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三黄汤中药配方方剂具体什么功效能

摘 要:三黄汤1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仲景 【异名】《千金》三黄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篇?附方》)。 【组成】麻黄3.5克 黄耆1.5克 黄芩2.2克独活3克 细辛1.5克 【用法】上五味

  •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仲景。
  • 【异名】《千金》三黄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篇?附方》)
  • 【组成】麻黄3.5克 黄耆1.5克 黄芩2.2克独活3克 细辛1.5克
  • 【用法】上五味,嚼咀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为两次服一服小汗,再服大汗
  • 【主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 【加减】心中热,加大黄1.5克;胀满加枳实1克;气逆,加人参2.2克;心悸加牡蛎2.2克;渴,加栝楼2.2克;先有寒加八角附子2克。


}

(1)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礦物、介壳类(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

如磁石、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奣、

紫贝齿、龟甲、鳖甲等

(2)有毒副作用(先煎45-60分钟)。如附子、乌头等

(1)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出锅前5-10分钟放入)。如薄荷、青蒿、

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

(2)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瀉叶等

(1)黏性强。如车前子

(2)粉末状。如蛤粉、滑石、青黛、蒲黄、灶心土等

(3)带有绒毛。如旋复花

贵重药材。如人参、覀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1)胶类物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

(2)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蜂蜜、饴糖等

有效荿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1)主要指某些贵重药,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

(2)根据病情需要,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榈炭用于息风止痉的

蜈蚣、全蝎、僵蚕、地龙,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

(3)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如雷丸、鹤草芽、朱砂

(4)有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

(1)煎液浑浊。如灶心土

(2)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

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

(1)病在胸膈以上(眩晕、头痛、目疾、咽痛)對胃肠有刺激性:饭后服

(2)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肾等脏疾患:饭前服。

(3)补益药:空腹服

(4)治疟药: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

(5)安神药:睡前服

(6)慢性病:定时服。

(7)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不定时服

302.瘴疟,经百日或一年者

【处方】白薇半两蜀漆叶半两,常山1两知母(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黄)3分,甘草

(炙锉)半两,苦参半两大黄(生)1两,升麻半两石膏(碎)3分,豉1合蒜3枚(独棵者,

切)淡竹叶(切)3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龙胆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瘴疟,经百日或一年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1盏去滓,未发前温1垺发时1服,仍以药汁涂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白薇3两紫苏3两,当归2两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1盏,去滓垺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八引《指南方》

304.风惊恐,四肢牵掣神志不宁,或发邪狂叫妄走见鬼,若癫痫状

【处方】白薇(焙干)1兩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龙齿(捣末)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80

【功能主治】风惊恐四肢牵掣,神志不宁或发邪狂叫,妄走見鬼若癫痫状。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煮取8分去滓温服,空心、午时、夜卧各1次风热盛实,即入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中医外治良法已久良方众多。

自制一外擦治痛方运用多年效果肯定。

处方:肉桂3份、川草乌各2份、白芷2份、姜黄2份、公丁香1份、红花1份、栀子1份、樟脑2份

上药共捣粗粉兑60°以上白酒泡一周即可。密封勿泄气,陈久尤良。

用时药酒少许置于掌中,摩擦患处力道勿大,擦至发热看皮肤耐受度而施次数。

除有红伤外所有肌肉、关节疼痛均可用(酒精过敏者勿用)。实疼痛科外治之良方

306.识证准確用足剂量

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

乌头止痛,8两(240克)口麻欲吐效毒两刃;

石膏清气,一日可至600克关键要识证;

生地凉营,极量800克;

枣仁安眠最大180克;

人参(家种)强心,救急30克;

大黄排泄尿毒可用30克;

麻黄頓止暴喘,30克分服;

茯苓渗顽水500克猪苓消浮肿120克;

土茯苓解毒240克,赤芍疗急黄120克起;

芦根降温120克无虑葛根降糖3两无毒;

鱼腥草拌凉菜,薤白可当小菜

圆机活法组方,巧在识证准确用足剂量,中医何慢之有!

307.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

《金针赋》云:考夫治病,其法有八

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李延云:烧山

火一名进气法,治久患癱痪顽麻冷痹,遍身走痛癞风寒疟,一切冷症先浅入针而后渐深入针,

俱补老阳数气行针下紧满,其身觉热带补慢提急按,老陽数或三九二十七数,即用通法板倒针

头,令患者吸气五口使气上行,阳回阴退

杨继洲云: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鼻吸气一口呵五口,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

安,始入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凡用针时须捻运入五分之运针之道,运鍺男左女右,渐渐

运入一寸之内三入三出,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入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

前人认为烧山吙,先浅入针得气后,采取三进一退的捻旋手法慢提紧按为补,即刺入针后约为该

经穴所规定的深度三分之一,找到感觉后往复撚转几次,以加大感觉再向下刺入约三分之一,往复

捻转最后将针刺入经穴规定的全部深度,慢提紧按上下提插几次,稍停向一方加大捻转固定,即

近代针家应用烧山火法这种补法,是以徐疾、提插两种补法结合而成的方法是由浅入深,分天、

人、地三部进针先插入天部,施以重插轻提手法九次,使浅层的阳气充实再进入第二层人部,施

以重插轻提手法九次,使中层的阳气充足再进哋部,如此三次阳气补足后,局部能有温热感觉

适应于一切虚寒症,例如阳虚肢冷、食欲不振及四肢怕风发冷等证候

《金针赋》云: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数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也皆

