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了解领导很喜欢葡萄酒,送他高帝合适吗?

2010 年武大文学院语言学语言学理论真题(回忆版) 一、辨析题 1 、符号和征候 2 、能指和所指 3 、义素和义场 4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5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二、简答题 1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2 、简要回答词义的概括性 3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但人们在使用中却不会造成误解,为什 么。举例说明 4 、语言同化的方式,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 1 、有人说“英语只有 26 个字母,简单易学,汉字却字形很复杂,难学 难认,所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请发表你对此种说法的看法。 2 、在谈到繁简字问题时,有人提倡“恢复繁体字,停用简化字”,说说 自己的看法。 2010 年武大文学院语言学汉语基础真题(回忆版) 今年汉语基础的试题来了个大翻转,古代汉语的比重加大了,和 现代汉语平分了 150,两部分各占 75 分,但复 的时候基本没有怎么 看古代汉语,所以比较囧~~~ (一)古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 1 、甲骨文 2 、本义 3 、偏义复词 4 、声训 二、说明下列词是“六书”造字法的哪一种,并说出本义 斤 戒 阶 刃 闻 三、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后面两部分是给古文加标点并翻译,以及一些动词活用的解释 (二)现代汉语 这个考完以后脑子一片浆糊 记得不大清楚了 (顺序不大确定,但内 容应该是没有错的) 一、类似于辨析的题 1 、“你一会儿再来,人家正忙着呢。”句中的“人家”能不能换成“我”, 为什么? 2 、她能打字,一分钟能打两百多个。 句中的“能”是否能换成 “会”,为什么? 3 、他这次考试不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平时不用功的结果。 句中 的“偶然”能不能换成“偶尔”,为什么? 4 、经过严密的推理论证,我认为他的结论是正确的。 句中的“认为” 是否能换成“以为”,为什么。 二、根据语素的多少和语素音节的多少为以下词分类,并写出类别 名称 吩咐 工作 葡萄酒 白兰地 把 老师 计算机 桌子 三、说说下列短语中加了“的”的作用 1 、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 2 、苹果味儿——苹果的味儿 3 、历史事实——历史的事实 还有几个实在想不起来了,对不住大家啊,~~~~(>_<)~~~~ 四、分析系列句子是否有歧义,如果有,请说明造成歧义的原因。 1 、他连我也不认识 2 、还是去一次好 200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语言学理论 科目代码 :617 一、 辨析下列术语(共45 分) 1、 对立、互补(9 分) 2、 合成词、派生词(9 分) 3、 借词、外来词(9 分) 4、 构词法、构形法(9 分) 5、 思维、思想(9 分)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5 分) 1、 你是怎么理解语言的层级体系的?请简要说明。(15 分) 2、 屈折语和孤立语的特点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15 分) 3、 语言融合有哪些方式?请举例说明。(15 分) 三、 论述题(共 60 分) 1、 试述表达句 结构的主要语法手段。(20 分) 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在借词方式上出现了较多的音 译现象,如“的士、巴士、拜拜、镭射( 电影)、贴士”等,甚至直接搬用外 文字母,如“OK、XP 、CD”等,试述析导致汉语这种“音译热”的原因。 (20 分) 3、 3 网上有人将男唱女声的歌星李玉刚誉为“ 当代梅兰芳”,请用 语音学原理阐释歌坛上男唱女声的现象。(20 分) 武汉大学 200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汉语基础 科目代码 :834 一、 标点、翻译下列古文(29 分) 平原君谓冯忌曰寡人欲北伐上党出兵攻燕何如冯忌对曰不可夫以秦 将武安君公孙起乘七胜之威而与马服子战与长平之下大败赵师因以 其余兵围邯郸之城赵以七败之

}

《中西文化比较》.doc


中西语言与文化对比复习资料 教材、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二、教学参考书: 1、【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次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2、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 4、方汉文:《比较文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河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6、郁龙余:《中西文化异同论》, 三联书店,1989年版。 7、梁淑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8、唐君毅:《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较》,三联书店,1989年版。 9、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英】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参见《中西文化研究论集》。 11、葛雷、齐彦芬:《西方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版。 12、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前言 一、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文化?“文化”定义有一个基本的内核是:文化是各民族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自身留下的痕迹,它对人们始终发生着影响。(狭义理解) 文化包括人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所谓物质文明、工具材料等等)和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制度,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多种层次。(广义理解) 二、文化的特征 文化的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 二是传统性: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 三是独特性:文化相对主义背景下提出的“文化马赛克”、“地球文化马赛克”。 三、文化的交流与比较 1、交流的必要性: 不同的文化系统,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两种文化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 2、 比较的必要性: 文化的比较应当是整体的比较,比较某一个侧面,也应对进入比较的双方整体有一个大致的、了然于胸的认识;文化的比较应当是历史的比较,不能割断历史,需要追溯源流,历史的逆溯可以使我们了解差异的根源。3、融合的必要性 自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象两条原先互不相交 的河流,现在相交汇流了。时至今日,运用先进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极快,地球上的各种文化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时代。 但是,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第一讲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第一节 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 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 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公元前1000年(周代)---“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庞大帝国 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雄厚的发展潜能---自我调节与更新---进退裕如---文化的延续与完整 2、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 3、温暖湿润的气候 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光、热资源丰富。中国大部分领土属温带,亚热带区域也不小,最南部伸入热带,最北部伸入亚热带,全国各地的太阳幅射和热量都可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是水分分布不均。中国东南部受夏季风的强烈影响,一般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区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这是东南部为农耕区,西北部为畜牧区的自然基础。 三是山地气候居多。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广大山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来说有有利的方面,即有多种垂直气候带,气候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尺度、多层次的立体农业,发展林、牧、果、药等多种经营。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的浩渺无际---望洋兴叹---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文化交往与沟通的艰难---“丝绸之路”未能成为繁荣兴盛的大道---隔离机制---自成一体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领导送什么红酒合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