,让病人掌握前列腺炎的防治,掌握男性不育的禁忌。对那些心理障碍的病人及时心理疏导。

由于男科病的病因复杂,许多病人精心治疗仍不能如愿,这也是我心中最大的痛苦。

我是基层最普通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辛勤的播种总会有收获的。自83年以来,我发表了28篇关于男科病的论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60余个荣誉。2000年10月《先清后补法治疗男性不育症》列为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课题(课题批准编号吉中医药科2000—L37),《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吉林日报》等多家政府报刊发表通讯四十余篇。并于2008年被评为吉林省名中医。2010年又被选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为了更多的男性病患者的欢乐和幸福,永远学习、永远追求。我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制定中医师承与名医工作室计划

制定中医师承与名医工作室计划

为促进我院中医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我院“三名工程”的进程,为促进中医名师学术经验发挥与继承,以推广中医和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中医治疗率为目的,制定中医师承与名医工作室计划如下:

一、名中医工作室的组织结构

1、名中医工作室主任:

2、名中医工作室副主任:

3、名中医工作室秘书:

4、名中医工作室成员:

1、承传工作:采用承师方式,聘请xx.教授分别为xx师傅。邀请教授定期来我院指导临床工作,授艺带徒,并在学徒所在诊室临床应诊,为人民群众提供的最好的中医诊疗服务。

2、规划工作:协助院领导作好医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本院中医药发展计划”,“本院名中医培养的实施方案”、“本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3、宣传工作:协助宣传本院中医特色的工作,到相关单位进行健康讲座和本院周六的健康讲座工作,以提高和扩大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

4、临床工作:“名中医工作室”集中本院的多位专家和省名中医定期在我院门诊相关专科诊室临诊,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讲座,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5、科研工作:名中医工作室计划每年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

三、名中医师承与中医工作室开展计划

1、师徒应诊场所安排:

邀请师傅来院应诊方式包括专科门诊座诊和住院部特殊病例会诊。

⑴组织人:由所跟徒弟负责,收集需要会诊的病人信息,报医务科备案。⑵陪同人:所跟徒弟、所属科室主任、主管医师负责,其他相关人员。⑶会诊记录:由主管医师负责。

⑷会诊费:按500元/人收取后给付专家教授,作为会诊劳务费。

2、专家座诊时间安排:

为了充分发挥师傅们在传承中医,授艺带徒,交流临床经验,促进师徒之间的学术交流,视医院具体情况,计划每年分别邀请专家教授到我院指导和徒弟登门跟师各一次。

每年5月至第二年2月底之前(不少于3天)

(视具体情况,分批次错开安排)

3、每次名师来院指导后及徒弟登门跟师后均要写出学习心得体会,交医教科备案。

专家接送统一由医院安排。如果邀请教授或徒弟登门拜访的时间已经计划好,请徒弟负责到名医工作室领取与填写《名中医工作室邀请专家教授接送计划》,填写后报医院备案,由医院安排专车接送。

在接送师傅过程中,徒弟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前提下应争取全程陪同。

具体出发车时间由主任负责安排落实。

⑴食宿安排:由徒弟提前3天报黄社坤主任,并负责安排落实。

⑵食宿陪同:在院院长、副书记、主任、徒弟。

⑶食宿标准:住本院招待所或附近宾馆。

——读《我的中医之路》有感

欲知前方事 且问过来人

是谁能放开眼孔看破这大千世界

到此须立定脚跟方入此不二法门

初见这幅佛家对联时,我正迷失在众多的各家学说之间,苦于中医之门不得入。既为各家独特的思考角度所折服,又为彼此理论之间的矛盾而感到困惑,在有了课本的基础上,想要在课外寻找一个能点燃教材的火把,引领我走入中医之门,但未能如愿。看的书很多,却越看越感到迷茫。我只能徘徊在图书馆一排排的书架之间,彷徨着,渴望着,漫无目的地寻找着,想去寻找一个答案——我的中医之路在何方。

彷徨过后,我决定问津中医前贤,正所谓:欲知前方事,且问过来人。缘分让我与此书相遇,而书中的这幅对联更是让我感触良多!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佛法尚未昌盛,学佛证道之人并不多,修行的法门也很单一,但能够修行圆满而证道的人却也不少。而今佛法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学佛之人多如过江之鲫,各宗各派的修行法门数不胜数,然而能够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之人反如凤毛麟角。