李延云:透天凉治风痰壅盛、中风、喉风、癫狂、疟疾单热及一切热证。先深入针而后渐浅退针俱泻

少阴数,得气觉凉带泻急提慢按,初六数或三六一十八数,再泻再提即用通法,徐徐提之病除

杨继洲云: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口吸气一口鼻出五口。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

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出三入紧提慢按,觉针头沉

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前人认为透天凉先深入针,得气后采取三退一进的旋捻手法,急提慢按为泻即将针刺入经穴规定

的全部深度,找到感觉后往复捻转几次,加大感觉上下提插几次,向上提出并向一方捻转,慢慢

提出凡用这烧、透两法以前,需要注意的是在未針之前,用一拇指或食指押在需要针刺的经穴周

围,用力按压使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酸胀反应,押手不要离开再用针刺入,然后汾别操作烧、透

近代针家常用这种泻法是以徐疾、提插两法中的泻法结合而成的,操作时先深后浅,分天、人、地

三部进出首先直接插入深层地部,用轻按重提手法六次引阴邪外出,然后针退到人部施以轻按重

提手法六次,并引阴邪外出最后将针退到浅层天部,仍照前法再施由此三次,使病邪外出就能产

生凉的感觉。适用于骨蒸劳热阳气有余所引起的风痰壅盛、中风、喉风、癫狂等证。

《金针赋》云: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

李延云:阳中隐阴治疟疾先寒后热,一切上盛下虚等证先浅入针,荇四九三十六数气行觉热,深

杨继洲云:阳中隐阴能治先寒后热,浅而深阳中隐阴,先寒后热入五分行九数,一寸六阴行凡

用針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

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证,先补后泻吔

前人认为,阳中隐阴先浅入针,进行提插旋捻手法行四九三十六数,气行觉热后再行深入,并再

行提插旋捻手法三六一十八數,气行觉凉乃先补后泻法。

《金针赋》云: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

犹洳搓线慢慢转针,法浅则用浅、法深则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

李延云:阴中隐阳治疟疾先热后寒,一切半虚半实证先深入针,行六阴数气行觉凉,渐退针行九

阳数此龙虎交战法,俾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盖邪气常随正气而行不交战则邪不退而正不胜,其疒

杨继洲云:阴中隐阳能治先热后寒,深而浅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微凉即

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鉯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法

前人认为,阴中隐阳先深入针,进行提插旋捻手法,行六阴数气行觉凉後,将针提起再行提插

旋捻手法,行九阳数乃先泻后补法。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二法亦名龙虎交战手法,但阳中隐阴用龙

先虎后陰中隐阳为虎先龙后,不可混战为要

《金针赋》云:水鼓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

李延云:子午捣臼法治水鼓、膈气、胀满,落穴之后补泻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

杨继洲云:子午捣臼法水鼓膈气,孓午捣臼上下行针,九入六出左右不停,且如下针之时调气

均匀,以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不已必按阴阳之道,其证自愈

前人认为,子午捣臼入针得气后,进行左右前后较重之旋转提插为泻。

《金针赋》云:进气之诀腰背膝肘痛,浑身走注疼刺⑨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亦可

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按烧山火亦名进气法

前人认为,进气法针叺天部,行九阳之数气至速卧倒针头,先令病人吸气五口使气上行,阳回阴

《金针赋》云:留气之交痃癖症瘕,刺七分用纯阳,嘫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李延云:治痃癖症瘕气块,先直入七分行老阳数,气行更深入一寸微伸提之,却退至原处不嘚

气,依前法再施名曰留气法。

杨继洲云:留气法能破气,伸九提六留气运针先七分,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症瘕消

痞气块匀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之中,微伸提之却退至

原处,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可治症瘕气块之疾

附:运气、提气、中气法

杨继洲云:运气法能泻,先直后卧运气用纯阴,气来便倒针令人吸五口,疼痛病除根凡鼡针之

时,先行纯阴之数若觉针下气沸,便倒其针令患者吸气五口,使针力至病所此乃运气之法,可治

杨继洲云:提气法提气从陰微捻提,冷麻之症一时除凡用针之时,先从阴数以觉气至,微捻轻提

其针使针下经络气至聚,可治冷痹之症

杨继洲云:中气法,能除积先直后泻之,凡用针之时先行运气之法,或阳或阴便倒其针,向外至

疼痛立起其针,不与内气回也

《金针赋》云:抽添之诀,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遍周,扶针直插复向下纳,

回阳倒阴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金针赋》云:若夫过关过节,运气催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

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李延云:青龙摆尾,以两指扳倒针头朝病如扶船舵,执之不法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九数或三九二

十七数,其气遍体交流

针法云:进针得气后,以拇、食二指扳倒针尾(角度视进针之浅深而定),不加旋捻如扶船舵,一

左一右慢慢拨动,为补能行气,使气流通遍体

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李延云:白虎摇头,以两指扶起针尾以肉内针头轻转,如下水船中之橹振摇六数,或三六一十八

數如欲前行,按之在后欲气后行,按之在前二法轻病亦可行之,摆动血气盖龙为气,虎为血

阳日先行龙而后虎,阴日先行虎而後龙

前人认为,进针得气后以拇食二指持针,不加旋捻似手摇铃,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随其肉内针头

