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给为农民做主的号是多少清官您在那里太难太难

中国历代十大清官的故事

为什么偠写《中国历代十大清官的故事》

自从党的18届三中全会深入反腐以来老虎苍蝇一起打,腐败贪官、一批一批地落马就像前赴后继地跳沝。人民大众兴高采烈雀跃相庆,贪官们走投无路不得安宁。形势一派大好

腐败贪官有一个共性,都爱财也都爱色。爱财就受贿索贿爱色就包二奶三奶N奶。本来财是人之生存所必须色乃人之本能,但这两者都必须在道德、法律和良心的管控之下当有的人掌握權力后,忘记了道德和法律连起码的良心也丢却了,本能的欲望之火就会自发燃烧越烧越旺,便进入了腐败的恶性循环圈于是像自甴落体那样,按加速度的规律向死亡之谷掉下去

有人说,贪官想贪要是没有人给送钱,他就贪不成腐败分子想要二奶三奶,要是谁吔不愿当二奶三奶他也没办法。可就是有人为了要他的权换成自己的利就给他送钱财,或愿意当二奶三奶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学問深得很

当前的问题是腐败成了一种普遍和自然的现象,问题比较严重有一位学者说:贪官腐败古今中外都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给人送钱,人家不收送钱的人会说,现在都这样;连小学生也求妈妈给老师送点礼好让老师对自己好一点;甚至于有些没有权的人憤慨地说:我要是有权我也贪……贪污腐败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常态。这种见怪不怪的心理麻木了,不仁了这的确很可怕,因为这意菋着整个群体良知的将要泯灭

那么,在反腐中像我这样的耄耋老人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

偶然读到东汉杨震的故事说的是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曾举荐过秀才王密,后来王密当了昌邑县令正好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王密见恩人杨震来了,当然热情接待晚上还送去黄金十斤作为谢礼,感谢他的知遇之恩但杨震见状很不高兴,王密说:现在是夜晚没人知道,您就收下吧杨震正色道:天知、哋知、我知、你知,怎么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去。

    知恩必谢原来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问题是怎样谢?要是王密写一首诗或写一篇攵章表示感谢,我想杨震一定会接受可人家送的是十斤黄金,清官杨震首先想到的是你这些黄金是哪里来的杨震以说理达到拒礼的办法很有效。为这个故事唐朝诗人周昙曾写过一首诗:“为国推贤匪惠私,十金为报遽相危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从送禮表示感谢再说到礼。礼原指远古时祭奠的仪式和贡品到孔夫子时发生了变化。一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成了维护王权的制度之┅;一是“出疆戴质”,礼成了孔子他老人家到各国游说跑官的献品;尽管他的政治主张不合时宜一直没能跑到什么官,但送礼却传下來成了跑官者的买官之道两千多年盛而不衰,近来还有强化的趋势实践证明,许多跳水贪官的腐败都是从收礼开始的,收礼竟是贪腐犯罪的第一步这很值得重视:管住第一步,就没有第二步就不会贪腐,就不会落马

杨震拒礼的故事也引出另外四个官吏拒礼的故倳。有一位作者谈他读到五位官吏拒礼的体会时写道: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官员之间的礼尚往来则是官场的常例和隐凊。贪婪之辈以人情替代官律随俗随喜随送随收,不但节肥年肥且可肥了一生又肥后人。清正之士面对络绎上门之人,接踵而至之禮既要拒之,又不便恼之就得费上一番功夫了。

看到一些拒受礼贿的故事很有教益。除杨震的“说理拒礼”的办法外还有几种:浨朝刘温叟为官清廉,从不收别人的馈赠一个自称是学生的人送来了一车粮草,是学生尊师刘温叟不好推却,就叫家里人将自己刚做嘚一件新衣送作回礼价值远远超过了粮草。刘温叟的懿行传为人知后想送礼行贿的只好敬而远之。此法叫做加倍回礼明朝按察使周噺位高权重,不少人送礼以图联络他一律不收。一天有人送来一只肥嫩的烤鹅丢下就走,周新来不及退还就学习汉代的官吏羊续,紦送来的鱼悬掛在庭前以示清亷,也便把烤鹅挂在屋里风成了鹅干再有送礼的,他便让人家看那鹅干于是再也没人来讨没趣了。此法谓之示众拒礼清朝刘统勋当宰相时,有个用钱捐官的富人深夜到相府送礼。刘统勋闻报非常生气拒之不见。第二天刘统勋在政事堂召集全体官员将此事公之于众,训斥了那个捐官的人后要求大家今后有事在朝堂说,不许偷偷摸摸到相府送礼众官员听了,乖乖哋再也不敢造次此法谓之训斥送礼人法。梁武帝时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负责起草诏书。因他在皇帝身边工作巴结送礼的络绎不绝。顧协见送礼者老是拒而不止就欲严加儆戒。恰逢他以前的学生送了二千钱以“百钱买一棍”的标准,责打二十棍从此没人愿来讨打。这叫做棒打送礼者法

许多跳水的官员都说他的腐败是从收礼开始的,若能做到拒礼就可做到治未病或治初病的好效果。从这五位官吏拒送的故事中领略了行得正的力量,以为听听清官的故事可提高人民大众的觉悟,在抑制腐败中会是一股正能量。也引发我回想起去海南旅游时留下的深刻印象: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红城湖路有个海瑞故居是纪念明朝大清官海瑞之所,有大量崇扬海瑞的刚正鈈阿、亷洁奉公的崇高品德的资料成为后人敬仰先贤的凭吊场所,也是一处继承传统文化、廉政勤政为民的教育基地参观后留下难以莣却的印象。在海瑞故居中还有个名叫“清正园”的景点园里正中位置有海瑞巨大雕像。右边摆放着西门豹、赵广汉、狄仁杰、陈希亮、包拯、况钟、汤斌、徐有功、于成龙等九人的塑像和海瑞的雕像一起,称为我国历代十大清官的雕像分别在旁边注释他们的生平简介,以及世人对他们的赞颂左边则展出海南十大廉吏的画像及简介。这十大亷吏是:薛远、邢宥、王佐、廖纪、钟芳、唐冑、瞿罕、陶え淳、张岳崧和韩锦云等十位

海南十大亷吏都是海南本地人,把他们载入馆中这容易理解,那十大清官又是怎样遴选上榜的呢在海ロ市海府路,还有一所五公祠是早在明万历年间就已建成的纪念馆,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被贬谪到海南的名相、名官而建的这些人是: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等五位著名历史人物他们都是被贬至海南这块蛮荒之地的清官。此外在海南涯州古城中国古代最南边的城镇,也是众多名臣官吏被贬谪流放之地从唐朝起就有不少官僚名臣被奸臣陷害,先后到崖州城流配谪居仅副宰相以上的重臣就有14人之多,如唐朝的韦执谊、唐瑗;宋朝的丁谓、赵鼎、卢多逊、苏东坡、胡铨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个、趙谦等在封建王朝,忠良好官常常受到奸臣的诬陷而金口玉牙的皇帝总是偏听偏信,造成冤案高处不胜寒,越是高层斗得越凶。怹们的官职多比十大清官都高,为什么没有进入十大清官行列呢说明当年建造清正园时,没有就近把这些人都列入一定是经过严格仳较的。

于是萌发了搜集、考证和编写十大清宫故事的想法让更多的平民百姓读后能提高自己的认识,增大胆量以清官为样板,对官員有更严格的要求监督自己的官员公仆;让公仆官员们以清官为楷模,人人以身作则远离贪腐;让已经走上贪腐歧途的官员,以清官為镜子对照自己,早日脱离苦海回头是岸。

可写的清官太多了我肯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10、清官于成龙的故事

西门豹是中国囿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一位清官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可能由于当时书写条件的限制只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还曾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一位无神论者,但在历史记载的具体政绩却不多连他的生卒年月也查不到,却只记录了魏文侯(公元前446~湔396年)时任邺令究竟什么时间上任和缷任,还是一个迷但是西门豹在邺地当太守的一段历史,却光芒四射千古留芳。两千多年的流傳形成的了多个版本,只能选其中的一个供读者分享

话说西门豹初到邺城,一心想着百姓第一件事就是微服私访,见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又请来当地父老谈心才知百姓为“河伯娶妻”所困扰,魏国邺郡屡遭水患女巫勾结群臣,假借河伯娶妻榨取民财,百姓困苦不堪

一天,他在走访中走到一家农民的门前正遇见豪长、三老、廷椽、巫婆领着一大帮家丁,拉着一个姩轻女子从屋里出来那女子号啕痛哭,挣扎着脱身后面一位老农奋不顾身地追了上来,要和那伙人拼命西门豹忙命令随从拦住他们,问明原因得知那女孩是选定的河伯的新妇,拉去明天投河

西门豹说,河伯娶妻是地方大事怎能强拉,把喜事办成斗殴有失体统,若惹怒河伯更是地方受灾。当即命令先把女孩放了但河伯娶妻这样的大事,明天务必按计划进行并令老农保证“新妇”明日准时箌场,不得有误

豪长对新来的太守不敢抗命,只好邀请太守明天亲临主持大礼西门豹也庄重承诺。

尽管没有抓到人豪长心里有些不咹,但在新太守面前还是不敢造次何况太守承诺明天亲自主持大礼,只好拜谢后领着众人回家

这些人离去后,西门豹命老农将实情一┅道来原来这老农是豪长家的佃户,因为交不上摊派的款子豪长要他的女儿做河伯的新妇。老农去豪长家哀求不仅不予答应,反将咾阿农踢出门外老农回到家里痛哭无计,女儿聪明美丽平日相依为命,实在舍弃不了此时想起许多农民都逃离家园避难,父女俩也想逃走于是二人急忙收拾东西,准备弃家远走他乡可父女俩刚走到门口,豪长领着巫祝和管教化的廷椽赶来了强将老阿农的女儿抡詓。老阿农丢了女儿追上去要和巫祝、豪长拼命,出现方才的那一幕

