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该怎么治疗?

手汗症是一种由手部汗腺过度分泌引起多汗的疾病,一般始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在20~30岁时症状趋于明显[1],虽对身体健康无大碍,但汗浸淋漓不止,给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带来诸多的不便与难堪[2]。在美国,一般人群手汗症发生率为28%[3],以色列发生率为0.6%~1%,台湾地区为16%~2.2%[4],涂远荣等[5]报道福州市大中学生发生率为4.6%,82%的患者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发病,男女发生率相等。30%~50%的手汗症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6]。一般认为手汗症由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但具体机制未明。Lai等[7]根据手汗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度:轻度,手掌潮湿;中度,手掌出汗时湿透一只手帕;重度,手掌出汗时呈滴珠状。对手汗症的治疗有很多内、外科的方法,但每种方法治疗的效果及持续的时间、并发症、费用等都不相同。本文就手汗症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内科治疗主要依靠2种方法:口服西药如镇静剂、抗胆碱能药物,副作用多,如口干舌燥、心动过速等,且效果不明显。!外敷收敛剂、止汗剂等,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堵塞汗腺分泌管及促进汗腺萎缩[8],必须每隔24~48h重复使用,对轻微手汗症也需3周后见效,且停药后易复发。

  2 肉毒杆菌毒素A阻滞疗法

  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手汗症是一种研究得较明确的方法。肉毒杆菌毒素是由厌氧性肉毒梭状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9],按血清型分类中A型对手汗症最有效,其作用机制为肉毒杆菌毒素能抑制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10]。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手汗症是通过皮下注射法,非常疼痛,因此需要局部麻醉,有效率可达90%[11],但有效期仅为4~6个月。一般重症肌无力患者、孕妇或哺乳期间不得使用此方法。由于该毒素价格贵,此法不易推广应用。

  3 电离子渗透疗法

  电离子渗透疗法是一种通过电流将离子导入皮肤的方法,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被Levit应用于临床。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有报道称是通过电流使粒子阻塞汗腺分泌管或使汗腺分泌管破裂[12]。该方法是将手或脚浸入通了电流的水中,通过电流将抗胆碱药渗入皮肤内。因手脚较易浸入水中,故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手汗和脚汗症。Bouman等[13]报道该方法对70%~80%的病人有效果,但该方法很费时,每

  天30~40min治疗,1周至少4d,一般10~12周见效,且要长期坚持治疗。该法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干燥和脱皮,患者不易接受

  4CT引导经皮穿刺交感神经阻滞术

  CT引导下经背部皮肤穿刺到胸交感神经部位注入化学物质以阻滞神经达到治疗的目的。虽然该方法有效率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相似,但缺点是在CT引导下经背部皮肤穿刺很难准确定位,且需要技术熟练的胸外科医师操作,不易推广。故目前仅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后复发及因胸膜严重粘连而无法手术者[14]。

  5 胸交感神经切除术

  支配手部汗腺的胸交感神经中枢位于第2~6脊髓节段,其节前纤维在T2交感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节后纤维支配汗腺[15]。因此,很早就有学者发现切除胸交感神经可治疗手汗症。目前,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为治疗手汗症最有效而持久的方法。此种手术仅需在腋下做2个<1cm的切口,分别置入胸腔镜和操作器械,电灼切除T2~T4交感神经即可。一侧手术需6~12min,平均8min[16]。术后不必置胸引流管,手术效果明显,术毕手掌温暖干燥无汗。由于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显露好、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而持久、可同期完成双侧手术,患者乐于接受。手汗症治疗中胸交感神经切除范围和术式并无统一标准。最早Kotzareff[17]认为治疗手汗症应切除T2、T3、T4交感神经节。Cho等[18]在对42具成人尸体解剖中发现T2交感神经节有变异的上升或下降交通支占

  66.7%,10%存在变异支kuntz纤维,因此他们建议术中切断交感神经时烧灼的范围至少达到3cm,以求切断这些变异

  支来防止术后手汗复发。涂远荣等[19]对治疗手汗症切除的胸交感神经范围也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手术病例发现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和掌温变化切断T2、T3时较切断T4时明显,因此,切断T2或T3交感神经节足以治疗手汗症,如有脚汗者则加切到T4交感神经节。胸交感神经切除方式有2

