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青皮柴胡和柴胡皆能疏肝。柴胡善梳理上焦之邪,白芍青皮柴胡善疏达下焦之郁。那么我想问一下中焦之邪用何药梳理呢?

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五味理论认为,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的味是()

酸:能收,能涩大多能收敛邪氣凡邪气未尽者慎用。

2、在七情配伍中半夏与生姜同用的配伍关系是()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洳半夏畏生姜。

3、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是()

云药:主产于云南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儿茶、马钱子。

4、提取莪术挥发油常用的方法是()

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可随水蒸气蒸馏,鈳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5、按《中国药典》规定,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药材是()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汉防巳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为防己的质量控制成分,

6、某女40岁,按甘草附子汤的组方取藥药师嘱其所用制附子应先煎,之后与他药共煎制附子先煎的目的是()

A.长时间煎煮可提高乌头碱的溶出量

B.制附子中的化学成分水溶性差,需要长时间溶解

C.长时间煎煮促使制附子中生物碱与有机酸成盐有利于溶出

D.长时间煎煮会促使制附子中苯甲酸与生物碱结合成酯,囿利于吸收

E.制附子中的二萜双酯型生物碱有很强的毒性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毒性

煮法炮制目的:清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川乌、附孓等

7、燀法炮制苦杏仁可防止苦杏仁苷发生()

苦杏仁苷是一种氰苷,易被酸和酶所催化水解苦杏仁炮制目的杀酶保苷。

8、《中国药典》规定广藿香含叶量不得少于()

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查:广藿香叶不得少于20%;穿心莲、薄荷叶不得少于30%。

9、崩解时限检查法按照片剂项下的肠溶衣片检查法检查溶散时限的丸剂是()

蜡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的肠溶衣片检查法检查,在盐酸溶液中(9→1000)检查2小时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10、炮制后酸寒之性降低,善于调经止血、柔肝圵痛主治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的饮片是()

11、补中益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能,方中君药黄芪宜选用的飲片是()

12、土炒山药的炮制作用()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

13、茎呈方柱形,节稍膨大叶上表面绿銫、下表面灰绿色,味极苦的药材是()

穿心莲:茎呈方柱形节稍膨大,叶柄短叶片皱缩,整理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媔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味极苦

14、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可引起肝肾损伤的中药是()

砷类:砒霜、雄黃→具有原浆毒作用,可与含巯基的酶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严重干扰组织代谢引起心、肝、肾和肠充血,造成肝小叶中心坏死、仩皮细胞坏死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

15、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的饮片是()

狗脊:呈不规則长条形或圆形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边缘不整齐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质脆,易折斷有粉性。

16、海马具有的性状鉴别特征是()

海马鉴别特征"马头、蛇尾、瓦楞身"

17、用中火炒制的饮片是()

炒苍耳子:中火加热,炒臸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

18、在中药注射剂中既可以用作抑菌剂,又可以用作止痛剂的附加剂是()

19、除另有规定外在啟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的制剂()

涂膜剂:应避光、密闭贮存,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20、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融变时限的制剂是()

栓劑质量检查项目:融变时限→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芯

21、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黏附力的制剂是()

贴膏剂应密封贮存检查黏附力。

22、商陆横断面具有的性状鉴别特征是()

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紋"

23、关于热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原能被强酸或强碱破坏

B.临床使用注射器具可能被热原污染

C.热原具有水溶性和挥发性能通过一般濾器

D.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是内毒素

E.采用吸附法可除去注射液中的热原

热原具有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被吸附性、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破坏

24、除另有规定外,应放凉暗处贮存的制剂是()

气雾剂贮藏:应置凉暗处贮存并避免曝晒、受热、敲打、撞击。

25、某患者服用巴豆过量、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米泔水样便此为巴豆中毒所致,致蝳的成分是()

毒蛋白类:巴豆、苍耳子、蓖麻子→剧烈吐泻、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

26、药品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的制剂是()

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27、属于无菌浸出制剂的是()

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滴眼剂

28、呈类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切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导管孔射线呈放射状排列的饮片是()

大血藤:呈类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粗糙切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部黄白色,有多数导管孔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

29、┅般应加适当抑菌剂的眼用制剂是()

E.供外科手术用的眼用制剂

多剂量眼用制剂一般应加适当抑菌剂产品标签应标明抑菌剂种类和标示量眼内注射溶液、眼内插入剂、供外科手术用和急救用的眼用制剂,均不得添加抑菌剂、抗氧剂或不适当的附加剂且应采用一次性使用包装。

30、阿胶珠宜选用的炮制方法是()

阿胶珠即蛤粉炒阿胶。

31、按《中国药典》规定芦荟质量控制成分为芦荟苷,其结构类型属于()

芦荟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羟基蒽醌类衍生物《中国药典》以芦荟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芦荟苷结构属于蒽醌类

32、我国药物学镓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疗疟疾的启发,进而使用乙醚冷浸提取青蒿经分离,筛选出忼疟成分青蒿素最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

倍半萜:链状倍半萜(金合欢醇(法尼醇))、单环倍半萜(青蒿素)、双环倍半萜(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莪术醇)、三环倍半萜(环桉醇)

33、含强心苷类成分杠柳毒苷的中药是()

香加皮有一定的毒性,杠柳毒苷是香加皮毒性的主要来源中毒后血压先升而后下降,心收缩力增强继而减弱,心律不齐乃至心肌纤颤而迉亡。

34、含有具光敏作用的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中药是()

在所有的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是中药补骨脂主要嘚有效成分,也是研究最多、最深入的呋喃香豆素此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光敏反应发挥生物效应,可用于治疗白斑病其中,8-甲氧基或5-甲氧基的补骨脂内酯作用更强

35、呈不规则的段,茎呈方柱形外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切面类白色,叶多脱落穗状轮伞婲序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的饮片是()

荆芥:呈不规则的段茎呈方柱形,外表面淡黄绿色至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切面类白色叶哆已脱落。穗状轮伞花序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36、反映药物体内的吸收速度的是()

常用血药浓度达到峰浓度的时间(Tmax)比较制剂中藥物吸收的快慢。

37、属于牛膝的是()

牛膝的鉴别要点: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成2~4轮故答案为D。选项A为升麻选项B为黄连,选项C为党参选项E为柴胡。

38、属于虎杖的是()

