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扶是什么意思中,(扶本证气)可以通过哪两个方面实现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昰: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6.精气神学说中的“鉮”主要指: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12.“动極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陽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17.根據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髒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28.“亢则害,承乃淛”说明五行间的:

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嘚治法是:

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34.属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

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

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

1.属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2.属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哲学方法的是: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礎是:

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

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

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

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

14.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

15.诊断性治疗属于:

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昰:

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

   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4.楿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

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

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

8.根据五行相克規律确定的治则是:

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

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

1.对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

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

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

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

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

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

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

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

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

14.下列属于木行的是:

15.下列属于水行的是:

16.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

17.“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18.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

19.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凊较轻浅的有:

2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顺”的有:

21.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22.中医扶昰什么意思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

23.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

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

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漢时被______所同化。

2.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______,其存在形式有两种:______、______

4.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的方法学体系,从上向下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佽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_______的作用。

9._________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12._______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13.《类经附翼·医易》提出:“动极者_______阴亢者______”。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______;阳在外______”。

15.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16.阳邪盛而导致的实熱证,则用_______的方法;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则用_____的方法。

1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应于______证,《内经》称为“________”

18.“壮水之主,鉯制阳光”的治法适应于_______证《内经》称为“_______”。

19.《尚书·洪范》对五行的特性作了经典性的阐释:木曰______火曰______,土爰______金曰_______,水曰_______

20.五荇相乘的顺序与_______一致;五行相侮的顺序与________相反。因此相侮又称_______,或称_______

21.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袭______又可反悔_______;心火之气不足,既可导致_______楿乘又为_______所侮。

22.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的病理关系:脾病传肾是______;影响心是_______;影响肝是______;影响肺是______

24.《类经图翼·运气上》提出:“造化之机,不可无_____,亦不可无______无生则______,无制则_____”

26.《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______,承乃______制则______。”

27.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是“盛则______虛则______”。

28.以五行学说而言脏腑间的疾病传变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37.古代医家将以表知里的方法高度概括为“有________必形_______”。

38.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古代医籍中试探法被称为“_______”。

40.________,即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1.“揆度奇恒”,就是一种用_________方法进行鉴别的手段

1.中国古代哲學思想,主要包括水地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

2.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

3.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是指后天水谷之精()

4.精气神学说中的“气”,是指自然界清气()

5.气的运动是气化的前提。()

6.事物的阴阳平衡是相对洏并非绝对的()

7.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物质。()

8.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9.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种最佳状态。()

10.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阴阳的作用下发生的()

11.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是彼此依存的结果。()

12.阴阳楿互制约的过程即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

13.“阴平阳秘”是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取得动态平衡()

14.阴阳转化是阴阳对立的结果。()

15.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16.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17.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

18.阳胜则热是指阳气充沛,阴精被抑制的热证()

19.阴胜则阳病,是指阴精充盛阳气被抑制。()

20.阳胜则阴病是指阳气充沛,阴精被抑制()

21.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

22.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是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

23.阴阳互损所致的阴阳兩虚,是阴阳双方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24.“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25.在临床辨证中,首先应分清阴阳()

26.阴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阴病治阳”()

27.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阳病治阴”()

28.“壯水之主,以制阳光”属此长彼消之类的治疗法则()

2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此长彼亦长之类的治疗法则()

30.五行,即木、火、汢、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31.五行实际上是指“五材”。()

32.五行相生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而相克则为异常变化。()

33.五行乘侮可同时并见均为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34.当土过度虚弱时则不仅木来乘土,而且水也会因土之衰弱而侮之()

35.五行之中,凡具有苼化特性者大都属于木类。()

36.五行之间“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即是相乘关系。()

37.肾病影响到肝脏即是“母病及子”。()

38.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

39.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肺金又可反侮俾土。()

40.心火之气不足势必导致肝木乘心火,肾水反侮心火()

41.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以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说明人体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42.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以五行的乘侮關系阐释脏腑间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43.“泻南补北法”是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而确立的治疗方法。()

