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泥紫砂壶适合泡白茶吗?

  很多新手壶友刚接触紫砂,都非常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避免买到假的紫砂壶”,要想规避这些,那么你就要先了解紫砂壶造假,到底“假”的是什么?今天就和壶友们聊聊紫砂壶的四大假。

  第一假,紫砂壶做旧

  因为年代关系,很多壶友都认为老的泥料是比较好的,并且有些老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所以偏爱老壶,具体为『明清老壶、文革壶、一厂壶』等等。

  新壶做旧,冒充老壶,便是第一假。

  新壶做旧有许多手段,有的采用『烧煮、埋地、涂油』等手法,使壶的表面看起来有『脏旧感或者包浆感』;有的『仿名家落款』等。

  次者多而精者少,这类的只要多了解紫砂大多都能分辨,假的包浆与自然养出的光泽不同,款印的风格与原作不同等。

  如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的:时大彬多是刻款而无印款,一厂老壶无一厂特艺班落款等。

  这类可以说是『最假的紫砂壶』,通过添加化料调色,一旦过量,能够通过水析出,那么长久饮用是对身体健康是有危害的。

  这类的紫砂壶为了烧制的成色,连泥料都是有问题的,规避这类的紫砂壶,需要了解紫砂泥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买五颜六色的紫砂壶,和其他号称绝世好泥的稀有壶。

▲顾景舟制均玉正品民国绿

  当然,如果对紫砂有一定的了解和见识,一些『民国绿、天青泥、大红袍』等可以试着入手,但切勿盲目自信。

  第三假,灌浆壶、手拉壶

  这个问题曾经写过专门的文章分析,这里还是再讲一下,紫砂是『矿石』,经过风化、练泥、陈腐一系列工序制成可以做壶的泥料。

  『紫砂不是泥』,粗目的泥料以手拉、灌浆等方式都是不能成型的,必须是极细的200目以上的泥料。

  ▲手拉与灌浆壶的制作

  这两类也不是紫砂壶传统的成型工艺,反而要加入水玻璃,有的还在壶身喷浆等,这样的壶也失去了紫砂壶特有的透气性。所以,这两类壶并不能叫做紫砂壶,是为第三假。

  第四假,代工、假证书

  随着紫砂壶的发展,陶手也有了职称的评定,很多壶友刚接触紫砂没有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在购买时都会以作者职称为标准。而在紫砂造假中,最难分辨的就是『职称造假,代工壶』。

  因为壶确实是真的,只是并不知道是不是作者自己所做的。产量如何,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这些都是不清楚的。我们在选购大师作品的时候,首先可以了解一下大师作品的产量,代工的壶产量就算不多,但是一定不会少;其次,购壶时不要光以职称论,要回归到壶本身的工艺价值,有自己的鉴赏能力,能分辨出这壶好在哪里。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也就能规避大多数的代工壶了。

  以上就是假壶中主要的四大假,喜欢紫砂的朋友们也不用因此望而生却,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最主要的就是要对紫砂有一些了解,不要盲目的一头扎进来。

  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的造假是非常可笑的,很多的假都是可以规避的。紫砂壶是公认的茶器之首,即使是如今蒙上了一些尘埃,那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否认它本身的光彩。紫砂本简单,只是人复杂,此壶茶,愿正本清源。

      紫砂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经常能在一些场合看到有人拿来泡茶,也都知道紫砂壶是一种比较好的茶具。而陌生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其中的各种门道,甚至包括一些卖紫砂茶具的商家。所以紫砂壶一直以来给大家的感觉就是这其中的水实在太深,导致很多人一直在徘徊和观望之中,不敢轻易去下手。

对我而言,长期在从事这个行业,接触和了解的要比很多壶友相对更多一些,经常能够看出一些门道,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而对于初入紫砂圈的朋友来说,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能就会一直困扰着他们,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判断。那么这其中的水究竟有多深呢,今天来跟大家聊下这个话题。