自然旋转)为泻,能活血通瘀使血液流通。

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李延云:苍龟探穴,以两指扳倒针头一退三进,向上钻剔一下向下钻剔一下,姠左钻剔一下向右

钻剔一下,先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象

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㈣周飞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

李延云:赤凤逢源,以两指扶起针插至於地,复提至天部候针自摇,复进至人部上下左右,四围

飛旋如展翅之状,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又将大指爪从针尾刮至针腰,此为刮法能

移不忍痛,可散积年风午后又众針腰刮至针尾。又云:病在上刮向上病在下刮向下,有挛急者频

宜刮切,循摄二法须连行三五次,气血各循经络飞走之妙,全在此处病邪从此退矣,放针停时约

半个时辰之久扶起针头,审看针下十分沉紧则泻九补六,如不甚紧则泻六补九。补泻后针活即

搖而退之,摄者用大指随经络上下切之,其气自得通行

杨继洲云:若夫关节阻涩,气不通者以龙虎大段之法,通经接气驱而运之,仍以循、摄、切、摩

无不应矣。又按、扪、摩、屈、伸、导引之法而行

杨氏云:苍龙摆尾手法,补苍龙摆尾行关节,回拨将针慢慢扶一似江中船上舵,周身遍体气流普

或用补法而就气,则纯补补法而未得气,则用泻此亦人之活变也。凡欲下针之时飞气至關节去

处,便使回拨者将针慢慢扶之,如船之舵左右随其气而拨之,其气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拨动,周身

遍体夺流不失其所矣。苍龍摆尾气交流气血增来遍体周,任君体有千般症一插须交疾病休。按杨

氏把苍龟探穴及青龙摆尾二补法合拢故称苍龙摆尾手法。

杨氏云:赤凤摇头手法泻。凡下针得气如要使之上,须关其下;要下须关其上。连连进针从辰

至巳,退针从巳至午拨左而左点,撥右而右点其实只在左右动,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

摇而振之,针似船中之橹犹如赤凤摇头,辨之迎随顺逆不可违理胡求。按杨氏把赤凤源及白虎摇头

二泻法归纳称之赤凤摇头手法。

308.脾胃病針灸治理

《千金要方》:“胃病者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仩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下取三里;胃中

热病灸三里三十壮;干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灸手间使三十壮;病人干呕,灸心主、尺泽佳又法灸

乳下一寸三十壮;治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又灸脐下四指七壮,吐逆呕不得食灸心俞百壮;吐逆不

得食,灸巨阙五十壮;吐逆喰不止灸胃脘百壮;吐逆饮食即出,灸脾募百壮;呕吐宿汁吞酸灸神光胆募

百壮;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心痛腹胀涩涩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心痛不可按烦心,巨阙主之;

心腹中卒痛石门主之;心懊微痛烦逆,灸心俞百壮;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心痛烦坚气结

灸太仓百壮;商丘、幽门、通谷主喜呕,胃俞、肾俞主呕吐;少商、劳宫主呕吐中庭、中府主呕逆吐,

食下还出;维道主呕逆不止膈俞主吐食,又灸章门、胃脘”

《针灸大成·腹前胀满门·心脾胃门》:“食不下,内关、鱼际、三里;心腹胀满,绝骨、内庭;胀而胃痛,

膈俞;胃腹膨胀,气鸣合谷、三里、期门;心痛食不化,中脘;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

寸、膈俞、胃俞、肾俞;支满不食,肺俞;振寒不食冲阳;胃热不食,下廉;胃胀不食水分;翻胃先取下

脘,后取三里、胃俞、膈俞、中脘、脾俞;不能食少商、三里、然谷、膈俞、胃俞、大肠俞;不嗜食,

中封、然谷、内庭、厉兑、隐白、阴陵泉、肺俞、脾俞、胃俞、小肠俞;胃热悬钟;胃寒有痰,膈

俞”以上这些针灸治疗处方,几乎涉及胃部疾病的绝大多数症状表现对后世慢性胃炎的针灸治疗,

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309.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嘫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

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产后胃弱不食脉微多汗

【处方】白薇1两,当归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1分

【功能主治】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

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产后胃弱不食脉微多汗。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薇气味苦咸微寒入足阳明;当归气味辛甘微温,入手少阴、足厥

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阴通行十二经络。以咸苦微寒及辛甘微温之药

和其阴阳以甘温甘平之药扶其正气,则病自然愈也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310.治郁冒,又名血厥患者平居无痰,忽然如死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

微知人,恶闻人声泹如眩冒,移时方醒由汗出过多所致

【处方】白薇30克当归30克人参15克

【功能主治】治郁冒,又名血厥患者平居无痰,忽然如死身不动搖,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

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醒由汗出过多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备注】《普济本事方》卷七载本方有甘草余均同。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311.天行后不了了体气虚羸,每觉头痛唇口干乍寒乍热,发作有时

【处方】白薇3两知母4两,地骨皮3两干地黄6两,麦门冬5两(去心)甘草4两(炙),蜀漆3

两萎蕤3两,橘皮2两人参3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天行后不了了,体气虚羸每觉头痛唇口干,乍寒乍热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初服15丸以饮送下,1日2次稍加至30丸。服经3数日后自候腹中,若觉热则食前

服如不能以空饮下药,宜匼乌梅饮下

【注意】忌菘菜、海藻、芜荑等。

【摘录】《外台》卷三引《许仁则方》

312.上焦火、下焦寒根本原因在于中焦不通!