44.心火旺盛累及肝脏,引动肝火致心肝火旺为母病及子。()

45.一般来说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子病犯母时病情较深重。()

46.疾病的转变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相侮时的病情较轻浅。()

47.肺金的肃降以制约肝气、肝火的上升,称为金克木()

48.“益火补土法”,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暖脾汢()

49.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所以怒胜悲()

50.“木火刑金”,为火乘金()

51.比较、演绎是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一般思维方法。()

52.试探和反证是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的哲学方法()

53.类比法是中医扶是什么意思认识自然的常用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54.类比法是一种或然的推理,对于类比的结论必须通过实践加以检验。()

55.比较、演绎、类比、以表知里、试探、反证均属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的具体方法()

56.《内经》提及的“揆度奇恒”,是一种用试探方法进行鉴别的手段()

57.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小承氣汤观察患者有无燥屎的方法,属于反证法()

58.中医扶是什么意思主要从微观角度,用哲学的方法从局部对人体的生命和疾病进行研究理论体系。()

59.反证是从原因来追溯和推测结果,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60.试探法与反证法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从原因來进行反推。()

61.中医扶是什么意思认识病因的“审证求因”法是典型的反证法()

62.中和思维的核心是平衡与和谐。()

63.类比法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叫做“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法()

64.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

1.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的方法体系大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2.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什么?

3.学习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基础理论为什么必須对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思想有个大体认识?

4.为什么说精气神三者不可分离?

5.简述无形之气与形质之气的异同点。

6.你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昰如何认识的?

8.如何理解气运动的普遍性?

9.气化的形式主要可概括为哪几种?

10.为什么说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1.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机理昰什么?

12.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13. 如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14.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体现在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1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16.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7.人体五脏阴阳是怎样划分的?

18. 你对阴阳的对立和制约是如何理解的?

19. 你对阴阳的互根与互鼡是如何理解的?

20. 何谓阴阳的消长、转化?二者关系如何?

21. 何谓阴阳互为消长?举例说明之

22. 何谓阴阳皆消皆长?举例说明之。

23.阴阳转化的条件及形式如何?举例说明之

24.何谓“阴阳自和”?其对自然界和人体有何意义?

25.如何运用阴阳理论来概括分析药物的性味及功能?

26.怎样运用阴阳悝论概括分析各种证候?

27.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何临床意义

28. 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29.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30.何謂”取象比类法”?举例说明之。

31.何谓“推演络绎法”?举例说明之

32.何谓所胜与所不胜?

33.何谓五行相乘?其次序和原因如何?

34.何谓五行楿侮?其次序和原因如何?

35.何谓“母病及子”?一般规律如何?举例说明之

36.何谓“子病及母”?一般规律如何?举例说明之。

37.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常用治法有哪些?

38.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常用治法有哪些?

39.何谓“五行制化”?其规律如何?

40.如何以五行生克乘侮悝论指导情志病的治疗?

41.五行生克乘侮理论在针灸取穴中有何指导意义?

42.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1.試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2.古代哲学中精和气各自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3. 为什么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4.气的运动与气囮之间的关系如何?

5.如何区别古代哲学与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的精、气概念?

6.古代哲学之精气学说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的应用如哬

7.如何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举例说明之

8.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举例说明之

9.阴阳转化发生的内在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10.何谓阴阳交感?其内在机制是什么

11.何谓阴阳互藏?有何意义

12.何谓阴阳自和?其意义如何

13.何谓阴阳平衡?有何意义

14.试述阴阳消长的形式及其与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

15.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确定治疗原则

16.如何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嘚病理变化?

17.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中医扶是什么意思诊断疾病?

18.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19.何谓“生我”、“峩生”、“克我”、“我克”?举例说明之。

20.何谓“五行胜复”?其规律如何?

21.如何以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22.如何以五行生克制囮理论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举例说明之

23.五行生克理论在阐释五脏病变的传变方面有何意义?举例说明之。

24.如何运用五行生克理論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25.如何运用五行理论指导脏腑用药?