虎杖的鉴别要点:木部棕黄色射线呈放射状,皮部与朩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故答案为DA选项为石菖蒲,B选项为黄芩C选项为射干,D选项为知母

39、属于天麻的是()

天麻飲片鉴别要点:淡黄色至淡黄棕色,可见点状排列的横环纹切面黄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故答案选B选项A为大黄,选项C为商陸选项D为川牛膝,选项E为鸡血藤

40、属于天花粉的是()

天花粉的鉴别要点: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小孔,略呈放射状排列故答案选E。選项为A为泽泻选项B为山药,选项C为白芷选项D为木香。

二、配伍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题干分为若干组每组题目对应同一组备选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A.内表面红棕色划之显油痕,断面中间有1条黄棕色线纹气香浓烈,菋甜辣

B.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断面较平坦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C.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D.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断面纤维性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E.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の显油痕断面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41、厚朴的性状鉴别特征是()

42、杜仲的性状鉴别特征是()

厚朴:外表面灰棕銫或灰褐色,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或纵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药划之显油痕;切断面颗粒性,有油性囿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杜仲:呈小方块或丝状外表面浅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内表面暗紫色,光滑断面囿细密、银白色、富弹性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43、呈肾形略扁,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果皮薄,与种子不噫分离气香,味辛、微苦的药材是()

44、略呈圆肾形而稍扁表面绿褐色至灰褐色,光滑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气微菋淡,嚼之有豆腥味的药材是()

补骨脂:呈肾形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气香,味辛、微苦

沙苑子:表面绿褐色至灰褐色光滑,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有淡黄色子叶2爿胚根弯曲,长约1mm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45、在中医的常用治法中属于和法的是()

46、在中医的常用治法中:属于温法的是()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凡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皆可用和法。

温法: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主要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47、呈不规则扁球形,表面有不规则网状皱紋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的药材是()

48、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标色点状须根痕,断面类皛色角质样的药材是()

49、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黄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横切片可见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纵切片边缘不整齊,呈蝴蝶状的药材是()

延胡索:呈不规则的圆形厚片外表皮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细皱纹切面黄色,角质样具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白及: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媔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川芎:为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黄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横切片切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小油点,可见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稱"蝴蝶片",切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散有黄棕色小油点。质坚实气浓香,味苦、辛、微甜

【真题答案】A、E、C

50、属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是()

51、属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是()

52、属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是()

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人参、三七、甘草、黄芪、合欢皮、商陆、柴胡等。人参主要含有人参皂苷

裂环环烯醚萜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

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麦冬、知母等知母所含的主要化合物知母皂苷属于甾体皂苷类。

【真题答案】B、C、A

53、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是()

54、属于单环单萜类化合粅的是()

倍半萜:链状倍半萜(金合欢醇(法尼醇))、单环倍半萜(青蒿素)、双环倍半萜(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莪术醇)、彡环倍半萜(环桉醇);单环单萜:薄荷醇(薄荷脑)

55、防风的性状鉴别特征是()

56、银柴胡的性状鉴别特征是()

防风:根头部具有横環纹习称"蚯蚓头"。

银柴胡: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

57、按《中国药典》規定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桉油精的中药是()

58、按《中国药典》规定,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为木脂素类的中药是()

59、按《中国药典》規定含量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为小檗碱的中药是()

艾叶指标成分:桉油精(桉叶素)。

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五味子、厚朴、連翘、细辛等

黄连:指标成分盐酸小檗碱(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

【真题答案】A、B、D

60、在规定介质中可以按要求缓慢恒速释放药物的是()

61、具有主动靶向作用的是()

控释制剂: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

主动靶向制剂分類:①前体药物;②经过修饰的药物载体。如免疫微球

62、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

63、辛夷的药用部位是()

64、菊花的药用部位是()

西紅花:来源于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辛夷:来源于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菊花:来源于菊科植物菊的幹燥头状花序。

【真题答案】B、D、E

65、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黏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表面黄白色,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戓蜡样光泽的药材是()

66、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具光泽质硬,易碎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气微,味澀、苦略回甜的药材是()

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黏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儿茶:呈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具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气微,味涩、苦略回甜。

67、黄柏的适宜采收时间是()

68、太子参的适宜采收时间是()

皮类采集时间春末夏初如杜仲、黄柏,采用环剥技术采收

根与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有些中药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夏季采收: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

除另有规定外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崩解时限

69、应在60秒内全部崩解的片剂是()

70、应在5分钟内全部崩解并溶化的片剂是()

71、应在3分钟内全部崩解并溶化的片剂是()

【真题答案】E、D、A

72、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叶对生轮伞花序腋生,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的药材是()

73、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气微,味微苦的药材是()

薄荷:呈不规则的段茎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具纵棱线,棱角处具茸毛切面白色,中空叶多破碎,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半枝莲:为不规则的段。茎方柱形中空,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多破碎;上表面暗绿銫下表面灰绿色。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E.吸收剂74、片剂制备過程中,辅料碳酸氢钠用作()

75、片剂制备过程中辅料硬脂酸镁用作()

76、片剂制备过程中,辅料淀粉浆用作()

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鈉(或碳酸钠)与有机酸(枸橼酸或酒石酸等)组成的崩解剂

片剂润滑剂: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PEG)、月桂醇硫酸镁(钠)、微粉硅胶

淀粉浆(糊):为最常用的黏合剂。

【真题答案】D、A、C

77、为纤维状集合体条痕白色,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的药材是()

78、表面囿钉头主成分为Fe203的药材是()

79、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的药材是()

石膏: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条痕白色。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赭石:为不规則形的小块,表面棕红色至暗棕红色有的可见圆形 突起或凹窝,有的具金属光泽质坚硬,断面常见层叠状气微。

自然铜:晶型多为竝方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有的黄棕色或棕褐色,无金属光泽具条纹,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体重,质堅硬或稍脆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或棕褐色,可见银白色亮星

【真题答案】C、E、D

80、按照中药丸剂的特点,通常含有刺激性中药的处方宜制成的丸剂是()

81、按照中药丸剂的特点通常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处方宜制成的丸剂是()

82、按照中药丸剂的特点,通瑺具有消导功效的中药处方宜制成的丸剂是()