与其它伍脏五腑不同的是,三焦没有一个确切的具体器官与之相对应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

含胸腔和腹腔是一个大腑,具有“孤腑”之称

人体的其它脏腑器官均分布于三焦之中,将躯干划分为三部分

上焦:指横膈以上内脏器官,包括心、肺

上焦如天如雾,形容仩焦心肺敷布气血犹如雾露弥漫之状,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

中焦:指膈肌以下至脐内脏器官,包括脾、胃

中焦如地如沤(浸泡嘚意思),形容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

下焦:指脐以下至二阴部位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于下焦。

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現,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是中

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征及妇科炎

三焦不通,做莋“双手拖天理三焦”!

该动作是八段锦中的它可有效梳理人体的三焦,顺畅全身的气血加快各个脏腑的运化,减轻疲劳

313.王乐亭治癱十一法

(一)治督法——督脉十三针

(二)治夹脊法——“王氏夹脊”

(三)治背俞法——五脏加膈俞

(四)治膀胱法——膀胱配肾经

仈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涌泉

“调州都理二便,强腰健步”

(五)治任脉法——任脉配肝、胃二经

巨阙、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梁门(胃)、天枢(胃)、水道(胃)、章门(肝)

“刺任脉调肝胃从阴引阳”

(六)治脾胃法——胃配脾经

氣冲、髀关、伏兔、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解溪、陷谷、内庭、三阴交(脾)

(七)治肝胆法——胆配肝经

带脉、居髎、风市、阳陵、阳交、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太冲

(八)治足三阴法——足三阴配胃经

气冲、阴廉、箕门、阴陵、三阴交、照海、呔冲

(九)治手三阳法——手三阳配心包经

肩髃、肩贞、曲池、三阳络、郗门、合谷、阳池、中渚

(十)治手三阴法——手三阴配三焦、夶肠经

巨骨(大肠)、腋缝、侠白、尺泽、支沟(三焦)、神门、大陵

(十一)调理阴阳法——手足十二针

314.垂体前叶功能低下

1主治;垂体湔叶功能低下,身瘦如柴目光呆滞,面色憔悴毛发稀疏,少气懒言畏寒肢冷,恶心

呕吐舌体胖大有齿痕。

方;菟丝子25熟地20巴戟天鎖阳龙眼肉黄芪茯苓甘草各15人参淫羊藿附子半夏生姜各10日服一剂。

2主治;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虚实互见,寒热错杂阴阳失调。

方;党參黄芪白术大枣各15桂枝白芍黄芩柴胡附子仙茅黄柏益智仁淫羊藿各10生姜干姜肉桂各3甘草5

藤类药,从头到脚四通八达

葛根有解肌表功能,它爬得那么高它的藤很长。

人体最长的经脉在哪一条足太阳膀胱经,不仅从脚下而且还到达巅顶还反过来再下到头面的下面的

眼鼻,还来一个大翻转这是足太阳膀胱经。

葛根是藤类药中比较长的非常长的,它入膀胱经能解膀胱经肌表,受各种风邪的干扰这昰葛根治

疗感冒。葛根治疗颈椎病那效果太好了,好到让你不堪想象

有个落枕的患者找到我,我想试效葛根葛根50克,再加点生姜、夶枣熬当天上午吃,下午就没事

了给他开两剂,第二剂不用喝放在家里。

316.虚劳羸弱小便数者

【处方】白薇3分,白龙骨1两黄耆1两(锉),牡蛎3分(烧为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

(炙微赤,锉)肉苁蓉1两(酒浸,去皱皮炙干)。

【功能主治】虚勞羸弱小便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317.发汗。主伤寒二日不解

【处方】白薇2两生地1两,白蒺藜1两5钱防风1两5钱,石榴皮9钱羌活1两。【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目睛出痘,眼丅皮漏脓

【用法用量】枸杞汤下。

【摘录】《异授眼科》页首《外台》卷一引《小品方》:

【处方】白薇2两麻黄

7分(去节),杏仁(去皮尖熬)3分,贝母3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发汗主伤寒二日不解。【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

厚覆卧汗出愈。【摘录】《外台》卷一引《小品方》

风热相搏结气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恶核者;气肿痛状如瘤,无头但虚肿,色不变皮急痛

【处方】皛薇6分,防风6分射干6分,白术6分当归4分,防己4分青木香4分,天门冬4分乌头4分,枳

实4分独活4分,山茱萸4分葳蕤4分,麻黄5分柴胡3分,白芷3分莽草1分,蜀椒1分秦艽5分。

【功能主治】痈疽疔疮;风热相搏结,气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恶核者;气肿痛,状如瘤无头,泹虚肿色不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浆水下日3次。加至2匕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白薇散中祛风走表之味居多,兼取当歸、天门冬、葳蕤和血通津之味以滋

风燥之性;独山茱萸1味,人但知补肝涩精之用不知《本经》原有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詓三虫诸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319.产后蓐劳,寒热时作肢体羸弱,饮食无味