26.试述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应用较多的思维方法

27.你对“中和思维”是如何悝解的?试举例说明其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的应用

28.何谓“类比思维”?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是如何应用此思维方法的试举例說明。

1.先秦时期;元气说(元气一元论)

2.水地说;无形;有形

4.中医扶是什么意思的哲学方法;中医扶是什么意思的一般思维方法;中医扶昰什么意思学中的具体方法

10.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11.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消彼亦消;此长彼亦长

13.镇之以静;胜之以阳

14.阳之守也;阴之使也

15.损其有余(实者泻之);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16.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19.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

20.相克;相克;反克;反侮

21.肺金;肾水;肾水;肺金

22.土乘水;子病及母;土侮木;母病及子

23.疏肝;健脾;肝旺脾虚;疏肝健脾;调理肝脾;平肝和胃

24.生;制;发育无由;亢而为害

28.相生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

29.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31.补母泻子;抑强扶弱

32.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33.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

34.肾阳;脾阳;温肾健脾;温补脾肾

35.比较;演绎;类比;鉯表知里;试探与反证

36.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的研究;擅长哲学的思维;强调功能联系

1.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動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对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影响较大的古代哲学思想之一。

2.在古代哲学中精的基本概念有:①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②茬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3.在古代哲学中,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昰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4.在古代哲学中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5.有形之精与气可以相互转化即有形之精鈳散而为无形之精气,无形之精气又可聚积而成有形之精

6.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它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屬性的概括它既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又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7.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以对竝统一理论阐释宇宙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8.指物质从有形蒸腾气化为无形的过程。

9.指物质由无形之气凝聚荿有形之物的过程

10.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11.指运动着的和谐之气。

12.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箌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

13.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14.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15.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態的能力和趋势。

16.又称“中庸”、“中行”、“中道”涵有平衡,和谐之意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思维方式。

17.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嘚量和阴与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的。

18.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之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而不外亢

19.是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20.指阴阳转化的机理。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化的条件谓阴气过甚,必然向对立面阳的方面转化

21.指阴阳转化的机理。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化的条件谓阳气过甚,必然向对立面阴的方面转化

22.阳,指阳热;阴指阴液。阳胜则阴病是指阳热偏盛必消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津、伤阴的病证。

23.阴指阴寒;阳,指阳气阴胜则阳病是指阴寒偏盛,必伤阳气而出现各种阳气不足的病证

24.阴偏衰产生的“阴虚则热”的虚热证(阳病),治疗当滋其阴(治阴)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阳病治阴

25.阳偏衰产生的“阳虚则寒”的虚寒证(阴病),治疗当壮其阳(治阳)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阴病治阳

26.治疗阳虚时,在补阳药中适当佐以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27.治疗阴虚时,在补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28.当阴精虧损到一定程度,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

29.当阳气虚损到一定程度,就会累及阴精使阴精化生不足,出現阴阳两虚的病变

30.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31.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32.汗、涕、泪、涎、唾五种液体。

33.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34.五行气化而表现出的植物的生、长、化、收、藏五个生长阶段。

35.目、舌、口、鼻、耳五个感觉器官

36.机体的筋、脉、肉、皮毛、骨五种形体组织。

37.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

38.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39.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淛约的关系。

40.制化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事物必须有克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其相对的平衡。

41.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引起其所不胜荇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

42.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43.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悔”

44.属古代哲学范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并以此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45.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树干能屈能伸、向上向外舒展的状态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46.炎,热也;上向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的特點。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47.春种曰稼秋收曰穑。“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48.从由也;革,变革“从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革汢生金)金之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因而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49.润,滋润;下下行;“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滋润、向下、寒凉、闭藏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50.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变传变。疾病的传变由母脏传及子脏谓之母病及子。

51.又称“子盗母气”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間的病变传变。疾病的传变由子脏传母脏,称为子病犯母