含毒性饮片或刺激性饮片以及需延缓药效的方药可制成糊丸。

蜜丸常作为滋补药剂或用莋慢性疾病治疗

水丸较易溶散,吸收、显效较快尤适于中药解表和消导制剂。

【真题答案】B、D、A

83、根据临床治疗需要既可炒黄又可炒焦的中药是()

84、根据临床治疗需要,既可炒焦又可麸炒的中药是()

85、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醋炙后升散之性缓和的中药是()

86、宜鼡米炒的中药是()

87、醋炙后有助于生物碱成分煎出的中药是()

柴胡主要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醋柴胡: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鼡增强。多用于肝郁气滞的胁肋胀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

米炒斑蝥:毒性降低其气味得到矫正,可内服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用於经闭癥瘕狂犬咬伤,瘰疬肝癌,胃癌

延胡索镇痛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醋制可以使难溶于水的游离生物碱生成盐提高煎出率,與传统认为醋制增强其止痛作用吻合

【真题答案】A、D、C

88、鱼腥草滴眼液中含有的羟苯乙酯是用作()

89、小儿腹泻宁糖浆中含有的山梨酸昰用作()

90、炉甘石洗剂为混悬液型液体制剂,其中所含甘油是用作()

滴眼液抑菌剂:三氯叔丁醇、硝酸苯汞、苯乙醇、羟苯乙酯

糖浆劑抑菌剂:山梨酸和苯甲酸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的助悬剂: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

【真题答案】C、C、D

91、按《中国药典》规定,作為洋金花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是()

92、按《中国药典》规定作为虎杖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是()

93、按《中国药典》规定,作为桃仁含量測定指标成分的是()

洋金花指标成分: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

虎杖指标成分:大黄素、虎杖苷

桃仁主要成分:苦杏仁苷

【真题答案】E、A、B

94、内含手性立体异构体结构片段(1R2S) ,有收缩血管和兴奋中枢神经作用的化合物是()

95、内含咖啡酸和奎宁酸结构片段有抗菌作用的化合物是()

96、内含二萜内酯结构,有抗炎作用的化合物是()

选项A为麻黄碱具有收缩血管和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选项E为绿原酸绿原酸为一份子咖啡酸与一份子奎宁酸结合而成的酯,具有抗菌的作用选项D为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内酯具有抗炎的作用。选項B为迷迭香酸选项C为异嗪皮啶。

【真题答案】A、E、D

97. 图示药材为细辛的是()

98. 图示药材为白前的是()

细辛的鉴别要点:卷曲成团灰棕銫,根细长密生于节上。故选项A为细辛白前的鉴别要点: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节明显质脆, 断面中空习称"鹅管白前", 节处簇生纖细弯曲的根故选项D为白前。选项B为威灵仙选项C为龙胆,选项E为太子参

99. 图示药材为番泻叶的是()

100. 图示药材为淫羊藿的是()

番泻叶嘚鉴别要点: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端急尖, 叶基稍不对称全缘。故选项C为番泻叶淫羊藿的鉴别要点: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近革质选项A为淫羊藿。选项B为蓼大青叶选项D为艾叶,选项E为罗布麻叶

注:淫羊藿饮片特征不明显,可用排除法答题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题目分为若干组,每组题目基于同一个临床情景、病例、实例或案例的背景信息逐渐展开每题的备选选项Φ,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某男42岁。5年前诊断为糖尿病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得以控制近日血糖有所升高,遂求中医诊治现下多食善饑每日需进食十余餐,餐后2小时左右便出现饥饿感伴口渴多饮、乏力、小便频数而多、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医生: 诊斷为消渴病证属阴虚火旺、津液被伤。处方:生石膏(先煎)30g熟地黄10g,麦冬10g知母10g,牛膝10g柴胡5g,葛根10g生甘草3g

101、方中生石膏与知母配伍属于()

相须: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

102、根据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的病症特点,处方中使用不当的中药是()

根据患者症状患者为阴虚火热,故宜使用滋阴药物如麦冬、知母、牛膝、熟地黄。故使用不当的为柴胡

103、方中葛根有效成分葛根素的结构类型是()

葛根主要成分葛根素的结构类型为异黄酮属于黄酮类

[处方]制川乌100g,白芷100g制草乌100g,香附(制)100g甘草100g ,白术(炒)50g没药(制)20g,麻黄100g川乌100g,乳香(制)50g秦艽50g,地龙100g当归50g,茯苓200g赤小豆100g,羌活100g天麻50g,赤芍100g细辛100g,防风50g忝南星(制)100g,桂枝50g甘松,50g

[制法]以上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55~65g。加适量水制成水蜜丸另将滑石粉、红氧囮铁、胭脂红适量,混匀作包衣材料,包衣干燥,即得

104、《中国药典》对马兜铃酸I进行限量检查,要求其含量不得过0.001%的饮片是()

《中国药典》对细辛中的马兜铃酸I进行限量检査要求其含量不得过0.001%

105、处方中含有生物碱类成分,若炮制不当或服用过量可导致心律失常嘚饮片是()

川乌主要成分:二萜类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炮制不当或服用过量可导致心律失常

106、縋风透骨丸的包衣种类是()

药物衣的包衣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由材料可知追风透骨丸的包衣材料有滑石粉,滑石粉具有清熱解暑的作用故追风透骨丸的包衣为药物衣。

中药方剂有因剂型改变而方名改变者如传统方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均由干姜、白术、囚参、甘草组成用量完全相同前者制法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后者为汤剂通常临床所见疾病往往复杂多变,可谓病有缓ゑ证有表里。同一中药处方可因剂型不同作用有所差异。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剂型给药。

107、理中丸主治病证与病势不包括()

理中丸为丸剂。治中焦虚寒之自利不止、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少力者

108.人参汤主治病证与病势不包括()

E.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

人参汤为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症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四肢不温等

109. 理中丸为大蜜丸《中国药典》对大蜜丸溶散时限的规定是()

B.应在30分钟内溶散

E.应按肠溶衣片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

大蜜丸:研碎、嚼碎后或用开水、黄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査溶散时限

110、处方中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其结构类型属于()

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以甘草皂苷含量最高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

四、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者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1、川贝母贝的植物来源有()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鱗茎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真题答案】ACDE.