如今是信息便捷的新时代,我们有着比古人更多来之不易的好书可以阅读,有着比古人更好地学习条件和环境去学习。但最后能成为良医之人却未必有所增加。其实,学佛学医皆一道,大道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做学问难的不是有没有路,而是一条路走到底的信念。方法确有快慢之分,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沉下来的心。

书中,余老师在自学完中医教材后,偶见《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随手翻阅后,对张氏的学术思想佩服不已,自此奉为圭臬,如痴如醉,以此为法门,夜以继日地学习……如此深入之后,受益良多,据其所言:“在深得‘近代第一人'张锡纯的精粹之后,再转而学习其他中医书——包括文辞古奥、义理深邃的中医‘四大经典',便不再有多少拦路虎了。”

反躬于己,自己在学习时,是否能如余老师一般,一门深入,专心致志?答案是否定的,在学习时,我存在两个问题。

一曰:“浮而散”,翻阅书籍时分心太过。常常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囫囵吞枣,这书还未得其要义,便急着看下一本,最后哪本书也未吃透,看过的书不少,但真正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太少太少!执着于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二曰:“急”,自觉要看的书太多。看一本好书,稍遇文辞不通,医理难解,便觉此书难读,转阅他书,他书又遇疑难,不努力去查阅资料,以求学问,反而轻言放弃。如此学习只能流于皮毛,不得要领,不能一门深入,一通百通,最终只能望书兴叹,感慨学医不易。殊不知不通之处,正是用功之时!通过对疑惑问题的了解与思考,最有助于提升自身中医的综合素质。

这不就是我不得入门的原因吗?看书最要静心与专注,浮躁,只能让自己的思维浮于表面,被各家的理论名相所迷惑,而不能真正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到彼此理论的共通之处。那么为何会如此呢?

沉思过后,其实还在于之心境,庄子云: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也。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而中医典籍是看不完的,不能够学会有所取舍,只能把有限的精力越分越散,怎么能做到一门深入?这暴露出自我心态的浮躁,不能够沉淀,踏踏实实地学习。学医光凭兴趣和理想可不行,仰望星空,还须脚踏实地,把心沉下来,专注于当下,定于一,止于一,持之以恒。一门深入,这正是学好中医的不二法门啊!故此余老师决定学医后,先是自学教材,后是努力加以实践,向老中医学习,即便是在农场锻炼,也常常看书至深夜。岳美中前辈云:无恒难以做医生。所言非虚,正是凭借这些苦功夫,在机会来临之时,余老师紧紧抓住,打开局面并稳稳扎根……

在具备了一定的中医能力后,余老师仍整理了乐山名医江老的学术经验,在当时那可是谁都不愿做的事,唯独他踏踏实实地做下来了!并且协办了高徒班,成绩斐然。

我想一个好中医不仅需要良好的医术,还需扛起一份责任。一份什么责任呢?张载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问之道继承之后还需开万世之太平。继承过后,还需要弘扬。旧社会的许多中医们,对治病经验很是保守,生怕他人得知,丢了饭碗,《千金》云:“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即是一个佐证。故医圣总结当时的医生“各承家技,始终顺旧”!既不发展也不交流,而致不少宝贵的经验流失,实乃憾事!

而今新世纪的中医需要新的发展,而继承与发扬是至关重要的。谁来继承?谁来发扬?身为中医学子的我们当仁不让!我们随师侍诊,利用课余时间帮老师整理病案,继承老师们的学术思想,这就是一种传承,但传承过后,还需要发扬,我们可以与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分享,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一次跟诊心得,放在一个十人的交流会上,大家互相交流,彼此学习,便是跟了十个老师。放在百人的交流会上,便是跟了百名老师。难道还有比这种学习来得更为直接的吗?我为人人,人人亦为我,在不断地继承分享交流之中,将更多宝贵的经验公诸于世,从而形成良好的交流的氛围,让众人的火花在此碰撞,就像小雪球,不断积累,最后越滚最大,势不可挡!通过分享交流,我们将一同迎来中医的春天!