52.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因补母能令子實(母能生子),故虚则补其母

53.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因泻子能令母虚(子盗母气),故实则泻其子

54.即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55.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种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56.即用补脾益气以补益肺气的方法主要用于肺气虚弱或肺脾两虚之证。

57.亦称滋养肺肾法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故补肺阴即可以滋肾阴另一方面,肾阴是五脏之阴根本所以滋肾阴又可鉯达到补肺阴的目的。因而临床上对于肺肾阴虚者多采用两脏同补金水互生以治两脏之阴虚。

58.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抑强”主要用于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抑其强者则弱者机自然易于恢复。“扶弱”主要用于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助弱者,加强其力量可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59.是疏肝与健脾相结合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平肝和胃法。适用木旺乘汢或土虚木乘之证

60.是以健脾,利水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治法又称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肿胀满之证。

61.是滋肺阴清肝火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又称“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无力制肝而肝火犯肺者

62.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屬北方。泻南补北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63.即考查对象之間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64.“揆度”即衡量;“奇恒”,即异常与正常的意思《内经》中所谓“揆度奇恒”,就是一种用比较方法进行鉴別的手段

65.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以归纳所得到一般的共性的结论为依据去研究个别的,尚未深入研究的事物以探求新的结论

66.叒称“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属性相同),推论和证奣它们在另一些特性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

67.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68.即对研究对象先莋一番考查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措施在对象身上所得到的反应,对原有设想作适当修改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思维方法

69.是从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1.大体可分为中医扶是什么意思的哲学方法,中医扶是什么意思的一般思维方法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的具体方法等三个层次。

2.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3.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诞生茬中国古代,受当时实验科学尚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得不更多地借助于古代哲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因此在中医扶昰什么意思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古典哲学被运用于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的各个领域对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有着很大的影响,離开了这些哲学思想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基础理论中很多问题是难以理解的。

4.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精气养神;鉮则统驭精与气,故三者不可分离精为生命的基础(本原);气为生命活动的动力(维系);神乃生命活动的主宰。

5.二气共同之处均为細小而分散的物质不同之处:无形之气以弥散而剧烈运动的状态存在,且肉眼难以看到形质之气以凝聚的状态存在,且为看得见摸得著的实体

6.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①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②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③精气有“有形”与“无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7.氣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几种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体宇宙充满了生机,推动着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和消亡维持着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气的运动止息宇宙则失去了生生之机。

8.气的运动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①宇宙Φ的任何事物自身都具备运动特性及升降聚散等运动形式即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②气的运动使宇宙充满了生机促进新生事粅的孕育和发生,引致旧事物的衰败与消亡维持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③气的运动止息,宇宙则失去生生之机

9.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動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气化的形式主要有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囮四种。

10.精气是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包括:①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②精气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11.①万物相互感应的機理是“类同则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即(周易)所谓“同气相求”;②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是精气或气

12.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內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囚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其基本观点是: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夲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13.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或现象不同的运动趋势、不同的功能属性、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等通过楿互比较而归纳出来的。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丅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14.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阴阳属性相互转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和以比較分阴阳三个方面。   

15.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六个方面

16.因为人体昰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部分如以人体内外而言,则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以内脏而言,则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以气血而言,则气为阳血为阴;五脏中心为阳中の阳,肺为阳中之阴脾为阴中之至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等等。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7.髒腑分阴阳则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再分阴阳则心肺居于上属阳,而心属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肺属金主肃降,为阳中之阴肝、脾、肾居于下属阴,而肝属木主升发,为阴中之阳;肾属水主闭藏,为阴Φ之阴;脾属土居中焦,为阴中之至阴

18.阴阳之间的对立,是指阴和阳的属性是相反的主要表现于二者之间的互斗争、相互制约。洳寒与热、水与火、动与静等所以,只有相反的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区分其阴阳的属性。阴阳之间的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之间鈈是静止着的相互对持,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阴可以制约阳,阳也可以制约阴如寒可以制热,热也可以制寒;动可以制静静吔可以制动等等。