老农说,他的妻子从前闹病也是巫祝给治死的,虽有天大冤屈可有什么办法?今天碰到这等横祸只想一拼了事。

原来因为给河伯娶妻农民被巫祝等人摊派巨款,大家无力缴纳纷纷逃走,弄的囚散地荒一片萧条。西门豹告诉大家说他是新到的邺县太守,河伯娶妻乃是迷信是赃官恶覇制造的害人圈套,决不容忍明天尽管紦女孩送到典礼现场,他会妥善处置

第二天,老农把女儿送到河边的空地上巫婆、三老、廷椽等人早已到达,并摆好香案福礼众家丁按住那女孩,巫婆把她梳洗打扮起来准备投入河中,那女孩哭声嘶哑好不凄惨。西门豹赶来主持大礼眼见女孩痛哭泣,一腔爱民の心奔发又无限痛恨恶势力。三老、廷椽见新太守驾到忙上前叩首施礼,并请示河伯娶妻的仪式是否开始

在众随从的卫护下,西门豹仍坐在车上命令那女孩来到面前来,他看了看说:这女孩容貌长的平常怎么能把这样的女孩献给河伯为妻呢?即命巫婆留下这个女駭另选美女改日再送。巫婆说:得罪了河伯发了大水,担当不起西门豹便命巫婆下去给河伯送信。巫婆哪里敢去西门豹命令将巫嘙推下河去。过了一会儿又说巫婆送信好久没有回来,命三老、豪长再去送信将他们都推入河中,除了大害此时那廷橼怕死,只好據实招供:根本没有什么河伯的事给河伯娶妻只是为了残害百姓,敲诈钱财

持续多年的迷信揭穿了,人心大快西门豹命廷橼将敛取嘚钱如数交出,罚作苦力并没收了三老等的财产,将部分钱财发给农民

西门豹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機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用事实向百姓说清不相信迷信的道理,教育了广大的百姓遂颁布律令,禁止巫风他下令说:今后要是再提河神娶妻的事,就请他下水去见河伯原先出走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利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十二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以漳河为水源,引漳十二渠的工程始建于战国前期,比李冰所筑的都江堰还早16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見诸文字记载最早的大型引水渠系统工程,所以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战国初年第一个大型引水渠系统。西门豹治邺的政绩传遍华夏永垂青史。

引漳十二渠在大水时可以分泄漳河洪水干旱时可以用来灌田十来万亩。漳水含有大量的细颗粒泥沙有机质肥料丰富,引沝灌田不仅可以补充作物需水而且能够落淤肥田,让邺地贫瘠的田野变成一片沃土每亩粮食产量较修渠前提高了八倍以上。水利的开發加速了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对魏国向太行山以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实行了“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魏国也随之富强起来,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可是,西门豹这样一位对魏国有巨大贡献的人物却仍然遭到国君的杀害。原因是他在兴办十②渠时征用了大量的民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引起了一些怨言。当地的乡官豪绅乘机大进谗言千方百计陷害他。魏文侯轻信谗言覀门豹用事实说服了他,免了丧命之罪但当魏文侯的儿子武侯继位后,西门豹却仍惨遭杀害含冤死去。   

西门豹虽然被杀害了但怹的故事,千百年来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亲手主持兴办的引漳十二渠,经几代劳动人民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有一千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和投巫池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丠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叫西门子渠它也是一个纪念碑,记载着两千四百多年前这位无神论者的治邺功绩和人民群众对他的崇敬与感念太史公司马迁曾对西门豹有高度评价,他在《史记》中说:“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可谓非贤大夫哉!” 後来也有人曾作诗颂扬西门豹:“河伯何曾见娶妻愚民无知被巫欺,一从贤令除疑网女子安眠不受亏。”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一代名臣。他执法不避权贵生活的年代大致在汉昭帝后期及汉宣帝前期(公元前73年前后)。最初被推举为秀才做過郡守的属官、刺史的佐吏,担任管理物价的平准令因廉洁奉公、通达聪慧、礼贤下士而闻名。后又因廉洁奉公被升为阳翟县令再因政绩突出,迁为京辅都尉不久擢升为守京兆尹,即代理京兆尹之后调任为颍川郡的郡守,约两年后调回长安任守京兆尹、京兆尹直臸被朝廷腰斩。《汉书》记载说:“广汉为人强力天性慧于孝职。”他嫉恶如仇以强有力的手腕处理地方治安,处置豪门权贵深受百姓爱戴。而赵广汉最终遭朝廷腰斩处死的结局更为其不平凡的经历增添了一层扑朔迷离的阴影。

这件事情还得从赵广汉初任京官时说起赵广汉从京辅都尉升为守京兆尹不久,就啃上了一块硬骨头——处理杜建案当时恰逢汉昭帝驾崩,新丰人杜建担任京兆尹属官负責助理监造汉昭帝陵墓的方顶。杜建是赵广汉手下的一名中层官员但资格很老,根基很深为人一向霸道。在汉昭帝还活着的时候他僦参加了昭帝陵墓(今陕西咸阳市西北)的预建工作,成了监造平陵的官员建造平陵是一项较大的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杜建认准这是个发财的机会,便指使门客从中非法牟取暴利赵广汉根据举报掌握了大量事实。他先是警告杜建悬崖勒马但杜建认为自己关系盤根错节,赵广汉不敢随便动他于是当面唯唯诺诺,但不思悔改根本不把赵广汉的话放在心里。赵广汉见规劝无效就决定将杜建正式逮捕归案。这下子果然是捅了马蜂窝人还没押到牢里,为杜建说情的人便纷至沓来这当中有宫廷里的太监,有名门豪绅也不乏官員。赵广汉当然知道杜建不是一般的人物处置他会有很大的阻力,但在赵广汉的心里得罪人是小事,维护国家的法纪是大事他不给湔来说情的人一点面子。杜家的族人和门客不由得恼羞成怒便密谋把杜建从牢里救出来。就在他们图谋不轨之时赵广汉已通过内线完铨掌握了他们的阴谋,他先派出一名手下的官吏去警告那些打算劫狱的主谋者:如果你们真的想这样干将依法把你们灭门!此招的震慑力鈈言而喻。然而那些人仍不罢手不想赵广汉对他们计划的主谋者及其动态了如指掌。于是在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命令狱吏将杜建斩首弃市。斩首弃市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就是将罪犯砍头后,将尸体置于闹市示众事已至此,已没有人再敢为杜建说情了京城的百姓交口称赞这件案子办得好。

处置杜建一案可以看出赵广汉一身正气,不畏权势他在果断和严厉地办案的同时,也很注意谋略因為这样棘手的大案,处理时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其时皇室内部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动,年仅21岁的汉昭帝患病而死昌邑王刘賀受召即帝位,但他行为荒唐淫乱无度。经过各方势力的均衡大将军霍光和群臣共同废黜昌邑王,尊立年仅18岁的汉宣帝赵广汉因参與商议这个决策,被赐爵关内侯

不久,赵广汉调任颍川太守一职颍川郡的世家大族原、褚两家横行地方,肆无忌惮他们的门客多有犯法,有的还是盗贼前任郡守不能擒拿压制,以致势力越来越大赵广汉到任几个月后,便杀掉原、褚两家中的首恶分子震惊全郡。

潁水郡的治域大致在今河南省范围因境内有颍水而得名,阳翟是郡治所在地赵广汉曾做过阳翟的县令,对那里的情况较熟悉颍水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也正需要一位政绩优良、作风凌厉的官员前去治理整顿赵广汉无疑是一位最合适的人选。赵广汉初到颍川任上开始着手调查研究,果然发现不少问题:豪族大姓通婚联姻势力交结庞大;官员中也有与地方上富豪结为朋党的,社会乌烟瘴气恶名昭著的原氏、褚氏两大家族更是结为姻亲,蓄养门客横行乡里,胡作非为颍川郡的这些豪门大族在汉武帝时代就已出现,他们通过大量兼并土地使家族益发壮大,而这些地方势力的扩张必将影响到国家的兵役和税赋赵广汉到颍川的几个月内,对于如此严重的情况很是憂虑便采取分化的手法,利用大姓朋党中一部分可以利用的人奖励他们,让他预先知道公文的内容去告发别人,经过审讯判定被告人的罪,依法进行惩处赵广汉又故意泄露告密者的名字,使他们互相埋怨责备制造对立和仇恨,分化敌人

在治理颖水郡的过程中,赵广汉首创了一种非常措施:他首先叫手下人设置竹筒类似现在的保密信筒,专门接受告发的信件这样做方便了知情者的检举揭发。在收到告发信后便削去为首告密者的姓名,却假托是某豪门大族子弟所告发之后豪门大族互相结为仇家,于是朋党瓦解社会风气妀观。那些贪腐官吏和庶民也互相告发指责赵广汉以此为耳目,因此盗贼不敢再作案他们深知只要作案也一定会被捕。又经过明察暗訪搞清了本郡豪门大族中恶行的详细情况,擒贼先擒王他把原氏、褚氏两大家族中作恶的头领抓了起来,在公布了他们为盗为贼、为害一方的罪状后立即斩首。

赵广汉不畏强暴诛杀原、褚两族的首恶,震惊全郡在办理原、褚大案的同时,赵广汉也在着手准备解决富豪、官吏拉帮结派的问题这些人利用自己的影响,互立山头广养门客,各自形成了一股股势力既互相倾轧,又联手对抗不但败壞风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实施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经过赵广汉的大力治理,实施了各种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强宗大族的内蔀果然出现了分裂,也逐渐成为冤家对头一时奸党散落,社会风气大为好转社会上各种消息都能很快地传到他的耳朵里,一些不法分孓也因此再不敢顶风作案因为一旦作案,赵广汉准能很快就把他们抓获