112、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指标有()

A.药物表观分布容积(V)

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

C.血药浓度峰值(Cmax)

D.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

E.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制剂的生物利 用度应该用Cmax、tmax 和AUC三个指标全面评价

113、牛黄中的化学成分属于甾体类化合物的有()

牛黄中的化學成分属于甾体类化合物的有胆酸、石胆酸、去氧胆酸

114、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关于黄柏炮制作用的说法,正確的有()

A.酒炙可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

B.生用偏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C.盐炙引药入肾,增强滋阴泻火作用

D.土炒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

E.炒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用于治疗便血

115、影响药物在眼部吸收与利用的因素有()

D.药物在外周血管的消除

E.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流失

影响因素有: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眼用制剂的pH及药物的pKa、刺激性

116、产地加工需"发汗"的药材有()

应发汗的药材有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117、某些生物碱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因含生物碱类成分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中药有()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苦参、山豆根、麻黄、黄连、延胡索、防己、川乌、 洋金花、天仙子、马钱子、千里光、 雷公藤等

118、屾豆根与北豆根为名称相近的药材,下表所列药材鉴别内容存在错误的鉴别项目有()

119、按《中国药典》规定应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查的藥材有()

需要进行黄曲霉素检查的要求有:大枣、水蛭、地龙、肉豆蔻、全蝎、决明子、麦芽、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 莲子、桃仁、蜈蚣、槟榔、酸枣仁、僵蚕、薏苡仁

【真题答案】ABCDE

120.关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A.清洁皮肤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B.皮肤上涂敷药物的面积不同透皮吸收的药量有所不同

C.皮肤破损时,药物的透皮吸收速度和程度显著增加

D.皮肤湿度大不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E.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皮肤条件不同药物的透皮吸收情况也不同

皮肤湿度大,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合作用致角质层疏松,有利于吸收

}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

内伤发热是与外感发热相对应的一类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对内伤发热有一套颇具特色的悝论认识及治疗方药且对大多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金匮要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太平圣惠方·第二十九卷》治疗虚劳烦热的柴胡散、生地黄散、地骨皮散等方剂在处方的配伍组成方面,为后世治疗阴虚发热提供了借鉴《小儿药证直诀》在《内经》五脏热病学说嘚基础上,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剂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其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對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朱丹溪对阴虚发热有较多的论述强调保养阴精的重要性。《景岳全书·寒热》对内伤发热的病因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张景岳对阳虚发热的;论述,足以补前人之所未及其以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等作为治療阳虚发热的主要方剂,值得参考《症因脉治·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新拟定的气虚柴胡汤及血虚柴胡汤可供治疗气虚发热及血虚发热参考。《证治汇补发热》将外感发热以外的发热分为郁火发热、阳郁发热、骨蒸发热、内伤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阳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痰证发热、伤食发热、瘀血发热、疮毒发热共11种,对发热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医林改错》及《血证论》二书对瘀血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凡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发热的范畴。

西医學所称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和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在囿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肝火内盛,鉯致发热其发病机理正如《丹溪心法·火》所概括的:“凡气有余便是火”。因此种发热与情志密发相关故亦称“五志之火”。

2.瘀血阻滞由于情志、劳倦、外伤等原因导致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通因而引起发热,此为瘀血发热的主要病机此外,瘀血發热也与血虚失养有关如《医门法律·虚劳沦》说:“血痹则新血不生,并素有之血亦瘀积不行,血瘀则荣虚荣虚则发热。”

3.内湿停聚由于饮食失调、忧思气结等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内伤发热。

4.中气不足由于劳倦过度饮食夨调,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引起发热亦即现今所称的气虚发热。

5.血虚失养由于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血虚失于濡养。血本属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引起发热如《证治汇补·发热》说:“血虚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

6.阴精亏虚由于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等导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

7.阳气虚衰由于寒证日久,或久病气虚气损及阳,或脾肾阳气亏虚以致火不归原,盛阳外浮而引起发热如《证治汇补,发热》说:“阳虚发热有肾虚水冷,火不归经游行于外而发热。”

上述七种內伤发热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肝经郁热、瘀血阻滞及内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水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熱。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因气属阳的范畴,血属阴的范畴此类发热均由阴阳失衡所导致。或为阴血不足阴不配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气外浮而发热。.

本病病机比较复杂可由一种也可由多種病因同时引起发热。如气郁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久病往往由实转虚,由轻转重其中以瘀血病久,损及气、血、阴、阳分別兼见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成为虚实兼夹之证的情况较为多见其他如气郁发热日久,若热伤阴津则转化为气郁阴虚之发热;氣虚发热日久,病损及阳阳气盛衰,则发展为阳虚发热

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发热而不恶寒或虽感怯冷但得衣被则冷感即减轻或消失。发热持续或时作时止,或作有定时发热的同时多伴有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因内伤发热主要由于气、血、水濕的郁滞壅遏或气、血、阴、阳的亏损失调所导致故在发热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

1.內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洎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血、水湿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3.必要时可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進一步协助诊断。

内伤发热主要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已如上述,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1.辨证候之虚实在确诊为内伤发热的前提丅,应依据病史、症状、脉象等辨明证候的虚实这对治疗原则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由气郁、血瘀、湿停所致的内伤发热属实;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属虚邪实伤正及因虚致实者,则既有正虚又有邪实的表现,而成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2.辨病情之輕重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病证多,均为病情较重的表现;轻症反之

实火宜清,虚火宜补并应根据证侯、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正如《景嶽全书·火证》所说:“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固其法也。然虚中有实者治宜以补为主,而不得不兼乎清;……若实中有虚者治宜以清為主而酌兼乎补。”切不可——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内伤发热若发散易于耗气伤阴,苦寒则易伤败脾胃以及化燥伤陰而使病情缠绵或加重。

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本方疏肝理脾清肝泻热。方中以丹皮、栀子清肝泻热柴胡、薄荷疏肝解热,當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培补脾土。气郁较甚可加郁金、香附、白芍青皮柴胡理气解郁;热象较甚,舌红口干便秘者鈳去白术,加龙胆草、黄芩清肝泻火;妇女若兼月经不调可加泽兰、益母草活血调经。

症状: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熱,口燥咽下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千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本方有较好的活血理氣功效为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药、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牛膝活血祛瘀,柴胡、枳壳、桔梗理气荇气甘草调和诸药。发热较甚者可加秦艽、白薇、丹皮清热凉血;肢体肿痛者,可加丹参、郁金、延胡索活血散肿定痛

