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10%氯化钾10ml是多少钾给狗狗安乐的注射液人用会死吗?再加上处方药药精神分裂镇定药死亡率多大?

麻精药 苯巴比妥:【别名】迦地那;鲁米那,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钠, 鲁米那钠 【适应症】1.镇静:如焦虑不安、烦躁、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功能性恶心、小儿幽门痉挛等症。 2.催眠:偶用于顽固性失眠症,但醒后往往有疲倦、思睡等后遗效应。 3.抗惊厥:常用其对抗中枢兴奋药中毒或高热、破伤风、脑炎、脑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惊厥。 4.抗癫痫:用于癫痫大发作的防治,作用出现快,也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5.麻醉前给药。 6.与解热镇痛药配伍应用,以增强其作用。 7.治疗新生儿核黄疸。 【用量用法】1.镇静、抗癫痫:每次0.015~0.03g,1日3次。 2.催眠:每次0.03~0.09g,睡前服1次。 3.抗惊厥:钠盐肌注,每次0.1~0.2g。必要时,4~6小时后重复1次。 4.麻醉前给药:术前1/2~1小时肌注0.1~0.2g。 5.癫痫持续状态:肌注1次0.1~0.2g。皮下、肌肉或缓慢静脉注射1次0.25g,1日0.5g。 【注意事项】1.用药后可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多次连用应警惕蓄积中毒。 2.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3.长期用于治疗癫痫时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4.一般应用5~10倍催眠量时,可引起中度中毒,10~15倍则引起重度中毒,血药浓度高于8~10mg/100ml时,就有生命危险。急性中毒症状为昏睡,进而呼吸浅表,通气量大减,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5.对严重肺功能不全(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颅脑损伤呼吸中枢受抑制者慎用或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肝硬变或肝功能严重障碍者禁用。 6.本品或其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急救:口服本品未超过3小时者,可用大量温等渗盐水或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规格】片剂:每片0.01g、0.015g、0.03g、0.1g。 注射用苯巴比妥钠:每支0.1g。 名称】 丁丙诺舌下片:作用镇痛强于吗啡,几乎无依赖性,用于术后疼痛。 地西泮【别名】苯甲二氮卓;地西泮 ,地西潘,安定 【适应症】1.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 2.失眠。 3.抗癫痫:与其他抗癫痫药合用,治疗癫痫小发作和大发作。静注安定是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4.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痉挛现象。 5.曾试用于室性心律失常(静注10~20mg),约2分钟后即使室性异位搏动和颤动恢复为窦性心律。 【用量用法 】1.口服:1次2.5~5mg,1日3次,1日总量不得超过25mg。 2.肌注或静注:1次10~20mg。 【注意事项】同利眠宁。婴儿、有青光眼病史及重症肌无力病人禁用。 【规格】1.片剂:每片2.5mg。 2.注射液:每支10mg。 【名称】 枸橼酸芬太尼【别名】枸橼酸芬太尼 ,多瑞吉,芬太尼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镇痛;也用于防止或减轻手术后出现的谵妄;还可与麻醉药合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与氟呱啶配伍制成\"安定镇痛剂\",用于大面积换药及进行小手术。还可用于外科麻醉的诱导,而且可在经过选择的病人作为单一麻醉药同氧气、肌肉松弛药合用,以进行心血管、神经外科或骨科的手术。 【用量用法】1.麻醉前给药:0.05~0.1mg,于术前30~60分钟肌注。 2.诱导麻醉:静注0.05~0.1mg,间隔2~3分钟重复注射,直至达到要求;危重病人、年幼及年老病人的用量减小至0.025~0.05mg。 3.维持麻醉:当病人出现苏醒时,静注或肌注0.025~0.05mg。 4.一般镇痛及术后镇痛:肌注0.05~0.1mg,可控制术后疼痛、烦躁和呼吸急迫,必要时可于1~2小时后重复给药。 5.对2~12岁儿童,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每千克体重用2~3μg。 【注意事项】1.静注时,可能会引起胸壁肌肉强直。如一旦出现,需用肌肉松弛剂对抗。注意,静注太快时,还能出现呼吸抑制。 2.个别病例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约1小时后,可自行缓解,还可引起视觉模糊、发痒和欣快感,但不明显。 3.孕妇、心律失常病人慎用。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对本品特别敏感的病人以及重症肌无力病人禁用。 4.有弱的成瘾性,应警惕。 5.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优降宁等)合用。中枢抑制剂如巴比妥类、安定剂、麻醉剂,有加强本品的作用;如联合应用,本品的剂量应减少1/4~1/3。 6.芬太尼有一种很少见的迟发效应,发生在术后2~6小时;其特点是肌肉僵直,胸壁顺应性下降,通气减弱而导致酸中毒低血压及呼吸停止等。这种状况经机械呼吸和钠洛酮0.4mg处理有效。 7.用该药后若发生心律缓慢,可用阿托品使之逆转。 【规格】1.注射液:每支0.1mg(1ml)。 2.复方芬太尼注射液:每ml含芬太尼0.1mg,异丙嗪25mg. 注:阿芬太

