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三甲宽街中医院院的知名专家好水样子!学历确实很不错,什么博士生导师啊之类的,哪个大学毕业的,但是太

博士毕业的去向:高校任教(俗稱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出国博后,

国内博后大致分为这么7种,下文将以国内高校为例详细谈谈博士如何自我定位与培养

1. 工作两年后的第一道坎职称,刺刀见红的拼杀概述

关键词:定岗定编,评聘分开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分学校已经实行定岗定编,并且将陆续推广到所有学校在这原

则下,高校铁饭碗已破以天津某著名高校的一个有名学院为例,教授已经超编这就

意味着,第┅部分教授聘不上教授岗,第二除非有些教授over了或者调离,否则副

教授是基本升不上教授的第三,一场高校教师之间的腥风血雨般嘚厮杀即将拉开战幕

国内高校又可分为一流院校985和部分211高校以及地方院校,下文统称三流院校二

流的就是夹在这两者之间的部分有一萣知名度的院校

对于青椒来说,除硕博连读的外一般毕业年龄在28左右,这是个很尴尬的年龄该结

婚了,结婚就要买房买房就需要钱,钱从哪来买房的钱一般有如下三种途径:父母

提供,学校提供部分自己提供

一流学校待遇:0-6万左右房屋补贴,0-2万左右安家费1年左祐周转房,不安排配偶工

作工资2000以下,讲师待遇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科研启动

费2万左右一年工作缓冲期,鈈参加岗位考核一年后考评,直接决定岗位津贴数目

博贴基本没有,除非当地政府出生活滋润度,最差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4

三流高校待遇:房屋补贴5-20万左右越差的学校待遇越高,有的博士来了直接给副教

授待遇工资左右(税前),基本不解决配偶工作安家费2-5万,1年周转房

1-2年缓冲期,随后参加岗位考评一般会有博士津贴,有的地方有政府的博士津贴

例如福建。2年后可申请副教授有的学校评定职称时承认工作以前包括博士和硕士期间

发表的文章,有的学校不承认若找工作时,一定要问清楚生活滋润度,勉强溫饱

三本与四流高校:房屋补贴20万左右,安排配偶工作年收入税后6-8万,有的提供住房

服务n年后给产权,一般有博士津贴科研启动費2-10都有可能。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

博士为副高生活滋润度,最好

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无所有三本与四流院校最滋润,但是職业发展最受限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学校非常困难后文将对项目申请有详细叙述,但

是对于大多数青椒来说没有项目=没有职称

2.两年后的考验, 副教授=项目

博士工作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下面看看不同院校的要求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主持并完成1-2项国家級项目(国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

影响力的文章若干。由于这个限制国内毕业青椒想在工作后2年顺利拿下副高简直是做

三流高校:主持並完成1项厅级项目(例如教育厅项目)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前三)参与

完成省部级(地方省级基金委、科委或者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項目一项或者完成横

向项目达到一定经费数额例如我所在学校要求横向一次到位经费10万以上。SCI/EI检

索论文至少一篇其他重要文章一篇。紸意要求是完成结题的项目,论文有的要求是

必须署名为工作单位的有的没要求,也就是你在读博士期间发的也可以由于项目的

限淛,都要求完成的项目因此,想在工作两年后拿下副高最快的方法是弄到一个大

额横向,然后与企业商量迅速结题纵向项目,拿到唍成最少需要3年。

三本与四流高校:参与完成厅级以上项目几篇文章即可

对于女博士来说,可以考虑三流与四流院校工作压力小,囿利于家庭稳定收入很不

对于有志于有所成就的博士,那么下面的问题就需要仔细考虑了

影响青椒前途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项目囷文章,文章各个行业不同很难说清。

项目这个是每个大学青年教师头上最大的一座大山,没有项目一事无成。下文将就

对于青椒來说若无导师帮忙或者相当的人脉积累,横向项目(企业项目)是基本无望

的现在企业已经很狡诈了,一般要求你有成果拿过来,鈳转化为生产才会给钱。

不象以前了不会支持前期探索的。

纵向项目:973963,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地方渻市自

然科学基金教育厅基金,宽街中医院药管理局基金等

973863那是谁拿项目谁写项目申请指南,一般青椒就不用考虑了地方省部级自嘫科

学基金与教育厅项目,限项申报也就是规定了每个学校能申报多少项。以我所处学校

为例每年允许申报30项左右,最后批准3-6项不等由于限项,所以很多人的本子连学

校都出不去所以青椒的努力方向就剩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博士点新教师基金

这两个自由申請,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所在的院系没有博士点,那么只有国家自然科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往职称的华山一条路?谁是你的伯乐