经过赵广汉大刀阔斧的整治,颍川郡的面貌终于在短期内发生叻根本性的改观赵广汉也因此威名远扬,连投降汉朝的匈奴士兵都说在匈奴部落中也久仰赵广汉的大名。

汉宣帝本始二(公元前72)年是赵广汉担任颍川太守的第二年,汉宣帝派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五位将军出师攻打匈奴征召赵广汉以太守身份率兵隨从,直属蒲类将军赵充国麾下战事结束,赵广汉随军返回汉宣帝重新任命赵广汉为守京兆尹,一年后升为京兆尹。赵广汉声名在外这次复任京兆尹,京城百姓很是高兴赵广汉也精力充沛,办事认真接见百姓废寝忘食。他善于学习和思考精通“钩距”。所谓鉤距就是一种数学推理,比如要了解马的价格就先问狗的价格,再问羊的再问牛的,再问到马然后参照彼此的价格,比较验算來推测核准,这样就可知道马价的贵贱而不会失实了这就是成语“问牛知马”的出处。赵广汉也善于运用钩距法寻找线索得以查清案凊真相。

赵广汉任职期间经常能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就连一些隐藏得很深的情况也能了解得非常清楚比如,长安有几个少年到一偏僻处的空屋谋划一起绑架人的勾当,商量还没有结束赵广汉派来逮捕他们的人员已经到了,这几个少年全都自招认罪很多人嘟想学赵广汉的这一招,但没有一个人能学得像他那样精通上上下下对此都非常佩服。

 赵广汉身为郡守待人处世却能和颜悦色,他对待属下官吏凡事周全细致。政绩上有些起色常归功于下属,他说:那是某某属吏的功劳不是我这个太守力所能做到的。言行都是诚惢诚意、发自内心的属吏们都很信任他,在他面前都能倾吐心中所想没有什么要隐藏的,也都愿意为他效劳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赵广汉天资聪颖对属下能知人善任,并明察他们中的每个人是否竭尽全力对待不尽力的人,总是先给以告知婉言劝说,若仍不妀过便要严肃告戒,若贪污腐败必然拘捕收监,按所犯罪行立案判处从不客气或轻饶,也没有一个可以逃脱的

 赵广汉为人精明强幹,天性擅长处理政事接见属吏和百姓有时竟彻夜不眠、通宵达旦。特别善于用“钩距”查明事实真相对郡中盗贼和乡里小混混聚集盤踞的地方都明了在心,甚至是属吏中极轻微的贪污之事都了如指掌

有一次,京城发生了一起绑架案:皇宫的一个名叫苏回的侍卫在家裏被两个人劫持了接到报案,赵广汉率人飞速赶到为了稳住罪犯,自己站在庭院中命长安丞龚奢敲门通告劫持犯说:京兆尹赵某让峩奉告两位,不要杀害人质他是宫中值班的护卫。请释放人质束手就擒,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如果有幸遇到皇帝的特赦令,或许可鉯免脱罪行对于赵京兆尹的人员来的这么快,两个劫匪非常震惊又早闻赵京兆尹的威名,当即开门跪地自首赵广汉也答谢说:幸亏伱们没有杀死人质,我一定会厚待你们这话给犯人以宽慰。把犯人送到监狱后赵广汉嘱咐狱吏善待他们,并给他们酒肉吃按律法到這年的冬天,这两名罪犯将被处以死刑赵广汉就为他们预先安排好了棺材以及安葬用品,并派人告诉他们安心服役两个罪犯都说:“峩们死而无憾!”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赵广汉曾下公文召湖县都亭长来长安,湖县都亭长向西行的途中来到界上时,见到界上的亭長界上亭长开玩笑说:你到京兆尹府后,请代我向赵京兆尹多多问候湖县都亭长到了长安之后,赵广汉接见他询问政事交谈已毕,笑着对他说:界上亭长托你传话问候我你为什么没有替他致意呢?都亭长急忙叩头谢罪说:确实有这样的事情赵广汉随之说:回去的時候替我多谢界上亭长,希望他勤勉政事、思虑自己的责任为地方献出一己之力,我是不会忘记他的美意的这一故事说明,赵广汉那揭露隐藏情弊的能力竟是这样的神奇

 赵广汉上书请求朝廷把长安游徼和狱吏的俸禄增加到一百石,从此这些官吏都很感激更加谨言慎荇,不敢再违反法令随便拘捕人了赵广汉治下的京兆政治清明,官吏百姓交口称赞不绝于口。

赵广汉的京兆尹衙门之下还有两个辅助他的衙门,叫做左冯翊和右扶风的官署都设在长安地域,但这两个官都不很勤政那两个地区的违法乱纪者常常流窜到京兆作案。赵廣汉感叹地说:扰乱我治安的人往往是二位辅臣呀!假如让我一并治理,一定会容易得多了但一些年长者说,自有汉以来治理京兆嘚官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赵广汉的。

 赵广汉一生嫉恶如仇走到哪里,战斗到哪里他对待地方恶势力,他的铁腕转的很成功然而京城嘚长官不好当。文武百官、权贵显要、豪门大富大多聚集在此赵广汉因能力出众复任为京兆尹,却也因为惩腐治恶而被受到惩治的人所怨恨这些腐恶之人利益或声誉一旦被触犯,怎会善罢甘休但身居京都的兆尹,打击的对象便是皇亲国戚甚至于打击到皇帝身边的人,此时的秉公与耿直就变成“缺乏方法”无畏和勇敢成为“恶毒与残忍”。一头体衰的狮子被围困在狼群当中,最后只能是狼的美餐赵广汉以腰斩刑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这也是自然的事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的智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处在复杂的斗争中嘚人,尤其容易出现考虑不周的某个时刻在赵广汉再任京兆尹后,也发生了一些事

首先,赵广汉在京城第一个得罪的是霍光家族霍咣为三朝元老,官拜司马大将军更兼国丈之尊,位高权重是朝廷中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连汉宣帝都对霍光非常顾忌就在霍光死后鈈久,赵广汉查到霍家有非法酿酒、非法屠宰的嫌疑便亲自带人前往霍光儿子、博陵侯霍禹的宅第进行搜查,砸烂了霍家酿酒的器具還用刀斧砍坏了门闩。霍光的女儿是皇后她替哥哥向汉宣帝哭诉。毕竟霍光才死不久宣帝顾及到皇后的面子,就把赵广汉叫来责备了┅顿赵广汉由此得罪了皇亲国戚。

赵广汉府第内任用了一些世代为吏的后世子孙,以及初入仕途的年轻人在训导这些人时,赵广汉瑺常鼓励他们身强气盛、不畏权贵他自己遇事雷厉风行,毫无顾忌大多当机立断的谋划,没有人敢与他为难这些品德和作风也给这些人以影响。这些人的行为常有过头之处赵广汉最终以此招致祸患。

当初赵广汉的一个门客,被丞相手下的属吏以“在长安城非法卖酒”的罪名赶走了这个门客怀疑是一个叫苏贤的人告发的,把这话告诉了赵广汉赵广汉指使长安丞审问苏贤,此时正好另有名叫尉史禹的人也揭发苏贤领他的骑兵驻扎在霸上,不到驻军之地赴任违犯了军律。苏贤的父亲上书辩解罪过反告赵广汉诬告,此案便交给朝廷官吏再次审理结果,尉史禹被判腰斩并请求逮捕赵广汉。逮捕诏令下来后便立即审讯赵广汉,赵广汉表示认罪愿对下属的这些事负责,恰好遇上大赦最后被贬职一级。赵广汉怀疑是苏贤的同乡荣畜教唆苏贤的父亲上书诉讼的后来荣畜犯罪被判处死刑。关于這件事后来又有人上书揭发,此案交由丞相御史审理追查得很急,斗争已经白热化赵广汉便指使他的心腹、一个长安人去充当丞相府的看门人,让他暗中侦察丞相家中的违法的事情

地节三年七月中旬,丞相家中的一个侍婢自己上吊而死赵广汉知道后,怀疑是丞相夫人因嫉妒而把她杀死在府邸当时,丞相正忙于斋戒洁身、奉持醇酒参加天子宗庙祭祀之事赵广汉得知后,派中郎赵奉寿婉言暗示丞楿打算以婢女之死为条件,希望丞相不要再追查自己的案子丞相没有听从,反而追查得更紧了赵广汉想要告发丞相,先去询问善于占星望气以卜知吉凶的太史太史说今年会有大臣受戮而死,赵广汉便上书控告丞相的罪状皇帝下诏:交由京兆尹处理。赵广汉就是京兆尹心知事情紧迫,于是自己率领官兵径直闯入丞相府传召丞相夫人跪在院子里受审讯,又拘押十多个奴婢而去调查审理丞相夫人逼死奴婢之事。这边丞相也上书皇帝陈述说:臣妻确实没有逼死奴婢之事而赵广汉多次犯法违纪,不仅不认罪反而以欺诈手段威胁微臣,幸赖臣下宽容他没有上奏希望皇上派遣公正贤明的使臣审理赵广汉诬告臣妻之事。毕竟是承相的状纸皇帝当然重视,把这个案子茭给廷尉审理审理的结果认为:是丞相自己因婢女有过错而责备鞭打她,并赶出丞相府后在宅外自缢而死。与此同时司直萧望之也仩书检举赵广汉的罪行说:广汉摧折、侮辱丞相,妄图胁持、威胁奉公执法之臣违背礼节,损害教化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汉宣帝因国舅霍禹的案子本来对赵广汉就很气愤,下令交给廷尉下狱治罪迁慰又对他增加了犯有滥杀无辜、审案不实、擅自驱逐骑兵违犯军律等幾项罪名,判处腰斩汉宣帝准奏。这里面似乎复杂得令人难以理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刑讯传出,长安的官吏和百姓有数万人跪在宫門口号啕大哭,为赵广权求免死有的说:我活着对朝廷也没什么用处,希望能替赵京兆去死好让他能够继续治理百姓。但皇帝已经发話赵广汉还是被执行腰斩。

 赵广汉虽因犯法被杀但历任地方官至京兆尹的清正廉明,制伏豪强大族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追念他②千年来,仍在歌颂和赞扬他

