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与下是什么年龄的人都会得的吗

查看: 744|回复: 2
神经科的那些病例(5)--快速进展性肢体无力和萎缩的少年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彼岸旋律 于
13:26 编辑
作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邹漳钰
最初出现右下肢无力、跛行、上下楼梯困难,1个月后出现右上肢无力,伴右下肢萎缩,无肉跳;右侧肢体无力持续加重,伴肌肉明显萎缩,无肢体麻木。出生史正常,既往史无特殊,父母身体健康,否认近亲婚配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神清,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定向力、记忆力和计算力正常,无舌肌萎缩及纤颤,舌肌顶颊肌力5级,其余颅神经未见阳性体征,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3级,右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下颌反射活跃,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掌颏反射阳性,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四肢深浅感觉检查正常。
定位诊断思路见下图:图1
QQ图片14.png (106.24 KB, 下载次数: 0)
13:26 上传
定性诊断思路如下图:图2
QQ图片35.png (237.94 KB, 下载次数: 0)
13:26 上传
病人神经传导测定示上、下肢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均正常,针极肌电图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脊髓颈段、胸段、腰骶段支配肌肉均可见大量自发电位和宽时限、高波幅的MUP),进一步行血生化示CK537 IU/L(参考值22-270 IU/L),血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标志物、副肿瘤抗体均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正常,肺部CT、腹部彩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椎、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见双侧中脑大脑脚和内囊后肢T2序列、FLAIR序列高信号(见图3)。
QQ图片51.png (250.7 KB, 下载次数: 0)
13:26 上传
详细的辅助检查排除其他鉴别诊断后,考虑ALS的诊断,鉴于患者发病年龄小,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不典型,行ALS相关基因检测发现FUS基因已知的致病突变p.P525L基因突变,患者的父母未检测出该突变,证实该突变为新发(de novo)突变。
该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发病1年即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发病2年后死于呼吸衰竭。
最终诊断:少年型肌萎缩侧索硬化(FUS基因p.P525L突变)
基于本病例的问题:1、ALS见于哪个年龄段的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ALS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发病高峰是50-75岁,75岁后发病率下降。然而ALS并非只见于中老年人,文献报道中最小发病年龄仅为4岁,最大发病年龄89岁。一般而言,家族性ALS的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ALS更小,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携带基因突变的家族性和散发性少年型ALS见诸于报道。因此,不能因为发病年龄小而排除ALS的诊断。
2、少年型ALS的主要致病基因与成年起病的ALS的致病基因有何区别?遗传学研究发现,成年起病的家族性和散发性ALS的主要致病基因为C9orf72基因、SOD1基因、FUS基因和TARDBP基因。少年型ALS是指患者发病年龄小于25岁(更严格的标准是小于18岁),近年来的遗传学研究发现少年型ALS可大致分为两种不同的临床表型:一种多数有家族史,病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相关致病基因主要是ALS2、SETX和SPG11;而另外一种类型可无家族史,病情进展迅速,病程较短,多数在发病数月到2年内死亡,相关致病基因主要是FUS和SOD1基因。
3、ALS患者为何会出现CK升高?血CK升高是肌肉损害的相对特异性指标,临床上常以此鉴别肌肉疾病和周围神经病,然而相当部分ALS患者也可出现血清CK的轻-中度升高(一般低于1000IU/L)。其可能原因为:疾病引起肌肉代谢紊乱,导致线粒体中的内源性ATP活性增加,CK产生增加,同时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其支配的横纹肌萎缩,肌纤维损害引起血清CK的升高。因此,ALS患者血CK升高的水平反映了患者肌纤维萎缩的程度和速度,也间接反映了运动神经元变性的程度。研究发现血CK水平低(低于200IU/L)的ALS患者生存期更长。