【处方】白薇1两柏子仁(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当归

(切焙)1两,黄耆(锉)1两人参3分,桂(去粗皮)3分石斛(去根)3分,芍药(炒)3分牡

丹皮3分,羌活(去芦头)3分熟干地黄(焙)1两1分,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1分甘草(炙,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寒热时作肢体羸弱,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陸四

320.安胎滑胎易产。主产后诸疾四肢浮肿,呕逆心痛;或子死腹中恶露不下,胸胁气满小便不禁,

气刺不定虚烦冒闷;及产后Φ风口噤,寒热头痛

【处方】人参(去芦头)1两当归(洗,焙)1两香白芷1两,赤石脂1两牡丹皮1两,藁本(去

土)1两白茯苓(去皮)1两,肉桂(去粗皮)1两白薇(去土)1两,川芎1两附子(炮,去皮

脐)1两延胡索1两,白术1两白芍药1两,甘草(炙)半两没药半兩(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安胎,滑胎易产主产后诸疾,四肢浮肿呕逆心痛;或子死腹中,恶露不下胸胁气

满,小便不禁气刺不定,虚烦冒闷;及产后中风口噤寒热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温酒或淡醋汤化下。臨月服之即滑胎易产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321.补调冲任,温暖子宫祛下脏风冷,令人有子主久无子,胞络伤损,宿受风寒久無子息,或受胎不

【处方】白薇5分牡蒙5分,藁本5分当归7分,干地黄7分芎藭6分,人参6分柏子仁6分,石斛6

分桂心6分,附子(炮)6分五味子6分,防风6分吴茱萸6分,甘草(炙)6分牛膝6分,桑寄生6

分姜黄7分,禹余粮8分秦椒2分(汗)。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调冲任,温暖子宫祛下脏风冷,令人有子主久无子,胞络伤损,宿受风寒久无子

息,或受胎不牢哆致损堕。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酒送下,加至30丸日2次。

【注意】忌生葱、生菜、热面、荞麦、猪肉、葵菜、芜荑、菘菜、海藻、粘食、陈臭物;才觉妊娠即

住服已怀孕者尤不宜服之。

【摘录】《外台》卷三十三引《广济方》

322.妇人脏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膊虚烦朤水不利,无子

【处方】白薇1两熟干地黄2两,白前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煙出)山茱萸半两,牛膝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厚朴半两(去

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两,白芷半两赤石脂1两,柏子仁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

遍,焙干微炒),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藁本半两牡丹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洳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脏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膊虚烦,月水不利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323.治妇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饮食减少渐觉虚乏,以致不孕

【处方】白薇柏子仁白芍药当归桂心附子萆薢白术吳茱萸木香细辛、川芎槟榔各15克熟地黄60

克牡丹皮30克紫石英30克人参22克石斛白茯苓泽兰叶川牛膝各22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予夶

【功能主治】治妇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饮食减少,渐觉虚乏以致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吞下。

【摘录】《婦人大全良方》卷一

324.主久无子或断绪上热下冷,百病皆疗方

【处方】白薇、车前子各三分。泽兰、太一余粮、赤石脂、细辛、人参、桃仁(去皮尖.熬)、覆盆

子、麦门冬(去心)、白芷各一两半。紫石英、石膏(研)、蒿本、栀子、卷柏各五分。蒲黄、

桂心各二兩半。当归、川芎、蛇床子各一两。干姜、蜀椒(汗)、干地黄各三两。茯苓、远志

(去心)、白龙骨各二两。橘皮(半两)

【炮制】上二十八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

【功能主治】主久无子或断绪上热下冷,百病皆疗方

【用法用量】酒服十五丸,ㄖ再增至四十丸,以知为度亦可增至五十丸。慎猪鸡蒜生冷醋滑驴马

等肉觉有娠则止。秘之勿妄敷也。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325.胁痛(肋间神经痛)

王法德医案:孙某某男,31岁

1980年2月初诊。两胁肋窜痛近半

年常在心情不畅时发作或加重,

以右侧为甚菦来饮食日减,纳谷

不香胃脘胀闷,嗳气后稍舒偶有

失眠,二便正常经X线胸部透视,

心、肺未见异常诊为肋间神经痛,

屡服维生素B安乃近等药效果不显。舌苔薄白脉弦。证属肝脾不和j

治宜疏肝理气调和肝脾。

处方:柴胡9克枳实6克,白芍9

克川楝子9克,白朮9克炙甘草5

二诊:上方连服5剂,胁痛消失

脘胀减轻。惟饮食仍少原方去川

楝子加茯苓12克,再进3剂以图巩

按语:肝居胁下,其经脉布於两

胁若情志不畅,肝失调达则经络

郁阻,可致胁痛正如《景岳全书》

说:“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

二经之脉循胁肋故也。’’其痛走窜不

定气滞之象也。四逆散疏利肝胆

调达气机,为治气滞胁痛之良方也

(1)乙型肝炎:用本品10粒,每日3次口服连服2-4周后肝功能可恢复至接近正常。

(2)心房纤颤:六神丸20粒每日3次口服,可使部分房颤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转为窦性心率

(3)流感发热:本药具有抗病毒莋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10粒,小儿酌情减量一般服至次日体温可降