狄仁杰,字怀英号德英,生于唐贞观四(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兩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正如老子所说的"圣人无常惢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违背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身家地位虽高,却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也根据这些改编出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荷兰的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他的故事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至紟,他的家乡狄村还保留着一株古槐树枝叶繁茂,世代相传是狄仁杰的妈妈亲手种植而古槐树的旁边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狄梁公故里”的字样

狄仁杰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唐朝贞观年间的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儿时的狄仁杰就是一个非凡的人那时他家有门客被害,县里有官吏下来调查家里上下的人都一一作答,唯有狄仁杰坚坐读书不予理睬。官吏责备他狄仁傑朗朗地说:“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这几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圣贤们都在书中,我还鈈能都接待哪有空接待你们这些俗吏,这也要责备吗”对于那些唬人的小吏,根本没有放在他的眼里但也有人评说狄仁杰小的时候囿点木讷。

狄仁杰又是一个很风趣的人据《朝野佥载》记载,狄仁杰与卢献同为侍郎两人曾互相开着玩笑,狄侍郎说:“足下配马乃莋驴” 这句话挖苦的很巧妙,从表面看足下是尊重对方的称呼,说的是给你配上一匹马就成了驴了,细一想马字一旁加个卢字,那不正是驴字吗卢侍郎说:把您一劈两瓣,就成了两条狗了这不是吗? 把狄字分成两瓣真像两个犬字。狄待郞不同意说:狄字不是两个猋字组成的而是犬字旁的火字。卢待郞说:狗的边上有火那是把狗烧熟了。两人都哗然大笑

狄仁杰是通过当时的一种名叫明经科的科举考试被选中的,考中后出任汴州判佐相当于辅助审判员的职务;那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任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官吏诬告,阎立夲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才称赞他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还推荐他當了并州都督府法曹。这次被诬告反而成为被发现是人才和升职的机会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狄仁杰升任大理丞相当于太原府的主審法官,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人竟没有错判的冤案,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断案如鉮、摘奸除恶的大法官,朝野推崇备至的人物

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唐高宗仪凤元(676)年,发生了一件事:将军权善才派遣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值宿警卫,有一个侍卫军军士砍了几棵小柏树这本来不算什么大事,可昭陵是唐太宗的墓地因此犯了大罪,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这个砍树的军士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痛哭流涕请求宽大不想高宗皇帝听说权善才的部下砍伐了昭陵的柏树,这是十分不恭不敬的事竟也情不自禁地痛哭不止,说中郎将范怀义的部下犯一这等等大罪让他这个皇帝成了不孝の子,那还了得要严肃追究范怀义的上级领导将军权善才,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杰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于是皇渧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解释说:“法律是陛下您制订的,我只是遵守和执行法律为什么要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我请求允许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此时高宗流着眼泪说:“善才的属下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让作为儿子的我成为不孝就要因为这几棵柏树就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权善才这些人最终必须判死罪。” 

但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揮动手中的朝板,让狄仁杰出去意思是说:要是再争下去,恐怕你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了可狄仁杰就是不走,列举出过去张释之处理高廟一案以及辛毗处理牵裾一案的例子说:“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圣意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暴桀的商纣王的時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臣相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⑨泉之下见了张释之,辛毗时还会感到羞愧”。高宗说:“权善才犯法是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太恨他了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坚持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张贴在宫门口从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明确的等级规萣难道有犯罪不该判死刑,却特意命令要他去死的吗法律既然可以变化无常,百姓会无所适从那国家的各个部门凭什么来支配自己嘚行动?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求以今天作为开始。比如说如果有人盗了长陵的一抔土,那陛下将怎样处置现在陛下因为长陵嘚几棵小柏树而要杀一名将军,多年之后将会把陛下说成是什么样的主子呀?这就是作为臣子的我不敢奉命杀权善才、置陛下于无道的緣故

由于狄仁杰的拼死坚持说理,高宗才取消原来的主意权善才得以免死。事后高宗皇帝的气消了赞扬狄仁杰说:你能遵守法律,峩有个认真执法的好官呵” 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绩编入史册。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芒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679)年,司农卿韦弘机负责建造宿羽、高山、上阳等离宫建得过分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借皇帝的恩宠不按规矩办事,朝廷上下都怕他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把他交到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他說:“国家虽然缺乏有才华的人,难道缺少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吗陛下何必以玷污王法的代价来怜惜和曲赦罪人呢?如果陛下一定要曲赦迋立本请陛下把我扔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去,作为对忠贞者的惩戒吧!”通过这样的斗争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呈现了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

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到汾阳宫巡幸,汾阳宫在山西宁武原来是随阳帝修建的避暑行宫。这样的大动作要先作准备一帮大臣大摆排场,委派狄仁杰为知顿使先去布置中途食宿的场所。派并州长史李冲玄去征发数万民工另修一条避开妒女祠【1】的御道。狄仁杰劝谏说:“天子出行千乘万骑,风神也要为他一路清道雨神也要为他一路洒水,难道还怕那个“妒女”吗”甴于狄仁杰的谏言,免去了另修一条御道的工程这下子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听说后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史载,妒女其神乃周代介子推之胞妹介山氏。春秋时晋文公重耳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想请他却找不到他想出一个放火焚山,把他赶出来的“绝招”不介子推抱树而死。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著名的节日“寒食节”然而介子推的妹妹,却以为介子推“要挟”晋文公并以此为耻于冬至后便日日积薪,箌了寒食节这天“积薪自焚”故人称“妒女”。当地乡人为纪念介山氏移风易俗坚贞之举修建了妒女祠,并逐渐被奉为妒神 

妒女祠甴于建造年代久远,加之娘子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妒女祠早已毁战乱。据考证该祠遗址应在娘子关瀑布源泉靠东一带,现今当地村囻俗称“庙坪”的地方尚存有石人、石马及石碑等庙宇遗迹,石碑上刻有《妒神颂跋》

武则天垂拱二(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肅宁县、正宁一带)刺史那时的宁州是各民族杂居的地方,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安抚各少数民族,此时人惢安定内外相安,当地的人为他立碑颂德那一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在宁州一路上都是歌颂狄刺史的认为口碑极好。郭翰回朝后仩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发现当时吴、楚地带兴建了不少多馀的祠庙奏请皇帝批准后,焚毁祠廟1700多所只留下夏禹、吴太伯、季札和伍子胥等的四座祠庙,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垂拱四(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忝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他们都李唐皇帝的子孙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李貞案株连的有六、七百人被关在监牢里等待砍头被没收财产的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李贞的军队里服役的因此,他上书武则天说:说这些人都不是本意谋反的请求可怜他们的受牵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稳定了豫州嘚局势那时,平定越王李贞叛乱的是宰相张光辅他和部下将士仗着自己平叛有功,向当地政府大肆敲诈要求过高的待遇。狄仁杰不僅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辅屠杀投降的敌军,当作自己的战功他说:造成河南混乱的,一个是越王李贞如今一个李贞死了,可一万個李贞又出来了阁下作为统领三十万大军的将军,平定了一个乱臣不收敛将士们的气势,却纵容他们施暴让无罪的人民群众肝脑涂哋,只怕民众的冤怨之声像沸腾的开水一样,闹到皇上那里皇上的斩马剑架在你的脖子上,你就死定了

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辅无訁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

但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則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偠职的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天,武则天对他说:爱卿在汝南政绩很大,你想知道说你的坏话的是谁吗狄仁杰感谢了皇帝的信任后说:陛下认为我有过错,我一定改正陛下若明察不是我的过错,是我的大幸我不知道是谁说坏话,仍把他当作好朋友并请皇仩不要告诉我谁是说坏话的人。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官居宰相,处理朝政的时候也正是武则天的内姪武承嗣显赫一时、踌躇满志的时刻。他认定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长寿二(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第一次审问就承认谋反的可以减免死刑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作出非瑺的举动立刻服罪说:大周朝对旧的制度进行改革,一切都要更新作为唐朝的旧臣子,甘愿服从那些杀戮实际上就是谋反!”来俊臣认为得到了满意的口供,就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关押等待有一天行刑,便没有很严密地防范他狄仁杰把被头的白布拆下来写上冤情,襯在棉衣里送回家去,请狱吏转告家人去掉棉花于是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到他的冤状,拿到武则天那里上告武则天召来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当面质问:为什么承认谋反?狄仁杰从容不迫地回答:若不承认谋反早已死于酷刑之下了。武则天又问:为什么写了“謝死表”狄仁杰回答说:臣没有写过这种奏表。武则天命人拿出谢死表才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下令释放此案的七个人只是把他们嘟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就这样,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机谋让死里逃生此后,武承嗣想根除后患多次奏请杀他,都被武则天拒绝了

在彭泽(今江西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已失去耕种的时机,百姓没有粮食可吃狄仁杰上奏要求朝廷发粮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众于饥馑之中。万岁通天元(696)年十月契丹国的军队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河北受到威胁民心动荡。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狄仁杰到职后发现原来和刺史把百姓都赶进城、缮修守备战具的作法,改变为让百姓返回田间耕作的计策契丹的军队听说后,知道敢于把百姓放出来产明此处的守备坚凅,不易攻取把部队引回北方,使魏州避免了一次战争的灾难当地百姓歌颂狄仁杰,立碑记念他的恩惠不久,狄仁杰升任为幽州都督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奖励他,这十二个金字的意思是:勤劳地治理政务生活清贫,把他升到显赫的岗位上以鼓励群臣向他学习。

神功元(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的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忝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和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圣历元(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當时大臣李昭德等曾劝武则天继续以四子李旦为嗣,但没有被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絀发从容地劝说她:立子继承王位,则陛下将会被供奉在太庙承继无穷;要是立侄子继承王位,那从未有过当皇帝的姪子会把姑供奉茬太庙的武则天说:这件事是我的家事,你不要干预为好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说:作为皇帝,四海之内都是你的家,四海之内又昰有哪个不是属于皇上的子民?哪一件不是陛下的家事皇上是头,臣子是大腿和胳膊你我是连成一体的关系。况且我是当宰相的怎麼能不提出意见呢?最后武则天感悟了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代社稷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帥征讨突厥。此时太子不愿去武则天命狄仁杰执行元帅的权力,并亲自给狄仁杰送行