}

    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仿制”发展模式,到新机遇下的探索创新之路,中国的医药事业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今天,随着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推动,自主创新亦已成为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共识。这是一个国家药物创新的实践之路,称之为梦想或许已不确切,更多的,它的背后是一个个颇具实践意义的目标。

    随着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十六个重大专项的陆续启动,作为重大专项之一的“重大新药创制”方案于2007年12月26日通过了国务院审议。该方案将重点针对重大疾病的防治,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药产品。药物创新被列入国家的长期发展规划,与绕月探测工程、水资源保护等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最早启动实施。

“新药研发,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实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它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更是不可或缺。也正因如此,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药研发。”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杜冠华研究员这样理解药物创新。而对于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杜冠华这样看待国家实施新药研发战略的必然性:“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药品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上述判断是在历史地看待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前提下作出的,其背后代表的不是几个人的观点,而是整整一代药物研究者的心声。

    “我们曾经吃过苦头。”亲历过建国前后那个缺医少药年代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恽榴红研究员这样说。旧中国没有医药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初又曾遭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封锁,于是“国家发展需要”便成了他们那一代科技人员优先考虑的选题目标和依据。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药物研究人员从无到有,在设备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依靠自己的探索和努力而取得的研发成就将永载史册: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出国内此前没有生产过的抗生素、磺胺、抗结核病药、地方病防治药、解热镇痛药和维生素等原料药,青霉素钾盐、合霉素、土霉素、磺胺噻唑、异烟肼、阿司匹林等大批国产药品亦相继投入生产;此后,我国的医药科研人员又陆续研发出品种、结构、工艺更加复杂的可的松、强的松、半合成抗生素等;在1990年代,又仿制了一批在国内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国外新药,其中不乏“重磅炸弹式”的优良药物品种。

在特殊的年代里,低投入“仿制”新药的研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整个国家的药品需要。我国的药物研发人员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的巨大贡献,更是有目共睹、功不可没。同时,这种研发模式也使得我国原料药在总产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作为药物研发方面的专家,恽榴红亦对我国的药物研发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尽管我国原料药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但其中97%是仿制产品的现状也清楚地表明我国远不是制药强国。”

    199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曾经在国内研制出紫杉醇。这一结果最终使得曾经三四千元一支的进口紫杉醇很快降到了几百元左右,这不仅减轻了国内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保障了他们的治疗需要。

    2007年,当国内部分地区面临禽流感威胁之际,瑞士罗氏公司防治禽流感的专利药“达菲”异常紧缺。为此,国内几个单位用几周时间研制出与“达菲”相同的化合物,并研究了合成新工艺,其产品质量后来通过并获得罗氏公司的技术鉴定认可。

    “我国的这种药物研发能力对于平衡降低药价、保障药品供应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对保障低收入人群用药需求具有重大意义。但随着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仿制的药品将越来越少,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才是今后我国药物研究者的首要目标。”恽榴红认为。

    事实上,早在1930年代,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陈克恢就已经从中药中最先发现了麻黄碱,并证实了其药理作用,从而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这充分说明中国人做新药是有基础、有条件的。”杜冠华说。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经济、技术及科研人才的贮备,特别是经过863、973等一系列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推动,国内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药物制剂技术、药代动力学、安全性评价等学科人才贮备和高技术平台的建设有了明显进步,研究设备条件大大改善,已经具备了创制新药的基本条件,初步形成了适合国情的新药创新平台与研发体系,已经建立了新药筛选、临床前安全性评价(GLP)、临床试验研究(GCP)、药物代谢动力学等9类技术平台,而且部分平台的研究工作已与国际接轨。