长期以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最担心的是什么问题呢?恐怕是自己花了钱,买到的东西的品质和所花的钱严重的不相符。也就是说我花了高价准备买高品质的壶,到头来买到的却是品质很普通的商品壶。或者说我花了全手工的价格,结果买到的是普通品质的半手工甚至是手拉胚仿的,到头来自己还浑然不知。也就是说种种的暴利和欺诈行为,使得人们对紫砂壶又爱又恨,这是让紫砂壶爱好者最伤心的地方。

那么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我来一一进行分析。目前紫砂圈内一些商家或者艺人通常采用的各种欺骗手段和障眼法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泥料是大多数壶友最关心的话题,一直以来都被大家作为评判紫砂壶品质的首要因素之一。由于广大壶友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到泥料方面的知识,通常在选购的时候对于泥料方面的了解,都是停留在听商家或者艺人的描述。特别是现在网购盛行的时代,只能停留在观察图片来对泥料品质进行评判了,这显然做不到客观和准确。所以就导致了很多商家用一些非原矿的色素调配泥料来冒充“珍贵原矿稀有泥料”,而且这样的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几年不断涌现出的新泥料:“黑金砂”、“桃花泥”、“古铜泥”、“乌金泥”、“纯石黄料”等等,由于这些泥料是靠一些人人为的“发明”出来,在以前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部分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买回来用,而且有些人买到手的价格并不便宜。

那么作为新手在选购紫砂壶的时候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我的建议是作为新手而言,尽量不要去碰那些稀有泥料,因为你还不具备基本的泥料常识,一下子就跳过常规泥料去触碰稀有泥料,这是非常容易交学费的地方,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作者身份的夸大和虚构

传统的紫砂壶作为一种手工工艺品,是靠手艺人的双手制作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在追寻这种匠心精神,从而非常崇拜制壶的艺人,特别是一些名家。历史上从古至今诞生了如: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杨彭年、顾景舟等众多紫砂名家。对于一些有经济条件的壶友来说,花较高的价格去收藏一些名家和大师的紫砂壶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紫砂壶名家和大师好像遍地都是,那么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必然是有问题的,显然是名不副实的。都是一些艺人或者商家通过各种包装和炒作以后杜撰出来的所谓“名家”。但凡有些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从古至今在艺术领域里,称得上真正的大家这类人,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必然是很高的,其作品的品质也是很高的。那么这类作品就注定了其价值和价格都是比较高的,不是寻常百姓能够触碰的。就好比古代的名人字画,即便在那个时代,也是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能够去收藏的,有几个普通百姓能够收藏?紫砂壶作为艺术品的分类也是同样的道理。目前社会上众多的艺人或者商家通过各种手段的包装甚至是身份的虚构后(自封各种大师),自抬身价,从而带动紫砂壶作品价格的上涨。而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消费者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条件后,感觉到自身文化品位的缺失,急于改变这样的现状。希望通过对各种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来达到个人品位的提升。这个时候各种假大师的紫砂作品通过各种渠道的曝光后,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对于没有鉴赏能力的门外汉来说,几百块和几万块的壶摆在一起分不出品质上的区别,这个时候买壶就只能去选择名气较高的“大师作品”,殊不知这些作品的品质和其显赫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这样一来便交上了高昂的学费。

对于新手而言,特别是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应该要理性的认识到这些基本的常识。不要去幻想着捡漏,紫砂壶的选购应该多从自身的实际需求考虑。即使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壶友,也应当做到理性和慎重,而不要去交一些无谓的学费。

目前紫砂成型工艺上的各种造假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也是常见的一种欺诈现象,都常是用一些半手工,甚至是机车、手拉工艺以此来冒充全手工成型。这一现象的普遍性,个人觉得来源于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消费者对全手工成型工艺的过度追捧。

很多初学者还不知道何为全手工的情况下,包括全手工的鉴别方法都不具备,就在盲目的跟风。而真正的全手工成型制作周期相对较长,显然是没有办法满足市场上的需求,那么只有通过造假,以此来满足大家的需求。