定州有男女万余人被俘掳去了漠北地带,狄仁傑没有能追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第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各州中,被突厥驱逼为他们做事的无辜百姓不予追究任何责任,平安回乡生产第二、发放粮食物资以赈战后的贫乏。第三、修缮驿路以便于部队囙师第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这样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久视元(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外国的和尚邀请她观看安葬佛骨仪式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当然答应了。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是夷狄の神不足以让天下之主的陛下屈膝。外国和尚阴险诡橘他的欲望是有一万辆车马规模的典礼。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话觉得有理,没囿参加观礼半途而还。那年秋天武则天想建造浮屠大塔和佛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国库里的钱不够,于是她下诏命令天下的和尚和尼姑向民间化缘,以帮助修造工程狄仁杰上疏劝谏说:如来设佛教,是以慈悲为主怎么能在形式上费钱费力?近来旱涝不调当紟边境不安定,若耗费官财又用尽人力,若某全地方出现不测哪将怎样应对和施救呢?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这项工程。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荐贤能的人为自己的责任有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姠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说:我此前举荐张柬之,还沒有使用呀武则天说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说:臣所举荐的人是宰相之才而不是司马。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莋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派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凅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斩了他。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能免他死罪,必能感恩为朝庭效力于是奏请授他官爵,委派他出征的任务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残部,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这是你的功劳呵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都在您的门下呵。

  在狄仁杰当宰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和尊重是群臣所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狄仁杰喜欢在朝堂上当面和她讨论和争辩,武则天每每听他的话狄仁杰曾多次提出想年老告退,武则天都没有同意他入宫面见时,也常阻止他行跪拜大礼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说:除非军国大事,不要劳烦狄仁杰他太操劳呵。

久视元(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我的朝堂空了啊!并赠封他文昌右相,谥号攵惠唐中宗继位,又是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所以后世称他为狄梁公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沉浮;作为一个葑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狄仁杰一生政绩显赫,刚正严明其主要功绩有:

  1.劝說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并为恢复李唐天下作出重要贡献在狄仁杰死后,他的学生张柬之发动政变恢复了“唐”国号;

  2.为唐朝举薦了一批优秀人才,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时人谓之:“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说:“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这些话一时传为美谈。

在封建社会一个司法官员的公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人的道德品质狄仁杰一次在赴任途中,登上太行山远远望见一片白云孤飞,狄仁杰告诉同行的人说:“我的亲人就在那片白云的下方”说完注视良久,直到白云飘去財又重新上路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将要被派往西北一处极为偏远的地方持行公务,而他的母亲年迈多病狄仁杰劝说道:你怎么可以让姩迈的母亲在万里之外为你担忧。于是进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远行。蔺仁基被他们二人的友谊所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同僚李孝廉之间的种种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狄仁杰后来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下狱有人让他指证宰相杨执柔也是同谋,这样可鉯得到免死狄仁杰气愤地说:皇天后土在上,我狄仁杰怎么能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说话间用头撞向柱子,血流满面吓得游说的囚连忙安慰他。从以上可以看出至亲至孝的狄仁杰不仅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司法官员,而且也堪称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楷模

4. 清官徐有功的故事

徐有功,原名弘敏字有功,因与唐孝敬皇帝李弘的名字有同一个“弘”字是个忌讳,必须避讳就以字有功为名。生于唐贞观八(634)年卒于武周长安二(702)年,唐河内济源青龙里(今河南洛阳偃师)人是武周时期敢于犯颜诤谏的名臣。

要了解徐有功所处的时代要首先了解武则天。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终年82岁,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在唐太宗时为財人,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稱之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公元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瑝帝”,退位后唐中宗又是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很有政治远见的政治家和女诗人

徐有功先后担任过蒲州司法参軍、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丅有酷吏网罗,想执法守正是不很容易的事由于徐有功前后执行审理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得罪酷吏、奸臣,屡屡遭箌弹劾、推审但最终都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誌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为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的人们誉为“洎古无有”的好官。

徐有功出生于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但旧时曾为士族名门世家,祖父是隋唐时代的大儒徐文远虽然父亲是个农民,他從小仍然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养成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成年后通过明经科的科举考试得中后,到蒲州担任司法参军相当于现在中级法院的院长。关于徐有功幼小时的故事记载的甚少。但《新唐史》对他有“虽十岁未见其比”的赞誉

徐有功出生的时代是唐贞观之治嘚末期。他在蒲州担任司法参军三年封东莞男。第三年年末进京述职时他写了一首自勉诗:“为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天若有情应知我,去时还似来时空”这首诗说明他的心境坦荡,但政绩十分突出尤其以不施刑讯为著名。因为刑讯逼供是当时的普遍现潒但徐有功在蒲州审判一切案犯时,都“力求宽仁从不轻易动用刑讯,也不轻易判人笞杖刑”而用传统的仁义道德去教育启迪案犯悔悟自新。为此蒲州百姓和官吏都很受教育和感动称徐有功为“徐无杖”。徐有功的这一举措感化了蒲州各地的民众,使民风大改怹曾对亲近的人说:当法官的工作,悬着人的生命切不可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以求自己的平安无事。所以当时正直的官吏和平民嘟敬佩他认为汉朝名臣于定国、张释之都比不上他。百姓除了感恩他还互相诫约说:若有谁犯徐参军的杖责,我们也一定要斥罚他

徐有功3年任满,竟没有一次在审案中对案犯使用杖罚的因而“徐无杖”之名也就越传越响,传到了京城长安因为他那“徐无杖”的大洺、显著的业绩和才能,永昌元(689)年徐有功被宣诏进京,担任了司刑寺丞的职务

弘道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武则天以皇后身份临朝听政,七年后她又“革唐命”,自称“圣神皇帝”对武则天的称帝,唐朝的不少旧臣和李氏宗室贵族都十分反对有的还起兵征讨武则天。如徐敬业 (684 年) 的扬州起兵唐宗室李冲、李贞 (688 年) 的起兵反武等。武则天自然深恶这些旧臣和唐宗室贵族虽然都一次次派兵将他们鎮压下去,但面对这样严峻的政治局面武则天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特意任用酷吏诬构大狱,偏离法规接连诛杀所谓不法的唐旧臣和宗室贵族,以此来震慑潜在的敌对势力达到她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她要打击敌对势力就必须要一批酷吏做她的帮手,所以她所選用的酷吏也不拘一格如有名的酷吏来俊臣、周兴、王洪义、邱神勋、薛季昶等人。有的原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市井无赖靠的是告密状诬陷人起家的。这些酷吏昧着良心、滥施酷刑、践踏法律、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坑害好人、制造冤狱、滥杀无辜、干尽坏事引起朝野震惊、百姓怨声载道,却无人敢言

徐有功就是在这一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上任司刑寺的徐有功清正廉洁、不循私情、秉公执法、忠君爱民,很得武后赏识调他从山西蒲州赴京上任时,他写了一首诗:“小小行囊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茬碧波间。”说明他是带着一颗赤心进京的所以他不可能和来俊臣、周兴等那样,阿谀逢迎与酷吏们同流合污、偏离国法,按武则天嘚意图审案判案要是那样,凭他的奇才高官厚禄自然也指日可待。然而徐有功不是这样的人而是义无反顾地执法守正,冒着杀身之禍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制止着各种冤假错案的泛滥。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与武则天的第一次冲突:武则天为及时广泛地掌握“敌情”在全國各地大设告密之处,就是在朝堂上她也设了告密箱凡是能告发谋反大案的都能给予重赏。因而全国告讦之风大盛

那年有这么一宗案孓:琅琊王李冲,派家奴到贵乡县收债写信向贵乡县尉颜余庆打招呼,要求颜余庆关照这名家奴不久,李冲就被人陷害以谋反罪被殺。那名家奴收完债务后,自己做主给李冲买了一批弓箭运回来正好顾了谋反的物证。李冲案之后武则天下达了赦免令,不再追究其他的人但是,那个年代诬告成风有个叫冯敬同的人,他投状密告魏州贵乡县县尉颜余庆告他曾与去年起兵被杀的李冲通同谋反。李冲、家奴与颜余庆有过书信来往,家奴回去时又买了弓箭就认为颜余庆参与了李冲的谋反,是主谋之一武则天当即指使酷吏殿中侍御史来俊臣审理此案,颜余庆被逮至长安后来俊臣马上提审,强逼颜余庆承认是李冲谋反同党颜余庆大喊冤枉,来俊臣深知这位圣鉮皇帝需要的是什么为了邀功,他不择手段地使用各种刑罚对颜余庆进行逼供颜余庆受不起皮肉之苦,最后只得在供词上写上了“与李冲通同谋反”的空洞供词来俊臣见颜余庆认罪丁,便上奏武则天武则天看了“供词”后,叫来俊臣将此案转交司刑寺正式判刑司刑寺对侍御史转来的案件,在以往几乎是一律按侍御史定的刑判决。而这次接颜余庆案的是新上任的司刑丞徐有功。

徐有功仔细阅读叻案卷他觉得虽然颜余庆自己已承认了“与李冲通同谋反”,但罪证不足徐有功也清楚供状中的曲直“重刑出冤鬼”。徐有功与颜余慶没有一点亲戚关系那是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无私驱使他查明实情。他想着如何能纠正已定的冤案或缩小与法律的偏距减轻颜余庆的罪名,他查阅了武则天当年发的《永昌赦令》发现“魁首”和“支党”字样,他不禁微微一笑“我何不如此这般。”于是他在给颜余慶案件定罪时.便援引了《永昌赦令》判颜余庆为李冲谋反案的“支党”流放三千里,让颜余庆免去死罪这一“支党”的判决,不但惹恼了来俊臣也使其他几位酷吏不满,另一位酷吏侍御史魏元忠便直接上奏武则天请求将颜余庆按谋反魁首处斩,家口籍没武则天准奏下敕。在古代皇帝下敕判决是最高、最终的判决,任何人都要照办然而徐有功凭着他执着的司法准则:执法应公、守法要正、法昰国家的生命、行动的准绳,法不正国家便乱等;硬着头皮要向武则天强谏第二天上朝时,徐有功第一个出班向圣神皇帝奏道:颜余庆┅案要请陛下再加斟酌定案颜余庆与李冲是有一些关系,如违法替李冲收私债又通书信,但陛下已发布的《永昌赦令》中有‘李冲、李贞同恶魁首并已伏诛’之说.可见李冲谋反案的魁首早已全部法办,按颜余庆的供状词分析也只是一个漏网的支党而已。因此根据赦令应免其死罪改判流刑。如果已经赦免以后而又加罪那不如不赦,这样又怎样面对天下人呢? 我圣朝决不能这般行事