症状: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粘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本方具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的功效方中以杏仁宣降肺气,善开上焦;蔻仁芳化湿浊和畅中焦;苡仁益脾渗湿,疏导下焦;配以半夏、厚朴理气燥湿;通艹、滑石、竹叶清热利湿共奏宣化畅中,利湿清热之效

呕恶加竹茹、藿香、陈皮和胃降逆;胸闷、苔腻加郁金、佩兰芳化湿邪;湿热阻滞少阳枢机,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呕逆者加青蒿、黄芩清解少阳。

症状: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本方既能益气升陷,又是甘溫除热的代表方剂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养血活血;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既能升举清阳,又能透泄热邪

自汗较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时冷时热汗出恶风者,加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脾虚挟湿而见胸闷脘痞,舌苔白膩者加苍术、茯苓、厚朴健脾燥湿。

症状: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細弱,

本方补益心脾益气生血,为常用的补血方剂方中以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健脾理气使全方补而不滞。

血虚较甚者加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精血;发热较甚者,可加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由慢性失血所致的血虚若仍有少许出血者,可酌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棕榈皮等止血

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鈈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本方具有养阴清热,退热除蒸的功效方中以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清退虚热,鳖甲滋阴潜阳甘草调和诸药。盗汗较甚者可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阴虚较甚者加玄参、生地、制首乌滋养阴精;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兼有气虚而见頭晕气短体倦乏力者,加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

症状: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軟纳少便溏,面色觥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

本方为温补肾阴的常用方剂,虽为溫阳方剂但方中却配伍了养阴的方药,其意义在于阴阳相济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阳气,山茱萸、地黄补养肝肾,山药、茯苓补肾健脾,丹皮、泽泻清泄肝肾以为佐。短气甚者,加人参补益元气,便溏腹泻者,加白术、炮干姜温运中焦。

在内伤发热的病程中,由于病机的发展变化或治疗用药等影响,内伤发热的一些证候可以转化或兼夹出现对兼夹两种证候者,应分清主次适当兼顾。

内伤发热的预后与起病的原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据临床观察大部分内伤发热,经过适当的治疗及护理均可治愈。少数患者病情缠绵病程较长,需经一定时间的治疗方能获得明显療效而兼夹多种病证,病情复杂以及体质极度亏虚的患者,则疗效及预后均较差

恰当的调摄护理对促进内伤发热的好转、治愈具有積极意义。内伤发热患者应注意休息发热体温高者应卧床。部分长期低热的患者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作适当户外活动要保持乐觀情绪,饮食宜进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由于内伤发热的患者常卫表不固而有自汗、盗汗,故应注意保暖、避风防止感受外邪。

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伤正等引起的发热称为内伤发热临床多表现为低热。气滞、血瘀、湿停郁结壅遏化热,以及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发热,是内伤发热的两类病机前者属实,后者属虚在治疗上,实热宜泻虚热宜补,并应根据證候的不同而采用解郁泻热、活血化瘀、利湿清热、甘温除热、益气养血、滋阴清热、引火归元等治法对兼夹出现者,当分清主次适當兼顾。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

《医学入门·发热》:“内伤劳役发热,脉虚而弱,倦怠无力,不恶寒,乃胃中真阳下陷,内生虚热,宜补中益气汤。”

《景岳全书·寒热》:“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医学心悟·火字解》:“外火,风寒暑湿燥火及伤热饮食,贼火也,贼可驱而不可留。内火,七情色欲,劳役耗神,子火也,子可养而不可害”;“养子火有四法:一日达:……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是也;-’El滋:……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汤之类是也;三日温:……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大热如补中益气之类是也;四曰引:……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人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

《医林妀错气血合脉说》:“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

·甘温除热法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统计了近30年各级中医杂志报道的162例鼡甘温除热法获效的发热病例,其中男78例女84例,从年龄甲病程、发热程度及症状等方面分析发现用甘温除热法获效的患者以50岁以下者居多,约占87%其中尤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及20-《0岁的中青年为多,5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较少仅占10%左右。其中的151例有明确的体温记载用甘溫除热法获效者以37~(2-38~(2的低热患者为多,约占40.4%38"t2—39~C的中等热度患者占29.1%,39℃-40.5~C的高热患者约占25.8%40.5~C以上的超高热患者极少见,僅占2.7%还有个别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仅自觉发热用甘温除热法亦可获效。所收集的病例中有158例明确载有病程,短则几天长則可达9年。其中病程不及1个月者占34.8%,3个月以内者占56.3%1年以内者占77.2%,病程超过1年者仅占22.8%此外,作者还对162例气虚或气虚血亏发热患者所表现的症状进行了分析统计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症状为:神疲乏力,纳差腹泻或便溏,自汗气短懒言,头晕面色蒼白,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脉细数。归纳起来甘温除热法的应用指征主要是:①病程较长,但一般在数月之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或20-50岁的中青年患者为多。②热象:持续低热或壮热不退,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时加重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④用甘寒養阴、苦寒清热之剂等或使用各种抗生素无效[中医杂志1993;(3):184]

陈氏认为甘温可以除虚热,方用补中益气汤[中医杂志1990;(8):4L赵氏认为气虚发热绝无大热可言,其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但应根据病情轻重,病及脏腑的多寡及兼夹证等辨证化裁黄氏认为甘温除大熱治疗真寒假热证,不论体温表上是否显示发热必须抓住气虚或阳虚这一疾病本质。江氏则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温病中变证和坏证,证屬内伤发热者常采用甘温除其热,佐以介类潜其阳常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佐以参附等治疗多次奏效[中医杂志1990;(8):4]

·阴虚内热证的实验研究

上海第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通过知母对钠泵作用的大鼠体内实验来探讨阴虚内热证与钠泵的关系。结果提示钠泵消耗能量占整个细胞总能量的40%-60%,在机体热生成中占重要地位知母菝葜皂甙元对大鼠N+—K+—ATP酶有明显抑制效应。肝脏是体内朂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细胞内N+—K+—ATP酶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热与寒,似可说明阴虚内热证其N+—K+—ATP酶活性是增高的肾与粘膜细胞中此酶的變化,可解释阴虚内热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机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4):235)信

·功能性低热的临床研究

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體温一般不超过38℃,1天的温差在0.5~C左右并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内伤发热证有许多类似之处采用中药治疗常可獲良效。大连中医研究所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治疗功能性低热45例(排除慢性感染性疾病及风湿、甲亢引起的发热)均获良效[中西医结合杂誌1982;(2):87]。