第二,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

一些商家在各种场合对“全手工”这种工艺进行过度的神化和吹捧,进行各种理念的灌输,从而误导了很多初学者。因此很多初学者一直坚信:全手工是半手工不可比拟的,把成型工艺作为了考量紫砂壶的唯一要素。但是这一部分初学者很多还不具备分辨全手工成型的能力,一些商家借此机会,通过各种造假手段提高产量之后来谋取更大的利润。就从现实中来说,如果商家告诉消费者这把壶是半手工的,售价是五百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值,但是如果拿同样的这把半手工壶进行一些简单的工艺上的改进(仿冒全手工的一些特征和痕迹),然后告诉你这是全手工紫砂壶,标价是一千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把 “全手工”壶更值得购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越来越多的商家都会热衷于这种造假,所以就导致今天市场上遍地都是“全手工”这一奇特的现象。

就初学者而言,应该要去弄清楚几种常见的成型工艺之间的差异,以及具体的分辨技巧。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理性的选购。

这个也是最容易让初学者交学费的一个地方。因为很多初学者看到一把壶通常都是习惯性的先去看紫砂壶的底章,会简单的把印章的名字和这把壶的制作者联系起来。包括很多人在一些地摊或者古玩市场淘到的一些所谓的名家老壶,可以说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仿制的,这都源于大家对紫砂壶印章的过分迷信。事实上很多品质非常普通的所谓的名家紫砂壶,都是在一些品质非常普通甚至是品质较差的壶上,盖上一些名家的印章,以此来让初学者“捡漏”。真正的名家作品,必然要由作品的高品质来衬托,否则,以何出名?

所以说要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紫砂壶的印章的名字可能和制作这把壶的艺人没有半点关系,很有可能是造假者私刻的名家印章,盖在普通紫砂壶上以此来冒充名家作品,印章的名字≠制作者,买壶千万不能只迷信于紫砂壶的印章。

5,作品品质等级上的欺诈

紫砂壶如果按照品质上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便于市场流通和普通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商品壶、品质更高价格更贵的工艺品紫砂壶、产量较低品质较高具有一定艺术价值且价格昂贵的艺术品紫砂壶。目前让很多壶友最为头疼的问题就在于此,分不清其中的具体差别。因此市场上很多品质较为普通的商品壶和品质较好一些的工艺品类紫砂壶,通过一些包装手段后,蒙蔽了很多壶友的双眼,用普通商品壶卖出了高价甚至是天价。这些品质原本普通的紫砂壶,通过一张张花钱购买而来的“作品获奖证书”和“博物馆收藏证书”以及艺人身份的虚构夸大等手段的包装之后,这些壶的身价立马倍增。很多不知情的消费者还在坚信这样的作品能够升值和收藏,结果连保值都很困难。

对于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办法去有效的应对呢?个人认为还没有简单有效的办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大家去分辨出各类紫砂壶的品质。紫砂壶作为一种手工工艺品,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每个壶友的审美观又有差异。在我眼里的精品力作,或许在你眼里就显得一文不值。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辨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去欣赏历代紫砂名家的优秀作品,从中汲取到养分,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审美观,经过时间的积累之后,自然而然就能掌握紫砂壶的鉴赏能力。

     以上各方面的总结也只能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没有办法做到细致入微,这也需要大家在学习和实践中去灵活运用并加以思考。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觉得紫砂壶水深,还是源于对紫砂的一些基本常识缺乏了解。同时我相信兴趣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真正的热爱紫砂,只要真正的用心去了解,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

购买紫砂壶的三条终极原则:

一、你很喜欢紫砂(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不是人云亦云的喜欢)

二、你买回去有用(经常喝茶、喜欢喝茶。)

三、网络购买,必须看到实拍图(实拍图就是一物一图,你买到的就是图上对应的那一把。所有不肯提供实拍图的都是耍流氓)

——————————————————————————————————————

关于紫砂泥料,很多茶友都有疑虑,这里多言几句:

紫砂,就是一种矿石。既然是矿产,就不会独一无二。地球上有哪种矿产是只有一个产地一个产区全球独一家的么?貌似没有是吧。江苏宜兴的邻居,浙江长兴也出产紫砂矿,近年来,连东北都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紫砂矿。但为什么很少听闻东北出现了做紫砂的名家呢?这要从宜兴的地理位置说起。

