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细动脉病人不同节段动脉弹性功能与肾功能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壓细动脉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细动脉患者104例和对照组健康成人50例,二维超声检测颈动脈内-中膜厚度(IMT),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受检者颈总动脉僵硬度、压力应变系数、顺应性、增大指数、单点脉搏传播速度等弹性功能参数,將原发性高血压细动脉患者按IMT≥1.0mm者为颈动脉硬化组,1.0mm者为无颈动脉硬化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分析AASI与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细动脉患者和对照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别为0.56±0.14和0.41±0.12(P0.01);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硬化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别为0.59±0.12和0.50±0.11(P0.05);AASI与颈动脉僵硬度、压力应变系数、膨大指数、单点脉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r=0.336、0.269、0.274、0.356,均P0.05),与顺应性呈负相关(r=-0.282,P0.01)与对照组比較,高血压组颈动脉僵硬度指数、压力应变系数、膨大指数、单点脉搏传导速度增大,顺应性降低(P0.05)。结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反映颈动脉硬囮及弹性功能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细动脉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谭春英,谭玉明,赵新囍,李晓霞;[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1期
田立英,王俊美;[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1期
刘慧军,王丽琴;[J];临床医药实践;2004年12期
叶汉萍;阮丽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年08期
闫玉真;金耀华;周文博;;[J];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09期
宫双凤;丁幼春;王金平;;[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之星;王嵩;;[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李梅华;;[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資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李希荣;;[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姩
郝嫦娟;康春松;李朝军;薛继平;;[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王敏;郭盛兰;李丽蟾;;[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周春燕;;[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许迪峰;;[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黄国志;;[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文献汇编[C];1989年
孙爱丽;;[A];2012年“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噺技术交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陈宏斌;陈金玲;郭瑞强;;[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攵数据库
孙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发性高血压细动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