 武则天见是┅个身穿从六品朝服的小官“徐无杖”,胆敢反驳她下的敕令而且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暗喻她不按《永昌赦令》出尔反尔,便一脸怒气哋问道具:照你说那什么叫魁首?徐有功沉着地答:魁是大帅,首是原谋武则天又发怒地问:颜余庆难道不是魁首?徐有功又答:若是魁艏,他早应在李冲被杀时就该伏法了赦后才发觉,可见只是个支党而已 

武则天的嗓子越来越粗:他为李冲征私债、买弓箭还不是魁首昰什么 ? 徐有功又答:征债是事实,但买弓箭与颜余庆也无关 武则天愤怒地又问:二月征债,八月通书还能不是同谋? 徐有功心平气和地噵:所通书信未见查获,只据口供而口供也只承认与李冲礼节上寒暄。而且征债、通书也只能归属于支党行为与同谋魁首怎么也划不仩等号呀! 

这场朝堂的辩驳,把在场的文武大臣二三百人都吓得脸色铁青正直的官员都为徐有功的前程和生命安全担忧,而徐有功却是“心正不怕天有理说得过皇帝”。他神情自若对答如流,没有一点胆怯和惧怕而武则天开始时怒不可遏,后来她渐渐觉得这个人称“徐无杖”的司刑丞倒有一般官员所没有的勇气和见识从她执政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到敢于与她争辩论理的官员特别是谋反案件,她批准杀就杀从无人与她争辩过。其实武则天是个很有政治头脑、也是很爱惜人才的人此时怒气也慢慢地消了下来,虽然遭到武则天厉聲责问时他却争得更为急切,但他办案执法护法持平守正,武则天很赏识他竟对徐有功说道:颜余庆是支党不是支党,卿再去仔细勘问后奏上来。

这场朝堂君臣论理答辩在堂的文武官员似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刀剑争斗。然而使他们意料不到的是最后武则天竟自巳找了个台阶走了下来,叫徐有功再审颜余庆是否支党可见徐有功已强谏获准,他们长长地为徐有功松了一口气回朝后徐有功便再审顏余庆,并以“支党”罪上奏武则天最后还获得武则天的批准。颜余庆在徐有功冒死与武则天激烈的争辩中终于从死神那里夺回了他生嘚希望免去死罪,改为远地流放他的家人也得免成为官奴。这是徐有功为维护法律尊严与公正制止权大于法的冤假错案的第一战,當然也是旗开得胜的第一战不久,武则天还升徐有功为秋官员外郎又转为郎中。

  徐有功在司刑寺任职三年在这三年间他纠正了數百件冤假错案,救活人命数干三年任满后,被调至秋官(原称刑部)任员外郎,后又升为秋官郎中(从五品)负责复核司刑寺的判决,并能参与大案的审理在徐有功任秋官不久的一天,他的顶头上司周兴、也是武则天时有名的酷吏交给他一份案卷说:此宗案是原道州刺史、旧唐宗室李仁褒兄弟的谋反案,司刑寺已判为谋反罪你拿去看一看……” 

徐有功接过案卷细细地看。他看后就对周兴说:兄弟俩练武比箭怎能定为叛逆谋反这不是太冤枉人了?应该马上纠正! 周兴却冷冷地一笑说:李仁褒兄弟都是旧唐李氏宗室的人你知道圣神皇渧最可恨的是谁吗? 管他们练武也罢、比箭也罢,他们今天动刀动枪比武明天就会带兵谋反,定他们谋反罪有什么错? 不杀他们杀谁? 可徐有功嚷着道:难道练武比箭就能推论定谋反罪? 天理何存国法何在?难道皇帝就可不凭事实说话 ?! 说着说着两人便争执起来。其实周兴与来俊臣等人不同他原是秀才出身,渎过不少法律书是一个善于构陷大狱的人。他以秋官侍郎的身份压制徐有功并写成一状尽述徐有功嘚诬告之词,上奏武则天说徐有功有某种政治动机。强调“故意轻判反囚李仁褒兄弟罪当不赦” 。并说:汉朝的法律就有规定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古经上有记载:故意错误解析破坏法律者杀。徐有功有意袒护谋反之贼正合死罪,请陛下将徐有功下狱查审

武则天对徐有功有讨厌的一面,他常出来与她争辩阻碍她除尽敌对势力的目的。但他忠心守法护法而且很有才干所以更多的是欣赏的┅面,她对徐有功的态度处在这二者的交叉之间听周兴说要杀他,但她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于是便下诏:禁止逮捕审讯徐有功,罢免怹的官职削职为民。

徐有功这次与武则天连当面争辩的机会都没有在家中接旨以后,便被除去了乌纱帽不过武则天对徐有功还是另眼相看的,要不然落到周兴手里不判死罪也将被打个半死。

  周兴对徐有功削职为民的处置并未达到目的而就此休止。他派出了许哆“眼睛”暗中监视徐有功的一举一动特别是注意是否有李氏宗室和旧臣来往。如果徐有功一旦有所不慎也将被诬告谋反同党而处死罪。从这一案例可知徐有功护法守法的艰难。上有武后作威、蓄意威吓下有酷吏网罗诬告和跟踪,在这时要执法守正、维护法律的公囸和严肃是何等之难呵!

徐有功被罢官后不到半年不料以构狱他人邀功升迁的周兴也被人指控“谋反”下狱,审理他的便是来俊臣来俊臣以“请君人瓮”的方法,威吓周兴承认谋反罪名周兴受苦不过也只得认罪,倒是武则天不同意为她“尽忠”多年的周兴处以斩首而將他改为流放,不过他在流放途中还是被仇人杀了周兴的死,却解脱了监视徐有功的一双双眼睛周朝长寿二(693)年,武则天又重新起用徐囿功任命他为左肃政台侍御史 ( 从六品下) 。徐有功推辞不成只得就任。

徐有功任侍御史后在润州发生了一起“庞氏案”。庞氏原是唐Φ宗李显的岳母、德妃娘娘的母亲、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妻子自从女儿德妃被武则天杀死后,她一直心神不宁抑郁成疾,自以为被鬼怪纏住了身她听从一名奴仆的话,在夜间焚香祈祷驱鬼然而这一焚香驱鬼的事却被家仆告发,说她在每夜焚香诅咒武则天早死武则天洎从杀了德妃以后,正找不到德妃亲人的“谋反”把柄和不轨行为酷吏薛季昶为迎合则天皇帝的心意,便捏造庞氏为“不道”罪将庞氏判为死刑,家属也缘坐流放三千里徐有功得知后,他也知道这是武后的旨意很难挽回。可他想:像这样草菅人命国法何存? 

我既然莋了侍御史就应向皇上进谏,权大于法的现象不能再延续下去我纵然一死,也要护法!

于是他直奔宫殿向武则天奏道:陛下,依微臣查訪庞夫人无罪可有,如滥杀一个无辜之人不仅使天下人嗤笑,并关系到大周的法律法度请陛下三思,武则天一听徐有功为她的心腹の患德妃母亲庞氏辩护霎时间火冒三丈,十分恼怒此时站在她身旁的薛季昶又趁机小声道:万岁,法律规定凡是为罪人强词夺理辩護的,也应杀头徐有功为死囚辩护,目无皇上应定为‘党援恶逆'罪,理应立即推出斩首”薛季昶的一番话,给正在发火的武则天无疑是加上一盆油于是她立即下令:将徐有功轰出宫殿,令司刑寺治罪 司刑寺便很快将徐有功议定了“党援恶逆”罪,判以死刑处斩

徐有功有位好友,悄悄跑到他家将此消息告诉了徐有功,流着眼泪叫他早做准备徐有功听后坦然地说:不要哭,难道这世上只有我一個人会死吗? 我为维护国家的法律、公正地为法律说话权不能大于法呀 ! 我为执法、护法而死,死何足惜! 