4、评价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方法有哪些?ALS的诊断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定是否存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及其存在的体区,目前的诊断标准都是以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作为标准。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在延髓段包括眼轮匝肌反射、下颌反射活跃或亢进,掌颏反射阳性和假性球麻痹;颈段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活跃或亢进,Hoffman征、Rossolimo征阳性;胸段主要是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腰段包括膝反射、踝反射活跃或亢进,髌阵挛或踝阵挛,Babinski征、Oppenheim征、Chaddock征、Gordon征等病理反射阳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明显无力或萎缩的肢体腱反射保留也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证据。
通过三重经颅磁刺激技术(TST)对ALS患者行运动诱发电位(MEP)也可评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研究发现ALS患者TST波幅比降低、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MEP潜伏期延长、静息运动阈值(RMT)增高,这其中尤以TST波幅比最为敏感,即便是不存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患者亦出现MEP的异常,提示TST有助于发现ALS患者亚临床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证据。
部分ALS患者颅脑MRI可见放射冠、内囊后肢、中脑大脑脚和延髓锥体等锥体束走行径路在T2序列和FLAIR序列呈高信号,提示锥体束变性;影像学研究还发现存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的ALS患者MRS中央前回NAA值或NAA/Cr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DTI显示ALS患者内囊后肢D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可见,影像技术也有助于发现ALS患者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然而,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发现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对ALS的诊断价值还有待更多的大样本研究来评估。
5、FUS基因致病的主要机制是什么?FUS基因编码的FUS蛋白是一种多功能RNA/DNA结合蛋白,该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都有表达,涉及众多的细胞加工过程,包括细胞增殖、DNA修复、转录调节,以及RNA和micro-RNA的加工处理。有关FUS突变的致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比较可能的两种机制是FUS突变通过影响DNA和RNA代谢过程,或者突变FUS蛋白从细胞核异位到细胞质中,形成聚合物而获得毒性,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图4)。
QQ图片09.png (121.91 KB, 下载次数: 0)
13:26 上传
6、不同基因型的ALS有何主要区别?目前已经发现20多种基因突变与ALS相关,这些基因的突变除了可以导致典型的ALS外,还可有一些特殊的临床表型,常见的ALS基因型的临床表型如下表:基因FALS基因座遗传方式临床表型SOD1ALS&&1常显, 常隐ALS,PMA,&&少年型ALSALS2ALS&&2常隐少年型ALS,&&婴儿型HSPSETXALS&&4常隐少年型ALS,&&dHMN, AOA2SPG11ALS&&5常隐少年型ALS,&&HSPFUSALS&&6常显, 常隐ALS,&&ALS-FTD, FTDVAPBALS&&8常显ALS,&&PMAANGALS&&9常显ALS,&&ALS-FTDTARDBPALS&&10常显ALS,&&ALS-FTD, FTDFIG4ALS&&11常显, 常隐ALS,&&PLS, CMTOPTNALS&&12常显, 常隐ALS,&&FTDATXN2ALS&&13-ALS,&&SCA2VCPALS&&14常显ALS,&&FTD, IBM, PDBUBQLN2ALS&&15X连锁ALS,&&ALS-FTD, 少年型ALSSIGMAR1ALS&&16常隐少年型ALS,&&dHMNCHMP2BALS&&17常显ALS,&&FTDPFN1ALS&&18常显ALSC9orf72ALF-FTD常显ALS,&&FTD, ALS-FTDMATR3-常显ALS,&&远端型肌病CHCHD10-常显ALS,&&FTD, 小脑共济失调,肌病SQSTM1-常显ALS,&&FTD, IBM, PDBHNRNPA1-常显ALS,&&FTD, IBM, PDBHNRNPA2B1-常显ALS,&&FTD, IBM, PDBTBK1-常显ALS,&&FTDALS, 肌萎缩侧索硬化;AOA2, 共济失调伴眼动失用2型; CMT,腓骨肌萎缩症;dHMN,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 FTD,额颞叶痴呆; HSP,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IBM,包涵体肌病; PDB,paget骨病; PLS,原发性侧索硬化; PMA,进行性肌萎缩症;SCA2,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
上一篇:下一篇:
科学治疗,科学护理,共同学习,共待解冻!
科学治疗,科学护理,共同学习,共待解冻!
科学治疗,科学护理,共同学习,共待解冻!