    此外,国家强力支持的新药品种正逐年增多。据科技部统计,2002年,国家批准创新药物12个,科技部支持了其中3个,占25%;2003年,国家批准创新药物21个,科技部支持了其中9个,占43%;2004年,国家批准创新药物18个,科技部支持了其中10个,约占56%。――国家层面已经开始给予药物创新研究越来越强劲的支持。

    在政策力量的推动下,中国药物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

    “仔细研究我国年批准的1193个新药便可以发现,称得上一类新药的只有147个,而这些一类新药还包含多种抢仿国外原研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且效果较好的品种,也包含多种国外已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药品。其中真正自主研发的化学类创新药只有20种,只约占同期批准品种的1%。”杜冠华说。

    而国内医药市场销售额排名前50位的化学药品中,没有国内原创的新化学实体药物的“身影”。我国的创新药物研究虽然先后获得了几十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科技奖励,有些品种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收载于中国药典,但多数国产创新药物对临床和医药市场的影响不大。

    杜冠华认为,新药应该是临床目前还没有的药,在临床治疗疾病上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药,在治疗中有优势的药,同时新药还应该具备有知识产权的条件。根据实际需要,杜冠华认为我国的新药研发主要方向应该放在对人民健康具有重大影响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神经性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抗耐药性结核,乙肝,艾滋病,禽流感等十类疾病上。

    “相比起技术和资金上不足,我国新药研发与世界前沿水平最大的差距还在于基础研究的薄弱和研发理念的落后。”杜冠华这样表示。

    恽榴红指出,创新药物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一个是新药发现,一个是新药开发。目前,我国在保证新药开发的技术要求、技术方法以及国家药品监管制度方面基本上向发达国家看齐,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处在前列――可以满足新药开发的需求,但在新药的发现阶段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例如,国外几个“重磅炸弹”级新药的出现均与靶标的发现有很大关系,而我国药物新靶标的发现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此外,我国在先导物的发现能力和创新水平上,也都与国外有很大差距,而且短期内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世界头号重磅炸弹阿托伐他汀的发明人布鲁斯?罗斯曾把自己比作是一名“正在研究失败”的全职经理。他说:“(有一年)我们制造了5000多种化合物,但其中只有六七种可以用于临床。我在花许多时间试图了解这些失败,以便增加成功的机会。”

    ――这正是恽榴红和杜冠华们所推崇的:国外研究者所具备的允许失败的宽容心态及其身处的允许失败的宽松环境正是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之一。

    尽管差距较大,形势严峻,但杜冠华和恽榴红两位专家对我国的新药研发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缩短差距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寻求特色、快速跟踪、整合资源、国际合作以及知识产权等五个关键词上下功夫。

    恽榴红强调,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我们如果不把自己的品种跟别人比较,便不能发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也无法和别人竞争。而发现特色的关键,就在于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研究,利用国际认可的模型和方法发现在临床治疗上独具特色的药物。

    先导物的化学修饰和结构优化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通用技术,是获取知识产权的主要途径。恽榴红建议,利用快速跟踪策略,通过对已经发现的先导物的化学修饰和结构优化,以适合我国需求大、资金少、基础差的现状。但快速跟踪策略未来成败的关键是这些候选药物的临床特色,在有效性、安全性、药物参数与临床现有主导品种的比较优势。

    杜冠华建议,国家可以通过项目支持、增强优势单位技术能力等方法,整合我国研发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以十年磨一“药”的精神,开发出可以和发达国家的创新药物相抗衡的规模和品种。

    “我国在新药研究过程中,一定要与国外的临床研究中心合作,利用他们的背景和技术,证实这些新药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今后走向国际市场。”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杜冠华一再强调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杜冠华发现,尽管通过近几年的宣传,我国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有所增强,但现在面临更多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的流失和知识产权的破坏:有些研究成果让外国公司花些小钱买走了,不能让我国人民受益;有些有价值的专利被锁到了别国的保险柜中,再也无法继续进行研发。“在知识产权转让的过程中,不能一卖了之,而要尽量争取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真正实现新药研发利国、利民、造福于全人类的目的。”杜冠华如是建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氯化钾10ml是多少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