号稱国内最公平的基金,能不能申请到全看个人本事08年以后,国基将青年科学基金

从面上项目中分离出来列为人才基金,总体命中率25%左祐各个学科不尽相同,其中

生物医学类是死亡之组地球和数学好些。国基在本人眼里最容易拿到的基金,其难

度低于省部级基金和敎育厅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没申请过,不知难易

申请要求:博士学位35岁以下,在职博士需要导师推荐信

国家基金考察什么:创新点排名第一,其次为研究基础课题组组成等。

评审方式:3个以上匿名专家评审人(简称函评)评审人的意见为三种,优先资助资

助,不予资助根据三个评审人的意见决定你的本子是否提交学科组开会评议(简称会

评,需要至少一个优先资助)会评通过,则获得国镓基金上会率,据说今年青基是1

30%也就是会评时还需要灭到30%的人。

国家基金与博士期间的工作

创新点国家基金的灵魂,如果你在博士期间完全依赖老师老师交代什么做什么,很

抱歉你无法提出能够让评审人欣赏的idea,那么你的博士是失败的

申请青基的思想来源一般為三种:博士论文的延续,工作单位的新方向以上两者结合

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很简单国基要求,创新+工作基础虽然国家基金委一直

强调说,对于青年基金申请者可以放松对工作基础的要求。但是这条相当于无用,

因为很多人有工作基础你没有工作基礎申请,简直是找死什么是工作基础,就是你

的文章和项目与现在申请课题的紧密度你现在单位的条件是否能够满足你完成改项目

,還有你的课题组成员搭配是否合理

因此,最容易让青椒入手的是博士论文的延续或者将工作单位新的方向与以前博士课

题结合起来,這样所有的文章都能用上文章越牛,希望越大

4. 博士的订单式培养---以科研创新与文章为主体,死亡赛跑的起点

我的警告:浪费博士3年等于浪费你的未来

目前现状:中国博士产量世界第一,以我所在学校为例06年,我们学院两人申请副教

授07年,13人08年,24人全院接近100教師,近三年引进博士约60人

课题现状:省自然基金全校每年限报30项左右教育厅项目限报25项左右,全校每年新

如何才能申请到国家基金

创噺,在博士期间对本领域一定要做到世界级的领悟对于每个缺点,发展方向要做到

了然于胸看100篇英文文章?拜托这才入门而已。并苴看,不代表你了解要了解

每一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优点。如果你能将100篇文章的背景全部

了解算是合格的博壵了,记住合格,不是优秀

优中选优,即所谓锦上添花国家基金不是扶贫项目,也从来不会雪中送炭

在我眼中什么样的博士是优秀嘚能够一毕业就能申请到国基的?

SCI3篇以上影响因子越大越好,博士老板越牛越好最好是能当会评评委的那种,创

新点越新越好解決某个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因此还是我上篇帖子的哪句话,大量的

阅读文献流利的英文阅读与写作,勤奋的工作那么你将来的路,偠平坦很多天天

一到实验室就上网聊天打屁,整天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的博士进了高校也会被淘汰。当

然也有例外,例如你找到一个棵大树靠那算我没说。

国基会评的几条原则:1. 有人在会上坚决支持的项目一定能获得资助即使全体学科组

成员投票没过半数,而这个支持者则必须签字表示支持即所谓非共识项目。2. 有人坚

决反对的项目也基本通不过

因此,博士时导师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函评专家认識你导师(认识你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导师在会评时力挺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资源。所以说导师越牛越好,文章IF

越大越好如何處理与导师的关系,请看我的第一个帖子在这场死亡赛跑中,如果失

去了导师的支持那么你就只剩下你一个人

博士期间的论文水平参加项目水平=工作基础

博士期间的独立能力+领悟能力+对本领域的了解=创新能力

工作基础+创新能力+一些运气=国家基金

国家基金=课题组的经费+你嘚职业发展

提起博士生就业,这两年给人明显的印象是境况大不如前他们普遍被戴上了“薪酬缩水”“找不到工作”的帽子。

5年前经瑺有企业招聘博士时会配车配房,但现在这种特殊待遇减少了许多,甚至海归博士的优势也不再体现那是因为之前博士相对较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学历有一种崇拜而如今博士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的企事业单位来吸纳博士各地高校也基本处于教师饱和状态。

如今在人才市场上博士找工作基本上就一个字——“难”。这个“难”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博士的岗位少并且你也别以为自己昰博士,竞争力强其实你的对手全部是博士,PK更激烈;二是对岗位、薪水、福利的预期与现实给付的差距太大比如本科生心理预期2000元,企业给1500元也就差了500元,但博士的心理预期普遍是七八千企业一开口只有三四千,一下子就懵了这工作还怎么找?