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从《我的中医之路》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看到了一个中医学子应该承担的责任,我愿以前贤为榜样,用《我的中医之路》照亮自己的中医之路,定于一,止于一,打牢教材与四大经典的基础后,于各家中精通一家,再博览众家。以一统百,一以贯之,是我今后学习中医的法门。中医之门并不难入,难的是定心于一。既要继承,也需发扬,我将一改过去保守的心态,以毫无保留的心态去和身边的朋友们交流跟诊的心得,学习的感悟,让更多人的人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我想中医是一颗根深叶茂的大树,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来变得更加茂盛,而我,愿做这棵树上的一片新叶。

}

  中国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瑰宝。千百年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防病治病理论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预防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西方医学的快速发展与中医人才的“后继乏术”,中医阵地萎缩,中医药临床应用率下降的现象严重。
  一些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本来在学校里学的就不深不透的中医理论知识,毕业后又不愿意从事中医药工作,临床上动则以西,几年后对中医理论基本上就忘的差不多了,更谈不上运用中医看病;有的为了突出中医特色(或者碍于中医师的牌子)也开点中药,特别是对住院病人开中药,住院病历基本上是抄录书本上的标准证型,一方到底,没有加减变化,住院多长时间,此中药方剂就服多长时间,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做表面文章,过过场,而不是真正地应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这种现象不是哪一个医院如此,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上海中医药大学匡调元教授一语切中时弊:“所谓后继乏术,不乏抄书之术,是乏凭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而能治病救人之术”,这样下去,中医就名存实亡了。
  中国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诊疗体系,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有着宝贵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随着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健全,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使得中医药在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服务领域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与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不相吻合或冲突,对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优势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形成了限制,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其次,就是中医药行业和中医药医务人员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导致了中医药阵地的萎缩、服务领域的缩小、服务渠道的狭窄。
  本文通过枚举在具体中医药医疗活动中所出现的冲突与矛盾问题;结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就如何协调好特色、优势与法律法规等问题,扬长避短,更好地巩固和拓展中医药在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与范畴展开讨论。
  1、中医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中医药阵地萎缩与服务领域变窄令人担忧
  随着国家中医药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医药人员在数量上突飞猛进,已突破百万大军;然而,中医阵地正处在逐渐萎缩之中,中医药服务领域在变窄、真正运用中医药从业人员数量递减、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统计数量的增加和实际数量的锐减并存;数量上的相对增值与质量上的总体滑坡并存;问题看似矛盾,但这就是中医药的现实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中医医院西化,中医人员西医化
  从建国初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卫生部直属(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到各省、市、县,基本上都有中医院(或民族医),部分省、市还有专门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研究所、或研究院;省(包括直辖市)有中医学院或中医药大学,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备的中医机构体系;这些对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或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中医医院尤其是一些没有自己特色的中医院,面临温饱问题,不得已西化,和同级西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争病人、抢效益,有的获得了一时成功进而缓解了压力,有的则争的头破血流。
  因为中医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近期效益不明显,故而大批中医人员改弦易辙;其次就是中医难学,他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全面的知识面,包括文、史、哲等方面,而且里面需要自身的悟性先天禀赋要求高;没有西医来的快、和形象、直观,许多人知难而退,望而生畏。
  许多中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改行搞西医,许多中医师包括许多拥有高级中医专业技术职称医务人员,也都在从事西医诊疗技术服务。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究其原因,一为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次为中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下,信心不足;中医药人才问题是困扰中医发展的一大因素。
  1.1.2特色与优势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存在矛盾
  对于特色与优势问题这是一个热点话题,特色不等于优势,只有在特色很好地得到发挥才能转嫁为优势。