自明代一直到今天,江浙一直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带。紫砂这样一种文人气息浓郁、艺术价值很高的工艺美术作品在宜兴诞生并且四百余年来绵延不绝发展到今天,正是倚赖着江浙这样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茂,文人艺术家辈出的背景。明代晚期,就诞生了第一部著名紫砂理论著作,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这部书中关于泥料有如下的说法:“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就是说,在明代末年,炼制泥料的工艺就已经很成熟了。紫砂矿石开采出来之后,需要经过粉碎、磨细、分筛、加水陈腐,最后炼制成可以用来制壶的“熟泥”。炼泥这个流程本身,并无神秘之处,其真正神秘的地方是在炼制泥料时,加入一些泥料中本来不含有的成分,以使泥料形成独特的肌理和色泽。例如,在颗粒较细的泥料中加入一部分较粗的颗粒,烧成后便会在壶的表面形成均匀的颗粒装突起,这种工艺名曰“调砂”。另外一种方式是加入显色矿物,使紫砂在烧成之后显示出丰富的色系。《阳羡茗壶系》中说,“泥色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诸名”,仅靠天然的紫砂矿,显然是无法烧成如此丰富的色系的。这种在紫砂泥中添加着色矿物的方式,就是今天所谓的“化工泥”的前身。

所以可以说,“化工泥”不一定就是不好。在紫砂泥料中添加少量的金属氧化物进行显色也不是近年才发明的工艺,至少在民国时,这种工艺就比较流行了。今天流传下来的民国时期的一些花货作品(花货就是在壶身上以贴塑等工艺进行装饰,例如松针、梅花、桃花、玉兰、树皮、竹叶等),就大量运用了添加着色剂的泥料。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民国绿”。这种呈现淡绿色的泥料就是由于添加了钴元素烧成的。烧制青花瓷器的颜料的主要成分就是钴。那么古时交通、信息都不发达,物流更是无从谈起,宜兴地区的陶工是如何想到通过添加着色剂这一妙招呢?

我认为这和明清之际一部分景德镇的制瓷工人辗转流落到宜兴地区从业有关。明清之际景德镇制瓷业高度成熟,分工明确,瓷胎广泛采用二元配方(瓷石加高岭土),制瓷工艺中的挖泥炼泥、拉坯修坯、绘制上釉、装窑烧窑都有明确的分工。景德镇的瓷工来到宜兴后,就把制瓷工艺中的一些思路和技术运用到紫砂制作之中,最终才使得紫砂在刚正式诞生不久,就拥有了如此丰富的泥色、如此独特的肌理。

总而言之,紫砂就是一种普通的矿石,既没有珍稀到接近枯竭的境地,也没有在泡茶时让茶叶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有一位工艺美术大师曾经公开发声:紫砂原料,三百年都用不完!因而,没接触过紫砂但又跃跃欲试的茶友,对于“化工泥”完全没有必要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如今在宜兴,泥料不算便宜,好的泥料一捆一两千,一捆是三十斤。平均下来,一斤要好几十了。当然,还有更牛的泥料,三五千一捆,甚至上万一捆——但是,这种上万一捆的泥料,普通壶友你们是遇不见的,就算遇见了,也未必能认出来,因为最贵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市面上的紫砂壶,多数用的都是一千块一捆以下的泥料。所以,泥料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紫砂作为一种工艺品,最“值钱”的部分在于手工制作的技巧和通过手工造型而展现出来的韵味,而不是什么泥料。

有人说,钻石是二十世纪最精彩的营销骗局。在我看来,通过炒作紫砂泥的“稀缺性”而达到获利的目的,这种行为,是比钻石更精彩也更卑劣的营销骗局。

——————————————————————————————————————

关于紫砂的“气密性”问题,也需要说明一下。

壶盖伸进壶里的这一部分叫“盖墙”。盖墙是一般人选壶不会注意到的细节,因而,有的壶盖墙是模具压出来的,有的则是全手工围出来的——但这并不是我们要讲的重点。众所周知,中国制造的惯例是喜欢在大家都能注意到的地方下功夫,而一般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就经常偷工减料。比如,去买个枕头,枕头的面料可以用得很好,但是里头的填充物,就常常有问题。