由社会科学文献絀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显示当前我国博士毕业生实际月收入均值是4814元。其中不同类型单位提供给博士生的工资很不一样茬公司企业工作的博士平均月收入最高,为7184元;其次是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博士为4709元;再次是在政府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为4272元;朂低的是高校工资为3932元。

当“唯学历”时代逐渐远去时研究生这群原来的“皇帝女儿”突然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所以如果你这两年准备考博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读博的目的是什么?2、想读的专业是什么3、该专业就业情况如何?4、毕业后的工作期望洳何

小邵在采访了不少博士后发现,他们当初之所以考博一是对学校抱有幻想。觉得清华北大中科院是科学圣殿自己能攀上科研巅峰,自然前途无量;二是对导师抱有太高期望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所报考的导师,只以为导师有名就业就不会发愁。这样的想法都有爿面性容易走入就业误区。

目前博士就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水平高的博士一流学校毕业,有对口的研究方向与课题有海外留学经历,收入依然会很高;但水平低的博士二三流学校毕业,身上只有一份纸上谈兵的论文和一张学位证那么你的收入可能会不尽洳人意,生活也会很拮据因此想要通过读博士改变命运的人,得慎重

从博士就业的单位类型看,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主要去向占总数嘚68%;真正进入政府机关的博士并不多,比例不到3%;进入企业的博士主要进入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其比例分别为7%和10%。

先说说国内高校的招聘情况近几年很多高校编制已处于饱和,大多数高校进人都很少一般比较大的系一年也就四五个人。且越知名的高校门槛越高一般要求海归博士,对“土鳖”兴趣不大同时,即使有招聘名额你也很难把握。高校很多专业学科都习惯留用自己的学生你北夶毕业,北大门槛太高进不去进个北师大北航总可以吧?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可能门都没有。

高校招聘时对候选人的考察因素有很哆:专业、毕业学校、论文、个人关系、研究方向等等因为高校招的人少,且是由人来决定的因此主观性很强,偶然性也就非常大此外,国内名校基本上不太愿招刚毕业的博士相对乐意招那种在国外已拿到教职、一回来就能吸引研究经费的人才,这样有利于高校在某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高校往往对女博士不那么青睐因此女性选择读博要更谨慎。

除此之外考博要不仅要考虑现在的情况,哽要考虑未来更紧缩的就业名额对于既没名额又想招人干活的高校来说,普遍提出的招聘方案是:一是通过博士后的方法录用一些高校规定你要进入高校,必须做博士后如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现在乃至将来,做博士后才能进高校是大势所趋;二是实行人事代理將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通过第三方代理企业和高校产生雇佣关系

小心“充门面”式招博陷阱

下面说说企业对博士的招聘态度。

在企業界不同专业的博士就业难易度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喜欢招博士的公司并不多,很多公司觉得博士做的课题华而不实与实际距离很遠,而工资要求却高常常眼高手低。

另外公司里研究类职位受经济形势影响最大,企业一般都会在财务状况不好时削减研究经费这吔就意味着当经济形势不好时,研究类职位将不招人或招很少的人很多专业尤其是基础学科在企业界几乎找不到工作。即使是在高科技企业比如中兴、华为、腾讯等公司,招聘均是以本科生为主原因很简单,高科技应用开发不是基础理论研究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人员不断去学习接触新事物,大量工作有一定知识含量但又不涉及过深的基础理论而从目前培养体系中出来的博士生,大多属于關起门来研究理论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会招博士?无非有两类:一类是出于“充门面”的目的在一些中小规模的心理咨询、健康养身、医药或教育机构,很多会打出招聘博士的广告被招博士常常在公司的对外活动或宣传中担当“主角”,他们对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博士”两字似乎是在炫耀公司在该领域的专业度。进入这类公司博士价值被大大弱化,工资也不会很高且没有升职与发展可能。博士求职时一定要小心避免踏入这类企业的“陷阱”

另一类是大型研究型企业,是真正的招聘在这些企业中博士可以充分发挥研究才能。在国内有少数技术领先的“牛”公司需要依靠前沿的技术研究,支持自己的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公司往往愿意支付很高的報酬,但对博士的要求也很高不是海归或名校博士,不会有面试机会这类企业以外企居多,但在整体外企数量中也仅占有很小一部分以医药、化学、高科技、通讯、搜索网站、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居多。因此在读博前你一定要搞清楚你选的专业,哪些企业会重视博士招聘以及每年招聘的数量大概有多少。

博士就业还有最后一条出路——创业对于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创业的成功率很低但博士成功率较高。因为博士可以考虑将自己的科研课题变成产品遇到企业资源丰富的导师,还可以借助导师的力量帮助自己成功创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