  特色乃优势之充分而非必要条件。优势的显示需要特色的更好或充分发挥。在具体医疗活动中由于某些政策的原因,中医药的特色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换句话说,某些情况下客观条件不允许或不利于中医药特色的发挥和展示。这就造成了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或决策者主观意识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矛盾不可调和也不可避免;这样就摆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面前一个现实的命题。而且需要及时解决,宜快不宜慢,宜速不宜迟;
  1.2现行医疗法律法规存在不利于中医药发展问题
  随着我国司法、卫生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健全,尤其在加入WTO以后,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体系的各项法律法规正在日臻完善并与国际医疗卫生制度接轨之中。作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主要是依照现代医学(西医学)为参照标准制定;虽然,中医药也有自身的病证标准,但还很不完善、很不全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中医药在某些领域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对中医药在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依据自身特色与优势,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发展的制约瓶颈;兹举例说明之。
  1.2.1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问题
  就目前现状来看,中医在医疗活动中,对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体系仍处于构建阶段,还很不完善、很不全面。医事活动中,往往需挂靠西医评价体系;如中医药治疗痛经,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但具体诊断和评价指征,往往比较含糊,疼痛程度的介定,缺乏具体量化指标,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医者掌握,二来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纠纷时,往往对医生、医院不利。这样无形中就不利于中医药医事活动的正常开展。
  1.2.2中医临床诊疗方式与医疗纠纷中事故鉴定问题
  医疗活动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医疗纠纷,而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原则所采用的鉴定体系,往往需要或借助西医标准,若在诊疗活动中运用中医药治疗某种疾病,虽然中医师在运用“四诊”或脏腑辨证、或八纲辨证、或卫气营血辨证、或六经辨证、或三焦辨证等,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缜密严谨,看似无懈可击;但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鉴定中缺乏具体可量化的标准,医生往往处于很被动,要吃败诉吃官司;这样就造成了具体临床辨证论治与医疗活动中法律法规的冲突;令医疗单位和中医医务人员很被动。
  1.2.3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尚有待商榷和充实完善
  这里谈到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传统医药的法制化进程偏于滞后,需要加快进程,现有全国范围的《中医药条例》或地方性《发展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效力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保护或发展传统中医药的责任不清,措施不硬,没有或与依法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的目的存在距离。
  二是卫生经济政策的宏观导向不利于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中医药诊疗的服务收费项目少,技术劳务水平低,中医医院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将有限资源或资金优先配置在经济效益回报率高的大型设备和西医现代化技术项目上,导致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面临萎缩或废用;其实中医医院所处的位置是很尴尬的,想发挥特色但面临的是生存和吃饭问题。
  1.2.4行业规范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行业规范化是规范行业行为的准则,在制度完备后有利于本行业更好地发挥优势、起到保护作用,医疗行业也不例外,换句话说,这种关系到生命问题的行业,更应规范运行程序和操作规范。现在对中药材从原材料到药物生产到销售都有一整套规范管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GLP(试验)、GMP(生产)、GCP(临床)、GSP(营销)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这也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任何事物在起步阶段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而且,短时限内,挑战大于机遇。中医药适应形势发展就必须改良剂型打破传统剂型单一的不足,现在国家对中医制剂要求纳入GMP标准,对一些效益好、起步早医院来说这是保护专利权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些底子薄、起步晚的医院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时代需要高临床素质的中医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科学的特色,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来源于我国民族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直接经验,又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她有着难以替代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优势,经历了几千年临床实践的检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可靠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今天都已被现代科学而取代。而中医药学却随着时代的更替而日久弥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寄希望于中医;越来越多的中医爱好者到中国学习中医;越来越多的国家准许办中医院校,中医医院;越来越多的新的病种如SARS等要靠中医来突破……中医药将要肩负更重的历史使命。
  钱学森先生说过:“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科学家的预言是有根据的。20世纪以来,世界上所有取得诺贝尔奖的智慧之星聚集纽约,讨论一个问题:“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是什么?”回答是惊人的一致:健康!可见,21世纪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时代呼唤中医,健康需要中医,中医要在21世纪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做贡献,必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实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高临床素质的中医人才迫在眉睫。