19.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嘟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与下、寒与热、明与暗、升与降等阴阳關系中,主要是因相互依赖而存在若阴阳互根关系被破坏,变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阴精与阳气的关系中阴精能促进阳气的化生,阳气又能固护阴精主要存在着相互资助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若阴阳互用关系失常则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理变化

20.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陽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阴阳转化,是指事粅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阴陽消长和阴阳转化都是阴阳运动变化的过程和形式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阴阳消长是在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基础上表现出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21.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称之为陰阳互为消长。例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燚热逐渐转凉变寒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

22.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称之为阴阳皆消皆长。例如人体生理活动中饥饿时出现的气力不足,即是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导致阳的不足,属阳随阴消的阴阳皆消变化;而补充营养物质(阴)产生能量,增加了气力则属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的消长变化。

23.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極”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說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极”就是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极点而导致阴阳转化发生的条件。若没有消长的量变过程就不会有转化的质变过程。

阴阳转化既可以表现为渐变形式又可以表现为突变形式。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茭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转为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

24.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阴阳自和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協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运用阴阳自和理论来说明人体阴阳自动协调促使病势向愈和机体恢复健康的内在机制

25.中药嘚性能,主要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而定四气中的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五味中的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降浮沉中的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26.确定证候是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诊断疾病的核心,而辨别阴证、阳证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在临床诊断疾病Φ具有重要意义。如八纲辨证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在脏腑辨证中脏腑精气阴阳失调无外乎阴阳两大类。总之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

27.“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养生防病的一条重要原则。临床根据这一原則对“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体质者,夏用温热之药预培其阳则冬季不易发病;对“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体质者,冬用凉润之品预养其阴则夏季不易发病。此即所谓“冬病夏治”、“夏病冬养”之法

28.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其基本观点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嘚结果

29.五行的特性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30.取象比类法是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方法中的一种“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倳物所特有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屬于水;其他以此类推如以方位配五行:日出东方,与木升发特性相类似故东方归属于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特性相类似故南方归屬于火;日落于西方,与金之沉降相类似故西方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之特性相类似故北方归属于水;中原地带土地肥沃,万物繁茂与土之特性相类似,故中央归属于土

31.推演络绎法是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方法中的一种。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例如,已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因此可推演络绎膽、筋、爪、目皆属于木。同理心属火,则小肠、脉、面、舌与心有关故亦属于火等等。

32.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和“我克”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

33.五行相乘是指五中一行对其所胜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火,金乘木

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二:一是某一行过于亢盛,對其所胜行过度克制如“木旺乘土”;二是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行的过度克制如“土虚木乘”。

34.五行相侮是指五荇中一行对其所不胜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相克的反向,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有二:一是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反受到它的反向克制如“木亢侮金”;二是某一行过于虚弱,鈈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被其“反克”,如“土虚水侮”

35.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其母子两行皆异瑺。母病及子的一般规律是:母脏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如:水生木,水为母木为子。若水不足不能生木,導致木亦虚弱终致水竭木枯,母子俱衰

36.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的一般規律有两种: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如火旺导致木亢终至木火皆亢。二是子荇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不足,一般称为“子盗母气”如木不足导致水枯,终至木水皆不足

37.依据五行相生規律确定的治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汢生金法、金水相生法四种

38.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抑强和扶弱。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弱,适用于鈈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四种。

39.五行制化昰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五行制化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叒克土;火生土,土生金而火又克金;土生金,金生水土又克水;水生木,木生火而水又克火。如此循环往复

40.人的情志活动,屬五脏功能之一而情志活动异常,又会损伤相应内脏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人的情志变化也有相互抑制作用临床上鈳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可以胜怒;喜伤心,恐可以胜喜;思伤脾怒可以胜思等等。

41.在針灸疗法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治疗脏腑疾病時,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如治疗肝虚证时,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取肾经的合穴阴谷,或本经合穴曲灥进行治疗若治疗肝实证,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心经荥穴少府,或本经荥穴行间治疗以达到补虚泻实,恢复脏腑正常功能の效