  种:神经节切除或神经干切断术。Lee等[15]报道治疗手汗症行T2、T3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比行神经节切除术取得了更高

  的病人满意率及更低的术后并发症。根据Denny[20]的报道,当给神经压力超过44g时能阻止神经传导,Lee等[15]用钛夹钳夹T2、T3交感神经干治疗手汗症也取得了与T2、T3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相同的效果,如果术后有严重代偿性多汗还可再次手术取出钛夹以缓解症状,不过仅用钛夹钳夹神经而不切断,有术后复发率较高的风险。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对几乎所有手汗症患者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随访表明95%的病人术后手部长

  期保持干燥[21]。但有少数患者术后手汗复发,这可能与术中交感神经切除未彻底,特别是kuntz神经未切除,或神经切除范围太小,神经再生等有关。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

  (1)代偿性多汗:是最主要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按Lai[7]

  分级标准,可分为3度:轻度,躯体出汗增多,但内衣干燥;中度,出汗有时浸湿内衣,但可忍受;重度,大量出汗浸透内衣,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无法忍受。代偿性多汗一般发生于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后没有去神经支配的部位,如躯干和大腿上部,其发生率为37%~75%[22]。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微出汗,

  随着时间推移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少数患者对代偿性多汗难以忍受。代偿性多汗发生机制不明。因汗液分泌

  主要用于体温调节,有学者认为某部位出汗量少了,其他部位就会代偿性增多,但现在发现其发生机制远较它复杂得多。大量的临床病例已证实交感神经切除范围越小,代偿性

  多汗发生率就越低,因此,建议切除范围应不超过2个胸交感神经节。

  (2)霍纳综合征: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内陷,瞳孔缩

  小,为交感神经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损伤星状神经节引起,特别是损伤第7神经节,发生率为0~40%[23],与手术方法及医师的经验有关。一般星状神经节有黄色脂肪垫覆盖,可作为术中识别标志,注意勿损伤。涂

  远荣等[24]施行200例手汗症手术中,无一例发生霍纳综合征,主要经验为术中于第2肋骨头处切断交感神经,而不损伤其上方神经。

  (3)幻觉流汗[25]、味觉流汗[22]以及一过性多汗[26]:产生机制未明。幻觉流汗表现为术后虽然手部已干燥,但患者仍

  有手部流汗的幻觉,发生率26%~59%;味觉流汗表现为闻到香味或见到一些特殊的食物脸部会出汗,发生率约56%[27];一过性多汗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表现为手掌多汗较术前严重或相似。可能是汗腺去交感神经支配后,效应器在1~2周

  内出现敏感化#或过度敏感,引起汗腺过度分泌[28]。

  关于手汗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涂远荣等[24]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麻醉要到位。!定位要准确。切断要彻底,并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老年患者左胸交感神经干几乎被扭曲扩张的主动脉覆盖,操作时难度颇大,因此50岁以上最

  好不做。右胸交感神经干贴近奇静脉及其分支,其表面往往有纵横交错的小静脉穿过,故操作时要非常小心仔细。具

  体做法是先在靠近神经干的两侧无血管区域(有时仅电凝钩头大小区域)电灼壁层胸膜,然后将隐约可见的神经干用电凝钩挑出用电灼切断。另一方法是先在神经干的一侧用

  电凝钩头稍用力将神经干向另一侧推移,边电灼边旋转,也可挑出神经干。%出血的处理。手术中操作要轻巧,电凝不

  宜过深,一般不易出血。万一发生出血,切记不可慌乱、盲目烧灼电凝,应立即用内镜钳钳夹电凝止血,或夹取小块纱布压迫止血,均可取得成功。

  林敏等[26]对200例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进行术后随访1~28个月,192例术后手及腋窝多汗症状