  3、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之本  中医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世界人民的青睐,是因为她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当今西医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下,我们中医仍然能够生存,能够发展,关键就是有疗效。
  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论,她是以人为本,与天地相参,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体系为基础,又用这些理论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辨证施治体系;依据客观实际,重视人的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创造了许多非常丰富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方法。
  几千年来,在为人民健康保健中做出了辉煌的成绩,被世界人民认可。但是疗效不是凭空说出来的,是要真正去掌握她的理论,并真正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才能产生良好的疗效。当今中医的现状,令人担忧。必须加紧培养 高素质的中医人才队伍,才能真正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4、拟采取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4.1制定和贯彻切实可行的中医政策是保障
  一个远见卓识的管理者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质量和效益,还有科研和人才。一所现代化的中医医院,如果只有华丽的外表,没有高水平的医疗做保障,只能是金玉其外,徒有虚名是不能长期被患者认可的,只有加强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真正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使医院的不断发展,长久地生存。
  因此,为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各个中医院的领导,一定要制定切实的计划和措施,切实保障中医高临床素质人才的培养顺利开展并能进行到底。
  4.2组建中医医院集团互补优劣资源共享
  在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政策扶持的同时,可以尝试建立中医医院集团,实现院院合作,院厂合作,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核算。比如,针对医院制剂管理纳入药品规范后,对医院制剂硬件条件标准过高,一般医院很难作到,而实现医院集团化后,有制剂能力的医院可以帮助没有设备的医院完成制剂;或者药厂直接和医院达成合作,使的老中医有效经验方剂能够转化为药物的可能得以实现。
  另外,医院制剂问题,应打破一刀切,分为深加工和浅加工,深加工,如针剂、输液剂等应纳入正规药品管理;比方说传统的膏剂,内外膏就需要传统的作坊来加工,南方人喜欢冬季进补膏剂(方),在上海笔者看过排队开膏方,医院只要卫生条件合格,不需符合GMP认证,这仅仅是加工工艺,纳入食品管理皆可。作到该紧则紧,宜松则松,有张有弛,实事求是;尽量开方便之门。
  4.3巩固现有服务领域拓展新兴领域
  结合中医实际情况,在巩固和完善现有领域的前提下,尝试开辟一些前景广、市场大,并且能够充分或最大可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领域,如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估计,2030年以前,慢性病治疗费用将以年均17、7%的速度增长),老年病,病毒性疾病,保健品开发以及西医疗效欠佳的病种等。作为中医医院要加大专科专病建设,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方”;另外,要高度重视名老中医的名人效应,一个名医可以盘活一个科室甚至一个医院;结合各方面的力量,重点突破,打造“拳头科室”、“支柱产业”。
  此外,中医药具有早期干预、预防的优势。譬如中医治未病理论。《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这种“不治已病治未病”和“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主张具有很高的预防医学和临床价值。
  4.4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探索剂型改良模式
  医与药的关系和重要性不言而愈,尤其对于中医中药。加强中药饮片质量,要从源头抓,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GAP)建设,注重药物中农药残留量和药物质量等方面的监测与控制。同时,加强道地药材的保护和推广种植;保证临床中可以放心用药,用放心药。
  从医疗实践来看,传统的以中药饮片汤剂为主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已远远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加强中药剂型改良,实现多途径、多靶点给药方式,如针剂,输液剂,胶囊,软胶囊,颗粒剂以及椎管、脏器直接给药等,成为攸关中医发展大计的重大改良工程。
  4.5中医医院要处理好规模与内涵建设的侧重
  作为中医医院要正确处理好规模与内涵建设的倾斜侧重问题,是“大而强”还是“小而精”值得商榷和推敲。
  各中医医院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找准路子,明确方向,不可一味强调规模,不可与同级西医医院攀比,因为中医医院不同于西医院,在其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与同期西医院相比,附加值不与规模和投入成正比或比值相当小,而消耗成本核算会大副增加;在内涵建设又不能与规模建设相匹配协调时,摊子大了就会成为包袱。
  4.6巩固和拓展中医药在社区医疗活动中的席位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简、廉、便、效”的优势,巩固现有市场,进一步开拓社区和农村市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开拓
  。就我国现状来看,社区医疗体系和农村医疗体系中,因中医药人才不足和核算成本过高等问题,中医药服务率、利用率偏低,可运作的空间很大。
  中医医院凭借自身的人才优势,只要找准方位、定准位置、合理标准,降低成本核算,就一定能够盘活社区和农村中医药医疗市场;在赢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社会效益和贡献率,达到双赢。
  5、积极探索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模式  吴仪副总理对中医药继承和发展工作非常重视,提出了“名院、名科、名医、名厂、名店、名药”的六名指示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从事中医药人员的斗志,振奋人心。给中医药的振兴注入了蓬勃生机与活力。
  “六名”指示中,又以“名医”为核心。只有培养更多的名医,才能创造名院。面临着当前中医的现状:中医人才的断层,匮乏,西化等。如何培养名医,创造名院,张师认为加快提高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素质的培养是当前的核心任务,也是艰巨而急迫的任务。
  下面仅就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素质谈几点个人看法。
  5.1选好坯子培养新生队伍意义重大