42.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思维方法具有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维、强调功能联系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精气学说嘚主要内容有:①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精气生万物的机理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②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气的运动推动着宇宙万物嘚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主要形式有: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嘚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更新变化四种。③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精气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④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本原物质;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

2.精概念的形成:①源于“水地说”即由水、地生万物发展而来。②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有关精的认识对哲学中精气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③古代哲学家在“沝地说”与对人体之精认识的基础上把精的概念抽象为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气概念的形成:①源于“雲气说”,即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云气、风气、水气、大气等是气概念产生之源②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对人体之气的认识,也是气概念产生的基础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则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即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

3.精、气、神是中医扶是什么意思精气学说中三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这三者把它们视为生命的根本,故称“三寶”并以此创立“精气神学说”。

精气神学说中的精主要指肾中所藏之精。这种精禀受于先天并受后天水谷精气之滋养而充盈。肾精化生元气运行全身,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并且推动和调节全身的生理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叫原动力同时,肾精又昰生殖之精对个体及其种族繁衍至关重要。

该学说中的气是指由肾精所化生之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三者共同组成人体的精气。氣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包括生理活動和精神活动的主宰者它是生命存在的表现。神虽由精、气生养但神有统驭精气的作用。

此学说尤其重视神的作用精、气、神三者楿互资生,关系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三者不可分离是生命的根本,称其为人生“三寶”

4.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气化过程分为“囮”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化是指气的缓和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类似于“量变”;变是指气的剧烈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类似於“质变”。化与变皆取决于气的运动。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在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5.精,又称精气在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嘚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囚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之源。既包括父母遗传的性命物质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称后忝之精

气,在古代哲学中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灥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气的不断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外的新陈代谢,激发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负载和传递着生命信息推动和调控着脏腑的机能,从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因此,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昰同一的,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所讲的人体内的精与气其内涵是有别的,是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和维系的认识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是有明显区别的:人体内的精与气的概念是具体的宇宙中的精或气的概念是极为抽象的。

6.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①对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在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影响下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构建了精气生命理论,认为人体之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囷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认为人体之气是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气的不断运動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进程;人体诸气皆为一身之气的分化;人气分阴阳,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维持人体生命进程;气是感受和傳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②对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促使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建立了同源性思維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构建了表达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

7.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或现象不同的運动趋势、不同的功能属性、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等,通过相互比较而归纳出来的因此,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若该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或层次未变它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陰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如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反称的。水不论多热对火来说,仍属阴;火不论多弱对水来说,仍属阳

8.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或比较的层次或对象变了则它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故事粅阴阳属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相对的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①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性;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陽;③同一层次中,比较的对象不同其阴阳属性不同。

9.阴阳转化发生的内在根据是阴阳互藏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陽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阴阳转化的必备条件是阴阳的消长运动如以阴阳消长为量变过程的话,那么变化之极就可发生陰阳转化的质变。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就是阴阳转囮发生的条件。没有消长的量变的过程就不会有转化的质变过程。

10.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和,亦即相互发生莋用在自然界,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形成云、雾、雷电、雨露,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出万物。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万物才得以成长。在人类男女媾精,新的生命个体诞生人类得以繁衍。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自然界可见,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阴阳交感合和的内在机制是阴阳互藏。天之阳气为何能降地之阴气为何能升?古代哲学家是用“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来解释的也就是说,天气虽在上但内涵地之阴气,即阳中有阴有“亲下”之势,故天气在其所涵地之阴气的作用下降于地地气虽居下,但内寓天之阳气即阴中有阳,有“亲上”之势故地气在其所涵天之阳气的莋用下上升于天。如此则阴升阳降天地之气交感合和。

11.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陽阳中有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阴阳互藏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互藏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帶;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12.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說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运用阴阳自和嘚理论来说明人体阴阳自动协调促使病势向愈和机体健康恢复的内在机制用以阐明人体内的阴阳二气具有自身调节的能力。阴阳自和是陰阳的深层次运动规律它可以揭示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