  消失,无一例手汗复发。术后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为转移代偿性多汗,随访发现有极少数患者对此较难耐受,因此术前应对患者强调常见并发症特别是转移代偿性多汗发生的可能

}

一、中医治手脚出汗多汗症偏方大全

  1、生地、玄参、麦冬各20克,加枣仁、牡蛎、石斛、合欢花各15克。

  2、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黄芩、莱菔子各15克。

  3、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

  4、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

  5、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5味各15克煮汤。桂枝有解肌和营养功能。白芍具有养阴益血,敛阴敛汗之功。两药配伍相辅相成,加之生姜温胃佐桂枝以通阳,大枣、炙甘草益气调中助白芍以和营。五药合用相得益彰。加用龙骨、牡蛎各一两,也有敛阴止汗的功效。

  6、取明矾25克,热水1000毫升。一起溶化浸泡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任其自然晾干,每日1次,5日后手、脚汗正常。

  7、用葛根、明矾各15克。放入白酒中浸泡7日,过滤取液,浸泡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2--3次即愈。取明矾30克,干姜6片。水煎熬30分钟,取液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浸泡30分钟。3--5日痊愈,不再复发。

  8、用鲜白萝卜600克(切片),明矾15克。加水2500毫升,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待温度适宜,浸泡手足20分钟,每日洗2次。经3--5天治疗,即可显效。

  9、艾叶20克,粗盐10克,苦参5克。将艾叶洗净后用凉水泡半小时,将其撕成碎片放在锅中。苦参洗净,切成小片后倒进锅内一起煮沸,沸腾后继续熬10分钟,并在关火前加入粗盐。兑入少量凉水,将水温降至50℃左右,或是等待水凉至此温度再开始泡脚,20分钟左右。

二、中医怎么治疗身体多汗症

  1.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2.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3.常用的食疗验方: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乌梅、桃干适量,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4.出汗过后,特别是大汗淋漓之后,易感外邪,此时应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被,避免受风着凉。血液的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偏低也会出现多汗,故多汗者口味不能太淡,输液中也不能盐分太少,饮食中应及时多摄入蛋白,如肉、蛋、奶等。调料中花椒、大料、辣椒、桂皮、姜等辛温之物多能发汗,不宜多用。

三、夏季手脚出汗应该怎么办

  1.20~40岁的人,平时若多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规律,可导致脾胃虚弱。当脾胃功能减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手脚出汗。对于这类人群,中医专家建议平时可以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配伍熬粥服用。

  2.还有一部分人,在手脚出汗的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大便干结等情况,属于阴虚血热。对于这样的人,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滋阴养血、凉血祛风,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防风通圣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

  3.在饮食上,建议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如鱼虾、鸡肉、羊肉等“发物”尽量不吃,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酒精的刺激。平时选择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于汗液的蒸发、干燥,避免引起脚癣、皮炎等皮肤问题。

  4.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各种脏腑功能互相作用,往往不会是单一方面的原因。因此,如果有手脚多汗的症状,最好征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养。

  糖尿病的特征就是“三多一少”,其中出汗多就是病症之一。糖尿病如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就会出汗较多,尤其是上半身出汗多。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皮肤潮湿多汗,血糖高导致代谢率增高也是多汗的原因之一。

  2、甲状腺机能亢进

  一般来说,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代谢增高,周围血流量增加,必然会促进肌体的散热,出现多汗症状。

  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四肢发凉等。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更年期综合征也有多汗现象,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多汗。

  因此,莫名其妙的多汗既不要等闲视之,也不要过分紧张,首先要搞清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建议及时就诊,由医生做出诊断,以对症治疗。

}

手心或者脚心轻微有汗,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手和脚经常会出很多汗,不仅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也是以一种病态的反映。病情较轻者,仅在紧张或在高气温环境时,手足汗较多。严重者,无论在夏季还是在冬季,手掌与足底都很多汗。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多汗中青年尤其是儿童多见,多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缭乱。中医认为,多为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经燥热内结、脾胃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引起。

  1. 肺俞穴:在脊柱区,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 希望以上对各位有所帮助,了解更多的保健知识,继续关注和阿盖按摩器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