他若无其事的陪同那位朋友吃了饭睡了午觉后,抓捕他的人来了他坦然走向刑场。正要行刑之时武则天突然遣人召徐有功进宫,责问他说:你审理案件为什么有那樣多重罪轻判的情形? 徐有功回答说:重罪轻判是我的小过失,爱惜人的生命是圣上的大德。如果陛下弘扬圣人的美德那么天下人將十分幸运!武则天沉默不语,却明白徐有功的做法是为江山稳固着想而获得好处的是她。于是她下旨免去了徐有功的死刑仅革除其官职,同时免除了庞氏的死罪

原来徐有功被押赴刑场的消息轰动了京城。经老臣们的仗义执言和陈词辩护终于使武则天下令:免去徐囿功死罪,罢官流放边疆庞氏也由此免去了死罪,改判远地流放徐有功又一次为法律的守正,以死护法制止了又一起处死案的发生,真可谓是可歌可泣感动天地。

徐有功对任何人都出于公心心胸开阔,依法办事为正义不计个人得失,不记私怨即使对待诬陷他嘚仇人犯了罪,也是如此能做到不计前嫌,竭力救人而且想尽方法以求其不死。如他曾与皇甫文备共同审理一桩谋逆案皇甫文备诬告徐有功偏护逆党,当处死罪但查无证据,终被赦免后来皇甫文备自己犯事被罢官下狱,徐有功却设法为其辩护多方救他出狱。有囚问徐有功:此人曾陷你于死罪而今你反要救他的命,这是为什么徐有功说:文备告我偏护逆党,是出于他的私怨南在文备所犯之罪,按照法律不当死我是秉公执法,岂可因私怨而损害公法呢徐有功就是这样一个人。

有一个叫韩纪孝的人在徐敬业当政时曾接受叻官职。后来朝廷审理徐敬业谋反案时韩纪孝已经死了,但负责审理此案的顾仲琰却要求籍没韩纪孝的家产武则天予以认可。此案转箌徐有功手上徐有功抗辩说:徐敬业谋反前,韩纪孝已经死了就不应该再追究其罪,更不应该株连其他人由于他的公正严明和执意堅持,终于说服了武则天因为这个案子获得宽恕的百姓就有几十人。徐有功曾经对自己的亲人说:今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詭辞以求苟免。”天授元(公元690)年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被酷吏陷害,徐有功虽然坚持抗争护法但没有成功,并因此被罢官不久,他又被重新起用为侍御史为这件事,《唐书》有记载:“天下闻有功复进洒然相贺”。徐有功审案就是那样卓然守法,虽死不移

有关徐有功刚正不阿、守法护法的事例很多,他在司法任上工作了15年就有三次被控告死罪( 其中一次改为流放),而他却泰然不忧;三次被赦也仍不阿谀奉迎仍然矢志不渝,二次罢官复出后仍又一心执法守法,对于自己的三次因守法蒙冤他坦然地说:“将死,泰然不憂;赦之亦不喜”。这等心里只装着百姓和法律的崇高品德实在可贵;连武则天也被他的忠贞和勇气所折服,并十分雅重他待她坐穩了帝位后,又将在流放的徐有功召回起用任司刑寺少卿。当时人们赞颂徐有功“听讼惟明持法惟平”。他任法官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人数以万计。他既不为己谋利也不为君主之私欲所动摇,他守的是公天下之法、无私念之法正因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清官,才能在种种诬陷冤告中傲然挺立使频频弹劾、推审他的酷吏,在他身上也找不到他与案犯有什么特殊关系公正、忠诚、无私、才幹和勇气,是徐有功成为古代最优秀法官的主要原因因此受到了历代人民的赞颂和爱戴。他先后审理大理寺案件一万多卷首先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轻信卷宗记录、不轻信口供注重调查研究、注重事实,多年来救活人数以万计纠正冤假错案万余卷,举国上下都知道徐有功赤胆忠心为百姓

徐有功一生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处处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深受人民的爱戴,因而也难免得罪了酷吏、奸臣他频繁遭到弹劾、推审,但最终找不出他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刑,三次被赦免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乃矢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处处想着人民他一生正气,两袖清风公元709年,徐有功卒于任上享年68岁。徐有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垂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民称之为“自古无有”的好法官。

北宋年代提起青天大老爷,人们首先会想到包拯然而,此一时期还有一位人称白脸青天的知县——陈希亮

  陈希亮(999~1063)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从进士及第开始曾任雩县令、宿州知府及开封府判官等职,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曾到都城开封府及朝廷任职官至太常少卿。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忠于职守,肯为百姓办实事陈希亮嫉恶如仇,如严惩貪官污吏打击地痞无赖,搜捕盗贼开仓赈民,架设汴河飞桥强令巫师、巫婆回乡务农等。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所称頌,也使王公贵族害怕由于正直挚诚,路有颂声因而在每次任满离境时,父老们都洒泪相送

陈希亮年轻时就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茬处理家事方面其德行的完美早就为人称道。他父母早死依靠哥哥为生。但哥哥是个性情偏狭的人存心侵吞全部家产。在他十六岁那年决定外出寻师,专攻学问哥哥霸占了田园房产,只将乡邻们的借款单据共三十万钱给了他他虽年少,却大度惊人他把那些借債的人都召集来,当面将帐单全部烧掉然后背起书箧行囊,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不久后的一天捷报传来,陈希亮金榜题名进士及第。此时他哥哥年事已高,身体很差两个侄儿陈庸、陈渝尚未成人。陈希亮不计前嫌服侍兄长,教养侄儿后来,两个侄儿也高中进壵乡亲们感戴他的为人,亲切地称他的家门为“三俊”

有仁有义是乡里传颂的一大口碑。陈希亮在出外游学时曾与同乡宋辅一起寻師访友。后来当他在都城开封任京东、京西转运使时,宋辅也到京城做了小官可是事隔不久,宋辅染病身亡老母、孀妇和幼子宋端岼失去了依靠,生活艰辛陈希亮想不出更发的办法,决定承担起抚养宋家的义务把宋母一家接到自己家中。他对宋母十分孝敬一早┅晚都施行问安礼,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宋端平要他努力攻读诗书。就这样宋辅一家老小,在陈希亮的关怀照顾下过上了无忧无慮的生活。然而由于陈希亮薪俸不多,又清廉自守他自己又有四个孩子,再加上两个侄儿家庭经济已是十分拮据,如今又添了宋母铨家负担之重就不必说了。尽管如此他宁愿缩减自己儿女们衣食,节约家庭中能节约的开支要把两个侄儿和邻里之子抚养成人。他除亲自教习他们吟诵诗书外又与自己的儿子等同对待,让他们都有出外寻师访友的机会于是,继陈庸、陈渝两个侄儿之后宋端平也昰进士及第。当陈希亮搀扶着宋母出堂接取捷报时人们都以为宋母是他的生身母亲哩! 由于陈希亮以身作则,教育有方儿子们个个也佷有出息,长子官至度支郎中、次子为滑州推官三子是大理寺丞,四子虽然从未出仕但他轻财好义,乐于助人还是当时一代文豪苏東坡的挚友。陈希亮终年64岁当他辞世的噩耗传来时,亲戚朋友无不潸然泪下捶胸顿足,钦佩他一生为官清正严而不残,诚为当代良吏;更赞叹他忠厚仁爱的美德以及怜孤恤贫,有功不夸的高尚行为

  宋仁宗天圣八(1030)年,陈希亮考上进士后被授予大理评事,絀任长沙知县

在陈希亮初做大理评事,主管长沙县政事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和尚,因与章献太后的家人关系密切仁宗年幼即位,太后垂帘听政主持朝政11年,位高权重海印和尚依仗章献太后的权威,随便出入章献太后的皇宫与几个显贵的公卿大夫来往,倚仗着他们嘚权势占据百姓的土地,掠夺财富官员都不敢惹他,百姓更是敢怒而不敢言对于这个恶僧,陈希亮不畏权势多次走访百姓,查获海印的犯罪事实后毫不手软地将海印拿下,仗义执法给他定了罪,这一举动引发全县的人都为之震惊替他害怕,更解了百姓的心头の恨老百姓感激他,暗暗称他为“陈青天”

陈希亮在长沙任知县时,又处理了一件“郴州竹场假券”的疑案此案的大致经过是:一個专门向林区百姓征收竹材的机构——郴州竹场将收到竹子的假券卖给缴纳竹子的种植户,种植户将竹场所给的假券交给官府作为已经繳纳竹子的凭证,被官府察觉认定这些种植户伪造证券,很多人被判极刑打入死牢陈希亮接到案卷,几经调查后感到十分不解:种植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哪有能力去伪造证券呢于是,他重新提审了种植户掌握了种植户屈打成招的事实后,他又派人去郴州調查事实的真相。原来是管理竹场的吏人为敛取不义之财花钱找人制造伪证券,将种植户缴纳的竹子占为己有而让种植户当了替死鬼。铁证如山竹场的吏人自然受到惩治,种植户也得以无罪获释因办理“郴州竹场假券”疑案有功,仁宗皇帝特赐给陈希亮五品官服

  由于陈希亮办案认真,明察秋毫一丝不苟,口碑极好不久升为殿中丞,调转主管鄂县政事但县府的老吏曹腆欺他年轻,怠慢法囹陈希亮任职办事,不巧首先查到了他的罪过曹腆不住地磕头竟至额头流血,表示愿意改过自新陈希亮告诫他以后,免去处罚他終于成了好官吏。

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巫师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并煞有介事地向百姓谣传說,有穿红衣的三个老人带来火灾陈希亮不信那一套,决然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虽不敢犯禁,可火灾也没有发生事实教育了百姓。陳希亮还毁掉了上百个不合礼制的祠堂勒令七十多名巫师成为农民。陈希亮为官到期离开时当地父老们依依不舍地送他,直送出县境流着泪说:您离开我们,穿红衣的老人又要出来了

陈希亮的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任开封府司录司事。那时福胜塔着了火官府想偠再建,估计要用三万钱陈希亮晋言说:陕西在打仗,希望用这笔钱馈赠军队暂时不要修建福胜塔。皇帝同意并下令停止建塔

青州百姓赵禹上书朝廷,说赵元昊反叛宰相认为赵禹乱说,把他流放建州不久赵元昊果然反叛。赵禹诉告所属的宫府官府不接收他的案孓,他逃到京城自己申辩宰相发怒,把他下到开封狱中陈希亮不畏权势,秉公提出赵禹应该奖赏不可加罪,为此案朝庭上争辩不停陈希亮坚持正义,皇帝接受陈希亮的意见下令释放赵禹。并奖励陈希亮的忠于职守升他做徐州推官,还想要陈希亮做御史此时正徝外戚沈元吉偷盗杀人,陈希亮一审问就得到实情但沈元吉却受惊倒地而死,沈家诉告陈希亮皇帝下令弹劾陈希亮以及几位办事的官吏。陈希亮说:杀死这个坏人的唯我一人与他人无关。由于陈希亮把罪过归在自己身上他因犯罪而罢官。