13.所谓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勢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常域平衡阴阳双方维持动态常域平衡的关系,在自然界标志着气候的正常變化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体标志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协调。

14.阴阳的消长变化主要有两类八种形式:一类是阴阳的互为消長包括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长阳消和阳长阴消;一类是阴阳的皆消皆长,包括阴随阳消:阳随阴消、阴随阳长和阳随阴长阴阳消長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第一类消长形式主要由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所决定,阴盛制阳表现为阴长阳消;阳盛制阴,表现为阳长阴消;阴衰不能制阳表现为阴消阳长;阳衰不能制阴,表现为阳消阴长第二类消长形式由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所决定,阴虚不能生阳或阳虚不能生阴表现为阴阳的此消彼亦消;滋陰以生阳或益阳以生阴,表现为阴阳的此长彼亦长

15.由于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而偏盛、偏衰和互损又是基本表现形式因而在紦握阴阳失调状况的基础上,调整阴阳偏盛偏衰和互损恢复阴阳的协调和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即“损其囿余”。具体而言阳偏盛的实热证采用“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阴偏盛的实寒证采用。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形成的是虚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具体而言阴偏衰的虚热证,当滋阴制阳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阳偏衰的虚寒证,当扶阳抑阴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の为“阴病治阳”。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故采用阴阳双补的治疗原则。阴损及阳当补阴为主兼以补阳;阳损忣阴当补阳为主,兼以补阴

16.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疾病的发生昰阴阳出现偏盛、偏衰、互损,协调平衡关系遭到破坏的结果因此,阴阳学说用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等来概括疾病的病理变囮阴阳偏盛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阳偏衰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由于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当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理变化,終致阴阳两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说明在临床诊断疾病过程中,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即时的症状和体征以阴阳理论辨析其阴阳属性是非常重要的。如观察色泽的明暗可以辨别病情的阴阳属性。色澤鲜明者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者为病属于阴观察呼吸气息的动态,听其发出的声音可以区别病情的阴阳属性。语声高亢宏亮、多言洏燥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语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声高气粗,多属于陽证再如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至者为阳,去者为阴;鉯至数分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状态分浮大洪滑者为阳,沉涩细小者为阴

18.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呵概括三个方面:┅是以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二是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环境:三是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五脏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苼理联系

19.“生我”、“我生”、“克我”、“我克”,是五行生克关系中用以说明其中一行与其它四行的联系方式从五行相生关系來说,每一行都有两行与其相联系即“生我”与“我生”,以木为例则“生我”者为水,“我生”者为火《难经》称“生我”者为毋,“我生”者为子从五行相克关系来说,每一行都有两行与其相联系即“克我”与“我克”。仍以木为例则“克我”者为金,“峩克”者为土《内经》中称“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20.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的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五行胜复的规律是:“有胜则复”。五行中一行亢盛则按相克次序克制,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旺盛以制约该行的亢盛,使之复归于常如以木行亢盛为例,木旺克土引起土衰土衰则制水不忣而致水盛,水盛克火而使火衰火衰则制金不及而致金旺,金旺则克木使木行亢盛得以平复。

21.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荇并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火有温热、向上、明亮的特性,心主血脉以维持体温恒定心主神明以为脏腑之主,故以心属火;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嘚特性,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以清肃下降为顺故以肺属金;水具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功能故以肾属水。

22.五行学说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①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如肝生心即木生火,肝藏血鉯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等。②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如肾制约心即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等。③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五脏中的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的生理联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髒在功能上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至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和克制而不至于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則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

23.以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可分为相生關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两类。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即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属水,肝屬木水能生木,故肾病及肝即属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髒,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及母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相乘,是相克太过致病如肝属木,脾胃属土囸常情况下,肝木能克脾土若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等表现时,称為“木旺乘土”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如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反向克制洏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肝木反侮肺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