Powered by
&www.careuc.com揭开“渐冻人症”神秘面纱_网易新闻
揭开“渐冻人症”神秘面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一项关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人症”)的公益活动“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并迅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渐冻人症”这种临床较为少见的病症也随之进入公众关注的视线。那么,“渐冻人症” 是什么样的疾病?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渐冻人”平均寿命仅2至5年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钟士江介绍,“渐冻人症”的医学名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巨匠霍金就是一名渐冻人症患者。由于ALS没有一种方法能彻底治愈,现有的治疗方法仅能非常有限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与艾滋病、癌症等并列的5大绝症之一。
钟士江说,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或锥体束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和进行性延髓麻痹,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确切的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免疫异常、谷氨酸中毒、分子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运动神经元病病理特征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丢失,如大脑皮质大锥体运动神经元、脑干运动神经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减少,轴突断裂紊乱及髓鞘分解脱失。
运动神经元病的年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二至三,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表现为早期手指运动不灵、无力,手部肌肉萎缩,逐渐向前臂、上臂及肩部发展,后来会累及下肢,出现下肢无力瘫痪。80%至90%的患者于病后2至5年死亡,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伤害很大。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可以治愈该病的方法,只能是针对多种可能致病原因开展综合治疗,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渐冻人”症状分四类
钟教授说,运动神经元病根据受损最严重的神经系统部位而定,临床症状也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具体分型如下:
一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此类最常见,发病年龄在40至50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方式隐匿,缓慢进展。临床症状常首发于上肢远端,表现为手部肌肉萎缩、无力,逐渐向前臂、上臂和肩胛带发展;萎缩肌肉有明显的肌束颤动,症状通常自一侧发展到另一侧。随着疾病发展,可逐渐出现延髓、桥脑神经运动核损害症状,舌肌萎缩纤颤、吞咽困难和言语含糊;晚期影响抬头肌力和呼吸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主要临床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
二是进行性肌萎缩症 病变仅仅局限于脊髓前角细胞,不影响上运动神经元。此类型可根据发病年龄和病变部位分为:
1、成年型(远端型):多发生在中年男性,由上肢远端开始,自手向近端发展,有明显的肌萎缩和肌无力、腱反射减退、肌肉肌束颤动,可以发展到下肢或颈项肌肉,引起呼吸麻痹。极少数可以从远端向近端发展。
2、少年型(近端型):多数在青少年或儿童期起病,有家族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显性遗传。临床以骨盆带和下肢近端肌肉无力与肌肉萎缩,行走时步态摇摆不稳,站立时腹部前凸,进而肩胛带与上肢近端肌肉无力与肌肉萎缩,有前角刺激表现(肌束颤动),仰卧位不易起来。
3、婴儿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在母体内或出生一年后内发病。临床表现为四肢和躯干的肌肉无力和萎缩。因此,在母体内发病的胎儿是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出生后发病的患儿哭声微弱、明显紫绀、全身弛缓性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智力、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相对完好。
三是进行性延髓麻痹 多发病于40岁后,病变早期出现延髓损害的症状,病人会有舌肌萎缩纤颤、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和语言含糊等。后期因损害桥脑和皮质脑干束,可以合并假性延髓麻痹的表现,如侵犯皮质脊髓束侧有肢体腱反射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
四是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中年男性发病较多,临床呈现缓慢进展的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一般少有肌肉萎缩,不影响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可以侵犯脑干的皮质延髓束,表现为假性延髓麻痹。
患上神经元病要尽早治疗
据钟主任介绍,由于运动神经元病较快出现肌肉萎缩无力而致残,80至90%的患者于病后2至5年死亡,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伤害很大。因此,补充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干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钟教授介绍说,患上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一定要尽早治疗。神经生长因子具有维持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迁移,抑制细胞凋亡,营养神经元,保护和修复受损神经等效应,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及修复,为运动神经元病治疗带来了希望。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特性,在哺乳动物胚胎和成体中枢神经系统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是细胞替代治疗策略的基础。目前,利用神经干细胞治疗运动神经元病采取两种策略,一种是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活化,另外一种是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移植。在成体哺乳动物脑内,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祖细胞主要存在于脑的室管膜下区、齿状回等部位。当脑组织或脊髓组织损伤时,这些细胞在神经营养因子等因子的诱导下,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补充或替代损伤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与脑或脊髓损伤区释放的神经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有关,其中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起重要作用。但是,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有限,分化成神经元的数量不多,难以形成损伤区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因此,脑及脊髓疾病的治疗需要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进行性运动神经元减少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基础,经鼻给药是大分子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效途径。因此,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提高脑和脊髓损伤区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增加脑和脊髓损伤区神经干细胞的绝对数量,通过高水平神经营养因子对内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的促进作用,可达到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之目的。自临床应用该疗法以来,该院现已成功为20多例病人进行了治疗,这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本文来源:今晚网-今晚经济周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康学智大夫本人发表
肌肉跳动? 肌肉跳动是运动神经元病吗?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咨询1,运动神经元病遗传?2.什么原因可引起肌肉跳动?3.装修会引起肌肉跳动吗?