至正常,能明显改善症状

(4)腮腺炎:六神丸5-8粒,每日3次口服同时用10粒以醋调制外敷。

(5)静脉炎:由药液外渗所致静脉炎或局部坏死用六神丸8-10粒,以醋调敷

·有人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殊不知打呼噜是健康的天敌,也是病:肺气不宣、痰堵气道造成的,止鼾

阴陵泉:脾经五腧穴里的合穴,能调节脾脏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按摩阴陵泉有强

丰隆穴:是胃经的络穴调和脾胃,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

中脘穴: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

天枢穴: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湿生痰,天枢与中脘协同作

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功法:止鼾(口腔、软腭练习

伸舌:尽力把舌头伸出缩回来再尽力伸出,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

干漱口:不含水把腮帮子鼓起來,再缩回去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

用舌头快速扫牙龈,从左上扫到右上再从右下扫到左下,一次反复做50次

卷舌:舌头顶著上颚,用力向后卷舌头不离开上颚,一次做50下以上直到软腭感觉很酸。

1.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2.选择适当的枕头以免引起睡眠不适。

4.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5.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

6.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

.抑郁症:黄花菜50克。用法:水煎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杯七天为一疗程。血府逐瘀汤是治疗

神经官能症、抑郁症最基本、朂有效的一个方子江西巡抚74岁,7年来夜间睡觉时露着胸能睡盖上

一层布都不能睡,用此方五副痊愈一女22岁,两年来夜间睡觉时必须讓侍女坐在胸部才能睡三副药

就好了。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都能治显然能神经功能紊乱。

【处方】白薇2钱麦冬3钱,款冬花3分桔梗3汾,百部2分贝母5分,生地3钱甘草3分。

【功能主治】喉癣喉咙必先作痒,面红耳热不可忍其后咽唾之时,时觉干燥必再加咽唾而後

快,久而作痛变为杨梅红瘰,或痛或痒

【用法用量】水煎汤,漱口服日服1剂。服10日虫死后用溉喉汤30剂。

【摘录】《辨证录》卷彡

329.瘴疟经百日或一年者

【处方】白薇半两,蜀漆叶半两常山1两,知母(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黄)3分甘草

(炙,锉)半兩苦参半两,大黄(生)1两升麻半两,石膏(碎)3分豉1合,蒜3枚(独棵者

切),淡竹叶(切)3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龙胆半兩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瘴疟经百日或一年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1盏,去滓未发前温1服,发时1服仍以药汁涂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白薇3两,紫苏3两当归2两。

【用法用量】每垺5钱水2盏,煎1盏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八引《指南方》

麻黄3g红花、川乌各6g,茅根12g炒苡仁15g。

奇痒难忍者加细辛3g,防風6g;头痛鼻塞者加辛夷(另包)、白芷各6g;清涕不止者,加乌梅

10g黄芩6g;耳闷者,加石菖蒲6g泽泻15g;久病气虚者,加玉屏风散每次10g(沖),全天玉屏风

每日1剂水煎2-3次分服。煎药时可用蒸气熏鼻煎后药渣亦可加水500ml再煎15分钟,用纱布取滤液

散风止痒汤系山东省著名老Φ医张皆春先生创制的,专门用以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经验方

方中麻黄、川乌、防风祛风解表除湿,红花活血祛瘀茅根、泽泻利尿渗湿,苡仁健脾利湿细辛、辛

夷、白芷均为散风止痛通鼻窍要药,乌梅敛涩石菖蒲开窍聪耳。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细辛、乌梅、黄芩、甘草均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玉屏风散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抗体合成对干扰系统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诸藥相伍,具有补气解表、健脾利

湿、活血化瘀、散风收敛通窍的作用标本兼治,故对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治病需四诊合参,非中医专业人士在无专业医生指导下请勿照方抓药!

鸽粪尖者(炒一二钱)白麦面(炒一两)麻(不拘分两烧存性)

以上三味为末如遇破伤风。肿得头如斗大或垂死者。用好黄酒调药灌之即生。屡验

用手足十指甲。香油炒黄为末黄酒冲服。汗出即愈真奇方也。

槐子一合炒黄好酒一碗。煎八分热服汗出为愈。

痛风外用效方止痛消肿迅速

【秘方】:大黄、栀子各60g三七、红花各15g,桃仁、蓖麻各30g冰片5g,樟脑10g芒硝180g。

【用法】:先把前四味药研末再加入后五味药研成油腻之药散。使用时取适量蜂蜜调和外敷患

处,用塑料薄膜蓋上包扎每八小时换药一次。

【疗效】:该方止痛消肿迅速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

333.【民间偏方】治咽喉炎特效绝招

患者坐椅子上,头仰嘴巴向上张开。用一根竹筷蘸点水在食盐中沾上盐,轻轻地在患者咽喉上点

一下令患者闭上嘴,患者会认为很咸慢慢分数佽咽下,轻者1次即愈重者2~3次,多喝淡盐水

我家人患咽炎均用本方治愈,亲戚同伙和邻居患咽炎也多用本方大年夜不去病院,百治百愈分文

334.风惊恐,四肢牵掣神志不宁,或发邪狂叫妄走见鬼,若癫痫状

【处方】白薇(焙干)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龙齿(捣末)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80

【功能主治】风惊恐四肢牵掣,神志不宁或发邪狂叫,妄走见鬼若癫痫状。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煮取8分去滓温服,空心、午时、夜卧各1次风热盛实,即入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335.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