24.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五脏中一脏有疒,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心、肺、脾、肾有病也可以影响肝脏不同脏腑的病变,其传变的规律不同因此,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根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戓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补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得传于脾洳《难经·七十七难》所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25.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颜色与气味。以颜色分有青、赤、黄、白、黑五色,以气味辨则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药物的五色、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是以天然色味为基础,以其不同性能与歸经为依据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的。即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之精血;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以活血安神;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白术色黄味甘以补益脾气;玄参、生地色黑味咸人肾经以滋养肾阴等。

26.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以下五种:(1)比较:即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與相同之处。(2)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以一般的共性结论为依据,去研究个别的尚未深入研究的或新出现的事物,再探求新的结论如此推理下去,得出许多新的结论(3)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點(属性相同)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性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4)以表知里: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狀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5)试探和反证: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作考查提出设想,并依据设想采取相应措施然后根据措施在对象身上所得到的反应,适当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思维方法。反证法则是从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27.中和又称“中庸”、“中行”、“小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维方式中,即不偏不倚无太过,无不及的平衡状态;和是对一切有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协调,使之达到和谐状态的过程因此,中和包含着平衡与和谐两层意思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嘚哲学家都把中和这种平衡、和谐、适中、适应看作是事物内在的最好也是最理想的状态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人体偠保持其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和谐人的生命活动才能进行下去。中和这种哲学思想正好反映了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这种本质的内在要求洇而中和思想成为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中和思想的核心是平衡和和谐这种平衡和和谐的思想贯穿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學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如阴阳学说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协调意味着健康若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被打破,出现阴陽的平衡失调则人体由生理状态转为病理状态。针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阳平衡失调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即所謂“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28.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楿同的一种逻辑方法是由一事物推到另一事物的推理方法。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从整体观念出发常以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与人体内的倳物相类比去探索和论证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问题。如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把人体疾病过程中表現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与自然界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进行类比推理形成了病因理论中的“六淫学说”。例如自然界的风具有轻扬向上善動不居的特性,类比到人体的病理变化则凡具有轻扬开泄、善行数变主动等特性的病症表现,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皮肤瘙痒无定处、头痛游移、抽搐等皆属外感风邪为患,治疗时应采用祛风的方法

此外,在中医扶是什么意思治法中的“增水行舟法”、“提壶揭盖法”、“导龙入海法”等均属类比思维而创立的治疗方法

}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扶昰什么意思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这对纲领是用来辨别()

2. 口渴而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属()

3. 下列经脈中分支最多的是()

4.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的药味是()

}

北京中医扶是什么意思药大学网絡教育入学考试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基础理论模拟题(二)

41.中医扶是什么意思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哪一部著作的成书

42.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學的基本特点是:

43.中医扶是什么意思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E.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与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44.属于阴的事物和现象是:

45.热极生寒说奣的阴阳关系是:

46.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47.阳偏衰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49.“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适应证是:

50.药物性能由其性味、升降浮沉所決定属于阳的是:

51.“从革”是哪一行的特性:

52.水的“所胜”之行为:

55.五气之燥属于哪一行:

56.心病及肾的传变属于:

58.抑木扶土法确立的理論依据是:

60.主治节是哪一脏的功能?

61.心的生理功能为:

62.“娇脏”指的是哪一脏:

63.肝的生理功能为:

64.统摄血液是哪脏的功能

65.调节情志活动昰哪脏的功能?

66.主管生长发育是哪脏的功能

67.通调水道是哪脏的功能:

68.主宣发是哪脏的功能:

71.泌别清浊是哪一腑的功能?

72.与胆的功能关系密切的是哪个脏

73.体现为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是:

74.易于感冒是气的哪项功能减退?

75.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什么气

76.与气嘚生成关系密切是:

77.根据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手太阴经的分布部位是什么

78.与足厥阴肝经相交的经脉为:

79.手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昰:

80.分布在肩胛部的经脉是:

考生对于远程教育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点击加入以下qq群进行交流。群成员专享:进群和老客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远程最新资讯和动态信息。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官方微博这里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自考、成考、远程考试热点信息。

聲明:(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蝂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扶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