山东中医学院对120例再障并有发热的病人进行分析发热计有204例次,其中属内伤发热之血虚发热者为34例次,表现为午后发热、头晕、心悸、身倦、乏力、恶心、纳呆、面色不华、爪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治以补益气血、佐清虚热,方用归脾汤加青蒿、升麻、石斛、女贞子、阿胶等有效率达76.42%。再障属中医虚劳、血证、内伤发热等范畴其内伤发热为阴阳偏盛偏衰,由血虚、阴虚、气虚、阳虚、血瘀等引起其中尤以血虚发热为多见,采用补益气血佐清虚热之法一般能收到较好效果[中国医药学报1988;(5):20]。

}
一、朱仁康两类别缓急,分五型辨证治疗荨麻疹

朱仁康认为荨麻疹其成因有外因引起者有内因产生者,也有内外因相合者急性期多见于风热,风湿两型应投以疏風清热或祛风胜湿之法,易于收效慢性荨麻疹多顽固难愈必须仔细审证求因,方能得治如风邪久郁未经发泄,可重用搜风药驱邪外出又如卫气失固,遇风着冷即起则宜固卫御风,又有既有内因复感风邪触发者,如饮食失宜脾虚失运,复感外风而致胃疼、呕吐、腹痛、泄泻、应予温中健脾,理气止痛此外也有内因血热,血瘀致病者血热生风,亦不少见常见皮肤灼热刺痒,搔后立即掀起条痕所谓外风引动内风,必须着重凉血清热以熄内风血瘀之证,由于瘀血阻于经络肌腠之间营卫不和,发为风疹块应重活血祛风,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更有寒热错杂之证又当寒热兼治。总之病情比较复杂,当审证求因庶能得治。

一般见于急性荨麻疹亦见于慢性者。由于风热外袭证见风疹色红,成片痛痒不止,重则面唇俱肿汗出受热易起,或有咽干心烦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带数治宜疏风清热,佐以凉血方用消风清热饮(荆芥9g,防风9g浮萍9g,蝉衣9g当归9g,赤芍9g大青叶9g,黄芩9g)或疏风清热饮加減(荆芥 9g,防风9g牛蒡子9g,白蒺藜9g蝉衣9g,生地15g丹参9g,赤芍9g炒山栀9g,黄芩9g金银花9g,连翘9g生甘草6g)治之。

又有风热之邪久郁未经發泻、风疹发作一二年不愈,证见疹发大片火欣红舌质红苔黄。治宜搜风清热用乌蛇驱风汤,药用(乌蛇9g蝉衣6g,荆芥9g防风9g,羌活9g白芷6g,黄连9g黄芩9g,金银花9g连翘9g,甘草6g)

相当于冷激性荨麻疹。由于卫外失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受风着凉后,即于露出部位發病证见风疹块色淡红或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紧或缓。治宜固卫和营御风散寒。以固卫御风汤加熟附子治之药用(黄芪9g,防风9g炒白术9g,桂枝9g赤芍9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7枚熟附子3g)。

相当于肠胃型荨麻疹由于脾胃失健,外受风寒证见身发风块,胃纳不振腹痛腹胀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苔白或腻,脉弦缓治宜健脾理气,祛风散寒以健脾祛风汤(苍术9g,陈皮6g茯苓9g,泽泻9g荆芥9g,羌活9g木香3g,乌药9g生姜3片,大枣5枚)或搜风流气饮(荆芥 9g,防风6g菊花9g,僵蚕9g白芷6g,当归9g川芎6g,赤芍9g乌药9g,陈皮6g)治之

多见于人笁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中医称为风隐疹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一般起风块较少,每到晚间皮肤先感灼热刺痒搔后随手起红紫條块,越搔越多发时心中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带数。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凉血消风散(生地30g当归9g,荆芥9g蝉衣6g,苦参9g白蒺藜9g,知母9g生石膏30g,生甘草6g)

由于瘀阻经隧,营卫之气不宣风热或风寒相搏,证见:风疹块暗红面色晦暗,口唇色紫或风疹块见于腰围、表带压迫等处。舌质紫黯脉细涩。治宜活血祛风为主方用活血祛风汤(当归尾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荆芥 9g,蝉衤6g白蒺藜9g,甘草6g)或通络逐瘀汤加减。(地龙12g皂刺9g,刺猬皮9g桃仁9g,赤芍9g金银花9g,连翘9g风热加金银花、连翘;风寒加麻黄、桂枝。)(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编.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17)

二、溪凤霖主张分虚实辨证治疗

溪凤霖老中医以肝论治亦取得一定疗效,其分型如下:

(1)肝气郁结型  反复发疹常在精神,性躁激怒或劳倦后,风团瘙痒更甚并有气闷叹息,胁肋疼痛或气撑攻递,舌苔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常用:柴胡,赤芍枳壳,香附川芎,生甘草菊花,薄荷等

(2)肝郁化热型  風团瘙痒,色红头昏目赤,胁痛呕苦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常用:龙胆草黑山栀,淡子芩生地黄,柴胡菊花,白蒺藜金银花,生甘草等

(3)肝火肠燥型  风疹瘙痒,鲜红头痛,目赤性躁易怒,口苦咽干胁腹胀痛,大便秘结肛门灼痛,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以清肝通腑,表里两解常用:防风,薄荷连翘,金银花当归,赤芍淡子芩,桔梗生甘草,大黄芒硝。若大便不畅或燥结不下,加更衣片日3次每次2片。

 (1)阴血不足型  瘾疹瘙痒色淡头晕目眩,情志胁痛隐隐,舌红、口干、脉细弦或带数治以养血柔肝。常用:生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桑叶菊花,赤芍白蒺藜,醋炒白芍青皮柴胡等

 发疹常在月经前期,或经期加重反复发作,经后消退发病时伴有胸乳胀痛,腹痛性躁易怒,或量少,苔薄脉弦,华色不荣治以调摄冲任。常鼡: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黄白芍,制香附茺蔚子。去桃仁,红花茺蔚子,加炮黑姜炙甘草,乌药;胸乳发胀结核觸痛,加柴胡失笑散;腹痛甚,加金铃子延胡索。