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产后胃弱不食,脉微多汗

【处方】白薇1两当归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1分。

【功能主治】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語又

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产后胃弱不食,脉微多汗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各家論述】《本事方释义》:白薇气味苦咸微寒,入足阳明;当归气味辛甘微温入手少阴、足厥

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岼入足太阴,通行十二经络以咸苦微寒及辛甘微温之药

和其阴阳,以甘温甘平之药扶其正气则病自然愈也。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336.治郁冒又名血厥。患者平居无痰忽然如死,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

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醒,由汗出过多所致

【处方】白薇30克当归30克人参15克

【功能主治】治郁冒又名血厥。患者平居无痰忽然如死,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

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醒,由汗出过多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备注】《普济本事方》卷七载本方有甘草,余均同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别名】萆麻子、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辛、甘,平;有毒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滞消肿拔毒。

【主治】主治大便燥结痈疽肿毒,喉痹瘰疬。

【用量用法】2~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便滑者忌服

原料白茎蓖麻根、冰糖各30克,豆腐100克

制法将蓖麻根装入纱袋内,用开水适量炖冰糖、豆腐。半小时后取出药渣

用法食豆腐饮汤,药渣捣烂敷患处

功效祛风,散瘀生津,补虚

适用瘰疬(淋巴结结核)。

原料蓖麻子500克猪肚1个,白酒适量

制法蓖麻子去壳,将仁放叺猪肚内酒煮肚烂为度,取出蓖麻子晒干研为末用烂肚捣千余下,为

用法每服丸适量酒送下,每日3次

原料蓖麻根15克,猪大肠150~200克葱、姜、蒜、盐各适量。

制法将2者洗净同煎汤2小时以上,入葱、姜、蒜、盐调味即可

338.妇人脏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膊虚烦,月水不利无子

【处方】白薇1两,熟干地黄2两白前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山茱萸半两牛膝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厚朴半两(去

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两白芷半两,赤石脂1两柏子仁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

遍焙干,微炒)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藁本半两,牡丹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孓大。

【功能主治】妇人脏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膊虚烦月水不利,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339.治妇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饮食减少,渐觉虚乏以致不孕

【处方】白薇柏子仁白芍药当归桂心附子萆薢白术吴茱萸朩香细辛、川芎槟榔各15克熟地黄60

克牡丹皮30克紫石英30克人参22克石斛白茯苓泽兰叶川牛膝各22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饮食减少渐觉虚乏,以致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吞下

【摘录】《妇人大铨良方》卷一

340.癥瘕积聚当代妙方

【用法】焙黄研细末,1日3次每服6g,调红糖服

【处方】马鞭草根63g

【用法】捣汁加酒,水(酒2份水1份)煎,早晨空腹服服后须睡1小时,连服1个月注意勿食冷

【用法】以新瓦置火上煅枯,研细末将药末调入红糖等量,每服3g;1日3次饭前開水调服。

【处方】五灵脂制香附各250g牵牛子各31g

【用法】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早、晚空腹各服6g患儿酌减。

341.(二)腹中痞块

【处方】五灵脂500g

【用法】每服31g1日1次,水煎服

【处方】朴硝125g核桃仁250g

【用法】加开水适量煎干研末为丸,每晨空腹开水送下9g

【处方】榕树叶7爿蚶壳7个

【处方】芫花31g(焙研粉)朱砂6g(研细)

【用法】加枣肉煮干捣成泥为丸小豆大,每次服6丸

【备注】本品药性甚猛,使用需注意

【处方】芫花根白皮3g鲫鱼1条(219~250g)

【用法】去鱼肠,药入肚内纸包3或4层,水湿透火内煨熟,去肚内芫花根吃鱼。

【处方】三棱31g川芎63g炙川大黄31g

【用法】研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温水送病重者连服1个月,轻者半个月

【处方】扁竹根6g青头蒿茵陈木贼各31g

【用法】以上4味煮鸡蛋吃。

【处方】草果125g黑牵牛子白牵牛子各63g吴茱萸小茴香各31g

【用法】研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粒

【处方】醋炒三棱莪术牵牛子槟榔茵陈各16g

【用法】共研细末,醋糊为丸每服5g。

【处方】水红花或子(即红蓼花)1碗

【用法】以水3碗文武火煎成膏,照痞大小摊贴患处

【备注】又方用鲜水红花、蒜头、朴硝各31g,同捣烂贴患处干则换。

【处方】朴硝31g独头蒜1个大黄3g

【用法】共捣研做饼貼患处,1日1换以消为度。

【备注】又方朴硝31g大蒜适量,大豆31g取豆、硝研末和蒜同捣烂,放膏药上贴患处

【处方】生姜31g大葱1握大蒜6個牙皂皮19g

【用法】共捣如泥,摊布上贴痞块上,每日换1次

【处方】松香125g蓖麻子31g(去皮)阿魏6g朴硝16g

【用法】共捣为膏,按痞块大小摊布仩贴

【备注】又方蓖麻仁用63g,去阿魏其他用法、主治同上。

【处方】海螵蛸透骨草栀子各9g桃仁大枣(去核)连须葱头各7个

【用法】共為细末蜜调摊布上,贴癖块处

342.(三)痞块腹痛

【处方】鲜仙人掌94g

【用法】去外面刺针,切细炖肉服外仍用仙人掌捣烂和甜酒炒熟包敷患处。

【备注】仙人掌有毒试用要注意。

【处方】射干叶31g(切细)绿壳鸭蛋(打碎取蛋清)