紫砂壶在烧制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收缩比例,本来壶在生坯状态时,盖墙的直径和壶口大小是正好吻合的,但经过烧制收缩之后,由于壶身和壶盖并不会严格等比例收缩,那就造成要么壶口小盖墙宽,盖子盖不上;要么就造成盖墙窄壶口大,盖子盖上之后旷量太大,盖子可以乱晃荡。这第二种盖子乱晃荡的情况,就会导致“气密性”不好。

所谓“气密性”的形成,并不是盖子和壶口严丝合缝,倒过壶身来以后,由于摩擦力导致的盖子掉不下来,而是壶身注满水之后,盖子和壶口之间,由于水的张力作用,形成一层相对稳定的水膜,这层水膜就把壶盖与壶身之间的缝隙完全填满,把壶身倒过来之后,由于空气完全无法进入壶身,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壶盖“压”住了。

但是为什么要说这个“气密性”检验毫无意义甚至是相当可笑呢?

一是所谓的“气密性”对泡茶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大家可以注意到,盖钮的中间,有一个通气孔,这个通气孔的作用就是在盖子盖上之后,保证大气仍旧能够进入壶内,这样茶才能倒出来。所以壶盖与壶身之间的气密性好也罢,不好也罢,反正盖子中间的通气孔是通着的,大气总是会进入壶身的。从壶盖与壶身的缝隙间进入和从盖子中间的通气孔进入,也没啥差别。

别急,壶商关于气密性的表演还有第二招呢:他们会在出水的时候,时不时地按住盖子上的通气孔。“气密性”好的壶,由于空气只能从盖子上的通气孔进入壶内,一旦按住通气孔,壶内失去气压,这样壶嘴就立刻断水,甚至可以涓滴不漏;松开气孔后,水流就恢复,再次按住气孔,水流又会断开,如是反复,看起来很是专业的手法。但是,这个手法对于泡茶实践来说也毫无意义,首先,每一道茶在出水的时候,必须毫无犹豫地把茶汤倒干净,壶内不能留有茶汤,无论哪种茶类用紫砂壶泡都是如此要求,没有例外,所以根本不需要在出水的时候把出气孔按住来断水,其次,在泡茶的时候,果真在出汤到一半时有什么情况需要停止出水,把壶端平就可以了,没有人会用按住气孔的方式来断水。

第二个原因,所谓的“气密性”是近年来才发明出来的“选壶”伎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紫砂壶是一遍烧成,壶盖、壶口之间打磨比较粗糙,经常有盖子盖上之后无法通转(就是盖子只能以一个特定的角度盖到壶上,如果转动九十度,就盖不上了)或者旷量太大导致的盖上之后乱晃荡的情况。现在紫砂壶每年都有好几场大的拍卖会,拍卖会上那些清代、民国及建国初期的老壶,没有一把“气密性”好的,按照现在壶商那个把壶身倒过来的花样玩,基本百分之百的老壶壶盖都会瞬间砸地上。

————————————————————————————————————————

回答中有几个不妥之处:

1.看制壶者的工艺师职称。

我认为:职称和作品好坏之间没有半毛钱关系。

2.上到千的壶是有一定质量保证了,也有一部分全手工壶了,有收藏兴趣的爱好者我建议从这类壶开始接触起。五千以上的壶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了,也是青中年优秀制壶艺人紫砂壶的主要价格区间。

我认为:五千是个上限,一把壶再好,最多就值五千块(对于普通壶友来说,紫砂收藏爱好者和发烧友就另说了)。如果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这是我愿意为一把壶付出的最高价格。至于初学者,五百块以上的壶就不要关注了。

3.中低价的壶我认为宜兴的丁蜀紫砂城是个很好的选择……第二个地址是中国紫砂工艺一厂,懂壶的人都愿意去那里转一圈,肯定不会让你失望,一厂是中高档壶购买的必选之地,一个是历史原因,还有一个是那里准入水平较高,至少也要是工艺师。

我认为:买壶有这么费劲么?淘宝上有的是啊。虽然你会说,淘宝上奸商很多,骗子很多,但是实体店骗子照样很多啊。上不上当取决于自己的智商比骗子高还是比骗子低,而不是取决于在线上买还是线下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桃花泥紫砂壶的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