既往病史:
无(填写)
医小助提示:问诊开始。1、问诊期间,医患对话不限次;2、医生给出明确建议后,问诊结束;3、问诊最长不超过7天,到期自动结束。
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由遗传易感个体暴露于不利环境所造成的,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
重金属、杀虫剂、除草剂、外伤、饮食以及运动等因素都可能有关,但也没有直接证据
运动神经系统受累后会出现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就是运动神经元病
装修如果材料不合格造成污染可能成为一个诱因,但也没有直接证据
既然您怀疑,建议还是神经内科就诊,肌电图等检查做一下,没有问题也就放心了
谢谢您的咨询,不知您是否还有问题,如没有问题我先结束咨询了,后续有问题仍然可以向我咨询。
祝您早日康复!
医小助提示:问诊结束。1、本次问诊系统已经自动结束;2、医生已赠送您两次追问机会,如有未尽问题可继续提问;3、服务评价、意见反馈请点击反馈箱。
状态:就诊前
在的,非常感谢您
状态:就诊前
感谢您耐心的回复
不用客气,放松心情,祝早日康复!
疾病名称:您好,最近半年经常头晕脖子有酸疼&&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大夫我需要做什么检查治疗我的头晕病?
病情描述:工作时候头晕的时候躺下会好一些,按脖子也会感觉很舒服
在附属医院做过头部检查
疾病名称:心烦意乱头有点乱&&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陈主任帮帮我吧 。
病情描述:3年了就是最近心烦意乱脑袋也不舒服 感觉要控制不住思想了似的。最近夫妻生活时好时坏。我上个月在您那开完药以后 。又看了个男科 主任说我那方面没大事,说我是肝郁肾虚症 和情绪有关,自从有了...
疾病名称:手指麻木无力,感觉蚂蚁在吃骨头。&&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这种情况该找外科求诊还是神经科求诊?谢谢。
病情描述:手指无力,五指麻木,像电流通过一样,有两三个月了。
疾病名称:浑身肌肉不规则跳动&&
希望得到的帮助:医生回答!
病情描述:不知什么原因浑身肌肉不规则跳动,无痛无氧,就是跳动明显,还在哺乳期,产后两年了,最近跳动越来越明显了,感觉自己心理压力很大,怎么回事?什么原因会引起跳动?想先了解一下再去看医生
疾病名称:眩晕开始随后坐着走着头晕心慌胸闷喉咙异物&&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知道得了什么病,医生开的药,没一个治住有效
病情描述:晨睡短暂眩晕开始,之后至今头重脚轻白天走路坐着晕,腰背时疼脖子支不住头的感觉,后脑不适,随后时发心慌冒汗,随后胸口揪,颤抖,感觉紧张,喉咙异物感时轻时重,脖子两侧血管还是筋不适,不...
疾病名称:头晕&&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医生是不是需要去别的医院检查
病情描述:我奶奶从上个月28号开始头晕 然后打了五天点滴不管用
一直到8月6号去医院检查
该做的检查都做了
医生也说好好的
给开的药让吃着
可是吃着不管用
头现在还是晕
疾病名称:头胀&&
希望得到的帮助:有什么能在头胀的不行的时候 缓解的药吗
病情描述:请问医生!我总是太阳穴两侧发胀!涨的厉害!血压却不高!前两年也做过脑部CT 和颈椎检查没有问题 医生考虑说是因为精神紧张啊之类引起的 但是我并不感觉紧张啊 我不是先有情绪的 我是先有症状 ...
疾病名称:后脖颈僵硬&&
希望得到的帮助:治疗建议
病情描述:后脖颈僵硬,头部紧绷,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
疾病名称:头不由自主后仰&&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大夫帮忙确诊?该做什么检查?如何治疗?能否治愈?
病情描述:一周前忽然发现自己头不受控制的后仰现象,以前有过后脑勺发沉,颈椎部位发涨的现象,偶尔左侧后脑勺里刺痛感,
近一年精神高度紧张,心烦气躁,紧张的厉害了就浑身乏力,发抖,心慌,大夫说有焦...