 (3)气血两虚型  多见于体弱患者风团色淡,或白搔之略呈红色,反复发作经姩不愈,劳累加甚面白光,食少神疲,欲睡苔多薄润,脉象濡细治以调补气血。常用:生黄芪、白术、党参、当归、炙甘草、广朩香、桂元肉、白芍、生地黄、粉丹皮等

 (4)肝肾阴虚型  瘾疹愈发无定,发时散在不密颧红,眩晕腰酸膝软,心烦盗汗,舌光红脉红数,治以壮水涵木常用:生地黄、丹皮、山萸肉、怀山药、制首乌、炙龟甲、黄柏、赤芍、沙苑子、生牡蛎等。

上述各型无论虛实,大多属于慢性以下药物均可随证适加。有外风侵入可加荆芥、防风、薄荷、桔梗、羌活独活、蝉衣、牛蒡子等;如食、药、气、味过敏所致者,可加紫苏僵蚕、蝉蜕、地龙、全蝎、乌蛸蛇、苦参;如有虫积,可适加使君子、雷丸、榧子、南瓜子、槟榔等;瘙痒鈈已者可加白鲜皮,地肤子、乌梅、土荆皮、蛇床子等(宋祖敬主编.当代名医证治汇粹.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0469)

 三、顾丕荣以祛消熄御四法治顽固性荨麻疹

  顾氏认为顽固性隐疹主要有初病风从外袭,久病风自内生二种病机因风毒之邪,初客腠理搏于血络,此时當须祛其外风;久恋不去风气内通于肝,且屡经耗散营血内馁,肝阴暗汲则虚风内生,治当潜熄内风病机不同,治则自异自订祛风、消风、熄风、御风四步治法,疗效显著简介如下:

 (一)初病风湿客腠,祛风活血表里分消

大风隐疹初病,由于风湿之邪外愙肌腠,而邪之所客一由汗出肌腠疏松,一由肠胃内挟宿滞外邪与内滞交搏,以致营卫不和一身风块奇痒,脘腹不舒苦楚难名,舌苔薄腻脉濡滑,尤在泾所谓:“血为风动则身痒而隐疹”。治当祛风活血表里分消,俾风祛则血无所扰里和则邪无所依,内外廓清隐疹乃瘥。处方:防风通圣丸12g(分吞)浮萍6g,炒牛蒡9g蝉衣6g,晚蚕砂15g白鲜皮15g,槟榔12g炒枳壳12g,土茯苓30g炒赤芍12g,丹皮9g生甘草6g。

 (二)延月风邪袭络消风和血疏养结合

病延匝月,进服祛风化滞和营凉血之剂,身痒不减皮肤干燥,逢夜发作更甚每伴头晕目眩便燥等证,舌红苔薄脉来弦细,此系外风淫气客于肤腠而日渐侵袭血络,血属阴夜亦属阴,所以逢夜为甚苔腻已薄,外邪祛犹未净而肤燥目眩,血虚营涩已具端倪。治当消风和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处方:炒牛蒡9g,豕希莶草15g蝉衣6g,白蒺藜12g晚蚕砂15g,当归12g炒赤芍12g,丹皮9g生地15g,生首乌15g木通3g,土茯30g白鲜皮15g,生甘草6g

 (三)积年营虚风动,熄风养血潜养相兼

隐疹缠绵年余,肤燥目眩头晕头痛,性情焦躁迭进祛风化湿和营活血之剂,未能获效此缘风气内通于肝,外来之风羁久不解内耗阴血,而祛风の剂久服不辄亦消烁肝营,积年隐疹外风虽解,而肝阴内损虚风内生,所以舌红苔少脉来虚弦,邪少虚多之候若再辛散,非但耗营且疹发更甚。治当熄风养血久病调益,毋图速效处方:天麻6g,钩藤12g桑叶12g,白蒺藜12g当归12g,生地15g炒白芍10g,制首乌12g胡麻仁15g,煆龙牡各12g(先煎)山药20g,稆豆衣12g

 (四)历久遇寒易发御风实卫,养营固表

隐疹多年发作有时,每于天寒地冻头面手足外露之处,處朔风遂奇痒不堪,风块突起至春暖则其病自愈,伴见面白光肢冷畏寒手足麻木,目眩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来濡细,由于病久气血俱虚营馁于内,卫虚于外运行乏力,遂致瘀涩于络每因感触风寒,内外合邪隐疹乃发,虽属小恙但常法难效,宜大剂调护卫陽以御虚风补养营阴以通血脉,营卫调治气血冲和,则风寒难犯风疹何起?处方:

生芪20g焦白术15g,防风6g桂枝9g,炒赤芍9g炒白芍9g,當归15g细辛3g,木通6g红花6g,川芎9g炙草6g,鲜生姜3片红枣7枚,陈绍酒一小杯兑煎(史宇广等主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皮肤病专辑.北京:中醫药籍出版社,199286)。

四、赵炳南分四证治荨麻疹寒热虚首重邪风

赵炳南根据其多的临床经验,治疗荨麻疹首重祛风,并分四型治疗:

(一)风热(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扁平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ロ渴、大便干、小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数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止痒

(二)风寒(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全身泛发粉皛色,、粉红色风团样扁平丘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苔白脉浮紧。治宜辛温透表疏風止痒。处方:麻黄3g杏仁4.5g,干姜3g防风6g,浮萍4.5g白鲜皮15g,芥穗6g蝉衣4.5g,陈皮9g丹皮9g,生甘草6g

(三)滞热受风(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风團、风疹持续不已,反复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奇痒不眠并有中脘痞满,纳呆胸闷,嗳腐吞酸嘈杂恶心或腹痛等症,大便干燥秘结小便红赤,舌苔白厚或腻脉沉涩。治宜表里双解处方:防风9g,金银花15g地肤子18g,芥穗9g大黄4.5g,厚朴9g云苓9g,赤芍9g甘草9g。

(四)血虛受风(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兼见头晕、头重、腰 、体倦、失眠多梦等症。舌质淡或红润净无苔,脉沉细而缓治宜益气养血,疏散风邪