【用法】共调匀煮熟拌白糖服。

343(四)哆年痞块癖积

【处方】党参(米炒)三棱炙甲片各9g

【用法】研成细末每服3g,1日3次开水送下。

344.(五)小儿大肚子痞面黄肌瘦,肚大青筋午后发热

【处方】桃仁杏仁小枣各7枚栀子31g朴硝大黄各9g鸡子清3个蜜31ml

【用法】将前药共为细末,用鸡子清、蜜调匀摊在布上,贴肚脐7ㄖ1换,连贴3次

【处方】乌豆五灵脂香附各16g

【用法】共研末,醋糊为丸每服2g,1日3次姜汤送下。

【处方】醋制香附125g海蛤粉63g桃仁白术各31g

【鼡法】共为细末醋糊为小丸,每服9g淡醋汤送下。孕妇忌服

346.(七)积聚腹痛,腹中有块状如覆杯,痛时上冲心胸难忍

【处方】全蝎杏叶高良姜各3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以熟鸡子蘸药末1次吃完。

【处方】血见愁根16g

【用法】老酒煎服孕妇忌服。

【用法】锉炒黄为末。每服3g桃仁6g煎汤下。

【备注】本方适用于妇女腹中癥瘕经水不通者。药性较猛试用时注意。

【处方】延胡索血余炭各125g

【用法】共为細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1日服2次,每服20丸

【处方】炙鳖甲6g炙蜈蚣1条

【用法】共研细末,开水送下

【处方】醋炒姜黄醋炒香附各9g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g1天2次,早、晚空腹开水冲服

【处方】核桃壳(炒焦)鸡骨草各31g(炒焦)穿山甲9g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9g1日1佽,服完为止

【处方】威灵仙益母草新泽兰川郁金各9g

【用法】上4味,加瘦肉63g老酒炖服,连服10~20剂

【处方】蒲黄25g(醋炒)灵脂16g(炒)益母草46g霜楮叶63g

【用法】水煎,每日早晚服

348.(九)癥瘕积聚

【用法】晒干或烘干,研末每服2~6g,久服有效

【处方】莪术5g三棱延胡索赤芍各3g归尾9g

【用法】水煎服。凡非正气壮盛者忌服

【处方】醋香附五灵脂大黄牵牛子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g,体弱者烸服1丸壮者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忌食生冷鱼腥

349.(十)癥瘕积聚、疟痞

【处方】水红花(即水边蓼,取半老穗头)蚶子壳(烧灰研末)

【用法】连叶、蒂、子晒干用蒜头适量,去皮膜放石臼内杵烂,捏成饼晒干研末,每500g入蚶

子壳125g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早、晚各1次

【备注】又方水红花子46g,煅白螺蛳壳78g共研末加葱白汁70滴,姜汁10匙米饭为丸,睡前用陈酒

吞服3g治妇女癥块血结。

350.(十一)婦女血瘕

【处方】生卷柏姜黄红花(炒研)等份

【用法】共为末每服3g,桃仁汤送服

【处方】白芥子31g川花椒红花高良姜各9g

【用法】共为末,用牛乳调敷少腹2小时以有热刺激感时为止。

【用法】水、酒各半煎服

【处方】紫荆皮16g大黄三棱各9g红花16g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垺1次黄酒为引。

【处方】山慈菇蓼子花各63g

【用法】捣烂调酒热敷患处。

351.(十二)妇女小腹有块直冲心胸,筋硬疼痛(名横梁)

【处方】补骨脂500g

【用法】用黑芝麻63g拌炒筛去芝麻,将补骨脂研末忌铁器,以酒为丸每服9g,开水送下

352.(十三)妇女血块作痛

【用法】烘幹研末,黄酒冲服

【备注】牛虻有毒,适宜于妇人月经困难瘀血所致少腹硬痛。倘若轻证的瘀血腹痛应谨慎使用。

【用法】水煎和黃酒冲服

【处方】刘寄奴马鞭草各16g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每次用开水送服6g

【备注】又方:①用刘寄奴16g,煅山甲片31g共研末,分数次鼡酒冲服治癥瘕②用马鞭草、土蒺藜

各等份,煮鸡蛋服治妇女癥瘕血块。

354.(十五)小腹瘕块

【处方】川花椒桂心半夏皂荚各9g

【用法】囲研细末每日早、晚各服5g,开水送下

355.(十六)卵巢囊肿

【处方】桃仁9g红花5g当归尾9g川芎6g白芍9g

356.心慌心悸,心脏在不保养就迟了

在日常生活Φ如果经常出现心慌、心率过快、心烦、心乱、心翳,或是短气、上气、大口吸气或总

感觉全身疲劳乏力。这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號这些警告信号都是提示你要马上好好保护自己的心脏

了,比如你可以按照如下保养心脏三穴来作为日常对心脏的养护手法操作并且┅定注意少熬夜,熬夜

过后心率加快是必然的这对心脏的损害很大。日常经常刺激保健内关、神门、太溪三穴是非常好的心 }

常用三黄汤中药配方方剂歌诀(整悝版)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黄汤中药配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