疾病名称:头疼头晕&&
希望得到的帮助:乳酸脱氢酶偏高问题严重吗?求好心的医生帮忙看看,实在是不知道该咨询哪个科
病情描述:几年前就已经查出来脑供血不足,最近头疼头晕,抽血查了一些列,医生说血脂高胆固醇高,开了点药,别的没事,可是后来我看到乳酸脱氢酶偏高了,不知道严重吗?因为办理的住院,验血头晚,我妈妈...
疾病名称:头不由自主后仰&&
希望得到的帮助:紧急求助大夫帮忙确诊,该如何治疗?
病情描述:一周前忽然发现自己头不受控制的后仰现象,以前有过后脑勺发沉,颈椎部位发涨的现象,偶尔左侧后脑勺里刺痛感,
近一年精神高度紧张,心烦气躁,紧张的厉害了就浑身乏力,发抖,心慌,大夫说有焦...
疾病名称:癫痫&&
希望得到的帮助:麻烦尽快回复,谢谢
病情描述:管医生,最近我爸各方面情况良好,前阵子体重增加了几斤,脾气也好了很多,这是按你的要求去检查的结果,请查收!麻烦给个建议下一步该怎么治疗,谢谢
疾病名称:脸脖子全身相继麻木抽搐。核磁没事,原因?&&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要做颈椎检查?还有什么检查要做?用挂中医科吗?需要怎样治疗?喝什么药?
病情描述:脸脖子全身相继麻,木,抽搐,做核磁没事。
疾病名称:每天感觉头脑晃动感,头晕晕,耳朵有时胀感&&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这是什么病,为什么看不好?
病情描述:头晕,脑内晃动感6年,耳朵时有胀感,咽鼓管老会堵,12年出现过突然心动过速148分每次,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超正常,拍胸片正常,出院后便出现头晃动感,晕晕乎乎,还有恐慌感,怕哪...
疾病名称:不清楚&&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病,可有医治方法
病情描述:右脑皮经常性麻麻的,右脸也是,右肩膀和右手经常性酸痛,麻麻的,右腿也是
疾病名称:周三刚来看过,常熟的&&
希望得到的帮助:米多君片已买到,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是多少?谢谢!
病情描述:周三给王教授看过,常熟的,我父亲走路困难。
疾病名称:肌肉无力&&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咨询一下我的病有治吗?北京协和神经内科的医生吗
病情描述:全身软无力,没有精神,睡觉困难,眼睛视野缩小看不清,怕光,没有了正常的需求和欲望,夜盲
疾病名称:头晕晕压低&&
希望得到的帮助:需要做啥检查?核磁?谢谢您
病情描述:男,62岁,上周得感冒,已好,但持续头晕!刚才测量:高压90,低压60!咋回事?需要做啥检查?核磁?谢谢您
疾病名称:这两天上午十点头晕目眩,偶尔手抖&&
希望得到的帮助:吃什么药,如何控制病情,挂哪个科?
病情描述:这两日上午头晕目眩,想大便,今下午有点手抖
疾病名称:头晕,流鼻血,耳朵内疼&&
希望得到的帮助:人在广州到哪里就诊比较好
病情描述:之前有摔跤,头部打在地上,以前有高血压,现在血压正常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康学智大夫的信息
擅长针灸、推拿及内服中药相结合治疗中医伤科疾病(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膝骨关节炎及伤科各种痛...
医学博士,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针灸学会软组织分会及...
康学智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针灸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武汉市普爱医院
广安门中医院
上海市东方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 母亲得运动神经元病,家族里从未有人得,儿
母亲得运动神经元病,家族里从未有人得,儿
悬赏5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母亲得运动神经元病,家族里从未有人得,儿子会遗传到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长治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擅长: 脑梗死,脑出血,头痛,癫痫,面神经麻痹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遗传只是针对家族性的病例而言.&&&&&&指导意见:&&&&&&一般散发无所谓遗传,只是基因突变引起,应该不会遗传。
医苑会员追问
疾病百科| 运动神经元病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MND)为一组原因不明,选择性地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核,以缓慢进展行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共存,而不累及感觉系统、植物神经、小脑功能为特征。...
好发人群:男性人群
常见症状:肌张力过高、手肌肉萎缩、腱反射亢进、吞咽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106
参考价格: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参考价格:¥42.5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参考价格:¥41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Access denied | www.news-medical.net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news-medical.net)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4d9d66c7ff6790c-ua9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与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