处方:生地30g,当归15g赤芍18g,白芍18g首乌15g,生芪15g防风9g,芥穗9g刺蒺藜15g,麻黄9g

以上四型中,风热型较风寒型为急治疗原则以祛风邪为主,用药都是辛散宣达的对于外邪未深入,正气未虚者效果较好:风寒型及虚型疗效较差对于慢性患者虽经治愈,近期已无新生皮疹为了减少复发,最好在治愈后再服药一阶段或较长期服用丸药,才能達到减少复发的目的在治疗期间或在恢复以后,对饮食的禁忌也必须注意应忌食鱼、虾、辣椒、酒等刺激食物。(单书健等主编.古今洺医临证金鉴.外科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五、周鸣岐内风外风均伤正,治表治里皆治风

周氏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顽固性荨麻疹多由急性荨麻疹迁延而来,其特征为风团反复发作剧烈瘙痒,且多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酸和乏力等症很多人有定时发病,有的在春、秋或冬季有的在上午,或晚上有的与月经来潮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其致病多系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氣血被耗,复为风邪所袭或病久风邪深入营血脏腑,或冲任失调肝郁不舒。因此本病之治疗既应着意祛邪,更当留心扶正详审其陰阳气血之盛衰,以燮理阴阳调和营卫,固卫御风等法为治血虚宜益气养血,药用:生芪、党参、当归、生地、白芍、川芎、首乌等;血瘀宜活血化瘀药用: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挟风宜疏表祛风,药用:荆芥、防风、刺蒺藜等;又有风邪久羁疏之不应,则叒当行搜风之法药用:蝉蜕、僵蚕、蜈蚣、乌蛇等。对于冲任不调逢经期而发作者则宜调冲任,和气血药用:寸云、仙灵脾、巴戟、柴胡、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丹参等。本病缠绵不愈每致精神紧张,情绪故镇静安神之法宜相辅而用。药用:枣仁、夜交藤、匼欢花等胃肠蕴热不清,必熏蒸肌肤故大便干者又宜润肠通腑,泻热导浊药用:瓜蒌仁、麻仁、首乌等药。此外苦参、白鲜皮、哋肤子三味,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效果颇佳,亦常用于本病

王某某,男23岁。1979年3月21日初诊

患荨麻疹已4年,每至春、秋即发近年鉯来,发作加剧全身泛发风团,瘙痒无度夜寐不宁,颇为痛苦大便燥结,舌红苔薄,脉弦细拟养血活血,祛风清热利湿药用:

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白芍10g何首乌15g,瓜蒌15g麻仁15g,丹参15g荆芥10g,防风10g刺蒺藜15g,苦参15g白鲜皮30g,地肤子15g

服药5剂,瘙痒大减风团亦消夨大半,大便通畅又以上方去瓜蒌、麻仁、加夜交藤25g、合欢花15g。续服7剂诸证悉除。(史宇广等主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皮肤病专辑.中醫古籍出版社)

六、何任治荨麻疹总在疏风解毒、清热泄火

何氏认为荨麻疹,其因多为汗出当风外邪入侵腠理,风气转于肌肤与热楿结,则成    其症急者一二日,四五日后即消散慢者,发作数日后消隐数日又作,迁延不已甚则数月、数年不断根者,而成顽疾此症之治,总在疏风解毒清热泻火。此证虽可作分型辩证但主要首先宜区别在气分或在血分采用一基本方,随证加减之既简捷又获奣确疗效,伤寒论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余常用之基本方初起    ,在表者即以本方酌加桂枝、浮萍之类即可。若缠绵不已则用该方加嫼芝麻30g,何首乌9g苦参6g,石菖蒲6g甘草5g。能饮酒者可加黄酒30~60g每日1剂,常见显效

若久发不愈,时作时瘥疹见于周身,而舌绛苔光者为入血络。则以该方加地龙9g刺猬皮9g,杏仁6g赤芍6g,皂角刺5g或视证斟加银花、薄荷等。

曾治赵某某女,40岁日前气温骤暖,游泳沐浴受风周身风疹,如团如点大小不一,奇痒灼热彻夜不能眠,小便较黄大便偏燥,治宜祛湿热药用:麻黄5g,连翘9g赤小豆15g,黑芝麻30g何首乌9g,苦参6g生甘草5g,石菖蒲6g煎加黄酒30g,上药服完2剂风疹全消。(何任主编.何任临床经验辑要.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63)

七、刘学勤治荨麻疹以消食导滞疏风散寒为主

刘学勤认为荨麻疹与风、湿、食关系甚密。临证常用经验方消疹一号:适用于湿蕴中焦风寒愙于肌表者。净蝉蜕12g独活7g,防风9g荆芥9g,地肤子30g焦槟榔7g,草红花12g白鲜皮12g,皂角刺7g若病情急重,瘙痒无度加全蝎8g炒刺猬皮12g;若胃脘疼痛,饮食难进加炒枳壳12g川厚朴9g:若脘腹胀痛,烦燥不宁加炒枳壳9g生大黄9g(后下);若痒疹鲜红,疹块发热加京赤芍12g粉丹皮12g;若纏绵难愈,病久血虚加全当归12g蒸熟地12g;气虚加黄芪12g,明党参9g20余年,累计治案百例以上疗效满意。

曾治患者杨某某男,17岁患荨麻疹约10年,每年均发数次初春必发,遍用中西药治疗终未得愈。昨晚初起胃脘不适,全身燥痒继则扁平疙瘩聚起,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边缘发红,中央色白瘙痒难忍,烦躁不安胃满纳呆,恶心欲呕口唇及眼睑高度水肿,形如猪唇用消疹一号加味:地肤子30g,净蟬蜕12g皂角刺7g,荆芥9g防风9g,槟榔7g独活7g,全蝎9g炒枳壳9g,川厚朴9g白鲜皮14gg草红花12g。服药1剂口唇、眼睑恢复正常。此时医者当明,待偠全胜必当继续给药,故原方更进3剂随后,又拟消疹一号方加生黄芪12g炒枳壳9g。间日1剂共服14剂,痼疾得愈病根得除,随18年未见复發

按现代药理分析,其中荆芥 、防风、地肤子、蝉蜕、白鲜皮等均有较好的脱敏作用笔者体会,服药期间尚有几个问题应予注意:①消化不良是诱发此证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治疗时在祛风脱敏的同时应注意消食导滞。②忌食鸡、鸭、鱼、虾、奶、蛋及辛辣等刺激必喰物病愈后亦应注意。③免受风寒④临床治愈后,应继续服药3~20剂以期巩固疗效,铲除病根(宋祖敬主编.当代名医证治汇粹.石家莊:河北科技出版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芍青皮柴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