  人才建设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中医人才的培养有自身的特色,除院校学历教育外尚有师承带徒制,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学院派动手能力差,师承派理论基础弱,权衡利弊,糅合两者优势,是谓上策。
  重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接班人,强化和巩固中医医务人员专业思想,避免西化或被西医同化。
  有针对性地遴选一部分热爱中医,坐的住,学的进,基础好的青年中医或高年资西医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结合师承与学历教育。但一定要尊重双向选择原则,不可拉郎配;不走形式,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中医理论艰涩深奥,学习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对中医事业真挚的爱心,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尤其现在大环境以及利益的驱使,使一部分中医人员静不下心来学习。只有热爱中医、才能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要想在中医学术上有所造诣,有所建树,成为一名德术双罄的名医,必须静下心来,耐的寂寞,耐的清贫,克服浮躁情绪,认真的学习中医之精髓,认真地作好临床工作,认真地做好中医科研工作,为中医事业的再次辉煌而努力拼搏。
  5.2打好基础,夯实基本功
  首先想把热爱中医提到话题前面,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热爱中医,要从骨子里热爱中医。因为,只有你热爱中医,你才能尽一切可能去钻研他,这是前提条件。
  在热爱中医,喜欢中医的前提条件下,认真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显得尤为重要。像中医基础理论、方剂、中药都要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与相关临床学科更好地衔接,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进行下去。此外,也可以避免出现将来学习深入的后劲不足的弊端。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历代古籍著作浩瀚无穷,你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去摸索、去探索。这期间有许多内外界因素来干扰你,你要能抵挡住诱惑与困难。否则,难免半途废功。
  5.3苦练内功,着重在辨证论治上下功夫
  中医之核心在于临床,临床之核心在于辨证论治。从方法论上讲,辨证论治具有“系统思维、讲求程式套路”、“个体特异性和证候随机性”、“辨证理路多元化”、“重视医家创造性”等特征。辨证论治,融辨识病证和治疗为一个体系,辨证侯、识病因、酌轻重,旨在确立和优选治法,落实于方药。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中医也需要适应时代科学知识,发展自我。比如,我们要利用现代影象学知识丰富我们的脏腑望诊。
  张师在治疗肺系疾病时,常常采用X线扩大望诊视野,更清楚地认识肺部病灶的性质。由于患者体质差异,不同人表现的具体症状不尽如一,特异性强;此外,一些对症药物的运用,使得病程中部分应该出现的症状、体征不明显,甚至消失。这些,一定程度上为临床辩证论治设置了障碍;借助影像学指标更有利于正确诊断从而帮助辨证施治,提高临床疗效。
  5.4跟师临证,授业以解惑
  “从师受学,向谓习医之必由之径”这是古人对师承重要性的精辟概述。名师指导可以缩短实践领悟和探索解惑的过程。
  我国自1990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大批中医药高级人才脱颖而出。
  在第三批老中医药学说经验继承教学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佘靖局长指出,“第一、二批继承教学工作的实践证明,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是继承发扬中医药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高层次中医临床和中药技术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张师认为,通过举办各种层次的师带徒,充分利用老专家的丰富经验,“传、帮、教、带”,是高临床素质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宜速不宜缓。
日“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江苏南通举办,当今健在的中医界名老,如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周仲瑛等都不顾年迈,为中医药发展积极奔走;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指出国家在今后要更加加大继承研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更加重视师承授受在中医药工作中的重要性。张师与我有幸被大会邀请参加大会,振奋人心,广大老中青三代中医人倍受鼓舞。中医药之薪火代有相传。
  5.5熟谙经典,继承以创新
  古人言:“辩证,察脉,立法,处方者。不深谙医经典籍,岂可拟方”。医经典籍,是历代医家与疾病做斗争的结晶。只有熟读熟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把握中医学的源头,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同时,还要注重各家学说的学习。各家学术丰富了中医基本内容,也记录了中医的发展和提高历程,通过对历代医家著作的学习,丰富学养,可以从中受到启迪并可激发创新火花。
  临证带教中张师体会到,在诊病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可以随时传授、见缝插针、就病传经;诊病之余尚可有计划地介绍心得体会;学生也可随时发问,教学相长。
  5.6研习古籍,稽古以鉴今
  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经过无数历代医家不断的探索、研究,使得中医学在不断演化、完善、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医家宝贵而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这些大都保存于各个时期的中医古籍中。
  通过不断学习而且是深入的研习中医古籍,把握中医学学术发展的总体脉络,从中汲取历代医家的学术主张以及临证精髓,方能真正继承中医的法脉。也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到古为今用,稽古以鉴今,有所发挥,有所突破。
  5.7广拜名师,博采以众求
  老中医药专家们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积淀了丰富而独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主张,他们“身怀绝活”,继承和发扬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丰富中医各家学说多有裨益,意义重大。
  通过广拜师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以博收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同时,通过老中医药专家们的言传身教,结合他们的学习经历,可以避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当然,拜师学习的形式不拘一格,有亲炙,有私淑,各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师承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