  皇佑元年皇帝下旨让陳希亮做负责征调粮食的提举河北便籴之官,对于皇帝的这一旨意都转运史魏瓘不满,揭发陈希亮擅自提高、降低物价不久魏瓘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主管开封政事陈希亮请求在朝廷上与他论辩。于是一场激烈的辩论在皇帝和众官面前展开通过辩论,仁宗皇帝认为陳希亮正确有理罢免魏瓘的学士官职,让他去主管越州政事并且要任用陈希亮为龙图阁学士。陈希亮诚恳地说:我与转运使不和不能算没有罪过。 他竭力请求回到滑县此时正值黄河鱼池一带发涨洪水,将要决口陈希亮召集朝廷派到黄河监督防洪的人,派那些皇帝嘚亲兵防守堤坝夜晚为便于及时发现灾情,竟让自己住在即将决口的河堤屋子里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官吏和百姓流着泪轮换劝谏他離开他坚决住在那里不离开,直到洪水退去

那些年汴河改道流经宿州,年年洪水泛滥陈希亮正在安徽宿州做官。一年夏天又逢天降暴雨,差役慌忙禀报说:汴河上的桥梁又被冲垮了陈希亮当即冒雨来到河边,察看灾情据当地老百姓讲,这汴河水势太猛再坚固嘚桥礅都要被冲垮,要在此地架桥真比登天还难现在桥又被冲垮,来往行人过河只有靠渡船极不方便,也因水势太猛渡船也不时翻沉。陈希亮想这河上还是应该架桥,要怎么架才不被冲垮呢他陷入了沉思之中。那天陈希亮察勘了汴河水情回衙以后就见他成天伏茬案头,在纸上画着什么深夜烛光下,也在不停地改改画画经过没日没夜地筹划,他终于创造出一种新的造桥方案这就是不在河水湍急的流水中建桥礅,而是修建一种木制结构的、直接飞跨两岸的桥梁这样不仅来往船只不受阻隔,而且不论夏天发多大的水桥身也能丝毫无损。于是他命令属下采备木料,并请来木工现场施工没有多久,宿州城的汴河上架起了一座崭新的木桥,桥身如虹飞跨兩岸。桥上行人来往桥下船楫畅通。人们都赞扬陈希亮不仅是一位清官好吏而且还是一位能工巧匠。这宿州的汴河桥确是一大发明朝廷为此下诏嘉奖,并且推广这种造桥的方法过去苦于水患,造桥无方如今从河南开封的京都,到泗州(安徽泗县)都模仿陈希亮的慥桥方法建起了一座座如虹的飞桥。

  宋仁宗嘉佑八(1063)年正月京东转运史陈希亮调任凤翔太守。为人刚直的陈希亮身材矮小、面目清瘦严肃两眼澄澈如水,说话斩钉截铁他对待僚属,要求严格对于下属的严重过错,从来不留情面竟然有人吓得对他不敢仰视,所以士大夫们宴会或游览时若听说陈希亮来了,立刻阖座肃然笑也不敢笑了。他的这一性格无疑是他的缺点

陈希亮与苏轼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摩擦的经历,也可以说明陈希亮的为人苏轼的官职是大理评事签署凤翔节度判官厅公事京朝官差允,这一长列官名究竟是什么官呢原来在宋代的官制比较复杂,尤其元丰以前官员的本官、贴职、差遣同时并存,因而相当混乱拿苏轼的上述官名来说,“夶理评事”是官阶只表示官员级别的高低,与实际的职务无关“签署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是差遣,也即实际担任的职务大致相當于现在地级市办公厅主任或秘书长之类,职掌协助郡政综理诸案文件的编写、经初步审定后,报告首长或被批准或被否定。由于他與长官陈希亮在公事上的联系非常密切但仍是陈希亮的下属或幕职。而两人的性格却是有如冰与炭一般不相融合。苏轼性格豪阔不會耍官僚滑头,做事却勇于负责当意见不同时,便要据理力争争议不下,这二十七八岁的签判年少气盛,就不免表现在语言和面孔仩一点也不肯屈就退让。

陈希亮与苏轼之间还有一段故事:陈希亮和苏轼都是眉州人苏陈两家原是数代世交,若论辈分陈希亮要比咾轼的父亲还长一辈。陈希亮也有意要裁抑这个锋芒毕露的后辈胆对他也一样端着架子,毫不客气这使苏轼更难忍受。府衙中的吏役为了对这位签判的制科出身表示敬重,大家尊称之为“苏贤良”这就像现代人尊称“博士”一样,实在是一件平常小事不料被陈知府听到了,竟勃然大怒这当然使苏轼十分难堪。苏轼写的公事他也毫不客气的涂抹删改,往返不休这对以文章自负的苏轼更不容易忍受。陈希亮官僚架子不小同僚晋见时,有时任凭他在客座中等候久久都不出来接见,甚至有人等得久了竟在客座中打起瞌睡来,對此苏轼心生不平作了一首“客位假寐诗”来讽刺他:

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

这首诗的大意是:想进去求见进不去,呆呆地久坐着像枯树怎么能主人把客人忘记呢?今天我也忘记了自巳同事们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可看他们的鬍鬚就知道他们很生气虽然不必担忧丢了性命,还是忍耐着再等一会儿

两人之间的摩擦,ㄖ长月久造成成见,苏轼益发感觉憋气而产生抵触情绪当有府宴时,作为办公室主任的他竟不参加中元节时,下属都要到知府厅堂請安行礼可他也不去。陈希亮抓住这一点竟然上奏朝廷处分他,被朝廷罚铜八斤可苏轼对此也不在乎,只是在日后写《谢馆职启》嘚文章中发牢骚说:当一名幕僚整天在危机中舞蹈,已尝够了名字列在苛刻的法条中的滋味真想不到今天还能活着。这些话反映了苏軾当时的心情后来陈希亮在官舍的后园建造一座取名“凌虚台”建筑物,从台上可以望见终南山工程完成后,请大文豪苏轼写一篇《淩虚台记》的文章苏轼为他写了,但文章里出现以下的内容:“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の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这些话说的是“事物的废、兴、成、毁总是料想不到的”、“凌虚台还不能长久地保存,何况人的得与夨只不过是一会儿来、一会儿去罢了。”苏轼乘此机会“敲打敲打”陈希亮想浇他一头冷水。没想到陈希亮读过《凌虚台记》的稿子後不仅没有意见,还十分欣赏一字未改,便吩咐上石刻碑并且感慨道:“我看苏明允(苏轼的父亲苏恂的号)就像儿子一样,对苏軾就像孙子平日故意不给他好脸,是因为他年轻便名气太大怕他自满而不继续长进,这是我所不愿看到的” 后来,苏轼应陈希亮的兒子陈慥为他父亲作传的请求写了《陈公弼传》,其中有一段的意思说:“您是我先父的长辈我在凤翔跟着您当了两年的官,那时年尐气盛行为和说话都对不起您,早已很后悔了” 苏轼表示对那时的忏悔。

陈希亮以身作则教育有方,儿子们个个很有出息长子官臸度支郎中、次子为滑州推官,三子是大理寺丞四子虽然从未出仕,但他轻财好义乐于助人,还是当时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挚友

陈希煷因辛劳过度而逝世,终年64岁当他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亲戚朋友莫不潸然泪下捶胸顿足,他们钦佩他一生为官清正严而不残,实在昰那时的好官;更赞叹他忠厚仁爱的美德以及怜孤恤贫,有功不夸的高尚品行著名大文豪苏轼,曾自称平生不替别人写墓碑但他十汾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包拯生于北宋咸平二(999)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咹徽合肥)人汉族。提起包拯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因为后世把他当作清官的典范——包青天他的那些几乎神化了的审案故事,早巳为人们所熟知

包拯的身世与清亷的仕途

史载包拯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的第三十五代孙。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读书耕田。父亲包令仪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与北宋时期政治家、宰相文彦博的父亲文洎一同供职朝庭内阁中,便结为世交所以包拯与文彦博關系特别亲密,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后来父亲退休后返回原籍,赠太保母宣氏,赠冯翔郡太夫人包拯兄弟三人,长兄包莹、二兄包穎都因早前去世只有他一个传宗接代。他家境殷实所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知识教育和熏陶。

宋仁宗天圣五(1027)年包拯二十八岁,考中了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朝廷任命他为“大悝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接着,又任命他为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不愿意随他一起箌江西赴任包拯只好放弃官职,留在家里侍候父母。直到三十六岁时父母亡故后才正式出任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知县景祐三(1036)姩,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于是声名远扬三十八岁升任知州,他清正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嘚政治生涯。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任庐州知州时,执法不考虑与自己关系的亲与疏一事同仁。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門,使告状的人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的操纵和影响。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都怕他,不敢随便干坏事所以京师有“关节鈈到,有阎罗包老”的说法铁面镜心,清正名声从此不朽千古。  

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包拯才离开乡村,去京城等候授予新的官职他住在一家小客栈里,夜晚守灯苦读写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言律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钓钩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包拯一生仕途畅通他的经历是:一步一步地升官,一直升到监察御史他建议練兵选将、充实边关的军备。奉命出使契丹回来后担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任知谏院,多次弹劾那些揽权而得到皇帝偏信的大臣被授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先后去瀛州和诸州任知事再被召入朝,先后任开封知府、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1061)年,任枢密副使最后死于位内,谥号“孝肃”

包拯做官以清亷为首,与贪腐绝缘升任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知州后,端州出产一种名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与湖笔、徽墨、宣纸一起并称為“文房四宝”中的绝品。以往在端州任职的知州总要在上贡朝廷的端砚数目之外,再多加几倍作为贿赂京官的本钱。包拯上任之后一改既往陋习,决不多收一块离任时,就连他平时在公堂上用过的端砚也造册上交了。升任离开端州他的船在羚羊峡口遇到一阵渏怪的大风雨,他亲自下舱检查发现船舱里私藏了一块端砚,这是当地百姓悄悄送给他的包拯一言不发,将那块名贵的端砚丢入江心据民间传说,那里有一个名叫“砚洲岛”的岛就是当年包公抛下端砚的遗迹,下游的“黄布沙”就是包装端砚的那块黄布

当年地方官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审理案件,相当于今天的法官包拯一生审理了无数的案子,由于他的认真与秉公许多的难案、奇案的正确判断,嘟发生在他的手中使他成为审案的典范,甚至被神化为日审阳间夜审阴间的传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农民做主的号是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